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2287A -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2287A CN1852287A CN200510034410.9A CN200510034410A CN1852287A CN 1852287 A CN1852287 A CN 1852287A CN 200510034410 A CN200510034410 A CN 200510034410A CN 1852287 A CN1852287 A CN 18522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oft switch
- side soft
- called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04L65/104—Signalling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6—Call signalling protocols; H.323 and rel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使得H.323慢启终端能够通过SIP中继而呼叫H.323终端。本发明中,通过虚拟构造SDP信息填入SIP 200OK消息,使得SIP中继得以进行,并通过H.245交互过程的拆分来获得H.323终端的能力、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并通过媒体改向等使得双方互相得知,最终得以建立正常呼叫;或者通过约定特定编解码信息来标识特定SDP信息,用于承载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通过SIP中继传给主叫H.323终端,双方最终通过协商建立媒体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H.323)和会话初始协议(SIP)之间的互通技术。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分组数据业务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传统话音业务都将逐渐由分组业务取代或融合为一体,成为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的发展方向。比如采用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简称“IP”)传输IP电话,就是在互联网的分组传输基础上进行传统话音服务。
在传统电话系统中,一次通话从建立系统连接到拆除连接都需要一定的信令来配合完成。同样,在IP电话中,如何寻找被叫方、如何建立应答、如何按照彼此的数据处理能力发送数据,也需要相应的信令系统,一般称为协议。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IP电话方面的协议包括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nternet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Standardization Sector,简称“ITU-T”)提出的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H.323)协议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提出的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l Protocol,简称“SIP”)。
为了能在不保证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的分组交换网络上展开多媒体会议,由ITU的第15研究组于1996年通过H.323建议的第一版,并在1998年提出了H.323的第二版。H.323制定了无QoS(服务质量)保证的分组网络(packet Based Networks,简称“PBN”)上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标准,这些分组网络主宰了当今的桌面网络系统,包括基于TCP/IP、IPX分组交换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令牌网、FDDI技术。因此,H.323标准为局域网、广域网等互联网上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
H.323是为现有的分组网络PBN(如IP网络)提供多媒体通信标准。若和其它的IP技术如IETF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相结合,就可以实现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基于IP的LAN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宽带正在不断的提高。由于能提供设备与设备、应用与应用、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能力,因此,H.323能够保证所有H.323兼容设备的互操作性。
从整体上来说,H.323是一个框架性建设,它涉及到终端设备、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通信控制、网络接口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组成多点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多点控制器、多点处理器、网关以及关守等设备。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域”,一个域最少包含一个终端,而且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关守。H.323系统中各个逻辑组成部份称为H.323的实体,包括:终端、网关等。其中终端、网关、多点控制单元是H.323中的终端设备,是网络中的逻辑单元。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的和被呼叫的,而有些实体是不能被呼叫的,如关守(或称网守)。H.323包括了H.323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通过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连接方法。
SIP是由IETF提出来的一个应用控制(信令)协议,用于发起会话。它可用来创建、修改以及终结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话进程。参与会话的成员可以通过组播方式、单播连网或者两者结合的形式进行通信。SIP中有客户机和服务器之分。客户机是指为了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用户代理和代理中含有客户机。服务器是用于向客户机发出的请求提供服务并回送应答的应用程序。
SIP共有四类基本服务器:用户代理服务器,当接到SIP请求时它联系用户,并代表用户返回响应;代理服务器,代表其它客户机发起请求,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媒介程序,在转发请求之前,它可以改写原请求消息中的内容;重定向服务器,它接收SIP请求,并把请求中的原地址映射成零个或多个新地址,返回给客户机;注册服务器,它接收客户机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地址的注册。用户终端程序往往需要包括用户代理客户机和用户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和注册服务器可以看出是公众性的网络服务器。
