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0568A -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70568A CN1870568A CNA2005100724998A CN200510072499A CN1870568A CN 1870568 A CN1870568 A CN 1870568A CN A2005100724998 A CNA2005100724998 A CN A2005100724998A CN 200510072499 A CN200510072499 A CN 200510072499A CN 1870568 A CN1870568 A CN 18705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uts
- source
- udp tunnel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155 anti-vir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title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8—NAT traversal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NAT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9—Firewall traversal, e.g. tunnelling or, creating pinho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 Noo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在通过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接入的终端之间部署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隧道客户端UTC和UDP隧道服务器UTS;利用所述UTC和UTS在终端之间建立UDP隧道,并通过该UDP隧道实现终端发送的报文穿越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到达另一终端。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无需对NAT/FVV做任何改动就可以实现NAT/FVV穿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领域是近年来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电信运营商越来越需要差异性的业务来提高其竞争力,以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为核心的NGN(下一代网络)技术,由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已成为业界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目前NGN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NGN用户的接入问题。NGN是一个基于分组网承载的网络,用户接入都是通过IP地址来寻址的。由于IP地址紧缺以及安全等各种原因,所以大量的企业网和驻地网都采用私有IP地址通过出口的NAT/FW(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接入公网。
NGN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特别是为企业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IP Centrex(集中用户交换机移机)业务,但是NAT希望所有的网络应用程序都以一种标准方式(即在数据包头中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因此,像H.323、SIP(起始会话协议)、MGCP(媒体网关控制部分)、H.248等在IP上承载语音和视频的协议的控制通道/媒体通道难以穿越传统的NAT/FW设备与公网进行互通,或者说目前的NAT/FW大多只是支持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数据应用协议穿透,而无法支持这种会话型业务的控制与媒体的NAT/FW穿透,因此基于私网地址的NAT/FW穿越问题的解决显得非常迫切,已经成为目前NGN网络业务开展的最大障碍。
现有技术中一种实现NAT/FW穿越技术的方法为ALG(应用级网关)方法。
ALG是一种能够识别指定IP协议(如H.323、SIP或MGCP)的设备。ALG可以单独地连接于外网和内网之间,也可以内置于NAT/FW内部。ALG通过与NAT/FW交互以建立NAT/FW状态信息,然后,使用建立的NAT/FW状态信息来改变封装在IP报文数据部分中的特定数据,并通过其它一些必需的工作以使应用协议可以穿越NAT/FW设备。
所述ALG方法的主要缺点为:目前网络上存在的大量NAT/FW设备并不具备ALG能力,需要对这些NAT/FW设备进行更换或升级。但用户普遍希望运营商在不改变已有NAT/FW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提供一些新的会话型IP业务。因此,ALG方法不能实现无须对NAT/FW做任何改动就可以实现NAT/FW穿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NAT/FW穿越的方法,从而可以无需对NAT/FW做任何改动就可以实现NAT/FW穿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包括:
A、在通过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接入的终端之间部署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隧道客户端UTC和UDP隧道服务器UTS;
B、利用所述UTC和UTS在终端之间建立UDP隧道,并通过该UDP隧道实现终端发送的报文穿越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到达另一终端。
所述的UTC和UTS可以通过一单独设备或者通过代理设备、防火墙、路由器或服务器来实现。
所述的步骤A具体包括:
所述的UTC和UTS可以部署在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的两侧,
或者,
将UTC部署在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的一侧,将UTS部署在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上。
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在UTC向UTS传送报文的过程中,UTS通过记录并保存报文中的相关信息,建立所述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并通过UDP隧道来传输终端之间的报文。
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B1、UTC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在该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DP隧道头,然后,将该报文传送给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
B2、UTS收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传送过来的报文后,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和分配的新的源IP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
B3、UTS取出保存的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源IP,将报文发送给接收终端。
所述的UDP隧道头中包括一个协议域,该协议域用来指明原IP报文中承载的报文类型。
所述的步骤B2具体包括:
B21、UTS以报文中源IP和源端口为索引查找UTS中保存的UDP隧道信息,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B3;否则,执行步骤B22;
B22、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和分配的新的源IP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执行步骤B3。
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B4、UTC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在该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DP隧道头,然后,将该报文传送给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
