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8576A - 用于织机中的开口织边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织机中的开口织边线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8576A CN1948576A CNA2006101318572A CN200610131857A CN1948576A CN 1948576 A CN1948576 A CN 1948576A CN A2006101318572 A CNA2006101318572 A CN A2006101318572A CN 200610131857 A CN200610131857 A CN 200610131857A CN 1948576 A CN1948576 A CN 19485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tilting member
- selvedge
- connecting rod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7094 prost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1/00—Selvedge shedding mechanisms not forming part of main shedd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织机中用于开口织边线的装置。在所述的开口装置中,至少两根织边线被设置在经纱组的侧面上并且分别被综丝握持。所述的综丝被移动以便通过从驱动电机传动而来的驱动力在方向中往复运动进而形成织边线的开口。一个转子被设置在经纱的双侧并且被连接到旋转的驱动电机上。一个摆动部件被设置在经纱的侧面上以便能够摆动运动。所述的转子通过连杆连接到摆动部件近而引起摆动部件的往复摆动部件,所述的连杆用于把转子的旋转传递到摆动部件。摆动部件通过包括滑动主体的连接机构连接到综丝,滑动主体被设置以便能够线型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织机中的织边,废边等中的用来开口织边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织边线和用于形成废边的经线组并列,废边捕捉纬纱末端或用于形成机织织物末端的织边组织。存在有多种结构的开口装置。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10-503563公开了一种用于开口织边线的开口装置。在所述的结构中,握持两个织边线并且在垂直方向中被线性引导的两个织边线引导元件通过联杆连接到曲柄。所述的曲柄被设置在旋转的步进电机的电机轴上以便往复运动。
在上述的开口装置中,设置在步进电机上的曲柄的摆动被直接传送到握持织边线的织边纱线引导元件上,因此由织边线的张力,织边线引导元件的重量和抵抗织边线与织边线引导元件之间的滑动引起的相对大的负载直接施加到电机轴上。因此,支承电机轴的轴承易于破坏,从而缩短了开口装置的寿命。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开口织边线的开口装置,其在开口织边线中减小施加在电机上的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织机中用于开口织边线的的装置。在所述的开口装置中,至少两根织边线被设置在经纱组的侧面上并且分别被综丝握持。所述的综丝被移动以便通过从驱动电机传动而来的驱动力在相反的方向中往复运动进而形成织边线的开口。一个转子被设置在经纱的双侧并且被连接到旋转的驱动电机上。一个摆动部件被设置在经纱的侧面上以便能够摆动运动。转子通过连杆连接到摆动部件上用于把转子的旋转传递到摆动部件近而引起摆动部件的往复摆动部件。摆动部件通过包括滑动主体的连接机构连接到综丝,滑动主体被设置以便能够线性运动。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和结合附图将变得明显,本发明的原则通过实施例被解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明被认为是新的。本发明结合它的目的和优点参照具有相应附图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被最好地理解。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开口织边线的装置的后视图;
图1B是图1A中线A-A处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A中的开口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开口装置工作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用于开口织边线的装置的部分的后视图;以及
图5是图4的开口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A-3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口织边线的装置被设置在用于开口经纱(未示出)的综框的末端并且关于形成机织织物(参照图2)的末端的织边组织W的车头机架被设置在织机的前侧上。一个扁平安装盘3和一个U-形安装盘2被堆叠在上横梁1的后表面上,上横梁以所述的顺序形成织机机架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螺栓4以垂直直立的状态被固定。一个L-形安装支架5通过螺栓6固定在安装盘3的前表面上(或者安装盘3的表面对着图2的右侧)。
用作驱动电动机的伺服电动机7用螺栓8固定在安装支架5上。从伺服电动机7朝着安装盘3突出的电动机轴9在电动机轴9的突出末端上具有小直径齿轮10。因此伺服电动机7被控制以便在一个方向连续旋转。轴承12被固定到安装盘3的上部的前表面上,其旋转支承具有大直径齿轮13的轴11。齿轮13与设置在电动机轴9上的齿轮10结合以形成一个减速齿轮系。