SIP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对其它协议的扩展适应性。它支持许多种地址描述和寻址,包括用户名@主机地址;被叫号码@公共交换电信网(PublicSwitch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简称“PSTN”)网关地址;普通电话号码等描述。这样,SIP主叫按照被叫地址就可以识别出被叫在传统电话网上的位置,然后通过一个与传统电话网相连的网关发起并建立呼叫。SIP最强大之处就是用户定位功能。SIP本身含有向注册服务器注册的功能,也可以利用其它定位服务器提供的定位服务来增强其定位功能。
SIP共规定了六种信令:INVITE、ACK、CANCEL、OPTIONS、BYE、REGISTER。其中INVITE和ACK用于建立呼叫,完成三次握手,或者用于建立以后改变会话属性;BYE用以结束会话;OPTIONS用于查询服务器能力;CANCEL用于取消已经发出但未最终结束的请求;REGISTER用于客户出向注册服务器注册用户位置等消息。
H.323协议提出的较早,它的主要设计思想也是基于传统的电话模式。而SIP协议则提出的较晚,它借鉴了互联网协议的设计思想。目前IP电话中大量采用H.323协议,但是从长远的来看,SIP取代H.323已成必然,所以在目前过渡时期H.323和SIP两大协议的互通变显得重要起来。虽然它们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设计思想,但是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始终都是围绕着电话的各种信令,只是实现方式不同罢了。目前软交换技术已经能够实现H.323和SIP两大协议的互通,只是由于两大协议之间在许多地方存在的不同,使得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H.323终端根据启动流程不同可以分为慢启终端和快启终端两种。慢启终端发起连接的时候不带媒体信息,是以后协商的,而快启终端是带媒体信息的,所以启动较快。H.323快启终端由于发起连接时带有媒体信息,因此通过SIP中继可以呼叫H.323终端。而由于协议上的限制,H.323慢启终端通过SIP中继无法呼叫H.323终端。通过SIP中继进行H.323呼叫的组网包含两个软交换、H.323的主叫和被叫终端。其中H.323主叫终端通过H.323发起呼叫到主叫侧软交换,而主叫侧软交换则转化为SIP呼叫到被叫侧软交换,由被叫侧软交换转化回H.323信令,一直呼叫到H.323终端。
当H.323慢启终端发起呼叫时,由于启动时无法给出媒体信息,因此SIP会话中无法建立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简称“SDP”)信息,使得SIP中继无法继续。H.323慢启终端在进行呼叫的时候,其发送给软交换1的Q.931呼叫信令Setup中没有携带代表媒体信息的逻辑通道(Open Logic Channel)信息。主叫侧软交换将该消息映射成SIP的Invite消息发送给被叫侧软交换。由于没有收到H.323慢启终端的逻辑通道信息,因此,主叫侧软交换发送给被叫侧软交换的Invite消息中没有携带SDP信息。被叫侧软交换在收到主叫侧软交换发送的Invite消息后,映射成H.323的Setup消息发送给被叫H.323终端。同样,该Setup消息中也没有携带逻辑通道信息。被叫H.323终端在收到该Setup消息后,因为没有逻辑通道信息,所以在后续的发送给被叫侧软交换的消息Connect消息中,是不能携带逻辑通道信息的。被叫侧软交换在收到被叫H.323终端的connect消息后,应该映射成SIP的200 OK消息发送给主叫侧软交换。但是由于Connect消息中没有逻辑通道信息,映射成SIP的200 OK消息则没有SDP信息,这与SIP协议的规定是相违背的,因此,呼叫被软交换2释放。整个呼叫不能成功。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H.323慢启终端呼叫H.323终端时,由于没有提供媒体信息,使得SIP交互不符合标准而被释放,导致呼叫不成功。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H.323慢启终端发起呼叫时,不带有逻辑通道信息,软交换无法构造SDP消息,因此被叫侧软交换向主叫侧软交换返回的200 OK SIP信令中没有携带SDP消息,不符合SIP标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使得H.323慢启终端能够通过SIP中继而呼叫H.323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H.323)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主叫H.323终端按照H.323协议与主叫侧软交换进行信令交互;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按照会话初始协议协议与被叫侧软交换进行信令交互;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按照H.323协议与被叫H.323终端进行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主叫侧软交互和所述被叫侧软交互能够将H.323信令和会话初始协议信令相互转换。
其中,所述主叫H.323终端为慢启终端时,还包含步骤,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并组成会话初始协议消息,发回至所述主叫侧软交换,使得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之间的会话初始协议信令交互正常进行。
此外,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包含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编解码能力信息、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呼叫信令地址、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呼叫信令端口号。
此外,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起呼叫,通过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转换和转发,呼叫至所述被叫H.323,并由被叫H.323发回响应;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与所述被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发送会话初始协议消息至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与所述主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所述主叫侧软交换通过H.245信令交互得知所述主叫H.323终端信息;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与所述被叫H.323终端继续完成H.245信令交互得知所述被叫H.323终端信息,并传送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生媒体改向过程,所述主叫H.323终端得知所述被叫H.323终端信息;
