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7565A - 无线通信网络和在无线通信网络的信道上发送分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网络和在无线通信网络的信道上发送分组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7565A CN1957565A CNA2005800025525A CN200580002552A CN1957565A CN 1957565 A CN1957565 A CN 1957565A CN A2005800025525 A CNA2005800025525 A CN A2005800025525A CN 200580002552 A CN200580002552 A CN 200580002552A CN 1957565 A CN1957565 A CN 19575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grouping
- node
- visit
-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包括多个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单个信道上发送分组的方法。在发送节点中获取对信道的访问。然后,经由信道向接收节点发送分组块。响应于发送分组块,发送节点从接收节点仅接收单个确认分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分组交换无线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用的拓扑结构是以基础设施模式工作的“星形”网络和以ad hoc模式工作的“集群(cluster)”网络。在星形网络中,所有节点,例如移动终端,相互之间经由称为协调方或访问节点(AP)的中央节点来间接地传递分组。AP接收来自发送节点的分组,并将这些分组转发到接收节点。在集群网络中,所有的终端相互之间直接地传递分组。
这样的网络的操作可以依照IEEE 802.15.3和IEEE 802.15.4标准,参见“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15.3: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 for High 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WPANs),”2003,and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15.4: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 for High 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WPANs),”2003。
因为由所有节点发送的信号都共享同一频带,所以必需加强信道访问方法,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这可以利用信道访问调度来实现,其确定终端何时以及如何访问信道。可以使用信标帧来周期性地广播该访问调度。
该信标指定网络参数,即发送速率、逻辑信道、网络标识符以及信道访问调度。在连续的信标信号之间的周期称为帧。在信标之后有竞争周期和竞争空闲周期。信标帧限定了竞争周期的开始、竞争空闲周期的开始、以及针对竞争空闲周期的访问调度。
在竞争周期,多个终端相互竞争以获得对物理信道的使用。典型地,使用诸如Aloha或CSMA的随机访问方法。在获得访问之后,终端在竞争空闲期间严格根据访问调度在该信道上发送分组以保证抗干扰的分组传输。
在无线通信方面的最近进展,诸如智能天线、数字信号处理以及VLSI,使得在物理介质层中提供很高容量的无线信道成为可能。这些新兴的物理层技术提供了比当前标准所使用的带宽高至少一个数量级的带宽。
例如,针对物理层规范的IEEE 802.11n标准在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上提供了达到100Mb/s的吞吐量。针对高容量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IEEE 802.15.3a标准通过使用超宽带(UWB)通信,而达到10Mb/s或更高的数据速率。
CSMA/CA介质访问控制
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使用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来控制对物理信道的访问。DCF应用于基础设施模式和ad hoc模式,并且能够遵循公知的CSMA/CA介质访问控制(MAC)。
在发送各个分组之前,节点检测信道,一直等待直到信道变为空闲,并且随后延迟称为DCF帧间间隔(DIFS)的时间间隔。随后,节点进入退避阶段,并且确定称为退避时间的随机时间间隔。该随机时间间隔在零与竞争窗口(CW)的尺寸之间均匀分布。在退避时间超时后,在两个通信节点之间发起可选的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TS/CTS)。在成功的RTS/CTS之后,在该信道上只发送一个数据分组。如果该分组被正确地接收,那么接收节点针对该单个被发送的分组而发送确认分组(ACK),除非是向所有的节点广播该单个分组。如果未接收到ACK分组,则重传该分组,直到该分组被正确接收为止。
为了降低冲突的概率,在每次发现冲突之后都将CW的尺寸加倍,直到达到最大值,即Cwmax。在成功地传送分组之后,就将CW的尺寸重设为固定的最小值,即CWmin,以维持信道效率。
针对IEEE 802.11e标准的MAC为多个竞争节点提供了服务质量(QoS)。该标准定义了混合协调功能(HCF),其组合了DCF和具有增强型QoS机制的点协调功能(PCF)。HCF中基于竞争的信道访问机制称为增强型分布式信道访问(EDCA)。这提供了完全分布式的、有差异的信道访问。
如图1所示,用于EDCA的虚拟冲突处理器120使用4个访问类别(AC)100-103。每个AC都可以看作是上述DCF的实例。为了实现不同的信道访问优先级,AC被配置有不同的DIFS(现在称之为仲裁IFS(AIFS)110)值、CWmin和CWmax值。此外,访问点可以通过在周期性的信标中的适当的字段中设置新值来动态地调整这些参数。在这四个AC中,AC0和AC1一般用于以相对较低的数据速率来承载尽力而为和后台业务,而视频流使用AC2,音频流使用AC3,以获取以相对高的数据速率的最高优先级传送。
目前的CSMA/CA MAC的局限性
针对高容量的物理层,目前的802.11MAC是低效的。图2例示了当物理层的标称比特速率为216Mb/s时,由DCF实现的MAC层吞吐量。如曲线201所示,在RTS/CTS被禁止时,目前的DCF MAC仅可以传送约48Mb/s的吞吐量,而曲线202显示,在RTS/CTS被激活时,吞吐量仅为30Mb/s。这远远低于由IEEE 802.11n MAC标准所规范的、在MAC层上的100Mb/s的目标速率。
