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33195A - 光学设备用快门及具有该光学设备用快门的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设备用快门及具有该光学设备用快门的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3195A
CN1833195A CN200480022418.7A CN200480022418A CN1833195A CN 1833195 A CN1833195 A CN 1833195A CN 200480022418 A CN200480022418 A CN 200480022418A CN 1833195 A CN1833195 A CN 1833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ll
fanning strip
door opening
blade
fas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24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6564C (zh
Inventor
川本尚志
盐田和哉
披茄·努姆努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Sports Life KK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3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5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5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设备用快门(1),包括:多个扇形片(10、20、30),具有卡合用的凸轮孔(12、22、32),并且被配置成能够绕着固定轴(11、21、31)转动,对快门开口(4)进行开闭;和卡合在所述凸轮孔中使所述扇形片移动的操作部件(5),所述凸轮孔(12、22)形成为,在该扇形片(10、20)利用所述操作部件(5)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4)的位置时,变更该扇形片(10、20)的移动方向。在本快门(1)中,扇形片(10、20)在到达关闭快门开口的位置时,其移动方向被变更,所以在停止时不会产生振荡。

Description

光学设备用快门及具有该光学设备用快门的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设备用的快门。具体讲,涉及适合用于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光学设备的快门。
背景技术
关于照相机的快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该专利文献1公开了利用步进电动机驱动上光圈叶片和下光圈叶片这两个扇形片开闭的技术。图14是表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以往的扇形片的动作的图。第1扇形片101相对于固定轴102能够转动,第2扇形片107相对于固定轴108能够转动。这些扇形片101、107被配置成可以在打开和关闭形成于快门基板的快门开口100的位置移动。
具体讲,在第1扇形片101设置有开口103,同样在第2扇形片107设置有开口109。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而摆动的操作销105贯通并卡合在这些开口103、109中。由此,如图14所示,使操作销105向预定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控制两个扇形片101、107的位置,形成小光圈、全闭、全开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3964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快门中,第1扇形片101和第2扇形片107的开口103、109均是简单的形状,伴随操作销105的位置向上方移动,利用上述第1扇形片101和第2扇形片107形成小光圈、全闭、全开的状态。并且,在使操作销105从全开状态向下方移动时,形成与此相反的状态。此处,全闭状态存在于小光圈状态和全闭状态之间。
在各个扇形片101、107从某个位置移动到其他位置时,惯性力(inertia)起作用。在利用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的操作销105,使扇形片101、107从小光圈位置移动到全闭位置时,或者使扇形片101、107从全开位置移动到全闭位置时,根据作用于扇形片的惯性力和步进电动机侧的制动,有时产生振荡(hunting)。即,由于惯性力作用于从移动状态停止在全闭位置的扇形片101、107上,所以从全闭位置(停止位置)过转动(overrun)的力起作用。另一方面,为了使电动机的旋转停止在预定位置,电或磁的制动力作用在被电控制的步进电动机上。由此,在全闭位置,由于上述惯性力和制动力的冲突,产生扇形片101、107在移动方向振动(振荡)的状态。当扇形片101、107这样振动时,扇形片从预定的全闭用位置偏离,成为光进入开口100的状态(以下称为再曝光状态)。这样,在采用不能在原来的全闭位置可靠地遮蔽光的快门的照相机等光学设备中,不能进行适当的拍摄。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利用两个扇形片形成小光圈、全闭、全开的状态。但是,使用第3个扇形片作为小光圈用,与利用3个扇形片构成时相同,也存在形成小光圈、全闭、全开状态的快门。这样,使用3个扇形片的快门,在扇形片移动时也产生前述的振荡问题。
