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2081A - 经由专用通信设备在选择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经由专用通信设备在选择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92081A CN1792081A CN200480013639.8A CN200480013639A CN1792081A CN 1792081 A CN1792081 A CN 1792081A CN 200480013639 A CN200480013639 A CN 200480013639A CN 1792081 A CN1792081 A CN 17920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ed subscriber
- terminal
- identifier
-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18 appropriate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呼叫用户(Uj-k)的各通信终端与第一通信设备(Sk)逻辑连接,并且被叫用户(Uj′-k′)的各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设备(Sk′)逻辑连接。这些终端的结合使得在这两个用户之间有多种通信模式。如果所述被叫用户接受呼叫的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然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发送已确定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符;以及-然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从其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并且然后开始所述呼叫的建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具体地,涉及在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
背景技术
在电话技术中,不管其各自位置和各自的通信终端如何,呼叫方的最终要求是能够尽快地联系到被叫方。目前,由于提供各种不同类型服务(例如,固定或移动电话,因特网电话,文本、语音、固定或运动图像数据的传输,或者多媒体数据等)的不同种类终端的同时存在,以及通常连接到不同类型的网络,还有不断增加的个人移动性,在呼叫方和被叫方之间建立呼叫可能非常复杂和费时。
在不成功的呼叫尝试的情况下,呼叫方可能不得不查询目录(directories)并且/或者建立一个或多个呼叫以确定其用以联系被叫方的所述终端的通信地址。不成功的呼叫尝试还可能使得呼叫方使用除了最初使用的终端以外的其它类型的终端。此外,即使在呼叫方终端和被叫方终端之间建立了连接,也不能保证呼叫方能够向被叫方发送数据,特别是如果他们各自的终端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时。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已提出了一些方法来改进呼叫控制系统,例如,使得呼叫方和被叫方能够向另一个通信地址或信息服务转移呼叫,或者如果被叫方繁忙,自动回叫呼叫方。然而,这些系统并未真正考虑呼叫方,并且不适于移动管理和/或通信终端类型的差异。
会话初始协议(SIP),其包含于IETF RFC 2543中,例如,其在Jonathan D.Rosenberg等的论文“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AKey Component for Internet Telephony”中得到描述,此论文发表于Computer Telephony,2000年6月,第8卷,第6期,第126页上。
SIP用于初始化用户之间的交互通信会话,以及终止或修改会话。初始化会话涉及确定将被联系的用户在给定时刻所处的真实位置。用户可以拥有位于不同位置的多个电话终端,例如,工作地的个人计算机,家中的个人计算机以及实验室中的因特网电话。对此用户的呼叫可使得所有这些终端同时振铃。而且,所述用户可以移动。为定位所述用户,SIP考虑动态位置信息。
一旦被叫用户被定位,SIP提供会话的描述,所述被叫用户被邀请参加该会话。为此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协议: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MIME)协议或会话描述协议(SDP)。反过来,SIP为所述呼叫用户提供指示接收、拒绝等的响应。
被称为用户代理的应用以用户的名义工作。其可以分别当所述用户发送或接收会话邀请消息和当所述用户响应时,同时作为客户端(用户代理客户端)和服务器(用户代理服务器)。此应用可以由没有中间服务器的两个终端使用,但是,通常不是这种情况。信号通路通常包括置于呼叫方附近的代理服务器和置于被叫方附近的代理服务器,还可能具有称为重定向服务器的服务器。
呼叫用户使用其客户端软件初始化会话。该用户代理客户端(UAC)软件向位于呼叫方附近的实体中的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INVITE)。所述SIP协议使用称为通用资源定位符(URL)的通用位置地址,其与电子邮件所用的地址非常相似。例如,如果呼叫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为:jdrosen@dynamicsoft.com,则他的SIP地址为:sip:
jdrosen@dynamicsoft.com
例如,如果用户jdrosen希望呼叫用户
joe@columbia.edu,用户jdrosen的终端向管理地址域dynamicsoft.com的代理服务器发送消息INVITE。此服务器将此消息转发给管理地址域columbia.edu的重定向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不是代理服务器;其不转发消息,而是在查询数据库之后请求发出消息的服务器联系其指定的代理服务器。例如,所述数据库指示今天joe处于域foo.com。然后,所述重定向服务器向域dynamicsoft.com的代理服务器发送重定向消息,请求其通过联系
joe@foo.com再次尝试。域dynamicsoft.com的代理服务器发送新的INVITE消息到域foo.com的代理服务器,该域foo.com的代理服务器查询其数据库,并找出Joe在销售部门。其生成新的地址:
joe@sales.foo.com,并向域sales.foo.com的代理服务器发送消息INVITE。然后,所述销售部门的代理服务器须将此消息转发给Joe正在使用的个人计算机。
当Joe切换到其在销售部门的计算机时,在此计算机上执行的客户端软件通过向域sales.foo.com的代理服务器发送消息REGISTER,产生在地址sip:
joe@sales.engineering.com和sip:
joe@mypc.sales.foo.com之间的链接。此链接被存储,更被周期性地刷新。
在此会话初始例子中,域sales.foo.com的代理服务器查询其位置数据库(Iocation database),此数据库向其指示地址sip:
joe@mypc.sales.foo.com,并将所述消息INVITE转发给joe@mypc.sales.foo.com。从而,所述消息到达Joe的计算机。
Joe手动地对此作出响应,接受所述邀请以加入所述会话、拒绝或者繁忙时拒绝所述邀请,或向其它地址转发所述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通过与所述消息INVITE相同的代理服务器,但是在相反的方向,直到呼叫用户的终端。后者通过确认响应,然后建立所述会话。然后在两个终端之间的语音通信独立于所述SIP直接被建立,例如,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
美国专利申请2002/0187777描述了使用所述SIP使得用户可以每次向从多个终端中选择的终端发送一个呼叫,所述多个终端位于相同地点或不同地点,可为所述用户所用。例如,当某个商业用户正在其雇用地之外出差,并且正当其在出差地的另一个人的办公室中时,该用户在其个人数字助理上接收到呼叫请求通知,则其可以请求所述呼叫被建立到所述另一个人的电话。
所述数字助理与第一代理服务器相关联,并且SIP用户代理利用网际协议与相同的网络相连接。当呼叫用户希望建立呼叫时,由所述SIP标准定义的“INVITE”文本消息被发送给所述第一代理服务器。后者读取所述被叫用户希望被叫的号码列表,并从此列表中选择第一号码。所述用户代理将此SIP消息转换为另一个更丰富的消息,其更适于将所述呼叫邀请通知到数字助理。此另一个信号可以符合HTTP或WAP协议,或者,符合HTML、XML或VOXML语言。例如,所述数字助理接收HTML网页形式的通知。
