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0599Y - 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00599Y CN201000599Y CNU2006201673993U CN200620167399U CN201000599Y CN 201000599 Y CN201000599 Y CN 201000599Y CN U2006201673993 U CNU2006201673993 U CN U2006201673993U CN 200620167399 U CN200620167399 U CN 200620167399U CN 201000599 Y CN201000599 Y CN 20100059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fan
- collar
- bas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缓冲元件、一托架及至少一支撑座,用以将至少一风扇固设于一基座中。缓冲元件,具有一支撑销及分别套固于支撑销两端的第一缓冲套环与第二缓冲套环。托架用以容置风扇于其中,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孔,其中缓冲元件的第一缓冲套环系嵌入第一开孔。支撑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孔,其中缓冲元件的第二缓冲套环嵌入第二开孔,而将托架固定于支撑座,且支撑座固设于基座,而将风扇固定于基座中,以通过缓冲元件隔离风扇产生的震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机壳内部的散热风扇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抑制风扇运转的震动传递至机壳的风扇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较为常见计算机机壳内部的散热风扇的装设方式,是以螺丝将风扇锁固于机壳内部或是机壳内部的风扇框架中。此一方式以螺丝穿过风扇的固定孔后,再旋入机壳上的螺孔,而将风扇螺固于计算机机壳或是风扇框架上。
但是以螺丝锁固风扇的方式工作效率不佳,因此也有快速拆装风扇的设计被提出。这种风扇框架用以供多个风扇嵌合固定于风扇框架上,再以风扇框架卡嵌于机壳,借以将风扇固定于机壳中。这种方式可一次由机壳拆装多个风扇,且不需要使用螺丝,提升了安装的效率。
然而运转中的风扇会产生震动,通过框架传递至机壳,而影响到计算机主机的储存装置,例如硬盘机、光驱的运作。上述风扇框架虽达成了风扇快速拆装的目的,却无法隔离缓冲风扇产生的震动。针对此一问题,便有于风扇加装缓冲元件的设计被提出,如中国台湾专利I249664号、M283493号专利案、及美国专利US20060133035号公开案等设计。前述设计都是提出风扇避震结构,将多个缓冲元件设置于风扇的二端面,再以固定栓、螺丝等元件穿过缓冲元件及风扇,将风扇固定于框架或是机壳。前述设计中必须于每一个风扇上设置缓冲元件,反而使得组装效率下降。因此也有将缓冲元件固定于风扇框架上的设计,以减少所需要使用的缓冲元件。但上述的设计中,都是以缓冲元件直接隔离风扇框架及风扇,或是隔离风扇框架及机壳。也就是说震动仅会通过单一缓冲元件,受限于机壳内部空间影响,缓冲元件体积小,因此震动于缓冲元件经过的路径也短,使缓冲元件的隔离缓冲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将风扇固定于计算机机壳中,并隔离风扇产生的震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固定方式的缓冲避震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用以将至少一风扇固设于一基座中,此种风扇固定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缓冲元件、托架及至少一支撑座。缓冲元件具有一支撑销、一第一缓冲套环及一第二缓冲套环,其中第一缓冲套环及第二缓冲套环分别套固于支撑销的二端。托架用以容置风扇于其中,且托架具有一第一开孔,其中缓冲元件的第一缓冲套环嵌入第一开孔。支撑座固定于基座,且支撑座具有一第二开孔,其中缓冲元件的第二缓冲套环嵌入第二开孔,而将托架固定于支撑座,且支撑座固定于基座,而将风扇固定于基座中,以通过缓冲元件隔离风扇转产生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分别于托架及支撑座嵌入第一缓冲套环及第二缓冲套环,使风扇产生的震动必须通过二次缓冲,加强缓冲效果。同时第一缓冲套环及第二缓冲套环可分别于不同方向被挤压变形,降低整体的等效劲度,更进一步提升了震动隔离及缓冲的效果。
以上的关于本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配置于基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配置于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B为图3A中风扇固定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中缓冲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中缓冲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中托架、缓冲元件及支撑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基座 11:螺孔
20:托架 21:短侧面
22:长侧面 23:第一开孔
30:支撑座 31:侧板
32:底板 33:第二开孔
331:缺口 34:固定孔
35:螺合件 50:缓冲元件
51:支撑销 511:第一支撑槽
512:第二支撑槽 52:第一缓冲套环
521:第一沟槽 522:第一穿孔
53:第二缓冲套环 531:第二沟槽
532:第二穿孔 6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1、图2图2、图3A图3A及图3B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中风扇固定结构用以将多个风扇60固设于一基座10中,且此风扇固定结构包含有一托架20、二支撑座30及多个缓冲元件50。
基座10可为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或服务器等的计算机机壳的一部份,用以承载电子元件。基座10上具有四螺孔11,两两成对地分别设置于基座10的两侧。
托架20为一中空框体架构,由二相对的短侧面21及一长侧面22互相连接结合而成,可容置多个风扇60装设于于其中并运转,而构成一具有多个风扇60的风扇模块,以通过托架20将多个风扇60固设于基座10中,其中托架20具有多个第一开孔23,两两成对地形成于各短侧面21上。
