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2472Y -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62472Y CN200962472Y CNU2006201369669U CN200620136966U CN200962472Y CN 200962472 Y CN200962472 Y CN 200962472Y CN U2006201369669 U CNU2006201369669 U CN U2006201369669U CN 200620136966 U CN200620136966 U CN 200620136966U CN 200962472 Y CN200962472 Y CN 20096247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pping member
- metal clip
- clip gripping
- electric connector
- insertion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多根第一、第二端子、一金属壳体及一金属夹持件。绝缘壳体被一横隔板隔开而形成第一、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于第一、第二插入部中。金属壳体屏蔽绝缘壳体,并使电连接器的插接面与外部相通,金属壳体具有与插接面垂直的两个相对的侧板。金属夹持件包括一可套住横隔板的屏蔽部及一对分别从屏蔽部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屏蔽部的方向延伸并可位于第二插入部中的直立翼部,所述两个翼部分别位于各侧板的内侧。横隔板与所述两个翼部配合界定出第二插入部,且第二插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可在不改变金属壳体或绝缘壳体上下宽度一致的情况下制造出较小宽度的插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可与两种不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电连接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熟知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1有两个大小相同且一上一下布置的插槽11,供两个插头电连接器插接,譬如供通用串行总线(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但若要能适合两种不同宽度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时,原本宽度均一的金属壳体12就必须改成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使上下两个插槽的宽度不同,以供不同宽度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可是,宽度不均一的金属壳体不易制造,所以这种做法并不符合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借由在同一金属壳体或绝缘壳体所形成的上下叠置插入部中之一,安置两金属翼部分别位于该插入部的两侧,使较小的插头电连接器可紧密地插入其中,且所述金属翼部可进一步与为防止串音(cross-talking)而套在横隔板上的屏蔽部结合,可有效缩小所择定的插入部的横宽,并可提供接地的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变更金属壳体或绝缘壳体的宽度但仍可供两种不同规格而宽度不同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个绝缘壳体,包括:一个直立后壁、一片从该后壁向前延伸的横隔板、被该横隔板隔开而形成上下关系的一个第一插入部与一个第二插入部,以及两个分别从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配合界定该第一插入部的侧壁;
多根第一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一插入部中;
多根第二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二插入部中;
一个金属壳体,屏蔽该绝缘壳体,并使该电连接器的一插接面与外部相通,该金属壳体具有与该插接面垂直的两片相对的侧板;及
一个金属夹持件,包括:一个可套住该横隔板的屏蔽部,及一对分别从该屏蔽部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该屏蔽部方向延伸并可位于该第二插入部中的直立翼部,且所述两个翼部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侧板的内侧;该后壁、该横隔板与所述两个翼部配合界定出该第二插入部,且该第二插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片位于该横隔板下方与该横隔板间隔一预定间距且从该后壁横向地向前延伸的第一舌片,及一片位于该横隔板上方与该横隔板间隔一预定间距且从该后壁横向地向前延伸的第二舌片,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一、第二舌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与一片底板,以及一片连接该顶、底板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所述两个翼部是从该顶板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四片弹片,其中两片弹片形成于该顶板上,其余两片弹片形成于该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两个分别从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分别位于对应的翼部与侧板间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个分别从所述两个翼部远离该屏蔽部的边缘向上延伸并与该金属壳体电连接的接地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片分别从所述两个翼部向后延伸的插入片,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两个凹陷形成于该后壁前端面且供该金属夹持件的插入片分别插入的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所述两个翼部间的距离大于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则该第二插入部可供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片分别形成于所述两个翼部的侧弹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所述两个翼部间的距离大于高效能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则该第二插入部可供高效能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与一片底板,以及一片连接该顶、底板