如果所述被叫用户希望建立呼叫,但是在另一个终端上,此用户从其数字助理向所述第一代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指令和电话号码(或因特网地址)。此信息以文件形式传送,该文件在本例中也是HTML网页。其由所述用户代理转换为固定SIP“REDIRECT”消息,此消息包含重定向号码。将此SIP消息发送给第二SIP代理服务器,此第二代理服务器与由所述重定向号码指定的第二终端逻辑连接。所述第二SIP代理服务器发送SIP“INVITE”信号到此第二终端。如果后者为SIP型,无需进一步转换,就可将此SIP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这些现有技术方法存在缺陷,所述被叫用户有多种选择,而所述呼叫用户只有很少的选择。呼叫用户不知道被叫用户可以使用什么终端或者被叫用户的偏好。于是,当呼叫用户希望建立呼叫时,他不能依据被叫用户可以使用的终端或者后者的偏好选择通信模式。他仅能依据他自己的终端或他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此外,需要为呼叫用户的设备能自动对这样的选择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使得为呼叫用户服务的通信设备能够选择被叫用户的终端(例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以及选择通信模式(仅语音、语音和视频、e-mail、“聊天”等),相比呼叫用户通常可用的信息,在此考虑了的更丰富的信息。由于呼叫用户经常希望依据被叫用户的专用信息,例如,他是否有空、他的位置等,来选择终端和通信模式,此信息不限于终端类型和通信模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在呼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所述呼叫用户和所述被叫用户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个人标识符相关联,并且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呼叫用户的每一个通信终端与第一通信设备逻辑连接,而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设备逻辑连接,并且这些终端的结合使得在这两个用户之间有多种通信模式;
所述方法包括,如果出现在呼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建立呼叫的请求,在建立所述呼叫之前,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交换信息,
并且,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被叫用户接受所述呼叫的建立: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然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确定的每一个终端的终端标识符;并且
-然后,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其接收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终端标识符,然后,在所述呼叫用户的至少一个终端和对应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已选择的标识符的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终端之间开始所述呼叫的建立。
具有以上特征的方法使得为所述呼叫用户服务的设备可以从所述被叫用户可用的多个终端中选择将被叫的终端,这是因为,其包括向所述设备发送每一个能够联系所述被叫用户的终端的终端标识符。然后,如果有多于一种的选择,为所述呼叫用户服务的设备从其接收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被叫用户的终端标识符。
本发明的所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对于其已确定的每一个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一步确定此终端的每一种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通信模式;
然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一步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以这种方式确定的每一种模式的通信模式标识符;以及
然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其接收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式标识符,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的话。
具有以上特征的所述方法使得,为所述呼叫用户服务的设备除了可以选择将被叫的终端之外,还可以选择通信模式,如果存在多于一种选择的话。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一种通信设备,其用于管理在呼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呼叫的建立,所述呼叫用户和所述被叫用户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标识符相关联,并且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此设备与至少一个用户的每一个通信终端逻辑连接,并且包括这样的装置,在与此第一设备逻辑连接的终端和与类似于该第一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逻辑连接的另一个终端之间建立呼叫之前,此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交换信息,
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交换信息的所述装置包括:
-这样的装置,用于接收使得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终端的终端标识符;以及
-这样的装置,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终端标识符,并且然后,在所述呼叫用户的至少一个终端和对应于已选择的标识符的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终端之间开始所述呼叫的建立。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交换信息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这样的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的每一个终端的至少一个通信模式标识符;以及
-这样的装置,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从所述接收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式标识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势将在阅读以下具体描述和参考附图后变得更为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配备有本发明的通信设备的通信设施的一个实施例。此附图构成本发明描述的一部分,并且如果需要,也有助于本发明的定义。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表示一种通信设施,其包括由通信设备S1和S2相互连接的不同类型的三种通信网络。更具体地,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设施包括,例如属于商业组织(或公司)并经由通信设备S1和S2与公共数据网络相连接的两个专用子网EN1和EN2,该公共数据网络诸如因特网/IP类型的网络。
例如,所述通信设备S1和S2优选地具有代理服务器功能。
例如,所述专用子网EN1和EN2为自动用户交换机(PABX),其可用于无线类型(如果其符合DECT标准的话)。然而,其同样也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LAN)。
尽管没有示出,所述专用子网EN1和EN2以及所述IP数据网络也通过访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公共电话网络RTP相连接,例如,所述电话网络可以是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类型,如,GSM、GPRS、UMTS以及i-Mode网络,或者为交换类型,如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专用(子)网络(EN)、公共电话网络和公共数据(因特网/IP)网络或所选择的几种网络的组合的例子。可以共存多个专用网络,多个公共数据网络以及多个公共电话网络(例如,PSTN或PLMN(具体地,GSM、GPRS、UMTS或i-Mode)类型)。
