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5633A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25633A CN1925633A CN200510093915.2A CN200510093915A CN1925633A CN 1925633 A CN1925633 A CN 1925633A CN 200510093915 A CN200510093915 A CN 200510093915A CN 1925633 A CN1925633 A CN 19256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ute
- territory
- call
- message
- do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102000018059 CS domains Human gen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4
- 108050007176 CS domains Protein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282836 Camelus dromedar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其核心均为: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根据接收的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出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传输至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由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根据已路由控制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呼叫的后续呼叫流程。本发明的CS域呼叫终结过程中的网络实体能够获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避免了CS域呼叫终结流程中的重复路由控制、后续呼叫流程不明确的现象;本发明应用于呼叫连续性课题下的静态锚点方案时,明确了静态锚点方案中CS域呼叫终结流程,使呼叫能够正常地在CS域中接续;从而实现了完善CS域呼叫终结流程、增强域间呼叫可实现性、提高静态锚点方案实用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从3GPP R5(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阶段开始,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划分为CS(电路交换)、PS(分组交换)以及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三个子系统。
CS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电路交换域)用于向用户提供电路型业务的连接。CS域主要包括:MSC(MSC Server/CS-MGW,Mobile Switch CenterServer/CS-Media GateWay,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电路域-媒体网关)、GMSC(Gateway MSC关口移动交换中心)和IWF(InterWorking Function,互通功能)。
其中,MSC完成电路交换型业务的交换和信令控制功能;GMSC为某一网络中完成移动用户路由寻址功能的MSC,可与MSC合设或分设;IWF与MSC紧密相关,完成PLMN(公众陆地移动网)与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公众电话交换网)、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络)间的信令转换功能,从而实现网络互通,IWF的具体功能与业务和网络的种类密切相关。
PS域(Packet Switched Domain)用于向用户提供分组型业务的连接,PS域主要包括:GSN(GPRS支持节点)、BG(边界网关)、HLR/AuC(位置归属寄存器/认证中心)、VLR(拜访位置寄存器)、EIR(设备识别寄存器)、MSC等。其中,GSN完成分组业务用户的分组包的传送,GSN包括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SGSN提供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系统BSS、RNS的连接,完成分组型数据业务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等功能,以管理MS在移动网络内的移动和通信业务;GGSN为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数据网之间的接口,同时,GGSN还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另外,SGSN和GGSN均提供计费信息。BG用于完成两个GPRS网络间的互通、保证网络互通的安全性。HLR用于完成用户签约数据和位置信息的管理,用户签约数据如MSISDN、IMSI、PDP ADDRESS、签约的电信业务和补充业务及其业务的的适用范围等,位置信息如MSRN、MSC/VLR号、SGSN号码、GMLC等。AUC主要用于存储用户的鉴权算法和密钥。VLR用于处理拜访用户的各种数据信息。EIR用于存储用户设备标识IMEI信息。
IMS是3GPP R5阶段增加的WCDMA网络中叠加在已有分组域之上的一个子系统,采用分组域为其上层控制信令和媒体传输的承载通道,并引入SIP协议作为业务控制协议,利用SIP简单、易扩展、媒体组合方便的特点,通过将业务控制与承载控制分离,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IMS中的主要功能实体包括控制用户注册、会话控制等功能的会话控制实体CSCF、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功能的应用服务器AS、集中管理用户签约数据的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以及用于实现与电路交换网互通的MGCF/IM-MGW(媒体网关控制功能)。用户通过当前所在地代理节点P-CSCF接入IMS,会话和业务触发控制及与AS的业务控制交互则由其注册地的归属域服务节点S-CSCF完成。
IMS系统中的HSS是HLR的超集,功能上能够兼容HLR,但由于建网过程等因素,具体组网中HSS与CS/PS HLR很可能采用分设的情况。
3GPP标准定义的IMS架构全面解决了IP承载下提供多媒体业务所需要解决的漫游计费、QoS(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关键的可运营问题,其架构和思路已获得业界公认,3GPP2、TISPAN均以3GPP模型作为基础和参照进行了相应IP多媒体网络架构和业务体系的定义,3GPP也已经开始了针对WLAN(无线局域网)接入与UMTS互通如I-WLAN(Interworking of WLAN,WLAN互通),固定宽带接入IMS如FBI(Fixed Broadband access to IMS,固定宽带接入IMS)以及面向多种接入技术的全IP网如AIPN(All-IP Network全IP网络)等课题研究,用户将可以根据其签约通过单一多模终端或多种类型的不同终端经由不同接入技术的接入网接入IMS,以获得统一的、包括VoIP(Voice over IP,基于IP的语音)业务等的多媒体业务。
由于IMS架构的业务平台同样可以提供基于IP的语音业务,即VoIP业务,而运营商可以针对基于CS域的语音业务和基于IMS域的语音业务分别实施不同的计费费率,因此,对于尚未建立的呼叫/会话,需要根据运营商的路由策略以及用户的偏好设置灵活地选择被叫用户在CS域或是IMS域之间的路由;并且,由于运营商也可以在不同的地域内分别提供基于CS域的语音业务或是基于IMS域的语音业务,这样,由于用户的移动性,对于已经建立的呼叫/会话,当用户在CS域和IMS域发生语音业务切换时,需要保证呼叫/会话的连续性,以保证语音业务在两个不同域的平滑过渡。
目前,3GPP刚刚通过了一个研究CS呼叫与通过IP-CAN(IP-ConnectivityAccess Network IP,连通性接入网络)接入IMS提供的VoIP业务间业务连续性问题的工作课题,研究内容的重点集中在被叫路由控制和切换两个方面。
目前3GPP提出了一种IMS控制的静态锚点(IMS control static anchoring)的呼叫控制方案,以解决在两个域,如CS域和IMS域之间进行切换的问题。该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对于无论从CS域或是IMS域发起的呼叫/会话,都将该呼叫/会话触发至IMS域中的一个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由该AS对呼叫/会话进行锚定控制(Anchoring control)。这样,后续无论发生CS域至IMS域的域间切换或是发生IMS域至CS域的域间切换,都由该AS对锚定的呼叫/会话进行后续切换控制处理。
由于IMS中会话控制方式本身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呼叫路径中插入一个锚点AS对会话进行控制,即通过定义iFC使得会话触发至AS。而对于CS域的呼叫控制方式本身不太容易在呼叫路径中插入一个锚点AS,因此针对CS域发起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的过程,3GPP规范目前描述了多种方案:对于主叫侧为CS域时发起的初始呼叫,即对于主叫侧VMSC在接收到UE的呼叫建立消息后发起的呼叫,可以有网络侧路由控制即使用CAMEL方案,和终端侧路由控制即使用USSD和Notify方案,两种控制模式将呼叫路由至锚点AS。对于被叫侧为CS域时发起的初始呼叫,即被叫归属网络的GMSC在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后,根据GMSC对被叫信息分析后发起的呼叫,可以使用CAMEL方案和信令拦截方案将呼叫路由至锚点AS。