根本问题在于,根据IEEE 802.11标准的目前的MAC太低效,导致带宽的明显降低。该低效性是由于用于RTS/CTS、分组前导、确认、竞争窗口以及各种帧间间隔参数的过多开销而造成的。随着数据速率增加,开销变得甚至更加显著。这是因为信道时间的实际上用于承载数据的相对部分减少了,而开销保持恒定。分组前导和各种帧间间隔是通过物理层的具体设计来确定的固定参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这种开销。
目前的基于CSMA/CA的设计不能采用多速率能力来增加总的信道利用率。DCF MAC大体上确保长期的相同的访问概率,因此确保了针对各个节点的吞吐量公平性,而不管该节点所使用的发送速率。因此,就信道访问时间而言,该信道不必要地被低速率的节点独占。高速率的节点仅使用不成比例的较低量的访问时间。这导致次优的总的信道吞吐量。作为副作用,针对具有不同发送速率的节点,这还导致了完全不公平的时间分配。该不公平性尤其不利于高速率节点的吞吐量,并且大大地抵消了在物理层提供的高容量。
因此,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充分地利用多速率容量。
可以通过新的物理层来完成通信密集的应用,诸如视频和音频流。就最小延时和/或最小带宽而言,这些应用一般要求服务质量(QoS)保证,以便正确地运行。然而,目前的MAC不提供任何的性能限度。
因此,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在不同的应用之间支持服务区分,以在单个MAC中在统计上保证QoS。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分布式信道访问(ADCA)方法,该方法利用高容量的物理层来工作,以大大改善信道效率和服务质量(QoS)。
根据本发明的ADCA使用分组的自适应分批(batch)发送以及高速率节点的机会选择,以在无线信道中减少开销并提高总吞吐量。
就长期而言,本发明还给高速率节点和低速率节点提供成比例的时间公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访问类别的框图;
图2是对现有技术的当存在和不存在RTS/CTS时的信道吞吐量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信道参数元素;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框图;以及
图5是使用本发明的网络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分组交换通信网络500包括多个终端节点501和协调方节点或者访问点(AP)502。由所有节点501和AP502发送的分组共享同一频带。这些终端对分组521进行交换。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直接进行交换,并且可以经由协调节点或AP间接地进行交换。
下述协调方节点确定信道访问调度510。访问调度对终端何时以及如何能够访问信道进行确定。由协调方节点使用如下更加详细说明的信标帧522来广播访问调度。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分布式信道访问(ADCA)方法400,用于分组交换无线通信网络500中的节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使用经修改的CSMA/CA来竞争信道401,以获取对单个信道的访问410。可以根据信道状态411来获取访问。
在获取访问410之后,该方法400使用分组的自适应分批发送,并且根据时机选择节点的发送速率,从而就长期而言改善总的信道效率。
并非如在现有技术中的那样,在成功的RTS/CTS交换之后,将单个分组从一个节点发送到另一个节点,而是,根据本发明的ADCA方法400允许节点经由信道401将分组426的块425发送420到接收节点502。作为响应,经由信道401接收到针对整个分组426的块425的单个确认分组(ACK)431。ACK分组可以指示整个分组的块都已被正确地接收,或者某些分组或全部分组需要重传。
该ADCA方法还优先选择具有高发送速率并且就SNR而言具有优良信道状态411的节点,以优先于具有低发送速率和差信道状态的节点而获取对信道的访问。
对于高速率节点,该ADCA方法实现吞吐量成比例的公平性,以便这样的节点与由信道参数422对这些节点指定的当前发送速率成比例地发送数据。
对于低速率节点,该ADCA方法在吞吐量方面实现加权的公平性。由此,各个节点接收预定的最小公平共享,同时通过在任何时候机会性地选择具有高发送速率的节点来增加总的信道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操作使用了一种新的贷记/借记(credit/debit)机制。另外,该ADCA方法通过对多个访问类别中的节点的有差异的退避来实现服务区分。该ADCA方法还对具有由信道参数所指定的可变尺寸和可变发送速率的分组进行处理。
ADCA方法的概述
我们的ADCA MAC协议使用了自适应分批发送分组和机会性发送的组合,以减少MAC开销并提高总的信道吞吐量。该ADCA方法还可以使用可变的分组尺寸和可变的发送速率,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服务区分。该方法还针对竞争节点提供了自适应公平共享方案。
该ADCA方法通过在信道竞争期间减少MAC开销并机会性地选择节点,以使信道吞吐量最大化。通过分组块的自适应分批发送并且针对该分组块使用单个确认分组来减少开销。
通过优先选择就SNR而言具有较好信道状态411的节点来实现机会性的信道吞吐量增益。通过针对不同的访问类别(AC)使用有差异的退避值来实现服务区分,各个AC以预定优先级提供传送。
信道参数元素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信道参数元素300。信道参数元素可以是周期性广播的信标帧的一部分。在300中示出的参数包括以下字段:元素ID 301、元素长度302、AC信息303、预留304、以及四个AC字段305-308;这些都是常规的。元素ID用于表明参数组的类型,元素长度指定了该元素帧的长度,而AC信息保存参数变化次数。
另外,每个AC字段还包括AC参数组310以及基准参数组(RPS)320。每个AC参数组310包括以下字段:ACI/AIFSN 311,CWmin和CWmax 312,以及TXOP限度313。ACI/AIFSN是针对给定AC的AIFS设置,CWmin和CWmax字段定义了竞争窗口的尺寸,而TXOP指定了信道访问时间的最大持续时间。
RPS组320包括以下字段:分组尺寸Sf 321,发送速率Rf 322,块尺寸Bf 323,以及确认Af 324。
RPS组320的字段321-324中的参数可根据信道状态由AP来维护并动态地调整,并且可以作为信标的一部分被周期性地广播。
元素300还包括用于各个AC的贷记计数器组(CCS)330,以调节CSMA/CA中的信道访问。CCS 330包括字段:credit_h 331和credit_l 332。由各个节点以分布式的方式来维护CCS 330。
当节点获取了对信道的访问410时,该节点就发送Bf分组426的块425。针对该整个分组的块使用单个确认分组(ACK)431。
