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0618A - 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20618A CN1820618A CN 200610066319 CN200610066319A CN1820618A CN 1820618 A CN1820618 A CN 1820618A CN 200610066319 CN200610066319 CN 200610066319 CN 200610066319 A CN200610066319 A CN 200610066319A CN 1820618 A CN1820618 A CN 1820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root
- weight portion
- weight
- health preser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其是由原料:绞股蓝15~25重量份、山楂9~16重量份、枸杞子11~16重量份、丹参6~10重量份、何首乌6~10重量份、灵芝7~15重量份、葛根5~12重量份、陈皮3~9重量份、蒲公英2~8重量份,经煎煮水提或纯提、混合干燥、拌炒、装袋、钴-60照射等步骤制成茶剂。本发明药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证明,具有治疗、调理及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同时对脂肪肝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无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养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消化器官,将各种营养物质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脂类和糖原,从而保障了人体各个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活动,拥有健康的肝脏,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中国又是具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而在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使得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大都具有饮酒的习惯,在推杯换盏间,难免会有饮酒过量的时候,而每一次饮酒,损伤最大的就是肝脏了。有记载说人大醉一次就等于得了一次肝炎,而且现在由酒而引起的肝损伤是逐年增多,而又由于肝损伤所引发的其他相关慢性疾病及导致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就更多了。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新的合成药剂及化学药品的增加,患者长期用药,服药,一旦药物有毒副作用,这种毒副作用只能依赖人体的肝脏来缓解,若患者本已体质虚弱、肝功能不健全,如此一来,更是恶性循环,这就和酒精中毒一样,是产生化学性肝损伤的又一原因。此外,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多,蔬菜水果等饮食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大部分种植者在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由于农药残留等问题导致毒性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也是损伤肝脏的一大主要因素。
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使得大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的免疫力低下是许多病发病的根本。
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药物中西药占绝大部分,西药均有毒副作用,也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困难。而目前用于化学性肝损伤的中药大部分性寒,通过降肝火来达到治疗肝损伤的目的,这种药物不能适用于多元化的肝损伤,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不能起到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
因此,人们对于能够预防及治疗化学性肝损伤,同时又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并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草药物养生调理有很大需求。
现有药物大多为片剂,胶囊剂居多,人们工作繁忙不能做到定时服用也会影响疗效,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把本发明中草药物做成传统的药茶剂型饮用,人人每天都需要喝茶,服用方便,吸收迅速,适用于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目前国内在养生护肝茶的研制开发当中还是一个空白,没有一个疗效稳定,见效快、口感好服用方便、又没有副作用的药食两用茶。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人们对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的养生护肝药茶仍存在很大需求。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实验和动物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并且服用方便、口感好的养生护肝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生护肝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人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对肝脏保护的认识和养护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经过反复验证筛选得出的。本发明选择绞股蓝、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和蒲公英进行组合,并配合本发明所述各原料重量配比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调理化学性干损伤的作用。
其中选择绞股蓝是因为其含有绞股蓝皂甙、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糖。味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止细胞癌化、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效。
山楂味酸、甘,性温,归脾、胃、肝经,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甙、金丝桃甙、矢东菊素、儿茶精等,以及有机酸山楂酸、柠檬酸、苹果酸、枸橼酸、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作用。
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芸香甙、β-D-葡萄糖甙、玉蜀黍黄素、酸浆果红素,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钙、磷、铁等。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
丹参含有参酮I、IIA、IIIB,异丹参酮I、II,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等,还含有丹参素、原儿茶醛、维生素E、β-谷甾醇、羟基丹参酮IIA、丹参酸甲脂、次甲丹参醌、丹参新醌等。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功能,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和安定作用。
何首乌含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蒽酮及卵磷脂等,尚含芪类化合物2,3,5,4-四羟基对苯乙烯-2-O-β-D-葡萄糖干及没食子酸、淀粉、脂肪油、β-谷甾醇等。其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止痒的功效。
灵芝含灵芝多醣、多种氨基酸、多种生物硷(如r-叁甲胺基丁酸等)、麦角甾醇、香豆精、有机酸、维生素等。性甘、味淡、微苦,平。归脾经、肺经、心经、肝经、肾经。灵芝药理作用有益气血,补精髓,养心安神,止咳平喘。
葛根主要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内含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还含有β-谷甾醇、羽扇烯酮、尿囊素、廿二烷酸、花生酸和多量淀粉。其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其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含橙皮甙、川陈皮素、柠檬烯、a-蒎烯、B-蒎烯、B-水芹烯等。性味:性温,味苦、辛。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蒲公英主要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等功效。