这种将初始呼叫路由至其他域的功能叫做DRF(Domain Routing Faction域间路由功能)功能,对于CS域,具有DRF功能的实体可以为gsmSCF,对于IMS域,具有DRF功能的实体可以为一个AS。CS域中的路由决策实体gsmSCF可以同IMS域中的路由决策实体AS位于同一个物理实体中。
上述AS的锚定控制功能用于实现域间切换的主要原理是,在呼叫初始建立时,如UE(A)发起针对UE(B)的呼叫,通过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或AS在主叫侧UE(A)的呼叫路径中插入一个锚点AS,该AS启用B2BUA功能用以将主叫侧的呼叫分为AS终止段和AS发起段两段。AS终止段即为UE(A)-AS之间的呼叫段,AS发起段即为AS-UE(B)之间的呼叫段。后续在呼叫的过程中,UE(A’)检测到域间切换条件满足时,希望将当前进行的呼叫从UE(A)切换到UE(A’)上进行后续的呼叫控制,此时UE(A’)则针对当前的呼叫进行锚定控制的AS发起一个新的呼叫,AS在接收到该呼叫后,判断出需要进行域间切换时,则AS将UE(A’)新发起的呼叫与AS发起段接续,然后释放掉AS终止段的呼叫,这样,在锚点AS的控制下,使得UE(A’)并同UE(B)进行了呼叫的接续,释放掉先前的UE(A)-AS之间的呼叫段,完成了UE(A)到UE(A’)之间的切换。这种将呼叫进行锚定控制,并在域间切换发生时进行切换处理的功能叫做DTF(Domain Transfer Function域间转移功能)功能,在静态锚点方案下,具有DTF功能的实体为IMS域中的一个AS。
具有DRF功能的路由决策点gsmSCF或AS可以同具有DTF功能的AS位于同一个物理实体中。
这里,UE(A)可以是CS域的终端,UE(A’)可以是IMS域的终端,通过UE(A)到UE(A’)的呼叫切换,实现了用户A的同一个呼叫从CS域到IMS域之间的呼叫连续性。
同样的,在呼叫初始建立时,可同样在主叫侧UE(B)的呼叫路径中插入一个锚点AS,用以实现后续被叫侧的域间切换的呼叫控制。
附图1为IMS域中主叫用户向IMS域中的被叫用户发起会话,当IMS域中的被叫用户漫游在CS域时,IMS域中的被叫侧S-CSCF使用iFC将入局的会话触发至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
图1中,步骤1-1、IMS域发起的会话根据被叫信息路由至被叫用户归属IMS域中的I-CSCF。
步骤1-2、I-CSCF根据INVITE消息中的Requested-URI向HSS查询路由信息,获取该用户在IMS域中注册的S-CSCF地址信息。
步骤1-3、I-CSCF根据查询结果将会话路由至相应的S-CSCF,如果当前用户未注册到IMS域中,则I-CSCF将会话路由至一个为未注册用户临时分配的一个S-CSCF中。
步骤1-4、S-CSCF根据iFC(initial Filter Criteria初始过滤准则)将会话触发到具有DRF功能的AS中。
步骤1-5、具有DRF功能的AS从HSS获得用户当前IMS域的注册状态和数据。
步骤1-6、具有DRF功能的AS从HLR获得用户当前CS域的注册状态和数据。
步骤1-7、具有DRF功能的AS通过对被叫信息进行路由分析,在具有DRF功能的AS判断出需要将会话路由至CS域中进行接续时,具有DRF功能的AS基于原被叫信息构造Tel-URI格式的CSRN(CS Routing Number CS域路由号码),然后触发DTF功能。
步骤1-8、具有DTF功能的AS对具有DRF功能的AS接收到的会话进行锚定控制,即触发B2BUA(背靠背用户代理)功能,终止掉具有DRF功能的AS接收到的会话,然后,发起一个针对原被叫信息的新会话,该新会话中的被叫信息Requested-URI为具有DRF功能的AS构造的CSRN。即具有DTF功能的AS通过同HSS的Sh接口获得被叫用户侧的S-CSCF信息,然后,将会话路由至S-CSCF,并由该S-CSCF将会话路由至原被叫侧。
这里,在S-CSCF将会话路由至原被叫侧的过程中,由于具有DTF功能的AS新发起的会话中的Requested-URI为CSRN,S-CSCF经过ENUM DNS转换功能后不能将其转换成SIP URI格式,因此S-CSCF将会话路由至本IMS域的BGCF,由BGCF将会话最终经由MGCF路由至CS域的GMSC。
在具有DTF功能的AS启用B2BUA功能时,对于在DTF终止的会话和在DTF新发起的会话,DTF均对其维护状态,以对后续用户可能发起的域间切换进行控制。
步骤1-9、GMSC接收到MGCF的入局呼叫IAM消息后,使用CAMEL业务的方式或是其他的转换技术从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然后,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对被叫信息进行分析后,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由于该GMSC支持CAMEL能力,因此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中携带相应的参数指示GMSC的CAMEL支持信息。HLR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
步骤1-10、GMSC根据接收到的T-CSI触发CAMEL业务,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请求DRF的路由指示。
步骤1-11、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判断出具有DTF功能的AS已经对该呼叫进行了锚定控制,则不再分配IMRN,直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GMSC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继续后续的呼叫,即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GMSC在本次发送的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然后,GMSC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附图2为CS域的用户做被叫时,CS域中使用CAMEL机制将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
在步骤2-1、当呼叫中被叫信息的MSISDN属于CS域时,对于在CS域或是PSTN发起的呼叫,在进行被叫路由时将呼叫路由至GMSC。
到步骤2-2、GMSC在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后,对被叫信息进行分析,然后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由于该GMSC支持CAMEL能力,因此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中携带相应的参数指示GMSC的CAMEL支持信息。HLR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
到步骤2-3、GMSC根据接收到的T-CSI触发CAMEL业务,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请求DRF的路由指示。
到步骤2-4、具有DRF功能的gsmSCF从HSS获得用户IMS域当前的数据和状态。
到步骤2-5、具有DRF功能的gsmSCF从HLR获得用户CS域当前的数据和状态。
到步骤2-6、具有DRF功能的gsmSCF生成一个指向IMS域中的具有DTF功能的一个AS的路由号码IMRN(IMS Routing Number),使得GMSC根据该路由号码将呼叫路由至该DTF上。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可通过在DTF的标识信息DTF PSI(DTF Public Service Identities DTF公共业务标识)后追加呼叫参考号等方法来构造IMRN,然后具有DRF功能的gsmSCF通过CAMEL connect消息将IMRN下发给GMSC。
到步骤2-7、GMSC根据IM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归属的IMS网络中的MGCF。
到步骤2-8、DRF向HSS查询用户当前IMS域的注册状态。
到步骤2-9、DRF向HLR查询用户当前CS域的注册状态。
到步骤2-10~步骤2-13、具有DTF功能的AS接收到的被叫信息包含DTF PSI信息的IMRN的会话后,对会话进行锚定控制,即触发B2BUA(背靠背用户代理)功能,终止掉AS接收到的会话,然后发起一个针对原被叫信息的新会话,即具有DTF功能的AS通过同HSS的Sh接口获得被叫用户侧的S-CSCF信息,然后,将会话路由至S-CSCF,并由该S-CSCF将会话路由至原被叫侧。
这里,具有DTF功能的AS发起一个针对原被叫信息的新会话时,需要由具有DRF功能的AS对原被叫信息进行路由分析,在具有DRF功能的AS判断出需要将会话路由至CS域中进行接续时,具有DRF功能的AS基于原被叫信息构造Tel-URI格式的CSRN(CS Routing Number CS域路由号码),然后具有DTF功能的AS发起的针对原被叫信息的新会话中的被叫信息Requested-URI为CSRN。
这里,在S-CSCF将呼叫路由至原被叫侧的过程中,当原被叫信息为Tel-URI格式时,S-CSCF执行ENUM DNS(E.164 Number Domain Name System E.164域名转换系统)转换功能,如果能够将原被叫号码转换成SIP URI格式,则后续的呼叫路由在IMS域中进行,否则,S-CSCF将呼叫路由至本IMS域的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边界网关控制功能),由BGCF将呼叫最终经由MGCF路由至CS域的GMSC,最后由GMSC将呼叫接续至被叫。在具有DTF功能的AS启用B2BUA功能时,对于在DTF终止的会话和在DTF新发起的会话,DTF均对其维护状态,以对后续用户可能发起的域间切换进行控制。
