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制备的治疗头痛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头痛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包括:当归4~9重量份、川芎4~9重量份、白芍2~8重量份、熟地2~8重量份、勾藤10~15重量份、鸡血藤10~15重量份、夏枯草10~15重量份、决明子10~15重量份、珍珠母10~15重量份、元胡4~9重量份、细辛0.5~2重量份、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赤藓糖醇、山梨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木糖醇、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乳糖醇、麦芽糖等,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说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海藻酸及其盐、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所述淀粉及其衍生物如预胶化淀粉、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所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分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为:当归5~7重量份、川芎5~7重量份、白芍4~6重量份、熟地4~6重量份、勾藤12~14重量份、鸡血藤12~14重量份、夏枯草12~14重量份、决明子12~14重量份、珍珠母12~14重量份、元胡5~7重量份、细辛1~1.5重量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为:当归6.75重量份、川芎6.75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熟地5.4重量份、勾藤13.5重量份、鸡血藤13.5重量份、夏枯草13.5重量份、决明子13.5重量份、珍珠母13.5重量份、元胡6.75重量份、细辛1.34重量份、适量辅料,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上述敷料中还可以含有化学合成辅料和动物来源辅料,其中填充剂包括苯基乙二醇、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尿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其中增塑性基质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泊洛沙姆、明胶。
本发明中辅料与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制得的提取物重量之比为1∶0.1~1∶1。
优选的本发明中辅料与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制得的提取物重量之比为1∶0.2~1∶0.6。
最佳的本发明中辅料与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制得的提取物重量之比为1∶0.3~1∶0.4。
本发明中优选的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
本发明中优选的辅料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
本发明中优选的辅料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制成滴丸制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当归4~9重量份、川芎4~9重量份、白芍2~8重量份、熟地2~8重量份、勾藤10~15重量份、鸡血藤10~15重量份、夏枯草10~15重量份、决明子10~15重量份、珍珠母10~15重量份、元胡4~9重量份、细辛0.5~2重量份备用;
(b):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各药,加水煮1~5次,每次0.5~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1~3倍量的乙醇,静置18~30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1.5稠膏,稠膏备用;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制成滴丸,即得。
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取当归5~7重量份、川芎5~7重量份、白芍4~6重量份、熟地4~6重量份、勾藤12~14重量份、鸡血藤12~14重量份、夏枯草12~14重量份、决明子12~14重量份、珍珠母12~14重量份、元胡5~7重量份、细辛1~1.5重量份备用;
(b):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各药,加水煮2~4次,每次0.8~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1.5~2.5倍量的乙醇,静置22~25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45稠膏,稠膏备用;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最佳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取当归6.75重量份、川芎6.75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熟地5.4重量份、勾藤13.5重量份、鸡血藤13.5重量份、夏枯草13.5重量份、决明子13.5重量份、珍珠母13.5重量份、元胡6.75重量份、细辛1.34重量份备用;
(b):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各药,加水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1.4稠膏,稠膏备用;向适量辅料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本发明药物最佳制备方法为:
(a):取当归6.75重量份、川芎6.75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熟地5.4重量份、勾藤13.5重量份、鸡血藤13.5重量份、夏枯草13.5重量份、决明子13.5重量份、珍珠母13.5重量份、元胡6.75重量份、细辛1.34重量份备用;
(b):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勾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元胡、细辛各药,加水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1.4稠膏,稠膏备用;向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的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白芷提取物及川芎浸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例如: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基质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是一种起效更快的治疗头痛的药物。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大量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及药理学、药效学试验所得到的制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清楚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例如,使用不同的原料药或提取物或药物活性成分或药物有效成分与本发明所提供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制剂,特别是滴丸剂,但只要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辅料,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新基质滴丸,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以下简称新;市售养血清脑颗粒,以下简称旧,通过观察二者的溶散时限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对比实验例
体外试验
本发明与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溶散时限,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
1.试验用药:本发明新基质滴丸(新);养血清脑颗粒(旧)。
2.方法和结果:
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丸重差异: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三批本发明新基质滴丸(新)与养血清脑颗粒(旧)溶散时限比较
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新基质滴丸的溶散时限比养血清脑颗粒快。结果说明,本发明新基质滴丸的溶散速度更快,更利于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发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比例取当归6.75g、川芎6.75g、白芍5.4g、熟地5.4g、勾藤13.5g、鸡血藤13.5g、夏枯草13.5g、决明子13.5g、珍珠母13.5g、元胡6.75g、细辛1.34g,以上药物加水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1.4稠膏,稠膏备用;
取木糖醇18g、淀粉4.5g充分混合,加入上述稠膏5g,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30分钟,保温,在60~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5~15℃的液体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2
按比例取当归4g、川芎4g、白芍2g、熟地2g、勾藤10g、鸡血藤10g、夏枯草10g、决明子10g、珍珠母10g、元胡4g、细辛0.5g,以上药物加水煮4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4倍量的乙醇,静置22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膏,相对密度为1.25~1.45,烘干或喷雾干燥,粉碎得到药粉备用;
取乳糖醇17.3g、淀粉5.2g,上述稠膏8g,将乳糖醇与淀粉的混合,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3
按比例取当归9g、川芎9g、白芍8g、熟地8g、勾藤15g、鸡血藤15g、夏枯草15g、决明子15g、珍珠母15g、元胡9g、细辛2g,以上药物加水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5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1.4稠膏,稠膏备用;
取木糖醇18.75g、阿拉伯胶3.25g,上述稠膏7g,将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混合,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4
