CN201044299Y - 连接器的限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的限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44299Y CN201044299Y CNU2007201478285U CN200720147828U CN201044299Y CN 201044299 Y CN201044299 Y CN 201044299Y CN U2007201478285 U CNU2007201478285 U CN U2007201478285U CN 200720147828 U CN200720147828 U CN 200720147828U CN 201044299 Y CN201044299 Y CN 20104429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arm body
- limiting structure
- position limiting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二限位元件及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两侧分别具有一插口壳体,插口壳体具有一卡槽及一结合部,卡槽由插口壳体后端向内凹设成型,结合部侧端面具有一开孔,开孔与卡槽相通,限位元件插设于插口壳体的卡槽,限位元件前端具有一止退爪及挡止部,止退爪伸出开孔,挡止部挡止于结合部的内缘面,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外侧;通过第一臂体前端的挡止部的作用,可令止退爪处于正确的组装位置,不致于歪斜的伸出开孔,以避免与匹配连接器结合时造成损坏,进而有效的提升产业的获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限位结构,特别是一种可令连接器的止退爪处于正确的位置,以行使预期的连接结合动作,避免连接结合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的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装置内,设置有衔接缆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与一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匹配连接器对接,从而进行缆线及电路板上的信号传输。
现有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是在绝缘本体内设置有一限位元件,该限位元件由二臂体所组成,该二臂体并列的设置,且分别具有一按键及一止退爪,该止退爪伸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开孔,可以通过按压该按键以带动二臂体行使杠杆作用,进而令臂体前端的止退爪摆动的进出于该开孔,以便于卡接或释放匹配连接器。
现有的连接器限位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在组装时,该限位元件前端的止退爪可能因不当施力或其它因素而歪斜的伸出该开孔外,若工作人员未发现这个疏忽,而使其与匹配连接器插接,将导致连接器的结构损坏,致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进而降低获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限位结构,以令连接器的止退爪在组装前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避免与匹配连接器结合时造成严重的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两侧分别具有一插口壳体,该插口壳体具有一卡槽及一结合部,该卡槽由该插口壳体后端向内凹设成型,该结合部成型于该插口壳体前端面,该结合部侧端面具有一开孔,该开孔与该卡槽相通;二限位元件,分别插设于该二插口壳体的卡槽,该限位元件前端具有一止退爪及一挡止部,该止退爪伸出该开孔,该挡止部挡止于该结合部的内缘面;一遮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该第一臂体前端的挡止部的作用,可令该止退爪处于正确的组装位置,而不致歪斜的伸出该开孔,以避免与匹配连接器结合时造成严重的损坏,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进而有效的提升产业的获利。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的立体组合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的立体组合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设于匹配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设于匹配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设于匹配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绝缘本体
11-插口壳体
12-结合部
121-开孔
13-卡槽
131-开口
132-沟部
14-插置部
15-接线槽
16-卡扣部
17-定位孔
2-限位元件
21-第一臂体
211-第一卡掣部
212-按键
213-弯折部
22-第二臂体
221-第二卡掣部
222-抵靠部
223-止退爪
224-挡止部
3-遮蔽壳体
31-扣孔
32-折部
4-匹配连接器
41-插槽
411-卡孔
42-插置空间
43-对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1、二限位元件2及一遮蔽壳体3。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绝缘本体1两端分别具有一插口壳体11,该插口壳体11由塑料材料成型,该二插口壳体11前端各延伸成型有一结合部12,该结合部12的外形呈柱状体,且其侧端面开设有一开孔121,该插口壳体11内具有一卡槽13,该卡槽13由该插口壳体11后端向内凹设成型,且与该结合部12的开孔121相通,该卡槽13在紧邻该插口壳体11后端的侧缘面开设有一开口131。
该绝缘本体1后端具有多个接线槽15,该二结合部12之间共同横向成型有一插置部14,该插置部14上排列的设置有多个端子(图略),该端子由该插置部14延伸至该绝缘本体1后端的接线槽15,该接线槽15可个别的接设相关的线材,使线材与该端子作电性连接,以进行信号传输作业。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该二限位元件2分别插设于该插口壳体11的卡槽13,该卡槽13相对应于该二限位元件2成型,该二限位元件2具有一第一臂体21及一第二臂体22,该卡槽13内区隔成不同的沟部132,该第一臂体21及该第二臂体22呈长板状结构,且并排的插置于该卡槽13的沟部132内。
该第一臂体21前端具有一第一卡掣部211,该第二臂体22后端具有一第二卡掣部221,该第一卡掣部211及该第二卡掣部221呈锯齿状结构,且该第一卡掣部211卡设于该卡槽13内前端,该第二卡掣部221卡设于该卡槽13内后端。
该第一臂体21后端具有一按键212,该按键212伸出的容设于该插口壳体11后端的开口131。该第一臂体21上的适当位置处具有一弯折部213,该第二臂体22上相对应于该弯折部213的位置处具有一抵靠部222,该第一臂体21的弯折部213可弹性的抵靠于该第二臂体22的抵靠部222。
该第二臂体22前端成型有一止退爪223及一挡止部224,该止退爪223由该第二臂体22上缘侧向延伸成型,且可摆动的伸出该开孔121,该挡止部224形成于该止退爪223下缘,以挡止于该结合部12的内侧缘面。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限位元件2可进行一杠杆操作,通过按压该按键212,令该第一臂体21以该第一卡掣部211所卡设之处为支点,使该弯折部213弹性的抵压于该第二臂体22的抵靠部222,进而使该第二臂体22以该第二卡掣部221所卡设之处为支点,使前端的止退爪223摆动的进出于该开孔121,可用以卡接或释放匹配连接器。而当按键212由按压状态释放时,该第一臂体21及该第二臂体22即恢复成笔直的状态。
