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2999A - 发音体模块、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音体模块、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92999A CN1992999A CNA2006101714254A CN200610171425A CN1992999A CN 1992999 A CN1992999 A CN 1992999A CN A2006101714254 A CNA2006101714254 A CN A2006101714254A CN 200610171425 A CN200610171425 A CN 200610171425A CN 1992999 A CN1992999 A CN 19929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ounding body
- sound
- body module
- hold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644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840 Dandruff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446313 Lame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52 Pd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04 White lea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3 pall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一种确保音压特性且为薄型并具有良好安装性的压电型的发音体模块、和利用了这种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发音体模块(10)为将压电振动板(12)和保持部件(50)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粘在一起的构造,压电振动板由压电元件(20)以及(40)粘合在振动板(14)的表面和背面而成。在保持部件上(50)形成了用于不妨碍压电振动板振动的窗(52)和引出部(54),在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上形成了音响空间(62)、引出部(64)、导音通道(66)。在将压电振动板(12)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粘贴到保持部件上时,便形成了预先具有导音通道的薄型的发音体模块。发音体模块被安装在框体(90)的内侧,该框体在其侧面(94)上设有放音孔(9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音体模块、以及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对薄型化和安装性进行改善的发音体模块、以及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在手机中使用的音响变换电子部件,有利用电磁感应的动态型和利用压电现象的压电型的音响变换电子部件。其中,动态型的音响变换电子部件,例如,是由振动板、驱动源的线圈、包围线圈的磁铁、不锈钢等金属制的壳和罩构成的,其中的振动板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构成,这种动态型的构造比较复杂,部件数量也比较多。另外,因为具有线圈,所以必须确保某种程度的厚度,因而很难说这种音响变换电子部件适合于薄型化。
另一方面,压电型的音响变换电子部件,除了用于变换成声音的压电振动板以外,作为用于支承该压电振动板的构造体,采用了壳和罩。例如,压电扬声器等的压电振动板(压电发音体),在振动板的至少一个主面上粘有压电元件,上述振动板的边缘部被安装在上述壳或罩上。作为上述振动板,例如可以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板或PET等树脂板,作为压电元件,例如可以采用PZT等压电陶瓷件。作为上述壳和罩,例如可以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或PPS等树脂。另外,这些壳和罩也可以用来形成压电发音体的音响空间,但是,也有不用壳和罩,而仅用双面胶带进行粘接来完成从压电振动板的固定至音响空间的形成的情况。
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设置在框架乃至壳的内侧的台阶支承的压电音响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3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58794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压电发音体,一般是被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框体内部。具体地说,是采用将压电发音体粘贴在电子设备的框体的内表面上,并使声音从被形成在压电发音体的内侧的框体上的孔产生的构造。作为这样的安装例子,有以下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压电发音器以及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便携式通讯终端机。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50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77346号公报
另外,为了有效地利用安装空间,有时采用如下的构造,即,将压电发音体粘贴在其他电子部件(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上(例如,专利文献5),或将包含在上述电子部件内部的压电发音体作为模块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框体内部,使声音从被形成在框体上的放音孔产生。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117201号公报
上述的压电发音体,其结构简单,部件数量也少,重量轻,并且只要能够确保压电振动板的振幅就可以实现薄型化。但是,如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2中所记载的那样,对于在壳乃至框架上设有台阶的结构来说,因为壳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存在着不能实现较大幅度的薄型化的目的的问题。另外,还需要用于形成壳的模具等。另外,如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和4中所记载的那样,在向电子设备的框体内部进行安装时,需要将音响空间设定在框体一侧。此外,为了从压电发音体的横向导出声音,需要另外将用于导出声音的通路设定在框体上。
