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7180A - 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87180A CN1887180A CN 200510080545 CN200510080545A CN1887180A CN 1887180 A CN1887180 A CN 1887180A CN 200510080545 CN200510080545 CN 200510080545 CN 200510080545 A CN200510080545 A CN 200510080545A CN 1887180 A CN1887180 A CN 18871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ust collecting
- collecting port
- foreign matter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包括:通过气旋流动分离出较大异物的第1分离室423;从上述第1分离室423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被分离的第2分离室424;形成在上述第1分离室423的内部,过滤大颗粒异物的过滤器405、470、472;以及在上述过滤器405、470、472上以上下方向形成的切开孔470。本发明具有在气旋式吸尘部内部可容易清理缠绕在过滤器的头发等的异物的优点。而且,当吸尘部的通道结构,过滤器的形状,异物沉积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提供设有上下方向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切开孔,其具有可容易清理堵塞在过滤器的头发等异物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领域的容纳在真空吸尘器内部的气旋式吸尘部。特别是涉及一种容纳在上述气旋式吸尘部的内部,可过滤较大异物的气旋式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Cyclonic dust collecting unit and filterstructure of the same)。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通过机器内部的真空压吸入空气而将空气内含有的异物给过滤掉,是一种对外部环境进行打清扫的机器。上述真空吸尘器为了从吸入的空气中过滤掉异物,通过所定的过滤装置,内部形成有过滤异物的吸尘部。
另一方面,上述过滤装置有以下两种,即,空气通过媒体的过程中被过滤的多孔形材质的过滤器和通过空气的气旋流动而异物从空气中被清理的气旋式过滤器。而且,上述多孔形材质的过滤器上沉积有异物时,由于需要拆下来清洗或将异物处理掉,因此具有不能连续使用的问题。与此相反,上述气旋式过滤器是空气在气旋流动时,异物通过空气的旋转气流而分离去除,随着也不会发生异物沉积在过滤器的问题,因此最近其使用越来越广泛。
最近还出现一种一个吸尘部可发生多个气旋流动的多气旋式吸尘部,由于上述多气旋式吸尘部是通过多个气旋流动而去除异物,因此具有提高异物的去除效率的优点。另外,由于是通过多个气旋的空气流动而去除异物,因此,不需要另外安装上述多孔形材质的过滤器,因此也具有使用者没有必要另外打扫过滤器的优点。进一步讲,上述多气旋式吸尘部的内部一般都有安装用于过滤头发或废纸等较大异物的板状的过滤器。
但是,随着真空吸尘器连续被使用,发生上述过滤器经常有头发或废纸等长形异物卷入沉积在其外周的问题。而且,头发被卷进上述过滤器时,通过气旋流动而被卷入的力施加得越来越大,最终头发将过滤器的外周面塞满而达到无法穿过去的状态。
因此,上述过滤器的外周被很多头发等的异物堵塞时,使用者需要将其清理要费很大力气。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真空吸尘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真空吸尘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真空吸尘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更为轻易地清理堵塞在气旋式吸尘部中的过滤器外周的长形异物,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更适合气旋式吸尘部过滤器的过滤器,使用者不需要施加太大的外力,可用简单的道具轻易将塞满的异物清理干净。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包括:通过气旋流动分离出较大异物的第1分离室;从上述第1分离室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被分离的第2分离室;形成在上述第1分离室的内部,过滤大颗粒异物的过滤器;以及在上述过滤器上以上下方向形成的切开孔。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中所述的过滤器是圆锥形过滤器。
前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切开孔形成设有多个。
前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上述切开孔(470)形成在有开孔的过滤器的主体部。
前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切开孔形成在没有开孔的插入部。
前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切开孔包括上下方向形成的纵向孔及从上下方向的纵向孔倾斜向上侧延长形成的枝部。
前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切开孔形成在整个过滤器的主体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发明的气旋式吸尘部包括:通过气旋流动分离出较大异物的第1分离室;从上述第1分离室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被分离的第2分离室;形成在上述第1分离室的内部,过滤大颗粒异物的过滤器;以及在上述过滤器上以上下方向形成的切开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相对于气旋式吸尘部来说,形成在上述吸尘部的内部中发生气旋流动的分离室的内部,形成有切开孔,能将缠在外周面的异物轻易地切除。
以上提供的结构,具有能使使用者更为轻易地将堵塞过滤器外周的异物清理,还具有通过利用刀片将异物轻易地切除而将头发等长形异物清理。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可在气旋式吸尘部的内部轻易去除缠在过滤器的头发等的异物的优点。