到步骤2-14、GMSC接收到MGCF的入局呼叫IAM消息后,使用CAMEL业务的方式或是其他的转换技术从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然后,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对被叫信息进行分析后,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由于该GMSC支持CAMEL能力,因此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中携带相应的参数指示GMSC的CAMEL支持信息。HLR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
到步骤2-15、GMSC根据接收到的T-CSI触发CAMEL业务,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请求DRF的路由指示。
到步骤2-16、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判断出具有DTF功能的AS已经对该呼叫进行了锚点控制,则不再分配IMRN,直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GMSC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继续后续的呼叫,即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GMSC在本次发送的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然后,GMSC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另外,由于运营商在进行号码分配时,可以为IMS域的用户分配相应的MSISDN号码,用以实现CS域或PSTN用户发起的对IMS域用户的呼叫。因此,当CS域或PSTN中的用户呼叫IMS域中的MSISDN用户时,同样需要将CS域或PSTN用户发起的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归属IMS域中的具有DTF功能的AS进行呼叫的锚定,并由AS对后续用户可能发起的域间切换进行控制。
附图3为CS域或PSTN网络的用户做主叫用户,IMS域中的MSISDN用户做被叫用户时,CS域或PSTN网络根据对被叫号码的分析将呼叫路由至IMS域并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
在步骤3-1、由于被叫用户的MSISDN属于IMS域,则发起呼叫的CS域或是PSTN网络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归属IMS域中的MGCF。
到步骤3-2、MGCF将MSISDN转换成Tel-URI,并向I-CSCF发送INVITE消息,该消息中的被叫信息Requested-URI为被叫MSISDN的TEL URI格式。
步骤3-3到步骤3-12同步骤1-2到步骤1-11相同。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目前提出的由IMS控制的静态锚点(IMS controlstatic anchoring)的呼叫控制方案中,在步骤1-7、步骤2-6、步骤3-8中,DRF已经分别对本次呼叫/会话进行了路由控制处理,即构造将呼叫/会话路由至CS域的CSRN或是路由至IMS域的IMRN,后续在步骤1-10、步骤2-15、步骤3-11中,当GMSC在向HLR取回T-CSI信息、并再度向DRF发送IDP消息,请求DRF的路由指示时,由于被叫信息已经在GMSC恢复成了真实的被叫号码MSISDN,因此,IDP消息中携带的是真实的被叫号码MSISDN,这样,在后续步骤中,DRF根据其接收的IDP消息中的被叫号码MSISDN无法判断是否已经对该呼叫进行了路由控制,即是否对该呼叫已经作出了将呼叫路由至CS域或是IMS域的路由决策,从而会使后续呼叫流程出现重复的路由控制现象,使呼叫无法在CS域中正常接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通过已路由控制信息的传输,避免了CS域呼叫终结流程中的重复路由控制现象,使呼叫能够在CS域中正常接续,实现了完善CS域呼叫终结流程,增强域间呼叫可实现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包括:
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根据其接收的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提供给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
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已路由控制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呼叫的后续呼叫流程。
所述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CSRN。
所述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包括:路由决策子模块和执行子模块;
路由决策子模块:在接收到携带有已路由控制信息的IDP消息时,确定出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处理,不再执行路由决定策略,直接向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下发Continue消息;
执行子模块:在接收到Continue消息时,向HLR发送携带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并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后接续。
所述路由决策子模块位于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中。
所述执行子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包括: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和呼叫路由子模块;
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在接收到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的已路由控制信息后,根据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CSRN解析原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并根据该号码信息向HLR发送携带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在接收到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时,将该路由信息发送至呼叫路由子模块;
呼叫路由子模块:根据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传输来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
所述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所述呼叫路由子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所述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包括:GMSC或具有GMSC功能的MGCF。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包括:
a、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根据其接收的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出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
b、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传输至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
c、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已路由控制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呼叫的后续呼叫流程。
所述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且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接收呼叫发起消息,并根据该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CSRN确定该呼叫已进行过路由控制。
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的路由决策子模块和执行子模块分别位于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中和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携带在预定消息中传输至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中。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将呼叫发起消息中的CSRN携带在IDP消息中传输至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所述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根据其接收的预定消息中的已路由控制信息向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下发Continue消息;
所述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向HLR发送携带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并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后接续。