块425中的分组426的数量Bf取决于信道状态411和信道参数422,例如,当前发送速率Rf,以及分组的尺寸Sf。
该ADCA方法机会地对具有优良信道状态(如通过SNR来表明)的高速率节点提供较高的访问概率,但是在信道访问方面对低速率节点确保了最小公平共享。
该ADCA方法有几个吸引人的特征。其通过减少开销而显著提高了MAC吞吐量,这些开销是由竞争退避、任选的RTS/CTS交换、DFS帧间间隔、以及在发送分组的块之后的单个ACK引起的。
该方法通过机会地关照高速率节点以使总的信道吞吐量最大化,从而动态地平衡了各个节点的信道质量。该方法在高速率节点之间保持了时间公平性,并为低速率节点提供了与它们当前发送速率成比例的访问。
RPS组320由AP 502管理,并在竞争节点之间根据它们当前的信道状态来提供对信道访问的灵活控制,并且通过在任何给定时间限制竞争节点的数量来使得能够实现可升级的性能。
可以按比例来限制由低速率站引起的信道竞争,同时为低速率节点保持自适应的时间公平性。可利用经微小改变后的IEEE 802.11标准来使用方法400,并且该方法向后兼容遗留的802.11以及802.11e标准。
协议操作
在附录中给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ADCD方法的伪代码。
详细的ADCD设计
自适应分批传输和块确认
该ADCD方法允许有多个紧接着的分组发送,以减少协议的开销。为了实现该目标,AP向各个节点广播三个参数:Rf、Sf和Bf。这三个参数表明,节点可以以速率Rf来发送具有Bf个连续分组的块,并且每个分组包括Sf个字节。
在针对给定节点的各个分批发送期间,仅通过被称为短帧间间隔(SIFS)的最小时间间隔来分隔Bf个连续分组的块。这与遗留的802.11MAC形成鲜明的对比,在802.11MAC中,两个连续的分组发送由DIFS加上随机的竞争退避以及可能地任选的RTS/CTS交换的时间所分隔开。由此,我们的块发送大大地减少了MAC的开销。
对参数Bf 323的选择取决于由网络中的节点检测到的平均信道状态。
以上的分批发送与发送节点的当前的发送速率相适应。当节点不是以基准速率Rf进行操作时,要与其当前的发送速率成比例地来调整该批次的尺寸。
为了进一步减少MAC开销,我们还通过参数Af 324来使用块确认分组(ACK),可以根据所检测的信道状态在两个节点之间协商该参数。在ADCA中,单个ACK分组431是针对具有紧接着发送的多个分组的块而由接收节点发送回发送方的,而不是在目前802.11MAC中的每个分组一个ACK。
如果块中的某些分组未被正确地接收,则发送方节点仅重传由块ACK分组指示的不正确的分组,而不是重传整个块。这可以通过比特串来指示,其中0比特指示失败,以及1比特指示块中的相应分组的成功。另选地,可以使用分组序列号。这进一步减少了目前MAC的协议开销。
以上的设计在使总的信道吞吐量最大化与对低速率节点提供最小公平共享之间进行平衡,其中通过利用信道状态向高速率节点提供较高访问概率来使总的信道吞吐量最大。
因此,该方法向各个节点提供最小公平共享,另外使信道吞吐量最大化。按照如下方式来为竞争节点提供公平性。
对于高速率节点,就相同的信道访问时间而言我们提供了时间公平性,这与单速率网络中的遗留的MAC相类似。等效地,这暗含了成比例的吞吐量公平性,其中吞吐量与节点的当前发送速率R成比例。
对于低速率节点,各个节点被提供了成比例的时间公平性。其中,其访问时间基本上与其当前发送速率的平方成比例。因此,其吞吐量与其速率成合理的比例。
高速率节点的机会性选择
ADCA方法400优先允许具有较好信道状态411的节点来获得访问,而对具有差信道状态的节点限制访问,信道状态例如通过信道中的SNR来度量。
具体地,对于具有速率R>=Rf的高速率节点,只要它们可以发送一批Bf个或更多个分组时,那么在它们“赢得”信道竞争之后,ADCA立刻就允许这些节点获得对信道的访问。
如果高速率节点不能形成由Bf个分组426组成的批425用于发送时,则该节点恢复信道竞争,但是经由其贷记计数器credit_h 331来保留信道时间贷记。当累计的贷记足以用于Bf个分组的批时,该节点就可以在获得对信道的访问之后立刻发送该块。
对于具有速率为R<Rf的低速率节点,我们延迟信道访问并控制它们获得访问的概率,仅允许这些低速率节点以每隔Rf=R的时间间隔来竞争信道。这通过贷记计数器credit_l 332来实现。在信道竞争期间,低速率节点每次获得对信道的访问时,该贷记计数器就加1。
然而,该节点不发送任何分组。当累计的credit_l 331达到Rf=R并且再次获得对信道的访问时,该低速率节点可以发送一批的Bf个分组,每个分组的尺寸是Sf。
同时,在该处理过程中,在只要低速率节点检测到优良信道状态它们就获得信道时间补偿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对这些低速率节点保持credit_h。以上的设计在使总信道吞吐量最大化与针对信道提供最小共享以避免完全阻塞低速率节点之间进行平衡,其中通过对当前处于优良信道状态下的高速率节点提供较高的访问概率来使总信道吞吐量最大化。
因此,我们的方法对各个节点提供了最小的公平共享,另外使信道吞吐量最大化。针对竞争节点提供的公平性如下所述。
对于高速率节点,就相同的信道访问时间而言我们提供了时间公平性,这与单速率网络中的遗留的MAC相类似。等同地,这暗含了成比例的吞吐量公平性,其中吞吐量与节点的当前发送速率R成比例。对于低速率节点,各个节点被提供了成比例的时间公平性,其中,访问时间大体上与其当前发送速率的平方成比例。因此,吞吐量基本与速率的平方成比例。
在以上的设计中,我们还解决了可变分组尺寸的问题。当分组尺寸不同于Sf时,根据S=Sf来重设该批的尺寸和贷记计数器。这根据伪代码也是显而易见的。
服务区分
我们的ADCA方法还通过在多个服务类别中的有差异的退避来实现服务区分。该方法还通过多个访问类别(AC),对就吞吐量和延时而言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分组中的数据区分优先次序。每个AC具有独立的退避值。相对高优先级的AC具有较小的退避值,而低优先级的AC具有较高的退避值。由此,具有较高优先级AC的分组在获得信道访问方面总是比较低优先级AC优先。该机制与IEEE 802.e中的EDCA相似。
实施
在这部分中,我们对ADCA方法如何在CSMA/CA框架中实施进行说明。该实施在进行了较小修改的情况下平衡IEEE 802.11e MAC的当前EDCA模式。
RPS分布和CCS
在ADCA中,各个AC都有自己的RPS设置,这些设置可以根据网络当前的性能以及信道状态421被调整。AP对各个RPS进行管理。RPS配置包含在向各个节点广播的周期性的信标帧中。
图3示出了信标帧中的EDCA参数组元素300,其对用于AC的参数以及包含有这些参数的值的字段进行调整。802.11e中的AC参数记录包括针对给定AC的用于AIFS、CWmin、CWmax以及TXOP的字段。我们扩展了AC参数记录格式以包括用于RPS中的参数的字段。
通过向各个AC参数记录添加RPS,AP可以动态地调整这些参数。当一个节点加入网络时,该节点首先监听信标,然后提取参数组RPS,并相应地配置参数。
对于所有的AC,CCS中的两个贷记计数器credit_h和credit_l可被实现为整数阵列。各个节点维护该参数组,以在不足以进行批发送时累加信道访问时间。贷记计数器还保存由当前发送所剩下的剩余时间。
