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3489B - 移动节点、数据服务器、网际协议地址分配信息提供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节点、数据服务器、网际协议地址分配信息提供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3489B CN1933489B CN2006101536384A CN200610153638A CN1933489B CN 1933489 B CN1933489 B CN 1933489B CN 2006101536384 A CN2006101536384 A CN 2006101536384A CN 200610153638 A CN200610153638 A CN 200610153638A CN 1933489 B CN1933489 B CN 19334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distributed
- information
- representing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节点,用于发送请求获得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接收包括所发送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和基于所接收的帧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而获得该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以移动到该相邻网络。
Description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6年3月1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2006-22870以及2005年9月12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715605的权利,并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全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网际协议(IP)地址分配,具体地说,涉及这样的方法,其在移动节点中获得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从而使该移动节点在向该相邻网络移动时能够接收新的IP地址。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服务用户的快速增长已激发了支持多媒体通信的移动通信服务,并且移动用户还要求无缝的通信服务。因此,在基于IEEE802.11规定的无线局域网(LAN)环境中实现快速移交就变得很重要。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LAN环境。
参照图1,无线LAN环境包括移动节点(MN)1、接入点(AP)A 10、接入点B 20、接入点C 30、接入点D 40、接入路由器(AR)A 50和接入路由器B 60。
可以是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或其它任何可以接入无线LAN的无线设备的移动节点1在几个无线LAN之间移动。每个接入点A 10、B 20、C 30、D 40将该移动节点1连接到该移动节点1所属的子网,由此允许移动节点1接入诸如互联网的有线网络。下面,将扮演该角色的设备称为“接入点”。
接入路由器A 50和B 60在其各自所属的子网中向移动节点1提供路由服务,由此允许移动节点1使用最佳路径接入该子网中的任意节点。
如图1所示,下面描述现有技术中的无线LAN环境,其中假定移动节点1 顺序通过由接入点A 10管理的基本服务组(BSS)、由接入点B 20管理的BSS、由接入点C 30管理的BSS以及由接入点D 40管理的BSS。BSS是在IEEE802.11规定中使用的术语,是指由单一接入点管理的无线LAN。
为了使正在移动的移动节点1知道使用哪个接入点来接入有线网络,每个接入点A 10、B 20、C 30、D 40周期性地发送表明其所管理的BSS的信标(beacon)信号。
在图1用11标示的通信中,已经处于由接入点A 10管理的BSS中的移动节点1从接入点A 10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仍位于由接入点A 10管理的BSS中。移动节点1就象其以前那样通过接入点A 10接入有线网络。
在图1用21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接入点B 20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所在的BSS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由于BSS的改变而进行移交,即链路层中的移交。也就是说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现在位于由接入点B 20管理的BSS中,并将自己与接入点A10的链路层连接更改为与接入点B 20的链路层连接。参照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由于链路层对应于第二层,链路层中的移交因此被称为第二层中的移交或简称为L2移交。移动节点1通过其新接入点B 20接入有线网络。
在图1用22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通过接入点B 20向接入路由器A50发送针对代理广告的路由请求(solicitation)(RtSolPr)帧,其包括该移动节点所位于的BSS已经改变的信息。还没有通过其它任何接入路由器接收到该帧的接入路由器A 50知道移动节点1位于其子网中。
在图1用23标示的通信中,接入路由器A50通过接入点B 20向移动节点1发送代理路由广告(PrRtAdv)帧,其包括子网已经改变的信息。接收该帧的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仍然位于由接入路由器A 50管理的子网中。因此移动节点1不执行移交、即网际协议(IP)层中的移交。参照OSI参考模型,由于IP层对应于第三层,IP层中的移交因此被称为第三层中的移交或简称为L3移交。
在图1用24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接入点B 20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仍位于由接入点B 20管理的BSS中。移动节点1就象其以前那样通过接入点B 20接入有线网络。
在图1用31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接入点C 30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所在的BSS已经改变。因此移动节 点1由于BSS的改变而执行移交,即链路层中的移交。也就是说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现在位于由接入点C 30管理的BSS中,并将自己与接入点B 20的链路层连接更改为与接入点C 30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1通过其新接入点C 30接入有线网络。
在图1用32和232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通过接入点C 30和接入路由器B 60向接入路由器A 50发送RtSolPr帧,其包括该移动节点所在的BSS已经改变的信息。接入路由器A 50通过作为不同的接入路由器的接入路由器B60接收该帧,并因此知道移动节点1不在其子网中。
在图1用33和233标示的通信中,接入路由器A 50通过接入路由器B 60和接入点C 30向移动节点1发送PrRtAdv帧,其包括移动节点1所在的子网已经改变的信息。接收该帧的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所在的子网已经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由于子网的改变执行移交、即网际协议(IP)层中的移交。
在图1用34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接入点C 30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位于由接入点C 30管理的BSS中。移动节点1就象其以前那样通过接入点C 30接入有线网络。