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
且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根据已路由控制信息向HLR发送携带有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并根据HLR返回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
所述呼叫为: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或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应用服务器在进行路由控制后,确定出需要在CS域中接续的呼叫。
所述路由控制进一步包括:基于静态锚点切换的路由控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知,本发明通过确定出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会话,并提供已路由控制信息,使CS域呼叫终结过程中的网络实体能够获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避免了CS域呼叫终结流程中的重复路由控制、后续呼叫流程不明确的现象;本发明应用于呼叫连续性课题下的静态锚点方案时,明确了静态锚点方案中CS域呼叫终结流程,当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如GMSC将已路由控制信息如CSRN携带在IDP消息中传输至具有域间路由控制功能的网络实体如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时,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根据IDP消息中的CSRN采用直接下发Continue消息等方法使后续呼叫流程能够得到正确处理,使呼叫能够正常地在CS域中接续;当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如GMSC根据接收的IAM消息确定出本次呼叫已由具有域间路由控制功能的网络实体如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或是具有DRF功能的AS进行了路由控制时,GMSC采用直接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等方法使后续呼叫流程能够得到正确处理,使呼叫能够正常地在CS域中接续;从而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完善CS域呼叫终结流程、增强域间呼叫可实现性、提高静态锚点方案实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漫游在CS域的IMS用户做被叫时,IMS域中的被叫侧S-CSCF使用iFC将入局的会话触发至AS进行锚定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CS域的用户做被叫时,CS域中使用CAMEL机制将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CS域或PSTN的用户做主叫用户,IMS域中的MSISDN用户做被叫用户时,CS域或PSTN网络根据对被叫号码的分析将呼叫路由至IMS域并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漫游在CS域的IMS用户做被叫时,IMS域中的被叫侧S-CSCF使用iFC将入局的会话触发至AS进行锚定的方法流程图一;
图5是本发明的CS域的用户做被叫时,CS域中使用CAMEL机制将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一;
图6是本发明的CS域或PSTN的用户做主叫用户,IMS域中的MSISDN用户做被叫用户时,CS域或PSTN网络根据对被叫号码的分析将呼叫路由至IMS域并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一;
图7是本发明的漫游在CS域的IMS用户做被叫时,IMS域中的被叫侧S-CSCF使用iFC将入局的会话触发至AS进行锚定的方法流程图二;
图8是本发明的CS域的用户做被叫时,CS域中使用CAMEL机制将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二;
图9是本发明的CS域或PSTN的用户做主叫用户,IMS域中的MSISDN用户做被叫用户时,CS域或PSTN网络根据对被叫号码的分析将呼叫路由至IMS域并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核心均为: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根据路由控制模块传输的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已路由控制信息传输模块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提供给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已路由控制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呼叫的后续呼叫流程。
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基于域间路由控制的CS域呼叫终结的流程中,本发明中的呼叫为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或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AS(应用服务器)在进行路由控制后,确定出需要在CS域中接续的呼叫。下面基于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以在IMS域中进行静态锚定的CS呼叫终结流程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CS域呼叫终结的方法和系统做进一步的描述。
在静态锚点技术方案中,本发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可以为:GMSC或具有GMSC功能的MGCF,具有域间路由控制功能的实体可以为具有DRF功能的gsmSCF。
对于无论呼叫或会话中原被叫侧为CS域还是IMS域,在具有DRF功能的AS在进行路由控制后,决定出该呼叫/会话最终需要在CS域中接续时,则具有DRF功能的AS向被叫侧的S-CSCF发送INVITE消息,INVITE消息中的Requested-URI为CSRN,S-CSCF将INVITE消息传输至MGCF,并由MGCF将入局呼叫IAM消息转发至GMSC。
GMSC接收到MGCF的入局呼叫IAM消息后,根据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为CSRN则可以确定该呼叫已由DRF进行过路由控制了,此时,GMSC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后续呼叫流程:
方法一、GMSC将已路由控制信息传输至DRF,由DRF来控制后续呼叫流程。其实现过程为:
首先、GMSC使用智能网业务的方式或是其他的转换技术从CSRN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GMSC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HLR在SRI响应消息中向GMSC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
然后,GMSC基于获取的T-CSI再度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请求具有DRF功能的gsmSCF的路由指示,这里的IDP消息中携带有已路由控制信息,已路由控制信息可以为GMSC接收到的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CSRN,GMSC可以将CSRN携带在IDP消息中的原被叫号码信息参数中携带至具有DRF功能的gsmSCF,用以标明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并且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可以根据CSRN索引出该呼叫先前进行的哪种路由控制,以决定后续的路由控制处理。另外,以路由控制信息也可以是一个标识位,仅用以标明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
这样,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根据接收到的IDP消息中的CSRN即能够获知已经对该呼叫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则不再为该呼叫分配IMRN,直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GMSC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继续后续的呼叫流程,即向HLR发送SRI取漫游号码,且本次SRI中抑止T-CSI,GMSC根据漫游号码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后接续。
在方法一中,本发明的CS域呼叫终结系统包括: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和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位于GMSC中,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包括:路由决策子模块和执行子模块,且路由决策子模块位于具有DRF功能的gsmSCF中、执行子模块位于GMSC中。