所述主叫H.323终端和所述被叫H.323终端建立正常通信。
此外,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包含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且置标志用于标识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包含所述H.245地址信息。
此外,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起呼叫,通过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转换和转发,呼叫至所述被叫H.323,并由被叫H.323发回响应;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根据所述被叫H.323终端发来的消息得知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将其填入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并置所述标志,发送会话初始协议消息至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根据所述标志,解析得到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所述H.245地址信息,并发生消息告知所述主叫H.323终端;
所述主叫H.323终端与所述被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协商媒体通信,如果协商不成功,则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送释放消息给所述主叫侧软交换,释放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之间的会话初始协议连接。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发明通过虚拟构造SDP信息填入SIP 200 OK消息,使得SIP中继得以进行,并通过H.245交互过程的拆分来获得H.323终端的能力、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并通过媒体改向等使得双方互相得知,最终得以建立正常呼叫;或者通过约定特定编解码信息来标识特定SDP信息,用于承载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通过SIP中继传给主叫H.323终端,双方最终通过协商建立媒体通信。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通过SDP信息构造和SIP中继呼叫的实现,解决了H.323慢启终端呼叫H.323终端的问题,推广了H.323在各类网络中的应用,提高了网络业务服务质量和性能,特别是下一代网络的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过构造虚拟SDP信息实现H.323终端间通过SIP中继的呼叫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过构造特殊SDP信息实现H.323终端间通过SIP中继的呼叫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原理在于,通过构造虚拟SDP消息,填入被叫侧软交换发回到主叫侧软交换的SIP 200 OK消息,使得SIP信令交互正常进行。另外,将H.245即H.323的控制协议通信过程拆分为多个子过程,分别用于在主叫侧软交换获取主叫终端信息、及被叫侧软交换获取被叫终端信息,最后主叫终端通过媒体改向得到被叫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从而建立正常的呼叫。
或者,构造特殊SDP信息,在被叫侧软交换将被叫终端发回的H.245地址等信息填入SDP消息,并置标志通知主叫侧软交换该SDP消息传送的是H.245地址信息,主叫和被叫终端根据H.245地址进行协商,根据协商结果进行正常通信,如果协商不成功,则同时撤销SIP通信。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过构造虚拟SDP信息、拆分H.245控制过程和媒体改向来实现H.323慢启终端通过SIP中继呼叫H.323终端的呼叫方法流程图。
主叫H.323慢启终端向H.323终端发起呼叫,根据H.323标准,首先向主叫侧软交换发送Setup消息;主叫侧软交换收到Setup消息后,转换为SIP协议的Invite消息,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收到Invite消息后,转换为H.323的Setup消息,发送到目的地被叫H.323终端。由此,一次H.323呼叫通过主叫侧、被叫侧软交换的翻译和转发,从主叫H.323终端成功呼叫至被叫H.323终端。此时,同样的路径,被叫H.323终端将回铃(Alerting)通过被叫侧软交换翻译为SIP 180消息,并转发至主叫侧软交换,直到Alerting发回至主叫H.323慢启终端。
接着,被叫侧软交换收到被叫H.323终端的CONNECT消息,被叫侧软交换与被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被叫H.323终端将发送终端能力协商(Terminal Capability Set,简称“TCS”)消息,收到该TCS消息后,被叫侧软交换按照协议向终端回复TCS响应(TCS Acknowledgement,简称“TCSACK”)消息。
同时,被叫侧软交换创建虚拟SDP信息,该虚拟SDP信息中,包含被叫H.323终端的真实能力、被叫侧软交换的呼叫信令地址和端口号。基于此虚拟SDP信息,被叫侧软交换即可根据SIP协议向主叫侧软交换发送SIP 200消息,其中带有虚拟SDP信息。于是,该消息符合SIP协议标准,不会被取消。
此后,主叫侧软交换在收到被叫侧发来的200消息后,向主叫H.323终端发送CONNECT消息。在CONNECT消息中,H.245地址字段(Address)填上主叫侧软交换的地址,主叫H.323终端收到CONNECT消息并由此与主叫侧软交换建立H.245连接。通过H.245连接,主叫侧软交换使用虚拟媒体信息与主叫H.323终端交互完H.245消息后,得到主叫H.323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包括能力、逻辑通道的地址以及端口等。这里H.245交互过程包含TCS/TCSACK、主从决定/响应(Master Slave Determination,简称“MSD”)/MSDACK、打开逻辑通道/响应(Open Logical Channel,简称“OLC”)/OLCACK等信令交互过程。
主叫侧软交换通过ACK消息将主叫H.323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传给被叫侧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再继续同被叫H.323终端完成H.245消息的交互过程,包含TCS/TCSACK、MSD/MSDACK、OLC/OLCACK等信令交互过程,至此被叫H.323终端得到了主叫H.323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
同时,通过被叫侧软交换和被叫H.323终端间的H.245消息交互过程,被叫侧软交换也得到了被叫H.323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被叫侧软交换再通过INVITE消息将被叫H.323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带给主叫侧软交换。