另外,如在上述专利文献5中所记载的那样,在将压电发音体向其他电子部件上粘贴时,还存在着需要调整音响空间,另外再设置用于将声音向前面引导的构造的问题。另外,在将包含在其他电子部件内部的压电发音体作为模块而向电子设备的框体内部进行安装时,还需要在模块上预先设定好音响空间。因此,只要能够将音响空间预先设定在压电发音体一侧,则从确保音压特性、薄型化、安装性的方面来说,情况都比较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音压特性同时又是薄型且具有良好的安装性的压电型发音体模块。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了上述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方案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音体模块的特征在于,所述发音体模块具有压电振动板、保持部件、音响空间形成部件,并且,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被粘贴在一起,其中,上述压电振动板在振动板的主面上具有压电元件;上述保持部件为薄片状,用于保持上述压电振动板;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为薄片状,用于形成上述压电元件的音响空间。
技术方案2:本发明的发音体模块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具有与上述音响空间相连的至少一个导音通道;
技术方案3:另一特征在于,在设上述导音通道的宽度为W,上述压电振动板的直径为φ时,则满足φ/2≤W≤φ的关系;
技术方案4:还有一特征在于,在设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的厚度为t时,则0.2mm≤t≤4.0mm。
技术方案5:本发明的发音体模块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和音响空间形成部件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技术方案6:还有一个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为树脂薄片;
技术方案7:另一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薄片为PET;
技术方案8:还有一个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为缓冲材料薄片;
技术方案9:另一特征在于,对于一对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配置了多个压电振动板。
技术方案10:本发明的发音构造体利用了技术方案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上述发音体模块的框体具有放音孔。
技术方案11: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音体模块或技术方案10中所述的发音构造体。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将从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得到明确。
发明的效果
由于在本发明中将用于保持压电振动板的保持部件和形成上述压电振动板的音响空间的音响空间形成部件都做成薄片状,并形成将它们粘合在一起的发音体模块,所以制造较容易,并且可以实现薄型化。另外,因为音响空间被设定在发音体模块上,所以可以获得能够实现确保音压特性和提高安装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其中图1(A)是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将上述图1(A)沿A-A线剖开,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图1(C)是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一个安装例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发音体模块的压电元件的图,其中图2(A)是表示叠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表示其他压电元件的剖面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上述实施例1的导音通道的宽度进行了改变时的频率与电压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导音通道的宽度、与实用频带内的平均音压和共振频率下的音压之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将上述实施例1的发音体模块的前气室的厚度进行了改变的例子的音压频率特性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发音体模块的前气室的厚度、与实用频带内的平均音压和共振频率下的音压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其中图7(A)是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将上述图7(A)沿B-B线剖开,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其中图8(A)是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8(B)是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安装例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其中图9(A)是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9(B)是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安装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图,其中图10(A)是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0(B)是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安装例子的剖视图,图10(C)是表示发音体模块的变形例的一个安装例子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6的发音体模块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发音体模块
