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6974A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16974A CN1816974A CNA2004800188142A CN200480018814A CN1816974A CN 1816974 A CN1816974 A CN 1816974A CN A2004800188142 A CNA2004800188142 A CN A2004800188142A CN 200480018814 A CN200480018814 A CN 200480018814A CN 1816974 A CN1816974 A CN 18169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buffer
- base station
- amount
- mobil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GVDGCNFYWLIFO-UHFFFAOYSA-N pyridoxal 5'-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1=NC=C(COP(O)(O)=O)C(C=O)=C1O NGVDGCNFYWLIF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数据服务,并且在反向上发送关于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的信息和关于存储在移动台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使得基站基于反向上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移动台的反向数据速率。移动台基于从基站发送的信息确定关于存储在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移动台量化所确定的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并且将该量化信息发送给基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尤其涉及提供移动台的反向状态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分为前向数据输出和反向数据传输。前向数据传输是从基站(BTS)到移动台的数据传输,而反向数据传输是从移动台到基站的数据传输。此外,根据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据类型,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分为仅支持话音业务的方法、支持话音业务与简单数据业务的方法、仅支持高速数据业务的方法和支持高速数据业务与话音业务的方法。已经开发了支持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以高速地为用户提供增长的数据量。
既支持高速数据业务也支持话音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同一频段提供多媒体业务。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可以使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同时传输数据。使用CDMA技术,用户由分配给用户的唯一号码标识。此外,在CDMA技术中,通过物理层分组(PLP)在分组数据信道上发送反向数据,并且分组的长度根据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对于每个分组而言,数据速率是可变的,并且根据移动台的功率、发送数据量和功率控制比特控制每个分组的数据速率。功率控制比特是从基站在速率控制信道(RCCH)上发送的前向控制信息。
为了改善反向吞吐量,移动通信系统允许物理层中重传。为了物理层中重传,基站解调接收到的反向数据分组,并且根据是否有分组错误(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错误)发送物理信道的ACK/NACK。如果从基站接收到ACK,则移动台确定基站成功地接收到所发送的分组,发送新分组。然而,如果从基站接收到NACK,则移动台确定基站没有成功接收到所发送的分组,重传前一分组。
在基站中确定移动台的数据速率的功能称为“调度”。通常,基站调度移动台的数据速率。基站使用热噪声增量(Rise-over-Thermal,RoT)和从属于当前基本收发机系统(BTS)的移动台的接收信噪比得到的负载执行调度,RoT表示热噪声对总接收功率之比。当RoT可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反向速率控制时,基站考虑RoT、分配的负载和可用剩余能力执行调度。然而,当不能使用RoT时,基站测量负载,并且考虑所测量的负载和可用剩余能力执行调度。即,基站的调度器确定考虑RoT、每个移动台的缓冲器状态和每个移动台的功率状态或信道状态,确定是增加、减少还是保持相应移动台的数据速率。
参照图1,采用调度技术的公共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MS)10和基站(BS)20。移动台10在其控制器12的控制下生成调度所需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周期性地反馈到基站20。然后,基站20的调度器21使用调度所需的反馈信息为移动台10确定数据速率,即,执行调度。用于发送调度所需的反馈信息的信道通常称为“反向请求信道(R-REQCH)”。R-REQCH可以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等效的信道来代替。R-REQCH由期望发送反向分组的移动台10发送给基站20。通常,如果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之一的话移动台10发送R-REQCH给基站20。因此,除了下面两个条件外,根据移动通信系统还可能有其他条件。
第一,如果新数据输入到其缓冲器11并且存储在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大于预定级别(BUF-DEPTH),则移动台10发送R-REQCH给基站20。如果缓冲器11中存储了可以不用基站20单独调度的很少量数据,则移动台10可以在不发送R-REQCH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因此,移动台10只有当存储在其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大于BUF-DEPTH时才发送R-REQCH给基站20。这里,“BUF-DEPTH”表示成为标准的最小数据量,移动台10基于该标准确定是否向基站20发送R-REQCH或者反向传输的调度请求。
第二,如果存储在其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大于BUF-DEPTH并且经过了时间REQCH_PRD,则移动台10向基站发送R-REQCH。“REQCH_PRD”表示R-REQCH的发送周期。例如,如果REQCH-PRD是80ms,则它意味着在当前通过R-REQCH向基站20发送缓冲器信息之后,移动台在经过了80ms后再次发送R-REQCH。R-REQCH的发送周期是在移动台10和基站20之间预先定义的。
