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5186Y - 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05186Y CN201005186Y CNU2007201188329U CN200720118832U CN201005186Y CN 201005186 Y CN201005186 Y CN 201005186Y CN U2007201188329 U CNU2007201188329 U CN U2007201188329U CN 200720118832 U CN200720118832 U CN 200720118832U CN 201005186 Y CN201005186 Y CN 20100518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thermostat
- outer container
- wall
- inner pressu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包括外容器(1)、多个置于所述外容器(1)内的内容器(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容器(2)之内,使所述内容器(2)内保持恒温的恒温体(3);所述恒温体(3)包括热恒温体和冷恒温体;所述每个内容器(2)设置有至少一个热恒温体或至少一个冷恒温体。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外容器中的内容器有多个,且其空间相互隔离,可以分别放置不同类型的恒温体,所以可以在所述外容器内同时保持多个不同温度;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不使用电力或电池,所以轻便,成本低且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背景技术
保温的容器在许多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也为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上的许多便利,作为一种保持其内部空间的温度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恒定的容器,现有的温度容器基本上只是在其容器壁上加装隔热层,将所述内部空间及其外部空间的热交换阻断,从而使其内部空间的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定或者在其内部装有制冷或加热设备中的一种(通常,是使用电力或电池的)。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在同一个容器内保持不同的温度,例如,在同一个容器内同时放置需要保持热的咖啡和冰冻的饮料;即使有极少的产品同时有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但其使用电力作为能源,成本高,不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能在同一个容器内保持不同的温度以及成本高、不便携带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便于携带并能在同一个容器内保持不同温度的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包括外容器1、多个置于所述外容器内的内容器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容器2之内,使所述内容器2内保持恒温的恒温体3;所述恒温体3包括热恒温体和冷恒温体;所述每个内容器2设置有至少一个热恒温体或至少一个冷恒温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热恒温体或冷恒温体包括液态或粉末态的、在加热或冷冻到预定温度后使其作用空间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该温度的高分子材料,所述热恒温体或冷恒温体放置或固定在所述内容器2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内容器2包括多种形状的、顶部开口并且有封闭该开口的内容器盖的袋状容器,所述内容器2包括多层结构,其容器壁体和所述内容器盖均包括内容器外壁、内容器内壁以及位于所述内外壁之间的内容器隔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内容器盖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容器2顶部开口两边的内容器盖第一部分21及内容器盖第二部分22,所述内容器盖第二部分22的中部内壁有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内容器2至少一面内壁上设置有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外容器1包括顶部开口并且有封闭该开口的外容器盖的袋状容器,所述外容器1包括多层结构,其外容器壁体和外容器盖均包括外容器外壁、外容器内壁以及位于所述内外壁之间的外容器隔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外容器盖与所述外容器壁体通过拉链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外容器1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内容器2形状相适配的隔间或多条绑袋,用于固定所述内容器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中,所述绑带的自由端固定有魔术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外容器中的内容器有多个,且其空间相互隔离,可以分别放置不同类型的恒温体,所以可以在所述外容器内同时保持多个不同温度;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不使用电力或电池等,所以轻便,成本低且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外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第一种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第二种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第三种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第四种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热恒温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冷恒温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容器1为顶部开口并且有封闭该开口的外容器盖的袋状容器,其外形与一旅行袋相似,所述开口用于放置和取出置于其内的内容器2;所述外容器盖与所述外容器壁体通过拉链连接,便于所述外容器1的开启与闭合;与一般的旅行袋不同的是,所述外容器1包括多层结构,其外容器壁体和外容器盖均包括外容器外壁、外容器内壁以及位于所述内外壁之间的外容器隔热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容器外壁和外容器内壁为纤维材料,所述外容器隔热层为珍珠棉。在所述外容器1内部,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容器2的外形尺寸相适配的隔间(图中未示出),以固定放置在所述外容器1之内的内容器2,使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内容器2有多个形状,所以所述设置在外容器1内的多个隔间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但每个所述隔间均对应于一种形状的内容器2。当然,在实际使用中,在所述外容器1内壁也可以固定多条绑带,用来代替上述的隔间固定所述放置于所述外容器1之内的内容器2,所述绑带的未与所述外容器1内壁连接的自由端设置有一定长度的魔术贴,以方便将所述内容器2固定;还可以将上述绑带和上述隔间结合,用来固定所述内容器2。
图2、图3、图4和图5均为本实施例中的内容器2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5所示的内容器2均放置于所述外容器1中;在上述图中,虽然所述内容器2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他们也有共同之处;上述图中,所述内容器2均有顶部开口并且有封闭该开口的内容器盖,所述顶部开口用于放置或取出至于所述内容器2内的、要保持温度的物品,例如:饮料或食品;所述内容器盖用于放入或取出物品后封闭该开口,使所述内容器2内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利于温度的保持;所述内容器盖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容器2顶部开口相对两边的内容器盖第一部分21及内容器盖第二部分22,所述内容器盖第二部分22的中部内壁有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这样的结构便于所述物品的放入和取出,同时兼顾了所述内容器盖闭合后对内容器2内空间的封闭程度;在所述内容器盖中部的恒温体间隔23放置所述恒温体3后,可以使保温效果更好;除了上述位于所述内容器盖上的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外,在所述内容器2的四面内壁还各设置有一个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这些恒温体间隔23使得在一个内容器2内,可以根据要保持温度的时间长短,来选择放置同一类型的恒温体3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容器2同样为多层结构,其内容器壁体和所述内容器盖均包括内容器外壁、内容器内壁以及位于所述内外壁之间的内容器隔热层。