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2032Y -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12032Y CN201012032Y CNU2007200675074U CN200720067507U CN201012032Y CN 201012032 Y CN201012032 Y CN 201012032Y CN U2007200675074 U CNU2007200675074 U CN U2007200675074U CN 200720067507 U CN200720067507 U CN 200720067507U CN 201012032 Y CN201012032 Y CN 20101203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 layer
- cooking appliance
- model
- vess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00734 marten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566 auste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4 calc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97 cold ro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105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3 304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89 SAE 304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8 hot ro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烹调器具,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热效率低、耗电多、烹调时间长以及使用寿命较短等缺陷。本复合烹调器具包括烹调器具本体和底板,所述的底板是从内至外由金属板和金属片通过热煅或钎焊复合在一起,所述的本体是两层或三层金属层通过复合热煅或钎焊复合而成,本体与底板之间也是通过热煅或钎焊复合在一起的。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制作方法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具受热更加迅速、蓄热更加持久、受热更加均匀,且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磁炉上的复合烹调器具;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调器具尤其是应用在电磁炉上的烹调器具,由于烹调器具的锅体通常采用为铝或不锈钢为材料制成,吸收电磁炉发出的电磁波相对地较小,导致烹调器具在使用时热效率低、耗电多,烹调时间长等缺陷。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有人设计出了一种底部为复合结构的烹调器具,它在锅体外侧底部增设通磁能力较强的不锈钢材料层,从而提高电磁波的接收量。很明显,通过这样的结构烹调器具能够快速受热,烹调时间较短。但是,烹调器具通常为本体为铝材料,而不锈钢层与上述的铝烹调器具的本体又是通过焊接固连在一起的,烹调器具在受热与不受热时会热胀冷缩,由于材质不同,不锈钢与铝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内部应力不一。不仅会导致烹调器具受热不均匀,而且烹调器具底部单层与不锈钢材料层有可能分裂或产生裂缝,严重时甚至还会脱落,导致烹调器具无法正常使用。
为此,专利号为93109890.4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底部的烹调器具”,它的底部通过孔隙、缝隙结构与不锈钢材料层固连,虽然扩大了烹调器具底部对电磁波的接收量,并不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但是,其上的孔隙、缝隙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另外,孔隙、缝隙结构容易给烹调器具带来应力的集中,影响烹调器具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该烹调器具的本体采用单层结构,该结构受热不迅速,均匀;蓄热不持久,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烹调器具,通过制成具有复合片为本体外加包覆底层的烹调器具,该烹调器具受热更加迅速、蓄热更加持久、受热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烹调器具,该复合烹调器具包括烹调器具本体和底板,所述的底板是从内至外由金属板和金属片通过热煅或钎焊复合在一起,所述的本体是两层或三层金属层通过复合热煅或钎焊复合而成,本体与底板之间也是通过热煅或钎焊复合在一起的。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中,所述的金属片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片中的一种,所述的金属板为铝合金板或纯铝板,所述的本体是从内至外由内层和外层两层所组成,其内层和外层分别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金属层和铝合金或纯铝金属层,或者相反的情况。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中,所述的金属片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片中的一种,所述的金属板为铝合金板或纯铝板,所述的本体是从内至外由内层、夹层和外层三层所组成,其内层和外层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金属层,其夹层为铝合金或纯铝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烹调器具本体的制作:
a、选材、冷轧:选用铝材和不锈钢材;然后将上述的金属材料通过冷轧成金属板材,其中通过冷轧后铝材的厚度为1.0mm~6.0mm,不锈钢材的的厚度为0.3mm~1.5mm;
b、清洗、烘干:将上述经过冷轧的金属板材放置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5~30分钟后,然后在温度为40~75℃的条件下烘干;
c、辊压:将上述经过清洗、烘干后的板材进行定位,放置在炉中进行加热至400℃~600℃时放置在辊压机中辊压成复合片;
d、拉伸:将上述经过辊压后的复合片通过油压机或其它冲压设备拉伸成烹调器具本体后,进行齐口和切边;
B、复底:
a、清洗、烘干:将上述制作的烹调器具本体和用于复底的金属板、金属片放置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5~30分钟后,然后在温度为40~75℃的条件下烘干;
b、热煅或钎焊:将上述经过清洗、烘干后的烹调器具本体、金属板和金属片通过定位使金属板和金属片依次复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然后经过热煅或钎焊后成型为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
