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73186Y -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73186Y CN200973186Y CN 200620151463 CN200620151463U CN200973186Y CN 200973186 Y CN200973186 Y CN 200973186Y CN 200620151463 CN200620151463 CN 200620151463 CN 200620151463 U CN200620151463 U CN 200620151463U CN 200973186 Y CN200973186 Y CN 20097318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cooking container
- electromagnetic
- induction coil
- contain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包括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与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设置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是断路状态的,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至少有一部分是裸露的。本实用新型只有在烹饪容器本体内有水时候,该电磁感应线圈才能被水导通成为完整闭合回路,使电磁感应线圈能够感应电磁炉交变磁场而发热,进而给烹饪容器内的水等食物加热;烹饪容器内的水一旦烧干或无水,电磁感应线圈断路不能再感应发热,从而使电磁炉的检锅电路因检测不到烹饪容器本体内的电磁感应线圈而使电磁炉自动关机。实现烹饪容器防止干烧,增加烹饪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尤其是一种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给锅具、水壶等烹饪容器加热的,但是锅具、水壶本身都不带防止干烧装置。烹饪容器内部万一发生干烧时候,很容易因电磁炉无法及时关机造成火灾等危险。
通常的电磁炉虽然都带有温度控制开关装置,以控制烹饪容器的工作温度。该温度控制开关装置理论上说是可以防止烹饪容器干烧的。
但是电磁炉的温度控制装置,其具体结构都是在电磁炉面板下面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磁炉面板热传导作用,探测烹饪容器底部温度,进而控制电磁炉的工作。该种技术结构的缺点是:
1、电磁炉面板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由此使电磁炉面板下的温度传感器探测的烹饪容器底部温度有个“温度变化滞后”及“温度偏差”,并且误差较大。烹饪容器一旦发生干烧则需要较长时间之后才能被电磁炉的温度传感器探测到,容易延误关机。
2、特别是当烹饪容器是带有保温隔热装置的电磁炉专用烹饪容器时候,因该种烹饪容器的底部是带有保温层的,烹饪容器底部外壁温度是接近常温状态,所以原来的电磁炉面板下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根本不能探测到烹饪容器的加热状态,使电磁炉的温度控制功能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可以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使烹饪容器内的液体烧干后立即停止加热,电磁炉自动关机。
现有电磁炉配套的烹饪容器是靠烹饪容器底部或侧壁直接感应电磁炉电磁场,使烹饪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感应电流直接发热的。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放置在烹饪容器内的电磁感应发热线圈感应电磁炉的电磁场来发热,进而给烹饪容器内的水等食物加热。设置在烹饪容器内部的电磁感应线圈,是断路状态的,且该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至少有一部分是裸露的。由此,只有在烹饪容器内有水时候,该电磁感应线圈才能被水导通成为完整的闭合回路,使电磁感应线圈能够感应电磁炉交变磁场而发热,进而给烹饪容器内的水等食物加热;烹饪容器内的水一旦烧干,电磁感应线圈断路不能再感应发热,从而使电磁炉的检锅电路因检测不到烹饪容器内的电磁感应线圈而使电磁炉自动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包括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与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设置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其特征是: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是断路状态的,电磁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端头,所说的两个端头相互电绝缘,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至少有一部分是裸露的。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是断路状态的,即电磁感应线圈自身不是完整闭合回路。电磁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端头,该两个端头相互电绝缘。由此,该电磁感应线圈自身不能在电磁炉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不能感应发热,只有靠烹饪容器内的水等液体食物才能使电磁感应线圈导通成为完整的闭合回路。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的两个端头是相互电绝缘的,即该两个端头是不互相电接触的。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至少有一部分是裸露的。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至少有一部分直接裸露;或者是电磁感应线圈外面虽然有绝缘材料构成的保护层,但是该绝缘材料构成的保护层不是完全封闭的,烹饪容器内的水可以直接接触到电磁感应线圈的全部或部分。例如电磁感应线圈外面有纱布包裹,但是烹饪容器内的水可以透过纱布与电磁感应线圈接触;或者是电磁感应线圈表面完全被陶瓷覆盖但是电磁感应线圈的两个端头是裸露的。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是金属线圈、非金属导体线圈或是在绝缘材料板上以电磁感应材料制作或印制的电磁感应线圈。
非铁磁性金属如铝、铜等等在一般电磁炉上是不能感应发热的,但是对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电磁炉是可以使铝、铜等等材料感应发热的。
