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制备的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该药物组成包括:水飞蓟素、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其中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分的辅料为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其中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最佳的本发明基质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辅料与水飞蓟素的重量之比为1∶0.1~1∶1;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辅料与水飞蓟素的重量之比为1∶0.1~1∶0.6;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辅料与水飞蓟素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中的水飞蓟素系由菊科植物水飞蓟属水飞蓟的果实经提取精制所得的松散粉末,英文名为Silymam。
本发明药物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可以是制剂学上允许的范围,这里所述的药物可以是原药材也可以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制成目前常见的任何一种制剂,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地发挥药效,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成滴丸制剂,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水飞蓟素、辅料备用;
(b)向适量辅料中加入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12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b)中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0~85℃,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滴制温度为60~85℃、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冷凝剂为0~18℃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
最佳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b)中混合物加热熔融温度为64℃,滴制温度为64℃、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冷凝剂为0℃的甲基硅油。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例如: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基质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是一种起效更快的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药物。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大量的制备工艺试验所得到的制剂。本发明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克服了西药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毒副作用较大、费用高,中药疗效低、药味多、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缺点,是一种经济、实惠、疗效确定的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药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清楚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例如,使用不同的原料药或提取物或药物活性成分或药物有效成分与本发明所提供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制剂,特别是滴丸剂,但只要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辅料,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新基质制成的水飞蓟素滴丸(按照实施例1制备,以下简称新水飞蓟素滴丸);以聚乙二醇为基质辅料制成的滴丸(按照申请号为:03159118.3具体实施方式2制备,以下简称旧水飞蓟素滴丸)的溶散时限、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重量差异对比实验例
体外试验
新水飞蓟素滴丸与旧水飞蓟素滴丸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溶散时限,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通过测定丸重差异等指标,考察其制备工艺是否成熟,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
1.试验用药:新水飞蓟素滴丸,旧水飞蓟素滴丸。
2.方法和结果:
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丸重差异: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三批以新水飞蓟素滴丸与旧水飞蓟素滴丸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
|
0月 |
1月 |
2月 |
3月 |
6月 |
12月 |
18月 |
1批次 |
判断标准 |
结果 |
重量差异(±15%)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溶散时限(新)(旧) |
4′31″5′05″ |
4′31″5′05″ |
4′33″5′10″ |
4′33″5′11″ |
4′35″5′11″ |
4′35″5′11″ |
4′37″5′12″ |
2批次 |
重量差异(±15%)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溶散时限(新)(旧) |
4′30″4′05″ |
4′32″5′04″ |
4′34″5′08″ |
4′34″5′11″ |
4′37″5′12″ |
4′39″5′14″ |
4′38″5′14″ |
3批次 |
重量差异(±15%)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均在10%以内 |
|
溶散时限(新)(旧) |
4′32″5′00″ |
4′32″5′02″ |
4′33″5′05″ |
4′34″5′09″ |
4′35″5′14″ |
4′32″5′14″ |
4′37″5′14″ |
上述实验数据显示,新水飞蓟素滴丸的溶散时限较旧水飞蓟素滴丸少,新、旧水飞蓟素滴丸的丸重差异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内。试验结果说明,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新水飞蓟素滴丸更利于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发挥作用,新、旧水飞蓟素滴丸的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可工业化生产。
试验例2:新水飞蓟素滴丸与旧水飞蓟素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的比较观察
通过新水飞蓟素滴丸与旧水飞蓟素滴丸进行比较,测定上述等指标,考察其效果。
1.试验用药:新水飞蓟素滴丸;旧水飞蓟素滴丸。
2.方法和结果:
取新水飞蓟素滴丸与旧水飞蓟素滴丸各三批次,分别装于瓷瓶内,并用瓶塞密封好。将其放入底部有饱和Nacl(湿度75%)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将干燥器放入恒温40℃干燥箱中,定时取样,观察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情况,结果见表2.1、表2.2。
表2.1 三批旧水飞蓟素滴丸留样观察比较
|
0月 |
1月 |
2月 |
3月 |
6月 |
12月 |
18月 |
1批次 |
判断标准 |
结果 |
粘丸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稍粘 |
稍粘 |
软硬度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较硬 |
2批次 |
粘丸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稍粘 |
软硬度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较硬 |
3批次 |
粘丸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不粘 |
稍粘 |
稍粘 |
软硬度 |
硬 |
硬 |
硬 |
硬 |
硬 |
较硬 |
较硬 |
表2.2:三批新水飞蓟素滴丸与旧水飞蓟素滴丸性状观察比较
| 0月 | 1月 | 2月 | 3月 | 6月 | 12月 | 18月 |
|
判断标准 |
结果 |
1批次 | 粘丸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稍粘(新) |
粘(旧)稍粘(新) |