另外,认为可以通过电控制来抑制上述在全闭位置的振荡。例如,已经公知下述技术,在驱动步进电动机使扇形片移动时,在扇形片即将停止之前输送电制动脉冲,反向控制步进电动机的驱动。但是,与以往相比,最近的快门速度是高速,制动定时的宽幅极其狭小。并且,快门在生产时个体产品之间存在很多偏差。而且,对大批量生产的每个快门进行制动定时调整是不现实的。因此,利用电控制来抑制在全闭位置产生的振荡很困难,实际情况是不容易解决上述再曝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多个课题,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即可防止扇形片停止时的振荡的光学设备用快门。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光学设备用快门达到的,该光学设备用快门包括:多个扇形片,其具有卡合用的凸轮孔,并且被配置成能够转动,对快门开口进行开闭;和卡合在所述凸轮孔中使所述扇形片移动的操作部件,至少一个扇形片的所述凸轮孔形成为,在该至少一个扇形片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该扇形片的移动方向被变更。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结构,预定的扇形片在到达关闭快门开口的位置时,其移动方向被变更,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使处于移动状态的扇形片停止时产生的振荡。因此,如果将多个扇形片组合成在位于快门开口时其移动方向被改变,则可以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即可防止所述再曝光问题的光学设备用快门。
所述扇形片包括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该快门叶片只要形成有凸轮孔形状,以便在其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该快门叶片的移动方向被变更即可。这样,可以从全开向全闭状态、从小光圈向全闭状态顺畅地转移,不会产生振荡。如果所述快门叶片为了在全开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位于相同侧,而分别设定所述凸轮孔形状,则可以更有效地使各个扇形片移动。
并且,优选所述快门叶片形成凸轮孔形状,以便在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所述快门叶片到达关闭快门开口的位置,并从该位置变更移动方向,避开所述快门开口。这样,在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可以利用快门叶片形成全闭状态和其他状态,能够在全闭时抑制振荡。并且,同样在使操作部件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可以按照相反步骤利用快门叶片形成相同状态。
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所述扇形片移动,依次形成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该扇形片包括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所述快门叶片各自在全开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位于相同侧,所述小光圈叶片随着变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而朝向所述快门开口向一个方向移动,所述快门叶片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进行往复移动。该情况下,小光圈叶片随着变为全开、全闭、小光圈而接近快门开口,快门叶片仅在全闭时进行往复移动以位于快门开口。由此,可以形成抑制全闭时的振荡,而且使各个扇形片有效移动并形成全开、全闭、小光圈状态的光学设备用快门。
另外,在从所述全开状态向所述全闭状态转移时,也可以将所述小光圈叶片配置成先于所述快门叶片遮蔽(塞ㄑ)所述快门开口的一部分。这样,光圈叶片在关闭快门开口时发挥作用,所以能够快速关闭快门。并且,至少一个所述快门叶片可以配置成在所述小光圈状态下遮蔽所述快门开口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利用快门叶片从小光圈状态快速地关闭快门开口。另外,优选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由步进电动机驱动,并根据旋转位置按照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的顺序使所述多个扇形片移动。
并且,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扇形片包括两个快门叶片,该两个快门叶片形成有凸轮孔形状,以便在其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该快门叶片各自的移动方向被变更。该情况下,利用两个扇形片形成全开和全闭状态,在全闭时防止各个扇形片的振荡。并且,优选所述两个快门叶片在全开状态时位于把所述快门开口夹在中间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振荡,并且快速地关闭快门开口。
另外,所述扇形片包括一个快门叶片和一个小光圈叶片,所述快门叶片形成有凸轮孔形状,以便在其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该快门叶片的移动方向被变更。该情况下,在利用快门叶片形成全闭状态时可以抑制振荡,并且可以利用两个扇形片形成全闭、全闭和小光圈状态。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伴随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所述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移动,依次形成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所述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在全开状态下位于将所述快门开口夹在其间的位置,所述小光圈叶片随着变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而朝向所述快门开口向一个方向移动,所述快门叶片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进行往复移动。该情况下,可以形成如下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即,利用两个扇形片结构抑制全闭时的振荡,并且使各个扇形片有效移动,也可以形成小光圈状态。
