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4006B - 对群通信请求利用持续值以减小等待时间的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群通信请求利用持续值以减小等待时间的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94006B CN1994006B CN2005800255527A CN200580025552A CN1994006B CN 1994006 B CN1994006 B CN 1994006B CN 2005800255527 A CN2005800255527 A CN 2005800255527A CN 200580025552 A CN200580025552 A CN 200580025552A CN 1994006 B CN1994006 B CN 19940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 probability
- group
- broadcast channel
- group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用于使一无线电信网络上的一群无线电信装置之间的(例如即按即说(push-to-talk,PTT)呼叫)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系统和方法。所述无线电信装置选择性地请求并接着接收一用于一传出通信的开放专用广播信道,所述传出通信可包含一到达一通信服务器的直接群通信流,所述通信服务器接收并产生一到达指定群中所有无线电信装置的群通信。所述无线电信装置基于一预定概率选择性地接收一广播信道,且对一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比对开放一不用于一直接群通信的广播信道的请求指派一更大的接收一开放广播信道的概率。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者
本申请案主张2004年6月21日申请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序列号第60/581,734号和2005年5月31日申请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序列号第60/686,141号的利益。这些文献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无线电信网络。更明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增加发送群通信的请求将初始地接收开放专用业务信道的概率,来向无线电信网络中的例如即按即说群通信的群通信提供开放广播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装置的用户经由到达中央计算机的空中接口进行通信。这可与办公环境中的无线LAN的情况一样直接进行,或可与无线电话应用的情况一样经由蜂窝式基础架构设备进行。一种类型的个人通信系统是移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即按即说(PTT)系统。PTT通信连接通常由无线装置上的单一按钮按压起始,所述按钮按压激活发言者与群中每一成员装置之间的半双工链路,且一旦松开按钮,装置就可在松开按钮时就接收传入的PTT传输。在一些配置中,PTT发言者将拥有“发言权”,即当发言者正发言时没有其他群成员可发言。一旦发言者松开PTT按钮,群中任何其他个别成员就可接通其PTT按钮且其将拥有发言权,针对进行通信的无线装置的特定PTT群接收方装置群由营运商一般设定,且无线装置本身不允许修改群,即不允许将个体包含在群中或从群中删除个体,或故意引导由任何少数成员而不是整个群接收的通信。
典型的PTT呼叫涉及两个用户,其很少会位于同一电信扇区内使得容易经由现有的电信基础架构来传播通信的传递和复制。然而,较小但非常重要部分的即按即说呼叫涉及大量呼叫参与者,其中许多参与者也可位于同一扇区内;公共安全灾难情景是一个实例。在此情景中,全部位于同一电信资源上的群内的PTT通信的维护较困难且效率低下。这些系统将使用针对每一呼叫参与者提供单独电路的电话网络和标准信道指派的“干线”,因此限制了系统可缩放性。
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无线电信装置可具有在用户请求时占用专用通信信道的预定概率。这种延迟可使在基站处发生请求冲突的概率最小化。此外,在PTT系统中,如果大量作为接收方的无线装置处于同一扇区中,那么群装置立即响应请求存在较高的概率,且因此冲突的概率增加。因此,需要某种避免冲突但不会延迟优先PTT通信的内部延迟机制。因此本发明主要针对这样一种减少设定PTT或引导群通信的等待时间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使来自无线电信网络上的无线电信装置的直接群通信(例如即按即说(PTT)呼叫)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系统和方法。所述无线电信装置选择性地请求并接着(通常经由控制或信令信道)接收用于呼出通信的开放专用广播信道,所述呼出通信可包含到达通信服务器的直接群通信流,所述通信服务器接收并产生到达指定群的所有无线电信装置的群通信。所述无线电信装置基于预定概率(优选在无线通信装置处设定)选择性地接收广播信道,且针对接收一对于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的开放广播信道比针对开放一对于不是用于一直接群通信的广播信道的请求指派一更大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使一无线网络上的一群无线电信装置之间的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系统包含: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其中每一无线电信装置能够将一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一指定群的所述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每一无线电信装置选择性地请求并接着接收一开放专用广播信道以用于一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呼出通信,以包含一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直接通信流。所述系统包含一通信服务器,其从一进行通信的无线装置接收所述单一通信流,并产生一到达所述指定群中的所有无线电信装置的群通信。所述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至少一组基于一预定概率选择性地接收一广播信道,且所述组无线电信装置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针对接收一对于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的开放广播信道比针对开放一不是用于一直接群通信的一广播信道的请求指派一更大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使从一无线网络上的一第一无线电信装置到一预定群的无线电信装置的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能够将一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无线电信网络上的一指定群的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的一无线电信装置处,请求向所述无线电信网络开放一专用广播信道以用于一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呼出通信;接着针对开放一直接通信流指派一第一概率;针对开放一用于一直接群通信流的直接通信流指派一第二概率,其中所述第二概率大于所述第一概率。如果对于一专用广播信道的所述请求不是针对一直接群通信流,那么所述方法包含基于所述第一概率选择性地开放一专用广播信道的步骤。否则,如果对于一专用广播信道的所述请求是针对一直接群通信流,那么所述方法包含基于所述第二概率选择性地开放专用广播信道的步骤。
