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9478A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布局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布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9478A CN1959478A CN 200510117062 CN200510117062A CN1959478A CN 1959478 A CN1959478 A CN 1959478A CN 200510117062 CN200510117062 CN 200510117062 CN 200510117062 A CN200510117062 A CN 200510117062A CN 1959478 A CN1959478 A CN 19594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driving
- display panels
- signal
- printed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其线路布局,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形成在一底材上,并且在所述底材上形成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所述周边区域内定义有多个芯片区块用以设置驱动芯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包括:一接触垫组;一第一线路图案,同时连接所述接触垫组以及与所述多个芯片区块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以及一第二线路图案,串接所述多个芯片区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简化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节省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及减少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使用,降低制作成本;减少接合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接点数量;降低由接点不良造成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升良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布局,尤其是一种配合晶粒玻璃接合(Chip On Glass,COG)工艺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布局。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其轻薄、省电、无幅射线的优点,而逐渐取代传统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广泛应用于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型计算机、数码相机与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中。
在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如图1所示,驱动像素显示的驱动芯片(LSIchip)22,32是封装于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24,34上。而此封装的驱动芯片22,32是采用卷带式自动接合(Tape Automatic Bonding,TAB)的方式应用于接合工艺,也透过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24,34将用以制作走线的印刷电路板20,30与玻璃基板10作电性连接。
为了进一步追求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如图2所示,是显示新一代的晶粒玻璃接合(Chip On Glass,COG)工艺所制作的液晶显示面板。相较于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晶粒玻璃接合工艺所制作的液晶显示面板,是利用非等向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将驱动芯片(LSI chips)42,52以裸晶(Flip-chip)的方式电性接合至玻璃基板10表面的接触垫,因而可以节省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34的使用。
如图2所示,此晶粒玻璃接合工艺通常是将电路走线直接设计于玻璃基板上(Wire-On-Array,WOA)。亦即将图1中原本必须制作于印刷电路板30的线路,改为直接制作于玻璃基板10上。又,透过此玻璃基板上的走线,直接串接(cascade)各个驱动芯片52的技术,更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端常见的设计。
相较于传统卷带式自动接合的方式,此种透过晶粒玻璃接合工艺所制作的液晶显示面板,不仅可以减少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34的使用以降低制作成本。将电路走线直接设计于玻璃基板上(WOA),更可以节省印刷电路板20,30的设计与制作成本,而印刷电路板20,30的精简还可以降低显示器的尺寸与重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晶粒玻璃接合工艺具有如此成本上的优势,但是受限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即前述周边区域)10b的大小,其上所能容许的线路设计空间与接点数量是受到限制。因此,如图2所示,以晶粒玻璃接合工艺,搭配玻璃基板上走线路串接各驱动芯片的方法,一般较常见于接点数较少的栅极驱动芯片52。
相较之下,接点数较多的信号驱动芯片42的传输信号的周边线路主要还是设计于一外接的印刷电路板40上。此外接的印刷电路板40的层数较多、设计复杂,其上的元件数量也不少,故面积大;而且,印刷电路板40必须透过多个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44以连接至这些设置于玻璃基板上的信号驱动芯片42。基本上,每个信号驱动芯片42都对应一片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44。因为印刷电路板使用较多的层数及较多的元件占较大面积,加上必须使用大量昂贵的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44,液晶显示面板的零元件材料费用比例高,造成制作成本难以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布局,其线路布局是着眼于简化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节省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及减少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使用,以达到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形成在一底材上,并且在所述底材上形成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所述周边区域内定义有多个芯片区块用以设置驱动芯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包括:一接触垫组;一第一线路图案,同时连接所述接触垫组以及与所述多个芯片区块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以及一第二线路图案,串接所述多个芯片区块。
所述接触垫组连接至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
所述第一线路图案是传递一电源信号。
所述电源信号包括一驱动电压信号、一共同电压信号、及一接地电压信号。
所述驱动芯片是一信号驱动芯片。
所述驱动芯片是一栅极驱动芯片。
所述第二线路图案是传递一显示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输入有一电源信号与一显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底材,区分为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多个像素元件,阵列排列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个相互串接的驱动芯片,排列于所述周边区域内;其中,所述电源信号是以并联的方式提供给多个驱动芯片,所述显示控制信号是以串联的方式依序提供给所述相互串接的驱动芯片。
所述驱动芯片是信号驱动芯片。
所述驱动芯片是栅极驱动芯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底材,是区分为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多个像素元件,阵列排列于所述显示区域;多个驱动芯片,沿着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于所述周边区域内;一接触垫组;一第一线路图案,同时连接所述接触垫组以及与所述多个驱动芯片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一第二线路图案,串接所述多个驱动芯片;以及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连接至所述接触垫组,以提供一电源信号至所述多个驱动芯片。
所述第二线路图案是传递一显示控制信号。
所述接触垫组的至少一接触垫是同时电连接至所述多个驱动芯片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以传递所述电源信号。
所述电源信号包括一驱动电压信号、一共同电压信号、及一接地电压信号。
所述驱动芯片是信号驱动芯片。
所述驱动芯片是栅极驱动芯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较少的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减少接合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接点数量;降低因接点不良而造成的可靠性问题,提升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传统采用卷带式自动接合工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一传统采用晶粒玻璃接合工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线路布局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