B5、UTS收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传送过来的报文后,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和端口,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和端口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
B6、UTS以保存的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源IP,新的端口替换报文中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将报文发送给接收终端。
所述的步骤B5具体包括:
B51、UTS以报文中源IP、源端口和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为索引查找UTS中保存的UDP隧道信息,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B6;否则,执行步骤B52;
B52、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和端口,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和端口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执行步骤B6。
当在UTS中已经建立有UDP隧道信息时,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B7、UTS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以报文中的目的IP为索引查找UTS中保存的UDP隧道信息,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B8;否则,丢弃该报文;
B8、将报文的目的IP替换成相关记录项中的源IP,并在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以该记录项中的UDP隧道头的源端口为目的端口、UDP隧道头的目的端口为源端口的UDP隧道头,将报文发送给NAT/FW设备;
B9、UTC收到NAT/FW设备发送过来的UDP隧道报文后,去掉报文中的UDP隧道头,将报文发送给接收终端。
所述的步骤B8具体包括:
所述插入的UDP隧道头的协议域为原IP报文IP头的协议域,报文IP头的协议域更新为UDP协议的端口值。
所述的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可以为下一代网络中的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为穿越NAT/FW的两个终端分配一个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隧道,然后利用建立的UDP隧道实现NAT/FW穿越。因此,本发明无需对现有的NAT/FW设备做任何改动,就可以使H.323、SIP、MGCP、H.248等业务的报文穿越NAT/FW。同时,本发明不影响现有网络的安全性,不影响网络中原有业务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终端和服务器通过UTC和UTS穿越NAT/FW的示意图;
图2为终端通过UTC和UTS向服务器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图;
图3为UTC在终端发过来的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TH的示意图;
图4为服务器通过UTS和UTC向终端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
图5为终端通过UTC和UTS向服务器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
图6为在发明方案和替代方案中,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中,UTH中包括的数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NAT/FW穿越的方法。本发明的核心为:在NAT/FW设备的两侧分别部署UTC(UDP隧道客户端)和UTS UDP隧道服务器),为穿越NAT/FW的两个终端分配一个UDP隧道,然后利用建立的UDP隧道实现应用协议报文穿越NAT/FW设备。
本发明首先需要在NAT/FW设备的两侧部署UTC(UDP隧道客户端)和UTS(UDP隧道服务器),UTC和UTS可以是单独的一个设备,也可以在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等其他任何设备上实现。穿越NAT/FW的两个设备也可以是任何网络设备或终端,比如两个终端、两个服务器、两个路由器等等。终端和服务器通过UTC和UTS穿越NAT/FW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组网中,UTC部署在终端侧,UTS部署在服务器侧。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UDP隧道,UDP隧道建立后,后续所有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报文都通过该UDP隧道传输。
在图1所示的组网中,传送的报文包括终端通过UTC和UTS向服务器发送的报文,以及服务器通过UTC和UTS向终端发送的报文。UDP隧道是通过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报文首先建立起来的。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在终端通过UTC和UTS向服务器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UTC和UTS分别对报文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过程,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UTC将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加上UDP隧道头,向NAT/FW传送报文。
UTC在接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需要在该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TH(UDP隧道头)。
UTH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一个标准的UDP头,该项为必选项;
2、一个协议域,协议域位于标准的UDP头后面,用来指明原IP报文中承载的报文类型,比如是UDP、TCP(传输控制协议)还是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报文,该项为必选项;
3、一个类型域,类型域位于标准的UDP头后面,用来指明UDP隧道自己的报文类型,该项为可选项。
于是,UTC收到终端发过来的报文后,在原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上面所述的UDP隧道头,其中UDP隧道头中的协议域等于原IP头中的协议域。然后,UTC重新计算校验和,将该报文发送给NAT/FW。
UTC在终端发过来的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TH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步骤2-2、UTS确定NAT/FW发送过来的报文为UDP隧道报文,取出报文中源IP和源端口。
NAT/FW在接收到UTS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将该报文传送给UTS,UTS收到NAT/FW发过来的报文后,先判断该报文是否为UDP隧道报文。如果是,则取出报文中的源IP和UDP隧道头的源端口,执行步骤2-3;否则,按现有的普通报文处理流程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步骤2-3、UTS以取出的源IP和源端口为索引查找映射表。
因为,一般来说,来自相同UTC的UDP隧道报文隧道头的源端口与目的端口是相同的。因此,本发明在UTS中记录并保存一个包含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和新的源IP四项信息的映射表,该映射表中的一个记录项就代表了一个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
UTS以取出的报文中的源IP和源端口为索引查找上述映射表,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2-4;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说明针对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已经建立起来了,可以直接利用该UDP隧道来传送报文,执行步骤2-5。