信道速率适配
速率适配对物理层的发送速率进行动态地调整,以与当前信道状态匹配。目标是选择与当前信道SNR匹配的最大可能速率。为了使用ADCA,各个节点需要从MAC层中取得该物理层数据速率。然后,该节点可以使用该速率信息来决定其是否符合获取信道访问的条件。
从当前帧,例如,从802.11a OFDM帧头来获取物理层数据速率信息。速率适配的两个方面对ADCA的操作很重要。信道估计中的不准确会影响速率选择。由于错误的分批尺寸设置以及信道访问,这可能还会导致ADCA中的性能劣化。然而,ADCA与例如自动速率回退(ARF)和基于接收机的自动速率(RBAR)的任何速率适配机制来协同工作,参见Bort et al.,“Dynamic rate control algorithms for HDRthroughput optimization,”Proceedings of IEEE INFOCOM’01,April2001,以及Holland et al.,“A rate-adaptive MAC protocol for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Proceedings of ACM MOBICOM’01,2001.
在ARF中,发送节点根据来自前面的数据分组发送的信息来选择最佳速率,在若干连续的成功或失败之后逐渐增加和降低速率。RBAR利用RTS/CTS交换来使得接收机可以选择适当的速率用于数据分组。由此,在ADCA中为分批发送提供了更好的信道估计。此外,也可以根据经由RTS/CTS交换获取的当前信道状态来调整参数Af。
实际上,RTS/CTS可以通过在各个节点处提供有关信道状态421的最新信息来改善系统性能。ADCA使RTS/CTS能够实现该目的。
扩展到Ad-Hoc模式
迄今为止,针对基础设施模式对ADCA方法已经作了说明。在基础设施模式中,尽管AP在多个节点之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中央协调,但是,信道访问按照CSMA/CA范例是完全分步式的。该设计与目前的802.11 DCF相一致。
ADCA方法也可适于ad hoc模式。在ad hoc模式中,使得能够进行RTS/CTS交换。各个发送节点维护其一跳的列表,即可以与该发送节点进行数据通信的有效接收节点的列表。对于有效节点,当RPS被接收到时发送分组。根据使用RTS/CTS交换的信道估计来选择这些参数。各个有效的相邻节点记录参数设置,并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来更新这些参数。
处理误动作节点
ADCA还可在某种程度上处理不顺应的节点。不顺应的节点是指获取了比其有权使用的信道共享更大的信道共享的节点。通过由AP来监控和管理这些节点,我们可以减轻这些不顺应的节点。AP对各个信道实际上接收的信道共享进行跟踪,并基于该节点的发送速率和其他RPS设置来确定公平共享。当AP检测到不顺应的节点的访问时间超过预定阈值时,AP对该不顺应的节点获取对信道的访问权利的权利进行临时地取消。这可以通过由目前的802.11 MAC管理代理提供的“解除授权”机制来实现。
安全性和功率节约
ADCA可以与802.11 MAC的目前的所有安全机制协同工作。此外,它还以目前规范的功率节约模式很好地工作。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无线网络中的高容量物理层协同工作的方法。本发明经由自适应的分批发送以及块ACK分组而使开销最小化。各个节点在成功地获取对信道的访问之后,发送由多个紧接着的分组组成的块。接收节点仅需要在接收到该多个分组组成的块时发送回单个ACK分组。ADCA还允许高速率节点,即具有比Rf高的发送速率的节点以较高概率来获取信道访问,而限制遭受差信道状态的低速率节点的访问概率。
该方法确保了在高速率节点之间信道的时间公平共享,并且为低速率节点提供了与它们当前的发送速率成比例的公平访问。因此,各个节点接收了最小的信道共享,而提高了总的信道吞吐量。另外,该方法还通过对不同的访问类别的有差异退避来实现服务区分。
仿真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吞吐量方面可以达到128%的增益,同时与遗留的802.11MAC相比,减少了约54%的平均延时。
利用216Mb/s的物理层发送速率,该方法可以在RTS/CTS开启的情况下提供106Mb/s的MAC层吞吐量,与现有技术的802.11MAC仅提供35Mb/s形成对比。
尽管借助于优选实施例的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可以作出其它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的目的是覆盖落入本发明的实际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型和修改。
附录
当节点加入网络时:
1 根据所接收的信标来初始化Sf、Rf、Bf和Af的值,并且
2 credit_h=0
3 credit_l=0
在获取对信道的访问之后准备要发送分组时:
1 /*R,S是数据速率和分组尺寸*/
2 if R≥Rf
3 /*在高速率节点之间维护时间公平性/
4 int B=((Sf/Rf)*Bf+credit_h)/(S/R);
5 if B<Bf
6 credit_h+=(Sf/Rf)*Bf;
7 credit_l+=1;
8 resume to backoff procedure;
9 else
10 Transmit for((Sf/Rf)*Bf+credit_h)time
11 credit_h=0;
12 credit_l=0;
13 else /*针对R<Rf的低速率站*/
14 /*对它们维护成比例的公平性,与它们的速率成比
例的公平共享*/
15 if credit_l<(Rf/R)
16 credit_l+=1;
17 credit_h+=(Sf/Rf)*Bf;
18 resume to backoff procedure;
19 else
20 Transmit for((Sf/Rf)*Bf)time
21 credit_h=0;
22 credit_l=0;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包括多个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上发送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发送节点中获取对所述信道的访问;
经由所述信道向接收节点发送分组块;以及