12,12A,12B:压电振动板
14,14A,14B:振动板
15:绝缘板
15A,15B:突出部
16,18:导体模板
16A,16B:引出部
20,20A,20B,40,40A,40B:压电元件
22A,22B:压电层
24A~24C,26A~26C:电极层
28A,28B,30A,30B:通孔
32,34:突出形状
36:分割线
38,38A,38B:电连接部
50:保持部件
52:窗
54,64:引出部
56,68:粘接带
60:音响空间形成部件
62:音响空间
66:导音通道
70:压电振动板
72:振动板
74,76:压电元件
74A,76A:压电层
74B,74C,76B,76C:电极层
78A,78B,82:导体模板
80A,80B:绝缘薄膜
90:框体
92:主面
94:侧面
96,96A,96B,98:放音孔
100:发音体模块
102:保持部件
104:窗
106:引出部
108:粘接带
120:发音体模块
122:保持部件
124A,124B:窗
126A,126B,134A,134B:引出部
128,138:粘接带
130:音响空间形成部件
132A,132B:音响空间
136A,136B:导音通道
150:发音体模块
152:音响空间形成部件
154A,154B,162:音响空间
156A,156B:导引通道
158A,158B:引出部
160:粘接带
180:发音体模块
182:音响空间形成部件
184:音响空间
186:引出部
188:导音通道
190,198:粘接带
192:液晶
194:背面罩
196:通气孔
200,210:发音体模块
202,212:保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基本结构)
首先,在参照图1~图6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1,对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1(A)是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在组装了上述发音体模块的状态下,将上述图1(A)沿A-A线剖开,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图1(C)是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一个安装例子的剖视图。如上述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0被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框体90的内侧。
如图1(A)和图1(B)所示,发音体模块10为将压电振动板12和薄片状的保持部件50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叠置而成的构造。上述压电振动板12为双压电晶片,它是将压电元件20以及40粘合在由不锈钢等金属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大致圆形的振动板14的表面和背面而成的。
图2(A)为表示上述压电振动板12的层叠构造的一个例子。上述振动板14为将一对导体模板16以及18设置在由为绝缘性且具有良好弯曲性的材料、例如PET等绝缘薄片构成的绝缘板15的一个主面上的结构,上述的一对导体模板16和18是由银、铜、碳的糊状物等形成的。在上述绝缘板15上设有在径向上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5A和15B。
上述压电元件20为将由PZT等压电陶瓷形成的压电层22A以及22B、和电极层24A~24C以及26A~26C交替层叠,并且隔着各压电层而使电极层相对的构造。作为电极层24A~24C、26A~26C,例如可以利用Ag或Ag/Pd合金等导电层等。首先,在大致圆形的压电层22A的一个主面(在图2(A)中为上表面)上,分别形成了外加不同极性的信号电压的一对电极层24A以及26A,使得这一对电极层24A以及26A在将压电层22的主面大致进行了二等分的各区域上彼此分离。在第二层的压电层22B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了外加不同极性的信号电压的一对电极层24B以及26B、和电极层24C以及26C。这些电极层24B、26B、24C、26C也以经过压电层22B的大致中心的分割线36为界,成为大致半月状。另外,是以被外加在上述电极层24A、24B、24C上的信号电压的极性相同,并且被外加在电极层26A、26B、26C上的信号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即,是以在隔着压电层而相对的电极层上分别外加不同极性的信号电压的方式进行配置的。
另外,在上述压电层22A上,设有通孔28A以及30A,在压电层22B上,形成了通孔28B以及30B。另一方面,在第二层的电极层24B和26B相对的边缘部,形成了越过上述分割线36而到达对方的区域的突出形状32以及34。另外,上述通孔28A、30A、28B、30B被形成在错开了分割线36的位置。而且,上述电极层24A~24C通过通孔28A、28B、突出形状32在厚度方向上大致直线状地被电连接,并且都具有相同的电位。另外,电极层26A~26C通过通孔30A、30B、突出形状34在厚度方向上大致直线状地被电连接,并且都具有相同的电位。而且,通过未图示的导电性粘接剂等进行粘合,使得上述电极层24C与被设置在绝缘板15的主面上的一个导体模板16接触,电极层26C与另一导体模板18接触。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上述绝缘板15的另一表面也设有与上述压电元件20同样结构的压电元件40,通过该振动板14的表面和背面可以导通。
在这样的压电振动板12中,从成为引出电极的导体模板16以及18的引出部16A以及18A,通过上述图1(A)所示的电连接部38,用未图示的导线等将电极引出来并连接到电源(未图示)上。而且,例如,在通过外加信号电压,使一个导电模板16为正,使另一导电模板18为负的情况下,可以驱动压电振动板12。即,因为不是从压电元件20的表面引出电极,而是可以从粘合了该压电元件20的振动板14的表面引出电极,所以可以将引出部分做成薄型的。另外,上述那样的压电振动板12的构造以及电极引出构造是一个例子,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接下来,对用于保持上述那样的压电振动板12的保持部件50进行说明。保持部件50为薄片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例如PET等树脂薄片。而且,在大致中央部,形成了为了不妨碍上述压电振动板12振动的大致圆形的窗52,并且,在与该窗52相连而与上述压电振动板12的电极引出部相当的位置,形成了引出部54。上述窗52的直径被设定成比上述压电振动板12的振动板14的直径小,而且比压电元件20的直径大。上述窗52和引出部54是通过例如冲压树脂薄片等形成的。另外,在保持部件50的背面,设有在两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的粘接带56,由此,可以粘贴上述压电振动板12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另外,上述保持部件50的厚度,被设定成比上述压电元件20的厚度大,从而在粘贴了上述压电振动板12时,使得上述压电元件20的表面不从窗52突出出来。