而且,当吸尘部的通道结构,过滤器的形状,异物沉寂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提供有上下方向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切开孔,具有可容易清理堵塞在过滤器的头发等异物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过滤器适用于多气旋式吸尘部,在没有多孔形材质的过滤装置的情况下更为适用,能将缠在吸尘部内部的异物轻易去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真空吸尘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说明吸尘部的安装过程的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吸尘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在I-I′方向的截面图。
图7是圆锥形过滤器与切断部相互分离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圆锥形过滤器与切断部之间的连接动作的附图。
图9是说明圆锥形过滤器的吸尘部件连接关系的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过滤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正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正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正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梯形过滤器的正面图。
附图的主要符号
100:真空吸尘器本体 403:流动防止板
404:切断部 405:圆锥形过滤器
470:切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包括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与连接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吸入侧的吸入管道。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内部至少装有吸入风扇及吸尘部,被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被过滤而干净后空气再排出外部。
上述吸入管道是通过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吸引力而空气与异物被吸入的管道。更详细地说,上述吸入管道包括:通过强大的空气流动,将空气与异物及灰尘从外部吸入的吸入喷管体1、从上述吸入喷管体1延长形成且根据使用者的适用状态将长度可伸缩的延长管2、形成在上述延长管2端部的工作把手3、在上述工作把手3的前方,同时使用者的手能碰触的部分形成的操作部4、从上述工作把手3的后方延长形成,且根据使用者的位置而可弯曲的软管5、将上述软管5的端部与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相互连接的连接器6、形成在上述延长管2或者吸入喷管体1的一定位置,当真空吸尘器不被使用时用于放置延长管2的延长管挂钩7。
上述连接器6同时执行两个功能,即将从上述操作部4输入的使用者的操作信号传送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连接端子功能,以及使被吸入的空气流入到真空吸尘器本体6的功能。为此,上述连接器6的端部还提供有多个电气连接端。另一方面,上述连接器6只有在上述操作部4形成在吸入管道的某个部分时才需要,因此本原发明不被此所限制。即,当上述操作部4位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某个部位时,连接器6没有上述信号连接端只执行空气的流入通道的功能。
另外,通过上述吸入管道流入到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空气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内部将异物过滤后,干净的空气排出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外部。以下对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正面示意图。
根据图1、图2对真空吸尘器本体的构成进行说明,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包括:形成在上述本体100底面的第1底座110、放置在上述第1底座110的垂直上侧的第2底座150、形成在上述本体100的后部的两侧,用于方便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移动的滑轮111;形成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上侧的外罩200、在本体100的前方连接上述外罩200与上述底座110、150,使其能坚固地支撑的前方支架170。
理所当然地上述前方支架170连接上述连接器6,用于吸入外气。另外,使上述前方支架170能坚固地支撑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前方部的形状。
上述第2底座150形成在上述第1底座110垂直的上方,有利于产品保持美观的形状,同时能提高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下侧部的强度。
在上述外罩200的后方形成设有本体排气口302的排气外壳301,经过真空吸尘器本体100过滤后的空气由此排出。另外,在上述外罩200的上面形成有以一定的铰链点为中心而可旋转的移动把手201。上述移动把手201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移动,当需要移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时将其直立起来,当需要保管的时候使其横躺着,以便使用者使用。
在上述前方支架170的后方安装吸尘部400用于吸入外部空气,上述吸尘部400的内部安装有通过气旋流动过滤异物的气旋部件。
如图3所示,上述吸尘部400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内部的吸尘部容纳部151以上下方向被安装。因此,在安装时按向下方,在拆卸时向上方拉开即可。