如果被授权这样做,多个用户通信终端Tjj-k可以与专用子网络ENk和/或所述电话网络相连接,经由所述专用子网ENk和电话网络中的一个与所述因特网/IP网络非直接连接,或者,经由所述电话网络和所述因特网/IP网络与所述专用子网ENk中的一个非直接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各用户Uj-k具有三种通信终端Tji-k(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台式个人计算机(PC)或膝上型计算机)。下标i指示终端的个数,下标j指示所述终端的用户Uj-k,而下标k指示用户Uj-k所连接的子网EN1、EN2。于是,在示出的实施例中,k的值为1或2,j的值为1、2或3,而i的值为1、2或3。然而,当然,这些下标可以取不同值。这样,用户可以具有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的通信终端。类似地,所述用户个数可以取任何值。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移动电话以及台式或膝上型计算机类型的终端。其主要涉及能够与另一个终端交换数据的任何类型的通信终端,具体地,还可为固定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传真机。
此外,台式和膝上型计算机类型的终端更优选地可以经由连接装置或网络连接与所述专用子网ENk中的一个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或网络连接优选地具有高比特速率,诸如交换以太网连接。然而,可以设想任何其它类型的网络连接,具体地,模拟、ADSL、2B+D、30B+D、无线电、WLAN以及蓝牙连接。
各用户Uj-k由第一标识符指定,例如,名字或头衔(如,“市场经理”)。可能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第一标识符。此外,各用户Uj-k与数据处理装置Dj-k相关联,也可以称该装置为“助理”。当然,助理D可以与多个不同用户相关联。此外,同样可以设想所述用户之一没有助理,本发明则可以应用于假设至少一个呼叫用户或被叫用户没有助理的情况。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与专用子网ENk相连接的用户Uj-k的所有助理(装置)Dj-k均安装在通信设备Sk中,其在此作为代理。
各助理(装置)Dj-k优选地具有代理功能(如所述IETF RFC 2871和RFC ON 2543标准所定义)。此外,各助理Dj-k优选地具有存储器(未示出),以存储与其相关联的通信终端Tji-k的通信标识符(例如,它们的电话号码或因特网地址)。
根据本发明,各通信设备Sk专用于管理在属于相同专用子网ENk或属于不同专用子网的呼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呼叫的建立。其与使其能够与另一个通信设备Sk′相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标识符相关联。例如,在此,所述通信网络为因特网/IP网络,设备Sk的所述通信标识符例如为因特网地址域。
必须在因特网语境下来理解所述词语“域”。因此,其表示属于相同功能组的一组实体(“用户代理”,代理)。
由于专用子网ENk的用户Uj-k的终端Tji-k与助理Dj-k逻辑连接,其也与包括了所述助理Dj-k的设备Sk逻辑连接。
需要注意到,在本发明的意义下,用户终端,例如计算机,同样也可以组成通信设备。
各通信设备Sk还包括转移模块MTk,也被认知为主页和安全模块。助理Dj-k和转移模块MTk构成该通信设备Sk的管理装置Dj-k、MTk,其在每次从其用户Uj-k之一接收到与被叫用户Uj′-k′(此处k′可以等于k)建立呼叫的请求时,负责形成将发送给与用户Uj′-k′相关联的设备Sk′的询问消息,从而其询问用户是否接受所述呼叫。
为此,所述管理装置Dj-k、MTk首先访问第一存储器M1,在其中存储了第一用户标识符Uj-k和第二用户标识符Dj-k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表格,以确定对应于在前接收的被叫用户的第一标识符的第二标识符。例如,这些第一表格可以是与所述用户的每一个相关联的个人目录、公司的公用目录(在商用网络的情况下),以及公司或具有个人目录的用户的用户联系目录。其次级标识符优选地还指定所述关联用户所属的商业企业(或公共或专用网络)。
所述第一存储器M1优选地构成专用于以上提及的各种目录的信息数据库Bk的第一部分。此信息数据库Bk优选地安装在所述专用子网ENk中,并与其通信设备Sk相连接。当然,所述目录中的一些可以存储在各助理的存储器中。这尤其是在个人目录和与所述助理相关联的用户的常用联系目录的情况下。
例如,第二标识符常常被称为例如唯一或通用个人标识符(UPI),或者,与所述用户联系从而与其助理联系的唯一或通用通信标识符(UCI)。为简化描述,此后将认为第二标识符指定用户和相关联的助理。
一旦具有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次级标识符,所述管理装置Dj-k、MTk访问第二存储器M2,在其中存储了第二用户标识符Dj-k和通信设备Sk的通信标识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第二表格,以确定通信设备Sk′的通信标识符,所述设备Sk′与由在前确定的第二标识符所指定的助理Dj′-k′相连接。
例如,此对应关系的第二表格可以是公司目录(在商用网络的情况下),在其中,各商业企业(或者多个商业企业的多个站点的每一个)根据其通信标识符(在此为因特网域,例如“@ccc.alcatel.com”)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所述第二存储器M2优选地构成专用于所述公司的目录的所述信息数据库Bk的第二部分。
然后,所述管理装置Dj-k、MTk在因特网/IP网络上向其通信标识符刚被确定的通信设备Sk′发送询问消息,该询问消息包括它们自己的设备Sk的通信标识符和呼叫用户Uj-k的第二(和/或第一)标识符,向该通信设备Sk′指示呼叫方Uj-k的助理Dj-k希望与被叫方Uj′-k′的助理Dj′-k′(由其第二标识符和/或其第一标识符所指定)建立呼叫。
更具体地,如果呼叫用户(例如,用户U1-1)希望与被叫用户(例如,用户U3-2)建立呼叫,其向其终端T1i-1中的一个发送所述被叫用户U3-2的第一标识符。这通过终端T1i-1的人/机接口实现,例如,通过语音命令、通过专用键的激活或通过从专用菜单中进行选择。然后,将所述终端T1i-1配置为向其助理D1-1发送已接收的第一标识符。通过通信链接(在专用子网EN1的预定义通信地址)实现与所述助理D1-1的连接。
然后,所述助理D1-1如上所述在第一存储器M1中确定与所述接收的第一标识符(用于指定被叫用户U3-2)关联的被叫用户U3-2的第二标识符。
然后,所述助理D1-1生成询问请求,该询问请求包括呼叫方(U3-2)的第二标识符并请求与由在前确定的被叫方的第二标识符所指定的助理D3-2建立呼叫。然后,其将此请求传送给与其关联的转移模块MT1,从而,如上所指出,由后者在第二存储器M2中确定对应于被叫用户U3-2的第二标识符的设备S2的通信标识符。
最后,转移模块MT1在因特网/IP网络上向通信设备S2发送询问消息,该询问消息包括转移模块MT1自己的设备S1的通信标识符以及呼叫方的第二标识符,向通信设备S2指示呼叫方U1-1的助理D1-1希望与被叫方U3-2的助理D3-2建立呼叫。
助理Dj-k之间的呼叫用于确定是否在呼叫用户U1-1的终端T1i-1中的一个与被叫用户U3-2的终端T3i′-2中的一个之间的呼叫的建立可以使得呼叫用户U1-1和被叫用户U3-2在其各自的可访问状态下交换给定的数据。
为对此进行确定,各助理Dj-k优选地包括第三存储器M3,该存储器包括其用户Uj-k的信息数据。因此,所述信息数据可以表示与用户Uj-k关联的终端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地址(或通信标识符),并且如果可能,表示每一个与用户Uj-k关联的通信终端的每一个通信地址。各终端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e-mail”)地址、URL等)以与用于指定是否任何时候都可由所述关联用户Uj-k“访问”所述终端的状态相对应的关系存储在第三存储器M3中。换言之,通过询问所述第三存储器M3,所述助理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可以用来联系其用户Uj-k的终端Tji-k。
各第三存储器M3还可以包含其它信息数据,具体地,表示用户Uj-k的数据,诸如,其常呼叫的人的姓名,其经常偏好用来交换数据或信息(这可用作为该类型的功能)的终端的类型,或者其通常在办公室的时间等。
所述第三存储器M3优选地构成了被划分为各自与用户Uj-k相关联的子部分的信息数据库Bk的第三部分。然而,各助理可包括其自己的“第三”存储器,以存储与其用户相关联的信息数据。