因此所述系统和方法可在用户请求时允许以预定概率占用专用通信信道以使冲突最小化,但仍然给予直接群通信优先权。此外,本发明在PTT系统中较有利,因为大量作为接收方的无线装置处于同一扇区中以提供一信道授予概率来减小来自群装置的即时响应请求将引起冲突的概率,但仍然向响应的群通信给予优先权。因此,所述系统和方法可实施在现有基础架构上,因为无线装置可最终设定接收开放信道的概率。
阅读下文陈述的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之后将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网络的代表图,其中指定PTT群的无线电信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群通信服务器和其它计算机装置通信。
图2是普通蜂窝式电信配置中的无线网络的一个实施例的代表图,其中一系列群通信服务器控制PTT群成员的无线电信装置之间的通信。
图3是说明具有PTT能力的无线电信装置的计算机平台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建立PTT通信的应用层信令的呼叫进程图。
图5是用于建立警报的应用层信令的呼叫进程图。
图6是说明测量业务信道建立性能的起点和终点的呼叫进程图。
图7是针对无线装置(AT)发起的data-over-signaling(DOS)消息开放专用信道的信令的呼叫进程图。
图8是在无线装置上执行的用于针对到达基站的呼出专用信道的请求指派概率的过程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其中所有相似标号表示相似元件),图1说明无线网络20上的一群无线电信装置(目标组12)之间的无线电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例。此处,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电信装置处于PTT群中(例如无线电话14、智能寻呼机16和个人数字助理(PDA)18),其它无线电信装置则在无线网络20上。在系统10中,每一无线电信装置14、16、18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20选择性地直接与具有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的目标组12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无线电信装置通信。举例来说,针对蜂窝式电话14的目标组可为目标组12或其子组中的所有装置,例如寻呼机16和PDA 18。
具体来说,系统10可将媒体(例如语音数据、多媒体或其它申请者)传递到以特别方式界定的超大型即按即说(或其它类似服务)呼叫。这些PTT呼叫可涉及非常大量的呼叫参与者(数百个),所述参与者可散布在营运商的无线网络20中或可全部位于相同网络资源上的少量扇区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群通信服务器32选择性地接收对在进行通信的无线电信装置14、16、18与目标组12中的针对所述进行通信的无线电信装置指定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无线电信装置之间桥接直接通信的请求。通信服务器32接着选择性地桥接所请求的直接通信,例如PTT语音通信。目标组12的身份可选择性地由群通信服务器32使用,例如驻留在群通信服务器32上或连接的数据库34中,或可能在例如分组流控制服务器36的另一计算机装置上(在网络基础架构中较为常见)。
系统10使无线网络20上一群无线电信装置(组12)之间的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每一无线电信装置14、16、18能够将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指定群(例如组12中的所有装置)中的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且如本文进一步描述,每一无线电信装置14、16、18选择性地请求并接着接收一用于来自无线电信装置的呼出通信的开放专用广播信道,所述呼出通信可包含直接通信流。通信服务器32从进行通信的无线装置接收单一通信流,并产生到达指定群的所有无线电信装置14、16、18的群通信。所述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组基于预定概率选择性地接收开放广播信道,并对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比对开放不是用于直接群通信的广播信道的请求指派一更大的接收开放广播信道的概率。
通常具有在通信服务器32与所述群无线电信装置12之间桥接通信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间断性通信装置,如图2中所示,且通信服务器32可进一步确定哪些成员无线电信装置能够确定与无线装置14、16、18的最佳通信模式。通信服务器32接着将引导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间断性通信装置将数据包发送到组12中的那些无线电信装置。
图2是普通蜂窝式电信配置中的无线网络的一个实施例的代表图,所述普通蜂窝式电信配置具有群通信服务器32控制PTT系统中的组群成员(装置70、72、74、76)的无线装置之间的通信。无线网络仅为示范性的且可包含任何系统,借此远程模块在彼此之间或之中且/或在无线网络20的组件(包含(但不限于)无线网络营运商和/或服务器)之间和之中经由空气进行通信。一系列群通信服务器32连接到群通信服务器LAN 50。无线电话可使用数据服务选项请求来自群通信服务器32的包数据会话(例如CDMA)。
群通信服务器32连接到无线服务提供商包数据服务节点(PDSN),例如PSDN 52,此处展示PSDN 52驻留在营运商网络54上。每一PSDN 52可经由包控制功能(PCF)62与基站60的基站控制器64介接。PCF 62通常位于基站60中。营运商网络54控制发送到消息传送服务控制器(“MSC”)58的消息(通常以数据包的形式)。营运商网络30通过网络、因特网和/或POTS(“简易普通电话服务”)与MSC 32通信。通常,营运商网络54与MSC 58之间的网络或因特网连接传递数据,且POTS传递语音信息。MSC58可连接到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60。MSC 58以与营运商网络类似的方式通常通过网络和/或因特网连接到分支到源(branch-to-source,BTS)66以便传递数据,且通过POTS连接到BTS 66以便传递语音信息。BTS 66最终通过短消息传送服务(“SMS”)或所属领域技术中已知的其它经由空气的方法,以无线的方式将消息广播到无线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70、72、74、76)并从无线装置接收消息。