上述9味药进行组合,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各种化学性肝损伤效果最佳,且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长期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以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养生护肝茶,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绞股蓝15~25重量份 山楂9~16重量份 枸杞子11~16重量份
丹参6~10重量份 何首乌6~10重量份 灵芝7~15重量份
葛根5~12重量份 陈皮3~9重量份 蒲公英2~8重量份
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其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绞股蓝15~20重量份 山楂12~16重量份 枸杞子12~16重量份
丹参8~10重量份 何首乌8~10重量份 灵芝10~15重量份
葛根8~10重量份 陈皮5~9重量份 蒲公英5~8重量份
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1)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绞股蓝、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备用;
(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加水煎煮,提取液浓缩到在60度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09~1.2的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粉碎至50目细度的粗粉;
(4)将浓缩液在保持36度温度时和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炒拌75~95分钟,即制备成本发明的活性组分。
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浸泡190分钟后,煎煮180分钟、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20分钟、第三次加水2倍量煎煮65分钟。
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中将步骤(4)制得的活性组分装袋后在70℃~80℃的温度下干燥9~12小时,即制得茶剂。
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中还可以将步骤(4)制得的活性组分装袋后用钴-60照射4个KGY,180分钟,即制得茶剂。
所述的何首乌宜用制首乌,所述的陈皮即橘皮。
上述本发明所述养生护肝茶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水提组合的方法,其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法。还可以用醇提的方法进行制备,其中可采乙醇、异丙醇、丙醇或丁醇等醇类,但乙醇提取效果最佳。用具体方法如下:
(1)按本发明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绞股蓝、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备用;
(2)除绞股蓝外将各原料药用体积比为50%-90%的乙醇浸泡24小时后放入回流装置中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8倍量乙醇回流2小时、第二次用6倍量乙醇回流1.5小时、第三次用4倍量乙醇回流1小时;
(3)回收提取液并通过12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
(4)将过筛后的提取液在45~50℃下干燥,得到干浸膏;
(5)将干浸膏与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混合均匀,即制成了本发明的活性组分。
将上述活性组分干燥装袋,即制成了茶剂成品。
上述乙醇或水与药物的添加倍量关系为乙醇或水与药物的重量之比。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养生护肝茶,所用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比,并按常规中成药剂的制备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如茶剂、丸剂、口服液、滴丸剂等,但是这些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茶剂为本发明优选剂型。
服用方法:6g/次,一日三次,沸水冲泡饮用即可。
本发明一个重要特点是药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含有多种皂甙、有机酸、氨基葡萄糖以及多糖类。仅绞股蓝一项就含有80种皂甙。这种营养成分对调理各类化学性肝损伤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都有较好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本发明茶剂中各营养成份含量见表1:
表1
名称 | 含量(mg/100g) | 名称 | 含量(mg/100g) | 名称 | 含量(mg/100g) |
皂甙 | 689.3 | 多糖 | 965.6 | 有机酸 | 196.9 |
氨基酸 | 1063.0 | 生物碱 | 219.5 | 黄酮类 | 736.5 |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养生护肝茶中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钙、磷、铁、锌以及叶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维生素是机体修复细胞的辅基,可以保护肝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发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见表2:
表2
名称 | 含量(mg/100g) | 名称 | 含量(mg/100g) | 名称 | 含量(mg/100g) |
钙 | 1178 | 锌 | 17.81 | 维生素C | 88 |
磷 | 1033 | 铁 | 68.1 | 维生素B6 | 0.28 |
通过以下动物实验验证本发明所述养生护肝茶具有调理和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功效。
(一)实验动物:
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许可证号:SCXK-(京)2002-0001]繁殖的18~22g昆明种健康清洁级雄性小鼠。
(二)仪器与试剂:
解剖器械、灌胃针、AE100电子天平(96009)、755型分光光度计(2002001)、生理盐水、2M磷酸盐缓冲液(pH7.4)
四氯化碳(CCl4),郑州化学试剂二厂生产,批号980906。
丙二醛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40404
谷胱甘肽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50615
甘油三酯试剂盒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20501
(三)实验方法:
建立损伤模后,各组进行肝组织中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油三酯的测定,比较疗效。
(四)造模成功标准:
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或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建立成功。
(五)效果评判标准:
在模型建立成功基础上,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即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即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甘油三酯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即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三项检测指标中任意两项指标阳性,即可判定本发明药茶具有治疗及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功效。
实验例1
1、分组:将60只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本发明成人剂量(每日12克)的5倍、10倍、30倍即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和模型对照组2。
2、实验过程:将本发明药物用水配制,每日一次经口给予,连续灌胃45天,灌胃体积为0.2ml/10g鼠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1、2均用水代替本发明药物,每日灌胃体积与本发明药物组相同。给予结束后,将模型对照组1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模型对照组2按0.2ml/10g体重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小时后处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3、动物实验结果判定:
表3本发明药茶对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只) | 丙二醛(nmol/mg组织) | P值 |