最后,主叫侧软交换再同主叫H.323终端发生媒体改向过程,主叫H.323终端通过媒体改向得到被叫H.323终端的真实媒体信息,至此,主被叫H.323终端双方均知道对方的真实媒体信息,可建立正常的呼叫。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构造特殊的SDP信息承载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并通过SIP 200 OK消息相互传送,最终主被叫H.323终端可以直接根据该H.245地址信息进行协商,并根据协商结果进行进一步通信。
事实上,造成呼叫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与被叫侧软交换在发送SIP 200OK消息时没有得到被叫H.323终端的逻辑通道信息,因此,没有办法构造SDP信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构造出SDP信息,能够使200 OK消息顺利的发送回主叫侧软交换。分析H.323协议可以知道,被叫H.323终端发送的CONNECT消息中没有逻辑通道信息,但是有该终端的H.245连接的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端口等信息。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是通过构造特殊SDP信息承载H.245地址信息等来继续SIP交互。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特殊SDP信息实现H.323终端间通过SIP中继进行呼叫的方法流程。
主叫H.323慢启终端向H.323终端发起呼叫,根据H.323标准,首先向主叫侧软交换发送Setup消息;主叫侧软交换收到Setup消息后,转换为SIP协议的Invite消息,发送到被叫侧软交换;被叫侧软交换收到Invite消息后,转换为H.323的Setup消息,发送到目的地被叫H.323终端。由此,一次H.323呼叫通过主叫侧、被叫侧软交换的翻译和转发,从主叫H.323终端成功呼叫至被叫H.323终端。此时,同样的路径,被叫H.323终端将振铃(Alerting)消息通过被叫侧软交换翻译为SIP 180消息,并转发至主叫侧软交换,直到Alerting发回至主叫H.323慢启终端。
接着,被叫侧软交换收到被叫H.323终端的CONNECT消息,被叫侧软交换根据该消息获得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将该信息存储在SDP信息中,并做标志以说明该SDP信息所承载的是H.245地址信息。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采用SDP信息中的语音编解码信息作为该标志,比如填写一个由主叫侧软交换和被叫侧软交换协商好的内部特定数值,用来标识该SDP中的信息是用来存储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的,SDP信息中的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填为H.245地址信息,SDP信息中的其它信息则可以使用默认值。有了该SDP信息后,被叫侧软交换即可根据SIP协议向主叫侧软交换发送SIP 200消息,其中带有标识过的SDP信息。于是,该消息符合SIP协议标准,不会被取消。
这样,主叫侧软交换在收到被叫侧软交换发来的200 OK后,根据SDP信息中的语音编解码的数值上可以知道该消息的SDP内容不是通用的SDP内容,而带有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于是可以从SDP中取出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然后,主叫侧软交换可以通过CONNECT消息,将该H.245地址信息传给主叫H.323终端。同时,主叫侧软交换还需要发送SIP的ACK消息给被叫侧软交换。
在主叫H.323终端收到含有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的CONNECT消息后,就开始进行H.245协商。主叫H.323终端和被叫H.323终端最终使用双方协商的结果进行语音/视频通讯。同时,主叫侧软交换将收到的200 OK中的SDP信息通过ACK消息发送给被叫侧软交换,这样,被叫软交换从SDP中的语音编解码的数值上可以知道该SDP不同于通用的SDP。
如果主叫H.323终端和被叫H.323终端最终的协商结果不成功,则主叫H.323终端会发送释放消息给主叫侧软交换,主叫侧软交换发送SIP的Bye消息给被叫侧软交换,来释放被叫侧和该SIP连接。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主叫H.323终端按照H.323协议与主叫侧软交换进行信令交互;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按照会话初始协议与被叫侧软交换进行信令交互;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按照H.323协议与被叫H.323终端进行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主叫侧软交互和所述被叫侧软交互能够将H.323信令和会话初始协议信令相互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H.323终端为慢启终端时,还包含步骤,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并组成会话初始协议消息,发回至所述主叫侧软交换,使得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之间的会话初始协议信令交互正常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包含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编解码能力信息、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呼叫信令地址、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呼叫信令端口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起呼叫,通过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转换和转发,呼叫至所述被叫H.323,并由被叫H.323发回响应;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与所述被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发送会话初始协议消息至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与所述主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所述主叫侧软交换通过H.245信令交互得知所述主叫H.323终端信息;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与所述被叫H.323终端继续完成H.245信令交互得知所述被叫H.323终端信息,并传送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生媒体改向过程,所述主叫H.323终端得知所述被叫H.323终端信息;