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主要用于在接收到携带有CSRN的IAM消息时,从CSRN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并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在获得HLR在SRI响应消息中提供的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时,将CSRN携带在IDP消息的原被叫号码信息参数中,传输至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
路由决策子模块主要用于在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接收到携带有CSRN的IDP消息时,判断出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处理,不再执行路由决定策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
执行子模块主要用于在GMSC接收到的具有DRF功能的gsmSCF下发的Continue消息时,执行Continue的操作,继续后续的呼叫流程,即向HLR发送SRI取漫游号码,且本次SRI中抑止T-CSI,GMSC根据漫游号码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后接续。
在静态锚点技术方案中融入本发明的方法一的CS呼叫终结流程的锚点过程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
本发明的IMS域中主叫用户向IMS域中的被叫用户发起会话,当IMS域中的被叫用户漫游在CS域时,IMS域中的被叫侧S-CSCF使用iFC将入局的会话触发至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如附图4所示。
图4中,步骤4-1至步骤4-11的流程与图1中步骤1-1至步骤1-11的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HLR在SRI响应消息中向GMSC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之后的步骤4-10中,GMSC再度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时,GMSC需要将已路由控制信息如将接收到的IAM消息中的CSRN携带在IDP消息的原被叫号码信息参数中发送至具有DRF功能的gsmSCF,请求具有DRF功能的gsmSCF的路由指示。
在步骤4-11、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根据IDP消息中的原被叫地址信息中的CSRN判断出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则不再为此呼叫分配IMRN,直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GMSC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继续后续的呼叫,即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GMSC在本次发送的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然后,GMSC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本发明的CS域的用户做被叫时,CS域中使用CAMEL机制将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如附图5所示。
图5中,步骤5-1至步骤5-16的流程与图2中步骤2-1至步骤2-16的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HLR在SRI响应消息中向GMSC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之后的步骤5-15中,GMSC再度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时,GMSC需要将已路由控制信息如将接收到的IAM消息中的CSRN携带在IDP消息的原被叫号码信息参数中发送至具有DRF功能的gsmSCF,请求具有DRF功能的gsmSCF的路由指示。
在步骤5-16、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根据IDP消息中的原被叫地址信息中的CSRN判断出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则不再为此呼叫分配IMRN,直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GMSC在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继续后续的呼叫,即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GMSC在本次发送的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然后,GMSC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本发明的CS域或PSTN的用户做主叫用户,IMS域中的MSISDN用户做被叫用户时,CS域或PSTN网络根据对被叫号码的分析将呼叫路由至IMS域并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如附图6所示。
图6中,步骤6-1至步骤6-12的流程与图3中步骤3-1至步骤3-12的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HLR在SRI响应消息中向GMSC返回指示用户为CS-IMS用户的被叫侧CAMEL签约信息T-CSI之后的步骤6-11中,GMSC再度向具有DRF功能的gsmSCF发送IDP消息时,GMSC需要将已路由控制信息如将接收到的IAM消息中的CSRN携带在IDP消息的原被叫号码信息参数中传输至具有DRF功能的gsmSCF,请求具有DRF功能的gsmSCF的路由指示。
在步骤6-12、具有DRF功能的gsmSCF根据IDP消息中的原被叫地址信息中的CSRN判断出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则不再为此呼叫分配IMRN,直接向GMSC下发continue消息。GMSC在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继续后续的呼叫,即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GMSC在本次发送的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然后,GMSC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方法二、GMSC在确定呼叫已进行过路由控制时,由GMSC来控制后续呼叫流程。其实现过程为:
首先、GMSC判断其接收到的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如果确定出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符合CSRN的构成方式,则确定本次呼叫已经进行过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
此后,GMSC从CSRN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并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这里,本发明对GMSC的处理流程进行增强,即在GMSC基于由CSRN恢复出的原被叫用户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时,GMSC向HLR发送SRI消息以获得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GMSC在本次发送的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
这样,后续HLR不会向GMSC返回T-CSI,而是直接向GMSC返回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MSRN,GMSC根据HLR返回的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在方法二中,本发明的CS域呼叫终结系统包括:已路由控制信息判定模块和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且已路由控制信息判定模块和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均位于GMSC。
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的主要功能由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和呼叫路由子模块来实现。
已路由控制信息判定模块主要用于当GMSC接收到携带有CSRN的入局呼叫IAM消息时,根据IAM消息中携带的CSRN确定该呼叫已进行过路由控制时,通知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请求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对呼叫进行处理。
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主要用于在接收到判断子模块的已路由控制通知后,使用预定的转换技术从CSRN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并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并在该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然后,在接收到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MSRN时,将MSRN发送至呼叫路由子模块。