响应于发送所述分组块,在所述发送节点中从所述节点接收单个确认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信道的状态获取所述访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包括信噪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分组指示由所述接收节点接收的不正确的分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重传所述不正确的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地发送信标帧,所述信标帧包括多个访问类别字段,并且每个访问类别字段还包括访问类别参数组和基准参数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准参数组包括分组尺寸字段、发送速率字段、块尺寸字段、以及确认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准参数组包括贷记计数器组,所述贷记计数器组包括credit_h字段和credit_l字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块中的分组被短帧间间隔所分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块中的分组的数量取决于所述信道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块中的分组的数量取决于所述发送节点的当前发送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节点对信道的访问时间量基本上与所述发送节点的当前发送速率成比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分组中的数据的优先级来获取所述访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所述分组块的速率取决于所述信道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请求发送/清除发送交换,即RTS-CTS交换来估计所述信道的状态。
15、一种包括多个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其包括:
发送节点,被配置为获取对信道的访问,并且在获取访问后经由所述信道发送分组块;以及
接收节点,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分组块,并且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分组块而向所述发送节点发送单个确认分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861,258 US7388833B2 (en) | 2004-06-04 | 2004-06-04 | Access control and protocol for packet switch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10/861,258 | 2004-06-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7565A true CN1957565A (zh) | 2007-05-02 |
CN100576821C CN100576821C (zh) | 2009-12-30 |
Family
ID=3496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02552A Active CN100576821C (zh) | 2004-06-04 | 2005-05-25 | 无线通信网络和在无线通信网络的信道上发送分组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88833B2 (zh) |
EP (1) | EP1698127B1 (zh) |
JP (1) | JP4680191B2 (zh) |
CN (1) | CN100576821C (zh) |
WO (1) | WO200511998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6532A (zh) * | 2011-10-11 | 2012-01-11 | 重庆大学 | 一种无线局域网下信道的认知探测方法 |
CN102711274A (zh) * | 2012-06-01 | 2012-10-03 | 重庆市电力公司 | 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无线局域网信道探测方法 |
CN103155444A (zh) * | 2010-08-26 | 2013-06-12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具有主接入类别和辅接入类别的无线通信 |
CN109803284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20520A2 (en) * | 2004-08-12 | 2006-02-2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
TWI259693B (en) * | 2005-04-27 | 2006-08-01 |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 Contention window adjustment methods capable of load-adaptive backoff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and machine-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
KR101237544B1 (ko) * | 2005-05-13 | 2013-0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일 무선 인터페이스를 위한 다중채널 스케줄링 방법 |
US8077665B2 (en) * | 2005-07-29 | 2011-12-13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605579B2 (en) * | 2005-10-17 | 2013-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of data in a mesh network |
US7944897B2 (en) * | 2005-11-03 | 2011-05-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dressing channel access unfairness in IEEE 802.11n wireless networks |
US8856310B2 (en) * | 2005-12-22 | 2014-10-07 | Alcatel Lucent | ACORN: providing network-level security in P2P overlay architectures |
