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2789Y - 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42789Y CN201042789Y CNU200720006712XU CN200720006712U CN201042789Y CN 201042789 Y CN201042789 Y CN 201042789Y CN U200720006712X U CNU200720006712X U CN U200720006712XU CN 200720006712 U CN200720006712 U CN 200720006712U CN 201042789 Y CN201042789 Y CN 20104278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joggle
- hole
- locking
- piv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易于调节与定位时操控的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其包含有一驱动杆、一握杆及一枢转定位组,其中驱动杆一端形成有一具卡齿段的嵌枢孔,又握杆对应端则形成一具接合孔的嵌枢端,接合孔内缘形成有对应前述卡齿段上缘的卡齿部,使握杆可利用枢转定位组枢设于驱动杆嵌枢孔上,且枢转定位组具有一可受掣动件上、下移动的卡齿轮,掣动件可受一旋钮转动,且旋钮对应握杆嵌枢端的端面形成有一移动槽,而嵌枢端端面具有一对应的限位柱,使旋钮转动范围适对应卡齿轮同步咬合驱动杆与握杆的卡齿部,又或与握杆卡齿部呈分离状的位置,让使用者于调整握杆相对驱动杆的角度时,其释放与嵌卡的位置明确,不致发生掣动件未定位的现象,而增进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隶属一种二段式扳手杆的调整定位技术,具体而言系指一种释放与嵌卡位置明确的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以增进操作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
按,由于传统手工具的扳手杆系呈一体式的设计,其具有固定的角度与长度,但受到空间与施力便利的影响,仍有扳手杆可相对工具头调节角度的手工具的发展,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450185号的「无段可调扳手结构」、第569860号的「可折动角度锁定的扳手」、第I241940号的「扳手之旋动结构改良」及第I242483号的「扳动工具」等专利前案。而由于前述的手工具扳手杆仅具有角度调整的功能,然在很多狭小或无法进行大半径全圆周旋转的空间,这类扳手杆仍然无法有效的运用,而必须以棘轮结构不断的来回操作,如此不仅浪费操作的时间,也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因此设计人前曾开发一种如公告第M302441号的「两段式操作柄结构」,藉以解决现有手工具扳手杆无法兼具角度调整及小半径回转操作的问题,然设计人并未以此自满,仍然积极探讨其可能的问题,因而发现在调整握杆与驱动杆的相对卡固与释放时,存在有定位点不明确的问题,影响到使用的便利性。
缘是于此,本设计人乃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进一步探讨其可能解决方式,经长期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设计出一种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而能克服前述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藉此可明确定位握杆与驱动杆的相互嵌卡与释放时的位置,而能增进其操作的便利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系透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各项目的与效能:其包含有:
一驱动杆,其上设有一套合件,该驱动杆异于套合件一端形成有一嵌枢孔,该嵌枢孔内缘下段并形成有一卡齿段;
一握杆,其具有一可枢设于驱动杆嵌枢孔上段的阶级状嵌枢端,又嵌枢端上形成有一对应嵌枢孔的接合孔,该接合孔内壁中段形成有一对应前述卡齿段的卡齿部,再者嵌枢端的端面设有一限位柱;
一枢转定位组,其系嵌设于驱动杆的嵌枢孔与握杆的接合孔内,该枢转定位组由一卡齿轮、一掣动件及一旋钮所组成,其中可向上自动复位的卡齿轮可同步咬合于握杆的卡齿部与驱动杆的卡齿段,且卡齿轮向下位移时可与握杆卡齿部分离,该设于卡齿轮顶面的掣动件顶缘形成有至少一道轴向升降的斜导面,斜导面分设有较高的顶面部及较低的底面部,又嵌枢于握杆接合孔顶缘的旋钮底面凸伸有系列对应各斜导面的推杆,再者旋钮底面于对应前述限位柱处形成有一弧型的调整槽,该调整槽的长度适对应旋钮推杆由掣动件顶面部位移至底面部的长度。