所说的金属线圈是铜线圈、铁线圈、铝线圈、不锈钢线圈或是其它能在电磁炉交变磁场中感应发热的金属线圈。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优选是平面形状。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电路中串联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装置。所说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是温度继电器、温度控制开关、正温度系数(PTC)温控断路器、负温度系数(NTC)温控断路器、温度保险丝、热敏磁性温控器、记忆合金温度控制开关、双金属温度控制开关、低熔点合金触点,或是其它任意公知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
所说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在常温下是常闭的,即在常温下是通路状态。在达到烹饪设定温度后断开,使电路断路。
所说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的断开温度是人为根据烹饪所需要温度设定。例如其断开温度设定为摄氏80度,则达到该温度后温度控制开关断路,电磁感应线圈不能继续感应发热。
所说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或是可调节式温度控制开关装置,可以让使用者能更方便地调节断开温度,更灵活地控制烹饪过程。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可以设置多个。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匝数是一圈或一圈以上。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的平面面积一般是稍微小于烹饪容器本体底部面积、与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线圈面积大小相对应。以尽可能多的感应电磁炉交变电磁波,提高电磁烹饪效率。
所说的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是不能在电磁炉上产生感应电流发热的烹饪容器,或至少是底部或侧壁不能在电磁炉上感应发热的烹饪容器。如塑料壶、玻璃壶、陶瓷壶、紫砂壶、竹水壶、木质水壶、塑料锅、玻璃锅、陶瓷锅、紫砂锅、木质锅、底部为塑料材质的金属水壶,或者带保温隔热装置的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所说的带保温隔热装置的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是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非电磁感应材料构成的保温隔热装置,如双层中空玻璃锅等等。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与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活动连接或自由放置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或者是与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设置在一起。电磁感应线圈固定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或是嵌入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
所说的活动连接是通过连线、绞链或者合页连接,或者其它形式的活动连接。
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是自由放置在烹饪容器本体内部的,即电磁感应线圈与烹饪容器本体是分离的、不是固定在一起的。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使用时候,把烹饪容器本体内放入水并把其放置在电磁炉面板上。电磁感应线圈的两个端头被水导通成为闭合回路。打开电磁炉开关,电磁炉工作并产生交变电磁场,处于该烹饪容器本体内底部位置的电磁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发热并给烹饪容器本体内的水加热。
当烹饪容器本体内的水烧干或无水时候,电磁感应线圈断路,不能感应发热。由此,使电磁炉的检锅电路因检测不到烹饪容器本体内的电磁感应线圈而使电磁炉关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一、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当烹饪容器本体内的水一旦烧干后,能自动控制电磁炉关机。提高了烹饪的安全性。
二、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电路中串联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装置时,该电磁感应线圈只有在温度控制开关通路状态才能在电磁炉交变磁场中感应发热;当达到温度控制开关装置断开温度时候,电磁感应线圈断路,不能在电磁炉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使电磁炉的检锅电路因检测不到电磁感应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而使电磁炉停止工作。特别适合于加热牛奶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纵向剖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感应线圈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一种设置有平板形状电磁感应线圈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锅。
该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锅的锅本体1为玻璃平底锅,锅本体1直径200毫米。锅本体1内设置有不锈钢板构成的电磁感应线圈2,电磁感应线圈2自由放置在锅本体1内,它与锅本体1之间无连接装置。
参照图2,电磁感应线圈2平面为圆环片形状,沿径向有一处断开(类似字母“C”形状),断开处形成两个端头3、端头4。端头3与端头4之间的缝隙宽度1毫米。电磁感应线圈2外直径180毫米,内径30毫米,厚度0.5毫米。
平板形状电磁感应线圈2上还可以再分布设置若干透气孔(图1、图2中未画),透气孔(直径2~5毫米左右)贯穿不锈钢板,其作用是:在平板形状电磁感应线圈2表面发热产生蒸汽时候,使一部分蒸汽从该透气孔逸出,增加平板形状电磁感应线圈2在沸腾后的水中稳定性。
工作时候,把该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锅内放入水,并把该锅放置在电磁炉面板上。锅内的水导通端头3和端头4,使电磁感应线圈2成为闭合回路。打开电磁炉加热开关,锅本体1内的平板形状电磁感应线圈2感应发热,进而给水加热。
水一旦烧干后,电磁感应线圈2断路,不能再感应发热。由此,使电磁炉的检锅电路因检测不到电磁感应线圈2而使电磁炉关机。
