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68817B - 细长过滤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细长过滤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8817B
CN1968817B CN2005800193018A CN200580019301A CN1968817B CN 1968817 B CN1968817 B CN 1968817B CN 2005800193018 A CN2005800193018 A CN 2005800193018A CN 200580019301 A CN200580019301 A CN 200580019301A CN 1968817 B CN1968817 B CN 1968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ongated chamber
film
china ink
black
filter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193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8817A (zh
Inventor
凯文·范埃森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Dimati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Dimatix Inc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Dimatix Inc
Publication of CN1968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8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8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进入道(122、124),构造成把墨流引向细长室;以及排出道(126、128),构造成引导该墨流从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细长室从进入道延伸至排出道,且膜提供该细长室的上段(105)与细长室的下段(110)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细长室的纵轴,且墨流经过该膜。

Description

细长过滤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组件。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包括从墨源至墨喷嘴组件的墨路,该墨喷嘴组件包括从其喷射墨滴的喷孔。通过利用致动器给墨路内的墨施压,可以控制墨滴喷射,该致动器可以是例如压电偏转器、热气泡喷射式发生器或者静电偏转件。典型打印头包括具有相应喷孔和相关致动器的墨路阵列,且自每个喷孔的液滴喷射可以独立控制。在所谓的“按需喷射式”打印头中,当打印头和印刷介质彼此相对移动时,在图像的特定像素位置处启动每个致动器以选择性地喷射液滴。在高性能打印头中,喷孔通常具有50微米或更小(例如,25微米)的直径、以每英寸100-300个喷嘴的间距分散开、具有100至3000dpi或更高的分辨率、并提供近似1至70皮升(pl)或更小的液滴尺寸。液滴喷射频率通常10kHz或更高。
打印头可包括半导体打印头主体和压电致动器,如在Hoisington等人的US5265315中描述的打印头。打印头主体由硅制成,蚀刻此硅以限定墨室。喷孔由连接到硅主体上的单独喷嘴板限定。压电致动器具有一层压电材料,该压电材料响应于所施加的电压而改变几何形状或者弯曲。压电层的弯曲对沿着墨路定位的压送室内的墨施压。
印刷精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利用打印机中的打印头内以及打印机中的多个打印头内的喷嘴喷出的墨滴的尺寸、速率和一致性。液滴尺寸和液滴速率的一致性反过来又受到因素例如墨路的尺寸一致性、声波干涉效应、墨流路内的杂质以及致动器的致动一致性的影响。在墨流路内采用一个或多个过滤器可减少墨流中的杂质。通常,墨室的上游、储墨器与打印头的接口处、或者若储墨器可移动则该储墨器内或储墨器处包括过滤器。
在一些应用中,使墨从墨源至打印头并回到该墨源循环,例如以通过采用受热墨源来防止墨凝聚和/或维持该墨在高于室温的特定温度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第一进入道,位于所述墨过滤组件沿着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构造成把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墨流引向第一细长室;第一排出道,构造成引导所述第一墨流从所述第一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所述第一细长室,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排出道;第一膜,提供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上段与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所述第一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的纵轴,且所述第一墨流经过所述第一膜;第二进入道,位于墨过滤组件沿着长度方向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构造成把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第二排出道,构造成引导所述第二墨流从所述第二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所述第二细长室,从所述第二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道;以及第二膜,提供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与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所述第二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二细长室的纵轴,且所述第二墨流经过所述第二膜,其中,所述墨过滤器组件构造成直接安装至包括所述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外壳,使得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位于打印头外壳的正上方,而且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打印头外壳的纵轴。
优选地,单个膜构成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
上部,包括:第一进入道,构造成把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墨流引向第一细长室;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第一排出道;第二进入道,构造成把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以及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二进入道延伸至第二排出道;
下部,包括:所述第一排出道,构造成从所述第一细长室接收所述第一墨流并把所述第一墨流引向墨喷嘴组件;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排出道;所述第二排出道,构造成从所述第二细长室接收所述第二墨流并把所述第二墨流引向所述墨喷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二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道;以及
膜,位于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所述第一墨流和第二墨流经过所述膜,
