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7181B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87181B CN1887181B CN2005100805641A CN200510080564A CN1887181B CN 1887181 B CN1887181 B CN 1887181B CN 2005100805641 A CN2005100805641 A CN 2005100805641A CN 200510080564 A CN200510080564 A CN 200510080564A CN 1887181 B CN1887181 B CN 18871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ust
- collecting container
- dust collecting
- pro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结构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并吸进异物并在上端形成排气口的集尘容器和位于上述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可开闭上述集尘容器的集尘容器盖,还包括与上述集尘容器盖以可开闭的形式结合的上部盖体和设置在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述上部盖体之间的过滤器组成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采用简单的旋转动作与上部盖体结合,所以不但组合结构简单而且使用也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气旋原理吸进异物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Dust Collector for Cleaner}。
背景技术
气旋集尘装置是利用集尘装置吸进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等异物的装置。气旋集尘装置适用于诸多方面,家庭型的主要适用于真空吸尘器。
最近为了提高集尘性能一般都使用多个气旋部组成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
下面,结合图1对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说明一下。
现有的集尘装置主要是由能把污染空气从外部吸入后吸进比较大的灰尘的初次气旋集尘部10和与上述初次气旋集尘部10连接并吸进比较小的灰尘的第二次气旋集尘部20组成。
上述初次气旋集尘部10是下端由紧贴在上述集尘装置地面的圆筒形容器形成,所以,在上部侧面上形成了把污染空气以切线方向吸进的第一吸入口11,而在上端的中央形成了初次被净化后的空气被排出的第一排出口12。
上述初次气旋集尘部10的上部空间根据离心力形成了分离异物的初次气旋部13,而在上述初次气旋集尘部的10的下部空间根据离心力形成了储藏异物的初次灰尘储藏部14,
还有,上述第二次气旋集尘部20包括上述初次气旋集尘部10的上端周围以圆周方向配置的多数个小型第二次气旋部21和储藏从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中分离出来的灰尘的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2。
上述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2位于上述第二次气旋21的下端,还有上述初次气旋集尘部10的侧壁来划分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14和上述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2。
接着,上述第一排气口12中排出的空气被吸入到上述第二次气旋集尘部21中,经过第二次灰尘分离过程后,从上述集尘装置的上方排出去。而且,集尘装置的上部具备了把被排出的空气带动至吸尘器机体的另外的上部盖体(未示出)。
但是,上述构成的现有的集尘装置因上部盖体的组合结构复杂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盖体组合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盖体组合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盖体组合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吸尘器的集尘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盖体组合,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盖体组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并吸进异物并在上端形成排气口的集尘容器,和位于上述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可开闭上述集尘容器的集尘容器盖,还包括与上述集尘容器盖以可开闭的形式结合的上部盖体;还由设置在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述上部盖体之间的过滤器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部盖体中一个形成规定形状的突起部,另一个则形成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结合槽。
前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突起部和结合槽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圆周方向相对旋转移动并结合。
前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外柱面形成的上述突起部,而且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一突起,还包括与上述第一突起持规定的角度形成的第二突起和限制上述上部盖体旋转的挂接突起。
前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挂接突起在上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空间上形成。
前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结合槽的构成包括上述突起部插入的插入槽部和可使上述突起部旋转移动的旋转槽部,还包括与挂接突起 相对应的挂接槽部组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第一:根据本发明,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以可拆卸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所以存在容易更换位于上部盖体的过滤器的优点。
第二:根据本发明,在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上形成了结合槽和突起部并以简单的旋转动作组合,所以存在组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第三:根据本发明,集尘容器盖的外柱面形成了持规定倾斜角的挂接突起,所以存在提高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的组合性能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盖体组合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集尘装置概略图示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集尘装置和吸尘器机体分别图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集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分析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集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概略剖面图