在图1用41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接入点D 40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所在的BSS已经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由于BSS的改变而执行移交,即链路层中的移交。也就是说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现在位于由接入点D 40管理的BSS中,并将自己与接入点C 30的链路层连接更改为与接入点D 40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1通过其新接入点D 40接入有线网络。
在图1用42标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通过接入点D 40向接入路由器B 60发送RtSolPr帧,其包括该移动节点所在的BSS已经改变的信息。还没有通过其它任何接入路由器接收到该帧的接入路由器B 60知道移动节点1位于其子网中。
在图1用43标示的通信中,接入路由器B 60通过接入点D 40向移动节点1发送PrRtAdv帧,其包括子网已经改变的信息。接收该帧的移动节点1知道自己位于由接入路由器B 60管理的子网中。因此,移动节点1不会因为子网的改变而执行移交、即IP层中的移交。
如上所述,移动节点1与接入路由器进行通信,以获得关于自己接入的子网的改变的信息,因为它不知道该子网是否已经改变。换句话说,移动节点为 了确定是仅在链路层中执行移交还是在链路层和IP层中执行移交而与接入路由器通信。
图1示出了由于移动节点在同类(homogeneous)网络之间移动而发生的移交。但是,正在进行对于支持异类(heterogeneous)网络之间的无缝移动性的研究。
具体地说,近年来作为主流技术得到普及的无线技术被分类为无线局域网(WLAN)(IEEE 802.11标准)和蜂窝网络。为了支持这些无线网络之间的移动性,参与制定无线标准的组织包括IEEE 802、3GPP、3GPP2、ITU-T和IETF都在积极地致力于解决公知的问题。
其中IEEE 802的研究是最活跃的,特别是IEEE 802.21WG(工作组)和IEEE 802.11 WIEN SG(与外部网络的无线交互的研究组)。
IEEE 802.21WG专注于对提供同类网络之间移动性的介质独立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具体地说,其已经创建了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及其上级IP层之间的新2.5层模型,因此使得可以支持在不同有线和无线环境中的有效移动性。
与此有关,IEEE 802.21工作组已经讨论了一种用于实现介质独立移交(MIH)协议的方法。关于MIH协议的信息可以在网址为www.ieee802.org/21 的互联网上找到。
当根据MIH协议运行的移动节点向异类网络移动时,该移动节点可以执行连续通信,因为在该目标异类网络中的接入点支持MIH协议时可以进行移交。
上述异类网络中的移交与同类网络中的移交一样,可以在链路层或IP层中进行。
IP层中的移交使移动节点向新网络移动。移动节点为了接收该新网络中的新IP地址,通过与该新网络的接入点和接入路由器通信,而获得关于在该新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版本(如网际协议版本4(IPv4)或网际协议版本6(IPv6))的信息、以及关于分配该新网络中的IP地址的方法(例如直接输入分配方法或自动分配方法)的信息。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移动节点向相邻网络移动时,其在确定用于分配该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的方法的同时必须暂时停止提供服务,以接收新IP地址,这对支持与用户的无缝通信的移动通信服务来说可能是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使移动节点可以基于预先(也就是在移动节点移动到该相邻网络之前)获得的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在自己向相邻的异类或同类网络移动时,立即接收新IP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移动节点,包括: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请求获得相邻网络中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包括所发送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获得装置,用于基于所接收的帧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而获得该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以移动到该相邻网络。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移动节点发送请求获得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移动节点接收包括所发送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移动节点基于所接收的帧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获得该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以使得移动节点移动到该相邻网络。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数据服务器,包括:接收装置,用于从位于第一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接收请求获得第二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以及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包括所接收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服务器从位于第一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接收请求获得第二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以及数据服务器发送包括所接收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地由于该描述而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会显而易见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线LAN环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系统的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接入点的配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包括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的配置;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系统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在附图中图示了其例子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通过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
但是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体现,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公开全面和完备,并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
