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8741A -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 - Google Patents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8741A CN1948741A CNA2006100620052A CN200610062005A CN1948741A CN 1948741 A CN1948741 A CN 1948741A CN A2006100620052 A CNA2006100620052 A CN A2006100620052A CN 200610062005 A CN200610062005 A CN 200610062005A CN 1948741 A CN1948741 A CN 19487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mbustion engine
- internal combustion
- engine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由集成控制电路调控整个水雾化装置的电器与机械动作。水源箱加入特殊加工过的水后,通过水泵、进水电磁阀、进水管供给高频振荡雾化器将水极度雾化后,再通过连接管和进气接口,进入进气岐管,与油混合汽体一道由内燃机活塞下行的真空吸力(化油器结构的内燃机)或经喷油嘴喷射(电喷式内燃机)同步进入燃烧室。在火花塞点火后,水分子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大量的氧气,供油分子充分燃烧。使内燃机获得同等油量下的最大功率输出。由于水雾的参与混合汽体的燃烧过程,其排出气体污染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其中集成控制电路的电源由汽油内燃机的起动电源提供。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属汽油内燃机节能、环保的范畴。它能有效地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污染,保持或提高汽油内燃机有效功率输出,延长汽油内燃机使用寿命。是油、水混合燃烧增氧助燃成功的理想项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三个环节中的汽油内燃机,仍停留在提高点火质量、通过加大进气量增氧、提高油气混合质量以及改善其它机械工作状况等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改善排气质量和增加功率输出,延长汽油内燃机使用寿命。除此之外,与本发明相近的尚有下列几种专利:
一、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水助燃节能装置该专利技术采用机械搅拌方式将油水混合导致油水很难均匀混合,其点火难以顺利实现。又由于该专利技术的水质仅经过机械搅拌处理就直接与混合气进入喷油咀喷射,易于造成发卡和加速喷油咀的磨损而导致不能持久工作。故难以实施。
二、内燃机油水混合燃烧装置
1、该专利技术未采用单独的水源箱,其水质无法保障;
2、该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利用内燃机排气岐管的辐射热进行加热,使水加热至沸点后才能形成蒸汽。
以上方案导致三个技术上的障碍:
A、水质同样无保障;B、无法实现同步供汽;C、寒冷环境下无法供汽。
三、内燃蒸汽动力机该专利技术是建立在“内燃机油水混合燃烧装置”专利技术基础上的扩展。同属一位发明者。在结构和技术特征两方面,两者之间只是一个部件装置与整机的概念区别而已。由于“内燃机油水混合燃烧装置”专利技术存在本文第二点所述的三个技术性缺陷,故该项专利技术也同样无法实际应用。
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水助燃节能装置该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油水混合后再利用一磁性搅拌器对油水同时搅拌。其一、油水同时混合搅拌总是难以均匀,其二、不均匀的油水喷射进燃烧室后,点火的可靠性无法保障。内燃机就是实现了点火其工作状况也难以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为实现汽油内燃机稳定可靠的工作状况,本专利采用了经过特殊加工过的水为汽油内燃机的增氧助燃技术方案。油、水分别单独雾化,同步供给汽油内燃机燃烧室。在燃烧室的汽油混合气体被火花塞点燃的一瞬间,高度雾化的水分子被燃烧室的高温(大于摄氏五百度)和高压(大于25Mpa)的环境下迅速氧化并产生大量的氧气,促使油分子充分燃烧,使内燃机获得同等油量下的最大功率输出。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专利的技术特征由:1、集成控制电路;2、水源箱;3、水泵;4、进水电磁阀;5、进水管;6、进气控制阀;7、高频振荡雾化器;8、连接管道;9、与内燃机连接的进气接口等九个零部件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由集成控制电路调控整个水雾化装置的电器与机械动作。水源箱加入特殊加工过的水后,通过水泵、进水电磁阀、进水管供给高频振荡雾化器将水极度雾化后,再通过连接管和进气接口,进入进气歧管,与油混合气体一道由内燃机活塞下行的真空吸力(化油器结构的内燃机)或经喷油咀喷射(电喷式内燃机)同步进入燃烧室。在火花塞点燃混合气后,水分子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大量的氧气,供油分子充分燃烧。使内燃机获得同等油量下的最大功率输出。由于水雾的参与混合汽体的燃烧过程,其排出气体污染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其中,集成控制电路的电源由汽油内燃机的起动电源提供。
本技术方案很好地克服了水源质量未经加工的缺陷,提高了水分子的雾化质量,排除了同步持续提供雾状汽体的技术障碍,完满地解决了油、水共燃的增氧助燃工作过程。
其他:
本技术方案经金杯6480A1小型客车(手动波、化油器结构)和奔驰SE-300小轿车(自动波、电喷结构)的实验性行驶(金杯行驶了15000KM;奔驰行驶了3000KM)后被证明:实施本技术方案后的汽油内燃机,起动迅速,怠速运转时内燃机无异常抖动,车辆加速动力强劲,提速快。在中、高速行驶时,内燃机一切工作正常,没有发生过起动困难或自动熄火故障。金杯车的油耗平均降低20%以上;奔驰车油耗降低平均在30%以上。同时,尾气的排放质量也明显改善。