步骤2-4、分配一个新的源IP,并把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信息记录到映射表中。
UTS以取出的报文中的源IP和源端口为索引查找上述映射表,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记录项,则说明针对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UTS分配一个新的源IP,并把报文中的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和新的源IP信息组成一个记录项保存在所述映射表中,针对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便建立起来了。然后,执行步骤2-5。
步骤2-5、取出记录中新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源IP,将报文发送给服务器。
UTS取出所述映射表中保存的,代表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的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并用该新的源IP替换原报文的源IP,然后。去掉报文的UDP隧道头,重新计算校验和,将报文发送给服务器。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服务器通过UTS和UTC向终端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UTC和UTS分别对报文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过程,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UTS收到服务器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取出报文中的目的IP。
UTS在收到服务器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取出报文中的目的IP,然后,执行步骤4-2。
步骤4-2、UTS以目的IP为索引查找映射表。
UTS以取出的报文中的目的IP为索引,查找在UTS中保存的所述映射表,如果在所述映射表存在一个记录项,该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和取出的报文中的目的IP相等,则执行步骤4-4;否则,执行步骤4-3。
步骤4-3、丢弃该报文。
如果在所述映射表没有找到所述记录项,说明该报文不应该由UTS进行处理,于是,UTS直接丢弃该报文。
步骤4-4、取出记录的源IP替换报文的目的IP,并给报文加上UDP隧道头,将报文发送给NAT/FW。
如果在所述映射表找到所述记录项,说明该报文应该由UTS进行处理,并且相应的UDP隧道已经建立起来了。于是,取出找到的记录项中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目的IP,并在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以该记录项中的UDP隧道头的源端口为目的端口,以该记录项中的UDP隧道头的目的端口为源端口的UDP隧道头。该UDP隧道头的协议域等于原IP头中的协议域,并且将报文的新的IP头的协议域更新为17,17代表UDP协议的端口值。然后,重新计算校验和,并将报文发送给NAT/FW。
步骤4-5、UTC确定NAT/FW发送过来的报文为UDP隧道报文,去掉报文中的UDP隧道头,将报文发送给终端。
UTC收到NAT/FW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判断该报文是否为UDP隧道报文,如果是,去掉报文中的UDP隧道头,并根据报文中的目的IP,将报文发送给相应的终端;否则,UTC按现有的普通报文处理流程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至此,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具体处理流程结束。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替代方案,在替代方案中UTC对报文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过程和发明方案相同,UTS对报文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过程和发明方案不相同。
在替代方案中,终端通过UTC和UTS向服务器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UTC和UTS分别对报文进行处理的具体处理过程,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UTC将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加上UDP隧道头,向NAT/FW传送报文。
该步骤和发明方案相同,UTC收到终端发过来的报文后,在原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所述的UDP隧道头,其中UDP隧道头中的协议域等于原IP头中的协议域。然后,UTC重新计算校验和,将该报文发送给NAT/FW。
步骤5-2、UTS确定NAT/FW发送过来的报文为UDP隧道报文,取出报文中源IP、源端口和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
NAT/FW在接收到UTS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将该报文传送给UTS,UTS收到NAT/FW发过来的报文后,先判断该报文是否为UDP隧道报文。如果是,则取出报文中的源IP、UDP隧道头的源端口和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执行步骤5-3;否则,按现有的普通报文处理流程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步骤5-3、UTS以取出的报文数据为索引查找映射表。
和发明方案不同,替代方案在UTS中记录并保存一个包含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和新的端口信息的映射表,该映射表中的一个记录项就代表了一个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
UTS以取出的报文中的源IP、源端口和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为索引查找上述映射表,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5-4;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说明UDP隧道已经建立起来了,可以直接利用该UDP隧道来传送报文,执行步骤5-5。
步骤5-4、分配一个新的源IP和端口,并把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和新的端口信息记录到映射表中。
UTS以取出的报文中的源IP、源端口和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为索引查找上述映射表,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记录项,则说明针对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UTS分配一个新的源IP和新的端口,并把报文中的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和新的源IP和新的端口信息组成一个记录项保存在所述映射表中,针对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便建立起来了。然后,执行步骤5-5。
步骤5-5、取出记录中新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源IP,新的源端口替换原报文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将报文发送给服务器。
UTS取出所述映射表中保存的,代表该源IP的该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的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和新的端口,并用该新的源IP替换原报文的源IP,新的端口替换原报文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然后,去掉报文的UDP隧道头,重新计算校验和,将报文发送给服务器。
在该替代方案中,服务器通过UTS和UTC向终端发送报文时的具体处理流程和发明方案相同。
在发明方案和替代方案中,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中,UTH中包括的数据示意图如图6所示。
和发明方案一样,在替代方案中,UTC和UTS可以是单独的一个设备,也可以在Proxy(代理)、NAT、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等其他任何设备上实现。