图5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部盖体组合前的集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6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部盖体组合后的集尘装置的示意图
10:初次气旋集尘部 20:第二次气旋集尘部
13:初次气旋部 14:初次灰尘储藏部
21:小型第二次气旋部 22:第二次灰尘储藏部
100:吸尘器机体 110:管连接部
200:集尘装置
210:集尘容器 211:下部面板
212:初次灰尘储藏部 213:第二次灰尘储藏部
214:初次气旋部 215:第二次气旋部
216:隔离壁 217:流出部
218:导肋条 219:飞溅防止材料
220:集尘容器盖 222:突起部
230:上部盖体 231:集尘装置手柄
232:结合槽 233:第三排气口
235:盖体外壳 236:过滤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并吸进异物并在上端形成排气口的集尘容器和位于上述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可开闭上述集尘容器的集尘容器盖,还包括与上述集尘容器盖以可开闭的形式结合的上部盖体和设置在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述上部盖体之间的过滤器组成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更适宜在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部盖体中一个形成规定形状的突起部,另一个则形成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结合槽。
上述突起部和结合槽更适宜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圆周方向相对旋转移动并结合。
进一步详细说明,其构成更适宜包括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外柱面形成的上述突起部,而且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一突起,还包括与上述第一突起持规定的角度形成的第二突起和限制上述上部盖体旋转的挂接突起组成。而且,上述挂接突起更适宜在上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空间上形成。
另外,上述结合槽的构成更适宜包括上述突起部插入的插入槽部和可使上述突起部旋转移动的旋转槽部,还包括与挂接相对应的挂接槽部组成。
另外,上述突起部更适宜间距规定距离形成至少一个以上,而且上述突起部之间的间距中至少一个是持不同的间距。还有,上述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上更适宜形成指示上述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组合时的组合方向的对齐指示部。
结合图2对本发明中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说明如下。
上述真空吸尘器是由沿着需打扫的地板移动并吸入含有异物的空气的 吸入喷嘴(未示出)和,与上述吸入喷嘴另外结合的吸尘器机体100,而且,与上述吸入喷嘴和上述吸尘器机体100相互联系的同时把上述吸入喷嘴吸入的污染空气导入到上述吸尘器机体100的连接管(未示出)组成。
在此,上述吸入喷嘴的底部形成了规定大小的喷嘴吸入口,所以根据上述吸尘器机体100内内藏的空气吸入装置而产生的空气吸引力把地面上堆积的灰尘和空气一并吸入。
另外,上述吸尘器机体100上内置了控制上述真空吸尘器的电子部件(未示出)和构成上述吸入装置的电机-风扇组装体(未示出)。
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吸尘器机体100的前端上部具备了连接上述连接管的管连接部110和,上述吸尘器机体100的后端两侧上则具备了使上述吸尘器机体100顺利移动的可各自旋转的脚轮120,上述吸尘器机体100底部前方部位上则连接上了为了使上述吸尘器机体100转换方向的旋转材料做成的小脚轮(未示出)。
另外,上述吸尘器机体100上具备了可分离式的上述集尘装置200,上述集尘装置200执行着从上述吸入喷嘴中吸入的空气通过上述连接管流入到上述集尘装置200内部后从中分离出异物并吸进的功能。
另外,上述集尘装置200中排出的空气是通过上述吸尘器机体100内部形成的规定的通道和上述电机-风扇组装体(未示出)排出到上述吸尘器机体100的后方。
结合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作详细说明。
上述集尘装置200的构成是由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出异物的灰尘分离部和分离出的异物被吸进的拥有灰尘储藏部的集尘容器210和与上述集尘容器210可拆卸的形式结合的上部盖体230组成。
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集尘容器210内部具备了分离并吸入灰尘等异物的初次集尘部和第二次集尘部,而且上述集尘容器210的底部是由可开闭式的下部面板211组成。
另外,上述初次集尘部是由初次灰尘分离部和储藏从上述初次灰尘分离部中被分离出来的灰尘的初次灰尘储藏部212组成,而且给上述集尘容器210的内侧提供的是实质性圆筒形的容器。
另外,上述第二次集尘部是由上述初次集尘部的周围形成并分离从上述初次集尘部中排出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的第二次灰尘分离部和储藏从上述第二次灰尘分离部中被分离的灰尘的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13组成。
根据本发明,上述初次灰尘分离部和第二次灰尘分离部各自是由气旋方式分离异物的初次气旋部214和多数个小型第二次气旋部215组成。
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下端是开放式的圆筒形容器,所以在上部侧面上形成了与上述管连接部110相通的第一吸入口214a,而 在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顶部中央则形成了以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排气口214b。
在此,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构成在于:把外部流入的污染空气以上述初次气旋部的切线方向导入,使流入到上述第一吸入口的空气沿着上述初次气旋部的内壁螺旋流动。
另外,在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上部与上述集尘容器210的外壁一体形成的多数个小型的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其以圆周方向在上述初次气旋部的上部周围排列,而且上述各个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上端比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上端高出一定高度突出形成。
另外,在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上端向上突出的上述各个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侧面中的一部份以上下方向切开,并形成与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互通的第二吸入口215a.