在已指定群成员组12的无线装置中,无线装置可直接与组的其他成员连接并参与语音和数据通信。然而,所有这些直接通信将通过群通信服务器32或在群通信服务器32的控制下发生。装置的所有数据包不必行进通过群通信服务器32本身,而是服务器32必须能够最终控制通信,因为其通常将是意识到且/或可检索组12的成员的身份或将组12的成员的身份引导到另一计算机装置的唯一服务器侧LAN 30组件。
在PTT实施例中,无线系统10允许经由标准商业无线基础架构(CDMA、FDMA、GSM等)进行操作的调度语音服务。在调度模型中,端点(无线装置14、16、18)之间的通信在虚拟群内发生,其中将一个“讲话者”的语音广播到一个或一个以上“收听者”。此类型的通信的单一实例通常被称为“调度呼叫”。呼叫是界定呼叫特性的“群”的例示。群本质上由成员列表和关联的信息(例如群名称或群ID)界定。在不存在无线多播信道的情况下,每一群由每一端点与经指派以管理呼叫的群通信服务器32之间的单独点到点连接的组合形成。
PTT基础架构的每一区域部署在营运商包数据网络的特定部分上。所述区域内的群通信服务器32可在营运商网络54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DSN 52之间路由业务。“直接呼叫”是其中仅两个成员(呼叫发起者和呼叫目标)仍在使用PTT系统的呼叫。对于这一呼叫类型来说,满足性能要求的最具挑战性的情景是,当发起者和目标手机两者均具有待用包数据连接(即,无线装置14、16、18不具有开放专用信道)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呼叫时的情况。相反,发起者和/或目标的包数据连接可处于活跃状态,且专用业务信道在进行直接呼叫时是可用的。待用到待用(dormant-to-dormant)情景是在满足性能要求和防止呼叫设定过程中的显著等待时间方面提供最大挑战的情景,如本文更完全的描述。
图3是说明无线电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所述无线电信装置是具有PTT按钮78的蜂窝式电话14,所述PTT按钮78开放到达装置的目标组12的直接通信。无线装置14也展示为具有针对无线装置14的用户的图形显示器80。无线装置14包含计算机平台82,其可处理语音和数据包,且接收并执行在无线网络20上传输的软件应用。计算机平台80尤其包含以下组件: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84,或其它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电路、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数据处理装置。ASIC 84在制造无线装置时经安装且通常不可升级。ASIC 84或其它处理器执行应用编程接口(“API”)层86,其包含驻存的应用环境,且可包含装载在ASIC 84上的操作系统。驻存的应用环境与无线装置的存储器88中的任何驻存的程序介接。驻存的应用环境的实例是由针对无线装置平台开发的“无线二进制运行时间环境”(BREW)软件。
如此处所示,无线装置可为具有图形显示器的蜂窝式电话14,但也可为具有所属领域技术中已知的计算机平台的任何无线装置,所述计算机平台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图形显示器的寻呼机,或甚至具有无线通信端口的单独计算机平台,且可另外具有到达网络或因特网的有线连接。此外,存储器88可包括只读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ROM)、EPROM、EEPROM、快闪卡,或任何对于计算机平台常见的存储器。计算机平台82也可包含用于不在存储器88中活跃使用的软件应用的存储的本地数据库90。本地数据库90通常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快闪存储器单元,但可为所属领域技术中已知的任何二级或三级存储装置,例如,磁性媒体、EPROM、EEPROM、光学媒体、磁带,或者软盘或硬盘。无线电话通常将开放用于电信的半双工信道,且在一些情况下,将经由仅能够讲话或接收语音流的半双工信道进行通信。
在无线装置14的此实施例中,计算机平台82也包含通信接口92,所述通信接口92包含可从无线装置开放直接通信信道的直接通信接口94。直接通信接口94也可为无线装置的标准通信接口的一部分,其通常载运传输到无线装置和从无线装置传输的语音和数据。直接通信接口92通常包括所属领域技术中已知的硬件。
图4是用于建立PTT通信的应用层信令的呼叫进程图。应注意,与仅一般性共享的前向链路信道(例如控制信道)相比,呼叫建立信令可经由正式广播信道发生。举例来说,在一个现存电信系统中,所述系统使用控制信道(CC)和单独广播信道(BCH)。直接呼叫的关键性能量度包含初始PTT等待时间(如图所示),其中用户按压PTT按钮的时间与用户被告知(经由音频或视频装置)用户被授予允许发言的时间之间实现延迟。也存在初始媒体等待时间(如图所示),其包括在首先建立呼叫之后,发起者被授予发言权后开始发言的时间直到目标听到发言者的发言的时间之间实现的延迟。
图4中所示的用于建立直接呼叫的应用层信令说明经交换以建立直接PTT呼叫的应用层消息传送。图4的图不确定任何物理层信令机制,因为此系统可实施在多种不同物理系统上。
图5是用于建立警报的应用层信令的呼叫进程图。“警报”是提供一种机制的呼叫类型,用户借助所述机制告知另一用户希望在直接PTT呼叫中通信。在发起者、群通信服务器32与目标无线装置12、14、16、18处交换了几条短应用层消息之后完成警报呼叫。如针对直接呼叫类型所描述,满足对于警报的性能要求的最具挑战性的情景也是当发送警报且发起者和目标手机两者均具有待用包数据连接(即,没有活跃的专用信道)时的情况。因此,警报等待时间(如图所示)是从用户按压PTT按钮78的时间到用户被告知(经由音频或视频装置)指示警报传递的状态时的延迟。可在物理层处建立警报,因此此图不确定任何物理层信令机制。
图6是说明测量业务信道(TCH)建立性能的起点和终点的呼叫进程图。业务信道建立时间随着存取探针中的帧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如图所示,由AT发送的存取探针始终供应针对专用信道的请求(此处为“ConnectionRequest”)和RouteUpdate消息,但其也可经由控制或信令信道供应数据(此处为“DataOverSignaling”消息)以载运应用层数据。存取探针的尺寸可由于在RouteUpdate消息中报告的中继段(hop)的数目、ConnectionRequest的尺寸,和在DataOverSignaling消息中发送的字节数目而变化。为了图6的目的,假定AT能够早先解码控制信道上的数据,而极端情况是AT需要数据流的所有指派的时间来解码数据。一般来说,平均业务信道建立性能数应处于这两个数之间。平均起来,早先控制信道在有效速率为153kbps的前向链路上以38.4kbps解码,且既定的业务信道建立性能与以76.8kbps的较高速率操作的控制信道相同。然而,如果存在不太理想的信道状况,那么控制信道较快的情况下性能会得到改进。