玻璃基板10 驱动芯片22,32,42,52 印刷电路板20,30,40
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24,34,44 底材100
显示区域10a,102 周边区域10b,104 像素元件106
信号驱动芯片210,220,210a,210b 栅极驱动芯片230
接触垫组110 芯片区块130,150 第一线路图案120
第二线路图案140 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 电路板170
接触垫A,B,C,D,E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所示,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此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底材100、多个像素元件106与多个驱动芯片210,220,230。其中,底材100上是区分为一显示区域102与一周边区域104。像素元件106是阵列排列在显示区域102内。信号驱动芯片210,220与栅极驱动芯片230是沿着显示区域102的两边缘,排列于周边区域104内。
图4是放大显示图3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信号端的线路布局,并移除其中的信号驱动芯片210,220。如图中所示,此液晶显示面板周边区域104内的线路布局定义出多个芯片区块130,150用以设置信号驱动芯片210,220。此线路布局具有一接触垫组110、一第一线路图案120与一第二线路图案140。
此接触垫组110内具有至少一接触垫A,透过第一线路图案120同时连接至二相邻的芯片区块130与150内的接触垫B与C。然后,再透过此二芯片区块130与150内的接触垫B与C,电性连接至二相邻的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
第二线路图案140的两端是分别连接至此二相邻的芯片区块130与150内的接触垫D与E,以使此二芯片区块130与150相串接。并且,透过此二芯片区块130与150内的接触垫D与E,串接(cascade)二相邻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接点数较多的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而言,必须设置一外接的电路板170以配置其周边线路。因此,请参照图3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104的外缘处,设置有多个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分别对应并连接至各个接触垫组110。电路板170是透过这些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与接触垫组110,提供电源信号或显示控制信号至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透过本发明的线路布局,由单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输入的信号,可以提供至少二相邻的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以节省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的使用。
其次,如图3所示,设置于周边区域104的各个信号驱动芯片210,220是透过第二线路图案140的连接,而相互串接在一起。因此,电源信号或显示控制信号也可透过第二线路图案140依序输入各个信号驱动芯片210,220。
基本上,相较于显示控制信号,电源信号必须维持足够的强度以确保显示品质。因此,就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包括驱动电压信号(VDD)、共同电压信号(VCOM)、接地电压信号(GND)等在内的电源信号,最好是透过第一线路图案120传递至各个驱动芯片210,220。而显示控制信号则可以透过第二线路图案140进行传递,以减少电路板170与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上所需要的线路设计与接点数量。也就是说,输入显示面板的电源信号与显示控制信号中,电源信号是以并联的方式提供至相邻的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而显示控制信号则是以串联的方式依序提供给这些相互串接的信号驱动芯片210,220。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运用二驱动芯片210,220间的空间作线路布局设计,同时简化电路板170的设计及减少可挠性印刷电薄膜160的使用。虽然如图4所示的接触垫组110、第一线路图案120与第二线路图案140等,均设置于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信号端。若是栅极端有设置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需求,本发明的线路布局亦可适用于栅极端,以简化电路板的设计及减少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使用。
此外,如图2所示,传统的线路布局中,印刷电路板40的层数较多、设计复杂、面积较大,且各个信号驱动芯片42都必需对应一片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44以输入电源信号与显示控制信号。因而必须使用较昂贵的印刷电路板40与数量较多的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材料44而造成零元件成本难以降低。相较之下,本发明是将接触垫组110设置于二驱动芯片210与220间,同时,来自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的电源信号是透过此接触垫组110提供给二驱动芯片210与220。因此,本发明的线路布局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底材100上,位于二驱动芯片210与220间的空间,同时,也简化电路板170的设计及缩小其面积,并减少了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的使用,而可以降低零元件成本,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制作成本。
请参照图5所示,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相较于图3实施例中,单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输入信号提供给二相邻的信号驱动芯片210与220。在本实施例中,单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160输入的信号,则提供给二个以上的信号驱动芯片210a(图中是以三个信号驱动芯片210a为例);并且,这些信号驱动芯片210a不一定相邻(图中二信号驱动芯片210a间,具有一信号驱动芯片210b)。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简化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节省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及减少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使用,降低制作成本;减少接合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的接点数量;降低由接点不良造成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升良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是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形成在一底材上,并且在所述底材上形成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所述周边区域内定义有多个芯片区块用以设置驱动芯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包括:
一接触垫组;
一第一线路图案,同时连接所述接触垫组以及与所述多个芯片区块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以及
一第二线路图案,串接所述多个芯片区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垫组连接至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图案是传递一电源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信号包括一驱动电压信号、一共同电压信号、及一接地电压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是一信号驱动芯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是一栅极驱动芯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线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路图案是传递一显示控制信号。
8.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输入有一电源信号与一显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底材,区分为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
多个像素元件,阵列排列于所述显示区域内;
多个相互串接的驱动芯片,排列于所述周边区域内;
其中,所述电源信号是以并联的方式提供给多个驱动芯片,所述显示控制信号是以串联的方式依序提供给所述相互串接的驱动芯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是信号驱动芯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是栅极驱动芯片。
1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底材,是区分为一显示区域与一周边区域;
多个像素元件,阵列排列于所述显示区域;
多个驱动芯片,沿着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于所述周边区域内;
一接触垫组;
一第一线路图案,同时连接所述接触垫组以及与所述多个驱动芯片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
一第二线路图案,串接所述多个驱动芯片;以及