如果形成上述结构的快门,则不会产生再曝光状态,所以如果是含有该快门的数码照相机等光学设备,则可以获得鲜明的拍摄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抑制扇形片移动时产生的振荡的光学设备用快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驱动一个扇形片时的图,(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快门处于全开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图3是提取图2所示快门中所包含的结构的一部分表示的图。
图4是利用俯视来表示图1所示快门具有的快门基板和步进电动机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快门处于全闭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快门处于小光圈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从全开状态向全闭转移中途的快门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从小光圈状态向全闭转移中途的快门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快门处于全开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快门处于全闭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快门处于全开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图12是抽取图11所示快门中所包含的结构的一部分表示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例3的快门中可以确认依次转移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时的扇形片的变化的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扇形片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在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参照图1说明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基本概念。图1是表示使用凸轮机构驱动一个扇形片的情况的图,图1(A)表示现有技术,图1(B)表示本发明。
在图1(A)中,扇形片150能够绕着固定轴151转动。在扇形片150形成有卡合用的凸轮孔152,在该凸轮孔152中卡合着作为操作部件的操作销155。操作销155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在从155的位置到155-3的位置范围内移动。在该图1(A)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在使扇形片150移动到中间位置时,进行如下操作,即,驱动步进电动机,使操作销155移动到155-2的位置并停止。
可是,如前面指出的那样,惯性力作用于移动状态的扇形片150。因此,在扇形片150到达中间位置(155-2)时,即使操作销155进行停止动作,如箭头X所示,将要越过(overrun)该位置的力起作用。与此相对,因为从步进电动机侧施加制动力,所以产生振荡。在该图1(A)所示凸轮结构的情况下,中间位置是通过点,如果不对扇形片150追加来自步进电动机的制动力,则可以自由地移动到右端。这样,在使移动的扇形片150停止时,扇形片自身可以在移动方向上向前后移动的结构就成为产生振荡的主要原因。前面提及的专利文献1的扇形片(参照图14)就是这种结构,所以产生振荡。
相对于上述图1(A),图1(B)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结构。图1(B)中所包含的部件构成与图1(A)相同。即,扇形片160能够绕着固定轴161转动。在扇形片160形成有卡合用的凸轮孔162,在该凸轮孔162上卡合着操作销165。操作销165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在从165的位置到165-3的位置范围内移动。
但是,在该图1(B)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凸轮孔162的形状形成为,在扇形片160到达利用点线表示的中间位置时,移动方向被变更为原来的Y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不会产生上面指出的振荡。特别是在图1(B)的情况下,扇形片160自身进行将要向相反方向返回的动作,所以与只利用步进电动机的制动力停止在中间位置的图1(A)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扇形片160高精度地停止在所期望的位置(全闭位置)。
本发明采用图1(B)所示的扇形片结构,进行照相机用快门的驱动。为了便于理解,图1(B)表示使一个扇形片动作的情况,但通过组合多个扇形片使它们同时动作,可以适当地形成快门开口的全开、全闭和光圈状态。另外,图1(B)中例示的扇形片160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概念而示出的,所以未必是作为用于光学设备用快门的扇形片所示出的最适合的形状。
并且,形成于该扇形片160的凸轮孔162形成为直线状,但其形状不限于此。凸轮孔的形状(即凸轮形状)参照扇形片的形状和使扇形片转动的固定轴的位置、以及操作销的旋转半径、移动范围等,例如可以适当设计为直线状、曲线状等,以便如上面所述使扇形片从中途位置(例如全闭位置)改变移动方向。
