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9724Y -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09724Y CN201009724Y CNU2006201351133U CN200620135113U CN201009724Y CN 201009724 Y CN201009724 Y CN 201009724Y CN U2006201351133 U CNU2006201351133 U CN U2006201351133U CN 200620135113 U CN200620135113 U CN 200620135113U CN 201009724 Y CN201009724 Y CN 2010097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
- chain
- wheel
- chassis
- tur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主要由车辆底盘及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及车厢组成;其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由脚蹬驱动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后轮轴(20)上的链轮(17)连接,电机(25)通过链条与后轮轴上的电动链轮(19)连接;其底盘的前部向上翘起的下方设置有减振器(22);其转向机构的转向主轴(28)设置在底盘的一侧,转向机构具有链条传动、连杆传动、链条和连杆传动;其车箱的后背设置有一个后门;在直式手把方向盘(3)上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机构的电控开关。该车外形小巧可爱,造价、使用成本低,停车位小,适合百姓日常上下班使用,夏天能遮阳、雨天能避雨、冬天可保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驱动或人工驱动的轮式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对自行轿车检索,其多为三至四轮,动力驱动并可加装车厢的人力驱动自行车。因为其结构复杂,车形庞大,停车困难;乘坐多人时人力负担较重,加重动力系统负担;且脚蹬板杠杆驱动机构负载過重,不适用于人们的日常骑行习惯;车厢没有针对人力车的实际用途及舒适性设计,其缺点是:人力负担较重,不适合日常上下班用;而机动小轿车高昂的价格、庞大的车形、对能源的高度依赖,停车困难和使用成本高等,使工薪阶层的人们望而却步;对普通人来说,极需一种经济实用的且小巧的电动骑行两用车来作为代步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可作为普通百姓的日常代步工具,可由人力或电动驱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主要由车辆底盘及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及车厢组成;其底盘前部设有左、右两个车轮,其后部也有左、右两个车轮;其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由脚蹬驱动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后轮轴上的链轮连接,电机通过链条与后轮轴上的电动链轮连接;其底盘的前部向上翘起的下方设置有减振器;其转向机构的转向主轴设置在底盘的一侧,转向机构具有链条传动、连杆传动、链条和连杆传动;其车箱的后背设置有一个后门;在手把方向盘上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机构的电控开关。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车底盘为全减震式,由左侧和右侧纵向大梁及两纵向大梁之间的横梁连接而成;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由穿销连接活动减震杆;活动减震杆与后轮轴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分别向上翘起连接后横梁;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由穿销连接活动减震杆;活动减震杆与前轮轴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分别向上翘起;其中间的一横梁通过支杆与脚蹬驱动轮架相连接,脚蹬驱动轮架通过支杆与底盘的前横梁连接。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链条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转向主轴、前轮转向拐、转向杆支座、链轮和链条构成;其底盘的一侧设置有手把方向盘基座,前轮轴上设置有两个转向杆支座;其手把方向盘基座内的转向主轴上设置有主转向链轮,主转向链轮经链条啮合连接转向杆支座上转向拐的转向链轮,转向链轮经链条啮合连接转向杆支座上另一个转向拐的转向链轮;转向主轴上端连接手把方向盘。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连杆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转向主轴、前轮转向拐、转向杆支座和连杆构成;其手把方向盘基座的转向主轴上端连接手把方向盘,转向主轴上设置有转向短连杆,转向短连杆经转向长连杆铰链连接前轮转向短连杆,前轮转向短连杆固定连接在转向杆支座上的前轮转向拐,前轮转向拐上固定的转向拨杆经转向连动杆铰链连接另一个前轮转向拐上固定的转向拨杆。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链条和连杆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基座内的转向主轴上的主转向链轮经链条啮合连接前轮轴支座上转向拐的转向链轮,转向拐的下端设置有转向拨杆,转向拨杆经转向连动杆铰链连接另一个前轮转向拐下端的转向拨杆。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车底盘为无减震器式,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其前轮轴固定连接在车底盘前部的向上翘起处;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其后轮轴通过轴套固定连接在车底盘后部的向上翘起处。