呼叫路由子模块主要用于根据其接收的路由信息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的拜访VMSC。
在静态锚点技术方案中融入本发明方法二的CS呼叫终结流程的锚点过程如附图7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的IMS域中主叫用户向IMS域中的被叫用户发起会话,当IMS域中的被叫用户漫游在CS域时,IMS域中的被叫侧S-CSCF使用iFC将入局的会话触发至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如附图7所示。
图7中,步骤7-1至步骤7-8的流程与图1中步骤1-1至步骤1-8的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7-9中,GMSC接收到MGCF的入局呼叫IAM消息后,使用智能网业务的方式或是其他转换技术从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由于GMSC根据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为CSRN能够获知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所以,GMSC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时,需要在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
这样,HLR在SRI Ack消息中会直接向GMSC返回该MSISDN的路由信息MSRN,从而到步骤7-9、GMSC能够根据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本发明的CS域的用户做被叫时,CS域中使用CAMEL机制将接收到来自于主叫侧的呼叫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如附图8所示。
图8中,步骤8-1至步骤8-13的流程与图2中步骤2-1至步骤2-13的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8-14中,GMSC接收到MGCF的入局呼叫IAM消息后,使用智能网业务的方式或是其他转换技术从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由于GMSC根据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为CSRN能够获知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所以,GMSC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时,需要在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
这样,HLR在SRI Ack消息中会直接向GMSC返回该MSISDN的路由信息MSRN,从而到步骤8-14、GMSC能够根据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本发明的CS域或PSTN的用户做主叫用户,IMS域中的MSISDN用户做被叫用户时,CS域或PSTN网络根据对被叫号码的分析将呼叫路由至IMS域并触发至锚点AS进行锚定的流程图如附图9所示。
图9中,步骤9-1至步骤9-9的流程与图3中步骤3-1至步骤3-9的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9-9中,GMSC接收到MGCF的入局呼叫IAM消息后,使用智能网业务的方式或是其他转换技术从中解析出原被叫用户的MSISDN,由于GMSC根据IAM消息中的被叫信息为CSRN能够获知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即对于静态锚点方案,则本次呼叫已经是一个进行了静态锚定控制的呼叫,所以,GMSC基于解析出的MSISDN向HLR发送SRI消息时,需要在SRI消息中携带抑止T-CSI参数。
这样,HLR在SRI Ack消息中会直接向GMSC返回该MSISDN的路由信息MSRN,从而到步骤9-10、GMSC能够根据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后接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Claims (18)
1、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根据其接收的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提供给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
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已路由控制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呼叫的后续呼叫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CSR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包括:路由决策子模块和执行子模块;
路由决策子模块:在接收到携带有已路由控制信息的IDP消息时,确定出本次呼叫已经进行了路由控制处理,不再执行路由决定策略,直接向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下发Continue消息;
执行子模块:在接收到Continue消息时,向HLR发送携带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并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MSRN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后接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决策子模块位于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子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包括: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和呼叫路由子模块;
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在接收到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的已路由控制信息后,根据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CSRN解析原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并根据该号码信息向HLR发送携带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在接收到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时,将该路由信息发送至呼叫路由子模块;
呼叫路由子模块:根据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传输来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路由信息子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路由子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
10、如权利要求3、6、8或9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包括:GMSC或具有GMSC功能的MGCF。
11、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根据其接收的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出已进行过路由控制的呼叫;
b、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传输至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
c、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已路由控制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呼叫的后续呼叫流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路由控制判定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且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接收呼叫发起消息,并根据该呼叫发起消息中携带的CSRN确定该呼叫已进行过路由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的路由决策子模块和执行子模块分别位于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中和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中,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将该呼叫的已路由控制信息携带在预定消息中传输至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将呼叫发起消息中的CSRN携带在IDP消息中传输至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所述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根据其接收的预定消息中的已路由控制信息向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下发Continue消息;