实施例1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例1的快门。图2~图6表示实施例1的快门。图2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快门1处于全开状态时的情况的图。图3是抽取图2所示快门1中所包含的结构的一部分表示的图。图4是利用俯视来表示图1的快门具有的快门基板和步进电动机的配置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快门1处于全闭状态时的情况的图。图6是表示快门1处于小光圈状态时的情况的图。
首先,在图2中,本快门1是利用3个扇形片构成的快门。快门1具有快门基板3和3个扇形片10、20、30。扇形片10是第1快门叶片,扇形片20是第2快门叶片。扇形片30是具有小光圈孔的光圈叶片。此处,为了容易确认各个扇形片,利用实线表示第1扇形片10的相关部分,利用长长的虚线表示第2扇形片20的相关部分,利用点线表示第3扇形片的相关部分。另外,在快门基板3的中央形成有快门开口4。
第1扇形片1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11转动,具有凸轮孔12。第2扇形片2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21转动,具有凸轮孔22。第3扇形片3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31转动,具有凸轮孔32和小光圈开口33。在上述3个凸轮孔12、22、32中卡合着操作销(操作部件)5,该操作销5由此处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在预定范围内驱动。即,1个操作销5贯通3个凸轮孔12、22、32,借助于该操作销5的移动,所有的扇形片10、20、30都移动到预定位置。
图3是为了容易确认而提取图2所示各部分的结构表示的图。(A)表示第1扇形片10,(B)表示第2扇形片20,(C)表示第3扇形片30。(D)放大表示操作销5的移动范围。5-1的位置是图2所示的全开位置。5-2的位置是此后的图5所示的全闭位置。5-3的位置是此后的图6所示的小光圈位置。在本快门1中,在操作销5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利用各个扇形片10、20、30形成全开、全闭、小光圈的状态。特别是在操作销5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在位于快门开口4并形成全闭状态时移动方向被变更。关于这一点,根据后面的动作说明将更加明确。另外,图3(D)表示驱动操作销5的步进电动机7和从该步进电动机7延伸的臂部8。操作销5固定在臂部8的另一端。由此,当步进电动机7在预定范围内旋转时,臂部8前端的操作销5按照图示在预定范围内摆动。
图4是利用俯视来表示图1所示快门1具有的快门基板3和步进电动机7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步进电动机7具有转子702和其外周的U字状定子703。图3表示该定子703的端部侧。在该定子703上缠绕着两个线圈704、705。这些线圈704、705由控制电路706驱动控制着。
快门基板3如上所述具有快门开口4,但在该图4中未示出。在快门基板3的前面侧以沿着基板面的方式配置有3个扇形片10、20、30。这些扇形片从快门基板3侧起依次是第1扇形片10、第2扇形片20、第3扇形片30。在快门基板3的背面侧配置有上述步进电动机7。
在该图4中虽然不能确认孔的位置,但第1扇形片10具有与设在基板3上的固定轴11卡合的孔、以及与连接在步进电动机7的转子707上的操作销5卡合的孔。并且,第2扇形片20具有与设在基板3上的固定轴21嵌合的孔、以及与上述操作销5卡合的孔。同样,第3扇形片30也具有与设在基板3上的固定轴31嵌合的孔、以及与上述操作销5卡合的孔。这些扇形片10、20、30如前面所述,伴随操作销5的转动动作,分别描画着独自的轨迹而摆动。这些扇形片10、20、30的动作参照后面所示的图5~图8将更加明确。
在配置于基板3的背面侧的步进电动机7的转子707上连接着在半径方向延伸出来的臂部8,从该臂部8的端部连接有通过设于快门基板3侧的扇形状开口708延伸到相反侧的操作销5。在露出于前面侧的该操作销5上卡合着分别设于扇形片10、20、30的孔。由此,在步进电动机7的转子707转动时,操作销5伴随该转动而转动,扇形片10、20、30以预定的轨迹摆动。
在本快门1中,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被设计成进行与图1中说明的扇形片相同的动作。即,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形成有第1扇形片10的凸轮孔12的形状、第2扇形片20的凸轮孔22的形状,以便在它们借助于操作销5的移动而到达全闭位置时变更移动方向。参照图2(全开)、图5(全闭)和图6(小光圈)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全开状态下,操作销5位于移动范围的左端,此时,各个扇形片10、20、30根据凸轮孔12、22、32的形状,移动到打开快门开口4的位置。然后按照图5所示,在操作销5移动到与全闭对应的位置时,各个扇形片10、20、30也移动到关闭快门开口4的位置。此时,在本快门1中,操作销5和第1扇形片10的凸轮孔12及第2扇形片20的凸轮孔22的位置关系具有特征地变化。即,扇形片10、20在从图2(全开)变化为图5(全闭)时,借助于操作销5的移动被引导着接近快门开口4。可是,一旦到达图5(全闭)位置时,凸轮孔12和凸轮孔22相对于操作销5的位置关系就变化,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由此继续移动的方向成为相反的方向,远离(避开)快门开口4。由此,扇形片10、20不会像以往那样振荡,而是稳定地停止在图5(全闭)的位置。
并且,在本快门1中,当使处于图5的全闭状态位置的操作销5继续向右移动时,借助于反向返回的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来释放快门开口4。此时,第3扇形片30位于快门开口4,从而形成小光圈状态。并且,如上面所述,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进行往复移动,但第3扇形片30随着成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而朝向所述快门开口4向一个方向移动,最终形成小光圈状态。由此,在本快门1中,可以利用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操作销5抑制振荡,并有效地移动扇形片,形成全开、全闭、小光圈的状态。