持续值优选允许AT在第一次尝试过程中传输以使得初始的存取探针传输是成功的。当AT开始本地存取程序以在存取信道上传输探针时测量业务信道建立的开始。这些程序包含等待存取信道周期的开始,执行持续测试(将开放专用信道的概率),和进行传输。当AT接收到确认(RTCAck)消息时测量业务信道建立程序的结束。
图7是针对无线装置(AT)发起的data-over-signaling(DOS)消息开放专用信道的信令的呼叫进程图。此处,持续值允许AT在第一次尝试过程中传输以使得初始存取探针传输是成功的。在此实施例中,AT先前已监控来自扇区的额外开销参数和签名并已在本地对数据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当初始存取探针不成功时,存取尝试程序中发生显著延迟。此延迟的大部分是由于AT在其可再次尝试其存取探针之前必须等待的退避(back-off)周期。对于PTT存取探针,将连接的概率设定得较高或无限制可减少大量等待时间。为了改进性能,AT优选配置有确定的连接概率。同样重要的是应注意,反向链路数据传递不对作为接收方的无线装置(AN)设置任何要求。
再次参看图7,说明AT发起的数据途径,AN必须对所述数据途径提供支持。AT在存取信道上发送时间敏感数据作为DataOverSignaling(DOS)消息。当发送初始数据时,AT可同时请求建立业务信道(TCH)。如果需要业务信道,那么AT发送存取探针从而供应DOS消息连同ConnectionRequest和RouteUpdate消息。一旦AN获得用于TCH通信的相关数据(DRC和导频信号),就建立了完全的TCH。
图8是在无线装置14、16、18上执行的用于针对到达基站60的呼出专用信道的请求指派概率的过程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无线装置14、16、18首先针对接收用于非PTT或群直接呼叫的专用信道(例如TCH)指派第一概率(如步骤100处所示),且接着针对接收用于PTT或直接群通信的专用信道指派第二概率(如步骤102处所示)。这些步骤可在将无线装置制造在硬件中时或在随后配置装置驻存软件的过程中完成。接着确定对于专用信道的传入请求是针对非PTT还是其它群通信呼叫,如决策104处所示。如果在决策104处传入请求是针对PTT呼叫,那么执行将专用信道与第一概率桥接的尝试(如步骤106处所示),且过程向前继续以尝试桥接通信并确定信道是否开放(如决策116处所示)。
另外,如果在决策104处请求是针对用于PTT或群通信呼叫的专用信道,那么尝试将开放信道与授予t信道的第二概率桥接,如步骤108处所示。接着确定专用信道是否已连接,如决策112处所示。如果已建立开放信道,那么将专用信道桥接并传送到通信接口92,且过程返回决策104以等待另一呼叫请求。另外,如果在决策112处尚未授予开放信道,那么确定用于桥接开放信道的某一数目的默认尝试是否已针对PTT呼叫完成,如决策114处所示。如果开放用于PTT呼叫的信道存在概率性的限制,那么此连接的默认状况适用,且由于呼叫的优先权较高而可将所述默认状况设定得比针对非PTT尝试高(即,两次尝试相对于五次尝试之后的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放用于PTT呼叫的信道将不存在延迟,且因此将不存在第二概率且这些步骤不必要。如果在决策114处尚未达到默认数目,那么在步骤108处过程反复尝试桥接与第二概率的连接。如果在决策114处已达到默认数目的尝试,那么桥接并传送开放信道(如步骤120处所示),且过程反复到针对专用/开放信道的请求的等待状态。
再次返回决策116,其中确定是否已针对非PTT呼叫建立专用连接,如果尚未建立专用/开放信道,那么确定是已对于连接的第一概率进行默认数目的尝试,如决策118处所示。如果在决策118处已建立开放信道,那么在步骤120处过程桥接并传送专用信道,并反复到针对另一专用/开放信道请求的等待状态。另外,如果在决策118处尚未达到默认数目的尝试,那么过程返回步骤106以尝试桥接与第一概率的连接。
因此可看出,系统10提供一种使从无线网络上的第一无线电信装置(例如无线装置14)到预定群的无线电信装置(例如组12)的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能够将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无线电信网络20上的指定群的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组12)的无线电信装置(例如无线装置14)处,请求向无线电信网络20开放用于来自无线电信装置14、16、18的呼出通信的专用广播信道(例如,业务信道(TCH))。所述方法接着包含以下步骤:针对开放直接通信流指派第一概率(如步骤100处所示),和针对开放用于直接群通信流的直接通信流指派第二概率(如步骤102处所示)。所述第二概率大于所述第一概率,且或者,所述第二概率可设定为100%,即信道将始终为开放的。如果对专用广播信道的请求不是针对直接群通信流,那么基于第一概率选择性地开放专用广播信道(如步骤106处所示),且如果对专用广播信道的请求是针对直接群通信流,那么基于第二概率选择性地开放专用广播信道(如步骤108处所示)。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对开放专用通信信道的请求与专用通信信道的开放之间的最大延迟设定第一默认持续时间,这由决策118展示。接着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对开放用于直接群通信流的专用通信信道的请求与专用通信信道的开放之间的最大延迟设定第二默认持续时间,所述第二默认持续时间短于所述第一默认持续时间,如决策114和118中所示。指派第二概率的步骤可为指派无线电信装置14、16、18自动开放广播信道以传输直接群通信流。在一个实施例中,指派第一概率的步骤是指派50%的概率,且指派第二概率的步骤是指派大于50%的概率。
系统10也包含发明性的无线电信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无线电话14)。所述无线电信装置能够将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指定群的复数个无线电信装置(例如组12),并选择性地向无线电信网络开放专用广播信道以用于来自无线电信装置的针对任何直接通信流的呼出通信。无线电信装置14、16、18实施发明性方法来开放用于通信的专用信道。
另一实施例包含驻存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中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引导具有计算机平台的无线装置来执行所述方法的发明性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为无线电话14或其它无线装置的计算机平台82的存储器88,或可处于本地数据库(例如无线电话14的本地数据库90)中。此外,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处于可装载到无线装置计算机平台的二级存储媒体中,例如磁盘或磁带、光盘、硬盘、快闪存储器,或所属领域技术中已知的其它存储媒体。
在图8的情境中,所述方法可(例如)由用于执行机器可读指令序列的无线网络20的操作部分实施,所述操作部分例如为无线平台82和通信服务器32。所述指令可驻存在各种类型的信号承载或数据存储的一级、二级或三级媒体中。所述媒体可包括(例如)可由无线网络20的组件存取或驻存在无线网络20的组件内的RAM(未图示)。不管是包含在RAM、磁盘还是其它二级存储媒体中,所述指令可存储在多种机器可读数据存储媒体上,例如DASD存储器(例如,常规的“硬盘驱动器”或RAID阵列)、磁带、电子只读存储器(例如,ROM、EPROM或EEPROM)、快闪存储卡、光学存储装置(例如,CD-ROM、WORM、DVD、数字光带)、纸“穿孔”卡,或包含数字和模拟传输媒体的其它合适的数据存储媒体。