UTS在Proxy设备上实现时,UTS的功能可以与Proxy设备的现有功能相结合,Prxoy设备改变报文的目的IP,最终实现发明方案和替代方案中所述的对报文的具体处理过程。
UTS在NAT/FW设备上实现时,UTS的功能可以与NAT/FW设备的现有功能相结合,NAT/FW设备改变报文的目的IP,最终实现发明方案和替代方案中所述的对报文的具体处理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在通过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接入的终端之间部署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隧道客户端UTC和UDP隧道服务器UTS;
B、利用所述UTC和UTS在终端之间建立UDP隧道,并通过该UDP隧道实现终端发送的报文穿越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到达另一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TC和UTS可以通过一单独设备或者通过代理设备、防火墙、路由器或服务器来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具体包括:
所述的UTC和UTS可以部署在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的两侧,
或者,
将UTC部署在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的一侧,将UTS部署在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在UTC向UTS传送报文的过程中,UTS通过记录并保存报文中的相关信息,建立所述UTC和UTS之间的UDP隧道,并通过UDP隧道来传输终端之间的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B1、UTC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在该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DP隧道头,然后,将该报文传送给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
B2、UTS收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传送过来的报文后,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和分配的新的源IP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
B3、UTS取出保存的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源IP,将报文发送给接收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DP隧道头中包括一个协议域,该协议域用来指明原IP报文中承载的报文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2具体包括:
B21、UTS以报文中源IP和源端口为索引查找UTS中保存的UDP隧道信息,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B3;否则,执行步骤B22;
B22、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源IP和分配的新的源IP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执行步骤B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B4、UTC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在该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一个UDP隧道头,然后,将该报文传送给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
B5、UTS收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设备传送过来的报文后,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和端口,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和端口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
B6、UTS以保存的记录项中的新的源IP替换报文中的源IP,新的端口替换报文中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将报文发送给接收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5具体包括:
B51、UTS以报文中源IP、源端口和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为索引查找UTS中保存的UDP隧道信息,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B6;否则,执行步骤B52;
B52、给该报文分配一个新的源IP和端口,并把报文中UDP隧道头的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隧道头载荷中的源端口、报文源IP、新的源IP和端口信息作为UDP隧道信息的一个记录项保存,执行步骤B6。
10、根据权利要求4、5、6、7、8或9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UTS中已经建立有UDP隧道信息时,所述的步骤B具体包括:
B7、UTS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后,以报文中的目的IP为索引查找UTS中保存的UDP隧道信息,如果找到相关记录项,则执行步骤B8;否则,丢弃该报文;
B8、将报文的目的IP替换成相关记录项中的源IP,并在报文的IP头之后插入以该记录项中的UDP隧道头的源端口为目的端口、UDP隧道头的目的端口为源端口的UDP隧道头,将报文发送给NAT/FW设备;
B9、UTC收到NAT/FW设备发送过来的UDP隧道报文后,去掉报文中的UDP隧道头,将报文发送给接收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8具体包括:
所述插入的UDP隧道头的协议域为原IP报文IP头的协议域,报文IP头的协议域更新为UDP协议的端口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可以为下一代网络中的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0724998A CN1870568A (zh) | 2005-05-23 | 2005-05-23 |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 |
AT06741957T ATE449501T1 (de) | 2005-05-23 | 2006-05-23 | Verfahren zum durchqueren einer nat-firewall- vorrichtung |
DE200660010525 DE602006010525D1 (de) | 2005-05-23 | 2006-05-23 | Verfahren zum durchqueren einer nat-firewall-vorrichtung |
PCT/CN2006/001069 WO2006125383A1 (fr) | 2005-05-23 | 2006-05-23 | Procede permettant de traverser un dispositf de conversion d’adresse reseau/coupe-feu |
EP20060741957 EP1865681B1 (en) | 2005-05-23 | 2006-05-23 | A method for traversing the network address conversion/firewall device |
AU2006251686A AU2006251686B2 (en) | 2005-05-23 | 2006-05-23 | A method for traversing the network address conversion/firewall device |
JP2008512674A JP4705167B2 (ja) | 2005-05-23 | 2006-05-23 |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変換またはファイアウォール設備を越え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11/867,948 US20080037537A1 (en) | 2005-05-23 | 2007-10-05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vers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or firewall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0724998A CN1870568A (zh) | 2005-05-23 | 2005-05-23 |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70568A true CN1870568A (zh) | 2006-11-29 |