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快门1在一个操作销5向一个方向移动的中途存在全闭位置,但在到达该全闭位置时,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的移动方向改变,所以在成为全闭状态时,即,在使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移动到关闭快门开口4的位置时,不会像以往那样产生振荡。由此,不会产生在该全闭位置的再曝光的问题。因此,根据把本快门作为一部分的数码相机等光学设备,可以拍摄鲜明的图像。并且,在本快门1中,不会像以往那样产生振荡,所以能够一并实现不会对产生制动力的步进电动机施加过度载荷的结构。
另外,图7是表示从全开状态向全闭转移中途的上述快门1的情况的图,图8是表示从小光圈状态向全闭转移中途的上述快门1的情况的图。在本快门1中,在从全开状态向全闭移动时,如图7所示,设定成小光圈叶片30(扇形片30)向关闭快门开口4的方向先行移动。即,在本快门1中,扇形片30比原来的扇形片10、20先行执行遮蔽快门1的一部分的动作。这种动作可以利用扇形片30的外形和凸轮孔32的形状来实现。在本快门1中,从该图7的状态变为图5所示的全闭状态。这样,本快门1的小光圈叶片30和原来的快门叶片10、20协作动作形成全闭状态。由此,可以更快速地关闭快门开口4。
并且,图8表示从图6所示的小光圈状态向图5所示全闭状态转移的中途状态。当着眼于扇形片10、20时,在图6的小光圈状态下,这些扇形片为了不与小光圈开口33干涉而避开,但遮蔽快门开口4的一部分。由此,在本快门1中,可以迅速从小光圈状态向全闭转移。即,本快门1具有从小光圈状态更快速地关闭快门开口4的结构。
实施例2
根据图9和图10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在前述实施例1中,包括3个扇形片,其中一个是小光圈叶片。本实施例表示利用两个快门叶片构成扇形片的快门2。第1扇形片5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51转动,具有凸轮孔52。第2扇形片6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61转动,具有凸轮孔62。在上述两个凸轮孔52、62中卡合着在预定范围内被驱动的操作销5。即,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操作销5贯通两个凸轮孔52、62,借助于一个操作销5的移动,两个扇形片50、60移动到预定位置。
在本快门2中,第1扇形片50和第2扇形片60被设计成进行图1中说明的扇形片动作。即,第1扇形片50和第2扇形片60形成有第1扇形片50的凸轮孔52的形状、第2扇形片60的凸轮孔62的形状,以便在借助于操作销5的移动而到达全闭位置时变更移动方向。由此,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这些扇形片50、60在从图9(全开)变化为图10(全闭)时,借助于操作销5的移动被引导着接近快门开口4。可是,一旦变成图10(全闭)状态时,凸轮孔52和凸轮孔62相对于操作销5的位置关系就变化,第1扇形片50和第2扇形片60由其继续移动的方向成为相反的方向,远离快门开口4。由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使扇形片稳定地停止在全闭状态下,不会振荡。另外,如图9所示,第1扇形片50和第2扇形片60在全开状态时位于把所述快门开口4夹在中间的位置。通过这样设计,在全闭时,各个扇形片从两侧接近快门开口4,所以能够迅速将其关闭。
实施例3
根据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是利用两个扇形片构成的快门。本快门70具有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各一个。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快门70处于全开状态时的情况的图。图12是提取图11的快门70中所包含的结构的一部分表示的图。图13是表示在快门70中可以确认在依次转移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时的扇形片的变化的图。
快门70包括:具有快门开口74的快门基板73;第1扇形片80;和第2扇形片90。第1扇形片80是具有小光圈孔的小光圈叶片,在全闭时发挥快门叶片的作用。第2扇形片90是普通的板状快门叶片,其具有大致可以独立遮蔽上述快门开口74的面积。此处,为了容易确认各个扇形片80、90,利用虚线表示第1扇形片80的相关部分,利用实线表示第2扇形片90的相关部分。
第1扇形片8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81转动,具有凸轮孔82和小光圈孔83。第2扇形片90构成为能够绕着固定轴91转动,具有凸轮孔92。在上述两个凸轮孔82、92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卡合着操作销(操作部件)5,该操作销5由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在预定范围内驱动着。即,一个操作销5贯通两个凸轮孔82、92,借助于该操作销5的移动,两个扇形片80、90移动到预定位置。
图12是为了容易确认而抽取图11所示各部分结构表示的图。图12(A)表示第1扇形片80,图12(B)表示第2扇形片90。扇形片80是具有小光圈孔83的光圈叶片,在全闭状态时移动到关闭快门开口74的位置。并且,第2扇形片90具有可以独立遮蔽快门开口74的面积。图12(C)放大表示操作销5的移动范围。5-A的位置是图11所示的全开状态的位置。在此后的图13中示出,5-B是全闭状态的位置,5-C是小光圈状态的位置。
另外,在图12(C)中,示出驱动操作销5的步进电动机7和从该步进电动机7延伸的臂部8。操作销5固定在臂部8的另一端。在快门基板73上形成有扇状的开口9,以使该操作销5从背面侧突出于正面侧。由此,当步进电动机7在预定范围内旋转时,臂部8前端的操作销5按照图示在扇状开口9内的预定范围内摆动。