软硬度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较硬(旧)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2批次 | 粘丸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稍粘(新) |
软硬度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较硬(旧)硬(新) |
稍硬(旧)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3批次 | 粘丸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不粘(新) |
稍粘(旧)稍粘(新) |
粘(旧)稍粘(新) |
软硬度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硬(旧)硬(新) |
稍硬(旧)硬(新) |
稍硬(旧)稍硬(新) |
表2.1、2.2的试验数据显示,新水飞蓟素滴丸软硬度变化与旧水飞蓟素滴丸相似,稍强;新水飞蓟素滴丸粘丸变化、硬度变化与旧水飞蓟素滴丸相似。试验结果说明,新、旧水飞蓟素滴丸粘丸变化、硬度变化相似,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取水飞蓟素6.0g、木糖醇18.3g、淀粉6.7g备用;
(b)取木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
(a)取水飞蓟素20g、乳糖醇76.9g、淀粉23.1g备用;
(b)取乳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3
(a)取水飞蓟素40g、木糖醇71.4g、阿拉伯胶28.6g备用;
(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4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4
(a)取水飞蓟素60g、木糖醇80g、淀粉20g备用;
(b)取木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45~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7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1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5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5
(a)取水飞蓟素25g、木糖醇62.5g、淀粉37.5g备用;
(b)取木糖醇与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30分钟,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6
(a)取水飞蓟素15g、麦芽糖100g备用;
(b)取麦芽糖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55~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12分钟,保温,在55~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0~3.0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7
(a)取水飞蓟素20g、木糖醇80g、环糊精20g备用;
(b)取木糖醇和环糊精混合混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45~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20分钟,保温,在58~70℃保温滴制,滴入12℃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8
(a)取水飞蓟素3.0g、木糖醇19.9g、预胶化淀粉8.0g备用;
(b)取木糖醇与预胶化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60~7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60分钟,保温,在55~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3.5毫米,滴入-20~25℃的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9
(a)取水飞蓟素3.5g、乳糖醇26.6g、淀粉3.4g备用;
(b)取乳糖醇与淀粉的混合混合,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0
(a)取水飞蓟素4.0g、木糖醇25.5g、阿拉伯胶3.5g备用;
(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混合混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1
(a)取水飞蓟素4.5g、木糖醇28.0g、海藻酸2.0g备用;
(b)取木糖醇和海藻酸混合混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3.5毫米,滴入0~15℃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2
(a)取水飞蓟素5.0g、木糖醇16.6g、羧甲基纤维素钠14.0g备用;
(b)取木糖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保温,在60~7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5~3.5毫米,滴入1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3
(a)取水飞蓟素5.5g、乳糖醇24.0g、琼脂10.0g备用;
(b)取乳糖醇和琼脂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2~67℃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4℃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4
(a)取水飞蓟素6.5g、木糖醇85g、阿拉伯胶15g备用;
(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55~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3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3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5
(a)取水飞蓟素60g、乳糖醇7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g备用;
(b)取乳糖醇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6
(a)取水飞蓟素7.0g、木糖醇16.0g、甲基纤维素4.5g备用;
(b)取木糖醇和甲基纤维素混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7
(a)取水飞蓟素150g、山梨醇150g、羧甲基淀粉50g备用;
(b)取山梨醇和羧甲基淀粉混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58~78℃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50分钟,保温,在58~68℃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1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8
(a)取水飞蓟素55g、木糖醇55g、乳糖5g备用;
(b)取木糖醇和乳糖混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0~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5~25分钟,保温,在62~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滴入0~15℃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19
(a)取水飞蓟素5.5g、木糖醇20.5、淀粉7.5g备用;
(b)取木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2.0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0
(a)取水飞蓟素6.0g、乳糖醇19.5g、淀粉4.5g备用;
(b)取乳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1
(a)取水飞蓟素4.0g、木糖醇20.0g、阿拉伯胶5.0g备用;
(b)取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2
(a)取水飞蓟素6.0g、木糖醇18.0g、淀粉10.0g备用;
(b)取木糖醇和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充分混合,混合物在7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5分钟,保温,在65~66℃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1毫米,滴入6℃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
实施例23
(a)取水飞蓟素7.5g、木糖醇26.4g、淀粉7.6g备用;
(b)取木糖醇与淀粉混合均匀,加入上述水飞蓟素,混合物在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保温,在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毫米,滴入15℃的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