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1430A - 以循环冗余检查来进行盲目传输格式检测的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循环冗余检查来进行盲目传输格式检测的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01430A CN1901430A CNA2005101277559A CN200510127755A CN1901430A CN 1901430 A CN1901430 A CN 1901430A CN A2005101277559 A CNA2005101277559 A CN A2005101277559A CN 200510127755 A CN200510127755 A CN 200510127755A CN 1901430 A CN1901430 A CN 1901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decoding
- integers
- critical value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title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6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68—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32—Without explicit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中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编码并通过(n,l,m)卷积编码器来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解码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与错误校正码;计算δ(si)值;比较δ(si)与临界值;如果δ(si)大于该临界值,则重复上述这些解码及计算步骤;且如果δ(si)小于或等于该临界值,则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更特定言之,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循环冗余检查来进行盲目传输格式检测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通信使用各种数据传输方法来将语音信号之类的信息转换成若干位的数字信息,并在转换之后传输上述这些信息位。在许多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信息块的长度通常是不固定的,而是可随时间变化。因此,接收器需要有关所传送信息的长度的额外信息,以便对信息进行解块。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数据率非常低,以至于传输额外的长度信息将成为整个系统的负担而降低效率。以UMTS WCDMA的AMR 12.2kbps模式为例,其中传输信息长度信息的速率可能最大为3kbps,其仅为12.2kbps数据率的大约25%。或者,可采用伴随信息位所传输的某些错误校正码来传达长度信息。在WCDMA中,附加于信息位的循环冗余检查(CRC)位已被广泛用来检测对应信息块的长度信息。此检测称为盲目传输格式检测(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BTFD)。
图1为使用BTFD的公知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参照图1,提供k位的信息块,其中信息长度k选自具有有限集大小的长度候选集S={s1,s2,...si},其中i为整数。上述这些信息位首先通过l位CRC编码器100来进行CRC编码,然后通过(n,l,m)卷积编码器102来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应注意,在经CRC编码的信息块之后填补额外的m个零,以终止卷积码的格栅。图2说明卷积码的格栅图的范例。
该已编码的数据由调制器104调制,以形成欲通过有噪声的信道106传输的已调制帧。接收器108通过有噪声的信道106来接收已调制的帧连同噪声。如图1所示,接收器108包括解调制器110以解调制所接收的帧并产生对应的已解调制帧。接收器108进一步包括卷积解码器112及CRC解码器114,以便可对已解调制的帧进行解码,并可相应地决定未知的信息长度k。
一般而言,仅当卷积码的解码格栅上的全零状态在相同的格栅时间指标
下于所有节点之间提供最小的路径度量值时才接受信息长度
为符合条件的候选者,同时,执行并验证CRC位的有效性测试。图2说明卷积码的格栅图的范例,其中长度集的大小为6,并且信息长度为k=s4。
接收器108了解候选信息长度集S={s1,s2,...}。参照图2,如果真实的信息长度k等于si,则Viterbi解码器的正确的格栅路径很可能在格栅时间指标(si+l+m)处结束于零状态。另一方面,在sj≠si的不正确的格栅路径(sj+l+m)下,零状态下的路径度量值小于属于正确格栅路径的最大路径度量值。在正确的格栅时间指标(si+l+m)之后,Viterbi解码器的输入完全为噪声,因此,路径度量值变为随机的变量。为了判别格栅是否完成收尾,定义变量如下:
其中λ0(sk)、λmax(sk)与λmin(sk)分别为目标格栅时间指标(sk+l+m)处所有残存者之间的零状态、最大、最小路径度量值。δ(sk)的范围为0≤δ(sk)≤+∞,其中如果λ0(sk)=λmax(sk),则δ(sk)=0,如果λ0(sk)=λmin(sk),则
在无噪声的传输中,对应于真实信息长度k的δ(k)始终等于零。对于其他猜测的信息长度候选者,变量可表示成δ(sj),其中sj≠k,δ(sj)≥0,并且δ(sj)=0的机率为2-m,|sj-k|≥m。
在有噪声的传输中,δ(k)不太可能等于零。因此,应降低使用路径度量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测试标准。否则,检测的机率将不满足系统要求。对于信息长度候选者si,一种公知的方法是将δ(si)与临界值Δ进行比较,其中临界值Δ为设计参数。如果δ(si)≤Δ,则使用路径度量值所提供的信息的测试标准视为可接受的。Viterbi解码器可追溯并输出具有(si+l)个位的区块以进行进一步的CRC处理。
图3为Y.Okumura与F.Adachi在″Variable-Rate DataTransmission with Blind Rate Detection for Coherent DS-CDMAMobile Radio″中所述的公知BTFD方法的流程图,IEICE Trans.Commun.,vol.E81-B卷No.7(1998年7月)。如图3所示,在步骤300中,将i首先重设为1,并将临界值Δ首先设定为预定并且固定的临界值Δinit。在步骤302中,根据以上等式(1)针对每一长度候选者si来计算对应的δ(si)值,并在步骤304中将其与预定的临界值Δinit进行比较。如果在步骤304中发现目前δ(si)的值大于临界值Δinit,则流程进行至步骤308,以决定是否有额外的长度候选者可用。如果有,则流程进行至步骤312,以将值i增加1,然后返回至步骤302;否则,完成解码程序,指示未发现用于所接收帧的信息长度。如果在步骤304发现目前δ(si)的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Δinit,则在步骤306,Viterbi解码器追溯所接收到的帧,以输出(si+l)位的区块。然后,在步骤310,通过CRC解码器对(si+l)位区块进行CRC处理。如果(si+l)位区块通过CRC测试,则完成解码程序,指示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否则,流程进行至步骤308。