虽然以上揭示内容展示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但应注意,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在所述实施例中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元件可能以单数形式描述或请求,但除非明确陈述限定为单数形式,否则包含复数形式。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使无线网络上的一群无线电信装置之间的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系统,其包括:
多个无线电信装置,其中每一无线电信装置能够将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指定群的所述多个无线电信装置,每一无线电信装置选择性地请求并接着接收用于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呼出通信的开放专用广播信道,以包含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直接通信流;和
通信服务器,其从进行通信的无线装置接收所述单一通信流,并产生到达所述指定群的所有无线电信装置的群通信,
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信装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组基于预定概率选择性地接收广播信道,且所述组中的无线电信装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对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比对开放不是用于直接群通信的广播信道的请求指派更大的接收开放广播信道的概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群通信流是语音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群通信流包含应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组中的无线电信装置的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对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自动开放广播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组中的无线电信装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对接收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请求指派大于50%的开放广播信道的概率。
6.一种无线电信装置,其包括:
用于将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无线电信网络上的指定群的多个无线电信装置的装置;
用于选择性地向所述无线电信网络开放用于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呼出通信的专用广播信道,以包含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任何直接通信流的装置;和
用于基于预定概率选择性地开放所述专用广播信道的装置;所述装置对开放用于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广播信道比对开放不是用于直接群通信流的广播信道指派更大的概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群通信流是语音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群通信流包含应用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电信装置自动开放广播信道以传输直接群通信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电信装置将接收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开放广播信道的概率指派为大于50%。
11.一种用于使从无线网络上的第一无线电信装置到预定群的无线电信装置的直接群通信的等待时间最小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能够将单一群通信流引导到无线电信网络上的指定群的多个无线电信装置的无线电信装置处,请求向所述无线电信网络开放用于来自所述无线电信装置的呼出通信的专用广播信道;
指派开放直接通信流的第一概率;
指派用于直接群通信流的开放直接通信流的第二概率,所述第二概率大于所述第一概率;
如果对专用广播信道的所述请求不是针对直接群通信流,那么基于所述第一概率选择性地开放专用广播信道;和
如果对专用广播信道的所述请求是针对直接群通信流,那么基于所述第二概率选择性地开放专用广播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对开放专用通信信道的所述请求与所述专用通信信道的开放之间的最大延迟设定第一默认持续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对开放用于直接群通信流的专用通信信道的所述请求与所述专用通信信道的开放之间的最大延迟设定第二默认持续时间,所述第二默认持续时间短于所述第一默认持续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派第二概率的步骤是指派所述无线电信装置以自动开放传输直接群通信流的广播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指派第一概率的所述步骤是指派50%的概率;
且指派第二概率的所述步骤是指派大于50%的概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58173404P | 2004-06-21 | 2004-06-21 | |
US60/581,734 | 2004-06-21 | ||
US68614105P | 2005-05-31 | 2005-05-31 | |
US60/686,141 | 2005-05-31 | ||
US11/155,256 US7664517B2 (en) | 2004-06-21 | 2005-06-16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persistence value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requests to reduce latency |
US11/155,256 | 2005-06-16 | ||