所述内容器2采用多层结构的目的与所述外容器1是一样的,在于隔断或尽量减少所述容器内外的热交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容器2的多层结构的材料与所述外容器1是一样的,所述内容器外壁和内容器内壁为纤维材料,所述内容器隔热层为珍珠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恒温体3包括热恒温体和冷恒温体,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中示出的是热恒温体,图7中使出的是冷恒温体;所述热恒温体只能用于加热,不能用于冷藏;所述冷恒温体,只能用于冷藏,不能用于加热;所述热恒温体或冷恒温体包括液态或粉末态的、在加热或冷冻到预定温度后使其作用空间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该温度的高分子材料,所述热恒温体通过微波炉或热水加热,使其达到预定温度;所述冷恒温体则通过冰箱冷冻使其达到预定温度;在所述恒温体3在达到所述预定温度后,将一个或多个同一类型的恒温体3放置于一个内容器2内或其内的恒温体间隔23中;如需要冷、热同时保持温度,则将上述已达到预定温度的冷、热恒温体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内容器中,盖上所述内容器盖,再将上述不同的内容器2放置到所述外容器1中,即可在同一容器内同时保持不同的温度,且该容器还便于携带。当然,在上述的不同内容器2中,也可以是均为冷恒温体或均为热恒温体,但不同的内容器2内的恒温体3所保持的温度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上述实施例来划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内容器2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形状;装入所述外容器1的内容器2之形状和数量也可以根据所述内容器2、外容器1的大小调整;所述隔热层的材料可以是泡沫;所述外容器1内也可以不设置间隔和绑带,而用单独或组合的隔离体放入其内部以固定所述内容器2等。
Claims (9)
1.一种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包括外容器(1)、多个置于所述外容器(1)内的内容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容器(2)之内,使所述内容器(2)内保持恒温的恒温体(3);所述恒温体(3)包括热恒温体和冷恒温体;所述每个内容器(2)设置有至少一个热恒温体或至少一个冷恒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恒温体或冷恒温体包括液态或粉末态的、在加热或冷冻到预定温度后使其作用空间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该温度的高分子材料,所述热恒温体或冷恒温体放置或固定在所述内容器(2)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2)包括多种形状的、顶部开口并且有封闭该开口的内容器盖的袋状容器,所述内容器(2)包括多层结构,其容器壁体和所述内容器盖均包括内容器外壁、内容器内壁以及位于内外壁之间的内容器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盖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容器(2)顶部开口两边的内容器盖第一部分(21)及内容器盖第二部分(22),所述内容器盖第二部分(22)的中部内壁有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2)至少一面内壁上设置有放置所述恒温体(3)的恒温体间隔(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1)包括顶部开口并且有封闭该开口的外容器盖的袋状容器,所述外容器包括多层结构,其外容器壁体和外容器盖均包括外容器外壁、外容器内壁以及位于所述内外壁之间的外容器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盖与所述外容器壁体通过拉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1)内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内容器(2)形状相适配的隔间或多条绑袋,用于固定所述内容器(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自由端固定有魔术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188329U CN201005186Y (zh) | 2007-03-06 | 2007-03-06 | 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
HK07102997A HK1096818A2 (en) | 2007-03-06 | 2007-03-20 | Container for holding multiple temperature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188329U CN201005186Y (zh) | 2007-03-06 | 2007-03-06 | 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05186Y true CN201005186Y (zh) | 2008-01-16 |
Family
ID=3813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1883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5186Y (zh) | 2007-03-06 | 2007-03-06 | 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05186Y (zh) |
HK (1) | HK1096818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29437A (zh) * | 2011-12-05 | 2012-05-02 | 孔蓉 | 一种便携式疫苗冷藏包 |
-
2007
- 2007-03-06 CN CNU2007201188329U patent/CN20100518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20 HK HK07102997A patent/HK1096818A2/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29437A (zh) * | 2011-12-05 | 2012-05-02 | 孔蓉 | 一种便携式疫苗冷藏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096818A2 (en) | 2007-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40115B1 (en) | Insulated container assembly having insertable cooling and heating gel packs | |
AU2011276954A1 (en) | Thermally modified containers | |
US2011025989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aining edible items | |
CN2132145Y (zh) | 蓄冷箱或储热箱 | |
CN208291920U (zh) | 一种便携式低温蓄冷箱 | |
CN201005186Y (zh) | 同时保持多种温度的容器 | |
US20200141623A1 (en) | Container | |
CN201967967U (zh) | 一种加热式保温饭盒 | |
CN205795154U (zh) | 一种能够独立加热和制冷的饭盒 | |
CN203375785U (zh) | 一种冰镇容器 | |
TWM467639U (zh) | 具有保冷效果的保溫袋 | |
CN207270041U (zh) | 饭盒 | |
US10894654B2 (en) | Airtight thermal insulation package with a large opening therein | |
CN212291211U (zh) | 一种低温保鲜包装盒 | |
CN206531352U (zh) | 野战血液运输保存箱 | |
CN202554224U (zh) | 自封口注水冰袋 | |
KR200457303Y1 (ko) | 보냉 및 보온 파우치 | |
CN202470573U (zh) | 柔性冰囊 | |
CN202598978U (zh) | 简易冷却保存装置 | |
CN207860971U (zh) | 送餐保温箱 | |
CN219699721U (zh) | 一种保温保鲜餐柜和具有其的餐车 | |
CN209366908U (zh) | 一种冷藏效果好的牛奶配送箱 | |
JP3118424U (ja) | 保冷・保温バッグ | |
CN203841040U (zh) | 酸奶机模块及冰箱 | |
CN204599968U (zh) | 一种可制冷的储物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1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