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使上述第二吸入口215a中流入的空气沿着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内壁螺旋流动,上述第二吸入口215a把从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排出的空气以切线方向导入到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内壁上。
另外,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上形成了越往底部方向直径越小的圆椎形的锥形部215b,而且在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下端上形成了能使灰尘等异物被排出的上下贯通的异物排出口215e。
在此,相邻的各个第二次气旋部215为了相互连接而一体形成,从而使空气不从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之间流出。
还有,上述集尘容器210上可以追加设置位于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上部可开闭式的集尘容器盖220,而且上述集尘容器盖220可以把从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中排出的空气更加顺利的导入到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
在此,上述集尘容器盖220的边缘部各自形成了通过上述第二次气旋部的空气被排出的多数个第二排气口215b。
如上所述,从初次气旋部214和第二次气旋部215中分离出来的灰尘储藏在由上述集尘容器210的外壁和上述下部面板211而形成的灰尘储藏部后,打开上述下部面板211时就会因重力被排出到外部。
上述灰尘储藏部是由前面所述的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和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13组成,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是在上述初次气旋部214中储藏被分离的灰尘,上述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13是在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中储藏灰尘。
在此,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和上述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13是在多数个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下端一体形成并以比上述集尘容器的外壁半径小一点,大概是以圆筒形的隔离壁216来区分。
上述隔离壁216的下端比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下端更向下方延长形成并延伸到上述集尘容器210的底部即上述下部面板211的上端。
接着,上述隔离壁216防止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和上述第二次灰尘储藏部213的互通。
还有,上述隔离壁216也是更适宜以圆周方向弯曲的形状构成。其理由是,为了防止因上述初次气旋部214中形成的螺旋流而储藏在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中的灰尘的飞溅。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其构成还包括:在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内部垂直形成并在其侧面形成的与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第一排气口互通的多数个通孔的流出部217和在上述初次气旋部中形成并导入从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中流入的空气的导肋条218。
在此,上述流出部217更适宜在初次气旋部214的中心以轴方向形成,并以上端被开放而下端被密封的形状和直径越来越小的大概圆椎形的形状形成。
其理由是,螺旋流的速度是越往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下方速度越慢,因而使沿着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内壁下降的灰尘不受上述流出部217的吸引力。
还有,上述流出部217的上端是在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的边缘可拆卸式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更适宜在上述流出部217的上端和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之间具备保持气密性的环形的第一密封材料。
另外,上述流出部217的下端适宜具备防止在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上储藏的灰尘飞溅的防飞溅材料219。上述防飞溅材料219的功能在于防止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上收集的灰尘因螺旋流上升而流入到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
为此,上述防飞溅材料219更适宜在上述流出部217的下端一体形成并且是放射性延长的形状。还有,上述防飞溅材料219的上端更适宜向下倾斜,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防飞溅材料219是由越往下直径越大的锥形形状形成。
上述导肋条218是把流入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的空气以上述初次气旋部214内壁的切线方向导入,从而防止流入到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的空气直接流入到上述流出部217。
另外,上述上部盖体230是由具备可以搬运集尘装置的集尘装置手柄231的盖体外壳235和位于上述盖体外壳235的内部的过滤器外壳235组成。而且,上述上部盖体230与上述集尘容器盖220以可拆卸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对此的详细说明后述。
针对前面所述的拥有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的作用举一个实施例来说 明。
首先,启动上述真空吸尘器,外部的污染空气就会通过上述吸入喷嘴(未示出)和上述连接管(未示出)流入到上述初次气旋部214。
接着流入到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空气因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和上述导肋条218的存在,不会直接流入到上述流出部217而是以切线方向导入到上述初次气旋部214的内壁形成螺旋流。