图4为“多工处理及信道编码(FDD)”中所述的另一种公知BTFD方法的流程图,3GPP Tech.Spec.,TS 25,212 V3.9.0(2002年3月)。在此种方法中,解码程序在第一长度候选者至最后的长度候选者中进行搜寻。如果发现一个以上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则解码器将输出具有最低δ值的信息长度。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0,将i首先重设为1,将δmin预设为Δinit,并将nend重设为零。在步骤402中,根据等式(1)针对每一长度候选者si来计算对应的δ(si)值,并在步骤404中将其与预定的临界值Δinit进行比较。如果在步骤404中发现目前δ(si)的值大于临界值Δinit,则流程进行至步骤408,以决定是否有任何额外的候选者可用。如果有,流程进行至步骤418,以将值i增加1,然后返回至步骤402;否则,流程进行至步骤416,以决定nend是否等于零。如果发现nend等于零,则完成解码程序,指示未发现用于所接收帧的信息长度;否则,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为nend。
返回至步骤404,如果发现目前δ(si)的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Δinit,则在步骤406,Viterbi解码器追溯所接收到的帧,以输出(si+l)位的区块。然后,在步骤410,通过CRC解码器对(si+l)位区块进行CRC处理。如果(si+l)位区块未通过CRC测试,则流程进行至步骤408以作进一步处理。如果在步骤410,(si+l)位区块通过CRC测试,则在步骤412,将δ(si)的目前值与δmin进行比较。如果δ(si)<δmin,则发现具有较佳δ的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因此在步骤414将δmin设定为δ(si)的目前值,并将nend设定为si,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408。如果在步骤412发现δ(si)不小于δmin,则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但目前的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不如先前的信息长度好,因而流程进行至步骤408。
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时,在步骤412将目前的δ值与先前的δ值比较。在返回流程的先前步骤及进行CRC解码之前,目前的δ值是已知的。假如发现长度为si并且δ值为δ(si)的符合条件的信息块,则δ值介于Δinit与δ(si)之间的其他长度候选者无需追溯到先前的步骤再次提供CRC处理。即使通过CRC测试,长度为si、先前的符合条件的信息块仍好于目前的符合条件的信息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以循环冗余检查来进行盲目传输格式检测的一种系统及一种方法,其消除由先前技术的局限与缺点所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中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初始设定i的值;解码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计算δ(si)值;比较δ(si)与临界值;如果δ(si)大于该临界值,则重复上述这些解码与计算步骤;以及如果δ(si)小于或等于该临界值,则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进行BTFD信号处理的方法,其中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该方法包括:以CRC编码器对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进行编码;通过(n,l,m)卷积编码器来处理上述这些已编码的信息位;接收该已编码的信息;初始设定i值;解码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计算δ(si)值;将δ(si)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δ(si)大于该临界值,则重复上述这些解码与计算步骤;以及如果δ(si)小于或等于该临界值,则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中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a)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b)计算该信息长度候选集内的所有信息长度候选者的δ(si)值;(c)以某一次序来排列多个δ(si)值;(d)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e)如果该已解码的序列与该错误校正码不相关,则进行至步骤(g);(f)将j设定为整数集内的整数,其不同于整数集内先前的整数;以及(g)重复步骤(d)至(f),直至用尽该整数集内的所有整数为止。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中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a)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b)计算该信息长度候选集内所有信息长度候选者的δ(si)值;(c)以特定的次序排列δ(si)值;(d)将j设定为整数集{1,2,...,N}中的第一整数;(e)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f)当该已解码的序列与该错误校正码不相关时,进行至步骤(h);(g)将j设定为该整数集内的第二整数,其不同于该整数集的该整数;以及(h)重复步骤(e)至(g),直至用尽该整数集内的所有整数为止。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系统,其中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系统包括设定构件,其用于将临界值Δ设定为初始值Δinit;解码构件,其用于解码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该序列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计算构件,其用于计算δ(si)值;追溯构件,如果δ(si)小于该临界值,则该追溯构件追溯该已解码的序列;检查构件,其用于检查错误校正码;以及更新构件,其用于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用于处理接收到的帧。该系统包括提供构件,其用于提供信息长度候选集S={s1,s2,...,sN};解码构件,其用于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计算构件,其用于计算该信息长度候选集内所有信息长度候选者的δ(si)值;排序构件,其以升序δ(s(1))≤δ(s(2))≤...排列所有δ(si)值,并且s(j)为对应于第j最小δ值的信息长度候选者;设定构件,其用于将j设定为整数集{1,2,...,N}内的整数;追溯构件,其用于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检查构件,其用于检查该错误校正码;设定构件,其用于将j设定为该整数集内的另一整数,其不同于该整数集内的该整数;以及重复构件,其用于重复以下步骤: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检查该错误校正码并将j设定为该整数集内的另一整数,其不同于该整数集中的该整数,直至用尽该整数集的所有整数为止。