从前面描述可以明白,移动台10周期性地向基站20发送R-REQCH。如果移动台10连续地向基站20发送R-REQCH,则反向负载增加。为了防止增加反向负载,移动台周期性地向基站20发送R-REQCH。当移动台10周期性地向基站20发送R-REQCH时,基站20可以通过周期性地接收R-REQCH获得移动台10的状态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和缓冲器状态信息。
在接收到缓冲器信息之后,基站20可以跟踪移动台10中的缓冲器11的剩余容量的预期变化,直到下一周期为止。即,基站20基于从移动台10报告的缓冲器信息确定存储在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是趋于减小还是增加。由于移动台10的信道信息不断改变,但基站20却很少有能用来估计信道信息变化的信息,因此周期性地发送R-REQCH。因此,过度增加R-REQCH的发送周期会导致基站20拥有的移动台10的信道信息和缓冲器信息的错误增加。然而,过度降低R-REQCH的发送周期会导致反向负载的增加。因此,基站20可以使用信令消息将关于适当的R-REQCH发送周期的信息发送给移动台10。
表1图解了通过R-REQCH发送的信息类型和分配给每种类型信息的比特数的例子。通过R-REQCH发送的信息类型和分配给每种类型信息的比特数随着通信系统而变。
表1
信息字段 | 比特数 |
MS的最大可能数据速率 | 4 |
存储在MS缓冲器中的数据量 | 4 |
在表1中,“MS的最大可能数据速率”表示关于移动台10的信道状态的信息。通常,由基站20对移动台10进行功率控制。如果移动台10具有差的反向信道状态,则基站20允许移动台10增加导频信道的功率。然而,如果移动台10具有好的反向信道状态,则基站20允许移动台10降低导频信道的功率。因此,在特定时刻受功率控制的移动台10的导频发射功率等级表示相应移动台10的信道状态。
然后,移动台10将其导频信道的绝对功率通知给基站20,或者基于当前发送的导频信道的绝对功率等级和移动台10最大可能的发射功率的余量计算最大分组数据速率。移动台10可以将关于计算出的最大分组数据速率的信息反馈给基站20。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移动台10都通过R-REQCH将其反向信道信息反馈给基站20。
在表1中,“存储在MS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表示存储在移动台10的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即,表示移动台10期望发送的反向数据量。如表1所示,分配给通过R-REQCH发送的每种类型的信息的比特数限制在特定的数目。例如,在表1中,移动台10的最大可能数据速率用4比特表示,并且存储在移动台10的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用4比特表示。用4比特可以提供16种可能的表示。
表2示出了可以用4比特表示的16中可能的缓冲器状态的例子。
表2
指示 | 队列大小[字节] |
0000 | 0~1241 |
0001 | 1242~2387 |
0010 | 2888~3533 |
0011 | 3534~4679 |
0100 | 4680~5825 |
0101 | 5826~6971 |
0110 | 6972~8117 |
0111 | 8118~9265 |
1000 | 9266~10409 |
1001 | 10410~11555 |
1010 | 11556~12701 |
1011 | 12702~13847 |
1100 | 13848~14994 |
1101 | 14995~16139 |
1110 | 16140~17285 |
1111 | 17286~无穷 |
在表2中,存储在缓冲器11中的最小数据量设为0字节,而存储在缓冲器11中的最大数据量设为17286字节。这里,存储在缓冲器11中的大于17286字节的数据量用‘1111’表示。此外,使用均匀量化法将17286的最大极限除以15,并且用一个比特流表示每个极限。例如,如果存储在其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是13000字节,则移动台10通过R-REQCH向基站20发送‘1111’的缓冲器状态信息。然后,接收到缓冲器状态信息的基站20确定存储在移动台10的缓冲器11中的数据量落入12702和13847字节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基站20中的调度器21使用接收到的缓冲器状态信息执行调度。
如上所述,移动台10使用有限的比特数将其缓冲器信息提供给基站20。然而通常移动台10总是以同一种方法发送其缓冲器状态信息而不考虑其信道状态和R-REQCH的发送周期。结果,这种不变的方法导致缓冲器状态信息的发送效率降低。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够使用有限的比特数将移动台10的缓冲器状态信息有效地发送给基站20的方法,同时最小化量化误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有限的比特数有效地发送移动台的缓冲器状态信息、并且有效地指示缓冲器状态信息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数据服务,并且在反向上发送关于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的信息和关于存储在移动台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使得基站基于从移动台到基站的反向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移动台的反向数据速率。该方法包括步骤:基于从基站发送的信息确定关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所述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包括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的发送周期信息、关于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的信息、和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商定的信息;量化所确定的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以及将该量化信息发送给基站。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图解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和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台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对这里集成的公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这里假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编码器分组(EP)(如表3所示,其具有相对应EP大小的数据速率),以便描述反向数据发送方法。这里,“EP大小”指的是一个分组发送的数据量。在表3中,EP大小表示编码器分组大小。EP大小分为PHY EP大小和RLP EP大小。PHY EP大小表示物理(PHY)层的编码器分组大小,而RLP EP大小表示无线链路协议(RLP)层的编码器分组大小。在表3中,所有分组都在10ms中发送。例如,如果数据速率是38.4Kbps,则组成一个分组的比特数是348。因此,PHY EP大小为384比特。此外,如果数据速率是76.8Kbps,则组成一个分组的比特数是768。因此,PHY EP大小为768比特。在表3中,RLP EP大小表示通过从PHY EP大小中减去物理层的开销(即,CRC比特和编码器尾比特)而确定的纯数据的大小。通常,物理层的开销是24比特。在表3中,对于38.4Kbps的数据速率,通过从384比特的PHY EP大小中减去24比特的物理层开销,RLP EP大小为45字节。此外,对于76.8Kbps的数据速率,通过从768比特的PHY EP大小中减去24比特的物理层开销,RLP EP大小为93字节。
