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2173A - 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2173A CN1852173A CNA2005100663674A CN200510066367A CN1852173A CN 1852173 A CN1852173 A CN 1852173A CN A2005100663674 A CNA2005100663674 A CN A2005100663674A CN 200510066367 A CN200510066367 A CN 200510066367A CN 1852173 A CN1852173 A CN 18521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switch
- tested
- connection
- local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596871 Ix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一种测试装置,用于测试一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待测连接端口。测试装置包括封包产生器及交换器。封包产生器用于产生一测试封包,测试封包具有虚拟局域网辨识码(VID)。交换器具有虚拟局域网功能,交换器具有多个交换器连接端口。待测连接端口分别与交换器连接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交换器交换器用于接收测试封包,并根据虚拟局域网辨识码(VID)将测试封包从交换器的一连接端口传送到对应的待测连接端口,以验证该待测网络连接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方法,具体的讲是一种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连接端口与多个上网装置连接,使得这些上网装置可以使用并分享网络资源。网络连接装置依其功能而可分为集线器、交换器、路由器等等。
集线器从一个连接端口接收数据后,将数据输出到其它的连接端口。交换器可以记录与连接端口对应的的上网装置的硬件地址(MAC address),因此当交换器收到数据后即可依据数据的目的硬件地址从对应的连接端口输出。路由器依据IP地址将数据从对应的连接端口输出。
网络连接装置在出厂前需要经过繁复的封包测试,以确保各连接端口接收的数据能正确有效地输出。当测试连接端口数量较少的网络装置时,可以使用人工手动的方式逐个测试连接端口的收送功能。当测试连接端口数量较多的网络装置时,一般使用可编程的继电器箱(relay box)测试各个连接端口。但是继电器箱为机械式的切换,其切换速度不够快,测试所需的时间很长。另外还有SmartBit或IXIA等标准测试设备,但是这类设备的使用费用高昂,使得无法普遍采用这些工具用来测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快速且低成本的测试装置及方法,用以测试网络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测试装置,用以测试一待测的网络连接装置。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待测连接端口。测试装置包括:封包产生器、交换器。封包产生器用以产生一测试封包,测试封包具有一虚拟局域网辨识码。交换器具有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VLAN)功能,交换器还具有多个连接端口。这些待测连接端口分别与交换器的连接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交换器用于接收所述的测试封包,并依据交换器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将测试封包从交换器的一个连接端口传送至对应的待测连接端口,验证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测试方法。首先,设定交换器,使交换器各个连接端口具有一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PVID);然后产生一测试封包,测试封包具有虚拟局域网辨识码(VID)。交换器接收测试封包后,交换器根据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及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将所述的测试封包从所述的交换器的一连接端口传送到对应的待测连接端口,验证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装置测试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2B图为步骤210建立对应表的流程图;
图3为对应表的示意图。
图式标号说明
测试装置100 封包产生器102 交换器104:
连接器连接端口105 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 待测连接端口1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易懂,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测试装置示意图。测试装置100用于检验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具有6个待测连接端口:151-1、151-2、151-3、151-4、151-5、151-6。测试装置100输出的封包必须快速方便地传送到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的一个指定的待测连接端口,以针对任意一个待测连接端口进行测试。
测试装置100包括封包产生器102及交换器104。交换器104具有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VLAN)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交换器104具有8个交换器连接端口:105-1、105-2、105-3、105-4、105-5、105-6、105-7、105-8,其中连接端口105-8与封包产生器102连接,交换器连接端口105-1、105-2、105-3、105-4、105-5、105-6,通过网络线分别与待测连接端口151-1、151-2、151-3、151-4、151-5、151-6一一对应连接。封包产生器102用于产生具有一卷标(tag)的测试封包,卷标具有虚拟局域网辨识码(VLAN ID,VID)。封包产生器102可以是计算机。
具有虚拟局域网的交换器104可以将每个交换器连接端口设定为不同的端口局域网辨识码(Port VID,PVID),使得交换器的每个连接端口对应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例如:交换器连接端口105-1、105-2、105-3、105-4、105-5、105-6的PVID分别为301、302、303、304、305、306。当封包产生器102将一测试封包传送到网络连接装置150的待测连接端口151-3,封包产生器102将测试封包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VID设为303。当交换器104接收到测试封包后,根据封包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VID将封包通过对应的交换器的连接端口105-3传送到指定的待测连接端口151-3。通过交换器104的虚拟局域网功能即可在测试时快速方便地将测试封包传送到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的一个指定的待测连接端口151。
图2A为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测试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以网络连接装置150为交换器为例。首先需设定交换器104的各个连接端口105的端口局域网辨识码PVID,如步骤202所示。例如交换器104的连接端口105-1、105-2、105-3、105-4、105-5、105-6的PVID分别设定为301、302、303、304、305、306。
接着,令封包产生器102产生多个测试封包,待测交换器150建立MAC地址与待测连接端口的对应表,如步骤210所示。接着,当对应表建立完成后,检查待测交换器150的广播传输(broadcast)功能的正确性,如步骤250所示。最后,检查待测交换器150的单一传输功能的正确性,如步骤270所示。
