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0965950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65950Y
CN200965950Y CN 200620147834 CN200620147834U CN200965950Y CN 200965950 Y CN200965950 Y CN 200965950Y CN 200620147834 CN200620147834 CN 200620147834 CN 200620147834 U CN200620147834 U CN 200620147834U CN 200965950 Y CN200965950 Y CN 20096595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circuit substrate
connector accord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478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 2006201478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6595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6595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6595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是设于一电路基板上,该电路基板上布设有一接地孔,该电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壳体以及一端子组;其中,该绝缘壳体是是相对位于上述电路基板上方;该端子组是设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至少具有二个以上的接地端子,且各该接地端子是共同导接于一传导部,该传导部一端固定于该接地孔中;如上述构造,由于各接地端子共同串接于一传导部,由该传导部汇整,连接该电路基板上预设的一该接地孔,达成接地的作用,使接地端子的接地路径单纯化,从而减少电路基板上为对应多个接地端子,而必须相对开设多个接地孔的麻烦,进以达到节约电路基板设置面积,以及降低开设接地孔所耗费的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使各接地端子通过一传导部汇整,连接该电路基板上预设的一接地孔来达成接地的作用,从而节约电路基板设置面积,同时降低开设接地孔所耗费的施工成本。
背景技术
“接地”是指将导体与大地相连或为代表为电路中的一等电位面,各种电子电路,都有一个基准电位点,它的作用是保证电路有一个统一的基准电位,通过屏蔽接地保障各相邻讯号端子间讯号不致于发生浮动而引起讯号误差。尤其是当该讯号端子是在进行高频讯号传输时,当信号的频率越高,各讯号端子间所需的接地端子间隔编织就应越密集,以避免屏蔽不足而使传递不同讯号的不同对讯号端子间相互间发生电磁干扰。
如公告于2000年09月01日的中华民国公告编号:404584号专利案、公告于1998年04月01日的中华民国公告编号:329325号专利案以及公告于1999年07月11日的中华民国公告编号:364679号专利案,以上三案分别皆揭示有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多个接地簧片或多个接地端子。
因此相对用来固定上述类型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上,势必须依该多个接地簧片或多个接地端子的数量对应开设相对数量的接地孔,以提供该等接地簧片或该等接地端子分别插掣固定,使该等接地簧片或该等接地端子达到前述“接地”的效果。
然而如上述构造,由于电路基板除设置接地孔供用来作为固定接地簧片或接地端子,使电连接器达到接地效果外。电路基板其主要的目的是其上必须建布讯号焊点,用以对应导接电连接器所延伸的讯号端子,藉以进行讯号传递;以及电路基板上还必须设置用以提供电连接器主体固定的固定孔。因此若还需考虑对应该等接地簧片或该等接地端子而布设相对数量的接地孔,则电路基板上的孔位布设势必十分拥挤且困难,大大缩减了相同大小的电路基板上的可应用面积,更干扰讯号端子接脚延伸于电路基板上的最佳布设路径。
此外,若电路基板上的接地孔数量越多,则相对所耗费的施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亦必须增加;尤其为了满足接地孔数量的增加,则电路基板上孔位必须越密集,施工的良率也会受影响而降低,从而增加电路基板施工过程的材料耗损。诸此种种缺失,影响产业获利甚巨。
实用新型上述现有电连接器,在结构设计上所存在的诸多缺点,而于使用时产生麻烦与不便,实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一传导部供各接地端子串接汇整,并藉由传导部连接电路基板上预设的一接地孔来达成接地的作用,从而节约电路基板设置面积,同时降低开设接地孔所耗费的施工成本,并提升制作良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是设于一电路基板上,该电路基板上布设有一接地孔,该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壳体,是相对位于上述电路基板上方;以及一端子组是设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至少具有二个以上的接地端子,且各该接地端子是共同导接于一传导部,该传导部一端固定于该接地孔中。
如上述构造,由于各接地端子共同串接于一传导部,由该传导部汇整,连接该电路基板上预设的一该接地孔,达成接地的作用,综合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使接地端子的接地路径单纯化,从而减少电路基板上为对应多个接地端子,而必须相对开设多个接地孔的麻烦,进以达到节约电路基板设置面积,以及降低开设接地孔所耗费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与电路基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各接地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各接地端子的组装后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各接地端子的组装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各接地端子与讯号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请参阅依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包含:一电路基板1、绝缘壳体3、一端子组2以及一金属外壳4所组成;其中,该电路基板1上布设有一第一焊点11、一第二焊点12、一第三焊点13、一第四焊点14以及一接地孔15。并由该第一焊点11、该第二焊点12、该第三焊点13以及该第四焊点14于该电路基板1顶面围绕排列呈一假想梯形a。
该电路基板1上该假想梯形a的排列,是于该电路基板1上设有一前后向的平面中心线b,该第一焊点11与该第三焊点13分别位设于该电路基板1上该中心线b相对后端的左、右等距处,所构成该假想梯形a的长边;以及由该第二焊点12与该第四焊点14分别位设于该电路基板1上该中心线b相对前端的左、右等距处,所构成一短边而成;该接地孔15恰位设于该电路基板1的该中心线b上。
该电路基板1上另行设有二通孔16,另于该电路基板1上对应设有二卡掣孔17。
该绝缘壳体3是相对位于上述电路基板1后端上方,该绝缘壳体3内设有一端子槽31对应容置上述该端子组2,且该绝缘壳体3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连结件32,对应该电路基板1上的二通孔16,透过该连结件32插套入该通孔16中固定,使该绝缘壳体3结合于该电路基板1上。