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所述两个翼部是从该顶板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该金属夹持件的其中一个翼部具有一段从该顶板向远离该底板与另一个翼部的方向而斜向延伸的倾斜段,及一段从该倾斜段末端与该顶、底板略呈垂直地延伸的直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两个分别从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分别位于对应的翼部与侧板间的侧壁,其中一个侧壁的内侧面具有与该横隔板略呈垂直的一段第一直立段与一段位于该第一直立段上方且比该第一直立段更远离另一个侧壁的第二直立段,以及一段连接所述两个直立段的倾斜段;该翼部的倾斜段与直立段分别抵靠于该侧壁的倾斜段与第二直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个从该后壁前端面邻近顶面处向前延伸的直角三角柱,该直角三角柱的斜面朝向该第二插入部,且该直角三角柱与该侧壁的第二直立段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夹缝,而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一个从该翼部的直立段上缘向上延伸的接地部;该翼部的直立段部分地位于该夹缝中,而该接地部则与该金属壳体电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还包括多根第三端子及一个位于该金属夹持件上方的另一金属夹持件,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片从该后壁向前延伸且位于该横隔板上方的另一横隔板,及一个位于该第二插入部上方且供所述第三端子设置的第三插入部,该第二、第三插入部被该另一横隔板隔开;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包括一个可套住该另一横隔板的屏蔽部,及一对分别从该屏蔽部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该屏蔽部的方向延伸并可位于该第三插入部中的直立翼部,所述两个翼部分别位于各所述侧板的内侧;该后壁、该另一横隔板与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所述两个翼部配合界定出该第三插入部,且该第三插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均还包括两个分别从对应的翼部远离对应屏蔽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接地部,位于下方的该金属夹持件的接地部与位于上方的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电连接,且位于上方的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接地部与该金属壳体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都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与一片底板,以及一片连接该顶、底板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所述两个翼部是从对应顶板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位于下方的该金属夹持件的接地部与位于上方的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底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均还包括四片弹片,其中两片弹片形成于该顶板上,其余两片弹片形成于该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对应两个翼部间的距离大于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则该第二、第三插入部可供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均还包括两片分别形成于对应翼部的侧弹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中,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与高度分别大于串行先进技术连接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与高度,而可供串行先进技术连接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提供一金属夹持件,可安装于分隔上下插入部的横隔板上,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相间隔的直立翼部,位于一插入部的两侧。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可供一个第一插头电连接器与一个宽度较小的第二插头电连接器插接,并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多根第一端子、多根第二端子、一个金属壳体,以及一个金属夹持件。
该绝缘壳体包括一个直立后壁、一片由从后壁向前延伸的横隔板、被该横隔板隔开而形成上下关系的一个第一插入部与一个第二插入部,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配合界定该第一插入部的侧壁。
所述第一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一插入部中,所述第二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二插入部中。该金属壳体屏蔽该绝缘壳体,并使该电连接器的一插接面与外部相通,该金属壳体具有与该插接面垂直的两片相对侧板。
该金属夹持件包括一个可套住该横隔板的屏蔽部,及一对分别从该屏蔽部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该屏蔽部的方向延伸并可位于该第二插入部中的直立翼部,且所述两个翼部分别位于各侧板的内侧。该后壁、该横隔板与所述两个翼部配合界定出该第二插入部,且该第二插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所以第一插头电连接器可插接于第一插入部中,而宽度较小的第二插头电连接器可插接于第二插入部中。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的插入部可设三个以上(包含三个),供多个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且至少一个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较其余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小,两插入部之间的横隔板上,可选择地套上所述的金属夹持件或一屏蔽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金属壳体或绝缘壳体的一插入部侧壁内侧还设有金属翼部,且翼部与防止串音(cross-talking)而套在横隔板上的屏蔽部结合,所以在不改变金属壳体或绝缘壳体上下宽度一致的情况下制造出一较小宽度的插入部,还可供两种不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立体图,表示了熟知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图2是一个立体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3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表示了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各组件;