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连接至所述接触垫组,以提供一电源信号至所述多个驱动芯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路图案是传递一显示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垫组的至少一接触垫是同时电连接至所述多个驱动芯片其中至少二个芯片区块,以传递所述电源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信号包括一驱动电压信号、一共同电压信号、及一接地电压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是信号驱动芯片。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是栅极驱动芯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170621A CN100451749C (zh) | 2005-10-31 | 2005-10-31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170621A CN100451749C (zh) | 2005-10-31 | 2005-10-31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9478A true CN1959478A (zh) | 2007-05-09 |
CN100451749C CN100451749C (zh) | 2009-01-14 |
Family
ID=3807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170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1749C (zh) | 2005-10-31 | 2005-10-31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51749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68057C (zh) * | 2008-05-30 | 2009-12-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显示器与芯片接合垫 |
US8059249B2 (en) | 2008-05-16 | 2011-11-15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Flat panel display and chip bonding pad |
WO2012006804A1 (zh) * | 2010-07-14 | 2012-01-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线路架构 |
US8421720B2 (en) | 2010-07-14 | 2013-04-16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LCD and circuit architecture thereof |
CN106571116A (zh) * | 2015-10-13 | 2017-04-19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1679467A (zh) * | 2020-06-29 | 2020-09-1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114735A (zh) * | 2021-12-06 | 2022-03-01 | 深圳市晶惠迪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cog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加工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68053A4 (en) * | 1999-03-08 | 2005-07-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TS INSPECTION METHOD |
US6587177B2 (en) * | 2000-02-02 | 2003-07-01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isplay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IC chips mounted thereon and wiring board |
JP4238469B2 (ja) * | 2000-09-18 | 2009-03-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KR100685945B1 (ko) * | 2000-12-29 | 2007-02-23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2004109969A (ja) * | 2002-07-22 | 2004-04-08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
2005
- 2005-10-31 CN CNB2005101170621A patent/CN1004517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59249B2 (en) | 2008-05-16 | 2011-11-15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Flat panel display and chip bonding pad |
CN100568057C (zh) * | 2008-05-30 | 2009-12-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显示器与芯片接合垫 |
WO2012006804A1 (zh) * | 2010-07-14 | 2012-01-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线路架构 |
US8421720B2 (en) | 2010-07-14 | 2013-04-16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LCD and circuit architecture thereof |
CN106571116A (zh) * | 2015-10-13 | 2017-04-19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1679467A (zh) * | 2020-06-29 | 2020-09-1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2000619A1 (zh) * | 2020-06-29 | 2022-01-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114735A (zh) * | 2021-12-06 | 2022-03-01 | 深圳市晶惠迪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cog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加工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51749C (zh) | 2009-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13117A (zh) | 增进电子线路布局效益的方法、电子连接器及电子面板 | |
CN1275076C (zh) | 电子组件和其制造方法 | |
CN1841142A (zh) | 电路板和具有该电路板的显示装置 | |
CN108663863B (zh) | 阵列基板 | |
WO2022000619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955794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11176037A (zh) | 覆晶薄膜组、覆晶薄膜组的绑定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0417994C (zh) | 显示装置 | |
CN101969063B (zh) | 像素阵列基板、导电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 |
CN1577020A (zh) | 导电薄膜的连接结构及包括该连接结构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 |
CN1475842A (zh) | 不带栅极印刷电路板和软性印刷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773353A (zh) | 液晶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及封装 | |
WO2022205551A1 (zh) | 覆晶薄膜组、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 |
CN114300505A (zh) | 发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32047C (zh) | 驱动芯片、液晶面板、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959478A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路布局 | |
CN1580924A (zh) | 电光板,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054691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598654A (zh) | 平面显示器 | |
CN1844977A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TWI326373B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cascade design and a circuit pattern thereon | |
CN101206369A (zh) | 像素阵列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 | |
CN101539690A (zh) | 基板电极结构及使用其与驱动元件的接合结构 | |
CN1928978A (zh) |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 |
CN1916737A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