因水的电阻一般远大于不锈钢的电阻。为了减少端头3与端头4之间的水电阻,实施例中所说的端头3与端头4还可以相互交错搭接(但是端头3与端头4不直接电接触)。以增加端头3与端头4之间相对应的面积,减少端头3与端头4的水电阻,进而减少电磁感应线圈2在水中导通后的总电阻,增加电磁感应发热效率。端头3与端头4相互交错搭接部位可以以棉布等透水的绝缘材料相隔。
电磁感应线圈2表面还可以以搪瓷等绝缘材料包裹,而只有端头3与端头4部位裸露,此不影响电磁感应线圈2的上述工作。
上述实施例所说的锅本体1也还可以是非电磁感应水壶,如塑料水壶、玻璃水壶或陶瓷水壶等等。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2在塑料水壶、玻璃水壶中同样能实现水烧干后不能再感应发热,使电磁炉检锅电路因检测不到电磁感应线圈2而自动关机等功能。
Claims (6)
1、一种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包括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与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设置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其特征是: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是断路状态的,电磁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端头,所说的两个端头相互电绝缘,电磁感应线圈表面至少有一部分是裸露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电路中串联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其特征是:所说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是温度继电器、温度控制开关、正温度系数温控断路器、负温度系数温控断路器、温度保险丝、热敏磁性温控器、记忆合金温度控制开关、双金属温度控制开关或低熔点合金触点,或是其它任意公知的温度控制开关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其特征是:所说的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是塑料壶、玻璃壶、陶瓷壶、紫砂壶、竹水壶、木质水壶、塑料锅、玻璃锅、陶瓷锅、紫砂锅、木质锅或底部为塑料材质的金属水壶,或者带保温隔热装置的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与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活动连接或自由放置在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电磁感应线圈与非电磁感应烹饪容器本体设置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51463 CN200973186Y (zh) | 2006-11-23 | 2006-11-23 |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51463 CN200973186Y (zh) | 2006-11-23 | 2006-11-23 |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73186Y true CN200973186Y (zh) | 2007-11-07 |
Family
ID=3888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514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73186Y (zh) | 2006-11-23 | 2006-11-23 |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73186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8612A (zh) * | 2019-09-03 | 2021-03-05 | Seb公司 | 加热工具 |
-
2006
- 2006-11-23 CN CN 200620151463 patent/CN20097318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8612A (zh) * | 2019-09-03 | 2021-03-05 | Seb公司 | 加热工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65481Y (zh) | 电磁式烧烤炉 | |
CN108968662A (zh) | 一种电压力锅用的湿度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3654439A (zh) | 光波储能加热的家用及商用生活电器 | |
CN105326403A (zh) | 一种锅具、电磁加热系统的控温方法及家用电器 | |
CN206284794U (zh) | 一种均匀加热的多功能电饭锅 | |
KR20100010593A (ko) | 염가형 조리플레이트가 구비된 인덕션 조리기 | |
CN201602644U (zh) | 高能效智能电磁感应加热电热壶/锅 | |
CN101461669B (zh) | 多功能烹饪机 | |
CN200973186Y (zh) | 电磁炉专用防止干烧烹饪容器 | |
CN200969687Y (zh) | 带温度控制开关装置的电磁炉专用烹饪容器 | |
CN105982526A (zh) | 电饭煲烹饪方法 | |
CN207721661U (zh) | 一种多用途电饭锅 | |
BR112015032231B1 (pt) | Placa de cozinhar por indução | |
CN204698317U (zh) | 外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1239019Y (zh) | 高效节能电热壶 | |
CN106361142A (zh) | 一种底部上水防干烧的电热水壶 | |
CN203555530U (zh) | 一种安全测温的电热锅 | |
JP2017118937A (ja) | 加熱調理装置 | |
CN201911891U (zh) | 电加热锅 | |
CN20549353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463596U (zh) | 一种具有多重导热加热结构的电饭锅 | |
CN1837685A (zh) | 精确测温的电加热灶具及电加热灶具精确测温的方法 | |
CN208550936U (zh) | 一种加热保温罐 | |
US20110253705A1 (en) |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device of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type implementation | |
CN202179458U (zh) | 电热小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