c、表面处理:根据产品表面需求,将上述经过热煅或钎焊后的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经过抛光、氧化或喷涂等方式处理后得到复合烹调器具成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复合形成烹调器具本体并在其底部增设通磁能力较强的金属片,能将电能所转换的电磁能有效的吸收,不仅提高了电磁波的接受量;而且能够将其迅速转化为热能传递给整个烹调器具;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并在金属片和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之间设有金属板,从而制成的烹调器具受热更均匀、蓄热更持久。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中,步骤A的选材过程中所选用的铝材为铝合金或纯铝中的一种;所选用的不锈钢材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中,步骤A的辊压过程中所采用热轧机的压力为300~1000吨。采用300~1000吨的压力可以使烹调器具本体的复合金属材料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压力低于300吨无法使复合金属材料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压力大于1000吨容易使金属材料损坏,从而大大增加了烹调器具的次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中,步骤B中所述的金属板为铝合金或纯铝中的一种,其厚度为1.5mm~8mm;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金属板的厚度在1.5mm~8mm,如果低于1.5mm时就会使其复合烹调器具的蓄热性能差,大于8mm就会使其复合烹调器具在一开始的加热速度慢,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所述的金属片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片中的一种,其厚度为0.5mm~1.5mm。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金属片的厚度在0.5mm~1.5mm,如果其低于0.5mm时就会使其复合烹调器具散热太快,大于1.5mm时就会使其复合烹调器具受热不均匀。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中,步骤B的热煅或钎焊过程中所述的热煅的具体过程为:金属板、金属片依次复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后放置在炉中或通过加热机加热至380~620℃,加热后通过600~2500吨的压力机热煅压成型为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煅方式可以将金属板、金属片复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这三层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当压力机的压力低于500吨或/和对烹调器具加热没有达到380℃无法使三层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而当压力机的压力大于2500吨或/和对烹调器具加热超过620℃很容易使金属板、金属片和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损坏,从而大大增加了烹调器具的次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中,步骤B的热煅或钎焊过程中所述的钎焊的具体过程为:在清洗、烘干后的金属板两面均匀涂有钎焊剂,然后将金属板、金属片依次复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再放置在高频钎焊机中在温度为380~600℃将其钎焊成型为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本实用新型采用钎焊方式也可以将金属板、金属片复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这三层金属结构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钎焊剂为钎焊剂AS-II、钎焊剂CU-I中的一种,用量为0.1g~1g/cm2。其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钎焊剂如钎焊剂AS-II、钎焊剂CU-I等和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结合性能;特别是钎焊剂AS-II是铝和不锈钢的综合性钎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
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烹调器具采用两层或三层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烹调器体外加包复层可以提高烹调器具的整体强度,又可以起到更充分的保护,减小烹调器具底部受腐蚀的程度,增加了烹调器具的使用寿命。
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烹调器具采用两层或三层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烹调器体外加包复层从而使其受热更加迅速、蓄热更加持久,受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体为两层的本实用新型复合烹调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体为三层的本实用新型复合烹调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D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1、外层;12、夹层;13、内层;2、底板;21、金属片;22、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两层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
A、烹调器具本体的制作:
a、选材、冷轧:选用型号为1050的铝合金和马氏体不锈钢;然后将两种金属材料通过辊压机(型号:RP170-110,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制造)进行冷轧成金属板材,通过冷轧后铝合金板材的厚度为5.0mm,马氏体不锈钢板材的的厚度为1.5mm;
b、清洗、烘干:将上述经过冷轧的铝合金和马氏体不锈钢放置在清洗机(肇庆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制造)中清洗5分钟后,然后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烘干;
c、辊压:将上述经过清洗、烘干后的金属板材通过惠点焊机(型号:WL-SP-150K,惠州市华士焊接设备制造厂制造)点焊定位后放置在隧道炉(深圳市丰裕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中加热至450℃时由辊压机(型号:RP170-110,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制造)中辊压成两层复合片;