本发明之其他目的与优点可部分地如后文说明中所述,而部分地自该说明而显见,或可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知。可通过权利要求所特定提出的各元件与组合而了解并获知本发明之目的与优点。
应该了解的是,上文的概要说明以及下文的详细说明都仅供作示范与解释,其并非限制本文所主张的发明。
本说明书中所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其中一部分的附图所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其连同本说明可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当连同各附图阅览时,即可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前述摘要以及上文详细说明。为达本发明的说明目的,各附图为现属较佳的各具体实施例。然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精确排列方式及设备装置。
在各附图中:
图1为使用BTFD的公知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2为卷积码的格栅图的范例;
图3为公知BTFD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公知BTFD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的BTFD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BTFD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100 l位CRC编码器
102 (n,l,m)卷积编码器
104 调制器
106 有噪声的信道
108 接收器
110 解调制器
112 卷积解码器
114 CRC解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BTFD的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其中信息长度k选自具有有限集大小的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i为整数。上述这些信息位首先通过l位CRC编码器来进行CRC编码,然后通过(n,l,m)卷积编码器来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
图5为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的BTFD方法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解码程序在第一长度候选者至最后的长度候选者中进行搜寻。如果发现一个以上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则解码器将输出具有最低δ值的信息长度。参照图5,本发明的方法开始于步骤500,其将i重设为1,将Δ重设为Δini,并将nend重设为零。在步骤502中,根据上述等式(1)针对每一个长度候选者si来计算对应的δ(si)值,并在步骤504中将其与预定的临界值Δ进行比较。如果目前δ(si)的值大于临界值Δ,则该流程进行至步骤508,以决定是否有更多的长度候选者可用。如果有,则流程进行至步骤516,以将值i增加1,然后返回至步骤502。否则,流程进行至步骤514,以决定nend是否等于零。如果nend等于零,解码程序即告完成,指示未发现用于所接收帧的信息长度。否则,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nend。
返回至步骤504,如果发现δ(si)的目前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Δ,则在步骤506,Viterbi解码器追溯所接收到的帧,以输出(si+l)位区块。然后,在步骤510,通过CRC解码器对(si+l)位区块进行CRC处理。如果(si+l)位区块未通过CRC测试,则流程进行至步骤508以作进一步处理。如果(si+l)位区块通过CRC测试,则在步骤512将临界值Δ更新为δ(si)的目前值,并将nend设定为si。
根据本发明,图5表示用于在出现符合条件的信息块之后动态地调整临界值Δ的系统与方法。如果发现长度为si并且δ值为δ(si)的符合条件的信息块,则将临界值Δ变更为δ(si)。通过动态地调整临界值Δ,δ值介于Δinit与δ(si)之间的候选信息块可免去麻烦的追溯与CRC测试。
参照图6,其说明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BTFD方法的流程图。在此项具体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减少Viterbi解码器中的追溯或重复数目。对于所有长度候选者,δ值越低,则越有可能是真实的信息块。因此,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首先计算并储存所有长度候选者的所有δ值,然后以某一次序排列所有δ值,例如按照递增次序。从具有最低δ值的长度候选者追溯到具有最高δ值的长度候选者,直至发现第一符合条件的信息块或用尽所有长度候选者为止。
如图6所示,在步骤600,根据等式(1)来计算长度集S={s1,s2,...}中所有候选信息长度si的所有δ,并将其储存于存储器装置中。参照步骤602,接着,以某一次序,例如以δ(s(1))≤δ(s(2))≤...形式的升序,排列所有δ值,其中s(j)为对应于第j最小δ值的信息长度。在步骤604,将变量j的值预设为1,在步骤608,提供猜测的信息长度s(j)。接下来,在步骤610,Viterbi解码器追溯接收到的帧,以输出(s(j)+l)位区块。然后,在步骤612,通过CRC解码器对(s(j)+l)位区块进行CRC检查。如果(s(j)+l)位区块通过CRC测试,则完成解码程序,指示已发现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s(j)。然而,如果s(j)+l)位区块未通过CRC测试,则流程进行至步骤614,以决定是否有更多的长度候选者可用。如果有,则流程进行至步骤616,以将值j增加1,然后返回至步骤608。否则,解码程序即告完成,指示未发现用于所接收帧的信息长度。
因此,图6的具体实施例能够完全消除初始临界值Δinit的选择的影响,限制条件为,提供额外的存储器装置来按规定的次序储存所有计算出的δ值。除此之外,在不同的SNR条件下,此具体实施例的区块错误率优于公知解码方法。而且,图6中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在Viterbi解码器中仅需较少数目的追溯,从而相应地减轻计算负担。
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前述内容,是供例示及说明的目的。并非毫无遗漏或欲限制本发明为所披露的精确形式。基于以上的披露内容,本文所述具体实施例的许多变化及改进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可知的。本发明的范畴仅由本文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围来定义。