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车底盘的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和后部的向上翘处可设置为直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电动自行两用轿车,适合普通百姓日常上下班使用,外形小巧可爱,造价、使用成本低;其动力驱动或人工驱动由于是单人驾驶该电动自行两用简易轿车。动力驱动使用动力小,人工驱动时同样具有省力的特点;停车位大小与摩托车相当,夏天能遮阳、雨天能避雨、冬天更可保暖;普通的电动自行车电瓶和人力均可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自行两用轿车转向机构的链条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自行两用轿车转向机构的链条和连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动自行两用轿车转向机构的连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2、3中所示:1-手把方向盘基座,2-转向连动杆,3-手把,4-电控开关,5-纵向大梁,6(a、b)-横梁,7-支架,8(a、b)-转向杆支座,9-前轮轴,10-转向拨杆,11-转向拐,12-脚蹬驱动轮,13-传动链条,14(a、b)-转向链轮,15-主转向链轮,16-转向链条,17-链轮,18-刹车片,19-电动链轮,20-后轮轴,21(a、b)-穿销,22(a、b)-减震器,23(a、b)-活动减震杆,24-后横梁,25-电动机,26(a、b)-转向短连杆,27转向长连杆,28-转向主轴;29-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2、3中所示: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具有全减震式,其主要由车辆底盘及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及车厢组成;其底盘前部设有左、右两个车轮,其后部也有左、右两个车轮;其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由脚蹬驱动轮(12)通过传动链条(13)与后轮轴(20)上的链轮(17)连接,电机(25)通过链条与后轮轴(20)上的电动链轮(19)连接;其底盘的前部和后部向上翘起的下方设置有减振器(22);其转向机构的转向主轴(28)设置在底盘的一侧,转向机构具有链条传动、连杆传动、链条和连杆传动;其车箱的后背设置有一个后门;在手把(3)上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机构的电控开关(4)。
该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车底盘为全减震式,由左侧和右侧纵向大梁(5)及两纵向大梁之间的横梁(6 a.b)连接而成;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由穿销(21a)连接活动减震杆(23a);活动减震杆(23a)与后轮轴(20)固定连接,后轮轴(20)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分别向上翘起连接后横梁(24);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由穿销(21b)连接活动减震杆(23b);活动减震杆(23b)与前轮轴(9)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分别向上翘起的下方通过减震器连接前轮轴(9);其中间的一横梁(6a)通过支杆与脚蹬驱动轮(12)支架相连接,脚蹬驱动轮支架(12)通过支杆与底盘的前横梁(6b)连接。其车底盘的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和后部的向上翘处可加工成直的。
该电动自行两用轿车为全减震式,其链条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3)、转向主轴(28)、前轮转向拐(11)、转向杆支座、链轮和链条构成;其底盘的一侧设置有手把方向盘基座(1),前轮轴(9)上设置有两个转向杆支座;其手把方向盘基座(1)内的转向主轴(28)上设置有主转向链轮(15),主转向链轮(15)经链条(16a)啮合连接转向杆支座(8a)上转向拐(11)的转向链轮(14a),转向链轮(14a)经转向链条(16)啮合连接转向杆支座(8b)上另一个转向拐(11)的转向链轮(14b);转向主轴(28)上端连接手把方向盘(3)。
当其为链条传动时,如图1中所示:手把方向盘(3)转动时,手把方向盘(3)的转向轴和主转向链轮(15)一起转动,通过转向链条(16)带动转向链轮(14a)转动,转向链轮(14a)带动转向链轮(14b)转动,转向链轮带动转向拐(11)转动,转向拐(11)带动车轮转向。
该电动自行两用轿车为全减震式,其连杆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3)、转向主轴(28)、前轮转向拐(11)、转向杆支座和连杆构成;其手把方向盘基座(1)的转向主轴(28)上端连接手把方向盘(3),转向主轴(28)上设置有转向短连杆(26a),转向短连杆(26a)经转向长连杆(27)铰链连接前轮转向短连杆(26b),前轮转向短连杆(26b)固定连接在转向杆支座(8a)上的前轮转向拐(11),前轮转向拐(11)上固定的转向拨杆(10)经转向连动杆(2)铰链连接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上固定的转向拨杆(10)。
当其为连杆传动时,如图3中所示:手把方向盘(3)转动时,手把方向盘(3)的转向主轴(28)与转向短连杆(26a)一起转动,转向短连杆(26a)经转向长连杆(27)带动前轮转向短连杆(26b)转动,前轮转向短连杆(26b)经转向杆支座(8)上的前轮转向拐(11)下端固定连接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连动杆(2),转向连动杆(2)经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下端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拐(11)转动,转向拐(11)带动车轮转向。
