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9895Y - 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09895Y CN201009895Y CNU2007200787544U CN200720078754U CN201009895Y CN 201009895 Y CN201009895 Y CN 201009895Y CN U2007200787544 U CNU2007200787544 U CN U2007200787544U CN 200720078754 U CN200720078754 U CN 200720078754U CN 201009895 Y CN201009895 Y CN 20100989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box
- collision
- anticollision device
- absorb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包括一个由前横梁、纵梁、底板和加强筋条块组成的防撞盒形件,所述防撞盒形件的凹空型腔内设有将其分隔成至少有两个前后隔框的横向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设有沿车行方向放置的金属蜂窝吸能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列车运行中异物冲撞列车时,防撞盒通过零件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减缓并释放冲击力,保护车头后部滑橇等部件的安全。在遇到很强的冲击力的时候,撞击能量通过纵向构件传递给吸能盒,由吸能盒波形组件吸能器通过零件的变形来吸收释放撞击能量,降低其它部件的破坏,保护列车后部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高速轨道列车的防撞装置。
技术背景
公知技术中,为了防止运动载体,运动过程中遭遇障碍物体的意外碰撞,通常都安装有由保险杆组成的防撞装置,比如一些汽车车头前面安装的保险杆。这样防撞装置虽然简单,具有一定的防撞安全效果。但对于运行时速超过500公里磁浮列车来说,简单的防撞装置却不能解决问题,存在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冲击力,在遇到很强的冲击力的时候,能够通过零件变形来释放能量,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包括一个由前横梁、纵梁、底板和加强筋条块组成的防撞盒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盒形件的凹空型腔内设有将其分隔成至少有两个前后隔框的横向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设有沿车行方向放置的金属蜂窝吸能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装置位于高速磁悬浮列车车头底部,安装在第一个走行架上。当轨面上有异物,其尺寸超过轨面高度75mm,但不超过大约180mm时,列车运行中异物会冲撞防撞盒,防撞盒通过通过零件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减缓并释放冲击力,保护车头后部滑橇等部件的安全。防撞装置的零件几乎全为铝材,并且很多零件均为简单形式型材。铝型材具有一定的强度,但又不抵御过强的载荷,故此,在遇到很强的冲击力的时候,撞击能量通过纵向构件传递给吸能盒,由吸能盒波形组件吸能器通过零件的变形来吸收释放撞击能量,降低其它部件的破坏,保护列车后部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能器的正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能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波纹板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
附图中:1.防撞装置,2.前底板,3.后底板,4.纵梁,5.斜纵梁,6.前横梁,7.大吸能盒,8.侧吸能盒,9.前吸能盒,10.矩形管,11.型材,12.吸能器,13.波纹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防撞装置1安装在车头下端,是通过纵梁4及斜纵梁5与前走行架连接固定。防撞装置1两侧为车头裙板,通过横梁接头与车头裙板连接,固定车头裙板。
在图2描述的防撞装置中,防撞盒形件的凹空型腔内设有将其分隔成至少有两个前后隔框的横向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设有沿车行方向放置的金属蜂窝吸能器。隔框内装有柔性材质的吸能材料。纵向连接横梁的至少四根纵梁4和其两侧连接横梁的斜纵梁5。通过四根纵梁4和斜纵梁5与走行架的连接,让走行架来承接防撞装置自身的重量载荷。斜纵梁5具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前横梁6可以是的槽形型材,两端头设计接头与车头裙板连接。
吸能盒横向贯通有矩形管,且分布在一前一后布置的前吸能盒9和位于其后的大吸能盒7以及侧吸能盒8后。吸能盒均由6块5mm厚度的铝板构成盒形件,底板通过L型材11与两侧的铝板连接,两侧的铝板又通过紧固件与纵梁4连接,前后两块铝板同时也通过L型材与纵梁4及前底板2连接。吸能盒是防撞装置中较重要的部件,它包括大吸能盒7、侧吸能盒8、前吸能盒9。所有吸能盒高度一致,只是位置不同,前吸能盒9位于纵梁5下部,两个前吸能盒9分别位于两纵梁4的两侧。目的是更好的保护后面的滑撬。
前底板2和后底板3是两块带斜度厚度大致为2mm的铝板,吸能盒位于最低处,离轨道面距离不足一米。前底板2的长可以是2800mm,并焊有至少四片加强筋挡板,以增加前底板2的弯边强度,同时在底板上用型材连接底板与纵梁4,以增加底板的刚度又将载荷传递到纵梁5上。底板的材料可以选用16mm厚的钢化玻璃纤维板。位于最低点的吸能盒可以挡住轨道上的一些高于轨道面的障碍物,防止障碍物对车体造成威胁。
吸能盒可以由5mm厚的铝板组成一个盒形件,中间装有图4所示的吸能器12。由波纹板构成的蜂窝吸能器12是由相互对称连接在一起的U型波纹板组件13组成的蜂窝组合体。可根据结构不同,分成不同大小的吸能器。蜂窝形状的吸能器12是由图5所示的U型波纹状的波纹板组件13一片一片铆接在一起,由图4用于连接的小角片组成如图4形状的蜂窝吸能器1。波纹板13可以是由4mm厚的铝板,两端为90°的夹角,其余的夹角为95°加工成形,也可以采用全90°的夹角。波纹板13之间通过抽钉连接在一起装配成不同大小的吸能器。吸能器前后通过小角片与铝板用抽钉连接,两侧用型材11与纵梁4连接传载。当列车受到撞击时,撞击能量通过纵梁4和斜纵梁5传递到吸能盒,吸能盒中的吸能器通过波纹板的变形来吸收能量,保护滑撬及后面的车体。在大吸能盒7的两侧装有被两纵梁4分隔的侧吸能盒8。横向贯通其后的矩形管10是同一规格的矩形铝管,只是长度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矩形管10可以是三根一样长的,安装在大吸能盒7和侧吸能盒8的后壁板上。三根矩形管贯穿四根纵梁4,最下面一根矩形管通过垫块与底板3连接,在通过一方形铝垫块与纵梁4连接,由此来拉起底板3。矩形管10还可以是两根长度略有差距的短矩形管,安装在前吸能盒9的后壁板上,并有一端通过螺栓与走形架连接。矩形管是铝型材,又是空心管,当遇到撞击力时,能通过变形释放能量,较好地起到缓冲的作用。
由于防撞装置离轨道面最低为75mm,车底部与轨面之间距离的变化,使空气流突变,可能使车头部的空气噪声增加。因此,在两块底板上粘结块状的海绵来吸收噪音。
Claims (7)
1.一种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包括一个由前横梁、纵梁、底板和加强筋条块组成的防撞盒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盒形件的凹空型腔内设有将其分隔成至少有两个前后隔框的横向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设有沿车行方向放置的金属蜂窝吸能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横向贯通有矩形管,且是一前一后布置的前吸能盒(9)和位于其后的大吸能盒(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前吸能盒(9)分别位于两纵梁(4)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吸能盒(7)的两侧还装有被两纵梁(4)分隔的侧吸能盒(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12)是由相互对称连接在一起的U型波纹板(13)组成的蜂窝主合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是钢化玻璃纤维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框内装有柔性材质的吸能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787544U CN201009895Y (zh) | 2007-03-13 | 2007-03-13 | 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787544U CN201009895Y (zh) | 2007-03-13 | 2007-03-13 | 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09895Y true CN201009895Y (zh) | 2008-01-23 |