另,本技术方案对所有的汽油内燃机无须对原结构进行改动即可实施。
Claims (4)
1、在水源箱中加入的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水源;
2、并设计了一个集成控制电路集中控制;
3、在雾化技术方面采用了高频振荡雾化器将水单独雾化;
4、油、水单独雾化后同步喷入内燃机燃烧室作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0620052A CN1948741A (zh) | 2006-08-07 | 2006-08-07 |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0620052A CN1948741A (zh) | 2006-08-07 | 2006-08-07 |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8741A true CN1948741A (zh) | 2007-04-18 |
Family
ID=3801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0620052A Pending CN1948741A (zh) | 2006-08-07 | 2006-08-07 |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4874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17490A (zh) * | 2019-09-05 | 2019-12-27 | 中山大学 | 沸溅式简便废机油燃烧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1474968A (zh) * | 2020-04-30 | 2020-07-31 | 厦门中翎易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治疗仪的控温方法及系统 |
CN111566333A (zh) * | 2018-02-01 | 2020-08-21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将有冻结风险的液体供应到内燃机燃烧室中的设备 |
-
2006
- 2006-08-07 CN CNA2006100620052A patent/CN194874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6333A (zh) * | 2018-02-01 | 2020-08-21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将有冻结风险的液体供应到内燃机燃烧室中的设备 |
CN110617490A (zh) * | 2019-09-05 | 2019-12-27 | 中山大学 | 沸溅式简便废机油燃烧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1474968A (zh) * | 2020-04-30 | 2020-07-31 | 厦门中翎易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治疗仪的控温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06629B (zh) | 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主动预燃室点火系统及燃烧系统 | |
CN101368527B (zh) | 一种氢气燃料内燃机及其氢气喷射系统和燃烧方法 | |
CN1463325A (zh) | 往复内燃机的操作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4334858A (zh) | 使用基于水的混合物作为燃料的内燃发动机及操作其的方法 | |
CN207393322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 | |
CN108590871A (zh) | 重油发动机的缸头及航空发动机 | |
CN108571392A (zh) | 用于点燃式发动机的稀薄燃烧系统及方法 | |
CN1948741A (zh) | 汽油内燃机油、水单独雾化,同步工作技术 | |
CN108468587A (zh) | 复合喷射的航空重油发动机及航空器 | |
CN208763800U (zh) | 缸内直喷的航空重油发动机及航空器 | |
CN208294663U (zh) | 重油发动机的缸头及航空发动机 | |
CN213627816U (zh) | Egr气体辅助航空煤油喷射系统 | |
CN200978740Y (zh) | 内燃机高频振荡雾化供汽系统 | |
CN202954878U (zh) | 一种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预燃室点火装置 | |
CN104879251A (zh) | 二冲程均质压燃多燃料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488018A (zh) | 缸内直喷的航空重油发动机及航空器 | |
CN101403334A (zh) | 一种汽车氢气燃料内燃机燃烧方法和装置 | |
CN208793086U (zh) | 复合喷射的航空重油发动机及航空器 | |
CN208763763U (zh) | 重油发动机的双火花塞缸头总成及航空发动机 | |
CN208763798U (zh) | 重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及航空发动机 | |
RU2200869C2 (ru) | Форсунка для впрыска топлива с форкамерой | |
CN1908137A (zh) | 提高内燃机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 | |
CN213870068U (zh) | 一种两冲程燃烧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4352408B (zh) | 一种保护内燃机燃烧室与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8757203A (zh) | 重油发动机的双火花塞缸头总成及航空发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