各支撑座30为一略呈L形断面的弯折板,成对地装设于托架20的两短侧面21外侧,其中各支撑座30包含有互相结合的一侧板31及一底板32。各支撑座30分别具有二第二开孔,形成于侧板31上,其中各第二开孔33分别对应于托架20的各短侧面21的各第一开孔23,前述的各侧板31包含一缺口331,各缺口331由侧板31的边缘形成并向内部延伸至各第二开孔33,以连通侧板31的边缘及第二开孔33。各底板32上成对地开设有二固定孔34,各固定孔34分别对应于基座10的各螺孔11,以提供各螺合件35分别穿过各固定孔34并旋入各螺孔11,借以将底板32锁附于基座10上,并将各支撑座30固定于基座10而进行定位。
请续参阅图3A图3A、图4及图5,其中图4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所揭露的环形缓冲元件50的分解图,而图5为本新型风扇固定结构所揭露的环形缓冲元件50的立体图。
缓冲元件50两两成对地装设于托架20与两支撑座30间,其中缓冲元件50包含有一支撑销51、一第一缓冲套环52及一第二缓冲套环53。各支撑销51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槽511及一第二支撑槽512,分别环绕形成于支撑销51外周缘,且第一缓冲套环52及第二缓冲套环53分别邻接支撑销51的两端。
又如图4及图6所示,各第一缓冲套环52为圆盘状,其材质可为但不局限于具有制振效果的橡胶。第一缓冲套环52包含有一第一沟槽521及一第一穿孔522。各第一穿孔522形成于第一缓冲套环52的中央,沿径向连通第一缓冲套环52的两盘面。各第一穿孔522用以供支撑销51穿过,使第一缓冲套环52套固支撑销51的一端。且第一缓冲套环52嵌入支撑销51的第一支撑槽511,使第一缓冲套环52于支撑销51上无法进行位移。第一沟槽521则形成于第一缓冲套环52的外周,并环绕于第一缓冲套环52,其中各第一缓冲套环52可嵌入各第一开孔23而结合于托架20的各短侧面21,使第一开孔23的边缘嵌入第一沟槽521中,借以将支撑销50以其一侧的第一缓冲套环52装设于托架20的一侧。
第二缓冲套环53为圆盘状,其材质可为但不局限于具有制振效果的橡胶。第二缓冲套环53包含有一第二沟槽531及一第二穿孔532。各第二穿孔522形成于第二缓冲套环53的中央,沿径向连通第二缓冲套环53的两盘面。各第二穿孔532用以供支撑销51穿过,使第二缓冲套环53套固支撑销51的另一端。且第二缓冲套环53嵌入支撑销51的第二支撑槽512,使第二缓冲套环53于支撑销51上无法进行位移。第二沟槽531则形成于第二缓冲套环53的外周,并环绕于第二缓冲套环53,其中各第二缓冲套环53可滑动通过侧板33的缺口331而嵌入各第二开孔33而结合于支撑座30的各侧板31,使第二开孔33的边缘嵌入第二沟槽531中,借以将支撑销50以其另一侧的第二缓冲套环53装设于支撑座30的一侧。
请续参阅图1图1至图7,托架20通过其两侧的缓冲元件50直接套固于各支撑座30的侧板31,且各支撑座30的侧板31并不直接与框体20的短侧面21接触,而螺固件35也将各支撑座30螺固于基座10上,使托架20通过缓冲元件50及支撑座30固定于基座10的上,并保持一段适当之间隔距离不与基座10直接接触。
故,各风扇60可一起装设于托架20中而形成一风扇模块,而利用风扇模块两侧的缓冲元件50及支撑座30固设于基座10,且托架20的长侧面22也与基座10保持适当之间隔距离,不直接以整个表面接触基座10,再以缓冲元件50作为托架20与两侧支撑座30的组装媒介,不仅托架20可容易地与支撑座30进行拆装,缓冲元件50也适时隔绝风扇60运转时产生的过大震动,使震动不会由托架20直接传递至支撑座30,而达成抑制风扇震动的功效。风扇60产生的震动必须通过缓冲元件50传递,而经过第一缓冲套环52及第二缓冲套环53。由于震动由缓冲元件50传递时受到了二次缓冲,使得缓冲效果被提升。同时第一缓冲套环52及第二缓冲套环53可分别于不同方向被挤压变形,降低整体的等效劲度,更进一步提升了震动隔离及缓冲的效果,有效解决风扇60的震动直接影响电子元件运作效能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用以将至少一风扇固设于一基座中,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固定结构包含有:
至少一缓冲元件,具有:
一支撑销;
一第一缓冲套环,套固于该支撑销的一端;及
一第二缓冲套环,套固于该支撑销的另一端;
一托架,该风扇容置于其中,该托架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孔,该缓冲元件的第一缓冲套环嵌入该第一开孔;及
至少一支撑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孔,该缓冲元件的第二缓冲套环嵌入该第二开孔,该托架固定于该支撑座,且支撑座固设于该基座,该风扇固定于该基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具有互相连接的一侧板及一底板,该第二开孔形成于该侧板,且该底板固设于该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板上还形成有一缺口,该缺口连通该侧板的边缘及该第二开孔,该第二缓冲套环滑动通过该缺口而嵌入于该第二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销具有一第一支撑槽及一第二支撑槽,分别环绕形成于该支撑销的外周缘,并邻接该支撑销的两端,该第一缓冲套环嵌入该第一支撑槽,且该第二缓冲套环嵌入该第二支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套环及该第二缓冲套环为圆盘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套环具有一第一沟槽,形成于该第一缓冲套环的外周,并环绕该第一缓冲套环,该托架的该第一开孔边缘嵌入该第一沟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套环具有一第二沟槽,形成于该第二缓冲套环的外周,并环绕该第二缓冲套环,该支撑座的该第二开孔边缘嵌入该第二沟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螺合件,穿过该支撑座的该底板而固定于该基座,将该底板固定于该基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673993U CN201000599Y (zh) | 2006-12-26 | 2006-12-26 | 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673993U CN201000599Y (zh) | 2006-12-26 | 2006-12-26 | 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00599Y true CN201000599Y (zh) | 2008-01-02 |
Family
ID=39015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16739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0599Y (zh) | 2006-12-26 | 2006-12-26 | 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00599Y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9719B (zh) * | 2008-07-31 | 2011-06-1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模块 |
