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0953387Y -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3387Y
CN200953387Y CN 200620015131 CN200620015131U CN200953387Y CN 200953387 Y CN200953387 Y CN 200953387Y CN 200620015131 CN200620015131 CN 200620015131 CN 200620015131 U CN200620015131 U CN 200620015131U CN 200953387 Y CN200953387 Y CN 20095338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interconnecting
output
cabl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151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修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151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338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338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338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和输出电缆组,所述输出电缆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互连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互连装置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组件,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所述电缆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主用设备相连,所述电缆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与备用设备相连。该电缆组件节约了设备空间,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通信网络中的电缆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常常要考虑信号传输时的主备用,即当处理某种信号的主用设备出故障时,有一个能够完成主用设备的功能的备用设备接替主用设备继续工作。当所述的主用和备用设备需要使用各自的电缆将信号传输到外部时,现有技术的做法是主用和备用设备各自独立地备配一个完全相同的电缆组件,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主备用电缆组件7包括主用电缆组件5和备用电缆组件6,主用电缆组件5和备用电缆组件6均由一个连接器和连接于该连接器上的输出电缆组成,主用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和备用电缆的连接器之间没有连接,主用设备1与备用设备2均与母设备3连接在一起,当主用设备1或备用设备2向其它设备传输信号时,需要通过电缆组件传输,当主用设备工作时,通过配备在主用设备上的主用电缆组件5传输信号,当备用设备工作时,通过配备在备用设备上的备用电缆组件6传输信号。
这样就需要在设备上引出两条独立的电缆与其它设备相连接,当一条工作时,另外一条闲置。对于用于安装主用设备1和备用设备2的安装装置4来说,由于要采用两条电缆,需要占用较多的设备空间,设备的出线密度也大大降低;而且电缆一般要穿越很长的距离与其它设备相连,浪费很大,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电缆使用数量的电缆组件及一种使用所述电缆组件的通信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和输出电缆组,所述输出电缆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互连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互连装置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电缆组件,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
所述电缆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和输出电缆组,
所述输出电缆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互连装置,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互连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所述主用设备和所述备用设备相连。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组件中用于连接主备用设备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由组件自身实现互连,传递电信息,所以只用引出一条电缆对外传输信息,这里所说的一条电缆是指芯数能够满足信号传输要求的总的对外传输电缆,现有技术需要两条这样的对外传输电缆,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节约设备的占用空间,提高设备的出线密度,而且节约了电缆的使用成本。
当使用一条对外传输电缆芯数较多,电缆较粗,不利于应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采用多条输出电缆的方案,使用多条输出电缆的总芯数与使用一条输出电缆的芯数相同,这样做是为了便于使用,而且能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组件与设备间的连接更加灵活,且同样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实现信号主备用的电缆组件与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实施例1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实施例2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实施例3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实施例4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信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利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互连装置和对外连接的输出电缆组;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组件以及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所述电缆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主用设备相连,所述电缆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与备用设备相连。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互连装置为互联电缆组,互联电缆组和输出电缆组均为一条电缆。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1、第二连接器102、互连电缆103和输出电缆104,其中第一连接器101与第二连接器102由互连电缆103相连,三者构成连接组件,输出电缆104与第一连接器101相连。
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现以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均为n针D-sub连接器为例来说明:需要对外传输的信号由连接器的n个针脚连接进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通过一条n芯的互连电缆103连接,此互连电缆使两个连接器对应的针脚电气上相连接,当需传输的信号由第一连接器101的针脚进入本电缆组件时,此需传输的信号可直接由与第一连接器101的n个针脚有电气连接的n芯输出电缆104向外部传输;当需传输的信号由第二连接器102的针脚进入本电缆组件时,此需传输的信号由连接两个连接器的n芯互连电缆103将第二连接器102针脚上的信号传送到第一连接器101的对应针脚,再由与第一连接器101电气相连的输出电缆104将需传输的信号向外部传输。