在下面的描述中,“EP大小”指的是“RLP EP大小”。
表3
索引 | 数据速率 | PHY EP大小 | RLP EP大小 |
0 | 19.2 | 192 | 21 |
1 | 38.4 | 384 | 45 |
2 | 76.8 | 768 | 93 |
3 | 153.6 | 1536 | 189 |
4 | 307.2 | 3072 | 381 |
5 | 460.8 | 4608 | 573 |
6 | 614.4 | 6144 | 765 |
7 | 921.6 | 9216 | 1149 |
8 | 1228.8 | 12288 | 1533 |
9 | 1536.0 | 15360 | 1917 |
10 | 1843.2 | 18432 | 2301 |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使用下述信息以均匀量化法指示移动台的缓冲器信息:i)移动台的信道信息,ii)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iii)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和iv)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即,为了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本发明用有限的比特数指示移动台的缓冲器状态信息。这里,将移动台的信道信息、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以及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当中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信息称为“参数”。
此外,在非均匀量化缓冲器状态信息的处理中,本发明使用下述信息动态地确定最大极限值:i)移动台的信道信息,ii)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iii)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和iv)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在量化处理中,最小极限值BUFmin和最大极限值BUFmax分别由等式(1)和等式(2)定义。
BUFmin=BUF_DEPTH ..........(1)
当BUFmax不是整数时,可以对BUFmax执行舍入操作‘round()’。在舍入操作之后,可以如等式(3)所示重写等式(2)。
在量化处理中,如等式1所示最小极限值BUFmin设为BUF_DEPTH,这是因为当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量大于BUF_DEPTH时移动台向基站反馈相应信息,因而移动台不需要区别小于BUF_DEPTH的值。
在等式(2)中,MIN(a,b)表示值‘a’和‘b’中较小的一个,即,表示Rmax和Rmax_Limit中较小的一个。此外,EPsize(R)表示对应于数据速率R的EP大小。如表3所示,EPsize(R)是由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确定的数据速率确定的。
在等式(2)中,Rmax表示根据移动台的信道确定的最大可能的数据速率。因此,Rmax根据移动台的信道状态时刻变化。即,如果移动台具有好的信道状态,则Rmax增加,而如果移动台具有差的信道状态,则Rmax降低。Rmax对应于关于移动台最大可能的数据速率的信息(结合表1所示的通过R-REQCH发送的信息)。如上所述,可以通过R-REQCH发送Rmax。或者,当R-REQCH发送关于移动台导频信道发射功率等级的信息而不是移动台最大可能数据速率信息时,基站可以计算Rmax。
在等式(2)中,Rmax_Limit表示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Rmax_Limit表示基站基于关于移动台可以物理上支持的最大数据速率的反馈信息、准许移动台的最大数据速率。因此,Rmax_Limit是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初始建立过程中确定的,或者是在初始建立过程之后通过信令消息确定的。
在等式(2)中,REQCH_PRD表示移动台的R-REQCH发送周期,而α表示基站提供给移动台的值。α的值是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初始建立过程中确定的,或者是在初始建立过程之后通过信令消息确定的。即,α对应于本发明提出的、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可以由基站考虑系统的反向负载和移动台的平均重传次数来确定α。可以通过信令消息将基站所确定的α发送给移动台。
如等式(2)所示,在量化处理中确定最大极限值,这是因为当基于i)移动台的信道信息Rmax、ii)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REQCH_PRD、iii)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Rmax_Limit和iv)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α进行确定时,大于最大极限值的数据无法在R-REQCH的发送周期内发送。例如,当假设Rmax=76.8Kbps、REQCH_PRD=80ms且Rmax_Limit=1.2288Mbps时。Rmax=76.8Kbps意味着基站不调度移动台高于76.8Kbps的数据速率。即,76.8Kbps是移动台的当前信道状态下的最大数据速率极限。REQCH_PRD=80ms指示在当前通过R-REQCH发送缓冲器信息后,经过80ms后移动台再次发送R-REQCH。这里假设在REQCH_PRD=80ms内发送8个10ms的帧。Rmax_Limit=1.2288Mbps意味着移动台的最大数据速率极限是1.2288Mbps。因此,基站不调度高于1.2288Mbps的数据速率。当参照表3综合考虑上述参数时,移动台在当前发送R-REQCH之后、发送下一R-REQCH之前可以在80ms内发送最大8次、对应于76.8Kbps的93字节EP大小的数据,这是由于93字节×10=930字节。因此,即使移动台其缓冲器中存储有930字节或更多的数据,移动台也不需要发送相应信息给基站。