接着,分量比较重的大颗粒的灰尘根据气旋原理分离下降并储藏到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212,而被储藏在上述初次灰尘储藏部的灰尘又因上述防飞溅材料219和弯曲形状的隔离壁216的存在而被防止飞溅。
而且,被分离出比较大的灰尘的空气被排到与上述流出部217的侧面上形成的多数个通孔互通的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后,流入到多数个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再进行灰尘分离过程。
而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中被分离出比较小的灰尘的空气就会通过上述第二排气口215b流入到上述上部盖体230的内部。
流入到上述上述盖体230的空气从上述过滤器中过滤后,通过第三排气口233排出到后方,而从上述第三排气口中排出的空气则通过上述吸尘器机体的后方形成的规定的通道排出到上述吸尘器机体的外部。
结合图5详细说明一下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的结构。
集尘容器210是由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异物的灰尘分离部和储藏被分离的灰尘的灰尘储藏部构成,而上述集尘容器的上部设置了开闭上述集尘容器的集尘容器盖220。而且,在集尘容器盖的上部上部盖体以可拆卸的形式与其结合在一起。另外,上述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上设置了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组合时指示其组合方向的对齐228.238指示部。
上述集尘容器上设置了吸进含有异物的空气的第一吸入口214a,而且还设置了形成上述集尘容器的底部的下部面板211。还有,集尘容器的侧面设置了开闭上述下部面板211的开闭装置213。
上述集尘容器盖体的外柱面形成了规定形状的突起部222,而在上述上部盖体的内柱面则形成了与上述突起部222对应的结合槽232。当然,突起部可以在上部盖体上形成,结合槽在集尘容器盖上形成。还有,集尘容器盖的外柱面一侧向下突出形成了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盖结合时指示其结合位置的第一对齐228指示部。
突起部222的构成在于包括沿着集尘容器盖的圆周方向间距规定距离形成的第一突起222a和与上述第一突起持规定角度形成的第二突起222b,还包括限制上述上部盖体旋转的挂接突起222c组成。
突起部222至少要形成一个以上,而且上述突起部之间的间距中至少一个是持不同的间距。进一步详细说明,更适宜形成3个上述突起部222, 然后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圆周方向间距110°,110°,140°形成。当然,上述突起部的间距可以任意选择也不妨。本实施例中,把上述突起部之间的间距中使一个持不同的间距,从而使上述上部盖体和集尘容器组合时,使其位于正确的位置。
而且,第一突起222a和第二突起222b形成的空间内部形成了挂接突起222c,第一突起222a和第二突起222b更适宜垂直形成。另外,挂接突起222c的形状更适宜向一侧方向持规定的倾斜角。其原因是,突起部222插入到结合槽232后移动到上部盖体的圆周方向时,使其挂接突起的插入更容易形成。
上部盖体230上形成了容纳过滤器的过滤器外壳236,而在上述过滤器外壳236的外部则设置了形成外形的盖体外壳。
过滤器外壳236上形成了通过过滤器的空气被排出的过滤器排气部236c,而且上述过滤器排气部236c的一侧形成了通过上述过滤器排气部236c的空气被排出的第三排气口外壳233a。
上述过滤器排气口236c更适宜以规定的斜角倾斜的形成。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过滤器的排气口236c斜角更适宜往上述第三排气口外壳233a的方向向下倾斜形成。其原因是,上述过滤器237设置在上述过滤器外壳236时,占其最少的空间并能提高过滤的效果。
上述过滤器外壳的内柱面形成了规定形状的结合槽232和保持上述过滤器外壳一定强度而设置的成型槽239。而且,上述过滤器外壳的外柱面上则形成了指示上部盖体230和集尘容器盖组合方向的第二对齐指示部238。上述对齐指示部238与集尘容器盖上形成的第一对齐指示部228对应,并且更适宜形成一个以上。
上述结合槽232与集尘容器盖220的外柱面上形成的突起部222对应,使其上部盖体230和上述集尘容器盖220以可拆卸的形式组合在一起。上述结合槽232是由包括上述突起部插入的插入槽部232a和可使上述突起部沿着上述上部盖体的圆周方向移动的旋转槽部232b,还包括与集尘容器盖的挂接突起相对应的挂接槽部232c组成。
插入槽部232a为了使集尘容器盖上形成的突起部222轻易的进入,从而比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一突起222a设置的稍长。而且,旋转槽部232b的一侧与插入槽部延长形成,而另一侧沿着过滤器外壳的内柱面与上述插入槽部232a垂直并延长形成。接着,上述旋转槽部232b是沿着过滤器外壳的内柱面比上述插入槽232a稍长形成。另外,挂接槽部232c在上述旋转槽部的规定位置上形成并持与挂接突起222c的倾斜角对应的规定的倾斜角。
另外,结合槽232的下部形成了规定形状的成型槽239,这是因为上述 成型槽239以保持上部盖体的厚度来提高上部盖体的强度。当然,不设置上述成型槽也无妨。
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集尘装置组合过程说明如下。
如上所述,集尘装置200是由分离灰尘并吸进的集尘容器210和位于上述集尘容器上部的集尘容器盖220和与上述集尘容器盖可拆卸的形式结合的上部盖体230组成。
如上构成要素的集尘装置的组合过程说明如下。
首先,使用者把防止已储藏的灰尘的飞溅的防飞溅材料219和与上述防飞溅材料结合的流出部217设置在集尘容器内部。接着,使用者往上述集尘容器210的上部安装可开闭上述集尘容器的集尘容器盖220。这时,为了不使集尘容器和集尘容器盖被吸尘器的震动而晃动,使用螺丝固定。
接着,使用者在上述集尘容器盖220的上部安装上部盖体230。
这时,集尘容器上部形成的第一对齐指示部228和上部盖体上形成的第二对齐指示部238以一条直线对齐。
然后,摁住上述上部盖体230使集尘容器盖形成的突起部222插入到上部盖体上形成的结合槽里。之后,上述突起部在上述结合槽的内部相对旋转突起部和结合槽。最后,在上述相对旋转上述突起部和结合槽的过程中旋转到挂接突起形成的位置时,向旋转的方向加力使其上述挂接突起安装至挂接槽部。
结合图6,观察已组合的集尘装置时,会发现集尘容器盖的第一对齐指示部228和上部盖体的第2对齐指示部238部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位于相距一段距离的位子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并吸进异物并在上端形成排气口的集尘容器,和位于上述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可开闭上述集尘容器的集尘容器盖,还包括与上述集尘容器盖以可开闭的形式结合的上部盖体;还由设置在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述上部盖体之间的过滤器组成,