按比例取当归4g、川芎9g、白芍2g、熟地8g、勾藤10g、鸡血藤15g、夏枯草10g、决明子15g、珍珠母10g、元胡9g、细辛2g,以上药物加水煮5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5倍量的乙醇,静置20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膏,相对密度为1.2~1.45,烘干或喷雾干燥,粉碎得到药粉备用;
取木糖醇22.5g、淀粉16.85g,上述稠膏7g,将木糖醇、淀粉混和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制成颗粒,压片,制成1000片,即得。
实施例5
按比例取当归5g、川芎5g、白芍4g、熟地4g、勾藤12g、鸡血藤12g、夏枯草12g、决明子12g、珍珠母12g、元胡5g、细辛1g,加水煮4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3倍量的乙醇,静置30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1.3稠膏,稠膏备用;
取木糖醇18.5g、淀粉9.0g,上述稠膏10g,将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原料药粉,充分混合,制成胶囊,即得。
实施例6
按比例取当归7g、川芎7g、白芍6g、熟地6g、勾藤14g、鸡血藤14g、夏枯草14g、决明子14g、珍珠母14g、元胡7g、细辛1.5g,加水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5倍量的乙醇,静置25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1.4稠膏,稠膏备用;
木糖醇25.6g、果胶9.4g,上述稠膏15g;将木糖醇、果胶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7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g、木糖醇20.5g、甲壳素6.2g、黄原胶4.3g备用;
将木糖醇、甲壳素、黄原胶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8
取按照实施例2方法获得的药粉10g、红藻胶5g、山梨醇15g、羧甲基淀粉3.5g备用;
将红藻胶、山梨醇、羧甲基淀粉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50分钟,保温,在58~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5毫米,滴入1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9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8.5g、木糖醇20.4g、淀粉4.1g、西黄蓍胶2g;
将木糖醇、淀粉、西黄蓍胶混和均匀,置于容器内,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0
取按照实施例2方法获得的药粉10g、木糖醇13.5g、淀粉9g备用;
向木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1
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8g、乳糖醇13.5g、淀粉9g备用;
向乳糖醇和淀粉混合物中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12
按比例取当归6.75g、川芎6.75g、白芍5.4g、熟地5.4g、勾藤13.5g、鸡血藤13.5g、夏枯草13.5g、决明子13.5g、珍珠母13.5g、元胡6.75g、细辛1.34g,以上药物加水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适量,加2.5倍量的乙醇,静置22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膏,相对密度为1.3~1.4,出膏率10%,再取清膏、蔗糖、糊精按1∶3∶1混合烘干制成颗粒,按照常规制备崩解片的方法制成崩解片。
实施例13
取按照实施例6方法获得的药粉2.8g、木糖醇18.3g、甲壳素6.7g备用;
取木糖醇和甲壳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药粉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4
取按照实施例6方法获得的药粉18g、乳糖醇76.9g、卡拉胶23.1g备用;
取乳糖醇和卡拉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药粉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5
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4.0g、木糖醇17.4g、琼脂8.6g备用;
取木糖醇和琼脂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6
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7.5g、木糖醇18.0g、羟丙基淀粉11.5g备用;
取木糖醇和羟丙基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1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7
取按照实施例5方法获得的稠膏2.5g、木糖醇26.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g备用;
取木糖醇与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3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8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g、海藻糖15.0g、羟丙基淀粉12.0g备用;
取海藻糖、羟丙基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55~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12分钟,保温,在55~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0~3.0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9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2.0g、木糖醇28.0g、微晶纤维素2.0g备用;
取木糖醇和微晶纤维素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20分钟,保温,在58~70℃保温滴制,滴入12℃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20
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3.0g、木糖醇29.9g、预胶化淀粉4.1g备用;
取木糖醇与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75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60分钟,保温,在55~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3.5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1
取按照实施例5方法获得的稠膏4.5g、海藻糖26.6g、淀粉3.4g备用;
取海藻糖与淀粉的混合混合,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2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40g、木糖醇62.5g、羟乙基纤维素37.5g备用;
取木糖醇和羟乙基纤维素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3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4.5g、木糖醇28.0g、海藻酸12.0g备用;
取木糖醇和海藻酸混合混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70~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3.5毫米,滴入0~15℃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4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50g、木糖醇166g、羧甲基纤维素钠34g备用;
取木糖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5~3.5毫米,滴入1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5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3.5g、乳糖醇24.0g、琼脂10g备用;
取乳糖醇和琼脂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3~67℃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4℃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6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8.5g、木糖醇18.5g、甲基纤维素15g备用;
取木糖醇和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混合物在55~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3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7
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获得的稠膏6.0g、乳糖醇17.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0g备用;
取乳糖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8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7.0g、木糖醇26.0g、甲基纤维素4.0g备用;
取木糖醇和甲基纤维素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9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50g、山梨醇15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0g备用;
取山梨醇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78℃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5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0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5.5g、木糖醇15.5g、硬脂酸钠5g备用;
取木糖醇和硬脂酸钠混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5~25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1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10g、硬脂酸钠83.3g、卡波姆16.7g备用;
取卡波姆和卡波姆混合均匀,加入上述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2
取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20g、硬脂酸甘油酯76.9g、丙烯酸树脂23.1g备用;
取硬脂酸甘油酯和丙烯酸树脂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稠膏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