Family
ID=39044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7875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9895Y (zh) | 2007-03-13 | 2007-03-13 | 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09895Y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5701A (zh) * | 2011-03-30 | 2011-08-10 | 中南大学 | 一种列车碰撞承载吸能部件碰撞阈值实现方法 |
CN102267472A (zh) * | 2011-05-10 | 2011-12-07 |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吸能防撞装置 |
CN102464002A (zh) * | 2010-11-16 | 2012-05-23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用防爬器 |
CN102514588A (zh) * | 2011-12-16 | 2012-06-27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排障吸能装置及动车组头车 |
CN102216141B (zh) * | 2008-09-15 | 2014-06-25 | 福伊特专利公司 | 一种安装于轨道车辆尤其是铁路车辆前部的车辆前部模块 |
CN104627197A (zh) * | 2015-02-05 | 2015-05-20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铝合金防爬吸能装置及该高速动车防爬车系统 |
CN105599781A (zh) * | 2016-03-29 | 2016-05-25 |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
-
2007
- 2007-03-13 CN CNU2007200787544U patent/CN20100989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6141B (zh) * | 2008-09-15 | 2014-06-25 | 福伊特专利公司 | 一种安装于轨道车辆尤其是铁路车辆前部的车辆前部模块 |
CN102464002A (zh) * | 2010-11-16 | 2012-05-23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用防爬器 |
CN102145701A (zh) * | 2011-03-30 | 2011-08-10 | 中南大学 | 一种列车碰撞承载吸能部件碰撞阈值实现方法 |
CN102267472A (zh) * | 2011-05-10 | 2011-12-07 |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吸能防撞装置 |
CN102514588A (zh) * | 2011-12-16 | 2012-06-27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排障吸能装置及动车组头车 |
CN104627197A (zh) * | 2015-02-05 | 2015-05-20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铝合金防爬吸能装置及该高速动车防爬车系统 |
CN104627197B (zh) * | 2015-02-05 | 2017-05-24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铝合金防爬吸能装置及该高速动车防爬车系统 |
CN105599781A (zh) * | 2016-03-29 | 2016-05-25 |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
CN105599781B (zh) * | 2016-03-29 | 2018-03-20 |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09895Y (zh) | 用于高速轨道车辆的防撞装置 | |
RU2231462C2 (ru) |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меющее кабину машиниста, обеспеченную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выполненно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столкновение, происходящее выше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EP3181425B1 (en) |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 |
CN110758447B (zh) | 一种轨道车辆端部承载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 |
CN103171628B (zh) | 一种吸能式前副车架 | |
CN101117135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架 | |
JP2023506704A (ja) | 側面部材および縦部材が設けられた自動車両車体の後方部分構造 | |
CN106672010A (zh) | 一种动车组头车被动安全防护装置 | |
CN102145675A (zh) | 用于汽车的保险杠装置 | |
CN201427589Y (zh) | 附加式碰撞吸能装置 | |
EP3181424B1 (en) |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 |
CN101186214A (zh) | 车辆 | |
JP2001055141A (ja) | 高速車両の排障装置 | |
CN202413926U (zh) | 一种前地板结构 | |
WO2011007846A1 (ja) | 衝撃吸収構造体 | |
CN114261358B (zh) | 一种车辆追尾缓冲结构及车辆 | |
CN204037676U (zh) |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6933720B2 (ja) | 鉄道車両の衝突システム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103863350A (zh) | 一种复合式吸能结构及车辆底架结构 | |
ES2559017T3 (es) | Vehículo ferroviario con una cabina del conductor deformable con una interfaz de reparación específica | |
KR20210145949A (ko) | 허니컴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 |
CN115649219B (zh) | 一种吸能排障器及轨道交通车辆 | |
CN103057497A (zh) |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 |
PL190686B1 (pl) | Nadwozie wagonu z sekcją przednią dla wagonu kolejoweg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