与上述保持部件50一起形成层叠构造的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为薄片状,在本实施例中,是由与上述保持部件50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在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了大致圆形的音响空间62。而且,还形成了与上述音响空间62相连的引出部64和用于将产生的声音导到外部的导音通道66。上述音响空间62的直径被设定成与上述压电振动板12的振动板14的直径大致相等,而且比压电元件40的大。另外,导音通道66通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的边缘部。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将上述引出部64和导音通道66设置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但是,上述导音通道66只要是通到音响形成空间部件60的边缘部的通道,便可以被形成在任何位置上。上述音响空间62、引出部64、导音通道66,例如可以通过冲压树脂形成。在上述那样的音响形成空间部件60的背面,与上述保持部件50同样地设有在两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的粘接带68。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在振动板14的表面和背面粘合压电元件20以及40而形成压电振动板12,将该压电振动板12通过保持部件50的背面一侧的粘接带56粘贴到保持部件50上。然后,同样地将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通过粘接带56粘合在上述保持部件50的背面一侧,将从振动板14的上表面引出的电极通过电连接部38连接到未图示的导线等上。通过像上述那样地安装而形成的发音体模块10,通过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背面的粘接带68安装到图1(C)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框体90的主面92的内侧。另外,在上述框体90的侧面94的内侧,在与上述导音通道66对应的位置预先形成了放音孔96,从压电振动板12产生的声音经过音响空间62、导音通道66、放音孔96被传到外部。
(导音通道的宽度)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4,对导音通道66的宽度进行研究。图3是表示将本实施例的导音通道的宽度进行了改变时的频率与音压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导音通道的宽度、与实用频带内的平均音压和共振频率下的音压之差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在此所述的导音通道的宽度,是指与导音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的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是指除了由保持部件50支承的部分之外的有效直径。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0的音压特性,取决于导音通道66的宽度,但是,如图1(A)所示,在将导音通道66的宽度设为W,将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设为φ的情况下,如果0mm<W<φ/2,则因为压电振动板12发出的声音未充分地传到外部,所以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图1(A)中箭头F1所示的方向上,改变上述导音通道宽度W,分别使W=φ/4,W=φ/2,W=φ,则当时的音压频率特性如图3所示。图3的横轴表示频率(KHz),纵轴表示音压(dB)。如图3所示,导音通道的宽度W越窄,则低频率一侧的音压越下降,只有高频的特性得到了加强。在考虑到尽可能平坦的频率特性被认为良好的情况时,如果导音通道的宽度W过窄,则可以认为音质不好。
在此,如果以图3中所示的实用频带内的平均音压为A(dB),以共振频率下的音压为B(dB)来表示这些音压差D=(B-A)(dB)与导音通道W之间的关系,则成为图4的坐标图那样。另外,以下的表1表示上述音压差D、声音的能量、感觉的对应情况。
音压的差(dB) | 声音的能量(倍) | 音压的差(dB) | 声音的能量(倍) | 感觉 |
-3 | 1/2 | 3 | 2 | 勉强地判断有差异 |
-5 | 1/3 | 5 | 3 | 清楚地判断有差异 |
-10 | 1/10 | 10 | 10 | 感觉到有2倍的差异 |
-20 | 1/100 | 20 | 100 | 判断有很大的差异 |
如上述的表1所示,一般来说在感觉上,判别出有差异的音压被认为在3dB以上,所以,如果将良好的音压特性范围作为-3<音压差D<+3(dB),则可以定义导音通道W的范围。至于最大宽度WMAX、最小宽度WMIN,则可从较多的测定结果求出,大致情况如下:
最大宽度WMAX=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φ
最小宽度WMIN=φ/2
因此,通过将导音通道的宽度W设定成满足φ/2≤W≤φ的关系,可以获得良好的音压特性。
(前气室的厚度)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6,对被形成在框体90的主面与压电振动板12之间的前气室的厚度t(参照图1(C))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前气室的厚度,相当于音响形成空间部件60的厚度。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将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0的前气室厚度t进行了改变时的音压频率特性的图。图6是表示前气室的厚度t与实用频带内的平均音压和共振频率下的音压差之间的关系的图。
首先,如图5(A)所示,如果取前气室的厚度t分别为t=5.5×e-7×φ4(压电振动板12的振幅),t=0.2mm,t=0.4mm,则当前气室的厚度t为0.2mm以下的厚度时,可以确认到,因为压电振动板12的接触和空气的阻力,所以低频率一侧的音压下降。另外,如图5(B)所示,如果取前气室的厚度t分别为t=0.4mm,t=4mm,t=8mm,则可以确认到,因为厚度t在4mm以上,所以整体音压都下降。