所述主叫H.323终端和所述被叫H.323终端建立正常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构造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包含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且置标志用于标识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包含所述H.245地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起呼叫,通过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的转换和转发,呼叫至所述被叫H.323,并由被叫H.323发回响应;
所述被叫侧软交换根据所述被叫H.323终端发来的消息得知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H.245地址信息,将其填入所述会话描述协议信息,并置所述标志,发送会话初始协议消息至所述主叫侧软交换;
所述主叫侧软交换根据所述标志,解析得到所述被叫H.323终端的所述H.245地址信息,并发生消息告知所述主叫H.323终端;
所述主叫H.323终端与所述被叫H.323终端建立H.245连接,协商媒体通信,如果协商不成功,则所述主叫H.323终端发送释放消息给所述主叫侧软交换,释放所述主叫侧软交换和所述被叫侧软交换之间的会话初始协议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34410.9A CN1852287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
DE602006016584T DE602006016584D1 (de) | 2005-04-22 | 2006-03-09 | Verfahren zum rufen zwischen endgeräten in einem multimedia-kommunikationssystem auf packed-basis |
PCT/CN2006/000358 WO2006111062A1 (fr) | 2005-04-22 | 2006-03-09 | Procede d'appel entre les terminaux d'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ultimedia par paquets |
AT06722020T ATE480083T1 (de) | 2005-04-22 | 2006-03-09 | Verfahren zum rufen zwischen endgeräten in einem multimedia-kommunikationssystem auf packed-basis |
EP06722020A EP1871067B1 (en) | 2005-04-22 | 2006-03-09 | A calling method between the terminals of packet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
MYPI20061741A MY147607A (en) | 2005-04-22 | 2006-04-17 | Method of calling between terminals in packet-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482,189 US20060280180A1 (en) | 2005-04-22 | 2006-07-06 | Method of calling between terminals in packet-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34410.9A CN1852287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2287A true CN1852287A (zh) | 2006-10-25 |
Family
ID=3711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34410.9A Pending CN1852287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280180A1 (zh) |
EP (1) | EP1871067B1 (zh) |
CN (1) | CN1852287A (zh) |
AT (1) | ATE480083T1 (zh) |
DE (1) | DE602006016584D1 (zh) |
MY (1) | MY147607A (zh) |
WO (1) | WO2006111062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22502A (zh) * | 2008-01-25 | 2008-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媒体能力重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001292B (zh) * | 2006-12-31 | 2010-08-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1127620B (zh) * | 2007-08-29 | 2010-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会话初始化协议中传送逻辑通道号的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80004B2 (en) * | 1998-08-26 | 2005-04-12 | Sts Software Systems Ltd. | Method for restoring a por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transmitted over a computer network |
US6597702B1 (en) * | 1999-05-06 | 2003-07-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Fast connect option for enforcing symmetric codec capabilities |
US6603849B2 (en) * | 1999-08-20 | 2003-08-05 | Ericss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re-direction in H.323 network |
US7142532B2 (en) * | 2001-07-23 | 2006-11-28 | Acme Packet,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witched network and a packet network |
KR20040072254A (ko) * | 2003-02-10 | 2004-08-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교환기간 핸드오프 장치 및 방법 |
US7542481B2 (en) * | 2003-02-25 | 2009-06-02 | Nokia Corporation | Connection optimiz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in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US20060168266A1 (en) * | 2004-11-20 | 2006-07-27 | Tekvizion,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ignaling mediation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