其中,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下部构造成直接安装至包括所述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外壳,使得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位于打印头外壳的正上方,而且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打印头外壳的纵轴。
优选地,所述膜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一墨流和第二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流至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下段。
优选地,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聚酰亚胺膜构成。
优选地,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电铸金属基底膜构成。
优选地,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化学浸蚀金属基底膜构成。
优选地,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筛网膜构成。
优选地,所述膜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一墨流和所述第二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分别流至所述第一细长室和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下段。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
上部,包括:第一进入道,构造成把第一墨流引向第一细长室;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第一排出道;第二排出道,构造成把第二墨流引出所述组件;以及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二排出道延伸至第二进入道;
下部,包括:所述第一排出道,构造成从所述第一细长室接收所述第一墨流并把所述第一墨流引向墨喷嘴组件;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排出道;所述第二进入道,构造成从所述墨喷嘴组件接收所述第二墨流并把所述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以及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二排出道延伸至所述第二进入道;以及
膜,位于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所述第一墨流和第二墨流经过所述膜;
其中,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下部构造成直接安装至包括所述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外壳,使得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位于打印头外壳的正上方,而且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打印头外壳的纵轴。
优选地,所述膜包括:
第一部分,分隔所述第一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所述第一部分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一墨流中的第一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一细长室的所述上段流至所述细长室的所述下段;以及
第二部分,分隔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所述第二部分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二墨流中的第二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流至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下段。
优选地,所述上部的所述第一进入道与所述下部的所述第二进入道对齐,且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一进入道与所述第二进入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所述上部的所述第二排出道与所述下部的所述第一排出道对齐,且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二排出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
以下说明涉及过滤器组件。通常,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进入道,构造成把墨流引向细长室(elongated chamber);以及排出道,构造成引导该墨流从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细长室从进入道延伸至排出道,且膜提供该细长室的上段与细长室的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细长室的纵轴,且墨流经过该膜。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之一或多者。墨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二进入道、第二排出道和第二细长室。第二进入道构造成把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第二排出道构造成引导第二墨流从第二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第二细长室从第二进入道延伸至第二排出道。第二膜提供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与该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第二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第二细长室的纵轴,且第二墨流经过第二膜。第二膜可以是与上述膜相同的膜。
通常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包括上部、下部和膜的墨过滤器组件。上部包括:进入道,构造成把墨流引向细长室;细长室的上段,从进入道延伸至排出道。下部包括:排出道,构造成从细长室接收墨流并把该墨流引向墨喷嘴组件;细长室的下段,从进入道延伸至排出道。膜位于组件的该上下部之间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细长室的纵轴。膜提供细长室的上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墨流经过该膜。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之一或多者。膜构造成阻止存在于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细长室的上段流至该细长室的下段。膜的例子包括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聚酰亚胺膜、电铸金属基底膜、化学浸蚀金属基底膜或筛网膜(screen mesh film)。上部还包括:第二进入道,构造成把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以及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从第二进入道延伸至第二排出道。下部还包括:第二排出道,构造成从第二细长室接收第二墨流并把该第二墨流引向墨喷嘴组件;以及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从第二进入道延伸至第二排出道。