轴11也从安装盘3的后表面突出(或者安装盘3对着图2右面的表面),和一个以杆形状的矩形平行六面体转子15通过带有螺栓(未示出)的套筒14固定到轴11向左突出的末端上。如图1所示,转子15具有两个支臂元件,它们在相反的方向中从轴11突出以便垂直于轴11的轴向。一个支臂元件具有两个到轴11的距离不同的孔16。另一个支臂在这样的位置中具有两个相同的孔16,所述的位置是前一个孔16和后一个孔16关于轴11对称。
轴承20被固定到安装盘3的中间部分的前表面上,其旋转支承一轴19。轴19从安装盘3的后表面突出,一个杆形状的摆动部件21通过螺栓22被固定到轴19突出的末端上。摆动部件21被设置成使得位于和转子15的同一表面内。例如,这样的设置通过合适地选择套筒14的长度被完成。
转子15和摆动部件21通过连杆17被连接到一起。通过把螺栓18通过一个轴承(未示出)固定到转子15的选择的孔16中的方式,连杆17的一个末端被旋转地安装到转子15上。转子15和连杆17形成一个曲柄。连杆17的形状的最大长度被设置成大于转子15的旋转轨迹的半径。应当注意的是连杆17的运动根据选择的孔16被设定。连杆17的另一个末端通过螺栓23被旋转地安装在摆动部件21上。在用于摆动部件21的连杆17的安装位置中,选择摆动部件21靠近作为摆动部件21的枢轴支点的轴19的位置。轴19到用于摆动部件21的连杆17的安装位置的距离随着用于摆动部件21的连杆17的选择的安装位置变化,并且决定与用于转子15的连杆17的安装位置一起的摆动部件21的运动。因为用于摆动部件21的连杆17的安装位置靠近摆动部件21的摆动运动的支点,因此从摆动部件21传递到转子15使负载,振动和震动更剧烈。
同时,引导主体28的上末端用螺栓29固定到安装盘2的凹槽中。引导主体28从安装盘2的凹槽向下延伸。引导主体28的详细结构如图1B所示,图1B是图1A的线A-A处的横截面图。如图1B所示,引导主体28有一个T-形的沟槽30,其是凹形的使得沿着它的纵向方向延伸通过它的后表面。通过相似的方式,引导主体28具有一个T-形的第二引导沟槽31,其是凹形的以便沿着它的纵向方向延伸通过它的前表面。
有预定长度的第一滑动主体32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8的第一引导沟槽30中以便沿着引导主体28的垂直方向线性运动,有预定长度的第二滑动主体33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8的第二引导沟槽31中以便沿着引导主体28的垂直方向线性运动。第一滑动主体32和第二滑动主体33都是由碳带形成,由于高强度和碳带的不含油性能具有好的耐用性。
摆动部件21和第一滑动主体32通过第一杆24相连。摆动部件21具有两个支臂元件,它们在相反的方向中从轴19突出以便垂直于轴19的轴向。第一杆24的上末端用一个螺栓26和一个轴承(未示出)旋转地安装在摆动部件21的一个支臂(或图1A中的左支臂)的后表面,第一杆24的下末端用销34安装在第一滑动主体32的上部的后表面上。
通过相似的方式,摆动部件21和第二滑动主体33通过第二杆25相连。第二杆25的上末端用一个螺栓27和一个轴承(未示出)旋转地安装在摆动部件21的另一个支臂(或图1A中的右支臂)的前表面,第二杆25的下末端用销35安装在第一滑动主体33的上部的后表面上。
在所述的状态中,第一杆24被连接到摆动部件21和第一滑动主体32,第二杆25被连接到摆动部件21和第二滑动主体33,第一杆24和第二杆25被接收在安装盘2的凹槽中。如图2所示,引导主体28通过具有预定厚度的块(未示出)固定到安装盘2的凹槽中以便第二杆25被容纳到引导主体28的前表面和安装盘2的凹槽的后表面之间的空间中。
在侧向中延伸的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的第一上架36被设置在第一滑动主体32上。第一上架36的一个末端用螺栓40通过块38固定到第一滑动主体32的上末端上。通过相似的方式,在侧向中延伸的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的第一下架37被设置在第一滑动主体32上。第一下架37的一个末端用螺栓41通过块39固定到第一滑动主体32的一个下末端。第一上架36和第一下架37被设置在引导主体28的后表面上并且从引导主体28侧向突出。分别具有导纱眼43的多根综丝42(仅有三根在图1A被示出)在第一上架36和第一下架37之间垂直延伸。
通过相似的方式,侧向延伸的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的第二上架44被设置在第二滑动主体33上。第二上架44的一个末端用螺栓48通过滑块46固定到第二滑动主体33的上末端上。通过相似的方式,侧向延伸的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的第二下架45被设置在第二滑动主体33上。第二下架45的一个末端用螺栓49通过块47固定到第二滑动主体33的下末端上。第二上架44和第二下架45被设置在引导主体28的前表面上并且从引导主体28侧向突出。具有导纱眼51的多根综丝50(仅有三根在图3中被示出)在第二上架44和第二下架45之间垂直延伸。
如图1B清楚可见,第一上架36,第一下架37,第二上架44和第二下架45形成为使得薄盘从引导主体28侧向突出,仅需在用于开口经纱的综框之间插入这些架36,37,44和45,所述经纱(未示出)被设置在前列和钢筘之间(未示出)。因此,用于开口织边线的开口装置具有不需要确保在织机的织造方向中有相对大的空间的优点。
图2的织边线Y被插入到综丝42,50的导纱眼43,51中。当综丝42,50在相反的方向中垂直移动以形成织边线Y的开口时,一根纬纱(未示出)被插入到开口中以形成织边组织W。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当控制面板(未示出)的操作按钮被按下,图2的开口装置的伺服电机7以和织机不同的部分的驱动器同步的方式操作。当伺服电机7的单向连续旋转以减速方式从驱动齿轮10传递到被驱动齿轮13,固定到轴11的转子15在一个方向持续旋转。
连杆17由于曲柄的运动而随着转子15的旋转垂直移动,并且摆动部件21被垂直摆动。如图3所示,例如,当摆动部件21以反时针方向摆动,第一滑动主体32通过第一杆24被向下推。因此,综丝42被向下定位并且在导纱眼43中握持的织边线Y向下开口。