图4是一个立体分解图,由另一个视角表示了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各组件;
图5是一个前视图,表示了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金属夹持件的翼部使第二插入部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图6是根据图5的VI-VI线的一个侧视剖面图,表示了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金属夹持件的插入片插入绝缘壳体的插槽中;
图7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优选实施例;
图8是一个立体图,表示了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组合情形;
图9是一个立体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优选实施例;
图10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表示了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各组件;
图11是一个立体分解图,由另一个视角表示了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各组件;
图1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四优选实施例;
图13是一个立体图,表示了该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组合情形;
图14是一个前视图,表示了该第四优选实施例的金属夹持件的分成两段的翼部的倾斜段与直立段分别抵靠于分成三段的侧壁的倾斜段与第二直立段;
图15是一个立体图,由另一个视角表示了该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组合情形;
图16是一个立体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五优选实施例;
图17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表示了该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各组件;及
图18是一个立体分解图,由另一个视角表示了该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各组件。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11、插槽
12、金属壳体 201、电连接器
202、电连接器 203、电连接器
204、电连接器 205、电连接器
27、电路板 28、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
281、插接部 29、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
291、插接部 3、绝缘壳体
3’、绝缘壳体 3”、绝缘壳体
3、绝缘壳体 31、后壁
31’、后壁 32、横隔板
32’、横隔板 33、侧壁
33”、侧壁 33、侧壁
331下壁部 332、上壁部
341、第一插入部 341’、第一插入部
341”、第一插入部 342、第二插入部
342’、第二插入部 342”、第二插入部
343’、第三插入部 35、凸柱
361、第一舌片 362、第二舌片
364、第一端子槽 37、插槽
37”、插槽 41、第一端子
41’、第一端子 411、固定段
412、接触段 413、焊接段
42、第二端子 42’、第二端子
421、固定段 422、弹性臂段
423、接触段 424、焊接段
43’、第三端子 5、金属夹持件
51、屏蔽部 511、顶板
512、底板 513、连接板
53、翼部 54、接地部
55、接地弹片 561、弹片
562、侧弹片 57、插入片
6、金属壳体 6’、金属壳体
61、容置空间 62、顶板
62’、顶板 621、上弹片
63、底板 631、下弹片
64、侧板 64’、侧板
641、插固片 65、后盖
7、金属夹持件 71、屏蔽部
711、顶板 712、底板
713、连接板 73、翼部
74、接地部 761、弹片
762、侧弹片 81、绝缘壳体
810、侧壁 811、第一直立段
812、第二直立段 813、倾斜段
821、横隔板 822、侧壁
823、后壁 824、直角三角柱
825、斜面 826、第二插入部
827、夹缝 828、第二舌片
829、第一插入部 84、金属夹持件
840、翼部 841、倾斜段
842、直立段 843、接地部
851、翼部 852、顶板
853、底板 854、接地部
87、金属壳体 871、侧板
881、第二端子 882、接触段
883、第二端子 884、接触段
89、端子定位件 89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五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的。
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揭示一个电连接器201,其为一个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可电连接一个串行先进技术连接(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及一个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电连接器201包括:一个绝缘壳体3、多根第一端子41、多根第二端子42、一个金属夹持件5,以及一个金属壳体6。
绝缘壳体3包括一个前面及一个后面,该前面为一个插接面,且绝缘壳体3包括一个位于后面的直立后壁31、两个分别从后壁31两侧向前延伸的侧壁33、一片从后壁31横向地向前延伸的横隔板32,以及在直立方向被横隔板32隔开而有上下关系的一个第一插入部341与一个第二插入部342。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与高度分别大于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的宽度与高度,而每一个侧壁33从其与横隔板32连接处可上下分成分别配合界定第二、第一插入部342、341的上、下壁部332、331。而且,侧壁33底面还分别突出形成有两个凸柱35,以使绝缘壳体3卡固在电路板27上。
另外,位于横隔板32下方与横隔板32间隔一预定间距且从后壁31横向地向前延伸有一片第一舌片361,而位于横隔板32上方与横隔板32间隔一预定间距且从后壁31横向地向前延伸有一片第二舌片362。第一、第二舌片361、362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插入部341、342中,且第一舌片361的顶面形成有多个相间隔的、可供第一端子41设置的第一端子槽364,而第二舌片362的底面也形成有多个相间隔的、可供第二端子42设置的第二端子槽(未图示)。