膜提供第二细长室的上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该第二细长室的纵轴。第二墨流经过该膜。膜构造成阻止存在于墨流和第二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上段分别流至该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下段。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部还包括:第二排出道,构造成把第二墨流引出组件;以及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从第二排出道延伸至第二进入道。下部还包括:第二进入道,构造成从墨喷嘴组件接收第二墨流以把该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以及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从第二排出道延伸至第二进入道。膜提供第二细长室的上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该细长室的纵轴,第二墨流经过该膜。
膜包括分隔细长室的上下段的第一部分和分隔第二细长室的上下段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构造成阻止存在于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该细长室的上段流至该细长室的下段,以及第二部分构造成阻止存在于第二墨流中的第二预定尺寸颗粒从该第二细长室的上段流至该第二细长室的下段。
上部的进入道与下部的第二进入道对齐,且膜提供该进入道与第二进入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上部的第二排出道与下部的排出道对齐,且膜提供该第二排出道与排出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
执行本发明以实现以下一项或多项优点。细长过滤器组件提供细长过滤器表面,从而降低横越过滤器的压降、尤其在高打印头流率下。所要避免的高压降损害打印头的性能。横越过滤器的较小压降减少气体例如在位于过滤器下游的墨喷嘴组件内的喷嘴处进入墨流的可能性。细长过滤器表面不太可能例如由于该过滤器俘获的杂质的积累而变得不能通行,因为表面区域相对于进入和离开容纳该过滤器的细长室的墨流的横截面具有大尺寸。
一个或更多实施例的细节将在附图和以下说明中阐述。其它特征和优点可自该说明和附图以及自权利要求书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以下附图详细说明这些和其它方面。
图1是过滤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2A是安装在打印头外壳上的过滤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2B是图2A的过滤器组件和打印头外壳的分解图。
图3表示图1的过滤器组件的内部区域。
图4A是打印头外壳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4B是图4A的打印头外壳的下表面的俯视图。
图4C是沿图4B的打印头外壳的线A-A的剖视图。
图5A是过滤器组件的侧视图,表示两条墨流路。
图5B是过滤器组件和打印头外壳的分解图,表示两条墨流路。
图6A是过滤器组件的侧视图,表示循环墨流路。
图6B是过滤器组件和打印头外壳的分解图,表示循环墨流路。
不同图中的相同参考符号表示相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描述的系统和技术涉及墨过滤器组件。图1表示墨过滤器组件100,其包括上部105、下部110和位于该上部105与下部110之间的薄膜115。过滤器组件100可安装在打印头外壳120上,如图2A和2B所示。打印头外壳120构造成容纳从墨喷嘴组件喷射墨滴的打印头主体,如在2003年10月10日提交、名称为“具有薄膜的打印头”、序列号为No.60/510459的美国临时申请中描述的半导体打印头主体。
上下部105、110中的每个都包括至少一条墨道。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上部105内具有两条墨道122、124,下部110内具有两条墨道126、128。依据墨流方向以及墨是否经由与过滤器组件100液连通的墨喷嘴组件循环,墨道可作为进入道或排出道。
图3表示下部110的俯视图和上部105的倾斜侧视图,以说明上下部105、110的关系。出于说明目的,未表示膜115。当上下部105、110如图1所示组装时,对于每对墨道(一对指上部内的墨道的下部内的相应墨道),内部细长室形成在上下部105、110之间。也就是说,在图1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对墨道,且相应地在组装时具有两个形成在上下部105、110之间的内部细长室。在一个实施例中,细长室近似4mm宽且近似50mm长。
参照图3,第一细长室130的上段形成在过滤器组件100的上部105内,且其对应于形成在该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内的第一细长室135的下段。第一细长室130-135形成第一墨路,该第一墨路供墨在形成于上部105内的墨道124与形成在下部110的另一端上的对应墨道126之间流动。
类似地,第二细长室140的上段形成在上部105内,且其对应于形成在下部110内的第二细长室145的下段。第二细长室140-145形成第二墨路,该第二墨路供墨在形成于上部105内的墨道122与形成在下部110的另一端上的对应墨道128之间流动。
在形成于过滤器组件100内的细长室的上段与下段之间提供可渗透分隔器的膜能够在墨从该细长室的一端流至另一端时过滤该墨。例如,膜115位于如图1所示的过滤器组件100的上下部105、110之间,从而分隔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与下段135以及分隔第二细长室的上段140与下段145。选择性地,分隔膜可用于分隔细长室中的每个。
与例如以垂直于墨流的构造设在如墨源的出口处的过滤器相比,位于细长室的上下段之间的细长过滤器即可渗透分隔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大的表面积导致横越过滤器的压降较小。通过减小横越过滤器的压降,气体不太可能被吸入位于该过滤器下游的墨喷嘴组件内的喷嘴中。减少喷嘴内且因而墨内的气体,提高印刷质量。吸入的气体产生气泡,导致喷嘴喷射不良或者不喷射。减小横过细长过滤器的压降是重要的,因为打印头内压的控制对打印头的性能也是重要的。因为墨流率随着印刷密度和速度而变化,细长过滤器优选对经由所有工作流率变化的打印头内压具有忽略不计的影响。另外,较大的表面积增强对颗粒(即,杂质)的过滤,因为吸入墨内的颗粒会损害印刷质量。
当墨流经细长室的长度时,经由膜过滤该墨,从而移除墨流中的杂质。如果不在墨喷嘴组件的上游移除墨流中的杂质,该杂质会堵塞墨喷孔、延缓墨流并降低印刷质量。膜包括大量孔,这样设定该孔的尺寸使得不会不必要地限制墨流、但可移除该墨流中至少特定尺寸的杂质。在一个实施例中,膜由聚酰亚胺膜形成,且孔被激光切割在聚酰亚胺膜内的至少将用于过滤墨的区域中(也就是说,不位于墨路内的膜区域例如上下部边缘之间的区域可以不包括孔)。
参照图4A-4C,表示打印头外壳120。图4A表示与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配合的打印头外壳120的面150的俯视图。通向墨道155的孔与形成在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内的墨道126对齐,通向第二墨道160的第二孔与形成在下部110内的墨道128对齐。图4B表示打印头外壳120的另一面152的俯视图。孔165构造成容纳具有喷射墨滴的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组件例如半导体打印头。墨道155和160终止于形成在孔165的两侧上的通道170和172。沿线A-A的打印头外壳120的剖视图表示在图4C中,说明沿着该打印头组件120的长度形成的通道170和172。墨沿着路径171流动,所示路径171从通道170,172朝向并进入打印头单元(未表示)中的墨喷嘴组件内,该打印头单元安装在孔165内。