上述前方支架170形成有本体吸入口171,在上述吸尘部400上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吸尘部吸入口401,使与上述本体吸入口171并排。另外,在吸尘部400与上述吸尘部吸入口401相反的方向上形成有排出口。而且,上述排出口与电机侧吸入口172并排通过吸尘部400,净化的空气被吸入到电机侧。
特别是上述排出口与上述电机侧吸入口172,为了减小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大小且促进空气流动,其形状为直角四边形。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上述第1底座110的上侧前方放置有上述第2底座150,后方放置有上述电机外壳300。
并且依次被上述外罩200罩上而形成真空吸尘器本体100。
其中,上述外罩200是在上述前方支架170作为单独的部分与上述外罩200连接的状态下,与上述底座110、150结合。而且,通过上述电机侧吸入口172吸入的空气在上述电机外壳300的流动方向垂直改变后流入到下方。另外,流入的空气在电机外壳300的流动方向垂直改变后从后方排出。理所当然地,上述电机外壳300的内部容纳有电机。
图5是本发明的吸尘部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吸尘部400没有使用海绵等的具有多孔性的过滤器,而是通过气旋流动过滤异物。另外,上述气旋流动是在相互分离的两个以上的分离室分别执行,因此还有一个特征是能够将空气中的微小灰尘过滤掉。
详细地讲,本发明包括:设有多个异物分离室(参照图6的423,424)及多个异物储存箱(参照图6的417,416的吸尘部件406;在上述吸尘部件406的下侧以密封的状态形成,用于防止存储在上述异物储存箱416、417的异物泄漏的箱体密封部415、402;形成在上述吸尘部件406的上方,对从吸尘部件406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导向作用的排气部407;在上述排气部407的上方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使通过排气部407的空气通向一个方向的间隔部408;形成在上述间隔部408上方的外壳结构409、410、411、412。
详细地,上述外壳结构包括:形成母体的第1外壳410;分别形成在上述第1外壳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3外壳412及第2外壳409;用于使上述第1外壳410与第2外壳409一体固定的外壳插指口411。上述外壳插指口411罩住上述第1外壳410上面的一部分,达到外观更加美观的同时执行同时固定上述第1外壳410及第2外壳409的功能。
在上述吸尘部件406的内部还形成有,有利于在气旋流动中顺利完成异物分离的圆锥形过滤器405;形成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方,防止捕集的异物再次飞散的切断部404;形成在上述切断部404的下方,降低旋转运动的空气的流速,使异物沉淀到异物储存箱内部的流动防止板403。
其中,上述切断部404与上述流动防止板403一体形成,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形成。由于上述切断部404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追加安装到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跟着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上设有异物堵塞时切断部404可以从圆锥形过滤器405脱取,因此可方便地清理粘在圆锥形过滤器405外壁的异物。为了能抵抗流动,优选地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由强硬塑料形成。
详细地讲,当头发或纸片等的异物从外部被吸入时,会贴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外壁,从而急减吸入力。这时,使用者需要去除这些异物,使圆锥形过滤器405恢复到原来干净的状态,这时可以将上述切断部404从圆锥形过滤器405分离开来,方便地除去头发等的异物。另外,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侧直径相对小,因此只要将头发等异物向下轻轻拉动,就可以清理异物。
还有,上述第1外壳410的一侧装有开闭按钮413,还包括其一端与上述开闭按钮413碰触,随着上述开闭按钮413的推进动作执行旋转运动的开闭控制杆414。另外,上述开闭控制杆414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相互碰触。由此通过对上述开闭按钮413的推进动作,上述开闭控制杆414以一定的铰链点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且,上述开闭控制杆414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之间的接触部分分离时,由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的自身重量而以铰链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捕集在上述异物储存箱416、417内部的异物由于自身重量而降落后被废弃。
另外,上述箱体密封部415、402通过各自的密封部,将异物储存箱415、416下侧面分别单独被封闭。而且,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与上述吸尘部件406相互铰链连接,废弃异物时第1箱体密封部415通过铰链运动而打开,可轻易将异物倒掉。另外,上述在吸尘部件406的上面形成有,用于分隔第1异物分离室423与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同时形成通道的分隔板437。
另外,上述吸尘部件406的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导向肋459,当在吸尘部件406的外侧方向安装上述排气部407时,有利于轻易找到其安装位置,且有助于顺利执行插入动作。而且,使上述导向肋459的上侧角落部分适当地弯取,以便有利于排气口407的插入动作。