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具体实施例时,本说明书可将本发明的方法及/或工序表示为特定的步骤次序;不过,由于该方法或工序的范围并不是本文所提出的特定的步骤次序,故该方法或工序不应受限于所述的特定步骤次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当会了解其它步骤次序也是可行的。所以,不应将本说明书所提出的特定步骤次序视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亦不应将有关本发明的方法及/或工序的权利要求仅限制在以书面所载的步骤次序的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了解,上述这些次序亦可加以改变,并且仍涵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之内。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可对上述各项具体实施例进行变化,而不致背离其广义的发明性概念。因此,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揭之特定具体实施例,而是涵盖归属如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内的改进。
Claims (32)
1.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特征是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
初始设定i的值;
解码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
计算δ(si)值;
比较δ(si)与临界值;
如果δ(si)大于该临界值,则重复上述这些解码与计算步骤;以及
如果δ(si)小于或等于该临界值,则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重复步骤进一步包括将i的值增加1并重复至少上述这些解码、计算与比较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针对1与i之间的所有整数重复权利要求2的步骤,并且其中i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将该临界值设定为初始值Δini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当已更新该临界值时决定信息长度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解码步骤包括卷积解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在更新该临界值之前进行循环冗余检查处理及循环冗余检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初始设定i值的该步骤包括将i值设定为1。
9.一种对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进行BTFD信号处理的方法,其特征是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该方法包括:
以CRC编码器来编码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
通过(n,l,m)卷积编码器来处理上述这些已编码的信息位;
接收该已编码的信息;
初始设定i的值;
解码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
计算δ(si)值;
比较δ(si)与临界值;
如果δ(si)大于该临界值,则重复上述这些解码与计算步骤;以及
如果δ(si)小于或等于该临界值,则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重复步骤进一步包括将i的值增加1并重复至少上述这些解码、计算与比较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将该临界值设定为初始值Δinit。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当已更新该临界值时决定信息长度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在更新该临界值之前进行循环冗余检查处理及循环冗余检查。
14.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系统,其特征是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系统包括:
设定构件,其用于将临界值Δ设定为初始值Δinit;
解码构件,其用于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
计算构件,其用于计算δ(si)值;
追溯构件,如果δ(si)小于该临界值,则追溯该已解码的序列;
检查构件,其用于检查错误校正码;以及
更新构件,其用于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决定构件,如果用于将该临界值更新为δ(si)的该构件已更新该临界值,则该决定构件决定信息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用于解码该接收到的帧的该构件包括卷积解码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用于检查错误校正码的该构件包括循环冗余检查(CRC)解码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该追溯构件包括Viterbi解码器。
19.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特征是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
(a)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
(b)计算该信息长度候选集内所有信息长度候选者的δ(si)值;
(c)以某一次序排列多个δ(si)值;
(d)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
(e)如果该已解码的序列与该错误校正码不相关,则进行至步骤(g);
(f)将j设定为整数集内的整数,其不同于整数集内先前的整数;以及
(g)重复步骤(d)至(f),直至用尽该整数集内的所有整数为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其进一步包括决定信息长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排列多个δ(si)值的该步骤包括以升序δ(s(1))≤δ(s(2))≤...进行排列,其中s(j)为对应于第j最小δ值的信息长度候选者。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解码步骤包括卷积解码的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决定该已解码序列是否与该错误校正码相关的该步骤通过循环冗余检查来执行。
24.一种用于处理已接收帧的系统,其特征是其包括:
提供构件,其用于提供信息长度候选集S={s1,s2,...,sN};
解码构件,其用于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
计算构件,其用于计算该信息长度候选集内所有信息长度候选者的δ(si)值;
排序构件,其用于以升序δ(s(1))≤δ(s(2))≤...排列所有δ(si)值,其中s(j)为对应于第j最小δ值的该信息长度候选者;
设定构件,其用于将j设定为整数集{1,2,...,N}内的整数;
追溯构件,其用于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
检查构件,其用于检查该错误校正码;
设定构件,其用于将j设定为该整数集内的另一整数,其不同于该整数集内的该整数;以及