藉此,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让本实用新型扳手杆于调整握杆相对驱动杆的角度时,可明确定位其释放与嵌卡的位置,而不致发生掣动件未定位的现象,能增进使用的便利性,进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且提高其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接下来配合图式及图号,同时举一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期能使熟悉本项技术者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详细的了解,惟以下所述者仅为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下,所为任何形式的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扳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扳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扳手组成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扳手的局部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图4的5-5线的断面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扳手的局部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图6的7-7线的断面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扳手的实际操作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驱动杆 11套合件 12拨块 13嵌枢孔
14卡齿段 20握杆 21嵌枢端 22接合孔
23导槽 24卡齿部 25限位柱 30枢转定位组
31卡齿轮 32底盖 320凸柱 321螺孔
33复位弹簧 34锁固螺栓 35掣动件 36斜导面
360顶面部 361定位槽 362底面部 363定位槽
37导块 38旋钮 380推杆 381调整槽
39锁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扳手杆包含有一短杆状的驱动杆10、一长杆状的握杆20及一可嵌卡与释放驱动杆10与握杆20的枢转定位组30,使握杆20可相对驱动杆10调节角度、且动作驱动杆10进行小半径全圆周旋转;
而关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则请同时参看图1、图2及图3所示,驱动杆10上设有一棘轮式的套合件11,该套合件11可为套筒或套筒接轴,且驱动杆10另设有一可控制套合件11卡掣方向的拨块12,又驱动杆10异于套合件11一端形成有一供握杆20接设的嵌枢孔13,该嵌枢孔13内缘下段并形成有一较小径的卡齿段14;
又握杆20端部并形成有一可枢设于嵌枢孔13的阶级状嵌枢端21,该嵌枢端21下段并可枢设于前段驱动杆10的嵌枢孔13内,该嵌枢端21上形成有一供枢转定位组30嵌设的接合孔22,且接合孔22内壁形成有复数轴向延伸的导槽23,再者接合孔22各相邻导槽23间的内壁中段形成有一道具适当宽度的卡齿部24,且卡齿部24并与前述嵌枢孔13的卡齿段14相对应,再者握杆20嵌枢端21的端面适当位置设有一限位柱25;
再者枢转定位组30系由一卡齿轮31、一掣动件35及一旋钮38所组成,其中断面呈ㄇ形状的卡齿轮31同步咬合于握杆20的卡齿部24与驱动杆10的卡齿段14,且驱动杆10嵌枢孔13底缘塞设有一具凸柱320的底盖32,其中凸柱320顶面形成有一螺孔321,又底盖32与卡齿轮31间顶撑有一复位弹簧33,使卡齿轮31底面与底盖32顶面间形成有一间隙,让卡齿轮31向下位移时可与握杆20卡齿部24分离,又掣动件35系设于卡齿轮31顶面,且掣动件35的顶缘形成有至少一道轴向升降的斜导面36,该斜导面36分设有较高的顶面部360及较低的底面部362,且顶面部360与底面部362上分设有供旋钮38定位的定位槽361、363,另掣动件35周缘并形成有复数可滑设于前述接合孔22导槽23的导块37,又嵌枢于握杆20接合孔22顶缘的旋钮38底面凸伸有系列对应各斜导面36的推杆380,且旋钮38底面于对应握杆20嵌枢端21端面的限位柱25处形成有一弧型的调整槽381,该调整槽381的长度适对应旋钮38推杆380由掣动件35顶面部360位移至底面部362的长度,再者旋钮38利用一锁固螺栓39由上往下依序穿经掣动件35、卡齿轮31及复位弹簧33后锁设于底盖32凸柱320的螺孔321上;
藉此,组构成一可明确定位嵌卡位置与释放位置的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则系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当扳手杆的握杆20与驱动杆10需相对嵌卡时,系转动旋钮38,让其调整槽381一端缘可贴抵握杆20限位柱25(如图4所示),使推杆380沿着掣动件35的斜导面36由顶面部360移至底面部362,同时让推杆380定位于定位槽363内,如此适可令卡齿轮31受复位弹簧33动作向上滑移,而令卡齿轮31同步与驱动杆10卡齿段14及握杆20卡齿部24相互嵌卡(如图5所示),令握杆20可相对嵌卡驱动杆10;
而当使用者欲调节驱动杆10相对握杆20的角度或让握杆20可动作驱动杆10进行小半径回转时,则系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其系反向转动旋钮38,让其调整槽381的另一端缘可贴抵握杆20限位柱25(如图6所示),令推杆380沿着掣动件35的斜导面36由底面部362移至顶面部360,同时让推杆380定位于定位槽361内,如此适可让掣动件35下压移动,进而抵顶卡齿轮31同步下移、且与握杆20卡齿部24分离(如图7所示),使握杆20可相对驱动杆10旋转(如图8所示),再如前述操作方式嵌卡驱动杆10与握杆20。
藉此,可以理解到本实用新型为一创意极佳的新型设计,除了有效解决习式者所面临的问题,更大幅增进功效,且在相同的技术领域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实用新型或公开使用,同时具有功效的增进,故本实用新型已符合新型专利有关「新颖性」与「进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Claims (3)
1.一种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包含有:
一驱动杆,其上设有一套合件,该驱动杆异于套合件一端形成有一嵌枢孔,该嵌枢孔内缘下段并形成有一卡齿段;
一握杆,其具有一可枢设于驱动杆嵌枢孔上段的阶级状嵌枢端,又嵌枢端上形成有一对应嵌枢孔的接合孔,该接合孔内壁中段形成有一对应前述卡齿段的卡齿部,再者嵌枢端的端面设有一限位柱;
一枢转定位组,其系嵌设于驱动杆的嵌枢孔与握杆的接合孔内,该枢转定位组由一卡齿轮、一掣动件及一旋钮所组成,其中可向上自动复位的卡齿轮可同步咬合于握杆的卡齿部与驱动杆的卡齿段,且卡齿轮向下位移时可与握杆卡齿部分离,该设于卡齿轮顶面的掣动件顶缘形成有至少一道轴向升降的斜导面,斜导面分设有较高的顶面部及较低的底面部,又嵌枢于握杆接合孔顶缘的旋钮底面凸伸有系列对应各斜导面的推杆,再者旋钮底面于对应前述限位柱处形成有一弧型的调整槽,该调整槽的长度适对应旋钮推杆由掣动件顶面部位移至底面部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枢转定位组于驱动杆嵌枢孔底缘塞设有一具凸柱的底盖,底盖与卡齿轮间顶撑有一复位弹簧,且卡齿轮底面与底盖顶面间形成有一间隙,让卡齿轮可向下滑移、且向上自动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的凸柱顶面形成有一螺孔,而旋钮利用一锁固螺栓由上往下依序穿经掣动件、卡齿轮及复位弹簧后锁设于底盖凸柱的螺孔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06712XU CN201042789Y (zh) | 2007-04-03 | 2007-04-03 | 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06712XU CN201042789Y (zh) | 2007-04-03 | 2007-04-03 | 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42789Y true CN201042789Y (zh) | 2008-04-02 |
Family
ID=3925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0671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2789Y (zh) | 2007-04-03 | 2007-04-03 | 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42789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6631A (zh) * | 2015-01-22 | 2015-04-22 | 张家港润山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助力扳手 |
CN115031142A (zh) * | 2022-05-23 | 2022-09-09 | 苏州菠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筋膜枪辅助手持架 |
-
2007
- 2007-04-03 CN CNU200720006712XU patent/CN20104278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6631A (zh) * | 2015-01-22 | 2015-04-22 | 张家港润山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助力扳手 |
CN115031142A (zh) * | 2022-05-23 | 2022-09-09 | 苏州菠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筋膜枪辅助手持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8490B (zh) | Ratchet device | |
CN201042789Y (zh) | 二段式扳手杆的限位结构 | |
US9360060B2 (en) | Ratchet wrench with a direction switching device | |
CN206029721U (zh) | 一种手握式双向螺丝刀 | |
CN207656580U (zh) | 可变向棘轮扳手 | |
CN101468454A (zh) | 活动扳手 | |
CN2920569Y (zh) | 插换式工具结构 | |
CN205734525U (zh) | 倍力式虎钳结构 | |
CN205111694U (zh) | 棘轮扳手结构 | |
CN203666897U (zh) | 自行车刹车油压调整装置 | |
CN202895090U (zh) | 具有压迫弹片的手工具 | |
CN102950561B (zh) | 一种棘轮装置及螺丝刀 | |
WO2022095444A1 (zh) | 按压式书写文具 | |
CN111546276A (zh) | 手压旋转螺丝刀 | |
CN201283584Y (zh) | 一种型材切割机的快速夹紧装置 | |
CN2350166Y (zh) | 棘轮驱动机构 | |
CN220863858U (zh) | 一种可弯折的螺丝刀工具 | |
CN205600425U (zh) | 推动式分度机构 | |
CN2616343Y (zh) | 套换式棘轮扳手 | |
CN2717623Y (zh) | 单向扳手卡制结构 | |
CN201399752Y (zh) | 活动扳手 | |
CN102233457A (zh) | 锯切机的锯切角度调整装置 | |
CN2578047Y (zh) | 适用于狭隘空间及多角度使用的夹钳 | |
CN217915799U (zh) | 一种钉角机角度调整结构 | |
CN203579487U (zh) | 一种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