下面参照接入点的框图和用于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框图和流程图的每一块、框图和流程图的块组合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用于制造机器的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从而计算机程序指令在由该处理器执行时、建立了实现在该框图和流程图的各块中指定的功能的途径。
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存储在可以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用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从而使存储在计算机可用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产生以下制造物品,其包括实现所述框图和流程图的各块中指定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中,以使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一系列操作,由此产生实现框图和流程图的各块中指定的功能的计算机实现的处理。
实现框图和流程图的各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指令在由计算机或机器执行时,可以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或机器可读介质中。
框图和流程图的每一块都可能代表包括用于实现该块中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一条或多条可执行指令的模块、段、或代码部分。还应当注意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中,块中指定的功能可能次序颠倒。例如连续示出的两个块可能实际上是基本同时或次序颠倒执行的,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系统200的配置。系统200包括第一接入路由器240、第二接入路由器250、第一接入点220、第二接入点230和移动节点210。
可以是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或任何其它可以接入无线LAN的无 线设备的移动节点210,是指在几个无线LAN之间移动的节点。
第一接入点220和第二接入点230将移动节点210与它们所属的相应子网连接,由此允许移动节点210接入诸如互联网的有线网络。
第一接入路由器240和第二接入路由器250在其各自的子网中向移动节点210提供路由服务,由此允许移动节点210使用最佳路径连接到每一子网中的任意节点。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按照传统的路由器通信方法来执行。
如图2所示,假定移动节点210通过由第一接入点220管理的子网和由第二接入点230管理的子网,并假定分别由第一接入点220和第二接入点230管理的相应子网形成异类网络。
例如,由第一接入点220管理的子网可以是通过IEEE 802.11规定定义的BSS,而由第二接入点230管理的子网可以对应于蜂窝网络的一个小区,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特定配置。可以使用由第一接入点220和第二接入点230管理的任意类型子网所形成的任何异类网络。
假定第一接入路由器240、第二接入路由器250、第一接入点220、第二接入点230和移动节点210支持在IEEE 802.21规定中定义的MIH协议。因此,即使移动节点210从第一子网移动到第二子网,移动节点210也可以通过在向第二子网移动时接收新IP地址,来连续执行通信。
移动节点210在移动到第二子网之前预先获得关于接收第二子网中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下面称为“IP地址分配信息”)。该IP地址分配信息还可以被称为MIH IP地址分配信息,因为其用于实现MIH协议。
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在新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版本的信息(例如IPv4或IPv6)、和关于分配该新网络中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例如直接输入分配方法或自动分配方法)。
移动节点210在自己位于第一子网时可以接收第二子网(即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为了完成该接收,移动节点210可以从第一接入点220接收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点220可以从第一接入路由器240获得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240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从第二接入路由器250获得IP地址分配信息。第二接入路由器250能够提供自己所属的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即关于在第二子网中使用的IP地址版本的信息和关于分配第二子网中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因为第二接入路由器在第二子网中提供路由服务。
也就是说,当第一接入路由器240通过有线网络从第二子网中的第二接入 路由器250接收到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并将所接收的IP地址分配信息发送给第一接入点220时,第一接入点220向位于第一子网中的移动节点210提供所接收的IP地址分配信息。
此时,第一接入点220产生携带该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并将其发送到由第一接入点220管理的第一子网,由此该IP地址分配信息被发送到移动节点210。该帧的例子将在下面参照图4进行描述。第一接入点220可以周期地广播该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移动节点210向第一接入点220请求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点220向第一接入路由器240请求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240通过有线网络向第二接入路由器250请求IP地址分配信息,第二接入路由器250通过有线网络向第一接入路由器240发送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240向第一接入点220发送IP地址分配信息,而第一接入点220向移动节点210发送IP地址分配信息。因此移动节点210可以预先(即在移动节点210移动到第二子网之前)获得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描绘出图2所示的第一接入点220或第二接入点230的一般配置的接入点配置。
参照图3,接入点包括无线接口模块310、有线接口模块330、帧生成模块340、存储模块350和控制模块320。
无线接口模块310是通过无线网络和属于由该接入点管理的子网的移动节点进行通信的模块,而有线接口模块330是通过接入路由器连接到有线网络的模块。
存储模块350存储通过有线接口模块330接收的接入点在相邻异类子网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帧生成模块340在控制模块320的控制之下生成包括IP地址分配信息的预定帧,并控制无线接口模块310将该帧发送到移动节点。
图4示出了由帧生成模块340生成的帧的例子。该帧包括设置信息字段410、420,其包含关于正在使用的IP地址版本的信息,并包括留作将来使用的保留字段430。
也就是说,包括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可以包括按照正在使用的IP地址版本分类的设置信息。由于IP版本4(IPv4)和IP版本6(IPv6)可以用于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2所示的系统200,因此图4所示的帧包括IPv4设置信息字段410和IPv6设置信息字段420。
IPv4设置信息字段410包括关于分配IPv4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该方法可以是静态配置方法,其是将IP地址直接分配给移动节点的直接输入分配方法,还可以是动态配置方法,其是将IP地址自动分配给移动节点的自动分配方法。关于正在使用的特定地址分配方法的信息以位的形式被存储在IPv4设置信息字段410中。IPv4设置信息字段410可以包括附加位,留作将来用来存储关于可能将来用于IPv4的另一IP地址分配方法的信息。