重复构件,其用于重复步骤(f)至(h),直至用尽该整数集内的所有整数为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决定构件,如果该已解码的序列与该错误校正码相关,则该决定构件决定符合条件的信息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用于解码该接收到的帧的该构件为卷积解码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用于检查错误校正码的该构件为循环冗余检查(CRC)解码器。
28.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k位信息块的信号进行BTFD解码的方法,其特征是k选自长度候选集S={s1,s2,...si},并且上述这些k个信息位由CRC编码器进行编码并且由(n,l,m)卷积编码器进行处理,以产生已编码的数据,该方法包括:
(a)解码该接收到的帧,以形成已解码的序列,其包括si位信息及错误校正码;
(b)计算该信息长度候选集内所有信息长度候选者的δ(si)值;
(c)以特定的次序排列所有δ(si)值;
(d)将j设定为整数集{1,2,...,N}内的第一整数;
(e)追溯与δ(s(j))相关的该已解码序列;
(f)当该已解码的序列与该错误校正码不相关时,进行至步骤(h);
(g)将j设定为该整数集内的第二整数,其不同于该整数集内的该整数;以及
(h)重复步骤(e)至(g),直至用尽该整数集内的所有整数为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决定信息长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排列多个δ(si)值的该步骤包括以升序δ(si)≤δ(si)≤...进行排列,其中s(j)为对应于第j最小δ值的信息长度候选者。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解码步骤包括卷积解码的步骤。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决定该已解码序列是否与该错误校正码相关的该步骤通过循环冗余检查来执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183,345 | 2005-07-18 | ||
US11/183,345 US7716554B2 (en) | 2005-07-18 | 2005-07-18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with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01430A true CN1901430A (zh) | 2007-01-24 |
Family
ID=3545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1277559A Pending CN1901430A (zh) | 2005-07-18 | 2005-12-06 | 以循环冗余检查来进行盲目传输格式检测的系统与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16554B2 (zh) |
CN (1) | CN1901430A (zh) |
DE (1) | DE102005059525A1 (zh) |
GB (1) | GB2428545A (zh) |
TW (1) | TWI306335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5416A (zh) * | 2007-10-30 | 2013-05-0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中进行pdcch盲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905065A (zh) * | 2012-12-28 | 2014-07-02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卷积码译码方法和装置 |
CN104702370A (zh) * | 2013-12-10 | 2015-06-10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卷积码译码误检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425073T3 (es) | 2007-11-01 | 2013-10-1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Indicación de recursos de E-DCH para E-RACH |
US20110083065A1 (en) * | 2009-10-01 | 2011-04-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False Detection Reduc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2696527B1 (en) * | 2012-08-09 | 2016-07-27 | ST-Ericsson SA | Improved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s of reception of the signal |
US8787432B1 (en) * | 2013-03-14 | 2014-07-22 | Harris Corporation | HF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ecoding oper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
EP3127262B1 (en) * | 2014-03-31 | 2021-08-0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Enhanced grant detection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77121A (ja) | 2000-08-31 | 2002-03-15 | Sony Corp | データ復調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3795743B2 (ja) | 2000-11-17 | 2006-07-1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DE10102928B4 (de) * | 2001-01-23 | 2004-03-04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iterbi-Decoder und Verfahren zur Decodierung |
US20020108090A1 (en) * | 2001-02-05 | 2002-08-08 | Cute Ltd. |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of turbo-coded data |
KR100421765B1 (ko) * | 2001-12-06 | 2004-03-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비동기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가변 데이터 전송율 결정방법 및 그 장치 |
GB2389020B (en) * | 2002-05-23 | 2006-02-01 | Ubinetics Ltd |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for transmission link |