过滤器组件100的上部105和下部110可使用任何便利装置例如粘合剂或螺钉连接到一起。依据膜115是如何构造的,上部105可粘接到膜115上,然后该膜115粘接到下部110上,从而经由该膜115连接上下部105、110。定位销和相应孔例如图3所示的销118和孔119可用于相对于下部110定位上部105,并例如当粘合剂硬化时维持该位置。应选择可与过滤器组件100内使用的墨兼容的粘合剂。例如,某种紫外线墨一旦暴露于紫外线就硬化,并有相当的腐蚀性。某种环氧树脂配方可抵抗此墨,若不采用适当的环氧树脂,墨会腐蚀粘合剂且过滤器组件100会分裂。
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可使用任何便利装置例如粘合剂或螺钉安装在打印头外壳12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2B和4A所示,下部110包括其尺寸被设定为可装配在对应凹进158、159中的墨道126、128,该凹进158、159形成在与下部110配合的打印头外壳120的面150内。采用粘合剂把墨道126、128固定在凹进158、159内,从而连接下部110与打印头外壳120,并提供密封以防止流经该下部110与打印头外壳120之间的墨泄漏。如上所述,应选择可与过滤器组件100内使用的墨兼容的适当粘合剂。
在图1-3所示的包括两对墨道的实施例中,具有至少两种墨流模式;在第一墨流模式中,形成于上部105内的两墨道122、124都作为墨入口且形成在下部110内的两墨道126、128都作为墨出口。在第二墨流模式中,上部105内的一个墨道124和下部110内的一个墨道128作为墨入口,而上部105内的另一墨道122和下部110内的另一墨道126作为墨出口。第二墨流模式是循环方案。
参照图5A-5B,参考图5A中已组装的上下部105、110的侧视图以及图5B中已拆开的过滤器组件100的上下部105、110和打印头外壳120的示图描述第一墨流模式。具有两条进入过滤器组件100的上部105的墨流;即,经由表示在左边的墨道122进入的第一墨流505和经由表示在右边的墨道124进入的第二墨流510,该墨道122和124参照图5A和5B分别称为左进入道122和右进入道124。墨流起始于墨源507。选择性地,用于第一墨流505的墨起始于第一墨源,而用于第二墨流510的墨起始于不同的第二墨源。
具有流出下部110的两条对应墨流。第一墨流505经由表示在右边的墨道128离开下部110,第二墨流510经由表示在左边的墨道126离开,该墨道126和128参照图5A和5B分别称为左排出道126和右排出道128。
关于第一墨流505,墨从墨源507进入左进入道122。墨流经左进入道122并进入第二细长室的上段140。膜(未表示)提供位于第二细长室的上段140与下段145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并当墨沿着该第二细长室的长度从左向右流动时过滤该墨。墨流505被表示为第二细长室的上段140内的路径,但应理解的是当墨经由膜过滤时,该墨也沿着第二细长室的下段145流动,尽管未表示此路径。一旦墨到达第二细长室的端部,该墨就流经右排出道128并排出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
墨流进入打印头外壳120内的墨道160,参照图5B,该墨道160将被称为打印头右进入道160。墨从打印头右进入道160起沿着形成在打印头外壳120的下表面内的通道170和172的长度流动。通道170和172与打印头组件(未表示)的墨喷嘴组件形成部液连通,且墨从该通道170和172流入墨喷嘴组件并喷射到印刷基质上。
关于第二墨流510,采用与第一墨流505类似但相反的路径经过过滤器组件100和打印头外壳120。墨从墨源507或者选择性的从第二墨源(未表示)进入右进入道124。墨流经右进入道124并进入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膜(未表示)提供位于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与下段135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并当墨沿着该第一细长室的长度从右向左流动时过滤该墨。墨流505被表示为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内的路径,但应理解的是当墨经由膜过滤时,该墨也沿着第一细长室的下段135流动,尽管未表示此路径。
一旦墨到达第一细长室的端部,该墨就流经左排出道126并排出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墨流510进入打印头外壳120内的墨道155,参照图5B,该墨道155将被称为打印头左进入道155。墨从打印头左进入道155起沿着形成在打印头外壳120的下表面内的通道170和172流动。
墨流是通过从墨喷嘴组件喷射墨产生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打印头包括半导体打印头主体和用于给沿着墨路定位的压送室内的墨施压的压电致动器。当越多喷嘴喷射墨时,墨流增加。尽可能减小由于打印头的变化流率导致的压力变化是重要的,因为每个喷嘴通道的入口处从零流量(即,没有任何喷嘴喷射墨)至全流量(即,所有喷嘴都喷射墨)优选没有任何压力变化。墨流可利用外部泵生成,例如,以经由打印头和过滤器组件100填充、吹洗、冲洗、清洗或循环墨。
图5A和5B表示构造有两条进入墨流505、510的过滤器组件100,两条墨流505、510都朝向与墨喷嘴组件流连通的打印头外壳120。这种构造不循环墨,一旦墨进入过滤器组件100和墨喷嘴组件,该墨就保持在那里直至在喷墨印刷过程中被喷出。这种构造适于墨温度与室温一样的某些应用。选择性地,过滤器组件100、打印头外壳120和包括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单元可被加热以维持墨处在高于室温的温度,尽管通常仅比室温高几度。在其它应用中,墨必须保持运动以不凝聚和/或必须保持在足够高于室温的温度。在此应用中,循环方案更合适。
图6A和6B表示构造有一个墨流605的过滤器组件100,该墨流605从墨源607进入过滤器组件100、然后离开该过滤器组件100到与墨喷嘴组件液连通的打印头外壳120内。墨流经打印头外壳120,在那里,一些墨被墨喷嘴组件消耗(即,在喷墨印刷过程中被使用)。剩余的墨流经打印头外壳120且回到过滤器组件100内,并最终离开该过滤器组件100且返回墨源607。
参照图6B,墨流605从墨源607经由形成在上部105内的墨道124进入过滤器组件100。墨流经墨道124进入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当墨沿着第一细长室的长度从右向左流动时,经由在该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与下段135之间提供可渗透分隔器的膜(未表示)过滤该墨。墨流605被表示为第一细长室的上段130内的路径,但应理解的是当墨经由膜过滤时,该墨也沿着第一细长室的下段135流动,尽管未表示此路径。
一旦墨到达第一细长室的端部,该墨就流经墨道126并排出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墨流605进入打印头外壳120内的墨道155,并从该墨道155起沿着形成在打印头外壳120的下表面内的通道170和172流动。墨流605中的一些进入容纳在打印头外壳120内的打印头单元,并在那里被墨喷嘴组件消耗。其余墨从通道170,172流向并进入墨道160。
墨流605离开打印头外壳120,并经由墨道128进入过滤器组件100的下部110。墨从墨道128进入第二细长室的下段145。当墨流605沿着第二细长室的长度从右向左移动时,利用在第二细长室的上下段140、145之间提供可渗透分隔器的膜(未表示)过滤该墨。选择性地,当不需要或者不希望在墨离开过滤器组件100时过滤墨流605时,可以不具有分隔第二细长室的上下段140、145的任何膜。墨流605经由形成在上部105内的墨道122离开过滤器组件100,并返回墨源607。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采用单个膜来分隔第一和第二两细长室的上下段,那么设在用于分隔第一细长室的上下段130,135的膜区域内的孔与设在用于分隔第二细长室的上下段140、145的膜区域内的孔可具有相互不同的尺寸。这样,墨流605在通向打印头外壳120时被过滤到一个程度,以及在回到墨源607时被过滤到第二程度或完全不过滤(例如,较小的程度)。