每一根第一端子41包括:一段固定段411、一段从固定段411前端往前延伸而略呈平板状的接触段412,以及一段从固定段411后端往下延伸而形成的焊接段413。当第一端子41的接触段412位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364内时,固定段411卡固于其中,接触段412的顶面外露,且焊接段413突伸出绝缘壳体3外。
而每一根第二端子42包括:一段固定段421、一段从固定段421前端往前往下斜向延伸的弹性臂段422、一段从弹性臂段422前端往前弯折成开口朝上的接触段423,以及一段从固定段421后端往下延伸而形成的焊接段424。当第二端子42的固定段421卡固在第二端子槽中时,接触段423弹性地往下突出于第二舌片362底面,且焊接段424突伸出绝缘壳体3外。
该金属夹持件5包括:一个可套住横隔板32的U形屏蔽部51及一对分别从屏蔽部51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屏蔽部51的方向延伸并可位于所述两个插入部341、342的其中之一中的直立翼部53,且屏蔽部51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511与一片底板512,以及一片连接顶、底板511、512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5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翼部53是从顶板511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而位于第二插入部342中,即第二插入部342是由后壁31、横隔板32与所述两个翼部53配合界定出的。而且,所述两个翼部53间的距离小于金属壳体6的宽度,而大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的宽度,且绝缘壳体3的侧壁33的上壁部332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翼部53间的距离。
另外,金属夹持件5还包括两个分别从所述两个翼部53上缘向后上方斜向延伸的细长状接地部54,及两片分别从连接板513左右两侧弯折延伸的接地弹片55,接地弹片55是为了符合规格而设置的,用以与某一种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接地。而且,在顶、底板511、512上分别形成有两片弹片561,每一个翼部53也分别形成有一片侧弹片562,且从每一个翼部53都向后延伸有一片插入片57,而绝缘壳体3的后壁31前端面也凹陷形成有相对应的两个插槽37(图中仅显示一个,可参见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图7中所显示的两个插槽37”)。
参阅图2、图5及图6,当金属夹持件5包覆于绝缘壳体3的横隔板32时,其插入片57分别插入绝缘壳体3的插槽37中,而连接板513与顶、底板511、512分别遮蔽横隔板32的前端面与顶、底面,且所述两个翼部53位于第二插入部342中,绝缘壳体3的侧壁33的上壁部332可支撑翼部53,以防止其在受力时变形。
参阅图2、图3及图6,金属壳体6具有:一片顶板62、一片底板63及位于顶板62、底板63之间并与之相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板64,顶板62、底板63及两个相对的侧板64共同界定出一个可容置绝缘壳体3的容置空间61,两相对侧板64与插接面垂直,且于顶板62形成两片上弹片621,于底板63形成两片下弹片631,从两片侧板64下缘往下延伸四片插固片641,可使金属壳体6插固在电路板27上。
当绝缘壳体3置入金属壳体6的容置空间61时,其借由多个干涉部而可相互卡固在一起,且绝缘壳体3的插接面与外部相通,此时所述两个翼部53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侧板64的内侧(之间相隔有绝缘壳体3的侧壁33的上壁部332),而且,与绝缘壳体3组装在一起的金属夹持件5的接地部54会与金属壳体6的顶板62电连接。
因此,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的插接部281可插入第一插入部341中,此时,金属壳体6的下弹片631对插接部281的下表面提供压力,而形成于金属夹持件5的底板512的弹片561则对插接部281的上表面提供压力,且插接部281会衔住第一舌片361,使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的端子与第一端子41的接触段412电连接。
而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的插接部291则可插入宽度较窄的第二插入部342中,此时,金属壳体6的上弹片621对插接部291的上表面提供压力,而形成于金属夹持件5的顶板511的弹片561则对插接部291的下表面提供压力,金属夹持件5的侧弹片562也对插接部291的侧面提供压力,且插接部291会衔住第二舌片362,使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的端子与第二端子42的接触段423电连接。
若SATA规格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29同时分别插入第一、第二插入部341、342中时,因为金属夹持件5为金属材质,故其顶、底板511、512可防止串音(cross-talking)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端子41、42是分别用于SATA规格与USB规格的传输,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与金属夹持件5的翼部53间的距离也是分别针对SATA规格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29所设计,若要改成与其它不同种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电连接时,可经适当的调整便可实现。
因此,借由在金属夹持件5增加一对分别位于金属壳体6的侧板64的内侧且在第二插入部342中的翼部53,使得第二插入部342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见图5),第二插入部342的宽度仅大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的宽度而具限位的效果;因此,即使绝缘壳体3的宽度(所述两个侧壁33间的距离)过宽也无妨,利用一对翼部53便可使第二插入部342的宽度变小。所以,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可插接于第一插入部341中,而插接部291宽度较小的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则可稳固地插接于第二插入部342中。另外,借由从翼部53上缘延伸出的接地部54,可使所述两个插头电连接器28、29经由接地部54而与金属壳体6接地。
参阅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连接器202的绝缘壳体3”的侧壁33”不具有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侧壁33的上壁部332(见图3),即本实施例的侧壁33”只配合界定第一插入部341”。