该电动自行两用轿车为全减震式,其链条和连杆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基座(1)内的转向主轴(28)上的主转向链轮(15)经转向链条(16)啮合连接前轮轴(9)转向杆支座(8)上转向拐(11)的转向链轮(14),转向拐(11)的下端设置有转向拨杆(10),转向拨杆(10)经转向连动杆(2)铰链连接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下端的转向拨杆(10)。
当其为链条和连杆传动时,如图2中所示:手把方向盘(3)转动时,手把方向盘(3)的转向轴和主转向链轮(15)一起转动,通过转向链条(16)带动转向链轮(14a)转动,转向链轮(14a)通过转向杆支座(8)上的转向拐(11)下端设置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连动杆(2),转向连动杆(2)经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下端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拐(11)转动,转向拐(11)带动车轮转向。
该电动自行轿车后部有一个单人车座箱,车座箱固定在车底盘上的后部,座箱的上部与具有弹簧靠背软座的下部两个侧面的插孔由螺栓固定连接,变换插孔的位置使软座可前后移动;也可降低靠背的高度。其电源接通时,电机在调速器调节下匀速转动后车轴,使车轮向前行驶。按下电控开关(4)上的倒车按键,电动机改变转动方向,使后车轮倒转;无电时,驾驶员也可用人力脚蹬驱动轮(12)上的脚蹬,通过传动链条(13)传动,使固定在后轮轴(20)上的链轮(17)后车轮向前行驶。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1、2、3中所示:该电动自行两用轿车为无减震器式,其主要由车辆底盘及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及车厢组成;其转向机构具有链条传动、连杆传动、链条和连杆传动;利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后部的上翘作为减震,节省材料;其车底盘为无减震器式,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其前轮轴(2)固定连接在车底盘前部的向上翘起处;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其后轮轴(20)通过轴套(29)固定连接在车底盘后部的向上翘起处。其车底盘的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和后部的向上翘处可加工成直的。
当其为链条传动时,如图1中所示:由无减震器式车底盘与链条传动转向机构组成;手把方向盘(3)转动时,手把方向盘(3)的转向轴和主转向链轮(15)一起转动,通过转向链条(16)带动转向链轮(14a)转动,转向链轮(14a)带动转向链轮(14b)转动,转向链轮带动转向拐(11)转动,转向拐(11)带动车轮转向。
当其为链条和连杆传动时,如图2中所示:其链条和连杆传动由无减震器式车底盘与链条传动转向机构组成;手把方向盘(3)转动时,手把方向盘(3)的转向轴和主转向链轮(15)一起转动,通过转向链条(16)带动转向链轮(14a)转动,转向链轮(14a)通过转向杆支座(8)上的转向拐(11)下端设置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连动杆(2),转向连动杆(2)经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下端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拐(11)转动,转向拐(11)带动车轮转向。
当其为连杆传动时,如图3中所示:其连杆传动由无减震器式车底盘与链条传动转向机构组成;手把方向盘(3)转动时,手把方向盘(3)的转向主轴(28)与转向短连杆(26a)一起转动,转向短连杆(26a)经转向长连杆(27)带动前轮转向短连杆(26b)转动,前轮转向短连杆(26b)经转向杆支座(8)上的前轮转向拐(11)下端固定连接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连动杆(2),转向连动杆(2)经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下端的转向拨杆(10)带动转向拐(11)转动,转向拐(11)带动车轮转向。
Claims (7)
1.一种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主要由车辆底盘及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及车厢组成;其底盘前部设有左、右两个车轮,后部也有左、右两个车轮;人力和电机动力驱动机构由脚蹬驱动轮(12)通过传动链条(13)与后轮轴(20)上的链轮(17)连接,电机(25)通过链条与后轮轴(20)上的电动链轮(19)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盘的前部向上翘起的下方设置有减振器(22);转向机构的转向主轴(28)设置在底盘的一侧,转向机构具有链条传动、连杆传动、链条和连杆传动;车箱的后背设置有一个后门;在直式手把方向盘(3)上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机构的电控开关(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特征在于:其车底盘为全减震式,由左侧和右侧纵向大梁(5)及两纵向大梁之间的横梁(6a.b)连接而成;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由穿销(21a)连接活动减震杆(23a);活动减震杆(23a)与后轮轴(20)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分别向上翘起连接后横梁(24);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由穿销(21b)连接活动减震杆(23b);活动减震杆(23b)与前轮轴(9)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分别向上翘起的下方通过减震器连接前轮轴(9);其中间的一横梁(6a)通过支杆与脚蹬驱动轮(12)支架相连接,脚蹬驱动轮(12)支架通过支杆与底盘的前横梁(6b)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特征在于:链条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3)、转向主轴(28)、前轮转向拐(11)、转向杆支座、链轮和链条构成;底盘的一侧设置有手把方向盘基座(