在图3、5A、5B、6A和6B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在上部105内的墨道122和124与形成在下部110内的墨道126和128对齐。为沿着细长室的长度引导墨流而不是经由上部内的墨道直接进入下部内的墨道(或者反之亦然),不可渗透分隔器设置用于分隔形成在上部105内的每条墨道122、124与形成在下部110内的相应墨道126、128。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细长室的上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的膜可形成每对墨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例如,如果膜是聚酰亚胺膜且其某些区域内具有激光切割于其内的孔以提供渗透性,那么该膜的其它区域可以保持未被切割且因而不可渗透以分隔一对墨道。选择性地,形成在过滤器组件100的上下部105、110内的墨道可被构造成使它们不对齐,从而不需要位于两者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
图1、3、5A-B和6A-B所示的过滤器组件的实施例包括两个细长室。然而如上所述,过滤器组件可包括单个细长室或者多于两个细长室。
形成细长室的上下段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的膜可按照任何便利方式形成。在上述一个实施例中,膜由聚酰亚胺膜形成且具有通过例如激光切割切入该聚酰亚胺膜内以提供渗透性的孔。聚酰亚胺膜例如可采用从俄亥俄州的DuPont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获得的Dapton,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被切割成50%开口。作为一例,孔具有近似10至75微米的直径尺寸。孔的尺寸取决于墨喷嘴组件内的喷嘴的尺寸。优选的,孔小于喷嘴直径以防止墨中的杂质堵塞喷嘴。在另一实施例中,膜是在用于过滤的区域内穿孔且通过采用镍或镍合金电铸形成的薄金属基底。电铸可利用拍摄成像图案且随后附加选择性电镀以生成具有孔的预定形状来完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膜是薄金属基底例如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或铁素体合金且具有利用化学浸蚀方法在该金属基底内浸蚀而成的孔。在又另一实施例中,膜是具有20%开口的筛网例如不锈钢。然而,在膜必须不可渗透的区域内例如在分隔上部中的墨道与下部中的墨道的区域内,必须堵塞筛网以防止墨透过。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切B级环氧树脂粘合剂膜用于连接过滤器组件100的上部105与下部110。粘合剂膜被模切成使得可能是墨流的区域被移除。因此,在不希望有墨流的地方例如分隔形成在上部105中的墨道与形成在下部110中的墨道的区域内,膜可作为障碍物。粘合剂膜可用在过滤器的每面上以把过滤器粘接到上下部105、110上。
过滤器组件和打印头外壳可由任何便利材料形成。液晶聚合物提供对流经过滤器组件的墨的适当耐化学性且具有低热膨胀系数。理想的,过滤器组件和打印头外壳内的每个部件的热膨胀系数相称,以防止由于不同热膨胀性能导致的不对准等。如上所述,膜可粘接到过滤器组件上,例如,采用施加在该膜的两面以粘接到过滤器组件的上下部上的B级环氧树脂膜。
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例如“上”和“下”仅用于示意目的,以区分细长过滤器组件的各个部件。“上”和“下”的使用不意味着组件的特殊取向。例如,依据细长过滤器组件是水平面朝上、水平面朝下、还是垂直设置,细长件的上段可朝向细长件的下段的上方、下方或者旁边,反之亦然。
尽管以上已详细描述了仅若干实施例,但其它变形也是可能的。其它实施例在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4月30日提交、名称为“细长过滤器组件”且序列号为No.10/836456的同族美国申请的在先权益。

Claims (12)

1.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
第一进入道,位于所述墨过滤组件沿着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构造成把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墨流引向第一细长室;
第一排出道,构造成引导所述第一墨流从所述第一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
所述第一细长室,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排出道;
第一膜,提供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上段与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所述第一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的纵轴,且所述第一墨流经过所述第一膜;
第二进入道,位于墨过滤组件沿着长度方向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构造成把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
第二排出道,构造成引导所述第二墨流从所述第二细长室至墨喷嘴组件;
所述第二细长室,从所述第二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道;以及
第二膜,提供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与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所述第二膜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二细长室的纵轴,且所述第二墨流经过所述第二膜,
其中,所述墨过滤器组件构造成直接安装至包括所述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外壳,使得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位于打印头外壳的正上方,而且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打印头外壳的纵轴。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单个膜构成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
3.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
上部,包括:
第一进入道,构造成把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墨流引向第一细长室;
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第一排出道;
第二进入道,构造成把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以及
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二进入道延伸至第二排出道;
下部,包括:
所述第一排出道,构造成从所述第一细长室接收所述第一墨流并把所述第一墨流引向墨喷嘴组件;
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排出道;
所述第二排出道,构造成从所述第二细长室接收所述第二墨流并把所述第二墨流引向所述墨喷嘴组件;以及
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二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道;以及
膜,位于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所述第一墨流和第二墨流经过所述膜,
其中,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下部构造成直接安装至包括所述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外壳,使得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位于打印头外壳的正上方,而且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打印头外壳的纵轴。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一墨流和第二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流至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下段。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聚酰亚胺膜构成。