此外,所述终端确定过程还可以在其呼叫建立请求和/或预定义(或编程)的同时考虑由所述呼叫用户Uj-k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标准(或信息数据)。在可能使用的标准中,尤其可能有已提到的呼叫的紧急级别(或程度)、呼叫的类型(文本数据、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多媒体数据等)、呼叫费用以及被叫用户Uj′-k′的位置。例如,如图所示,各通信设备Sk被连接到其所属的专用子网ENk的位置服务器SL-k。由于所述助理Dj-k与依附于商业企业的用户Uj-k相关联,例如,它们可以被配置以系统性地为来自在所述商业企业中等级位置最高的呼叫方的呼叫建立请求赋以优先权。
所述信息数据使得所述呼叫方的助理(在此为助理D1-1)可以将辅助数据并入其询问请求,并将所述数据在所述询问消息中发送给所述被叫方的助理(在此为助理D3-2)。为传输此询问消息,与在两个通信设备Sk和Sk′之间交换其它消息一样,所述助理使用允许所述自由文本传输的协议,即,该协议并不强制使用一次性地固定的字符串。在两个通信设备Sk和Sk′之间交换信息的协议优选地还可以激活包含于另一类型的至少一种辅助文件的给定消息中的自由文本的关联,所述辅助文件例如,图片、视频、声音等文件。例如,所述协议可使用XML类的语言,具体地,如HTML语言。
所述协议本身随着连接所述两个通信设备Sk和Sk′的网络的类型而变化:
-如果为因特网类型的网络(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与被叫用户U3-2相关联的设备S2在其转移模块MT2中接收来自因特网/IP网络的询问消息。然后,转移模块MT2向由包含在接收的询问消息中的第二标识符所指定的被叫方的助理D3-2发送呼叫建立请求(“D1-1希望呼叫D3-2”)及其包含的任何辅助数据。
接收到所述请求后,被叫方的助理D3-2优选地首先确定被叫用户U3-2的所述第一标识符。为此,其访问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M1中的对应关系的所述第一表格。然后,其访问所述位置服务器以确定被叫用户U3-2的访问状态。
如果不能联系到被叫用户U3-2,助理D3-2经由所述因特网/IP网络的转移模块MT2和MT1向被叫方U1-1的助理D1-1发送消息,该消息指示不可能建立呼叫。助理D1-1优选地适于通知呼叫用户U1-1,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联系到被叫用户U3-2。
如果能够联系到被叫用户U3-2,但是在不满足利用所述询问消息传送的所述标准的终端上,助理D3-2经由转移模块MT2和MT1以及因特网/IP网络向呼叫方U1-1的助理D1-1发送消息,该消息报告其不能建立满足所述标准的呼叫,然而可以在满足其它标准的另一个终端上联系到所述用户,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或在严格专用或严格商用呼叫的情况下。
如果能够在满足任何可用标准的至少一个终端上联系到被叫用户U3-2,助理D3-2根据伴随所述请求的相关信息数据和任何辅助数据选择其终端T3i′-2中的一个。此选择的目的在于确定这样的终端,其可以使得能够立刻联系所述被叫用户以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来自呼叫用户U1-1的呼叫,该呼叫用户U1-1由包含在所述接收的消息中的其助理D1-1的所述第二标识符来指定。
然后,被叫方D3-2的助理向其刚确定的所述呼叫方的终端(例如,他的移动电话T33-2)发送适于其类型的询问请求,并询问被叫用户U3-1,他是否愿意接受与呼叫用户U1-1建立呼叫。这可以在语音消息或SMS的文本消息或等价类型的帮助下完成。为使得此消息得到传送,各通信设备Sk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器SD-k相连接,如语音服务器,例如,“e-mail”服务器或传真服务器,如图中所示。
如果所述被叫用户U3-2不作回答,并且如果其有另一个终端,例如,固定电话T32-2,所述助理D3-2将尝试在另一个终端上联系他。如果所述被叫用户没有另外的终端,或者如果所述被叫用户也没有在另外的终端上作出回答,则助理D3-2经由转移模块MT2和MT1以及因特网/IP网络向呼叫方U1-1的助理D1-1发送消息,报告不能建立呼叫。助理D1-1优选地适于向呼叫用户U1-1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联系到被叫用户U3-2。
如果希望响应所述询问请求,被叫用户U3-2使用其终端的人/机接口。如上所述,这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激活专用键或在专用菜单中进行选择来实现。此响应可以伴随,例如,用于定义选择、选择标准或条件的信息数据,从而根据用户的偏好从多个终端中选择不同于接收所述询问请求的终端。
当助理D3-2从所述选择的被叫终端接收响应消息时,其分析该消息的内容。在呼叫建立被拒绝的情况下或被叫用户不在的情况下,助理D3-2经由转移模块MT2和MT1以及因特网/IP网络向呼叫方U1-1的助理D1-1发送消息,报告不能建立呼叫。助理D1-1优选地适于向呼叫用户U1-1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联系到被叫用户U3-2。
在接受所述呼叫的情况下,包括在特定条件下接受,被叫方U3-2的助理D3-2访问所述第三存储器M3,以确定被叫用户终端和呼叫用户终端,其将能够传送与所述被叫用户和/或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给定信息数据和/或包含在其从所述被叫用户接收到的所述响应消息和/或包含在所述原始询问请求中的辅助数据(例如,标准或选择)。
在第一实施例中,被叫方U3-2的助理D3-2向相关转移模块MT2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指示被叫用户U3-2的至少一个终端的通信标识符,例如,固定电话号码、移动电话号码或因特网地址。
在第二实施例中,此为优选例,被叫用户U3-2的助理D3-2向相关转移模块MT2发送响应消息,该消息指示被叫用户U3-2的至少一个终端的通信标识符以及各终端标识符的一种或多种可能通信模式的指示,例如,具有特定比特率的窄带语音、宽带语音或视频电话。
所述在前选择向被叫用户U3-2提交所述询问请求的终端不需要包含在为所述呼叫最终建立所确定的终端中。
转移模块MT2经由因特网/IP网络向与呼叫用户U1-1相关联的通信设备S1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当经由其转移模块MT1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与呼叫用户U1-1关联的通信设备S1将其发送给由包含在所述响应消息中的所述第二标识符指定的助理D1-1。助理D1-1确定被叫用户U3-2的终端的所述通信标识符或,以及可能的通信模式。根据此信息以及特定对于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其在所述被叫用户的各种终端标识符之间做出选择。例如,如果宽带语音通信模式和视频通信模式是可能的,并且如果呼叫用户U1-1指示其相比语音模式更偏好视频电话通信模式,则所述助理选择视频电话通信模式,并因此从所述被叫用户的终端标识符中选择与视频电话模式相关联的终端标识符,以及所述从呼叫方用户的终端标识符中选择与视频电话模式相关联的终端标识符。
然后,助理D1-1在所选择的两个终端之间启动呼叫建立。助理D1-1优选地形成第三方,以负责在这些终端之间直接建立呼叫。在当前语境下,所述表达“第三方”指被选择在呼叫和被叫终端之间直接建立呼叫的通信网络(PLMN、PSTN、因特网、专用网络等)。为此,其从其存储器中提取所述呼叫方的选中终端的通信标识符,然后将该标识符与包含在所述接收的响应消息中的所述被叫方的终端的通信标识符一起传送给所述第三方。
然而,可以设想,所述助理中的一个或两个都承担建立所述呼叫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交换信令消息。
助理Dj-k可以提供许多其它功能,具体为:
-分析公共或个人数据库(专用于用户Uj-k或专用于其它授权的用户Uj′-k);
-应其助理Dj-k的请求,分析来自呼叫用户Uj-k的请求以对之进行处理,然后向所述用户Uj-k发送适当的响应;
-处理通知(用户Uj-k位置的消息或请求);
-从其它助理Dj′-k进行自我更新,从而优选地以保密方式(即,对于用户Uj-k不可访问的方式)存储与助理Dj′-k相关联的用户Uj′-k相关的信息(例如他们的通信终端列表,他们在所用终端类型或在一天或一天的某个时段中的各自通常位置等方面的习惯);
-从其它助理Dj′-k确定希望与其用户Uj-k进行联系的用户的坐标(通信标识符、功能、e-mail地址、地理位置、邮政地址等),此坐标对其而言是未知的;
-向其它助理Dj′-k报告,用户不再在与他相关联的通信地址进行响应,用户没有助理,或者用户的所述助理位于他的计算机、他的移动电话、服务器或任何其它通信终端中,以使得所有助理的信息自动更新;
-根据由外部装置,诸如通路传感器(passage sensor)和在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级别的活动检测器所传送的辅助数据,定位用户Uj-k;实际上,可以恢复一定的位置信息,例如,在使用访问卡或具有蓝牙接口的识别证章通过大门(或门口)时,或者在开启或关闭通信终端时,以确定用户的访问状态。例如,将此位置信息存储在位置服务器SL-k中。
并且,助理Dj-k优选地具有人/机接口,从而能够与内部或外部用户终端交换任何类型和任何形式的数据(电子信号、数据、语音、图片等)。