因此,不仅金属壳体6的侧板64不需冲成上下两段不同的宽度,绝缘壳体3”也不需利用侧壁33”来界定第二插入部342”的宽度,借由相配合的所述两个翼部53即可使第二插入部342”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而可分别供宽度不同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参阅图9、图10及图1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电连接器203设置于电路板27下方,且使绝缘壳体3的侧壁33各段的厚度配合SATA规格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29正插时的插接部281、291的形状,则电连接器203也可供SATA规格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29如第一优选实施例般地正插。
参阅图12、图13及图1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四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5适用于供一个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及一个IEEE 1394(高效能串行总线,HighPerformance Serial Bus,HP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为配合IEEE 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插接部的形状,本实施例的绝缘壳体81的其中一个侧壁810的上壁部的内侧面分为三段:与绝缘壳体81的横隔板821略呈垂直的一段第一直立段811与一段位于第一直立段811上方的第二直立段812,第二直立段812比第一直立段811更远离另一个侧壁822,且所述两个直立段811、812是由一段倾斜段813连接起来。而且,从绝缘壳体81的后壁823前端面邻近顶面处向前延伸有一个直角三角柱824,直角三角柱824的斜面825朝向第二插入部826(见图15),且直角三角柱824与侧壁810的第二直立段81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夹缝827。
而金属夹持件84的翼部840、851之间的距离则改成大于IEEE 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且其中一个翼部840具有一段从顶板852向远离底板853与另一个翼部851的方向而斜向延伸的倾斜段841,及一段从倾斜段841末端与顶、底板852、853略呈垂直地延伸的直立段842,则接地部843是由直立段842上缘向后上方斜向延伸。
当所述两个翼部840、851位于第二插入部826中时,分成两段的翼部840的倾斜段841与直立段842分别抵靠于分成三段的侧壁810的倾斜段813与第二直立段812,且该翼部840的直立段842部分地位于夹缝827中,则所述两个接地部843、854均可与包覆于绝缘壳体81外的金属壳体87电连接。
而为了要适用于IEEE 1394规格的传输,总共有六根略呈L形的第二端子881、883,其中三根第二端子881的接触段882位于第二舌片828的顶面,而另外三根第二端子883的接触段884则位于第二舌片828的底面。且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5还包括一个卡固于绝缘壳体81的后壁823底面的端子定位件89,其上有多个可供所述端子881、883插固的定位孔891。
因此,同样地,借由在金属夹持件84上增加两个分别位于金属壳体87的侧板871的内侧且在第二插入部826中的翼部840、851,并使翼部840、851与侧壁810、822的形状能配合IEEE 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插接部的形状,则第二插入部826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829的宽度,所以SATA规格与IEEE 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可分别插接于第一、第二插入部829、826中。
参阅图16、图17及图18,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五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4扩充为三层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可同时供一个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及两个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插接为例(见图2),但三层结构的电连接器也可参照上述实施例而设计成同时供一个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一个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与一个IEEE 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或是设计成同时供一个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及两个IEEE 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
因此,本实施例还包括多根第三端子43’及一个位于金属夹持件5上方的金属夹持件7。而绝缘壳体3’包括在直立方向被两片上下相间隔的横隔板32’隔开而由下往上排列的一个第一插入部341’、一个第二插入部342’及一个第三插入部343’,且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与高度分别大于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的宽度与高度。
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子41’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端子41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二、第三端子42’、43’也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端子42大致相同,所述第一、第二与第三端子41’、42’、43’分别设于第一、第二与第三插入部341’、342’、343’中。