IPv6设置信息字段420包括关于分配IPv6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该方法可以是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有状态(stateful)地址配置方法,或者是不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无状态地址配置方法。广泛用于有线网络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有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一个例子。在DHCP中,DHCP服务器了解已经向哪些节点分配了哪些地址,从而不会发生地址冲突。分配IPv6的IP地址的方法还可以是将IP地址手动分配给移动节点的手动配置方法。关于正在使用的特定地址分配方法的信息以位的形式被存储在IPv6设置信息字段420中。IPv6设置信息字段420可以包括附加位,留作将来用来存储关于可能将来用于IPv6的另一IP地址分配方法的信息。
控制模块320控制图3所示的其它模块的操作,并平稳地协调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之间的通信。
在此使用的术语“模块”是指但不限于执行特定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模块可有利地被配置为驻留在可编程存储介质上,并可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因此举例来说,模块可能包括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的组件、过程、功能、属性、程序、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码、电路图、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变量。由这些组件和模块提供的功能可以组合成更少的组件和模块,或者进一步分为其它组件和模块。此外,组件和模块可以被实现为在一个器件或安全多媒体卡内再现一个或多个CPU。
图5示出这样一个过程,其中一个网络中的接入点向位于该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提供相邻异类网络(即相邻异类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下面将参照图3所示的模块描述该过程。
该接入点的有线接口模块330从在该相邻异类网络中提供路由服务的第二接入路由器接收IP地址分配信息,并通过有线网络连接到与有线接口模块330 的第一接入路由器(块S510)。IP地址分配信息可以被包含在由第二接入路由器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发送给第一接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中。
控制模块320将有线接口模块330接收的IP地址分配信息存储在存储模块350中(块S520)。无论何时有线接口模块330接收到新IP地址分配信息,控制模块320都可以更新存储在存储模块350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
控制模块320检测是否存在这样的一个预定状态:存储在存储模块350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将会被发送到由该接入点管理的子网中的移动节点(块S350)。
这种预定状态的一个例子是该接入点准备在无线LAN环境中广播在IEEE802.11中定义的信标信号的状态。这种预定状态的另一个例子是该接入点已从移动节点接收到对IP地址分配信息的请求的状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预定状态,并且所述预定状态可以是存储在存储模块350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将被发送到移动节点的状态。
当确定存在预定状态时,控制模块320命令该帧生成模块340生成包含存储在存储模块350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该帧生成模块340响应于该命令而生成如图4所示的帧(块S540)。
最后,该由帧生成模块340生成的帧通过无线接口模块310被发送给移动节点(块S550)。
图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系统660的配置。系统600包括第一接入路由器640、第二接入路由器650、第一接入点620、第二接入点630、移动节点610和数据服务器660。
可以是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或任何其它可以接入无线LAN的无线设备的移动节点610是指在几个无线LAN之间移动的节点。
第一接入点620和第二接入点630将移动节点610与它们各自所属的子网连接,由此允许移动节点610接入诸如互联网的有线网络。
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和第二接入路由器650在其各自的子网中向移动节点610提供路由服务,由此允许移动节点610使用最佳路径连接到各子网中的任意节点。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按照传统的路由器通信方法来执行。
数据服务器660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通过有线网络从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和第二接入路由器650接收IP地址分配信息并存储,在第一接入路由器640或第二接入路由器650请求时提供所存储的IP地址分配信息。
如图6所示,假定移动节点610通过由第一接入点620管理的子网和由第二接入点630管理的子网,并且假定由第一接入点620和第二接入点630管理的相应子网形成异类网络。
移动节点610在自己位于第一子网时可以接收第二子网(即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为了完成该接收,移动节点610可以从第一接入点620接收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点620可以从第一接入路由器640获得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从数据服务器660获得IP地址分配信息。
也就是说,当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通过有线网络从数据服务器660接收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并将所接收的IP地址分配信息发送给第一接入点620时,第一接入点620向位于第一子网中的移动节点610提供所接收的IP地址分配信息。
此时,第一接入点620产生携带该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并将其发送到由第一接入点620管理的第一子网,由此该IP地址分配信息被发送给移动节点610。该帧的例子已在前面参照图4进行过描述。第一接入点620可以周期地广播该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移动节点610向第一接入点620请求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点620向第一接入路由器640请求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640通过有线网络向数据服务器660请求IP地址分配信息,数据服务器660通过有线网络向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发送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向第一接入点620发送IP地址分配信息,第一接入点620向移动节点610发送IP地址分配信息。因此移动节点610可以预先(即在自己移动到第二子网之前)获得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