图6是图3在I-I′方向的截面图,根据图6对吸尘部400的内部构成及吸尘部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如上述图5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吸尘部400包括:吸尘部件406;可选择性地封闭上述吸尘部件406下侧的密封部402、415;被容纳在上述吸尘部件406的内部,用于提高集尘效率的圆锥形过滤器405;防止捕集的异物再次飞散的切断部404;降低旋转运动的空气的流速,使异物沉淀下来的流动防止板403;形成在上述吸尘部件406的上侧,促使从上述吸尘部件406排出的空气流动的排气部407;使经过排气部407的空气汇集到一个方向的间隔部408;形成在上述排气部407上侧部的外壳409、410、411、412。
下面对上述吸尘部件406的构成进行说明。
上述吸尘部件406提供了以上下方向延长的多个壁,包括形成在最外角的外壁418,形成在上述外壁418的里侧的中间壁419,以及形成在上述中间壁419里侧的内壁420。另外,使上述中间壁419及内壁420的形成不在上述吸尘部侧吸入口401所通过的间隔里,便于空气的流入。
在上述外壁418及中间壁419之间的空间形成了第1异物储存箱416,在上述中间壁419与上述内壁420之间的空间形成了第2异物储存箱417,而上述内壁420的内部空间形成了第1异物分离室423。不过,具体情况会根据吸尘部400的形状的变化,其空间的使用目的可能会有所不同的。
根据上面所述的构成的作用及动作,以空气的流动顺序为基准,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空气通过上述吸尘部侧吸入口401流入吸尘部400的内部。其中,上述吸尘部侧吸入口401的外侧与上述前方支架170相切,而内侧与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连通而使外部空气流入进来。而且,上述吸尘部侧吸入口401内侧为了将空气的流动方向导向至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内周面方向,第1流入导向部件421从上述内壁420向里侧突出形成。
在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内部空气进行气旋流动的过程中,异物向下方降落,而干净的空气通过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开孔向上侧方向排出。像这样之所以圆锥形过滤器405适合使用是因为吸尘部侧吸入口401形成在上侧,因此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上侧产生较高速的气旋流动,下侧部产生较低速的气旋流动。即,在高速的气旋流动中异物会以在较为偏向外的状态旋转,在低速的气旋流动中异物会以较为偏向内侧的状态旋转,因此为了能过滤异物,优选地过滤器部件采用圆锥形形状。
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安装在分隔板437的中心部,而分隔板437形成了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上面壁,上述分隔板437的结构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离。而且,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上形成有多个开孔,使空气从外部向内部流入。
其中,为了防止降落的异物再次飞散,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下侧装有切断部404,如图所示,上述切断部404的直径越向下方越大,从而达到切断异物的上升而防止异物的飞散。另外,在上述切断部404的下方以一定间距形成有流动防止板403,使气旋空气的流动不会对已捕集的异物产生影响,从而彻底解决异物分散的现象。
对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与切断部404及流动防止板403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圆锥形过滤器与切断部相互分离的分解示意图。
根据图7对圆锥形过滤器及切断部之间的结合关系进行详细说明。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与切断部404作为单独的部件分别形成。而且,上述切断部404的下方一体形成了用于降低空气的旋转流动的流动防止板403。
由于上述切断部404与圆锥形过滤器405作为单独的部件形成,因此需要打扫圆锥形过滤器405时,只要将切断部404拆除后可方便地清理粘在圆锥形过滤器405外壁的头发等的异物。
为了顺利执行如上所述的结合及分解作业,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在整体上的形状为下侧部窄,上侧部宽的圆锥形。为了使净化后的空气通过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在其本体上形成有多个开孔,而下端部在没有开孔的状态下装有插入到上述切断部404的插入部430。同时,为了在上述插入部430插入上述切断部后固定上述插入部430,其外周面突出形成一个以上的第1突起431。
另外,还包安装面432及导向部件肋433。其中安装面432形成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上端部后安装在上述吸尘部件406的分隔板437的下侧面,用于将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从上述吸尘部件406分隔,导向部件肋433突出形成在与上述安装面432有一定距离的上端。
另外,在上述切断部404的上端部为了上述插入部430的插入,形成有开口部474,开口部474的内周形成有插入上述第1突起431的插入槽427。而且,在上述切断部404的下方以板状且向放射方向延长形成有多个流动防止板403。为了能安装上述插入部430,上述流动防止板403的上端部的一部分被切开形成了插入部放置部428。另外,上述插入槽427的两侧部向下方突出形成第2突起429。
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与切断部404的结合动作参阅图8进行说明。
首先,在上述第1突起431与插入槽427并排的的位置上将切断部404向上侧推上去。如果,第1突起431与插入槽427非并排的情况下插入部430不能被插入进去。
上述插入部430完全安装在上述插入部放置部428后,上述切断部404的上端部与圆锥形过滤器405的过滤器主体473相互关闭,上述第1突起431与上述第2突起429以具有一定的高度差相互接触。在这个状态下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将切断部404向左右中的某个方向旋转。接着,上述第1突起431会跨过上述第2突起429,从而能轻快得执行扣紧动作。为了使切断部404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都能执行扣紧动作,上述第2突起429形成在插入槽427的两侧。并且,为了轻快的跨过向下方倾斜的切断部404的内周面,优选地,上述第1突起431的上端部的越外侧越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