Family
ID=3744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724998A Pending CN1870568A (zh) | 2005-05-23 | 2005-05-23 |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穿越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037537A1 (zh) |
EP (1) | EP1865681B1 (zh) |
JP (1) | JP4705167B2 (zh) |
CN (1) | CN1870568A (zh) |
AT (1) | ATE449501T1 (zh) |
AU (1) | AU2006251686B2 (zh) |
DE (1) | DE602006010525D1 (zh) |
WO (1) | WO200612538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7738A1 (en) * | 2006-12-04 | 2008-06-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of transferring fragmentation message,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nd a tunnel device |
CN101834805A (zh) * | 2010-05-31 | 2010-09-15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流控制传输协议报文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方法 |
WO2017107370A1 (zh) * | 2015-12-25 | 2017-06-29 | 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voip业务穿越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276873A (zh) * | 2016-04-08 | 2017-10-20 | 北京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访问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751946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66677B2 (en) * | 2000-12-20 | 2012-09-11 | Intellisync Corporation | UDP communication with a programmer interface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WO2004023263A2 (en) * | 2002-09-09 | 2004-03-18 | Netrake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allowing network traffic through firewalls |
KR100901790B1 (ko) * | 2006-12-04 | 2009-06-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IPv4 네트워크 기반 IPv6 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터널 및 다이렉트 터널 설정 방법 |
US8064362B2 (en) * | 2008-08-21 | 2011-11-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Wide area network optimization proxy routing protocol |
ES2704473T3 (es) * | 2009-02-06 | 2019-03-18 | Xmedius Solutions Inc | Atravesamiento de NAT usando perforación de agujero |
US10044612B2 (en) * | 2013-11-06 | 2018-08-07 | Citrix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rt allo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4409A (ja) * | 1997-02-07 | 1998-08-21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通信システム |
US6202081B1 (en) * | 1998-07-21 | 2001-03-13 | 3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protocol for synchronized transfer-window based firewall traversal |
US6957346B1 (en) | 1999-06-15 | 2005-10-18 | Ssh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Ltd.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security throug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s using tunneling and compensations |
US6654792B1 (en) * | 2000-02-28 | 2003-11-25 | 3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rchitecture for logical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servers |
WO2002071717A2 (en) * | 2000-12-14 | 2002-09-12 | Vocaltec Communications Ltd. | Traversing firewalls and nats |
US20030048780A1 (en) * | 2001-09-10 | 2003-03-13 | Phomsopha Bounthavivone K. | Supporting real-tim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via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
US7979528B2 (en) * | 2002-03-27 | 2011-07-12 | Radvision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versing firewalls, NATs, and proxies with rich media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application protocols |
US7305481B2 (en) * | 2003-01-07 | 2007-12-04 | Hexago Inc. | Connecting IPv6 devices through IPv4 network an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using tunnel setup protocol |
US20040158606A1 (en) * | 2003-02-10 | 2004-08-12 | Mingtar Tsai | Transmission method of multimedia data over a network |
CN1551569A (zh) * | 2003-04-08 | 2004-12-01 | Adv通讯公司 | 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方法 |
US9160714B2 (en) * | 2003-06-30 | 2015-10-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sing tunneling to enhance remote LAN connectivity |
CN1516409A (zh) * | 2003-08-26 | 2004-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媒体流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器的方法 |