图6所示的系统600和图2所示的系统200之间的区别在于:图6所示的系统600包括存储由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和第二接入路由器650提供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数据服务器660,当移动节点610位于由第一接入点620管理的第一子网中时,数据服务器660通过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和第一接入点620向移动节点610提供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并且当移动节点610位于由第二接入点630管理的第二子网中时,数据服务器660通过第二接入路由器650和第二接入点630向移动节点610提供第一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
但是,也可以象图2所示的系统200那样操作图6所示的系统600。在这 样的操作中,当移动节点610位于由第一接入点620管理的第一子网中时,第二路由器650通过第一接入路由器640和第一接入点620向移动节点610提供第二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并且当移动节点610位于由第二接入点630管理的第二子网中时,第一接入路由器640通过第二接入路由器650和第二接入点630向移动节点610提供第一子网的IP地址分配信息。
上面以异类网络中的移交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各方面,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移交。本发明还可用于同类网络中的移交,并且这种应用的实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上面以一个网络只具有单一相邻网络的环境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各方面,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环境。本发明还可用于一个网络具有多个相邻网络的环境。在这样的应用中,可以将识别每个相邻网络的网络识别信息和每个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一起提供给移动节点,由此使该移动节点可以预先(即在自己移动到任何一个相邻网络之前)获得该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该应用的实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方面中,移动节点可以基于预先(即在自己移动到相邻网络之前)获得的该相邻网络的IP地址分配信息,在自己移动到相邻网络时立即接收新的IP地址,该移动节点不需要象在现有技术中所要求的那样,在自己移动到相邻网络时暂时停止提供服务来获得用于分配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的IP地址分配信息,由此向用户提供了无缝的通信服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更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移动节点,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请求获得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包括所发送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和
获得装置,用于基于所接收的帧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而获得该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以移动到该相邻网络,
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节点,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类型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节点,其中所述关于分配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由多个位表示,这些位包括: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静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动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有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不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和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6手动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节点,其中所述多个位还包括: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4地址分配方法;和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
5.一种用于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移动节点发送请求获得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
移动节点接收包括在所发送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
移动节点基于所接收的帧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获得该相邻网络中的IP地址,以使得移动节点移动到该相邻网络,
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类型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关于分配在所述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由多个位表示,这些位包括: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静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动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有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不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和
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6手动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位还包括: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4地址分配方法;和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相邻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
9.一种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数据服务器,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从位于第一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接收请求获得第二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以及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包括所接收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