另一方面,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过滤器主体473上以上下方向细长地形成有切开孔470。上述切开孔470是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主体上堵塞了头发等异物时,为了方便地切除而安装的。
详细地讲,气旋式吸尘部400开始工作时,废纸或头发等的异物会缠绕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主体外周,像头发等的异物沉积得越多,其强度也会越大。因此,使用者很难清理头发等的异物。特别是,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下端部中直径最小部分的凝聚的异物更为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刀片插入到上述切开孔470的上侧,再通过从上到下挂下来的动作,可轻易地将头发等的异物从圆锥形过滤器405切除。另外,由于头发等的异物容易沉积在上述过滤器主体473的外周面,因此优选地,上述切开孔470形成在上述过滤器主体473上。另外,上述切开孔470以上下方向形成在上述过滤器主体(473)上,且在不影响圆锥形过滤器(405)强度的范围内可以形成有多个。
在没有形成上述切开孔470的情况下需要用手清理或用刀片切除,但用手清理需要费很大力气,从而很不方便。另外,在没有上述切开孔470的情况下使用刀片刮除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外壁上的异物时,有可能对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外周面产生破坏,因此不太理想。
图9是说明圆锥形过滤器的吸尘部件连接关系的附图。
如图9所示,在上述分隔板437的一定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排出通过了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空气的连同孔434,上述连通孔434的一角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导向部件肋433的肋插入槽435。另外,在上述肋插入槽435的大概中心位置的肋插入槽435的上面突出形成有第3突起436。
根据上述的结构对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固定动作进行的说明如下。首先,将圆锥形过滤器405旋转,使上述导向部件肋433与上述肋插入槽435并排。而且,将圆锥形过滤器405向上侧推上去,使导向部件肋433通过肋插入槽435。在这样的状态下,上述导向部件肋433与上述安装面432之间的间距比上述分隔板(437)的厚度稍微薄一些。这时,将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旋转,由于上述间距分隔板437的板勉强能塞进去,从而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上端部固定在上述分隔板437上。而且,旋转一定角度之后,上述导向部件肋433会达到上述第3突起436,旋转动作受到阻止,通知使用者已经完全塞进,可以停止施加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力到。
如上所述,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与上述切断部404可以以单独的部件分别固定在上述分隔板437与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上。
因此,使用者需要打扫圆锥形过滤器405时,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固定在上述分隔板437的状态下只将上述切断部404拆除后,清理圆锥形过滤器405。而且,用水清理圆锥形过滤器405时,可以将圆锥形过滤器405也从分隔板437拆除后进行清理。
与此相反,将圆锥形过滤器405固定在分隔板437时,切断部404被分离的状态下首先将圆锥形过滤器405固定后,再将切断部404固定。使用者被切断部404挡住视线而看不到上述导向部件肋433与上述肋插入槽435的并排的位置时,上述结构有利于解决轻易找不到圆锥形过滤器405位置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结构中,突起431、429、436等的结构可以改变为其它形状。例如,可以凹陷形成来代替突起结构后,作为挂钩结构来使用;也可以在上述插入槽430设置插入槽,在上述切断部404形成突起部。
进一步讲,当大大需要上述流动防止板403的情况下,可以将流动防止板403作成单独的部件后,再固定形成在切断部404。
再参阅图6所示,挂在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内部的异物被存储在位于下方的第1异物储存箱416。其中,为了防止存储的异物的泄漏,上述第1异物储存箱416的下端部安装有第1箱体密封部415。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流入到分隔板437上侧的空气,已被过滤掉较大异物。因此,还需要进行二次过滤微小异物时必要的气旋流动。以下,对二次进行的气旋流动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空气再通过第2流入导向部件422流入到多个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内部。另外,上述第2流入导向部件422能使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周面冲向切线方向,因此流入到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空气在箱体内部发生气旋流动。
在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部被气旋流动分离的异物坠入下方后被存储在第2异物储存箱417里。而且,为了防止降落的异物再次飞散,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下侧部被收缩。另外,为了防止被捕集在上述第2异物储存箱417的异物的泄漏,上述第2异物储存箱417的下侧部被第2箱体密封部402封闭起来。