-
2005
- 2005-04-22 CN CN200510034410.9A patent/CN1852287A/zh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3-09 EP EP06722020A patent/EP187106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3-09 DE DE602006016584T patent/DE602006016584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3-09 AT AT06722020T patent/ATE48008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09 WO PCT/CN2006/000358 patent/WO2006111062A1/zh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4-17 MY MYPI20061741A patent/MY147607A/en unknown
- 2006-07-06 US US11/482,189 patent/US200602801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1292B (zh) * | 2006-12-31 | 2010-08-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1127620B (zh) * | 2007-08-29 | 2010-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会话初始化协议中传送逻辑通道号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01222502A (zh) * | 2008-01-25 | 2008-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媒体能力重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
WO2009094940A1 (en) * | 2008-01-25 | 2009-08-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edia capability re-negotiation |
CN101222502B (zh) * | 2008-01-25 | 2012-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媒体能力重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480083T1 (de) | 2010-09-15 |
MY147607A (en) | 2012-12-31 |
WO2006111062A1 (fr) | 2006-10-26 |
EP1871067A4 (en) | 2009-02-25 |
EP1871067A1 (en) | 2007-12-26 |
DE602006016584D1 (de) | 2010-10-14 |
US20060280180A1 (en) | 2006-12-14 |
EP1871067B1 (en) | 2010-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70633B2 (en) | Screening inbound calls in a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EP158204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c selection | |
CN101502076B (zh) | 与媒体后退进行交互工作 | |
US6981022B2 (en) | Using PSTN to convey participant IP addresses for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 |
JP3891195B2 (ja) | データ通信方法 | |
CN1611084A (zh) | 电路交换通信和分组交换通信 | |
CN1685691A (zh) | 在sip/sip-t网络里和在该网络与isup+/bicc互通中的传真和调制解调器的支持 | |
CN1929600A (zh) | 一种采用ip可视电话实现远程监控的系统和方法 | |
JP4328595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構内交換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マルチプロトコル通信端末制御方法 | |
KR100514196B1 (ko) | 네트웍 어드레스 변환 및 세션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US770197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patibility feature in a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nvironment | |
EP1436963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electing a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of resources of media gateway functions | |
CN1849808A (zh) | 混合多媒体网络的协议的互通 | |
Soares et al.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IP telephony | |
CN1838673A (zh) | 用于在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用数据连接的方法 | |
US7408922B2 (en) | Communication between switched-circuit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VoIP network domains | |
CN1925461A (zh) | 通信系统中通话时主叫识别显示的方法 | |
CN1852287A (zh) | 分组多媒体通信系统终端之间的呼叫方法 | |
CN1930849A (zh) | 用于在电信网中建立呼叫的方法;电信网;和分组网的控制装置 | |
CN1946055A (zh) | 即时通讯中媒体数据传输通道切换的方法 | |
Jones | h. 323 protocol overview | |
US2007020150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patibility feature in a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nvironment | |
Cordell et al. | H. 323—a key to the multimedia future | |
CN1874346A (zh) | Sip多媒体系统中用户面互通方法 | |
CN101032152A (zh) | 在IP-Centrex用户之间进行通信时控制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