模型对照组1模型对照组2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 1010101010 | 0.100±0.0290.120±0.0240.086±0.0180.075±0.023*0.070±0.051* | ---P<0.05P<0.05 |
空白对照组 | 10 | 0.048±0.006* | P<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由表3可见,模型对照组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1、2比较,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阳性。
表4本发明药茶对肝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只) | 甘油三酯(mmol/g组织) | P值 |
模型对照组1模型对照组2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 1010101010 | 0.042±0.0120.045±0.0100.034±0.0100.029±0.028*0.028±0.012* | ---P<0.05P<0.05 |
空白对照组 | 10 | 0.019±0.004* | P<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由表4可见,模型对照组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1、2比较,肝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阳性。
表5本发明药物对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只) | 谷胱甘肽(μmol/g组织) | P值 |
模型对照组1模型对照组2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 1010101010 | 14.1±2.614.3±2.016.2±2.018.0±1.5*18.2±1.3* | ---P<0.05P<0.05 |
空白对照组 | 10 | 18.6±3.0* | P<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由表4可见,模型对照组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1、2比较,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阳性。
总之,模型对照组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丙二醛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升高,说明模型建立成功。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与模型对照组1(酒精肝损伤模型)及模型对照组2(四氯化碳损伤模型)相比较,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1、2,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1、2,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甘油三酯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1、2,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三项检测指标均为阳性,可判定本发明药物具有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功效。
实验例2
1、分组:将50只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本发明药物人体剂量的5倍、10倍、30倍即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
2、动物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其余各小鼠按0.2ml/10g体重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两次,共6周。6周后,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灌胃体积为0.1ml/10g鼠重,正常对照组用水代替乙醇。
3、分组和给药:
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余各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无菌水5ml/kg灌胃,低、中、高剂量组以5ml/kg灌胃本发明药物,每周2次共6周,6周后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小时后处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4、动物实验结果判定:
表6本发明药物对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只) | 丙二醛(nmol/mg组织) | P值 |
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 10101010 | 0.150±0.0270.049±0.0180.047±0.010*0.046±0.008* | --P<0.05P<0.05 |
正常对照组 | 10 | 0.046±0.005* | P<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由表3可见,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接近正常值,可判定结果阳性。
表7本发明药物对肝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只) | 甘油三酯 | P值 |
(mmol/g组织) | |||
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 10101010 | 0.060±0.0120.019±0.0200.018±0.0160.017±0.011* | ---P<0.05 |
正常对照组 | 10 | 0.017±0.009* | P<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由表7可见,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接近正常值,结果阳性。
5、结果说明:
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丙二醛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说明模型建立成功。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6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甘油三酯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项指标结果阳性:三项检测指标中两项均为阳性,且高剂量组的丙二醛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值与正常值相近,可判定本发明药物具有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功效。
CCl4对肝毒性损伤是由于CCl4经肝细胞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代谢成三氯甲基自由基,并在其启动的过氧化连锁反应中,产生毒性作用更强的超氧阴离子和氢氧离子,这些自由基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也可直接或通过醛的过氧化产物作用于贮脂细胞,或通过激活枯否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于贮脂细胞,增加胶原生成,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经CCl4等复合因素刺激6周后,其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MDA是脂质过氧化的主要降解产物,可严重损伤细胞膜的结构,导致肝细胞坏死。本发明药物能明显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提高肝组织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和加快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本发明所述养生护肝茶的这种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以起到抗慢性肝损伤的功效,同时对于肝损伤的治疗效果也是显著的。
实验例3
通过以下动物实验证明本发明药物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规范》(2003版)规定进行动物实验。
1、样品:
本发明药物成人口服推荐剂量为每日12克,成人按体重60kg计算,取出内容物进行实验。
2、实验动物与分组:
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许可证号:SCXK-(京)2002-0001]繁殖的18~22g昆明种健康清洁级雄性小鼠,共120只。每组40只,分3组,免疫1组进行碳廓清实验;免疫2组进行脏体比值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迟发性变态反应实验、半数溶血值(HC50)得测定和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免疫3组进行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NK细胞的活性检测。