CN102338129A (zh) * | 2010-07-19 | 2012-02-01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模块 |
CN103103551A (zh) * | 2013-03-15 | 2013-05-15 | 吴静 | 一种酸洗池的搅拌装置 |
CN103108523A (zh) * | 2011-11-14 | 2013-05-15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装置 |
CN103163996A (zh) * | 2011-12-08 | 2013-06-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风扇固定装置 |
CN108416182A (zh) * | 2018-05-31 | 2018-08-17 | 长安大学 | 一种基于定量分析的明沟隔振的设计方法 |
CN111309106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连接件及风扇固定装置 |
-
2006
- 2006-12-26 CN CNU2006201673993U patent/CN20100059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9719B (zh) * | 2008-07-31 | 2011-06-1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模块 |
CN102338129A (zh) * | 2010-07-19 | 2012-02-01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模块 |
CN102338129B (zh) * | 2010-07-19 | 2015-09-16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模块 |
CN103108523A (zh) * | 2011-11-14 | 2013-05-15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装置 |
CN103108523B (zh) * | 2011-11-14 | 2015-10-21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装置 |
CN103163996A (zh) * | 2011-12-08 | 2013-06-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风扇固定装置 |
CN103103551A (zh) * | 2013-03-15 | 2013-05-15 | 吴静 | 一种酸洗池的搅拌装置 |
CN108416182A (zh) * | 2018-05-31 | 2018-08-17 | 长安大学 | 一种基于定量分析的明沟隔振的设计方法 |
CN111309106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连接件及风扇固定装置 |
CN111309106B (zh) * | 2018-12-12 | 2022-09-2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连接件及风扇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00599Y (zh) | 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结构 | |
US8248778B2 (en) | Fixing mechanism for storage device | |
US7748955B2 (en) | Vibration-isolating fixing mechanism for fan frame | |
US7872866B1 (en) | Hard disk driv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comput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203453084U (zh) | 减震风扇 | |
JP2014103374A (ja) | ファンモジュール | |
TWI493115B (zh) | 殼體結構及其風扇架固定模組 | |
US7310226B2 (en) | Modularized redundant heat sink for dissipating heat generated from chips | |
CN201003515Y (zh) | 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风扇固定装置 | |
CN100578021C (zh) | 风扇固定结构 | |
CN102573342B (zh) | 电子装置 | |
US20080170362A1 (en) | Device with support structure for hard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hard disk drive | |
US7641443B2 (en) | Assembling member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having assembling member | |
CN201560968U (zh) | 风扇模块 | |
JP3148042U (ja) | 電子機器冷却用ファンの防振構造 | |
US20140119905A1 (en) | Fan structure | |
CN101409995B (zh) | 风扇固定架 | |
US20110038247A1 (en) | Hard disk damping device | |
JP5924842B2 (ja) |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1463839B (zh) | 风扇避震组件 | |
CN206397827U (zh) | 减震结构及其风扇 | |
US20140301025A1 (en) | Anti-vibration fix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01363297Y (zh) | 附挂式散热风扇 | |
CN206397828U (zh) | 减震结构及其串联风扇 | |
US20100220440A1 (en) | Heat sink and motherboard assembly utilizing the heat sin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