其中,上述第2箱体密封部402通过如绳索的连接结构,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连接。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与第2箱体密封部402以绳索形式的连接结构连接起来是为了加大上述第1异物储存箱416的内部容积。也就是说,由于在上述第2箱体密封部402的下端至第1箱体密封部415的上端的具有一定距离的空间里存有异物,因此,为了能容纳更多的异物,优选地使用占用空间小的部件,如绳索形式的连接方式。
空气在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部被过滤掉异物后,经过排气部侧吸入口425流入到排气部407,再在上述排气部407与间隔部408之间的空间汇集。其中,上述排气部侧吸入口425的直径比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内径小,这样的直径关系有利于减少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异物一起流动到上述排气部407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使汇集在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周面的异物不会通过上述排气部侧吸入口425流出。
如上所述,通过两个气旋流动而被过滤的空气经过上述电机侧吸入口172再流入到电机。而且,通过电机后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后面排气。
另一方面,在上述间隔部408的上侧部还形成有一定的外壳结构。详细地讲,形成有构成整体外壳结构的第1外壳410,保护上述第1外壳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3外壳412及第2外壳409,使上述第2外壳409固定在上述第1外壳410的外壳插指口411。
如上所述的吸尘部400的动作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整体的工作,乃至其作用通过图10所示的真空吸尘器的纵向截面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外部空气是通过与连接器6连接的本体侧吸入口171流入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再通过吸尘部侧吸入口401流入到吸尘部400的内部。而且,在吸尘部400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工作及作用异物被过滤后,通过电机侧吸入口172流入到电机外壳300的内部。
这时,上述电机外壳300在以垂直方向竖立的情况下其流入口冲上方。因此,通过上述吸尘部400水平流入的空气的进行方向被弯曲后冲向下方。而且,通过上述电机外壳300后,空气通过形成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背面的本体排气口302排出到外部。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过滤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正面图。
如图11所示,其它构成与之前说明的相同,只不过本实施例中过滤器的切开孔470形成的位置有所差异。详细地讲,上述切开孔470并非像原实施例那样形成在上述过滤器主体473上,而是形成在插入部430。这样,在插入部430形成切开孔470的情况下,可将缠绕在上述过滤器主体473的头发等的异物向下刮下之后并可以切除。
所说明的实施例是用于防止在切开孔470在上述过滤器主体473,以上下方向形成的情况下,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强度的低下。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正面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分都与原实施例相同,只是在上述切开孔470的形状为″Y″字形有所差异。也就是说,纵向孔的侧壁上形成有枝部。
理所当然地,上述枝部并不是只形成在纵向孔的上端,可以形成在纵向孔的任何高度,只是优选地,枝部从纵向孔向上侧方向倾斜形成。通过这样的形状用刀切断头发等的异物时,如果肉眼看不到内部的切开孔470的时候,在任意的某个部分从上到下进行刮除后,能很容易找到切开孔470,特别是枝部形成的位置。而且,从找到的切开孔470进行刮除,能更为容易切除头发等的异物。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正面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部分都与原实施例相同,只是上述切开孔470形成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这样的形状可防止由于切开孔470的形成而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强度下降,当异物集中缠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特定领域时,只清理该领域的异物的情况下可方便适用。
图14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区别在于形成在吸尘部内部的过滤器不是圆锥形,而是采用了圆形过滤器471。采用了这样的圆形过滤器471是用于举例说明即使由于吸尘部的形状发生改变而过滤器的结构有所变动,也能形成切开孔的附图。另一方面,图15显示了梯形过滤器472,参照这些附图可以知道,由于吸尘部的通道结构等的变化而采用了梯形形状的过滤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形成有切开孔470,从而可以轻易清理头发等的异物。
但是在上面所述的多种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过滤器要设有切开孔470并能够具有一定大小的强度是理所当然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塑料作为材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通过气旋流动分离出较大异物的第1分离室(423);从上述第1分离室(423)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被分离的第2分离室(424);
形成在上述第1分离室(423)的内部,过滤大颗粒异物的过滤器(405);以及