6.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电铸金属基底膜构成。
7.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化学浸蚀金属基底膜构成。
8.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由具有多个预定尺寸孔的筛网膜构成。
9.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一墨流和所述第二墨流中的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分别流至所述第一细长室和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下段。
10.一种墨过滤器组件,包括:
上部,包括:第一进入道,构造成把第一墨流引向第一细长室;
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第一排出道;
第二排出道,构造成把第二墨流引出所述组件;以及
第二细长室的上段,从所述第二排出道延伸至第二进入道;
下部,包括:
所述第一排出道,构造成从所述第一细长室接收所述第一墨流并把所述第一墨流引向墨喷嘴组件;
所述第一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一进入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排出道;
所述第二进入道,构造成从所述墨喷嘴组件接收所述第二墨流并把所述第二墨流引向第二细长室;以及
所述第二细长室的下段,从所述第二排出道延伸至所述第二进入道;
以及
膜,位于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之间的可渗透分隔器且被定向为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所述第一墨流和第二墨流经过所述膜;
其中,所述墨过滤器组件的下部构造成直接安装至包括所述墨喷嘴组件的打印头外壳,使得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位于打印头外壳的正上方,而且第一细长室和第二细长室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打印头外壳的纵轴。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膜包括:
第一部分,分隔所述第一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所述第一部分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一墨流中的第一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一细长室的所述上段流至所述细长室的所述下段;以及
第二部分,分隔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和下段,所述第二部分构造成阻止存在于所述第二墨流中的第二预定尺寸颗粒从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上段流至所述第二细长室的所述下段。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过滤器组件,其中:
所述上部的所述第一进入道与所述下部的所述第二进入道对齐,且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一进入道与所述第二进入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
所述上部的所述第二排出道与所述下部的所述第一排出道对齐,且所述膜提供所述第二排出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道之间的不可渗透分隔器。
CN2005800193018A 2004-04-30 2005-04-26 细长过滤器组件 Active CN1968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836,456 2004-04-30
US10/836,456 US7448741B2 (en) 2004-04-30 2004-04-30 Elongated filter assembly
PCT/US2005/014370 WO2005110019A2 (en) 2004-04-30 2005-04-26 Elongated filter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8817A CN1968817A (zh) 2007-05-23
CN1968817B true CN1968817B (zh) 2011-06-01

Family

ID=3518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93018A Active CN1968817B (zh) 2004-04-30 2005-04-26 细长过滤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48741B2 (zh)
EP (1) EP1750947B1 (zh)
JP (1) JP4590451B2 (zh)
KR (1) KR20070009728A (zh)
CN (1) CN1968817B (zh)
WO (1) WO200511001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60274A1 (de) * 2003-12-18 2005-06-02 Tesa Ag Optischer Datenspeicher
KR101224011B1 (ko) * 2004-04-30 2013-01-21 후지필름 디마틱스, 인크. 드롭렛 방출 장치 정렬
CN100532105C (zh) * 2004-05-03 2009-08-26 富士胶卷迪马蒂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挠性打印头电路
US7661798B2 (en) * 2005-11-25 2010-02-16 Canon Finetech Inc.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US7758177B2 (en) * 2007-03-21 2010-07-2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High flowrate filter for inkjet printhead
JP5181898B2 (ja) * 2007-08-10 2013-04-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4993130B2 (ja) * 2008-02-29 2012-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D653284S1 (en) 2009-07-02 2012-01-31 Fujifilm Dimatix, Inc. Printhead frame
USD652446S1 (en) 2009-07-02 2012-01-17 Fujifilm Dimatix, Inc. Printhead assembly
US8517508B2 (en) * 2009-07-02 2013-08-27 Fujifilm Dimatix, Inc. Positioning jetting assemblies
JP5539008B2 (ja) * 2010-05-14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充填方法
JP6028513B2 (ja) * 2011-12-20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119276B2 (ja) * 2013-02-06 2017-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068988A1 (en) 2014-10-31 2016-05-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on device