此外,助理Dj-k优选地可访问(读取/写入、发送/接收或激活/减活模式)所有终端和/或真实或虚拟实体(终端、音频和/或视频消息框,或电子(e-mail)邮箱)。
最后,所述助理适于确定任何类型电话(“功能模式”,例如SIP电话,以及“刺激模式(stimuli mode)”)的状态。从而在其经由802.3或802.11类型的连接与所述网络进行连接时,助理Dj-k可控制SIP电话。当SIP电话与所述网络连接时,其执行一系列任务以对所述网络识别其自身并且获取诸如IP地址、VLAN号等信息,以及与助理功能性地连接,该助理因此成为其主要的通信对象(correspondence)。然后,其管理建立呼叫所期望的与其它各方的交换。
通常,可以更有利地使助理Dj-k能够像“专家系统”一样,通过学习过程和/或通过获取在其环境中的以及在其与之进行通信的其它助理的环境中的信息数据和/或通过并入新的服务或新的功能,使其自身随时间变得更丰富。例如,这类行为可以通过与数据库和专门赋给各助理的语义表相关联的“专家”技术来实现。
当然,还可以设想,处理装置(或助理)Dj-k不是自适应类型。
如上所述,所述转移模块MTk优选地负责提供主页功能和安全功能,这两者通常联系在一起。
更具体地,所述转移模块的主页功能一方面负责将来自外部通信设备(具体为助理)或外部用户的消息指引到与其自己的通信设备相关联的相关助理或用户,并通知其自己(内部)的助理和用户的外部通信对象(助理和用户)。例如,如果出现请求信息,所述转移模块MTk可以提供主页,此主页提供动作选择,如基于关键字(姓名、功能、部门/部、站点等)搜索通信对象。
此外,所述转移模块MTk优选地与其上层专用子网ENk的各种数据服务器SDk相连接,从而能够适当地对任何类型的外部通信终端进行对话。于是,如果没有助理的外部用户使用他的移动电话建立呼叫或请求信息,例如,所述转移模块MTk可经由文本到语音(TTS)或语音到文本(STT)类型的通信系统与该用户建立直接对话。从而,与适当的软件应用相关联的这些TTS和STT系统可以为所述外部用户提供其自身不具有的助理功能。
更具体地,所述转移模块MTk的安全功能负责检验是否外部通信对象(助理或用户)被授权与其自己的助理和用户中的一个建立呼叫。为此,利用适当的软件应用方法,所述转移模块MTk检验从网络接收到的信息的格式和一致性。此外,如果需要,此功能负责请求来自外部通信对象的补充信息。此补充信息也被根据安全标准和/或规则进行分析。
这两种功能的行为随着从外部通信对象接收到的信息而变化。
以下描述一些在图1所示类型的装置中的助理D的使用的不详尽的例子。
以下描述的各情况由用户U1-1启动,所述用户在其办公室并使用其膝上型计算机T11-1工作。因此,通过与计算机T11-1相连接的设备,例如,麦克风(或键盘或鼠标)的中介作用,例如,用户U1-1通过说出词语“助理”(或通过提供所述助理的通信地址)来指示,他希望使用他的助理D1-1。
在第一个例子中,用户U1-1请求他的助理D1-1联系用户U2-2,以在不紧急的情况下向其发送多媒体数据。在此例中,假设所述用户U1-1和U2-2的膝上型计算机T11-1和T22-2被配备为交换多媒体数据。此请求通过说“到U2-2的多媒体呼叫”来口头地实现。
膝上型计算机T11-1的人/机接口将此请求转换为助理D1-1可使用的数据,然后经由转移模块MT1和MT2以及因特网/IP网络与所指定用户U2-2的助理D2-2建立连接,以向其发送请求,例如,以[U1-1,多媒体,一般优先级,仅当用户U2-2在他的办公室中]的形式。
接收到此请求后,助理D2-2询问其专用子网EN2的位置服务器,以确定其用户U2-2所处的位置,以及可以使用哪一个终端联系U2-2。在此例中,假设用户U2-2在其办公室中,并使用他的膝上型计算机T22-2(其适于交换多媒体数据)进行工作。
例如,然后,助理D2-2向用户U2-2的膝上型计算机T22-2发送消息(以文本或合成语音的形式),以将所述呼叫通知给他,并向他询问是否将接受所述呼叫。
假设用户U2-2通知他的助理D2-2,他将接受所述呼叫,则助理D2-2经由转移模块MT2和MT1以及因特网/IP网络向助理D1-1发送消息,例如,[接受,多媒体,膝上型计算机T22-2]类型的消息。
然后,助理D1-1经由代理访问服务器S2开始在膝上型计算机T11-1和T22-2之间建立连接。
在第二个例子中,用户U1-1请求他的助理D1-1联系用户U2-2,以在不紧急的情况下向其发送多媒体数据。在此例中,假设所述用户U1-1和U2-2的膝上型计算机T11-1和T22-2被配备为交换多媒体数据,但是,仅膝上型计算机T11-1开启(T22-2关闭)。
所述膝上型计算机T11-1的人/机接口将此请求转换为助理D1-1可使用的数据,然后经由转移模块MT1和MT2以及因特网/IP网络与所指定用户U2-2的助理D2-2建立连接,从而向其发送所述请求,例如,以[U1-1,多媒体,一般优先级,仅当用户U2-2在他的办公室中]的形式。
接收到所述请求后,助理D2-2询问其专用子网EN2的位置服务器,以确定其用户U2-2所处的位置,以及可以使用哪一个终端联系他。在此例中,假设所述用户U2-2在其办公室中,并且他的膝上型计算机T22-2关闭,如上所述。于是,只能通过他的移动电话T21-2联系到所述用户U2-2。
然后,例如通过合成语音消息或SMS文本消息(或通过发送传真),助理D2-2与移动电话T21-2建立呼叫,以向其用户U2-2指示用户U1-1希望与其建立多媒体呼叫。如果用户U2-2同意开启他的膝上型计算机T22-2,则助理D2-2向助理D1-1发送,例如,[接受,多媒体,膝上型计算机T22-2]类型的消息。
然后,助理D1-1开始在膝上型计算机T11-1和T22-2之间建立所述连接。
在第三个例子中,用户U1-1请求他的助理D1-1联系用户U2-2,以在不紧急的情况下向其发送多媒体数据。在此例中,假设用户U1-1和U2-2的膝上型计算机T11-1和T22-2被配备为交换多媒体数据,但是,仅膝上型计算机T11-1开启(膝上型计算机T22-2关闭)。
膝上型计算机T11-1的人/机接口将此请求转换为助理D1-1可使用的数据,然后经由转移模块MT1和MT2以及因特网/IP网络与所指定用户U2-2的助理D2-2建立连接,以向其发送所述请求,例如,以[U1-1,多媒体,一般优先级,仅当用户U2-2在他的办公室中]的形式。
接收到所述请求后,助理D2-2询问其专用子网EN2的位置服务器,以确定其用户U2-2所处的位置,以及可以使用哪一个终端联系他。在此例中,假设用户U2-2正在旅行,仅可以通过他的移动电话T21-2联系他,并且,假设所述呼叫为紧急商务呼叫。
然后,助理D2-2通知助理D1-1,不能联系到用户U2-2,仅知道他不在其办公室。所述呼叫方设置的条件为[U1-1,多媒体,一般优先级,仅当用户U2-2在他的办公室中]。
助理D1-1立即通知上述用户U1-1,例如,通过合成语音消息或文本消息。然后,如果用户U1-1向其助理D1-1指示,所述呼叫为紧急商务呼叫,则助理D1-1启动新的请求与用户U2-2进行通信。
各通信设备Sk,具体而言,其处理装置Dj-k和其处理模块MTk,可以以电子电路(硬件)、软件或数据处理模块(软件)或电路和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通过例子描述的通信设备实施例,而是包括涵盖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的、落入以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变型。
因此,以上描述指一种通信设施,其包括属于商业企业或一组商业企业的专用网络,该网络被划分为多个专用子网,并与因特网/IP型的网络以及一个或多个电话网络相连接。然而,本发明主要涉及相互连接的所有类型的公共或专用网络。
此外,描述了一种应用,在其中,所述终端为固定或膝上型计算机以及固定或移动电话。然而,本发明主要涉及所有能够与(所有类型)通信网络交换数据(多媒体、语音、图像或文本类型)的所有固定或便携机器,包括传真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
此外,描述了一种设备,在其中,各用户与处理装置(或助理)相关联。然而,本发明同样也应用于多个用户共享处理装置的情形。
此外,描述了例子,在其中,呼叫用户试图联系单个被叫用户。然而,本发明同样也应用于呼叫用户试图联系多个被叫用户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在与所述相关用户相关联的各种通信设备之间进行协商。
最后,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中,所述被叫用户最开始由第一标识符指定,并且从所述第一标识符在第一存储器中确定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同样也表示所述被叫用户。然而,本发明同样也应用于被叫用户直接由第二标识符指定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与被叫用户的终端相连接的通信设备的通信地址直接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推出。所述第一和第二标识符甚至可以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提供(第二)存储器,在其中存储(第一或第二)用户标识符和通信设备通信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还可以设想这样的变型,在其中,将所述对应关系的第一和第二表格合并为对应关系的单个表格,然后,由第一和/或第二用户标识符的指定来访问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地址。