在此,如果设上述图5中所示的实用频带内的平均音压为A(dB),设共振频率下的音压为B(dB),则表示与平均音压A的音压差D=(B-A)(dB)与前气室的厚度t之间的关系,成为图6的坐标图那样。如上述的表1所示,因为良好的音压特性范围为-3<音压差D<+3(dB),所以基于这一点,可以定义必要的前气室厚度t。至于前气室最大厚度tMAX和前气室最小厚度tMIN,则可以从较多的测定结果求出,大致情况如下:
前气室最大厚度tMAX=4mm
前气室最小厚度tMIN=0.2mm
因此,将前气室的厚度t设定在0.2mm~4mm之间。即,通过设定为满足0.2mm≤t≤4mm的关系,则平均音压较高,音压能够比较平坦,可以获得良好的音压特性。另外,前气室的宽度是与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φ相同的,如果在其以下,则难以获得所希望的特性。另外,即使前气室的宽度在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以上,也将显示出于与直径相同的情形同样的特性。
具体地进行说明就是,例如,在设前气室的厚度为t,设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为φ时,压电振动板12的振幅可以近似地以5.5e-7×φ4表示。这里,对于0<t<5.5e-7×φ4来说,如果压电振动板12振动,则因为与框体90的主面92的内侧接触,所以音压较低。而对于5.5e-7×φ4<t<0.2mm来说,即使压电振动板12振动,因为前气室狭窄,所以声音未充分地传到框体90的侧面94。因而音压较低。另外,如果4mm<t,则对导音通道66来说,因压电振动板12的位置较远,所以全体的音压都下降。因此,只要是0.2mm≤t≤4mm,压电振动板12的声音就会在框体90的侧面94上充分地发出,所以可以获得平坦的特性。例如,当φ=20mm时,虽然振幅为0.088mm,但是,因为将前气室的厚度t设定在上述的范围内,所以可以获得良好的音压特性。
这样,根据实施例1,便具有如下的效果。
(1)由于将用于保持压电振动板12的保持部件50、和具有上述压电振动板12的音响空间62的音响形成空间60都做成薄片状,并将它们粘合,所以可以将发音体模块10做得较薄。另外,容易加工,因而也容易制造。
(2)因为在发音体模块10内设有音响空间62,所以可以确保音压特性。另外,因为不需要在框体90一侧设定音响空间,所以可以以单体的形式相对于框体90等进行安装,因而可以实现提高安装性和薄型化的目的。
(3)因为使得上述保持部件50与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之间的粘合通过粘接带68进行,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与框体90之间的粘合通过粘接带68进行,所以,发音体模块10的组装以及相对于框体90的安装比较容易。
(4)因为使得从压电发音体12的振动板14的一个面引出电极,所以不会因电极引出部分而妨碍薄型化。
(5)因为使得保持部件50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由共同的树脂薄片形成,所以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6)由于在以压电振动板12的直径为φ,以导音通道66的宽度为W时,使得φ/2≤W≤φ,并使得被形成在压电振动板12与框体90之间的前气室的厚度t为0.2mm≤t≤4mm,所以可以获得良好的音压特性。
(实施例2)
接下来,在参照图7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或相对应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对以下的实施例也同样)。图7(A)是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在组装了上述发音体模块的状态下,将上述图7(A)沿B-B线剖开,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上述的实施例1是将保持部件50和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以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是适合于框体90较硬而平滑的情形的例子,但是,本实施例2为将保持部件50和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以不同的材料形成的例子。
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00的基本构造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但是,它的用于保持压电振动板12的保持部件102是由微孔聚氨脂(poron)等具有缓冲性的薄片形成的。在上述保持部件102上,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形成了窗104以及引出部106,在其背面一侧设有粘接带108。这样,因为作为保持部件102,利用了缓冲材料薄片,可以吸收微小的凸凹和尺寸差,所以不用另外再准备缓冲材料,仅通过按压到框体等上便可以确保密封性。本实施例的其他效果和作用,基本上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将保持部件以缓冲材料形成的,但是根据需要,也可将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以缓冲材料形成。
(实施例3)
接下来,在参照图8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图8(A)是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8(B)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一个安装例子,相当于将上述图8(A)沿C-C线剖开,向箭头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上述的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为一个发音体模块具有一个压电振动板的结构,但是,本实施例3是做成了一个发音体模块具有两个压电振动板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20是由两个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和它们的保持部件122、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30构成的。