PCT/US2005/022026 WO2006002218A1 (en) | 2004-06-21 | 2005-06-21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persistence value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requests to reduce latenc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4006A CN1994006A (zh) | 2007-07-04 |
CN1994006B true CN1994006B (zh) | 2010-06-16 |
Family
ID=3550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255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4006B (zh) | 2004-06-21 | 2005-06-21 | 对群通信请求利用持续值以减小等待时间的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64517B2 (zh) |
EP (1) | EP1767028B1 (zh) |
JP (1) | JP4699456B2 (zh) |
KR (1) | KR100876562B1 (zh) |
CN (1) | CN1994006B (zh) |
AT (1) | ATE423438T1 (zh) |
BR (1) | BRPI0512305A (zh) |
CA (1) | CA2571311A1 (zh) |
DE (1) | DE602005012827D1 (zh) |
IL (1) | IL180157A0 (zh) |
MX (1) | MXPA06015226A (zh) |
WO (1) | WO20060022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67863B2 (en) | 2004-11-23 | 2019-07-30 | Kodiak Networks Inc. |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push-to-talk service |
DE102005014519A1 (de) * | 2005-03-30 | 2006-10-05 | Siemens Ag | PoC-Kommunikationssystem,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einer PoC-Signalisierung und/oder von PoC-Daten sowie Servervorrichtung dafür |
US7724743B2 (en) * | 2005-03-31 | 2010-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VoIP data packets in group communications amoung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8125937B2 (en) | 2006-05-15 | 2012-02-28 | Rockstar Bidco, LP | Data over signaling (DoS) optimization ove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
JP4247754B2 (ja) * | 2006-06-09 | 2009-04-0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通信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処理方法、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2074847B1 (en) * | 2006-09-28 | 2017-06-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cessing of a mobile terminated data over signaling message |
CN101507208B (zh) * | 2006-09-28 | 2014-04-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快速会话建立的预测性服务质量资源分配 |
JP2010506455A (ja) * | 2006-09-28 | 2010-02-25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効率化のための通信信号のバンドリング |
CN101548568B (zh) * | 2006-12-04 | 2013-03-2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多信道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间通信方法 |
CN100588274C (zh) * | 2006-12-19 | 2010-02-0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字对讲系统中多方通话发言权的预约切换方法 |
US9344290B2 (en) | 2007-09-24 | 2016-05-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rminating a multicast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570911B2 (en) | 2007-09-24 | 2013-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st messaging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724619B2 (en) * | 2007-12-31 | 2014-05-13 | Apple Inc. | Transparently routing a telephone call between mobile and VOIP services |
US8023981B2 (en) * | 2008-05-12 | 2011-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dynamic call setup based on real-time network resource availability |
US8817697B2 (en) * | 2008-06-05 | 2014-08-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call setup latency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am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8676243B2 (en) | 2008-12-03 | 2014-03-18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multi-watch for group PTT services |