d、拉伸:将上述经过辊压后的两层复合片通过油压机(型号:YZ28G-350E,佛山康思达液压机有限公司制造)拉伸成烹调器具本体后,通过齐口机进行齐口和80吨冲床进行切边;
B、复底:
a、清洗、烘干:将上述制作的烹调器具本体、厚度为2mm型号为1050的铝合金片作为金属板、厚度为1.5mm马氏体不锈钢片作为金属片放置在清洗机(肇庆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制造)中进行清洗10分钟后,然后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烘干;
b、热煅:将上述的型号为1050的铝合金片、马氏体不锈钢片通过点焊机(型号:WL-SP-150K,惠州市华士焊接设备制造厂制造)进行点焊定位依次复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后放置在隧道炉(深圳市丰裕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或250KVA中频机(惠州百兴机械厂有限公司制造)中加热至380℃,加热后通过1600吨的摩擦压力机(青岛锻压机械集团公司制造)热煅压成型为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
c、表面处理-抛光:将上述经过热煅后的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的马氏体不锈钢一面经过由制造的异形外抛光机(肇庆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制造)抛光处理后得到复合烹调器具成品。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两层复合烹调器具包括本体1,本体1具有底部和侧壁,本体1的底部外侧固定有金属板22和金属片21,所述的金属板22和金属片21与本体1的底部是通过热煅方式复合在一起的,所述的金属板22采用导热能力较强的型号为1050的铝合金为材料制成的,所述的金属片21采用具有通磁能力较强的马氏体不锈钢为材料制成的。
本体2由铝合金材料的外层11和马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内层13通过辊压制成的。
实施例2
一:三层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
A、烹调器具本体的制作:
a、选材、冷轧:选用纯铝和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然后将三种金属材料通过辊压机(型号:RP170-110辊压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制造)冷轧成金属板材,通过冷轧后纯铝板材的厚度为1.0mm,马氏体不锈钢板材的的厚度为0.3mm;铁素体不锈钢板材的的厚度为1.5mm;
b、清洗、烘干:将上述经过冷轧的纯铝板材、马氏体不锈钢板材和铁素体不锈钢板材放置在(肇庆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制造)中清洗30分钟后,然后在温度为75℃的条件下烘干;
c、点焊、辊压:将上述经过清洗、烘干后的金属板材通过点焊机(型号:WL-SP-150K,惠州市华士焊接设备制造厂制造)点焊定位后放置在隧道炉(深圳市丰裕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中进行加热至600℃时放置在辊压机(型号:RP170-110,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制造)中辊压成三层复合片;
d、拉伸:将上述经过辊压后的三层复合片通过油压机(型号:YZ28G-350E,佛山康思达液压机有限公司制造)拉伸成烹调器具本体后,通过齐口机进行齐口和80吨冲床进行切边;
B、复底:
a、清洗、烘干:将上述制作的烹调器具本体、厚度为2.0mm纯铝片作为金属板、厚度为1.5mm铁素体不锈钢片作为外复金属片放置在清洗机(肇庆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制造)中进行清洗20分钟后,然后在温度为75℃的条件下烘干;
b、钎焊:在清洗、烘干后的纯铝片两面均匀涂有钎焊剂钎焊剂AS-II,用量为0.1g~1.0g/cm2;然后通过点焊机(型号:WL-SP-150K,惠州市华士焊接设备制造厂制造)点焊定位使纯铝片、铁素体不锈钢片依次固体在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再放置在高频钎焊机(型号:DWHF-80-A1,韩国大明公司制造)中在温度为450℃将其钎焊成型为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
c、表面处理-抛光:将上述经过热煅后的复合烹调器具半成品的马氏体不锈钢一面经过由异形外抛光机(肇庆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制造)抛光后得到复合烹调器具成品。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三层复合烹调器具包括本体1,本体1具有底部和侧壁,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金属板22和金属片21,所述的金属板22和金属片21与本体1是通过钎焊方式复合在一起的,所述的金属板22采用导热能力较强的纯铝为材料制成的,所述的金属片4采用具有通磁能力较强的铁素体不锈钢为材料制成的。
烹调器壁2由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的外层11、纯铝材料的夹层12和马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内层13通过辊压制成的。
比较例1
采用单层型号为304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烹调器具本体,在烹调器具的底部通过钎焊方式复合有以铁素体不锈钢作为外复金属底片制成的复合结构的烹调器具。
表1是实施例1两层复合烹调器具、实施例2三层复合烹调器和比较例1的复合结构的烹调器具在性能上的比较
表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烹调器具和比较例1的烹调器具性能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本两层或三层复合烹调器具采用两层或三层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烹调器具本体外加包复层不仅可以提高烹调器具的整体强度,对烹调器具起到更充分的保护,减小烹调器具底部受腐蚀的程度,增加了烹调器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受热更加迅速、蓄热更加持久,受热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实用新型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Claims (3)