上述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压电振动板12相同的结构。即,压电振动板12A在振动板14A的表面和背面分别具有压电元件20A以及40A,压电振动板12B在振动板14B的表面和背面分别具有压电元件20B以及40B。从这些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通过电连接部38A以及38B引出电极。另外,保持部件122具有与上述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窗124A以及124B、引出部126A以及126B,在保持部件122的背面,设有粘接带128。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30具有与上述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音响空间132A以及132B、引出部134A以及134B、导音通道136A以及136B。在此,上述导音通道136A以及136B被形成为分别通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30的对置的边缘部。上述保持部件122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30,例如,是由树脂薄片形成的。
另一方面,在安装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20的框体90的一对侧面94的每一个上,都形成了放音孔96A以及96B。上述发音体模块120被安装成一个导音通道136A与放音孔96A相连,另一个导音通道136B与另一放音孔96B相连。本实施例是适合于再生立体声等双频道的声音的情形的构造,基本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4)
接下来,在参照图9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图9(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9(B)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一个安装例子,相当于将上述图9(A)沿D-D线剖开,向箭头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3同样,是一个发音体模块具有两个压电振动板的例子。在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50中,在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52上,形成了与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音响空间154A以及154B、引出部158A以及158B、导音通道156A以及156B。而且,上述导音通道156B和音响空间154A彼此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串彼此相连的音响空间162(参照图9(B)),从框体90的一个侧面94的放音孔96放出声音。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和保持部件122为与上述实施例3同样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效果的基础上,因为将从两个压电振动板12A以及12B产生的声音从一个放音孔96放出,所以还可以实现提高音压的目的。
(实施例5)
接下来,在参照图10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图10(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0(B)表示上述发音体模块的一个安装例子,相当于将上述图10(A)沿E-E线剖开,向箭头方向看而得到的剖视图。图10(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剖视图。上述的实施例1~4都做成了将发音体模块直接安装在框体90的内表面上的结构,但是,本实施例是做成了将发音体模块安装在电子部件上的结构的例子,其中的电子部件被收纳在电子设备的框体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电子部件收纳着液晶显示装置。本实施例的发音体模块180,除了将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82以微孔聚氨脂(poron)等缓冲材料薄片形成之外,其中的压电振动板12以及保持部件50基本上是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结构。另外,在上述保持部件50的上表面,也设有粘接带198。在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182上,形成了音响空间184、引出部186、导音通道188,在背面设有粘接带190。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是由包含背光源的液晶(液晶主体)192、和用于收纳上述液晶的前面罩(未图示)、以及背面罩194等构成的。在上述背面罩194上,形成了通气孔19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框体90的底面92上,形成了放音孔98。上述发音体模块180通过粘接带190以及198安装成被夹在背面罩194的内侧与液晶192的背面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发音体模块180被安装成从液晶192的边缘部突出一些,从框体90的底面92的放音孔98向外部放出声音。如本实施例所示,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发音体模块,则还可以较容易地相对于框体内部的电子部件等进行安装。另外,如图10(C)所示的例子那样,也可以不使用缓冲材料薄片地将上述实施例1的发音体模块10安装在上述液晶192与背面罩194之间。
(实施例6)
接下来,在参照图11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6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上述本实施例1的发音体模块的俯视图,图11(B)以及图11(C)为本实施例的发音模块的俯视图。上述的实施例1~5,如图11(A)所示,作为发音体模块10整体,均为大致正方形,但是,本实施例则是采用了其他形状的例子。图11(B)所示的发音体模块200为将保持部件202以及未图示的音响空间形成部件做成了大致8边形的例子,图11(C)所示的发音体模块210则是将保持部件212以及未图示的音响空间沿压电元件20的边缘部形成部件的一部分形成为大致半圆状的例子。这样,通过对周围进行倒角、形成为曲线形状等,可以搭载其他部件和确保背面通气空间等,有效地利用空间。