在本快门70中,在前述的操作销5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上述两个扇形片80、90描画着预定的轨迹而摆动,依次形成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此时,第1扇形片80和第2扇形片90显示出不同的动作。具有小光圈孔83的第1扇形片80随着变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而朝向所述快门开口74向一个方向移动。在小光圈状态时,小光圈孔83位于快门开口74。
另一方面,第2扇形片90在从全开状态变为全闭状态时,位于封闭所述快门开口74的位置,但随着从全闭状态变为小光圈状态,第2扇形片90以避开快门开口74的方式移动。即,第2扇形片90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在操作销5到达终端(图12(C)中的5-C位置)并由此返回时,第1、第2扇形片80、90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上述扇形片80、90的动作由轴支撑各个叶片的固定轴81、91的位置和形成于各个叶片的凸轮孔82、92的形状来限定。特别是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进行往复移动的第2扇形片90的凸轮孔92形成为,借助于操作销5的移动,在到达全闭位置时变更移动方向。更具体地讲,凸轮孔92的形状被设计成,在第2扇形片90到达遮蔽快门开口74的位置时,凸轮孔92的位置转变为预定方向,在操作销5继续行进时,第2扇形片90成为从快门开口74避开的状态。
图13连续表示从全开状态到小光圈状态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快门70的动作。参照该图13进行说明。图13(A)表示图11所示的全开状态。在该全开状态下,操作销5位于移动范围的右端(图12(C)的5-A位置),此时,各个扇形片80、90根据凸轮孔82、92的形状,移动到打开快门开口74的位置。另外,在本快门70中,如该图13(A)所示,扇形片80、90被设定成把快门开口74夹在中间,位于其左右。
然后,如图13(B)所示,在操作销5从右端向左方向移动时,两个扇形片80、90从两侧接近以关闭快门开口74。并且,如图13(C)所示,利用两个扇形片80、90形成全闭状态。
更具体地说明该图13(C)所示的全闭状态。第2扇形片90形成为可以独立遮蔽快门开口74的大小。由此,可以只利用该扇形片90关闭快门开口74。并且,在该第2扇形片90移动到关闭快门开口74的位置时,操作销5和凸轮孔92的位置关系特征地变化。即,该第2扇形片90在从图13(A)的(全开状态)变化为图13(C)的(全闭状态)时,借助于操作销5的移动被引导着接近快门开口74。可是,一旦到达图13(C)的(全闭状态)位置时,操作销5与凸轮孔92之间的关系就变化。操作销5继续移动的方向成为使第2扇形片90远离快门开口74(返回原状)的方向。由此,第2扇形片90稳定地停止在图13(C)的(全闭状态)位置,而不会振荡。
并且,在本快门70中,在成为全闭状态时,具有小光圈孔83的第1扇形片80并行移动以覆盖快门开口74。如前面所述,虽然第2扇形片90可以独立关闭快门开口74,但通过使第1扇形片80向关闭快门开口74的位置移动,可以缩短遮蔽时间,即实现快门速度的高速化。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在本快门中,第1扇形片80和第2扇形片90配置在快门开口74的两侧,把快门开口74夹在中间。
如通过图13(B)、(C)可以确认的那样,虽然主要利用第2扇形片90关闭快门开口74,但第1扇形片80从相反侧进行辅助关闭开口74的动作,所以能够实现快门速度的高速化。并且,如图13(C)所示,在完成全闭状态的情况下,第2扇形片90独立形成遮蔽快门开口74的状态。因此,第1扇形片80的小光圈孔83即使存在与快门开口74的一部分重合的部分MT,由于第1扇形片80将快门开口74完全关闭,所以不会发生光泄漏的情况。由此,第1扇形片80只要具有至少能够形成小光圈状态的面积即可,所以能够形成得较小。
并且,在快门70中,在操作销5从图13(C)的全闭状态继续向左方向移动时,如图13(D)所示,第1扇形片80为了形成小光圈状态而朝向快门开口74继续移动。与此相反,第2扇形片90变为把快门开口74作为终点折回并避开的动作。在图13中,利用箭头R表示第1扇形片80的移动方向的变化情况,利用箭头L表示第2扇形片90的移动方向的变化情况。
最后,如图13(E)所示,在操作销5到达左端时,第1扇形片80的小光圈孔83位于快门开口74上,形成小光圈状态。此时,第2快门90移动到不与小光圈孔83干涉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快门70使两个扇形片有效移动,在操作销5向个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形成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由此,可以简化扇形片结构。并且,在形成全闭状态时,两个扇形片协作动作关闭快门开口74,所以能够使快门速度高速化。并且,在全闭时,主要是第2扇形片90发挥作用,第1扇形片80进行辅助动作,因此不需要高精度地控制两个扇形片的位置,所以能够简化控制系统。另外,第2扇形片90形成有凸轮孔92,以便在变成全闭状态时改变移动方向。即,第2扇形片90在全闭位置将移动方向变为相反方向,远离快门开口74。由此,在处于全闭状态时,不会存在扇形片90经过快门开口74而产生再曝光的问题。因此,根据把本快门作为一部分的数码相机等光学设备,可以拍摄鲜明的图像。
另外,在前述实施例1中,在从全开变为全闭时,第1扇形片10和第2扇形片20的移动方向变化为相反方向,从而防止振荡。而且,该变换后的方向与从全闭变化为小光圈状态时的移动方向一致。由此,可以顺畅地执行全开、可靠的全闭状态、小光圈乃至与此相反的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例2中,为全闭和全开这两种状态,在从图9的全开变为图10的全闭时,第1扇形片50和第2扇形片60的移动方向变换为相反方向。在快门结构中为了限定扇形片的倾斜角度,有时配置抵接部件。当扇形片强力地抵靠在该部件上时,有时会被强力地反弹回来或破损。如果采用本实施例2的结构,可以获得抑制与抵接部件的抵接力的效果。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13)