该端子组2主要是于该端子槽31内设有由一第一讯号端子21、一第二讯号端子22、一第三讯号端子23以及一第四讯号端子24所构成二对讯号端子,且该端子组2中,每对讯号端子上、下两邻侧均设有一接地端子。
其中,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为一成对的讯号端子,该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为另一成对的讯号端子。且该二对讯号端子是于上述端子槽31内由上而下依序为该第一讯号端21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以及该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并于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上邻侧设有一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讯号端子22与该第三讯号端子23之间设有一第二接地端子26,并于该第四讯号端子24下邻侧设有一第三接地端子27。
该第一讯号端子21、该第二讯号端子22、该第三讯号端子23、该第四讯号端子24以及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该第三接地端子27是均位于同一垂直线呈上下排列,且该电路基板1上的中心线b亦位处于相同的垂直线。
该第一讯号端子21前端是以直角方式折弯延伸一第一接脚部211对应插设该第一焊点11,该第二讯号端子22前端是以直角方式折弯延伸一第二接脚部221对应插设该第二焊点12,该第三讯号端子23前端是以直角方式折弯延伸一第三接脚部231对应插设该第三焊点13以及该第四讯号端子24前端是以直角方式折弯延伸一第四接脚部241对应插设该第四焊点14。
且该第一讯号端子21的第一接脚部211延伸至其对应的该第一焊点11的总长恰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的第二接脚部221延伸至其对应的该第二焊点12的总长相等。
该第三讯号端子23的第三接脚部231延伸至其对应的该第三焊点13的总长恰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的第四接脚部241延伸至其对应的该第四焊点14的总长相等。
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以及该第三接地端子27前端共同导接于一传导部28,且该传导部28一端恰固定于该电路基板1上的接地孔15。
该金属外壳4是包覆该绝缘壳体3表面,且该金属外壳4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件41对应该电路基板1上的二该卡掣孔17,透过该固定件41插套入该卡掣孔17中固定,使该金属外壳4结合于该电路基板1上。
如上述构造实施时,依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所示,该端子组2的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以及该第三接地端子27前端分别串接汇整于该传导部28,统一经由该传导部28插设于该电路基板1上的该接地孔15中,达成接地的作用。使得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以及该第三接地端子27的接地路径单纯化。
也因此,该电路基板1上不必针对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以及该第三接地端子27分别开设对应插孔,仅需开设一接地孔15,即能透过该传导部28集中统一接地,从而减少电路基板1上针对个别接地端子而开孔的麻烦。
尤其,如本实施例的该电路基板1上,为针对该端子组2的该第一讯号端子21所延伸的该第一接脚部211、该第二讯号端子22所延伸的该第二接脚部221、该第三讯号端子23所延伸的该第三接脚部231以及该第四讯号端子24所延伸的该第四接脚部241,而必须分别布设对应的该第一焊点11、该第二焊点12、该第三焊点13以及该第四焊点14,此已占用许多的使用面积。
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为成对的讯号端子,以及该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为另一成对的讯号端子。为能满足该每对讯号端子,其在传递差动讯号时,传递距离必须相等的需求。
故该第一焊点11、该第二焊点12、该第三焊点13以及该第四焊点14的布设方式,乃于该电路基板1上对应该端子组2设有一前后向的平面中心线b,该第一焊点11与该第三焊点13分别位设于该电路基板1上该中心线b相对后端的左、右等距处,以及由该第二焊点12与该第四焊点14分别位设于该电路基板1上该中心线b相对前端的左、右等距处,使得该第一焊点11、该第二焊点12、该第三焊点13以及该第四焊点14于该电路基板1顶面围绕排列显现该假想梯形a。
经由这样的布设方式,恰能使该第一接脚部211与该第二接脚部221以及该第三接脚部231与该第四接脚部241其构筑的讯号传递距离相等。但这样的布设方式却也使得该电路基板1上孔位的布设密集,尤其该电路基板1上又另行设有二该通孔16以及二该卡掣孔17来供该绝缘壳体3以及该金属外壳4固定,使得该电路基板1的有限面积更形拥挤,且设计条件相对显得十分严苛,若再要针对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以及该第三接地端子27,来一一开设对应孔位,将十分困难,也会干扰前述该第一焊点11、该第二焊点12、该第三焊点13以及该第四焊点14的布设。是故,透过该传导部28的建置,将使得该端子组0的接地路径能单纯化,且该接地孔15也易于布置,从而提升该电路基板1制作良率,并降低开孔所耗费的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诸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该传导部28供该第一接地端子25、该第二接地端子26以及该第三接地端子27串接汇整,并藉由传导部28连接该电路基板1上预设的该接地孔15来达成接地的作用,从而节约电路基板1设置面积,同时降低开设接地孔15所耗费的施工成本,并提升制作良率。
2、本实用新型由于大幅减少了该接地孔15的建置数量至一个,当该电路基板1密集度非常高、设计条件非常严苛时,仍可轻易建置该接地孔15,达到简易施工的诉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是设于一电路基板上,该电路基板上布设有一接地孔,该电连接器是包含:
一绝缘壳体,是相对位于上述电路基板上方;以及
一端子组是设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至少具有二个以上的接地端子,且各该接地端子是共同导接于一传导部,该传导部一端固定于该接地孔中;