Claims (37)
1.一种在呼叫用户(Uj-k)和被叫用户(Uj′-k′)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所述呼叫用户和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个人标识相关联,并且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通信终端(Tji-k),所述呼叫用户(Uj-k)的每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与第一通信设备(Sk)逻辑连接,且所述被叫用户(Uj′-k′)的每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与第二通信设备(Sk′)逻辑连接,并且这些终端的结合使得在这两个用户之间有多种通信模式;
此方法构成如下,如果出现在所述呼叫用户(Uj-k)和所述被叫用户(Uj′-k′)之间建立呼叫的请求,在建立呼叫之前,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之间交换信息,
并且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被叫用户接受所述呼叫的建立: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然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发送所述确定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符;并且
-然后,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从其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终端标识符,然后,开始在所述呼叫用户的至少一个终端和对应于其已选择的标识符的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终端之间建立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其已确定的每一个所述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进一步确定此终端的每一种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通信模式;
然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进一步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发送以这种方式确定的每一种所述模式的通信模式标识符;以及
然后,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从其接收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考虑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来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考虑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来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考虑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来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考虑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来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并且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选择至少一种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并且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选择至少一种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并且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选择至少一种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Sk)选择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并且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选择至少一种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考虑到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考虑到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以及该终端的每一种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通信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以及该终端的每一种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通信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考虑到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以及该终端的每一种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通信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考虑到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确定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以及该终端的每一种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通信模式。
19.一种通信设备(Sk),用于管理在呼叫用户(Ui-k)和被叫用户(Uj′-k′)之间的呼叫的建立,所述呼叫用户和所述被叫用户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标识符相关联,并且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通信终端(Tji-k),此设备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的每一个所述通信终端(Tji-k)逻辑连接,并且包括装置(Dj-k),其用于在与此第一设备逻辑连接的所述终端(Tji-k)和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Sk′)逻辑连接的另一个所述终端(Tji-k)之间建立呼叫之前,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
并且其特征在于,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所述装置(MT)包括:
-装置,用于接收使得能够建立所述被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终端标识符;以及
-装置,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并且然后,在所述呼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和对应于所述选择的标识符的所述被叫用户的至少一个所述终端之间开始所述呼叫的建立。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所述装置(Dj-k)进一步包括:
-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通信模式标识符;以及