1.一种光学设备用快门,包括:多个扇形片,其具有卡合用的凸轮孔,并且被配置成能够转动,以对快门开口进行开闭;和卡合在所述凸轮孔中使所述扇形片移动的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扇形片的所述凸轮孔形成为,在该至少一个扇形片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变更该至少一个扇形片的移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片包括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该快门叶片形成有凸轮孔形状,以便在该快门叶片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该快门叶片的移动方向被变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叶片的所述凸轮孔形状分别设定为,在全开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位于相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叶片的凸轮孔形状形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所述快门叶片到达关闭快门开口的位置,并从该位置变更移动方向,以避开所述快门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移动期间,所述扇形片移动为,依次形成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该扇形片包括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其中
所述快门叶片各自在全开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位于相同侧,
所述小光圈叶片随着变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而朝向所述快门开口向一个方向移动,
所述快门叶片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而进行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全开状态向所述全闭状态转移时,所述小光圈叶片先于所述快门叶片遮蔽所述快门开口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快门叶片在所述小光圈状态下遮蔽所述快门开口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由步进电动机驱动,并根据旋转位置按照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的顺序使所述多个扇形片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片包括两个快门叶片,该两个快门叶片形成有凸轮孔形状,以便在它们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所述快门叶片各自的移动方向被变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快门叶片在全开状态时位于把所述快门开口夹在中间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片包括一个快门叶片和一个小光圈叶片,所述快门叶片形成有凸轮孔形状,以便在该快门叶片移动到关闭所述快门开口的位置时,该快门叶片的移动方向被变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其特征在于,伴随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所述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移动,依次形成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
所述快门叶片和小光圈叶片在全开状态下位于将所述快门开口夹在中间的位置,
所述小光圈叶片随着变为全开状态、全闭状态、小光圈状态而朝向所述快门开口向一个方向移动,
所述快门叶片把全闭状态作为折回点进行往复移动。
13.一种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设备用快门。
CNB2004800224187A 2003-07-30 2004-07-26 光学设备用快门及具有该光学设备用快门的光学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5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83161 2003-07-30
JP283161/2003 2003-07-30
JP308149/2003 2003-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195A true CN1833195A (zh) 2006-09-13
CN100476564C CN100476564C (zh) 2009-04-08

Family

ID=3699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241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564C (zh) 2003-07-30 2004-07-26 光学设备用快门及具有该光学设备用快门的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6564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049A (zh) * 2011-01-21 2012-10-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旋转驱动装置