藉由各接地端子共同导接于一传导部,由传导部汇整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个以上的接地端子是上下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是具有三接地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进一步包含有多个讯号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等讯号端子前端分别延伸一接脚部,且该电路基板上对应每一接脚部分别设有焊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脚部是以直角方式折弯延伸至预定接触的该焊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的多个讯号端子中具有至少一对讯号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中,于每对讯号端子两邻侧均设有该接地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中每对讯号端子与各接地端子皆上下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每对讯号端子皆具有二讯号端子,该二讯号端子是上下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每对讯号端子均设于二个接地端子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是具有二对讯号端子,且该电路基板上对应该二对讯号端子设有四焊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四焊点是于该电路基板顶面排列呈一假想梯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孔恰位设于该电路基板的中心在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连结件,且该电路基板上对应该二连结件设有二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表面是包覆有一金属外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件,且该电路基板上对应该二固定件设有二卡掣孔。
CN 200620147834 2006-11-15 2006-11-15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595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47834 CN200965950Y (zh) 2006-11-15 2006-11-1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47834 CN200965950Y (zh) 2006-11-15 2006-11-1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65950Y true CN200965950Y (zh) 2007-10-24

Family

ID=3886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47834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5950Y (zh) 2006-11-15 2006-11-1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6595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263A (zh) * 2012-05-24 2013-1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
CN103779711A (zh) * 2012-10-19 2014-05-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093265A (zh) * 2014-07-24 2014-10-08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Connector引脚相互串扰的设计方法
US9252542B2 (en) 2012-05-24 2016-02-0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thereof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263A (zh) * 2012-05-24 2013-1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
US9252542B2 (en) 2012-05-24 2016-02-0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thereof
US9281625B2 (en) 2012-05-24 2016-03-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portions in specific arrangement and a grounding plate for excellent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CN103427263B (zh) * 2012-05-24 2017-02-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
CN103779711A (zh) * 2012-10-19 2014-05-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093265A (zh) * 2014-07-24 2014-10-08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Connector引脚相互串扰的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3993U (zh) 电连接器
US707042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rinted boards
CN102117993B (zh) 电连接器
CN102106041A (zh) 表面安装的电连接系统和方法
JP2015516660A (ja) 係合部材を有するリブを備えた接地プレー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4966916A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200965950Y (zh) 电连接器
WO2014120319A1 (en) Connector with staggered contacts
CN201467560U (zh) 具有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电路板
CN102255159B (zh) 用于插入式连接器的接触件
US786703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ignal and coaxial contacts
CN100479267C (zh) 高频连接器
CN1202595C (zh) 低串音电子连接器的模块化插座
CN207490220U (zh) 连接器
CN202373801U (zh) 高频传输线缆组件
CN109546386B (zh) 背板连接器
CN201774063U (zh) 电连接器
US200900688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varying offset between adjacent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9546458B (zh) 阻抗匹配的背板连接器
CN216563604U (zh) 电源用连接件及电源
CN213816644U (zh) 一种新型的板对板连接装置
CN206004115U (zh) T型电连接器
CN103682720A (zh) 连接器
CN210609865U (zh) 一种可弯折的pcb板结构
CN207303432U (zh) 垂直式高速连接器及其导电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