因此,由于上述原因,在用于指示移动台的缓冲器信息的量化处理中,最大极限值表示为如等式(2)所示。在如等式(1)和等式(2)所示使用i)移动台的信道信息、ii)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iii)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和iv)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设置了在用于指示移动台缓冲器状态的量化处理中定义的最大极限值BUFmax和最小极限值BUFmin之后,现在将对用有限个数的比特表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实际数据量的处理进行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使用4比特指示移动台的缓冲器状态信息。然而,即使当用于表示缓冲器状态信息的比特数不是4比特时,也可以同样应用本发明。
第一,在能够用4比特表示移动台缓冲器状态信息的值当中,最小值‘0000’意味着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小于BUFmin。
第二,在能够用4比特表示移动台缓冲器状态信息的值当中,最大值‘1111’意味着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大于BUFmax。
第三,其余14个比特流的定义在下面给出。
在本发明的使用均匀量化法的优选实施例中,量化等级由等式(4)定义。或者,也可以为本发明应用非均匀量化法。
即,对于量化处理,将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差用14均分(通过从能够用4比特表示缓冲器状态信息的16个可能的值中减去两个值‘0000’和‘1111’确定的),并且用‘0010’到‘1110’表示多个结果的范围。
例如,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如等式(5)所示表示。
如果缓冲器的最小极限值设为768比特,而缓冲器的最大极限值设为12288比特,则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在768和1590比特之间表示为‘0001’。如果对应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值不是整数,则对相应的值进行舍入。
作为另一个例子,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如等式(6)所示表示:
如果缓冲器的最小极限值被设为768比特,并且缓冲器的最大极限值被设为12288比特,则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在1591和2413比特之间表示为‘0010’。如果对应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值不是整数,则将相应的值进行舍入。
作为另一个例子,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如等式(7)所示表示。
如果缓冲器的最小极限值被设为768比特,并且缓冲器的最大极限值被设为12288比特,则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在2413和3236比特之间表示为‘0011’。如果对应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值不是整数,则将相应的值进行舍入。
作为另一个例子,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如等式(8)所示表示。
如果缓冲器的最小极限值被设为768比特,并且缓冲器的最大极限值被设为12288比特,则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在11465和12287比特之间表示为‘1110’。如果对应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值不是整数,则将相应的值进行舍入。
第四,移动台根据存储在其缓冲器中的实际数据量确定对应于上述三个值之一的比特流。
如果假设BUF_DEPTH=84比特、Rmax=153.6Kbps、Rmax_Limit=1.2288Mbps、REQCH_PRD=8且α=2,则根据等式(2),BUFmax=756。因此,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可以如表4所示表示。
表4
缓冲器大小字段 | 数据量 |
0001 | 84~131 |
0010 | 132~179 |
0011 | 180~227 |
0100 | 228~275 |
0101 | 276~323 |
0110 | 324~371 |
0111 | 372~419 |
1000 | 420~467 |
1001 | 468~515 |
1010 | 516~563 |
1011 | 564~611 |
1100 | 612~659 |
1101 | 660~707 |
1110 | 708~755 |
1111 | 756~无穷 |
表4对应于使用均匀量化法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使用下列信息用有限的比特数表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实际数据量:i)移动台的信道信息,ii)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iii)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和iv)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由此,设置了最大极限值BUFmax和最小极限值BUFmin。然后,将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差用14均分,并且用‘0010’到‘1110’表示多个结果的范围。
接下来,将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对使用指数量化法指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方法进行描述,指数量化法是非均匀量化法的一个典型例子。
假设在前面实施例中,BUF_DEPTH=84比特,Rmax=153.6Kbps,Rmax_Limit=1.2288Mbps,REQCH_PRD=80ms且α=2。根据等式(1)和等式(2),分别如等式(9)和等式(10)所示计算BUFmin和BUFmax。
BUFmin=84 ...........(9)
因此,‘0000’和‘1111’定义如下。
0000指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小于BUFmin。
1111指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BUFmax。
0001-1110:For(k=1,2,...,14)由等式(11)定义。
在等式(11)中,‘round()’表示用于舍入括号中的非整数值的舍入函数。在等式(11)中,括号中的值在确定的BUFmin和BUFmax之间的范围内以对数标度被非均匀量化。
因此,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可以如表5所示表示。
表5
缓冲器大小字段 | 数据量 |
0001 | 84~97 |
0010 | 98~114 |
0011 | 115~134 |
0100 | 135~156 |
0101 | 157~183 |
0110 | 184~214 |
0111 | 215~251 |
1000 | 252~294 |
1001 | 295~344 |
1010 | 345~403 |
1011 | 404~471 |