US10183493B2 (en) 2014-10-31 2019-01-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on device
US9278542B1 (en) * 2015-06-29 2016-03-08 Xerox Corporation Replaceable, high-temperature, multi-channel, externally attached fluidic filter
US10046570B2 (en) 2016-01-13 2018-08-14 Océ Holding B.V. Filter device for filtering ink and ink supply system for printing apparatus
ES2714727T3 (es) * 2016-04-12 2019-05-29 Ebs Ink Jet Systeme Gmbh Impresora de inyección de tinta para imprimir sobre mercancías con un filtro y filtro de dicha impresora de inyección de tinta
JP2024504641A (ja) * 2021-01-15 2024-02-01 エレメンタル・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材料表面をスキャンするためのチャネル型のスキャンノズ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5455A (en) * 1997-02-06 1999-03-23 Satorius Ag Filtration unit with pleated filter element
US6217164B1 (en) * 1997-12-09 2001-04-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er
CN1462240A (zh) * 2001-05-09 2003-12-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和墨水及使用该装置和墨水的电子元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7175A (en) 1981-12-02 1985-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Ink supply system for nonimpact printers
US4433341A (en) 1982-06-07 1984-02-21 Ncr Corporation Ink level control for ink jet printer
US4661458A (en) * 1983-08-31 1987-04-28 Cell Environmental Systems, Ltd. Cell culture system
DE3446998A1 (de) 1983-12-26 1985-07-04 Canon K.K., Tokio/Tokyo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aet
US4929963A (en) 1988-09-02 1990-05-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inkjet printer
CA2009631C (en) 1989-02-17 1994-09-20 Shigeo Nonoyama Pressure damper of an ink jet printer
US5265315A (en) 1990-11-20 1993-11-30 Spectra, Inc. Method of making a thin-film transducer ink jet head
JP3161635B2 (ja) * 1991-10-17 2001-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000792A (en) * 1992-09-02 1999-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n improved recovery mechanism
US5610645A (en) * 1993-04-30 1997-03-11 Tektronix, Inc. Ink jet head with channel filter
US5489930A (en) * 1993-04-30 1996-02-06 Tektronix, Inc. Ink jet head with internal filter
JPH0717050A (ja) 1993-07-02 1995-01-2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フィルタ装置
US6343857B1 (en) 1994-02-04 2002-02-0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irculation in ink-jet pens
US5751300A (en) 1994-02-04 1998-05-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a printer
US5724082A (en) 1994-04-22 1998-03-03 Specta, Inc. Filter arrangement for ink jet head
FR2729891B1 (fr) 1995-01-31 1997-04-11 Imaje Sa Dispositif de modulation equipe d'un filtre de securite pour tete d'impression a jet d'encre
US5936650A (en) 1995-05-24 1999-08-10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ink-jet pens
JPH10151761A (ja) 1996-11-21 1998-06-09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782184A (en) 1997-03-12 1998-07-21 Raster Graphics, Incorporated Printer head carriage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printer heads on a printer head carriage
US6672706B2 (en) 1997-07-15 2004-01-0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Wide format pagewidth inkjet printer
US6350013B1 (en) 1997-10-28 2002-02-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arrier positioning for wide-array inkjet printhead assembly
DE19752376A1 (de) * 1997-11-26 1999-05-27 Mann & Hummel Filter Filter
EP1121250B1 (en) * 1998-10-12 2003-01-22 Xaar Technology Limited Ink supply filter
JP2000238270A (ja) * 1998-12-22 2000-09-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6084618A (en) 1999-07-22 2000-07-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ilter for an inkjet printhead
GB0003760D0 (en) 2000-02-17 2000-04-05 Xaar Technology Ltd Droplet deposition apparatus