其中,上述集尘容器盖和上部盖体中一个形成规定形状的突起部,另一个则形成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结合槽;上述突起部和结合槽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圆周方向相对旋转移动并结合;上述集尘容器盖的外柱面形成的上述突起部,而且沿着上述集尘容器盖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一突起,还包括与上述第一突起持规定的角度形成的第二突起和限制上述上部盖体旋转的挂接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挂接突起在上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空间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结合槽的构成包括上述突起部插入的插入槽部和可使上述突起部旋转移动的旋转槽部,还包括与挂接突起相对应的挂接槽部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805641A CN1887181B (zh) | 2005-06-30 | 2005-06-30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805641A CN1887181B (zh) | 2005-06-30 | 2005-06-30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7181A CN1887181A (zh) | 2007-01-03 |
CN1887181B true CN1887181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3757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8056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7181B (zh) | 2005-06-30 | 2005-06-30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871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8983B (zh) * | 2008-04-18 | 2012-07-1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EP2997869B1 (de) * | 2014-09-20 | 2017-05-17 | Viking GmbH | Selbstfahrendes Arbeitsgerät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6018A (zh) * | 2002-12-09 | 2004-06-23 | ������������ʽ���� |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式集尘装置 |
CN1593777A (zh) * | 2003-09-09 | 2005-03-16 |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 旋风分离器及装备有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 |
-
2005
- 2005-06-30 CN CN2005100805641A patent/CN18871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6018A (zh) * | 2002-12-09 | 2004-06-23 | ������������ʽ���� |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式集尘装置 |
CN1593777A (zh) * | 2003-09-09 | 2005-03-16 |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 旋风分离器及装备有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7181A (zh) | 2007-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57032B1 (en) | Vacuum cleaner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cyclone units | |
CN209377456U (zh) | 真空清洁器 | |
US10194778B2 (en) | Dust collector for vacuum cleaner | |
US7326268B2 (en) | Multi cyclone vessel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 |
CN101073480B (zh) | 真空吸尘器 | |
JP2007275591A (ja) | 真空掃除機の集塵装置 | |
CN104135905B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电吸尘器 | |
US10791898B2 (en) | Dust collector for vacuum cleaner | |
CN209437160U (zh) | 真空清洁器 | |
CN106923748B (zh) | 手持旋风式吸尘装置以及相应的除尘系统 | |
CN101601562A (zh) | 旋风集尘设备和具有其的真空吸尘器 | |
CN208573593U (zh) | 用于吸尘器的旋风锥、旋风分离器和吸尘器 | |
CN208573592U (zh) | 用于吸尘器的尘杯旋风组件、尘杯装置和吸尘器 | |
EP1676638A2 (en) |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
CN1887181B (zh)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KR100556442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CN100431461C (zh) | 多旋风灰尘分离设备 | |
CN102327096B (zh) | 吸尘器的尘杯及吸尘器 | |
JP6212451B2 (ja) | 集塵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 |
KR101065968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장치 | |
JP6437609B2 (ja) | 集塵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 |
CN205548457U (zh) | 手持旋风式吸尘装置 | |
KR20070042794A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KR100809775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먼지 분리 장치 | |
CN207306620U (zh) | 尘杯和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1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