EP1387516A1 (en) | 2002-07-30 | 2004-02-04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a Delaware corporation - |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in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s |
-
2005
- 2005-07-18 US US11/183,345 patent/US771655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21 GB GB0521489A patent/GB2428545A/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11-25 TW TW094141599A patent/TWI30633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2-06 CN CNA2005101277559A patent/CN1901430A/zh active Pending
- 2005-12-13 DE DE102005059525A patent/DE102005059525A1/de not_active Ceas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5416A (zh) * | 2007-10-30 | 2013-05-0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中进行pdcch盲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US9160484B2 (en) | 2007-10-30 | 2015-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DCCH blind decod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CN103095415B (zh) * | 2007-10-30 | 2016-03-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中进行pdcch盲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095416B (zh) * | 2007-10-30 | 2016-09-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中进行pdcch盲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905065A (zh) * | 2012-12-28 | 2014-07-02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卷积码译码方法和装置 |
CN103905065B (zh) * | 2012-12-28 | 2017-06-13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卷积码译码方法和装置 |
CN104702370A (zh) * | 2013-12-10 | 2015-06-10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卷积码译码误检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702370B (zh) * | 2013-12-10 | 2018-08-03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卷积码译码误检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716554B2 (en) | 2010-05-11 |
GB2428545A (en) | 2007-01-31 |
DE102005059525A1 (de) | 2007-01-25 |
TW200705825A (en) | 2007-02-01 |
US20070033478A1 (en) | 2007-02-08 |
GB0521489D0 (en) | 2005-11-30 |
TWI306335B (en) | 2009-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879C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接收器中帧检测质量估计的一种方法和装置 | |
CN1101997C (zh) | 在通信系统中确定速率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53399C (zh) | 用于提高当前语音帧质量的方法和无线系统 | |
US6094465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coding of CRC outer concatenated codes | |
CN1162996C (zh)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检测设备和方法 | |
CN1292958A (zh) | 确定卷积编码通信信道的接收信号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739255A (zh) | 具有信道编码速率检测的速度数据接收机 | |
CN1128917A (zh) | 用在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中的高性能差错控制编码 | |
CN1372683A (zh) | 改善音频信号编码效率的方法 | |
CN1333969A (zh) | 用于使用多通解调接收包含编码与未编码比特的调制信号的系统与方法 | |
CN1208998A (zh) | 基于校正子的信道质量或消息结构判定器和判定方法 | |
CN1278637A (zh) | 编码信号的方法 | |
CN1126314C (zh) | 具自适应信道编码和解码器的传输系统及所用的发射机、接收机和传输方法 | |
EP102377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coding of codes at variable data rates | |
CN1901430A (zh) | 以循环冗余检查来进行盲目传输格式检测的系统与方法 | |
CN1312937A (zh) | 掩蔽故障的方法和装置 | |
US7284185B2 (en) | Puncturing/depuncturing using compressed differential puncturing pattern | |
CN1308792A (zh) | 具有信道跟踪仪转换的均衡器 | |
CN1103513C (zh) | 利用维特比译码器测量比特差错率的装置 | |
CN1167201C (zh) | 使用零状态度量值的维特比解码数据质量计算装置 | |
CN1656723A (zh) | 传输链路的盲传送格式检测 | |
CN1369980A (zh) | 用于纠错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54943A (zh) | 可变速率语音编码的速率检测装置与方法 | |
CN1270467C (zh) | 检测被破坏信号参数的错误隐蔽方法 | |
CN1171425C (zh) | 编码以减少接收机中解码错误的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