US7978725B2 (en) * | 2006-03-06 | 2011-07-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contention-based transmission control parameters achieving load balancing scheme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
US20070263654A1 (en) * | 2006-05-12 | 2007-11-15 | Nokia Corporation | Pro-active congestion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
KR101299732B1 (ko) * | 2006-07-14 | 2013-09-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주파 무선 대역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054784B2 (en) * | 2006-08-16 | 2011-11-08 | Tropos Networks, Inc. | Wireless mesh network channel selection |
US7684430B2 (en) * | 2006-09-06 | 2010-03-23 | Hitachi, Ltd. | Frame-based aggregation and 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 for traffic ov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KR100958191B1 (ko) * | 2007-02-06 | 2010-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캐스트 가입 단말의 수를 고려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 통신용 베이스 스테이션과 단말기 그리고 이들을 포함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
US7978636B2 (en) * | 2007-03-27 | 2011-07-12 | Hitachi,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roughput of access classes in a WLAN |
US8331397B2 (en) * | 2007-10-19 | 2012-12-11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Fast selection of cooperative nodes |
JP4962327B2 (ja) * | 2008-01-17 | 2012-06-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分散処理プログラム、分散処理装置、および分散処理方法 |
US8134988B2 (en) | 2008-03-27 | 2012-03-13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WiMAX and IEEE 802.11 |
US8509129B2 (en) * | 2008-06-04 | 2013-08-1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media access control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670395B2 (en) * | 2008-06-26 | 2014-03-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ority driven contention scheme for supporting enhanced Qo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824495B2 (en) * | 2008-07-02 | 2014-09-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rvation of disjoint time interval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WO2010013410A1 (ja) * | 2008-07-29 | 2010-02-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
JP5434137B2 (ja) | 2009-02-26 | 2014-03-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
US20110019652A1 (en) * | 2009-06-16 | 2011-01-27 | Powerwave Cognition, Inc. | MOBILE SPECTRUM SHARING WITH INTEGRATED WiFi |
US10383141B2 (en) * | 2009-09-23 | 2019-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SDMA transmit opportunity scheduling |
US8705340B2 (en) * | 2009-12-23 | 2014-04-22 | Intel Corporation | Packet-loss handling for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 |
US9426825B2 (en) | 2009-12-24 | 2016-08-23 | France Telecom |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regulating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5388129B2 (ja) * | 2010-04-01 | 2014-01-15 |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周波数チャネル選択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EP2561625B1 (en) | 2010-04-19 | 2021-12-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user transmit opportunity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s |