CN102741741A (zh) * 2008-06-30 2012-10-17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及光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3468A (en) * 1993-08-17 2000-09-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agnetically biased electromagnetic shutter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shutter blades of a camera
JP2000039646A (ja) * 1998-07-23 2000-02-08 Canon Inc 絞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01033844A (ja) * 1999-07-15 2001-02-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露出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電子カメラ
JP2001066660A (ja) * 1999-08-30 2001-03-16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237889B2 (ja) * 1999-09-16 2009-03-11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1741A (zh) * 2008-06-30 2012-10-17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及光学装置
CN102741741B (zh) * 2008-06-30 2016-01-20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及光学装置
CN102710049A (zh) * 2011-01-21 2012-10-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旋转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6564C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8222B2 (en) Aperture apparatus
US7422381B2 (en) Shutter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934162B2 (en) Diaphragm device
KR101180130B1 (ko) 구동 장치 및 광학 기기
JP2008203601A (ja) 虹彩絞り機構
US10166857B2 (en) Two-way motion type active air flap system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N1758131A (zh) 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仪器
CN1833195A (zh) 光学设备用快门及具有该光学设备用快门的光学设备
US8363334B2 (en) Lens barrel
US20110317989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proved in space efficiency for optical system element
JP4477362B2 (ja) 絞り装置
US8550731B2 (en) Blade drive device and optical device
JP4328151B2 (ja) 光学機器用シャッタ及びこれを含む光学機器
CN1846167A (zh) 光学设备用扇形件驱动装置
US9436063B2 (en) Blade driving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279382C (zh) 透镜驱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JP2003195389A (ja) カメラ用羽根駆動機構
JP4753560B2 (ja)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4740572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EP1830208B1 (en) ZOOM LENS DEVICE with a Geneva mechanism
JP2014021149A (ja) 光量調節装置
JP2005091731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23005848A (ja) シャッタ装置、撮像装置
JP2005157162A (ja) 光源光調節用の絞り装置
JP2017026834A (ja)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3.08.29 JP 308149/2003

False: Lack of priority second

Number: 37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MISS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PRIORITY TO: 2003.8.29 JP 308149/2003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Sports Life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Precision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