金属夹持件7与金属夹持件5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金属夹持件5有接地弹片55,而金属夹持件7没有。金属夹持件7同样包括:一个可套住位于上方的横隔板32’的U形屏蔽部71及一对分别从屏蔽部71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屏蔽部71的方向延伸并可位于第三插入部343’中的直立翼部73。屏蔽部71也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711与一片底板712,以及一片连接顶、底板711、712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713。而且,由所述两个翼部73上缘分别向后上方斜向延伸有两个细长状接地部74,在顶、底板711、712上分别形成有两片弹片761,每一个翼部73也分别形成有一片侧弹片762。当金属夹持件5、7分别套住横隔板32’时,金属夹持件5的接地部54与金属夹持件7的底板712电连接,且金属夹持件7的接地部74与金属壳体6’的顶板6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翼部73是从顶板711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而位于第三插入部343’中,即第三插入部343’是由后壁31’、位于上方的横隔板32’与所述两个翼部73配合界定出的。而且,因为所述两个翼部73间的距离同样大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的宽度,所以第三插入部343’可供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插接,且其宽度也小于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
同样地,当绝缘壳体3’从后往前置入金属壳体6’中时,其借由多个干涉部而可相互卡固在一起,此时所述翼部53、73分别位于金属壳体6’的所述两个侧板64’的内侧。然后,再将一个后盖65固定在金属壳体6’上以遮蔽绝缘壳体3’的后面,便完成组装。关于其它细节则与第一优选实施例大致相同,故不需再次赘述,请参见附图。
因此,借由所述翼部53、73可使第二、第三插入部342’、343’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341’的宽度,所以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可插接于第一插入部341’中,而插接部291宽度较小的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则可插接于第二或第三插入部342’、343’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201~205借由增设所述翼部53、73、840、851于金属夹持件5、7、84上,且相配合的两个翼部53、73、840、851分别位于金属壳体6、6’、87的侧板64、64’、871的内侧,使第二插入部342、342’、826与第三插入部343’的宽度被缩限成小于第一插入部341、341’、341”、829的宽度,则SATA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8可插接于第一插入部341、341’、341”、829中,而插接部291宽度较小的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29则可插接于第二插入部342、342’或第三插入部343’中,IEEE1394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也可插接于第二插入部826中,因此即使金属壳体6、6’、87的宽度未改变,且绝缘壳体3、3’、3”、3、81的宽度过宽,也还是可供两种不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插接,故确实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说明书的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绝缘壳体,包括:一个直立后壁、一片从该后壁向前延伸的横隔板、被该横隔板隔开而形成上下关系的一个第一插入部与一个第二插入部,以及两个分别从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配合界定该第一插入部的侧壁;
多根第一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一插入部中;
多根第二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二插入部中;
一个金属壳体,屏蔽该绝缘壳体,并使该电连接器的一插接面与外部相通,该金属壳体具有与该插接面垂直的两片相对的侧板;及
一个金属夹持件,包括:一个可套住该横隔板的屏蔽部,及一对分别从该屏蔽部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该屏蔽部方向延伸并可位于该第二插入部中的直立翼部,且所述两个翼部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侧板的内侧;该后壁、该横隔板与所述两个翼部配合界定出该第二插入部,且该第二插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片位于该横隔板下方与该横隔板间隔一预定间距且从该后壁横向地向前延伸的第一舌片,及一片位于该横隔板上方与该横隔板间隔一预定间距且从该后壁横向地向前延伸的第二舌片,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于该第一、第二舌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与一片底板,以及一片连接该顶、底板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所述两个翼部从该顶板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四片弹片,其中两片弹片形成于该顶板上,其余两片弹片形成于该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两个分别从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分别位于对应的翼部与侧板间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个分别从所述两个翼部远离该屏蔽部的边缘向上延伸并与该金属壳体电连接的接地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片分别从所述两个翼部向后延伸的插入片,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两个凹陷形成于该后壁前端面且供该金属夹持件的插入片分别插入的插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翼部间的距离大于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使该第二插入部可插接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两片分别形成于所述两个翼部的侧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翼部间的距离大于高效能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使该第二插入部可插接高效能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与一片底板,以及一片连接该顶、底板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所述两个翼部是从该顶板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该金属夹持件的其中一个翼部具有一段从该顶板向远离该底板与另一个翼部的方向而斜向延伸的倾斜段,及一段从该倾斜段末端与该顶、底板略呈垂直地延伸的直立