在上述过滤器(405)上以上下方向形成的切开孔(4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过滤器是圆锥形过滤器(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切开孔(470)形成设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上述切开孔(470)形成在有开孔的过滤器的主体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切开孔(470)形成在没有开孔的插入部(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切开孔(470)包括上下方向形成的纵向孔及从上下方向的纵向孔倾斜向上侧延长形成的枝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切开孔(470)形成在整个过滤器的主体(473)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80545 CN1887180A (zh) | 2005-06-30 | 2005-06-30 | 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80545 CN1887180A (zh) | 2005-06-30 | 2005-06-30 | 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7180A true CN1887180A (zh) | 2007-01-03 |
Family
ID=37576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80545 Pending CN1887180A (zh) | 2005-06-30 | 2005-06-30 | 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8718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8120A (zh) * | 2012-07-14 | 2012-10-17 | 通化市五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冲、自吹,水气两用旋流过滤器 |
CN107405032A (zh) * | 2015-03-06 | 2017-11-28 |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 用于吸尘器的分离器装置和吸尘器 |
CN112892343A (zh) * | 2018-09-28 | 2021-06-04 | 黄美芬 | 一种芦荟果肉果汁混配罐及其使用方法 |
-
2005
- 2005-06-30 CN CN 200510080545 patent/CN188718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8120A (zh) * | 2012-07-14 | 2012-10-17 | 通化市五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冲、自吹,水气两用旋流过滤器 |
CN102728120B (zh) * | 2012-07-14 | 2015-08-05 | 北京五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冲、自吹,水气两用旋流过滤器 |
CN107405032A (zh) * | 2015-03-06 | 2017-11-28 |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 用于吸尘器的分离器装置和吸尘器 |
CN112892343A (zh) * | 2018-09-28 | 2021-06-04 | 黄美芬 | 一种芦荟果肉果汁混配罐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4500C (zh) | 多级旋风真空吸尘器 | |
CN1245921C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875846A (zh)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CN101028181A (zh) | 真空吸尘器和该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 |
CN101073480A (zh) | 真空吸尘器 | |
CN101049220A (zh)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器 | |
CN1611172A (zh) | 集尘装置以及使用该集尘装置的用于干湿净化的真空吸尘器 | |
CN1695535A (zh) | 电清扫机 | |
CN1585616A (zh) | 用于吸尘器的废屑分离设备 | |
CN1887180A (zh) | 气旋式吸尘部及吸尘部的过滤器结构 | |
CN1989891A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04068794B (zh) | 吸尘器 | |
CN1463669A (zh) | 吸尘器的集尘袋 | |
CN101077285A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875842A (zh)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CN1265754C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887181A (zh)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CN1887190A (zh)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部 | |
CN1887156A (zh) | 真空吸尘器 | |
CN1887169A (zh) | 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 | |
CN1887166A (zh) | 真空吸尘器的结构 | |
CN1887189A (zh) | 真空吸尘器集尘装配 | |
CN1887182A (zh) |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CN1887163A (zh) | 真空吸尘器 | |
CN1887168A (zh) | 真空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103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