图2B是步骤210建立对应表的流程图。首先,封包产生器102产生测试封包,测试封包的卷标为301,测试封包的来源MAC地址为A1,测试封包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形式,如步骤212所示。接着,交换器104接收到测试封包后检查此测试封包的VID,然后将测试封包由对应的PVID为301的连接端口105-1输出,如步骤214所示。待测连接端口151-1收到测试封包后,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将测试封包的来源MAC地址A1记录于对应表,如步骤216所示,并依据目的MAC地址而将测试封包从其它待测连接端口151-2、151-3、151-4、151-5、151-6广播出去。
重复步骤212,封包产生器102依序产生多个测试封包,每个测试封包的VID分别为302、303、304、305、306,每个测试封包的来源MAC地址分别为A2、A3、A4、A5、A6,每个测试封包的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形式,即使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建立完整的MAC地址与连接端口的对应表,如图3所示。
步骤250中,使用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在步骤210时广播的封包总数来检查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广播功能的正确性。由于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接收到一个测试封包后会广播给其它5个连接端口。封包产生器在建立对应表的过程中共产生6个测试封包,因此共有5×6=30个广播封包传送出去。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有RMON的功能,可以用来验证传送的封包总数是否正确,从而确定此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的广播功能是否正确。
另外,还可以利用封包转送的功能检查广播功能的正确性,将待测网络连接装置150输出的封包都另外转送到封包产生器102以检验广播功能的正确性;或者将交换器104通过网络连接装置150收到的封包都转送到封包产生器102以检验广播功能的正确性。
图2B是步骤270检查待测网络连接装置的单一传输功能的流程图。单一传输功能是,当网络连接装置150接收到封包后检查封包的目的MAC地址,并依据对应表将封包由对应的连接端口输出。举例来说,若连接端口151-2接收到封包,封包的目的地址为A3,则依据图3的对应表,网络连接装置150将封包由连接端口151-3输出。
测试单一传输功能时,首先由封包产生器102产生一个测试封包,例如设定测试封包的VID为301,并设定测试封包的目的地址是A2,以使此测试封包由待测连接端口151-1输入,并检查测试封包是否确实仅由待测连接端口151-2输出。依据同样的方法,封包产生器102逐个测试每个待测连接端口,以验证待测网络装置150是否依据对应表正确执行单一传输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装置及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具有虚拟局域网的交换器快速的测试待测网络连接装置的各个连接端口,具有成本低且测试速度快的优点。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通过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过程,然而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所做各种的更动与润饰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测试装置,用以测试一待测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待测连接端口,所述的测试装置包括:
一封包产生器,用以产生一测试封包,所述的测试封包具有一虚拟局域网辨识码;以及
一具有虚拟局域网功能的交换器,所述的交换器具有多个连接端口,每个所述的连接端口具有一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的交换器接收所述的测试封包,并依据所述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及所述的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而将所述的测试封包从所述的交换器的一所述的连接端口传送到对应的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包产生器为计算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连接端口具有不同的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为交换器。
5.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交换器测试一待测网络连接装置,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待测连接端口;所述的交换器具有虚拟局域网功能,所述的交换器还具有多个连接端口;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的交换器的连接端口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
所述的测试方法包括:
设定所述的交换器,使所述的交换器的每个连接端口具有一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
产生一测试封包,所述的测试封包具有一虚拟局域网辨识码;所述的交换器接收所述的测试封包;
所述的交换器根据所述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和所述的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将所述的测试封包从所述的交换器的一连接端口传送到对应的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以验证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所述的测试封包的步骤通过一封包产生器执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定所述的交换器的步骤中,每个所述的连接端口具有不同的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为交换器。
9.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交换器测试一待测网络连接装置,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待测连接端口,所述的交换器具有虚拟局域网功能,所述的交换器还具有多个连接端口,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的交换器的一连接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所述的测试方法包括:
设定所述的交换器使每个所述的连接端口具有一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
产生多个第一测试封包,每个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具有一虚拟局域网辨识码;
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根据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建立一对应表,其中所述的交换器根据每个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的所述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及所述的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将每个所述第一测试封包通过所述的交换器的一连接端口输出;
产生多个第二测试封包,每个所述的第二测试封包具有一虚拟局域网辨识码;