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类型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关于分配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由多个位表示,这些位包括: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静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动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有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不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和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6手动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多个位还包括: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4地址分配方法;和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
13.一种提供IP地址分配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数据服务器从第一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接收请求获得第二网络中的IP地址所需要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以及
数据服务器发送包括所接收的帧中请求的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
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分配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还包括在从所述移动节点接收请求IP地址分配信息的帧之前,数据服务器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IP地址分配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关于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类型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关于分配在所述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的信息由多个位表示,这些位包括: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静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4动态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有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不了解所分配的地址信息的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和
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IPv6手动配置方法的至少一个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位还包括: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4地址分配方法;和
留作将来使用的至少一个位,用于表示分配在第二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的方法是将来可能使用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71560505P | 2005-09-12 | 2005-09-12 | |
US60/715,605 | 2005-09-12 | ||
KR1020060022870A KR100818916B1 (ko) | 2005-09-12 | 2006-03-10 | Ip 주소 할당에 대한 정보 제공을 위한 이동 노드, 데이터 서버 및 ip 주소 할당 정보 제공 방법 |
KR22870/06 | 2006-03-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3489A CN1933489A (zh) | 2007-03-21 |
CN1933489B true CN1933489B (zh) | 2011-10-12 |
Family
ID=3787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363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3489B (zh) | 2005-09-12 | 2006-09-12 | 移动节点、数据服务器、网际协议地址分配信息提供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85347B2 (zh) |
KR (3) | KR100818916B1 (zh) |
CN (1) | CN1933489B (zh) |
AT (1) | ATE431036T1 (zh) |
BR (1) | BRPI0615884A2 (zh) |
DE (1) | DE602006006626D1 (zh) |
RU (1) | RU2398269C2 (zh) |
TW (1) | TW20071395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01378A1 (fr) * | 2006-03-06 | 2007-09-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ositif,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acquérir une adresse ipv6 |
US7653392B2 (en) * | 2006-04-26 | 2010-01-26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
KR20080007289A (ko) * | 2006-07-15 | 2008-01-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기종망간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정보 획득 방법 |
KR101370824B1 (ko) * | 2007-05-16 | 2014-03-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주소 설정에서의 지연을 줄이기 위한 이동 단말의 핸드오버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US9374704B2 (en) * | 2009-09-15 | 2016-06-2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TWI427969B (zh) * | 2010-08-20 | 2014-02-21 | Wu Sheng Huang | 隨插即用之無線乙太延伸基地台與其自動設定方法 |
KR101335306B1 (ko) * | 2012-02-08 | 2013-12-02 | 주식회사 다산네트웍스 | Ap상에서 복수의 단말의 nat dhcp ip 설정 시스템 및 nat dhcp ip 설정 방법 |
WO2013145045A1 (ja) * | 2012-03-30 | 2013-10-03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無線デバイス、アドレス決定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