另外,本发明是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例如,还包括以下的情形。
(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形状和尺寸仅是一个例子,在能够起到同样作用的情况下,它们是可以被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的。
(2)压电振动板12、12A、12B的构造也可以是单压电晶片和双压电晶片中的任何一种。另外,压电元件的层叠构造,内部电极的连接模板,引出构造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更。
(3)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电极引出构造也仅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做成如图2(B)所示的那样。图2(B)所示的压电振动板70是在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的圆形的振动板72的表面和背面粘合了压电元件74以及76的双压电晶片构造。压电元件74、76为在由皓钛酸铅(PZT)等压电陶瓷件形成的压电层74A以及76A的表面和背面上,由Ni、Pd、Ag等形成电极层74B以及74C、76B以及76C的结构。电极层74B以及76C由导体模板78A以及78B引出到外部,电极层74C、76B、振动板74由导体模板82引出到外部。在上述导体模板78A以及78B与振动板74之间设有绝缘薄膜80A以及80B。这样构造的压电振动板70也可以像上述实施例1那样,与音响空间形成部件60一起粘合到保持部件50上而进行利用。
(4)上述框体90和背面罩194也仅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发音体模块只要是以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的固定、保护、或者密封为目的的构造体,那么,即使不一定是位于最外侧的构造体,也是可以进行安装的。
(5)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仅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将发音体模块安装在电池壳上或固定其他电子部件的壳体上等而进行一体化。
(6)作为压电振动板相对于保持部件和音响空间形成部件的安装方法,也可以采用粘接、压紧等适当的方法。至于发音体模块相对于框体和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也是同样的。
(7)作为本发明的适用的实施例,有手机、便携式信息终端机(PDA)、录音机、PC(个人计算机)、数字音频播放器等各种电子设备。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用于保持压电振动板的保持部件、和用于形成上述压电振动板的音响空间的音响空间形成部件都做成薄片状,并且形成了将这些部件粘合在一起的发音体模块,获得了良好的音压特性,所以,可以适用于薄型的发音体模块的用途。尤其适用于被搭载在手机等重量较轻且形状较小的电子设备上的发音体模块的用途。
Claims (11)
1.一种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电振动板、保持部件、音响空间形成部件,并且,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被粘贴在一起,
上述压电振动板在振动板的主面上具有压电元件;
上述保持部件为薄片状,用于保持上述压电振动板;
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为薄片状,用于形成上述压电元件的音响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具有与上述音响空间相连的至少一个导音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设上述导音通道的宽度为W,上述压电振动板的直径为φ时,则满足φ/2≤W≤φ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设上述音响空间形成部件的厚度为t时,则0.2mm≤t≤4.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和音响空间形成部件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为树脂薄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薄片为PE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为缓冲材料薄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对于一对上述保持部件以及音响空间形成部件,配置了多个压电振动板。
10.一种发音构造体,利用了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上述发音体模块的框体具有放音孔。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音体模块或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发音构造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80506/2005 | 2005-12-28 | ||
JP2005380506A JP2007181156A (ja) | 2005-12-28 | 2005-12-28 | 発音体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利用した発音構造体及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2999A true CN1992999A (zh) | 2007-07-04 |
Family
ID=3821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714254A Pending CN1992999A (zh) | 2005-12-28 | 2006-12-27 | 发音体模块、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189560A1 (zh) |
JP (1) | JP2007181156A (zh) |
CN (1) | CN199299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6691A (zh) * | 2013-12-31 | 2015-09-30 | 英诺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压电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电子装置 |