US8953578B2 (en) | 2010-06-23 | 2015-02-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ion avoidance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s |
US9232543B2 (en) | 2010-07-07 | 2016-01-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s |
KR101328284B1 (ko) | 2010-09-28 | 2013-11-14 |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와이미디어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경쟁 윈도우 설정방법 및 장치 |
US8917743B2 (en) | 2010-10-06 | 2014-12-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contention avoidance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s |
KR101288252B1 (ko) * | 2010-10-11 | 2013-07-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채널 억세스 방법 |
US8660056B2 (en) * | 2010-11-22 | 2014-02-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Full-rate cooperative relay |
US9391878B2 (en) * | 2012-01-25 | 2016-07-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eliable packet delivery with overlay network (RPDON) |
US8767546B2 (en) | 2012-03-06 | 2014-07-01 | Itron, Inc. | Traffic load and transmission retry management |
EP2637467B1 (en) * | 2012-03-06 | 2014-11-05 | Itron, Inc. | Traffic load and transmission retry management |
US9232502B2 (en) | 2012-10-31 | 2016-01-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9419752B2 (en) | 2013-03-15 | 2016-08-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4378828B (zh) * | 2013-08-15 | 2018-03-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9295074B2 (en) | 2013-09-10 | 2016-03-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cknowledgement, error recovery and backoff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9179472B2 (en) * | 2013-11-14 | 2015-11-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Dynamic aggregation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transceivers of a host device |
US9544912B2 (en) | 2013-12-12 | 2017-01-10 | Arris Enterprises, Inc. | Wireless access point transmission control |
CN103874233B (zh) * | 2014-02-14 | 2017-03-08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捕获效应的协同时隙aloha方法 |
JP2017163174A (ja) * | 2014-07-24 | 2017-09-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受信電力測定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電力測定方法 |
CN108293205B (zh) | 2015-11-30 | 2022-03-11 | 索尼公司 |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62004B2 (ja) * | 1996-12-06 | 2006-03-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およびそのノードにおける送信方法 |
US6886274B2 (en) * | 1999-04-29 | 2005-05-03 | Shoe Spring, Inc. | Spring cushioned shoe |
EP1119153A1 (en) * | 2000-01-19 | 2001-07-2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obust fallback i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123920B1 (en) * | 2000-04-10 | 2006-10-17 | Nokia Corporation | Technique for setting up calls in mobile network |
WO2003005644A1 (en) * | 2001-07-06 | 2003-01-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entral management apparatus |
JP3970563B2 (ja) * | 2001-09-03 | 2007-09-0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
US7260073B2 (en) * | 2002-12-02 | 2007-08-2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cheduling of plural packet data flows |