另一方面,第二滑动主体33通过第二杆25向上拉动。因此,综丝50被向上定位并且在导纱眼51中握持的织边线Y向上开口。当转子15被进一步旋转,摆动部件21,和图3中的例子相反,顺时针摆动,以便综丝42向上打开织边线Y,综丝50向下打开织边线Y。当用于开口织边线的上述的开口运动持续的,织边线Y和纬纱(未示出)形成织边线组织W。
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动机7不直接驱动有相对大的负载的摆动部件21,但是驱动具有相对小的负载的转子15,其能够使用体积相对小的电动机。因此,用于开口织边线的开口装置被减小并且伺服电动机7即使在由织机中用于开口经纱的综框、钢筘和织机的机架包围的小的空间内也被方便设置。
由于通过被伺服电动机7旋转的转子15和装有往复运动的综丝42,50的摆动部件21被分开并且这些部件通过连杆17相连,因此通过开口织边线导致的负载被摆动部件21吸收,以便施加到伺服电动机7的负载被减小。
由于转子15形成杆状,因此它的大小和重量被减小。这样有助于施加到伺服电动机7上的负载的减小。
与伺服电动机7被旋转以便往复运动的实施例相比,由伺服电动机7引起的负载被减小,其有助于伺服电动机7的滚动控制和开口装置的时间控制。此外,曲柄的运动由于小型号的转子15而在小的空间内完成,开口装置紧凑形成,其有助于施加到伺服电动机7上的负载的减小。
由于减速齿轮系被插入到伺服电动机7和摆动部件21之间,进而连接伺服电动机7和摆动部件,用于伺服电动机7所需要的力矩被减小,以便小型号的电动机是可用的。
由于摆动部件21和转子15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中,因此所述的开口装置需要小的安装空间。
因为连杆17在靠近摆动部件21的摆动运动支点的位置中连接到摆动部件21,因此从摆动部件21传送到转子15使由织边线的开口运动引起的负载,摆动和震动更轻松。
因为包括伺服电动机7和齿轮10的安装在安装盘2和3上,例如在织机上安装开口装置和从织机清除开口装置的操作通过利用开口装置而易于进行。此外,由于第一滑动主体32和第二滑动主体33由碳带形成,因此滑动主体32和33的厚度被减小,进一步有助于开口装置尺寸的减小。
图4和5的第二优选的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其中第一实施例的摆动部件21被改变。第一实施例的同一参考标记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同一部件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
摆动部件52以三叉杆的形状形成。当摆动部件52在图4所示的水平位置中,摆动部件52有一个向上突出的突出件53。转子15被设置在图4的右侧,转子15的轴11通过设置在安装盘3后侧的大直径的齿轮13和小直径的齿轮10连接到伺服电动机7的轴9。转子15和摆动部件52通过连杆17连接在一起。通过把螺栓18通过一个轴承(未示出)固定到转子15的选择的孔16中,连杆17的一个末端被旋转地固定到转子15上。连杆17的另一个末端通过销54旋转地安装在摆动部件52的突出件53上。
因此,驱动力侧向传递给图4中的第二实施例的摆动部件52,开口运动以第一实施例的方式完成。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能够在转子15远离用于开口经纱(未示出)的综框的方向中设置转子15,给予部件设置以自由度。
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但是多种变化形式都在本发明的目的内。所述实施例的变形如下:
(1)转子15的形状不限定于矩形六面体,而是可以形成盘状或其它的形状。
(2)摆动部件21的形状不限定于杆状,而是也可以是盘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实施例的突出件53是不需要的并且连杆17的连接位置被自由设定。
(3)能够滚动控制的步进电动机或其它的电动机可以被用作伺服电动机。
(4)代替单向连续旋转,伺服电动机7的滚动控制可以通过预定角度的往复旋转被完成。
(5)代替分离的安装盘,安装盘2和3可以通过单个的安装盘形成。当所述的部件被装在单个的安装盘上,所述的部件和安装盘一体化。
(6)引导主体28通过把两个盘粘在一起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盘在内部有凹的第一引导沟槽30,另一个盘在内部有凹的第二引导沟槽31。
(7)尽管碳带用作第一滑动主体32和第二滑动主体33,树脂带或纤维加强树脂带可以被用作碳带的替代品。
(8)由伺服电动机7的齿轮10和转子15的齿轮13形成的减速齿轮系可以被同步皮带代替。
(9)代替使用齿轮10和13,伺服电动机7的电动机轴9直接连接到转子15的轴11。从而使开口装置进一步简化。
(10)尽管在开口装置中使用的织边线的数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六根,而是可以是2到8根。但是用于开口装置中的织边线的数量根据织边线组织被合适设定。
(11)尽管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开口装置用于形成织边组织,开口装置用于形成废边,其捕捉从机织织物侧插入的纬纱的纬纱末端。
(12)开口装置可以被设置在用于开口经纱的最后面的综框的后部。
因此,本例子和实施例被认为是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不限定于这里给出的细节但是其变形在从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织机中开口织边线的装置,其中至少两根织边线被设置在经纱组的侧面上并且分别被综丝握持,所述的综丝被移动以便通过从驱动电机传来的驱动力在相反方向往复运动进而形成织边线的开口,其特征在于,一个转子被设置在经纱的侧面并且被连接到旋转的驱动电机上,一个摆动部件被设置在经纱的侧面上以便能够摆动运动,所述的转子通过连杆连接到摆动部件以便将转子的旋转传递给摆动部件,从而引起摆动部件的往复摆动,所述摆动部件通过包括滑动主体的连接机构连接到综丝,该滑动主体被设置成能够线性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转子以杆状