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两个分别从该后壁两侧向前延伸且分别位于对应的翼部与侧板间的侧壁,其中一个侧壁的内侧面具有与该横隔板略呈垂直的一段第一直立段与一段位于该第一直立段上方且比该第一直立段更远离另一个侧壁的第二直立段,以及一段连接所述两个直立段的倾斜段;该翼部的倾斜段与直立段分别抵靠于该侧壁的倾斜段与第二直立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个从该后壁前端面邻近顶面处向前延伸的直角三角柱,该直角三角柱的斜面朝向该第二插入部,且该直角三角柱与该侧壁的第二直立段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夹缝,而该金属夹持件还包括一个从该翼部的直立段上缘向上延伸的接地部;该翼部的直立段部分地位于该夹缝中,而该接地部则与该金属壳体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还包括多根第三端子及一个位于该金属夹持件上方的另一金属夹持件,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片从该后壁向前延伸且位于该横隔板上方的另一横隔板,及一个位于该第二插入部上方且供所述第三端子设置的第三插入部,该第二、第三插入部被该另一横隔板隔开;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包括一个可套住该另一横隔板的屏蔽部,及一对分别从该屏蔽部的两个相对侧向远离该屏蔽部的方向延伸并可位于该第三插入部中的直立翼部,所述两个翼部分别位于各所述侧板的内侧;该后壁、该另一横隔板与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所述两个翼部配合界定出该第三插入部,且该第三插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均还包括两个分别从对应的翼部远离对应屏蔽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接地部,位于下方的该金属夹持件的接地部与位于上方的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电连接,且位于上方的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接地部与该金属壳体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屏蔽部都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片顶板与一片底板,以及一片连接该顶、底板相同侧的直立连接板,所述两个翼部是从对应该顶板的两个相对侧向上延伸;位于下方的该金属夹持件的接地部与位于上方的该另一金属夹持件的底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均还包括四片弹片,其中两片弹片形成于该顶板上,其余两片弹片形成于该底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两个翼部间的距离大于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使该第二、第三插入部可插接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夹持件及该另一金属夹持件均还包括两片分别形成于对应翼部的侧弹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入部的宽度与高度分别大于串行先进技术连接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宽度与高度,而可插接串行先进技术连接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369669U CN200962472Y (zh) | 2006-10-17 | 2006-10-17 |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369669U CN200962472Y (zh) | 2006-10-17 | 2006-10-17 |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62472Y true CN200962472Y (zh) | 2007-10-17 |
Family
ID=3879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13696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2472Y (zh) | 2006-10-17 | 2006-10-17 |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62472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9771A (zh) * | 2016-04-29 | 2016-08-24 | 林家鹳 | 一种可替换式led灯 |
-
2006
- 2006-10-17 CN CNU2006201369669U patent/CN20096247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9771A (zh) * | 2016-04-29 | 2016-08-24 | 林家鹳 | 一种可替换式led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38819C (zh) | 高密度连接器组件安装设备 | |
CN1246798C (zh) | 插接智能卡的整体电气插座 | |
CN1139157C (zh) | 连接器 | |
CN1178335C (zh) | 连接器 | |
CN1732723A (zh) | 板固定装置 | |
CN1902784A (zh) | 电连接器 | |
CN1819368A (zh) | 连接器 | |
CN1515051A (zh) | 具有集成电力触点的矩阵式连接器 | |
CN1685565A (zh) | 接插线插接器 | |
CN1976125A (zh) | 连接器 | |
CN1502145A (zh) | 矩阵连接器 | |
CN1671002A (zh) | 接触件和电连接器 | |
CN1129203C (zh) | 同轴电缆和印刷电路板的连结装置 | |
CN177056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532996A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 |
CN1794526A (zh) | 配电箱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23100C (zh) | 定型件组合式电气装置 | |
CN1788392A (zh) | 接头连接器块 | |
CN1244189C (zh) | 屏蔽连接器 | |
CN1128491C (zh) | 屏蔽的电信连接器 | |
CN1823459A (zh) | 电气接线箱及其组装方法 | |
CN1822447A (zh) | 中间连接器 | |
CN1819347A (zh) | 连接器 | |
CN1671008A (zh) | 电子部件安装插座 | |
CN1578036A (zh) | 总线装置和包含该总线装置的电气接线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