US20110122783A1 (en) * | 2009-05-22 | 2011-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itioning a user equipment (ue) to a dedicated channel state during setup of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553647B2 (en) * | 2010-01-22 | 2013-10-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Optimization of non-optimized handoff from a first access technology to a second access technology |
US8780744B2 (en) | 2010-01-25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ve allocation of dedicated channel (DCH) resource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848553B2 (en) * | 2010-02-05 | 2014-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sted state transitions of a user equipment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873479B2 (en) * | 2010-02-05 | 2014-10-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sted state transi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UE) for delay sensitive applic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3216248B1 (en) * | 2014-11-03 | 2021-08-04 | Kodiak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push-to-talk service |
US11246007B2 (en) | 2019-08-05 | 2022-02-08 | Charles Isgar | Location-based interaction system |
US11558726B2 (en) * | 2019-08-05 | 2023-01-17 | Charles Isgar | Open 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202169B2 (en) | 2019-08-05 | 2021-12-14 | Charles Isgar | Soc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90196A (en) * | 1994-06-11 | 1995-12-13 | Motorola Israel Ltd | Reducing access time in trunking radio systems |
US6295284B1 (en) * | 1998-12-23 | 2001-09-25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ir access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00830C2 (sv) | 1993-05-17 | 1994-09-1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vid kanalutnyttjandet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
SG47619A1 (en) | 1993-05-21 | 1998-04-17 | British Telecomm | Cellular radio systems |
US5896376A (en) | 1996-12-13 | 1999-04-20 | Ericsson Inc. | Optimal use of logical channels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349210B1 (en) * | 1999-11-12 | 2002-02-19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messages in channel reserv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6862273B2 (en) * | 2001-01-10 | 2005-03-0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spatch sca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145228B2 (en) * | 2001-05-10 | 2012-03-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all reques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725053B2 (en) | 2001-05-15 | 2004-04-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atency in waking up a group of dormant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6983410B2 (en) * | 2001-07-02 | 2006-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frame re-transmission in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349691B2 (en) | 2001-07-03 | 2008-03-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roadcast and localcast communications |
US7359724B2 (en) * | 2003-11-20 | 2008-04-1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on based group formation |
US7139586B2 (en) * | 2004-12-30 | 2006-11-2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argeted broadcasting |
-
2005