CN100370794C (zh) * | 2004-03-10 | 2008-02-20 | 福州骏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Udp数据报通讯传输方法 |
-
2005
- 2005-05-23 CN CNA2005100724998A patent/CN1870568A/zh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5-23 AT AT06741957T patent/ATE44950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5-23 DE DE200660010525 patent/DE602006010525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5-23 JP JP2008512674A patent/JP47051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5-23 EP EP20060741957 patent/EP186568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5-23 WO PCT/CN2006/001069 patent/WO2006125383A1/zh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5-23 AU AU2006251686A patent/AU200625168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
- 2007-10-05 US US11/867,948 patent/US200800375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7738A1 (en) * | 2006-12-04 | 2008-06-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of transferring fragmentation message,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nd a tunnel device |
EP2088717A1 (en) * | 2006-12-04 | 2009-08-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of transferring fragmentation message,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nd a tunnel device |
EP2088717A4 (en) * | 2006-12-04 | 2010-07-28 | Huawei Tech Co Ltd |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JOINING MESSAGE,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TUNNEL DEVICE |
CN101834805A (zh) * | 2010-05-31 | 2010-09-15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流控制传输协议报文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方法 |
WO2017107370A1 (zh) * | 2015-12-25 | 2017-06-29 | 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voip业务穿越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276873A (zh) * | 2016-04-08 | 2017-10-20 | 北京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访问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276873B (zh) * | 2016-04-08 | 2020-03-24 | 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访问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751946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751946B (zh) * | 2019-10-31 | 2023-11-2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037537A1 (en) | 2008-02-14 |
DE602006010525D1 (de) | 2009-12-31 |
JP2008541675A (ja) | 2008-11-20 |
EP1865681A4 (en) | 2008-12-17 |
AU2006251686B2 (en) | 2009-10-01 |
EP1865681B1 (en) | 2009-11-18 |
EP1865681A1 (en) | 2007-12-12 |
ATE449501T1 (de) | 2009-12-15 |
WO2006125383A1 (fr) | 2006-11-30 |
JP4705167B2 (ja) | 2011-06-22 |
AU2006251686A1 (en) | 2006-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84659B2 (en) | Network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different IP versions with multiple translators | |
CN1838636A (zh) | 用于使数据包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 |
JP4705167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変換またはファイアウォール設備を越え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633102A (zh) |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630267A (zh) | 提供VoIP业务的装置和方法 | |
CN1513253A (zh) | 通过接入网络的隧道传送 | |
CN101079807A (zh) | 一种控制媒体传输路径的网状中继方法及ip通信系统 | |
CN101030865A (zh) |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和/或防火墙穿越平台、系统及其方法 | |
CN1941753A (zh) | 下一代网络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 | |
CN101056271A (zh) | 穿越nat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终端和nat设备 | |
CN1518265A (zh) | 消息变换装置及ip电话装置 | |
CN1960338A (zh) | 通信控制方法 | |
WO2011160367A1 (zh) | 网络地址转换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870514A (zh) | 会话服务质量分析的实现方法 | |
CN1633100A (zh) | 多媒体业务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977499A (zh) | 信息处理装置、气泡数据包发送方法以及程序 | |
US20130117460A1 (en) |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for use in a network system and network systems using the same | |
CN1716954A (zh) | 基于过渡机制的IPv6网和IPv4网间互通的方法 | |
CN101047548A (zh) | 多个nat的私有网络内的通信 | |
CN1863157A (zh) | 穿越nat实现网络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825828A (zh) | 一种两端均处于不同nat下直接穿透通信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 |
CN1665235A (zh) | 一种穿越子网的方法及子网穿越系统 | |
CN101431477B (zh) |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
CN1716941A (zh) | 用于建立双向对等通信链路的方法和呼叫服务器 | |
CN1856163A (zh) | 一种具有会话边界控制器的通信系统及其传输信令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