所述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接收到Continue消息后,向HLR发送携带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并根据HLR返回的被叫用户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VMSC后接续。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呼叫流程控制模块位于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
且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S域互通功能的网络实体根据已路由控制信息向HLR发送携带有抑止T-CSI参数的SRI消息,并根据HLR返回的路由信息将呼叫路由至被叫用户的拜访VMSC。
17、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为: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gsmSCF或具有域间路由功能的应用服务器在进行路由控制后,确定出需要在CS域中接续的呼叫。
18、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CS域呼叫终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控制进一步包括:基于静态锚点切换的路由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93915.2A CN100571468C (zh) | 2005-08-31 | 2005-08-31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PCT/CN2006/002224 WO2007025473A1 (fr) | 2005-08-31 | 2006-08-30 | Systeme de terminaison d'appel de domaine cs, procede et reseau |
EP10172687A EP2244431A1 (en) | 2005-08-31 | 2006-08-30 | CS domain call terminating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DE602006017407T DE602006017407D1 (de) | 2005-08-31 | 2006-08-30 | Cs-domänen-verbindungsabschlusssystem, verfahren und netzeinrichtung |
PT06775541T PT1931094E (pt) | 2005-08-31 | 2006-08-30 | Um dispositivo de rede, método e sistema de terminação de chamadas de domínio cs |
AT06775541T ATE484136T1 (de) | 2005-08-31 | 2006-08-30 | Cs-domänen-verbindungsabschlusssystem, verfahren und netzeinrichtung |
EP06775541A EP1931094B1 (en) | 2005-08-31 | 2006-08-30 | A cs domain call terminating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ES06775541T ES2353907T3 (es) | 2005-08-31 | 2006-08-30 | Sistema de terminación de llamada de dominio cs,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red. |
US12/040,497 US8380211B2 (en) | 2005-08-31 | 2008-02-29 | CS domain call terminating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93915.2A CN100571468C (zh) | 2005-08-31 | 2005-08-31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25633A true CN1925633A (zh) | 2007-03-07 |
CN100571468C CN100571468C (zh) | 2009-12-16 |
Family
ID=3780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93915.2A Active CN100571468C (zh) | 2005-08-31 | 2005-08-31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80211B2 (zh) |
EP (2) | EP2244431A1 (zh) |
CN (1) | CN100571468C (zh) |
AT (1) | ATE484136T1 (zh) |
DE (1) | DE602006017407D1 (zh) |
ES (1) | ES2353907T3 (zh) |
PT (1) | PT1931094E (zh) |
WO (1) | WO20070254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71468C (zh) | 2005-08-31 | 2009-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US9094411B2 (en) * | 2008-04-16 | 2015-07-28 | Alcatel Lucent | Mechanism to resume filter criteria at a specific point |
KR101312151B1 (ko) | 2009-02-04 | 2013-09-26 |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 접속 경로 재설정을 위한 액세스 변경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
EP2467988B1 (en) * | 2009-08-17 | 2013-07-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RU2696338C2 (ru) * | 2009-11-10 | 2019-08-01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Оптимизация задержки при передаче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
CN102231902B (zh) | 2011-01-18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选择网络方法及双待终端 |
CN103747430B (zh) * | 2013-12-31 | 2018-10-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控制设备和处理用户业务的方法 |
CN104768141B (zh) * | 2014-01-07 | 2019-03-12 | 阿尔卡特朗讯 | 一种使用camel对话服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0009747B2 (en) * | 2014-06-17 | 2018-06-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mergency contact notification 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CN108882220B (zh) * | 2017-05-16 | 2022-05-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ms终呼业务域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0708274A (zh) * | 2018-07-10 | 2020-0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被叫业务的域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O324782B1 (no) | 1997-12-30 | 2007-12-1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remgangsmate for a forbedre overforingen av en forbindelse fra en SGSN til en annen SGSN |
DE19814162A1 (de) * | 1998-03-30 | 1999-10-07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Dienstevermittlungseinheit zur Anforderung von Informationen bei ankommenden, an einen Teilnehmer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gerichteten Anrufen |
DE19832290B4 (de) * | 1998-07-17 | 2011-1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Aufbauen von Verbindungen zwischen Terminals eines ersten und eines zweiten Kommunikationsnetzes |