3、剂量选择:
根据本发明药物成人推荐口服剂量(每天12克)的5倍、10倍、30倍分为高、中、低剂量组,用水配制成所需浓度,对照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分别给予受试动物灌胃,每天灌胃1次,灌胃体积为0.2ml/10g·BW,连续45天。
4、实验方法:
(1)脏器/体重比值测定:称重后处死小鼠,取出脾脏和胸腺,在电子分析天平上称重,计算脏/体比值。
(2)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足跖增厚法)
小鼠腹腔注射2%(v/v)SRBC(0.2ml/每鼠)致敏后4天,测量左后足跖厚度,然后再测量部位皮下注射2%(v/v)SRBC(20μl/每鼠),于注射后24小时测量左后足跖厚度,同一部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以前后足跖厚度差值(足跖肿胀度)来表示DTH程度。
(3)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制成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用Hank’s液洗3次,每次离心10分钟(1000rpm)。然后将细胞悬浮于2ml完全培养基中,计数活细胞数,用RPMI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再将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基板中,每孔1ml,在其中一孔加50μl ConA液(相当于5μ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置5%二氧化碳,37℃培养72小时。培养结束前4小时,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640培养液,同时加入MTT(5mg/ml)50μl/孔,继续结束后,每孔加入1ml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然后将此液体用酶标仪测定,波长570nm。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减去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表示。
(4)抗体生成细胞检测(Jeme改良波片法)
取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离心10分钟(200r/min),将积压SRBC用生理盐水配成2%(v/v)的细胞悬液,每鼠腹腔注射0.2mL。将免疫后4天的小鼠处死,取脾,轻轻撕碎,用Hanks液制成细胞悬液,200目过筛,洗涤、离心2次,最后将细胞悬浮于5mL Hanks液中。将表层培养基加热熔解后与等量的pH7.4、2倍浓度的Hanks液混合,分装小试管,每管0.5mL,再向管内加入用SA液配制的10%SRBC 50μl(v/v)/20μl脾细胞悬液,迅速混匀后倾倒于已刷薄层琼脂糖的波片上,待琼脂糖凝固后将波片水平扣放在波片架上,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温浴1.5小时,然后用SA液稀释的补体(1∶10)加入到波片凹槽内,继续温浴1.5小时后计数溶血空斑数。
(5)半数溶血值(HC50)的测定
取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只鼠腹腔注射2%(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SRBC 0.2mL进行免疫,5天后,摘除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1小时,将凝固血与管壁剥离,使血清充分析出,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用SA缓冲液将血清稀释为200倍,取1mL于试管内,依次加入10%(v/v,用SA缓冲液配制)压积SRBC 0.5mL,补体1mL(用SA缓冲液按1∶10稀释)。另设不加血清的对照管(以SA缓冲液代替)。置37℃水浴中保温30分钟后,冰浴终止反应。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1mL,加都氏试剂3mL,同时取10%(v/v,用SA缓冲液配制)压积SRBC 0.25mL,加都氏试剂至4mL于另一试管中,充分混合,放置10分钟后,于540nm处以对照管作空白,分别测定各管光密度值。溶血素的量以半数溶血值(HC50)表示,按下式计算:半数溶血值(HC50)=样品光密度值/SRBC半数溶血时的光密度值×稀释倍数。
(6)小鼠碳廓清实验
小鼠尾静脉注射以生理盐水稀释4倍的墨汁,每10g体重注射0.1mL,墨汁注入后立即计时,与注入墨汁后2、10分钟,分别以内眦静脉取血20μl,加入到2mLNa2CO3溶液中摇匀。以Na2CO3溶液作空白对照,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处比色测光密度值(OD)。将小鼠处死,取肝脾,称重,计算吞噬指数a。
(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
小鼠腹腔注射20%(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鸡红细胞(2000rpm,10min)悬液1mL,间隔30分钟,颈椎脱臼处死,取腹腔巨噬细胞洗液1mL,滴于载波片上,放入垫有湿纱布的搪瓷盒里,置37℃孵育箱温育30分钟。孵毕,于生理盐水中漂洗,以除去贴片细胞,晾干。以甲醇∶丙醇(1∶1)固定,4%(v/v)Giemsa-磷酸缓冲液染色再用蒸馏水漂洗晾干。油镜下计数,每片计数100个巨噬细胞,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计数的巨噬细胞数×100%
吞噬指数=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计数的巨噬细胞数。
(8)NK细胞活性测定
取传代后24小时生长良好的YAC-1细胞(存活率>95%)按1×106/mLYAC-1细胞悬液加3H-TdR10μlCi进行标记,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小时,每30分钟震荡一次,标记后的细胞用培养液洗涤3次,重悬于培养液中,是细胞浓度为1×105个/mL。受试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取脾,制成脾细胞悬液,用Hanks洗涤3次,每次1000rpm10分钟,再用2mL含10%小牛血清的RPMI640完全培养基,用台酚兰染色计数(或细胞数应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在96孔板中每孔加100μl标记的靶细胞,试验孔加100μl效应细胞,空白对照组孔加100μl培养基,最大稀放孔加100μlTritonX-100。每个样品设3个复孔,置5%二氧化碳,37℃培养4小时。用多头细胞取集器取集于玻璃纤维滤纸上,用液闪仪测定每分钟脉冲数(cpm)
NK细胞活性=(1-实验孔cpm/(空白对照孔cpm-最大释放孔cpm))×100%
5、实验数据统计:用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6、实验结果
表8各组小鼠初始体重
剂量组 | 免疫1组 | 免疫2组 | 免疫3组 |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
对照组 | 10 | 18.9±1.0 | 10 | 18.7±1.0 | 10 | 18.8±0.8 |
低剂量组 | 10 | 18.6±0.9 | 10 | 18.6±1.0 | 10 | 18.8±1.0 |
中剂量组 | 10 | 18.8±1.0 | 10 | 18.8±0.9 | 10 | 18.8±0.9 |
高剂量组 | 10 | 18.9±0.8 | 10 | 18.9±0.9 | 10 | 18.9±1.0 |
表9各组小鼠中期体重
剂量组 | 免疫1组 | 免疫2组 | 免疫3组 |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
对照组 | 10 | 28.5±1.2 | 10 | 28.7±1.5 | 10 | 28.8±1.4 |
低剂量组 | 10 | 28.8±1.9 | 10 | 28.6±1.6 | 10 | 28.9±1.5 |
中剂量组 | 10 | 28.7±1.6 | 10 | 28.8±1.5 | 10 | 28.7±1.6 |
高剂量组 | 10 | 28.9±1.8 | 10 | 28.9±1.7 | 10 | 28.1±1.5 |
表10各组小鼠结束期体重
剂量组 | 免疫1组 | 免疫2组 | 免疫3组 |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
对照组 | 10 | 38.7±1.6 | 10 | 38.5±1.5 | 10 | 38.6±1.8 |
低剂量组 | 10 | 38.6±1.9 | 10 | 38.8±1.2 | 10 | 38.5±1.6 |
中剂量组 | 10 | 38.8±1.5 | 10 | 38.7±1.9 | 10 | 38.7±1.7 |
高剂量组 | 10 | 38.9±1.8 | 10 | 38.9±2.0 | 10 | 38.6±1.5 |
表11各组小鼠体重增长
剂量组 | 免疫1组 | 免疫2组 | 免疫3组 |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动物数(只) | 体重 | |
对照组 | 10 | 19.8±1.3 | 10 | 19.8±1.3 | 10 | 19.8±1.3 |
低剂量组 | 10 | 20.0±1.2 | 10 | 20.2±1.2 | 10 | 19.7±1.3 |
中剂量组 | 10 | 20.0±1.4 | 10 | 19.9±1.4 | 10 | 19.9±1.3 |
高剂量组 | 10 | 20.0±1.0 | 10 | 20.0±1.5 | 10 | 19.7±1.3 |