-装置,如果有多种可能选择,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的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的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从所述接收到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所述标识符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终端标识符和至少一个所述通信模式标识符的装置包括了用于考虑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的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装置(Dj-k)包括这样的装置,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用户被呼叫,通过考虑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或者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来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30.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装置(Dj-k)包括这样的装置,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用户被呼叫,通过考虑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来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31.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装置(Dj-k)包括这样的装置,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用户被呼叫,通过考虑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来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
32.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装置包括进一步考虑了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的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装置包括进一步考虑了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的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装置(Dj-k)包括这样的装置,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用户被呼叫,通过考虑与所述被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来确定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以及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该终端的每一种所述通信模式。
35.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类似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Sk′)交换信息的装置(Dj-k)包括这样的装置,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用户被呼叫,通过考虑来自所述被叫用户的信息数据来确定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以及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该终端的每一种所述通信模式。
36.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装置包括进一步考虑了与所述呼叫用户相关联的预定信息数据的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19的通信设备(Sk),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能够建立所述已请求的呼叫的所述被叫用户的每一个所述终端的装置包括进一步考虑了来自所述呼叫用户的信息数据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3/04853 | 2003-04-18 | ||
FR0304853A FR2854017B1 (fr) | 2003-04-18 | 2003-04-18 |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e communications entre terminaux choisis d'utilisateurs, par l'intermediaire d'equipements de communications dedies |
PCT/FR2004/000946 WO2004095816A2 (fr) | 2003-04-18 | 2004-04-16 | Procédé d’établissement communications entre terminaux choisis d’utilisateurs, par l’intermediaire d’équipements de communication dédié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2081A true CN1792081A (zh) | 2006-06-21 |
CN1792081B CN1792081B (zh) | 2010-10-13 |
Family
ID=3289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1363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2081B (zh) | 2003-04-18 | 2004-04-16 | 经由专用通信设备在选择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19746B2 (zh) |
EP (1) | EP1469660B1 (zh) |
JP (1) | JP4713463B2 (zh) |
CN (1) | CN1792081B (zh) |
FR (1) | FR2854017B1 (zh) |
WO (1) | WO2004095816A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0379A (zh) * | 2009-11-26 | 2012-08-08 | 阿尔卡特朗讯 | 通信模式的选择 |
CN101491119B (zh) * | 2006-07-10 | 2012-11-21 |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消息传递服务的家庭地带确定 |
CN104641686A (zh) * | 2012-07-18 | 2015-05-20 | 感觉媒体 | VVoIP通话转移 |
CN105915499A (zh) * | 2015-12-14 | 2016-08-31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56068B2 (ja) | 2004-09-24 | 2008-03-05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FR2879060A1 (fr) * | 2004-12-08 | 2006-06-09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personnelle |
EP1839420B1 (en) | 2005-01-19 | 2018-04-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emergency calls |
US7558267B2 (en) * | 2005-02-11 | 2009-07-0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lacing restrictions on sessions |
US20060253593A1 (en) * | 2005-05-03 | 2006-11-09 | Jack Jachner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ext joint availability us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
JP4944415B2 (ja) | 2005-09-14 | 2012-05-30 |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プレゼンスサーバ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方法 |