1100 | 472~551 |
1101 | 552~643 |
1110 | 644~755 |
1111 | 756~无穷 |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使用下列信息根据等式(1)和等式(2)设置最大极限值BUFmax和最小极限值BUFmin:i)移动台的信道信息,ii)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iii)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和iv)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商定的其他信息。因此,‘round()’的括号中的值在确定的BUFmin和BUFmax之间的范围内以对数标度被非均匀量化。如果在以上述方式执行了非均匀量化后表示移动台缓冲器状态信息,则移动台缓冲器状态信息在移动台缓冲器中存储的数据量较少的区域被精细地表示,而移动台缓冲器状态信息在移动台缓冲器中存储的数据量较大的区域被粗略地表示。因此,可以有效地向基站发送缓冲器状态信息。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台的方框图。移动台包括发射机,用于通过反向请求信道(R-REQCH)发送包括关于最大数据速率和存储在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在内的8比特信息。移动台结构上与使用卷积编码器的发射机相同。如图2所示,发射机包括帧质量指示器101、编码器尾比特添加器102、卷积编码器103、块交织器104和调制器105。在操作中,将例如8比特信息提供给帧质量指示器101。帧质量指示器101将检错码(例如,CRC码)加到8比特信息上,并且将添加了CRC的信息输出到编码器尾比特添加器102。编码器尾比特添加器102对添加了CRC的信息添加编码器尾比特以汇聚(convergence)到特定状态,并且将添加了编码器尾比特的信息输出到卷积编码器103。卷积编码器103对添加了编码器尾比特的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并且块交织器104对经卷积编码的信息进行块交织。然后,调制器105调制经块交织的信息,并随后在反向信道上将调制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尽管参照本发明特定优选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9)
1.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数据服务,并且在反向上发送关于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的信息和关于存储在移动台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由此基站基于从移动台到基站的反向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移动台的反向数据速率,该方法包括步骤:
基于从基站发送的信息确定关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其包括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的发送周期信息、关于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的信息、和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商定的信息;
量化所确定的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以及
将该量化信息发送给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关于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的步骤包括:基于从基站发送的信息,确定缓冲器的最大极限值BUFmax和最小极限值BUFmin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最大极限值被定义为
其中BUFmax表示最大极限值,EPsize表示一个分组发送的数据量,MIN(Rmax,Rmax_Limit)表示Rmax和Rmax_Limit中较小的一个,REQCH_PRD表示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周期,Rmax表示最大可用的数据速率,Rmax_Limit表示移动台可用的最大数据速率,而α表示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商定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最小极限值被定义为
BUFmin=BUF_DEPTH
其中BUFmin表示最小极限值,而BUF_DEPTH表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最小数据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量化所确定的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的步骤包括步骤:
均匀量化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差;和
将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映射到量化值中的任一个,以指示关于数据量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量化所确定的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的步骤包括步骤:
非均匀量化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差;和
将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映射到量化值中的任一个,以指示关于数据量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在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实际数据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条件下被精细地表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信息在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实际数据量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下被粗略地表示。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范围内使用对数标度来非均匀量化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范围内使用平方非均匀量化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之间的差。
11.一种由移动台提供缓冲器信息给基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从基站接收用于发送移动台的缓冲器信息的参数;