由表8-11可见,各剂量组实验初、中、末期小鼠体重及实验期间小鼠体重增长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2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免疫器官脏器/体重比值的影响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脾脏/体重 | 胸腺/体重 | ||
(%) | P值 | (%) | P值 | ||
对照组 | 10 | 0.52±0.05 | - | 0.38±0.03 | - |
低剂量组 | 10 | 0.54±0.04 | 0.802 | 0.36±0.05 | 0.952 |
中剂量组 | 10 | 0.53±0.05 | 0.763 | 0.37±0.04 | 0.756 |
高剂量组 | 10 | 0.54±0.04 | 0.961 | 0.36±0.03 | 0.954 |
由表12可见,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对小鼠脾脏/体重和胸腺/体重比值无显著影响(P>0.05)。
表13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x±s)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注射后2小时足跖肿胀度(mm) | P值 |
对照组 | 10 | 0.387±0.069 | - |
低剂量组 | 10 | 0.496±0.124 | - |
中剂量组 | 10 | 0.543±0.164*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0.572±0.136* |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由表13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4本发明药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的影响(x±s)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OD差值) | P值 |
对照组 | 10 | 0.059±0.027 | - |
低剂量组 | 10 | 0.089±0.032 | - |
中剂量组 | 10 | 0.096±0.050 | - |
高剂量组 | 10 | 0.145±0.046* | P<0.05 |
由表14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各剂量组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有增高趋势,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5本发明药物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的影响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溶血空斑数(×103/全脾) | P值 |
对照组 | 10 | 19.96±7.32 | - |
低剂量组 | 10 | 23.67±7.59 | - |
中剂量组 | 10 | 29.85±8.24*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32.32±8.53* |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由表15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各剂量组小鼠抗体生成数与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6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半数溶血值(HC50)的影响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半数溶血值 | P值 |
对照组 | 10 | 180.2±45.3 | - |
低剂量组 | 10 | 235.9±49.2 | - |
中剂量组 | 10 | 261.3±53.0*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272.6±58.4* | P<0.01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由表16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各剂量组小鼠半数溶血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中(P<0.05)、高剂量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17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的影响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吞噬指数(a) | P值 |
对照组 | 10 | 5.39±1.30 | - |
低剂量组 | 10 | 6.10±1.01 | - |
中剂量组 | 10 | 7.21±1.32* | P<0.01 |
高剂量组 | 10 | 7.86±1.24* | P<0.01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由表17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各剂量组小鼠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中、高剂量组小鼠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表18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吞噬率的影响(x±s)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吞噬率(%) | 吞噬率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 | P值 |
对照组 | 10 | 28.4±6.4 | 32.0±4.0 | - |
低剂量组 | 10 | 29.5±6.2 | 33.1±3.9 | P>0.05 |
中剂量组 | 10 | 30.9±5.3 | 33.9±2.9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31.0±5.6 | 33.5±3.5 | P>0.05 |
表19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x±s)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吞噬指数 | P值 |
对照组 | 10 | 0.842±0.272 | - |
低剂量组 | 10 | 0.901±0.276 | P>0.05 |
中剂量组 | 10 | 1.011±0.263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0.986±0.252 | P>0.05 |
由表18、19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各剂量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未见明显影响(P>0.05)。
表20本发明药物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剂量组 | 动物数(只) | NK细胞活性(%) | NK细胞活性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 | P值 |
对照组 | 10 | 35.8±6.0 | 37.2±3.5 | - |
低剂量组 | 10 | 37.9±5.9 | 40.3±3.8 | - |
中剂量组 | 10 | 39.8±6.2 | 46.9±3.6*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40.6±5.9 | 49.5±4.0* |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由表20可知,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45天,各剂量组小鼠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7、实验结果说明:
经口给予小鼠低、中、高剂量本发明药物45天,能提高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半数溶血值、抗体生成细胞数、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及NK细胞的活性。对小鼠体重增长、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以上实验结果说明本发明所述养生护肝茶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实验例4
本发明药物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试验,评价结果如下:
1、急性经口LD50结果: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21500mg/kg·BW,属无毒物。
2、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3、30天喂养结果:以成人推荐剂量(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12克)的5倍、10倍、30倍即低、中、高剂量的本发明药物给大鼠灌胃45天,试验期间,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事务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鼠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肝/体、脾/体、肾/体、雄鼠睾/体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肝、脾、肾、胃、十二指肠、睾丸(卵巢)组织病理检查无明显损害。说明本发明药物45天喂养大鼠,各项指标观察未产生毒副作用。