KR102043099B1 (ko) * | 2013-05-02 | 2019-1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Ip 기반의 네트워크에서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CN115102926B (zh) * | 2022-07-25 | 2023-07-21 | 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 Ip配置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90669B1 (en) * | 1996-11-01 | 2004-02-10 | Hitachi, Ltd. | Communicating method between IPv4 terminal and IPv6 terminal and IPv4-IPv6 converting apparatus |
JP2000115236A (ja) | 1998-09-30 | 2000-04-21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 |
AU4603100A (en) * | 1999-05-03 | 2000-11-17 | Nokia Corporation | Sim based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for dhcrv4/v6 messages |
EP1176779A3 (en) | 2000-07-24 | 2004-02-04 | ViaGOLD Direct Network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world wide web sites |
KR20020022317A (ko) * | 2000-09-19 | 2002-03-27 | 윤종용 | 홈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운용방법 |
US6965584B2 (en) * | 2001-02-27 | 2005-11-15 |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 Dynamic forward assignment of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ATE272287T1 (de) | 2001-06-18 | 2004-08-15 | Swisscom Mobile Ag |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mobile ip-nodes in heterogenen netzwerken |
KR100424614B1 (ko) | 2002-04-27 | 2004-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인터넷 프로토콜 기반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호스트 주소설정 및 소스 주소 선택 방법 |
JP2004015143A (ja) * | 2002-06-04 | 2004-01-15 | Fujitsu Lt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ルータ装置 |
KR100450941B1 (ko) | 2002-09-11 | 2004-10-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대한 아이피 할당 방법 |
KR100886550B1 (ko) * | 2002-09-17 | 2009-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아이피 어드레스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6930988B2 (en) * | 2002-10-28 | 2005-08-1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IP connectivity in a mobile network |
WO2004071111A1 (en) | 2003-02-03 | 2004-08-19 | Don Lee |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and method of the same |
KR20040082655A (ko) | 2003-03-19 | 2004-09-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중 스택 변환 메커니즘을 이용한 모바일 아이피 통신시스템 및 방법 |
US20040184467A1 (en) * | 2003-03-21 | 2004-09-23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Gateway apparatus and IPv6 network system |
KR100492134B1 (ko) | 2003-04-29 | 2005-06-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모바일 IPv6에서 빠른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신규CoA예약방법 |
KR100562900B1 (ko) | 2003-06-19 | 2006-03-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중복된 ip주소를검출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ip주소 중복 검출 방법 |
KR100562670B1 (ko) * | 2003-07-10 | 2006-03-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서브넷을 이용한 핸드오프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시스템 |
GB2418804B (en) | 2003-07-23 | 2007-06-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IP addresses of access terminals and transmitting messages for generation of IP addresses in an IP system |
US7315519B2 (en) * | 2003-08-05 | 2008-01-01 | Alcatel Lucent | IPv4/v6 address acquisition techniques for mobile terminals operating within wireless LANs |
KR100560744B1 (ko) * | 2003-09-25 | 2006-03-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에이치씨피 환경에서의 아이피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KR100962647B1 (ko) | 2003-10-27 | 2010-06-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이동성 지원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KR20050048383A (ko) | 2003-11-19 | 2005-05-2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DHCPv6서버에서의 인터넷주소 할당 및 등록방법 |
US8064427B2 (en) | 2004-01-07 | 2011-11-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access router |
KR101166765B1 (ko) * | 2004-05-07 | 2012-07-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IPv4 및 IPv6을 지원하기 위한 IP 주소 설정 |
US7548523B2 (en) * | 2004-06-30 | 2009-06-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IP for a terminal equipment attached to a wireless device |
WO2006032003A2 (en) * | 2004-09-13 | 2006-03-23 |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processing |