US7403488B2 (en) * | 2004-02-17 | 2008-07-22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tories, Inc. | Scheduling packet flows in multi-rat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2004
- 2004-06-04 US US10/861,258 patent/US7388833B2/en active Active
-
2005
- 2005-05-25 EP EP05745922A patent/EP1698127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5-25 CN CN200580002552A patent/CN100576821C/zh active Active
- 2005-05-25 WO PCT/JP2005/010004 patent/WO2005119986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5-25 JP JP2006522165A patent/JP4680191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20048B2 (en) | 2010-08-04 | 2016-04-19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ccess categories |
CN103155444A (zh) * | 2010-08-26 | 2013-06-12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具有主接入类别和辅接入类别的无线通信 |
CN102316532A (zh) * | 2011-10-11 | 2012-01-11 | 重庆大学 | 一种无线局域网下信道的认知探测方法 |
CN102711274A (zh) * | 2012-06-01 | 2012-10-03 | 重庆市电力公司 | 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无线局域网信道探测方法 |
CN102711274B (zh) * | 2012-06-01 | 2015-03-25 | 重庆市电力公司 | 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无线局域网信道探测方法 |
CN109803284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271019A1 (en) | 2005-12-08 |
US7388833B2 (en) | 2008-06-17 |
CN100576821C (zh) | 2009-12-30 |
EP1698127A1 (en) | 2006-09-06 |
WO2005119986A1 (en) | 2005-12-15 |
JP4680191B2 (ja) | 2011-05-11 |
JP2008502173A (ja) | 2008-01-24 |
EP1698127B1 (en) | 2011-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57565A (zh) | 无线通信网络和在无线通信网络的信道上发送分组的方法 | |
Yang et al. |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multirate IEEE 802.11 WLANs with geographically scattered stations | |
KR101584873B1 (ko) | 채널 통합 및 매체 접근 제어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644726B1 (ko) | 대역간 반송파 집성 | |
JP6272963B2 (ja) |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競合ベースアップリンク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98077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channel | |
US952169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distribution over wireless LAN | |
CN110876165B (zh) | 提供无线局域网操作的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 |
US954491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over wireless LAN | |
CN1783768A (zh) | 重发基于轮询的无线局域网(wlan)的分组 | |
US10075925B2 (en) |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access points | |
KR102390646B1 (ko) |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스케쥴링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 |
JP2018023147A (ja) | 総リンク品質に基づいてエンティティ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 | |
CN1684441A (zh) | 基于发射功率控制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和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 | |
CN1787468A (zh) | 无线局域网基站装置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 |
US11516847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
US11477817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 for 802.11ax clients in BSS with mixed clients | |
CN1744550A (zh)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1034933A (zh) | 自适应多址接入方法及中心控制节点 | |
WO2021230764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 wireless multi ap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