实验例5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临床人体试食实验,说明本发明药物具有降血脂功效。
1、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1)血清总胆固醇TG>6.5毫摩尔/升;
(2)甘油三脂TG>2.2毫摩尔/升;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6毫摩尔/升;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毫摩尔/升;
2、受试者纳入标准
单纯血脂异常的人群,保持平常饮食,半年内采血2次,如果两次血清总胆固醇均为≥5.5mmol/L或甘油三脂≥1.8mmol/L者,其中18岁以下、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短期内服用于本发明药物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对结果判断者除外。
3、受试者分组:
符合受试者纳入标准的100例血脂高受试者,随机分为本发明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
本发明药物组: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4岁,平均49.50±7.41岁,平均病程3.21±2.79年。
空白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5岁,平均50.50±9.28岁,平均病程3.50±2.60年。
4、服用方法:本发明药物组服用本发明茶剂,6克/次,每日口服3次,沸水冲泡饮用,连续45天。空白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用量与次数与本发明药物组相同。
5、效果评定标准:
有效: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10%,甘油三脂(TG)降低>1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104mmol/L。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6、人体试食试验结果判定
表21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主要症状 | 例数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疲劳感胸闷眩晕便秘 | 50(50)50(50)50(50)50(50) | 40(2)38(2)42(6)39(2) | 10(48)12(48)8(44)11(48) | 80.00(4.00)76.00(4.00)84.00(12.00)78.00(4.00) |
()为空白对照组
表22功效判定
例数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本发明药物组对照组 | 5050 | 423 | 847 | 84.00%*6.00% |
组间比较*P<0.05
总之,在45天中,本发明药物组的50例中,胆固醇平均下降0.98±0.89mmol/L,甘油三脂平均下降0.45±0.59mmol/L,其中有效42例,总有效率84.00%;空白对照组50例中,胆固醇平均下降0.08±0.43mmol/L,甘油三脂平均下降0.06±0.31mmol/L,其中有效3例,总有效率6.00%。说明本发明药物具有降血脂的功效。
实验例6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临床人体试食实验,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治疗功效。
1、肝功能诊断标准:
(1)γ谷氨酰转肽酶(GGT):5~50IU
(2)谷丙转氨酶(ALT):5~40IU
(3)谷草转氨酶(AST):5~40IU
2、受试者纳入标准
单纯血脂异常的人群,保持平常饮食,半年内采血2次,如果两次采血肝功能指标不合格者,其中18岁以下、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短期内服用与本发明药物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对结果判断者除外。
3、受试者分组:
符合受试者纳入标准的10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本发明药物实验组和对照组:
试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2岁,平均47.50±6.78岁,平均病程6.21±2.18年。
空白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6.50±7.16岁,平均病程6.50±2.03年。
4、服用方法:本发明药物试食组服用本发明药物茶剂,6克/次,每日口服3次,沸水冲泡饮用,连续45天。对照组服用进口利平脂,用量和次数与实验组相同。
5、效果评定标准:
有效: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值。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6、人体试食试验结果判定
表23服用本发明药物前后血液中转氨酶含量的变化
组别 | 例数 | AST(IU) | ALT(IU) |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IU) |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
试食组 | 50 | 45.6 | 31.1 | 49.3 | 28.6 | 67.6±6.5 | 38.2±3.5 |
对照组 | 50 | 46.2 | 42.5 | 48.6 | 40.6 | 69.2±5.6 | 52.3±4.3 |
表23表明,治疗前两组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基本相同,服用本发明药物的试食组,肝功能得到明显好转,而服用进口利平脂的对照组肝功能恢复不理想。
表24功效判定
例数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试食组对照组 | 5050 | 4829 | 221 | 96.00%*58.00% |
组间比较*P<0.05
总之,在45天中,本发明药物试食组的50例中,其中有效48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50例中,其中有效29例,总有效率58.00%。说明本发明药物对肝功能恢复有很好的疗效。
本发明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本发明药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含有多种皂甙、有机酸、氨基葡萄糖以及多糖类。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证明,具有治疗、调理及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功效,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对脂肪肝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药物作为茶剂饮用,其服用和携带方便、口感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按以下配比制备的本发明所述的养生护肝药茶,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均可达到所述之功效。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茶剂制备
(1)称取绞股蓝25g、山楂12g、枸杞子11g、丹参8g、何首乌8g、灵芝7g、葛根5g、陈皮5g、蒲公英2g,备用;
(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浸泡190分钟后,煎煮180分钟、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20分钟、第三次加水2倍量煎煮65分钟。提取液浓缩到在60度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09~1.20的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粉碎至50目细度的粗粉;
(4)将浓缩液在保持36度温度时和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炒拌75分钟;
(5)装袋,钴-60照射4个KGY,180分钟,即制得茶剂。
实施例2
(1)称取绞股蓝20g、山楂16g、枸杞子16g、丹参10g、何首乌10g、灵芝15g、葛根12g、陈皮9g、蒲公英8g,备用;
(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浸泡190分钟后,煎煮180分钟、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20分钟、第三次加水2倍量煎煮65分钟。提取液浓缩到按在60度时测得相对密度1.09~1.20的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粉碎至50目细度的粗粉;
(4)将浓缩液在保持36度温度时和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炒拌85分钟;
(5)装袋后在70℃的温度下干燥9小时,即制得茶剂。
实施例3