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转子被形成为使得通过一个驱动电机沿一个方向连续旋转,转子旋转的轨迹半径小于连杆的最大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减速齿轮系插入到驱动电机和转子之间,进而连接驱动电机和转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转子和摆动部件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连杆在靠近摆动部件的摆动运动支点的位置中连接到摆动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驱动电动机是伺服电动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滑动主体由碳带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转子和摆动部件基本在垂直方向中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转子和摆动部件基本上在侧向中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98257 | 2005-10-13 | ||
JP2005298257A JP2007107128A (ja) | 2005-10-13 | 2005-10-13 | 織機における耳糸開口装置 |
JP2005-298257 | 2005-10-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8576A true CN1948576A (zh) | 2007-04-18 |
CN1948576B CN1948576B (zh) | 2011-05-25 |
Family
ID=3801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3185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8576B (zh) | 2005-10-13 | 2006-10-12 | 用于织机中的开口织边线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7107128A (zh) |
CN (1) | CN1948576B (zh) |
BE (1) | BE1017580A3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43333A (zh) * | 2011-06-01 | 2013-02-27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具有连杆机构和盖部件的纱罗装置 |
CN103485044A (zh) * | 2012-06-12 | 2014-01-01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织机的边形成装置 |
CN103643388A (zh) * | 2013-12-07 | 2014-03-19 | 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剑杆绞边器 |
CN104499145A (zh) * | 2014-12-15 | 2015-04-08 | 青岛金三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吊带开口机构、及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 |
CN105463669A (zh) * | 2016-01-21 | 2016-04-06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织机的废边机构 |
CN105803622A (zh) * | 2016-06-06 | 2016-07-27 | 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综框固定式开口方法及其内置机械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52227T3 (es) * | 2007-11-21 | 2011-02-16 | Groz-Beckert Kg | Dispositivos para fabricar tejidos de vuelta. |
JP5884792B2 (ja) * | 2013-08-27 | 2016-03-1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織機における捨耳用開口装置 |
CN105780240A (zh) * | 2016-04-25 | 2016-07-20 | 镇江恒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纱罗综框系统 |
JP7518035B2 (ja) | 2021-05-10 | 2024-07-17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織機の耳糸開口装置 |
KR102585133B1 (ko) * | 2021-08-05 | 2023-10-04 | 도준석 | 레노종광 직기의 개구운동 왕복안내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1007897A3 (nl) * | 1993-12-22 | 1995-11-14 | Picanol Nv | Zelfkantinrichting voor weefmachines. |
BE1009375A6 (nl) * | 1995-05-29 | 1997-02-04 | Picanol Nv | Kanteninrichting voor weefmachines. |
CN2346807Y (zh) * | 1998-09-22 | 1999-11-03 | 金坛市色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三花筒多臂提综装置 |