JP2002178541A (ja) * 2000-02-28 2002-06-2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
AUPQ595700A0 (en) 2000-03-02 2000-03-2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Alignment module for printheads
AUPQ605900A0 (en) 2000-03-06 2000-03-3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Thermal expansion compensation for printhead assemblies
US6499823B2 (en) * 2000-06-15 2002-12-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having substrate and ceiling plate base pressed together by base plate and ink supply member
JP4523133B2 (ja) 2000-08-31 2010-08-1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6655786B1 (en) 2000-10-20 2003-12-0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ounting of printhead in support member of six color inkjet modular printhead
US6428141B1 (en) 2001-04-23 2002-08-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ference datums for inkjet printhead assembly
US6685299B2 (en) 2001-05-31 2004-0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JP3800995B2 (ja) 2001-06-26 2006-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467874B1 (en) 2001-08-27 2002-10-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en positioning in page wide array printers
CN2715992Y (zh) 2002-02-15 2005-08-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JP2003237083A (ja) 2002-02-15 2003-08-26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US6752493B2 (en) 2002-04-30 2004-06-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delivery techniques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JP3995996B2 (ja) 2002-06-21 2007-10-24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5455A (en) * 1997-02-06 1999-03-23 Satorius Ag Filtration unit with pleated filter element
US6217164B1 (en) * 1997-12-09 2001-04-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er
CN1462240A (zh) * 2001-05-09 2003-12-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和墨水及使用该装置和墨水的电子元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198403A 1999.07.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8817A (zh) 2007-05-23
KR20070009728A (ko) 2007-01-18
WO2005110019A2 (en) 2005-11-24
WO2005110019A3 (en) 2006-06-15
US20050243145A1 (en) 2005-11-03
US7448741B2 (en) 2008-11-11
EP1750947B1 (en) 2012-09-26
EP1750947A2 (en) 2007-02-14
JP4590451B2 (ja) 2010-12-01
JP2007535429A (ja) 200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8817B (zh) 细长过滤器组件
US8752946B2 (en) Recirculation of ink
JPS6232114B2 (zh)
JP2001158096A (ja) 簡易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1053272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用の一体的な微細加工されたガター
CN101678674A (zh) 带多行孔口的单体式打印头
US7607766B2 (en) Method and print head for flow conditioning a fluid
US6942316B2 (en) Fluid delivery for printhead assembly
US20040008242A1 (en) Ink jet printhead having a channel plate with integral filter
US8465141B2 (en) Liquid chamber reinforcement in contact with filter
US8465140B2 (en) Printhead including reinforced liquid chamber
JP4436413B2 (ja)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支持体、フィルタ、インク印刷システム
US20100045740A1 (en) Fluid dispensing subassembly with compliant aperture plate
US8398221B2 (en) Printing using liquid film porous catcher surface
JP718298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0033699A (ja) オンデマンド型マルチノズル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74438B2 (en) Liquid film moving over porous catcher surface
JP200732631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H052782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WO2012018498A1 (en) Printing using liquid film porous catcher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23

Address after: New Hampshire

Applicant after: Fujifilm Dimatix Inc.

Address before: New Hampshire

Applicant before: Dimatix Inc.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DIMATIX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IMATIX INC.

Effective date: 20090123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