(1)称取绞股蓝20g、山楂9g、枸杞子15g、丹参6g、何首乌6g、灵芝10g、葛根8g、陈皮5g、蒲公英3g,备用;
(2)除绞股蓝外将各原料药用体积比为50%的乙醇浸泡24小时后放入回流装置中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8倍量乙醇回流2小时、第二次用6倍量乙醇回流1.5小时、第三次用4倍量乙醇回流1小时;
(3)回收提取液并通过12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
(4)将过筛后的提取液在45℃下干燥,得到干浸膏;
(5)将干浸膏与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混合均匀,即制得活性组分;
(6)将上述活性组分干燥装袋,即制成了茶剂成品。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1)称取绞股蓝15g、山楂16g、枸杞子12g、丹参10g、何首乌10g、灵芝15g、葛根10g、陈皮3g、蒲公英8g,备用;
(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浸泡190分钟后,煎煮180分钟、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20分钟、第三次加水2倍量煎煮65分钟。提取液浓缩到在60度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09~1.20的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粉碎至50目细度的粗粉;
(4)将浓缩液在保持36度温度时和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炒拌90分钟,即制得活性组分;
(5)将活性组份加入乙醇做粘合剂,加入淀粉做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丸剂的制备
将本配方中主要活性组分制成丸状制剂,分为普通(大、小)丸状制剂和小滴丸制剂。使用的粘合剂不同,可制成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
(1)称取绞股蓝20g、山楂12g、枸杞子15g、丹参8g、何首乌6g、灵芝10g、葛根8g、陈皮5g、蒲公英5g,备用;
(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浸泡190分钟后,煎煮180分钟、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20分钟、第三次加水2倍量煎煮65分钟。提取液浓缩到在60度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09~1.20的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粉碎至120目细度的粗粉;
(4)将浓缩液和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炒拌95分钟,即制得活性组分;
(5)将活性组份加适合的粘合剂和辅料制成球形制剂。
Claims (6)
1、一种养生护肝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绞股蓝15~25重量份 山楂9~16重量份 枸杞子11~16重量份
丹参6~10重量份 何首乌6~10重量份 灵芝7~15重量份
葛根5~12重量份 陈皮3~9重量份 蒲公英2~8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绞股蓝15~20重量份 山楂12~16重量份 枸杞子12~16重量份
丹参8~10重量份 何首乌8~10重量份 灵芝10~15重量份
葛根8~10重量份 陈皮5~9重量份 蒲公英5~8重量份
3、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1)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绞股蓝、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备用;
(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山楂、枸杞子、丹参、何首乌、灵芝、葛根、陈皮、蒲公英加水煎煮,提取液浓缩到在60度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09~1.2的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绞股蓝粉碎至50目细度的粗粉;
(4)将浓缩液在保持36度温度时和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炒拌75~95分钟,即制备成本发明的活性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浸泡190分钟后,煎煮180分钟、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20分钟、第三次加水2倍量煎煮6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4)制得的活性组分装袋后在70℃~80℃的温度下干燥9~12小时,即制得茶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生护肝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4)制得的活性组分装袋后用钴-60照射4个KGY,180分钟,即制得茶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66319XA CN100544605C (zh) | 2006-03-28 | 2006-03-28 | 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66319XA CN100544605C (zh) | 2006-03-28 | 2006-03-28 | 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0618A true CN1820618A (zh) | 2006-08-23 |
CN100544605C CN100544605C (zh) | 2009-09-30 |
Family
ID=3692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66319XA Active CN100544605C (zh) | 2006-03-28 | 2006-03-28 | 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44605C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4087B (zh) * | 2009-08-31 | 2011-05-11 | 通化腾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益肝茶 |
CN102265950A (zh) * | 2011-01-12 | 2011-12-07 | 余海生 | 司机用静心、明目、除烦和抗疲劳茶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42351A (zh) * | 2011-09-07 | 2012-02-08 | 温州市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护肝茶 |
CN101803730B (zh) * | 2009-11-12 | 2012-08-22 | 天津市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69667A (zh) * | 2012-05-25 | 2012-09-19 | 北京三奇本草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保肝和调节血脂双重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88303A (zh) * | 2011-05-24 | 2012-09-26 | 郑彦 | 一种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25937A (zh) * | 2013-02-04 | 2013-06-05 | 南京观海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解酒护肝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52192A (zh) * | 2013-12-11 | 2014-03-26 |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保肝茶 |
CN103689175A (zh) * | 2013-12-27 | 2014-04-02 | 陈洁 | 一种护肝保健茶 |
CN104782833A (zh) * | 2015-03-24 | 2015-07-22 | 张建迎 | 一种四季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06483A (zh) * | 2015-09-23 | 2015-12-02 | 董春年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 |
CN105166227A (zh) * | 2015-09-11 | 2015-12-23 | 李桂武 | 一种消脂保健茶 |
CN107551208A (zh) * | 2017-07-31 | 2018-01-09 | 洛阳市乐享添年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通肝经、解毒化浊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077165A (zh) * | 2018-09-21 | 2018-12-25 | 林妙华 |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26737A (zh) * | 2021-08-31 | 2021-12-24 | 成都营养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免疫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