JP2004300637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装置 |
JP3994905B2 (ja) * | 2003-04-08 | 2007-10-24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織機における耳形成装置 |
-
2005
- 2005-10-13 JP JP2005298257A patent/JP2007107128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10-05 BE BE2006/0495A patent/BE1017580A3/fr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0-12 CN CN2006101318572A patent/CN19485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43333A (zh) * | 2011-06-01 | 2013-02-27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具有连杆机构和盖部件的纱罗装置 |
CN102943333B (zh) * | 2011-06-01 | 2015-09-23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具有连杆机构和盖部件的纱罗装置 |
CN103485044A (zh) * | 2012-06-12 | 2014-01-01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织机的边形成装置 |
CN103485044B (zh) * | 2012-06-12 | 2016-08-10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织机的边形成装置 |
CN103643388A (zh) * | 2013-12-07 | 2014-03-19 | 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剑杆绞边器 |
CN104499145A (zh) * | 2014-12-15 | 2015-04-08 | 青岛金三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吊带开口机构、及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 |
CN105463669A (zh) * | 2016-01-21 | 2016-04-06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织机的废边机构 |
CN105803622A (zh) * | 2016-06-06 | 2016-07-27 | 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综框固定式开口方法及其内置机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8576B (zh) | 2011-05-25 |
JP2007107128A (ja) | 2007-04-26 |
BE1017580A3 (fr) | 2009-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48576A (zh) | 用于织机中的开口织边线的装置 | |
CN1034597C (zh) | 用于织机的选纬和送纬纱装置 | |
CN1103661C (zh) | 干式剃须装置 | |
CN1040781C (zh) | 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毛圈装置及方法 | |
CN1844524A (zh) | 提花织机 | |
CN1084809C (zh) | 开口机构可动竖钩的选择方法和装置以及提花型织机 | |
CN100336953C (zh) | 用于在提花型织机中形成梭口的装置 | |
CN1077161C (zh) | 控制纺织机至少一根纱线横向运动的装置 | |
CN100532668C (zh) | 织机的开口装置 | |
CN1550592A (zh) | 梭口形成装置及装备有这种装置的提花织机 | |
CN1139964A (zh) | 机械式簇绒头 | |
CN1251336A (zh) | 打印机的往复移动控制方法 | |
CN1209514C (zh) | 具有磁悬浮梭子的织布机 | |
US20040079432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 |
CN1664201A (zh) | 带有电机驱动框架的织机 | |
CN201942881U (zh) | 一种缝纫机的主轴传动机构 | |
CN1269850A (zh) | 纱线控制装置 | |
US5630449A (en) | Energy storer, for reducing drive torque and improv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weaving machine | |
CN1869304A (zh) | 织布机的织边装置 | |
CN2908554Y (zh) | 电子选色箱 | |
CN217556411U (zh) | 织机的边纱开口装置 | |
CN200960543Y (zh) | 改进的造纸网织机 | |
US7806146B2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verse movement of the warp threads of a textile weaving machine | |
CN1329574C (zh) | 织机中的开口装置 | |
CN2371207Y (zh) | 刚性剑杆织布机引纬机构的改进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