CA2603720C (en) * | 2004-11-05 | 2016-05-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Network discovery mechanisms |
US7813319B2 (en) * | 2005-02-04 | 2010-10-12 |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 Framework of media-independent pre-authentication |
KR100601877B1 (ko) | 2005-04-14 | 2006-07-18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Cdma2000망과 휴대 인터넷간의 연동이 가능한 이동통신시스템 및 이 시스템에서의 로밍 방법 |
US20070002833A1 (en) * | 2005-06-30 | 2007-01-04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and managing IP addresses for wireless client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
KR100679009B1 (ko) * | 2005-09-10 | 2007-0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동적으로 인터넷 프로토콜 주소를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080041535A (ko) * | 2006-11-07 | 2008-05-1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핸드오버 타깃 네트워크 선택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US8223716B2 (en) * | 2006-12-05 | 2012-07-17 |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 Assisted proactive IP address acquisition |
-
2006
- 2006-03-10 KR KR1020060022870A patent/KR100818916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31 US US11/513,251 patent/US83853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9-06 DE DE602006006626T patent/DE602006006626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9-06 AT AT06120213T patent/ATE43103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9-07 TW TW095133013A patent/TW200713955A/zh unknown
- 2006-09-12 RU RU2008109208/09A patent/RU239826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9-12 BR BRPI0615884-6A patent/BRPI0615884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9-12 CN CN2006101536384A patent/CN19334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8-27 KR KR1020070086300A patent/KR101163155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1-08 KR KR1020080002200A patent/KR101109692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08109208A (ru) | 2009-10-10 |
BRPI0615884A2 (pt) | 2011-05-31 |
US20070058582A1 (en) | 2007-03-15 |
KR20080019657A (ko) | 2008-03-04 |
KR101163155B1 (ko) | 2012-07-06 |
RU2398269C2 (ru) | 2010-08-27 |
TW200713955A (en) | 2007-04-01 |
KR20070030109A (ko) | 2007-03-15 |
ATE431036T1 (de) | 2009-05-15 |
DE602006006626D1 (de) | 2009-06-18 |
KR100818916B1 (ko) | 2008-04-03 |
US8385347B2 (en) | 2013-02-26 |
KR101109692B1 (ko) | 2012-01-31 |
CN1933489A (zh) | 2007-03-21 |
KR20070101825A (ko) | 2007-10-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33489B (zh) | 移动节点、数据服务器、网际协议地址分配信息提供方法 | |
EP1856940B1 (en) | Providing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 informat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3018517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obility between subnetworks of mobile node in wireless LAN | |
JP4902634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のための移動性管理プロトコル情報の移動端末への提供方法 | |
US2006029142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handover in wireless network | |
CN101208908B (zh) | 进行移动节点的切换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网络系统 | |
US7477620B2 (en) | Managing network information in access routers (ARs) | |
US2008006909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formation server,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storing data format of message therefor | |
US20070133463A1 (en) | Communication handover method, communication handov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90147752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 |
EP1763203B1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IP address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node. | |
KR20080050242A (ko) | 이동 단말에서의 다중 무선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끊김 없는이동성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0942703B1 (ko) |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 이동성을 보장하기 위한 분산 방식의 주소 관리 방법 | |
KR20080052051A (ko) | 아이피 기반 무선망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