2006
- 2006-03-28 CN CNB200610066319XA patent/CN100544605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4087B (zh) * | 2009-08-31 | 2011-05-11 | 通化腾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益肝茶 |
CN101803730B (zh) * | 2009-11-12 | 2012-08-22 | 天津市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265950A (zh) * | 2011-01-12 | 2011-12-07 | 余海生 | 司机用静心、明目、除烦和抗疲劳茶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265950B (zh) * | 2011-01-12 | 2012-11-21 | 余海生 | 司机用静心、明目、除烦和抗疲劳茶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688303B (zh) * | 2011-05-24 | 2014-03-26 | 郑彦 | 一种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88303A (zh) * | 2011-05-24 | 2012-09-26 | 郑彦 | 一种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342351A (zh) * | 2011-09-07 | 2012-02-08 | 温州市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护肝茶 |
CN102669667B (zh) * | 2012-05-25 | 2013-07-17 | 北京三奇本草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保肝和调节血脂双重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69667A (zh) * | 2012-05-25 | 2012-09-19 | 北京三奇本草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保肝和调节血脂双重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25937A (zh) * | 2013-02-04 | 2013-06-05 | 南京观海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解酒护肝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52192A (zh) * | 2013-12-11 | 2014-03-26 |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保肝茶 |
CN103689175A (zh) * | 2013-12-27 | 2014-04-02 | 陈洁 | 一种护肝保健茶 |
CN104782833A (zh) * | 2015-03-24 | 2015-07-22 | 张建迎 | 一种四季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66227A (zh) * | 2015-09-11 | 2015-12-23 | 李桂武 | 一种消脂保健茶 |
CN105106483A (zh) * | 2015-09-23 | 2015-12-02 | 董春年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 |
CN107551208A (zh) * | 2017-07-31 | 2018-01-09 | 洛阳市乐享添年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通肝经、解毒化浊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077165A (zh) * | 2018-09-21 | 2018-12-25 | 林妙华 |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26737A (zh) * | 2021-08-31 | 2021-12-24 | 成都营养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免疫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44605C (zh) | 2009-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20618A (zh) | 养生护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41903B (zh) | 一种富硒青钱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07604B (zh) | 一种降糖、降压、减肥、通便养颜、抗疲劳保健品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2940733B (zh) | 一种缓解体力疲劳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242070A (zh) | 一种蝉拟青霉人工培养的方法及其培养产物的应用 | |
CN101595925B (zh) | 天麻降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19535A (zh) | 一种改善女性亚健康状态的玛卡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824763A (zh) | 五脏滋补酒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3099089A (zh) | 一种降糖、降压、通便减肥、抗疲劳、改善性功能保健品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2100805A (zh) | 一种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及增强免疫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6072578A (zh) | 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酵素组合物、泡腾片及制法 | |
CN106244371B (zh) | 一种降血糖黄精葡萄保健酒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5532998A (zh) | 一种含有蛹虫草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42975A (zh) | 红景天、蜂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5400B (zh) | 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缓解疲劳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27577A (zh) | 一种用于缓解体力疲劳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21101B (zh) | 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益寿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 |
CN114042126B (zh) | 升清化浊利湿益气减肥降脂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制备方法 | |
CN1736230B (zh) | 降脂减肥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998083A (zh) |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232267C (zh) | 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597553B (zh) | 从银杏中提取银杏粉和制备银杏健康酒的方法 | |
CN101036722A (zh) | 一种缓解疲劳、改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保健食品及制备 | |
CN106075084A (zh) | 一种健胃益脾降血脂的铁皮石斛美容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486613A (zh) | 一种用于保健酒及其饮料和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Beijing San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Wang Xiao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81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Health-preserving liver-protecting te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60823 Record date: 2011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