这样,对外传输时,只用一条n芯的输出电缆就能实现现有技术中需两条同样的n芯输出电缆才能实现的功能,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需传输的信号不需要用到n针连接器的所有针脚,那么,所用到的互连电缆和输出电缆的芯数只要满足能够连接到那些用到的针脚,满足信号的传输要求即可,也就是说,用n个针脚的连接器并不一定要用n芯的电缆,以下以n针D-sub连接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为例说明时都默认需传输的信号用到连接器所有的针脚,所以都以互连电缆和输出电缆的总芯数为n来描述,应该知道,这样只是为了说明方便,用n个针脚的连接器并不一定要用n芯的电缆。
还应当指出的是,这里以连接器为n针D-sub连接器为例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并不限于D-sub连接器、D型连接器、圆形连接器或2mm连接器,也可根据情况,第一连接器采用一种连接器,第二连接器采用另外一种连接器。采用D-sub连接器以外的连接器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和构成原理上都是相通的,通过以上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使用其它连接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组件。这里的说明适用于以下以n针D-su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为例进行阐述的所有地方。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电缆104也可与第二连接器102相连,其原理与输出电缆104和第一连接器101相连的原理相同,效果也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电缆组件的互联电缆组和输出电缆组均采用多条电缆。由于需传输的信号的要求,用以传输输入连接器中的需传输信号的电缆的芯数很多,不利于安装和连接时,可使用多条互连电缆和输出电缆,但使用多条输出电缆时输出电缆的总芯数与使用一条输出电缆时电缆的芯数相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互联电缆组和输出电缆组均为两条:互连电缆组包括第一互连电缆103a和第二互连电缆103b,输出电缆组包括第一输出电缆104a和第二输出电缆104b。仍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采用n针D-sub为例来说明,那么这里的第一互连电缆103a和第二互连电缆103b的总的芯数为n芯,并且这n芯的导体分别将两个连接器的n个针脚的对应针脚连接起来,实现它们的电气连接。同样,第一输出电缆104a和第二输出电缆104b的总的芯数也为n芯,并且这n芯的导体分别与第一连接器的n个针脚电气上相连接。
同样,由于第一连接器101与第二连接器102的对等关系,第一输出电缆104a和第二输出电缆104b也可连接在第二连接器102上。
进一步,由于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用以接收需传输信号的对应接口已由互连电缆实现了电气连接,输出电缆只要与需传输信号对应的所有接口有电气上的连接就能满足信号输出要求,所以第一输出电缆104a和第二输出电缆104b并不一定要均连接到同一个连接器上,即104a可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01/第二连接器102上,与接收需传输信号的一部分对应接口电气连接,104b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01/第一连接器102上,与接收需传输信号的剩余部分对应接口电气连接。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有多条输出电缆的情况,输出电缆的数量包含但并不限于两条,而且多条输出电缆可都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1或都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02,也可一部分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1,剩余部分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02,只要输出电缆电气连接到了连接器上接收需传输信号的所有对应接口即可满足要求;同样,对于实现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的电气连接的互连电缆有多条的情况,也包含但并不限于两条,多条互连电缆只要保证了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上用于接收需传输信号的对应接口的电气连接即可满足要求。
当然,也可以输出电缆组为多条输出电缆而互连电缆组只用一条互连电缆,还可以互连电缆组为多条互连电缆而输出电缆组只用一条输出电缆。
对于有多条输出电缆的情况,因引出的多条电缆的总芯数并没有增多,而且使用多条是为了安装和传输的方便,综合考虑,这种方案仍然可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互连装置包括第一互连电缆组、第二互连电缆组和第三连接器。以第一互连电缆组、第二互连电缆组和输出电缆组分别为一条电缆为例来说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互连电缆组、第二互连电缆组、输出电缆组分别为第三互连电缆1031、第四互连电缆1032和输出电缆104。
本实施例中电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1,第二连接器102,第三互连电缆1031,第四互连电缆1032,第三连接器105以及输出电缆104。
其中第一连接器101与第三连接器105通过第三互连电缆1031相连,第二连接器102与第三连接器105通过第四互连电缆1032相连,输出电缆104由第三连接器105引出,对外部传输信号。
仍以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均为n针D-sub连接器为例来说明:需要对外传输的信号由连接器的n个针脚连接进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三连接器105通过一条n芯的第三互连电缆1031相连,第二连接器102和第三连接器105通过一条n芯的第四互连电缆1032相连,第三连接器105将第三互连电缆1031和第四互连电缆1032的对应芯的导体进行电气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对应针脚的电气连接,输出电缆104由第三连接器105引出,第三连接器105使输出电缆104和第三互连电缆1031及第四互连电缆1032的对应芯的导体进行电气连接,这样,当需传输的信号由第一连接器101或第二连接器102的针脚进入本电缆组件时,均能传输到输出电缆104,实现信号的对外传输。
实施例4:
当然,如图5所示,也可不用第三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直接用互连电缆103相连,而输出电缆104直接从103中引出,实现输出电缆104与连接器中接收需传输信号的对应接口的电气连接,实现信号的对外传输。
由于本实施例实现了只用一条与连接器中接收需传输信号的对应接口电气连接的输出电缆,所以能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
综合以上实施例,根据实施例2中的相关说明,应当知道,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的互连电缆组和输出电缆组均能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式使用多条电缆,多条互连电缆只要实现了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的对应接口的电气互连即可,不必限定连接方式;多条输出电缆只要保证了所有的输出电缆所包含的芯的导体与连接器中接收需传输信号的对应接口电气连接即可,不必限定多条电缆具体有多少条与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互联电缆组及第三连接器相连。