使用从基站接收的参数生成指示存储在移动台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指示符;和
将所生成的指示符发送给基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指示符的步骤包括非均匀量化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对数标度非均匀量化缓冲器中的数据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指示符的步骤包括周期性地发送指示符给基站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4比特表示指示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反向请求信道(R-REQCH)上发送指示符。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指示符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检错码和至少一个编码器尾比特加到指示符上;
对指示符和加到其上的信息进行卷积编码;
对经编码的符号进行交织;和
调制经交织的符号。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指示符的步骤包括步骤:
根据数据量使用参数生成多个指示符,
从所生成的多个指示符中确定指示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指示符。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是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商定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30061251A KR100689354B1 (ko) | 2003-09-02 | 2003-09-02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국의 상태 정보 제공 방법 |
KR1020030061251 | 2003-09-02 | ||
KR10-2003-0061251 | 2003-09-02 | ||
PCT/KR2004/002203 WO2005022773A1 (en) | 2003-09-02 | 2004-09-01 | Method for providing state informa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6974A true CN1816974A (zh) | 2006-08-09 |
CN1816974B CN1816974B (zh) | 2010-12-15 |
Family
ID=3671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188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6974B (zh) | 2003-09-02 | 2004-09-01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050047375A1 (zh) |
EP (2) | EP1513363B1 (zh) |
KR (1) | KR100689354B1 (zh) |
CN (1) | CN1816974B (zh) |
AT (1) | ATE402578T1 (zh) |
AU (1) | AU2004302747B2 (zh) |
BR (1) | BRPI0412204A (zh) |
CA (1) | CA2530624A1 (zh) |
DE (1) | DE602004015212D1 (zh) |
RU (1) | RU2314641C2 (zh) |
WO (1) | WO20050227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83708B2 (en) * | 2004-04-28 | 2011-07-19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
US7843892B2 (en) * | 2004-04-28 | 2010-11-30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
US7693529B2 (en) * | 2004-07-09 | 2010-04-06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of scheduling for mobil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7729243B2 (en) * | 2005-01-18 | 2010-06-01 | Airvana, Inc. | Reverse link rate and stability control |
US7831257B2 (en) * | 2005-04-26 | 2010-11-09 | Airvana, Inc. |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radio networks |
US8111253B2 (en) * | 2005-07-28 | 2012-02-07 |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 Controlling usage capacity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EP1985146A4 (en) | 2006-02-03 | 2012-01-18 | Nokia Corp |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THRESHOLD-BASED BUFFER STATUS MESSAGES FROM USER DEVICES TO A WIRELESS NETWORK |
KR100996704B1 (ko) * | 2006-11-06 | 2010-1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버퍼 크기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
US8515466B2 (en) | 2007-02-16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based on rise-over-therm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254279B2 (en) | 2007-04-24 | 2012-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stimation of thermal noise and rise-over-therm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165528B2 (en) * | 2007-12-27 | 2012-04-24 | Airvana, Corp.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1488954A (zh) * | 2009-01-09 | 2009-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语音监听方法以及接入网关 |