BR0013461A (pt) * | 1999-08-23 | 2002-04-30 | Motorola Inc | Sistema e método de seleção de domìnio |
AU7326400A (en) | 1999-09-10 | 2001-04-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of passing encryption keys after inter-exchange handoff |
EP1217816A1 (en) * | 2000-12-22 | 2002-06-2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upporting legacy voice centric services in an IP multimedia network |
WO2002104057A1 (en) * | 2001-06-18 | 2002-12-27 | Nokia Corporation | Roaming from ims domain to the cs domain |
US7027433B2 (en) | 2001-06-20 | 2006-04-11 | Nokia Corporation | Routing a call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
GB2398458B (en) * | 2003-02-15 | 2005-05-2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Conversational bearer negotiation |
CN100464517C (zh) | 2003-08-08 | 2009-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用帧处理封装模式中帧校验序列的识别装置及方法 |
US7885208B2 (en) * | 2003-09-11 | 2011-02-08 | Nokia Corporation | IP-based services for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
CN100429915C (zh) | 2003-12-30 | 2008-10-2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在移动智能网系统中提供个性化回铃音的方法 |
ES2339699T3 (es) * | 2005-03-02 | 2010-05-24 | Roamware, Inc. | Sistema de control de llamadas para abonado que entra en itinerancia. |
EP3179675B1 (en) * | 2005-06-13 | 2021-08-04 | BlackBerry Limited | Inter-domain call routing |
CN100571468C (zh) | 2005-08-31 | 2009-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
2005
- 2005-08-31 CN CN200510093915.2A patent/CN100571468C/zh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8-30 ES ES06775541T patent/ES2353907T3/es active Active
- 2006-08-30 AT AT06775541T patent/ATE48413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8-30 WO PCT/CN2006/002224 patent/WO200702547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8-30 EP EP10172687A patent/EP224443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8-30 DE DE602006017407T patent/DE602006017407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8-30 EP EP06775541A patent/EP1931094B1/en active Active
- 2006-08-30 PT PT06775541T patent/PT1931094E/pt unknown
-
2008
- 2008-02-29 US US12/040,497 patent/US838021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31094A1 (en) | 2008-06-11 |
EP2244431A1 (en) | 2010-10-27 |
ES2353907T3 (es) | 2011-03-08 |
WO2007025473A1 (fr) | 2007-03-08 |
CN100571468C (zh) | 2009-12-16 |
DE602006017407D1 (de) | 2010-11-18 |
US20080146220A1 (en) | 2008-06-19 |
US8380211B2 (en) | 2013-02-19 |
ATE484136T1 (de) | 2010-10-15 |
EP1931094A4 (en) | 2008-08-13 |
EP1931094B1 (en) | 2010-10-06 |
PT1931094E (pt) | 2011-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41149B (zh)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 |
EP1959622B1 (en) | A method, device or network system for selecting the called junction network | |
US8155084B2 (en) | User equipment, call continuity application server, and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 |
CN1297124C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中利用电路交换承载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 |
EP2207326B1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S services | |
CN108476448B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ims核心网设备 | |
CN101877898B (zh) | 呼叫切换控制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一种用户设备 | |
CN1946121A (zh) | 一种提供预付费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031135A (zh) |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系统 | |
CN100493255C (zh) | 一种基于话音业务连续性的实现呼叫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150098394A1 (en) | Ims centralized services (ics) interworking function (iwf) system and method | |
EP207347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continuity | |
CN1941933A (zh) | 电路域用户接入ims域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01227648A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紧急呼叫业务的实现方法 | |
US20110142222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laying multimedia ring back tones | |
CN101835121A (zh) | 一种对媒体协商进行适配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EP2089995B1 (en) |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all in the same system | |
CN100583843C (zh) | 一种会话路由路径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925633A (zh) |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 |
CN1802022A (zh) | 在话音业务连续性业务中建立初始呼叫的方法及系统 | |
CN1925450A (zh) | 一种防止媒体流迂回的通信方法 | |
CN101325590B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控制业务实现终呼的方法 | |
CN1878345A (zh) | 实现路由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25830A (zh) | 实现路由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56162A (zh) | 一种域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所用的域切换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