同样,对于输出电缆为多条的情况,因引出的多条电缆的总芯数并没有增多,而且使用多条输出电缆是为了安装和传输的方便,综合考虑,这种方案仍然可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信设备的连接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组件8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主用设备1和备用设备2相连,只引出了一条输出电缆,节约了设备空间,增大了设备的出线密度,同时节约了电缆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和输出电缆组,
所述输出电缆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互连装置,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互连装置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缆组的芯线的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用以接收信号的对应接口电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缆组为一条输出电缆或多条输出电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缆组的总芯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口数,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接口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装置为互连电缆组,所述互连电缆组为一条互连电缆或多条互连电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电缆组的总芯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口数,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接口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装置包括
第一互连电缆组、第二互连电缆组与第三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互连电缆组与所述第三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二互连电缆组与所述第三连接器连接;
所述第一互连电缆组为一条互连电缆或多条互连电缆,所述第二电缆组为一条互连电缆或多条互连电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连电缆组的总芯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口数,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接口数,所述第二互连电缆组的总芯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口数,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接口数。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个所述的主备用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缆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互连装置三者中的一个或多个。
1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组件;
所述电缆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和输出电缆组,
所述输出电缆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和互连装置,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互连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所述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互连电缆组或为第一互连电缆组和第二互连电缆组和第三连接器的组合。
CN 200620015131 2006-09-30 2006-09-30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338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5131 CN200953387Y (zh) 2006-09-30 2006-09-30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5131 CN200953387Y (zh) 2006-09-30 2006-09-30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3387Y true CN200953387Y (zh) 2007-09-26

Family

ID=38811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15131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3387Y (zh) 2006-09-30 2006-09-30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338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0243A (zh) * 2013-11-28 2015-01-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继电器扫描振动用测试电缆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0243A (zh) * 2013-11-28 2015-01-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继电器扫描振动用测试电缆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4521U (zh) 用于led显示屏的接收卡、led显示屏及系统
CN101052053A (zh) 一种实现网口切换的方法、系统及单板
US11741037B2 (en) Single-level single-line full-duplex b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055634B (zh) 一种基于光纤的can节点互联装置
CN1607703A (zh) 用于移动装置的传输充电二用转接器
CN200953387Y (zh) 电缆组件和通信设备
CN1558304A (zh) 采用总线结构的键盘、显示器、鼠标切换器
CN1852172A (zh) 一种数据通信装置
CN101056181A (zh) 两线制电缆供电装置、受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6850069B (zh) 数据光纤级联装置及系统
CN1731754A (zh)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
CN2694652Y (zh) 数据及语音传输端口装置及数据及语音传输系统
CN1305255C (zh) 基于光纤介质通讯的控制器局域网总线通讯集线器
CN2786873Y (zh) 千兆光纤收发器
CN2872747Y (zh) 一种实现光口设备互连的系统及可插拔电模块
CN204947283U (zh) Usb连接装置
CN1106737C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数据广播通信系统
CN215575800U (zh) 一种单纤双向光模块和光收发设备
CN1275421C (zh) 远端供电的网络装置
CN212875808U (zh) 支持光纤通讯的传输设备及显示系统
CN202602665U (zh) 一种网络通信设备使用的开关电源
CN212278347U (zh) 视频传输卡和视频处理设备
CN211928579U (zh) 兼顾专网数据通讯和语音对讲功能的加固工业车载电脑
CN201682510U (zh) 可提供24个100m光电复用口和2个1000m复用口的以太网交换机
CN210466073U (zh) 一种can总线接口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