US8547941B2 (en) * | 2009-04-16 | 2013-10-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WLAN spectrum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interference by flow control |
KR101623977B1 (ko) | 2009-10-09 | 2016-05-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요청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258088B2 (en) | 2010-06-18 | 2016-02-09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perform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
US9924412B2 (en) * | 2010-06-18 | 2018-03-20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handl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
US20170332385A1 (en) * | 2016-05-11 | 2017-1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03469B2 (ja) * | 1993-06-08 | 2002-07-2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
FI100567B (fi) * | 1996-01-08 | 1997-12-31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Verkkosovitin ja datansiirtomenetelmä matkaviestinverkossa |
US6111870A (en) * | 1996-11-07 | 2000-08-2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and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data |
US5905720A (en) * | 1996-11-13 | 1999-05-1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ffic management of inbound communication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137789A (en) * | 1997-06-26 | 2000-10-24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Mobile station employing selective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for high speed data services in CDMA multi-channel reverse link configuration |
KR100587255B1 (ko) * | 1998-08-17 | 2006-07-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패킷데이터통신시스템의어시메트릭다이나믹무선베어러제어방법 |
US6836666B2 (en) * | 2001-05-08 | 2004-12-2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to control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547793B1 (ko) * | 2001-12-29 | 2006-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
DE60212571T2 (de) * | 2002-04-23 | 2007-06-2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nforderung zur automatischen Sendungswiederholung |
US6768715B2 (en) * | 2002-06-07 | 2004-07-27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verse-link traffic measurement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4031918A2 (en) * | 2002-10-03 | 2004-04-15 |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to convey uplink traffic information |
US7551588B2 (en) * | 2003-03-06 | 2009-06-2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Autonomous mode transmission from a mobile station |
US7142548B2 (en) * | 2003-03-06 | 2006-11-2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ommunicating in a reverse wireless link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buffer status and data rate of a mobile station |
US7380028B2 (en) * | 2003-06-13 | 2008-05-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obust delivery of video data |
US7599394B2 (en) * | 2003-06-16 | 2009-10-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mon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reverse link channels in CDMA networks |
-
2003