该遮蔽壳体3的外形相对应于该绝缘本体1成型,且包覆该绝缘本体1外侧,并可使该绝缘本体1上的开孔121、开口131及插口壳体11后端显露于外侧。该绝缘本体1具有多个卡扣部16,该遮蔽壳体3具有多个相对应于该卡扣部16成型的扣孔31,该卡扣部16个别的卡接结合于该扣孔31。该绝缘本体1具有多个定位孔17,该遮蔽壳体3具有多个折部32,该折部32卡接结合于该定位孔17内,使该遮蔽壳体3与该绝缘本体1稳固的结合。
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上述的元件可组成一可衔接电缆线的连接器,且可进一步电性连接的插置于匹配连接器4,该匹配连接器4可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图略),该匹配连接器4具有二插槽41、一插置空间42及多个对接端子43。该插置空间42成型于该二插槽41之间,该对接端子43列设于该插置空间42内,且相对应于该端子设置。该绝缘本体1的插置部14可插置于该插置空间42内,且令该端子与该对接端子43进行接触电性连接。该二插槽41内具有一相对应于该止退爪223的卡孔411,该二结合部12可插设于该二插槽41内,且藉此令该止退爪223卡设于该卡孔411内,以使连接器具有限位的功效,从而避免因不当外力或其它因素,而使连接器由该匹配连接器4脱出,从而造成信号传输作业中断,进而带来其它的损失。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两侧分别具有一插口壳体,该插口壳体具有一卡槽及一结合部,该卡槽由该插口壳体后端向内凹设成型,该结合部成型于该插口壳体前端面,该结合部侧端面具有一开孔,该开孔与该卡槽相通;
二限位元件,其分别插设于该二插口壳体的卡槽,该限位元件前端具有一止退爪及一挡止部,该止退爪伸出该开孔,该挡止部挡止于该结合部的内缘面;
一遮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结合部之间共同成型有一插置部,该插置部上排列的设置有多个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后端列设有多个接线槽,该插置部上的端子延伸至该接线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槽相对应于该限位元件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元件具有一第一臂体及一第二臂体,该第一臂体前端具有一第一卡掣部,该第一卡掣部卡设于该卡槽内前端,该第二臂体后端具有一第二卡掣部,该第二卡掣部卡设于该卡槽内后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臂体具有一弯折部,该第二臂体具有一抵靠部,该第一臂体的弯折部弹性的抵靠于该第二臂体的抵靠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插口壳体具有一开口,该第一臂体后端具有一按键,该按键伸出的容设于该开口。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退爪及该挡止部设置于该第二臂体前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多个卡扣部,该遮蔽壳体具有多个相对应于该卡扣部成型的扣孔,该卡扣部个别的卡接结合于该扣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多个定位孔,该遮蔽壳体具有多个折部,该折部卡接结合于该定位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478285U CN201044299Y (zh) | 2007-05-30 | 2007-05-30 | 连接器的限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478285U CN201044299Y (zh) | 2007-05-30 | 2007-05-30 | 连接器的限位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44299Y true CN201044299Y (zh) | 2008-04-02 |
Family
ID=3925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4782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4299Y (zh) | 2007-05-30 | 2007-05-30 | 连接器的限位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44299Y (zh) |
-
2007
- 2007-05-30 CN CNU2007201478285U patent/CN20104429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30298U (zh) | 连接器组件 | |
TWI489697B (zh)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 |
TWM504381U (zh) | 電連接器 | |
WO2015165416A1 (zh) |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 |
US7351103B1 (en) | Micro-serial port electric connector | |
CN221862004U (zh) | 一种轻薄型连接器 | |
CN201294275Y (zh) | 一种排线贴合式连接器接头 | |
TWM564273U (zh) |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 |
CN201044299Y (zh) | 连接器的限位结构 | |
CN207320401U (zh)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
CN208078275U (zh) | 可斜入式防水电连接器 | |
CN103166025B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手持电子装置 | |
CN112952482B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CN112952481B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CN211789668U (zh) | 插接式连接器 | |
CN102280768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TWI747107B (zh) |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線端連接器 | |
CN202513411U (zh) | 具限位功能的电连接器插座 | |
CN217281531U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公端电连接器 | |
TWI724868B (zh) |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 |
CN217589673U (zh) | 具前置插接机构的线端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 | |
CN211404791U (zh) | 连接器总成 | |
CN220042476U (zh) | 线对板插座连接器 | |
CN221176798U (zh) | 一种母插连接器 | |
CN201307654Y (zh) | 一种贴合式连接器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