1),前轮轴(9)上设置有两个转向杆支座;手把方向盘基座(1)内的转向主轴(28)上设置有主转向链轮(15),主转向链轮(15)经链条(16)啮合连接转向杆支座(8a)上转向拐(11)的转向链轮(14a),转向链轮(14a)经链条(16)啮合连接转向杆支座(8b)上另一个转向拐(11)的转向链轮(14b);转向主轴(28)上端连接手把方向盘(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特征在于:连杆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3)、转向主轴(28)、前轮转向拐(11)、转向杆支座(8)和连杆构成;手把方向盘基座(1)的转向主轴(28)上端连接手把方向盘(3),转向主轴(28)上设置有转向短连杆(26a),转向短连杆(26a)经转向长连杆(27)铰链连接前轮转向短连杆(26b),前轮转向短连杆(26b)固定在转向杆支座(8)的前轮转向拐(11)上端,前轮转向拐(11)下端固定的转向拨杆(10)经转向连动杆(2)铰链连接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上固定的转向拨杆(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特征在于:其链条和连杆传动的转向机构,由手把方向盘基座(1)内的转向主轴(28)上的主转向链轮(15)经链条(16)啮合连接前轮轴(9)支座上转向拐(11)的转向链轮(14),转向拐(11)的下端设置有转向拨杆(10),转向拨杆(10)经转向连动杆(2)铰链连接另一个前轮转向拐(11)下端的转向拨杆(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特征在于:车底盘为无减震器式,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其前轮轴(9)固定连接在车底盘前部的向上翘起处;在两个纵向大梁的后部,其后轮轴(20)通过轴套(29)固定连接在车底盘后部的向上翘起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两用轿车,其特征在于:车底盘的两个纵向大梁的前部和后部的向上翘处可设置为直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351133U CN201009724Y (zh) | 2006-12-08 | 2006-12-08 |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351133U CN201009724Y (zh) | 2006-12-08 | 2006-12-08 |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09724Y true CN201009724Y (zh) | 2008-01-23 |
Family
ID=3904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13511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9724Y (zh) | 2006-12-08 | 2006-12-08 |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0972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1230A (zh) * | 2011-12-21 | 2012-06-27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插秧机 |
CN105292369A (zh) * | 2014-06-12 | 2016-02-03 | 湖北理工学院 | 一种电力与人力双用车 |
-
2006
- 2006-12-08 CN CNU2006201351133U patent/CN2010097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1230A (zh) * | 2011-12-21 | 2012-06-27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插秧机 |
CN105292369A (zh) * | 2014-06-12 | 2016-02-03 | 湖北理工学院 | 一种电力与人力双用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28450U (zh) | 一种前两轮轻便三轮车 | |
CN105083436A (zh) | 环保型电动代步车 | |
CN201472555U (zh) | 封闭式两轮车 | |
CN201009724Y (zh) |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
CN201646988U (zh) | 脚踏电动四轮自行车 | |
CN2900317Y (zh) | 方向盘式后轮转向三轮自行车 | |
CN201501449U (zh) | 反三轮乘用电动车 | |
CN2839022Y (zh) | 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
CN2910749Y (zh) | 能双人骑行的四轮代步车 | |
CN201573716U (zh) | 微型正三轮电动轿车 | |
CN201283775Y (zh) | 一种电动自行两用轿车 | |
CN201046744Y (zh) | 多轮电动自行车 | |
CN209366353U (zh) |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 | |
CN203681764U (zh) | 一种新型两轮电动车 | |
CN2681983Y (zh) | 可分别独立驱动亦可同时驱动的模块化电动摩托车 | |
CN201362318Y (zh) | 厢式电动客车 | |
CN202320642U (zh) | 一种游览车 | |
CN2820954Y (zh) | 一种电动扫地车 | |
CN2277927Y (zh) | 休闲游览脚踏车 | |
CN1891186A (zh) | 轻便电动轮椅 | |
CN2761506Y (zh) | 多功能卧式自行车 | |
CN201201677Y (zh) | 前置式人力客座三轮车 | |
CN106627006B (zh) | 封闭紧凑型可涉水后轮转向电动车 | |
CN2511588Y (zh) | 背靠背双向双驱动折叠篷椅式三轮车 | |
CN2494782Y (zh) | 一种电瓶三轮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