- 2003-09-02 KR KR1020030061251A patent/KR10068935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09-01 RU RU2005141761/09A patent/RU2314641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9-01 WO PCT/KR2004/002203 patent/WO200502277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9-01 AU AU2004302747A patent/AU200430274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4-09-01 BR BRPI0412204-6A patent/BRPI0412204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9-01 CA CA002530624A patent/CA253062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09-01 CN CN2004800188142A patent/CN18169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9-02 EP EP04020868A patent/EP151336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9-02 AT AT04020868T patent/ATE40257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9-02 DE DE602004015212T patent/DE602004015212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9-02 US US10/933,158 patent/US2005004737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09-02 EP EP07024302A patent/EP192411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
- 2007-11-08 US US11/937,241 patent/US200800644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05141761A (ru) | 2006-06-27 |
AU2004302747A1 (en) | 2005-03-10 |
EP1513363A1 (en) | 2005-03-09 |
CA2530624A1 (en) | 2005-03-10 |
DE602004015212D1 (de) | 2008-09-04 |
AU2004302747B2 (en) | 2008-04-03 |
BRPI0412204A (pt) | 2006-08-22 |
RU2314641C2 (ru) | 2008-01-10 |
US20080064410A1 (en) | 2008-03-13 |
CN1816974B (zh) | 2010-12-15 |
KR20050022837A (ko) | 2005-03-08 |
ATE402578T1 (de) | 2008-08-15 |
US20050047375A1 (en) | 2005-03-03 |
WO2005022773A1 (en) | 2005-03-10 |
KR100689354B1 (ko) | 2007-03-02 |
EP1924116A3 (en) | 2011-02-23 |
EP1513363B1 (en) | 2008-07-23 |
EP1924116A2 (en) | 2008-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16974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移动台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 |
CN1153414C (zh) | 数字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75701C (zh) |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890901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移动站的反向信道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 |
CN1411294A (zh) | 分配Walsh码资源的方法 | |
CN1209886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 | |
CN1813428A (zh) | 在利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30963A (zh) | 在可变速率通信系统中控制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437419A (zh) | 发送功率校正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站 | |
CN1918822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 |
CN1701534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向链路的方法 | |
CN1600003A (zh) | 在分组数据控制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034955A (zh)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信道质量指示的产生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703843A (zh) | 分组接入网络的调度技术 | |
CN1675870A (zh) | 依照可允许的数据传输延迟来选择不同的编码方案和相应的调制方案 | |
CN101032138A (zh) | 在无线网络中传送数据 | |
CN1943180A (zh) | 用最低资源参数执行调度算法的方法和计算最低资源参数的方法 | |
CN1921686A (zh)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762174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外环路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63348A (zh) | 基站调度用户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774119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增强相关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 |
CN101057415A (zh) | 用于操作通信系统的方法、无线电台和无线通信系统 | |
CN1619984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 |
CN1868160A (zh) |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通信系统中的自动重发请求控制 | |
CN1894934A (zh) |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报告正确解码的传输块数目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