1.一种复合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烹调器具包括烹调器具本体(1)和底板(2),所述的底板(2)是从内至外由金属板(22)和金属片(21)通过热煅或钎焊复合在一起,所述的本体(1)是两层或三层金属层通过复合热煅或钎焊复合而成,本体(1)与底板(2)之间也是通过热煅或钎焊复合在一起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片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片中的一种,所述的金属板(22)为铝合金板或纯铝板,所述的本体(1)是从内至外由内层(13)和外层(11)两层所组成,其内层(13)和外层(11)分别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金属层和铝合金或纯铝金属层,或者相反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片(21)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片中的一种,所述的金属板(22)为铝合金板或纯铝板,所述的本体(1)是从内至外由内层(13)、夹层(12)和外层(11)三层所组成,其内层(13)和外层(11)为奥氏体、马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金属层,其夹层(12)为铝合金或纯铝金属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675074U CN201012032Y (zh) | 2007-02-28 | 2007-02-28 |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675074U CN201012032Y (zh) | 2007-02-28 | 2007-02-28 |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12032Y true CN201012032Y (zh) | 2008-01-30 |
Family
ID=39023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6750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12032Y (zh) | 2007-02-28 | 2007-02-28 |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12032Y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3213A (zh) * | 2013-06-07 | 2013-08-28 |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
CN104095520A (zh) * | 2014-07-18 | 2014-10-15 | 佛山市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不锈钢复合锅底的铝锅的制造工艺 |
CN105455661A (zh) * | 2015-03-10 | 2016-04-06 | 温景和 | 一种用于制作加热炊具的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
CN108464727A (zh) * | 2018-02-26 | 2018-08-31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锅具及其加工制造方法 |
CN111774809A (zh) * | 2019-04-04 | 2020-10-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锅具的制造方法和锅具 |
-
2007
- 2007-02-28 CN CNU2007200675074U patent/CN20101203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3213A (zh) * | 2013-06-07 | 2013-08-28 |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
CN104095520A (zh) * | 2014-07-18 | 2014-10-15 | 佛山市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不锈钢复合锅底的铝锅的制造工艺 |
CN105455661A (zh) * | 2015-03-10 | 2016-04-06 | 温景和 | 一种用于制作加热炊具的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
CN108464727A (zh) * | 2018-02-26 | 2018-08-31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锅具及其加工制造方法 |
CN111774809A (zh) * | 2019-04-04 | 2020-10-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锅具的制造方法和锅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15892B (zh) |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及其制品 | |
CN201012032Y (zh) | 一种复合烹调器具 | |
CN102578899A (zh) | 一种具有花形热锻压覆底片的电磁锅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1006901A (zh) | 具有复底的炊具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263213B (zh) | 一种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 |
CN100496359C (zh) | 三层复合板多种炉具通用的炊具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231251B (zh) | 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 |
CN203378928U (zh) | 一种真不锈复底铁锅 | |
CN2728360Y (zh) | 用多层复合金属板材制作的电饭锅内胆 | |
CN201471803U (zh) | 一种新型抗菌不锈钢复合板 | |
CN205162824U (zh) | 新型复合锅 | |
CN104066365A (zh) | 改进热传导性的烹调用具 | |
CN102049605A (zh) | 一种铝质锅底的铝钢复合工艺及应用该工艺的铝钢复合锅 | |
CN101352305A (zh) | 复合底铝合金压铸锅及其复合工艺 | |
CN2899675Y (zh) | 底部采用多层材料覆合的无油烟铁锅 | |
CN101675856A (zh) | 铝质锅的复合锅底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438932A (zh) | 一种电饭煲内锅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488419C (zh) | 节能烹调器具 | |
CN111035226A (zh) | 一种具有复合锅底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145C (zh) | 双金属复合材料锅的制造 | |
CN201814368U (zh) | 一种铝钢复合锅 | |
CN103330475A (zh) | 一种复合底电加热锅用铝均热盘及复合工艺 | |
CN201183813Y (zh) | 罩式退火炉用对流板 | |
CN111772463B (zh) | 一种复底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043743U (zh) | 一种内外复底的铝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