CN107623888A (zh) * | 2016-07-13 | 2018-01-23 |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 电声转换装置 |
US11134346B2 (en) | 2019-08-22 | 2021-09-28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70578B2 (en) * | 2008-03-07 | 2014-03-11 | Nec Corporation |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DE102010043108A1 (de) * | 2010-10-29 | 2012-05-03 | Robert Bosch Gmbh | Piezoelektrischer Teilflächen-Schallwandler |
JP6360902B2 (ja) * | 2014-09-30 | 2018-07-18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10412502B2 (en) * | 2016-07-13 | 2019-09-10 | Taiyo Yuden Co., Ltd.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dual vibration plate |
KR102693630B1 (ko) | 2019-07-04 | 2024-08-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17574A (en) * | 1994-12-22 | 1996-05-14 | Motorola, Inc. | Dual function transducer housing |
JP3362997B2 (ja) * | 1995-06-19 | 2003-01-07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圧電音響装置 |
-
2005
- 2005-12-28 JP JP2005380506A patent/JP200718115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12-20 US US11/642,481 patent/US200701895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2-27 CN CNA2006101714254A patent/CN199299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6691A (zh) * | 2013-12-31 | 2015-09-30 | 英诺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压电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电子装置 |
CN107623888A (zh) * | 2016-07-13 | 2018-01-23 |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 电声转换装置 |
CN107623888B (zh) * | 2016-07-13 | 2020-12-15 |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 电声转换装置 |
US11134346B2 (en) | 2019-08-22 | 2021-09-28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TWI743539B (zh) * | 2019-08-22 | 2021-10-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及其適用的顯示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181156A (ja) | 2007-07-12 |
US20070189560A1 (en) | 2007-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2999A (zh) | 发音体模块、利用了发音体模块的发音构造体和电子设备 | |
CN1235383C (zh) | 压电型电声转换器 | |
CN1220417C (zh) | 平板天线和电路基板的连接结构 | |
CN1284413C (zh) | 压电扬声器 | |
US10250989B1 (en) | Micro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 |
CN1571581A (zh) | 压电型电声变换器 | |
EP2327233B1 (en)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s with piezos | |
CN1678131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67308C (zh) | 扬声器 | |
CN1181704C (zh) | 带有电声隔膜换能器的参量扬声器 | |
CN1926917A (zh) | 压电声学元件,声学设备以及便携式终端设备 | |
CN1813487A (zh) | 压电致动器 | |
CN1285705A (zh) | 具有三方式重放特性的小型电-声转换器 | |
CN1891009A (zh) | 具有线圈板引导装置的平面扬声器 | |
CN1640187A (zh) | 平面扬声器 | |
CN1538612A (zh) | 超声波振子及超声波电机 | |
CN1202509C (zh) | 压电声学组件 | |
CN1197548A (zh) | 压电振子部件、压电振子支撑结构和压电振子安装方法 | |
CN1283067A (zh) | 具有双音源构造的电-声转换器 | |
CN1917720A (zh) | 硅基电容传声器及其封装方法 | |
CN1575028A (zh) | 激振装置 | |
CN1159951C (zh) | 电磁换能器和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757136A (zh) | 天线及采用它的电波表、无键输入系统及rfid系统 | |
CN1384693A (zh) |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1961608A (zh) | 扬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2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0704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2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