- 2005-06-16 US US11/155,256 patent/US766451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6-21 MX MXPA06015226A patent/MXPA06015226A/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6-21 KR KR1020077001478A patent/KR10087656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6-21 CN CN2005800255527A patent/CN19940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6-21 WO PCT/US2005/022026 patent/WO200600221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6-21 AT AT05762631T patent/ATE42343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6-21 CA CA002571311A patent/CA257131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6-21 JP JP2007518225A patent/JP469945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6-21 DE DE602005012827T patent/DE602005012827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6-21 BR BRPI0512305-4A patent/BRPI0512305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6-21 EP EP05762631A patent/EP176702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
- 2006-12-18 IL IL180157A patent/IL180157A0/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90196A (en) * | 1994-06-11 | 1995-12-13 | Motorola Israel Ltd | Reducing access time in trunking radio systems |
US6295284B1 (en) * | 1998-12-23 | 2001-09-25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ir access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70030910A (ko) | 2007-03-16 |
US7664517B2 (en) | 2010-02-16 |
CA2571311A1 (en) | 2006-01-05 |
JP4699456B2 (ja) | 2011-06-08 |
EP1767028B1 (en) | 2009-02-18 |
MXPA06015226A (es) | 2007-11-22 |
JP2008503989A (ja) | 2008-02-07 |
ATE423438T1 (de) | 2009-03-15 |
WO2006002218A1 (en) | 2006-01-05 |
CN1994006A (zh) | 2007-07-04 |
EP1767028A1 (en) | 2007-03-28 |
KR100876562B1 (ko) | 2008-12-31 |
US20050288047A1 (en) | 2005-12-29 |
BRPI0512305A (pt) | 2008-02-26 |
WO2006002218A9 (en) | 2007-03-15 |
DE602005012827D1 (de) | 2009-04-02 |
IL180157A0 (en) | 2007-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4006B (zh) | 对群通信请求利用持续值以减小等待时间的无线通信系统 | |
JP5275320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非同期シグナリング及びデータ配信 | |
CN102273257B (zh) | 群组通信发射数据流中的次级数据发射 | |
CN101044693B (zh) | 即按即说系统中乐观的通话许可可靠性增强 | |
CN101931892B (zh) | 使用信令信道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对即按即说(ptt)通信的呼叫请求的方法 | |
CN102017667A (zh) | 用于从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通信装置检索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US768916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0596226C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快速定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移动装置的方法 | |
EP1976312A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transmit channel request messaging for half-duplex vo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00512519C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异步信令和数据传递 | |
RU2358386C2 (ru) | Асинхронная передача сигналов и доставка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RU2350044C2 (ru) |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спользующая величину сохран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я для запросов групповой связи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времени ожидания | |
US9468039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ging a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19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19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