根据所述的第二测试封包测试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的单一传输功能,其中所述的交换器根据每个所述的第二测试封包的所述的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及所述的端口虚拟局域网辨识码将每个所述的第二测试封包通过所述的交换器的一连接端口一输出到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的对应表的步骤中,每个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还包括一来源MAC地址,使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根据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的来源MAC地址与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的关系建立所述的对应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检测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的广播功能;
其中,每个所述的第一测试封包还包括一目的MAC地址,所述的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形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单一传输功能步骤中,所述的待测网络连接装置根据所述的对应表,将接收的每个所述的第二测试封包通过对应的每个所述的待测连接端口输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0663674A CN1852173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0663674A CN1852173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2173A true CN1852173A (zh) | 2006-10-25 |
Family
ID=3713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663674A Pending CN1852173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5217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7322B (zh) * | 2008-04-07 | 2011-05-11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以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装置测试仪器的方法 |
CN103916286A (zh) * | 2013-01-09 | 2014-07-09 | 昊阳天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网络设备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
-
2005
- 2005-04-22 CN CNA2005100663674A patent/CN185217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7322B (zh) * | 2008-04-07 | 2011-05-11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以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装置测试仪器的方法 |
CN103916286A (zh) * | 2013-01-09 | 2014-07-09 | 昊阳天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网络设备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
CN103916286B (zh) * | 2013-01-09 | 2017-05-17 | 昊阳天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网络设备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62429B2 (en) | Control protocol encapsulation | |
US713103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 diagnosing of network interface cards | |
US11762747B2 (en) | Network based debug | |
CN109005080B (zh) | 一种分布式包转发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方法 | |
CN1925431A (zh) | 文件传输协议服务性能测试方法 | |
US20120269068A1 (en) | Testing system | |
CN105827476A (zh) | 高速PING实现方法和Ping测试方法 | |
CN103580935B (zh) | 二层接口到三层接口的连通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5245407A (zh) | 基于套接字的网络嗅探器及其方法 | |
US2011024298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seudowire group label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
US2006000230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 |
CN101383731A (zh) | 网络卡测试系统 | |
Weitz et al. | Formal semantics and automated verification for th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
CN1852173A (zh) | 网络连接装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780237A (zh) | 协议测试用逻辑拓扑网络及其实现协议测试的方法 | |
US2007006166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oot cause of network protocol layer failures | |
Lin et al. | A design of the ethernet firewall based on FPGA | |
CN100495987C (zh) |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 |
US20070047448A1 (en) | Network equipment testing method and system | |
CN111490986B (zh) | 用于入侵防御设备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 |
JP404056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用試験装置 | |
TWI718623B (zh) | 網路傳輸檢測系統 | |
US20240171495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caling network traffic and emulating a stateful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 |
US12034626B2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using a programmable processing pipeline device to execute scalable connections per second (CPS) generation test and an application replay sequence test | |
CN114827086B (zh) | 一种探测ip发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