US7522608B2 (en) * | 2005-11-01 | 2009-04-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ndpoint selection for a call completion response |
US9762623B1 (en) * | 2005-12-22 | 2017-09-12 | Apple Inc. | Automatic call initiation in response to selecting tags in electronic documents and applications |
US7769395B2 (en) * | 2006-06-20 | 2010-08-03 | Seven Networks, Inc. | Location-based operations and messaging |
JP2008022368A (ja) * | 2006-07-13 | 2008-01-3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通話切り替え方法 |
EP1962471A1 (en) * | 2007-02-21 | 2008-08-27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providing an access to a real-time service |
JP4960285B2 (ja) * | 2008-03-21 | 2012-06-27 | 株式会社東芝 | Ip電話端末、サーバ装置、認証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697580B (zh) * | 2009-10-30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可视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
US9124692B2 (en) * | 2010-04-14 | 2015-09-01 | Adesh Bhargav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
US20130070921A1 (en) * | 2010-04-16 | 2013-03-21 | Thomson Licensing | Gateway automatic dialer support |
US20120275450A1 (en) * | 2011-04-29 | 2012-11-0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Obtaining Services Through a Local Network |
JP2015099954A (ja) * | 2013-11-18 | 2015-05-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
CN114024942B (zh) * | 2022-01-10 | 2022-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补充业务实现方法、实体、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50184A (ja) * | 1994-03-09 | 1995-09-26 | Hitachi Ltd | 通信システムの選択的着信制御方法 |
US6243398B1 (en) | 1996-10-21 | 2001-06-05 | Vocaltec Communications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over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
US6324265B1 (en) * | 1998-06-22 | 2001-11-2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Originator disposition options for communications session termination |
SE514119C2 (sv) * | 1998-12-30 | 2001-01-0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n agentbaserad distribuerad metod att upprätta samtal |
EP1093281A3 (en) * | 1999-10-15 | 2002-11-0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all redirection through portable device |
DE10000809A1 (de) * | 2000-01-12 | 2001-08-02 | Alcatel Sa | Diensteinheit zur Unterstützung des Aufbaus von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en |
JP2001333184A (ja) * | 2000-05-22 | 2001-11-30 | Toshiba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通信端末と通信網 |
CA2323900A1 (en) * | 2000-10-19 | 2002-04-19 | Michael Stumm | Tele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
US6714519B2 (en) | 2000-11-03 | 2004-03-30 | Vocaltec Communications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availability |
JP2002152830A (ja) * | 2000-11-10 | 2002-05-24 | Fujitsu Ltd | ダイナミックネゴシエーションを行う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用の携帯端末及びサーバ |
JP2002217945A (ja) * | 2001-01-22 | 2002-08-02 | Sony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端末、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GB0106918D0 (en) * | 2001-03-20 | 2001-05-09 | Marconi Comm Ltd | VoIP SYSTEMS |
JP2002305591A (ja) * | 2001-04-03 | 2002-10-18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メディア別着信選択システム、メディア別着信選択方法及びメディア別着信選択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2003
- 2003-04-18 FR FR0304853A patent/FR2854017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4-16 JP JP2006505802A patent/JP47134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16 CN CN200480013639.8A patent/CN17920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16 US US10/553,452 patent/US731974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4-16 WO PCT/FR2004/000946 patent/WO2004095816A2/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4-16 EP EP04291018.2A patent/EP1469660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1119B (zh) * | 2006-07-10 | 2012-11-21 |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消息传递服务的家庭地带确定 |
CN102630379A (zh) * | 2009-11-26 | 2012-08-08 | 阿尔卡特朗讯 | 通信模式的选择 |
CN104641686A (zh) * | 2012-07-18 | 2015-05-20 | 感觉媒体 | VVoIP通话转移 |
CN105915499A (zh) * | 2015-12-14 | 2016-08-31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19746B2 (en) | 2008-01-15 |
EP1469660A1 (fr) | 2004-10-20 |
WO2004095816A3 (fr) | 2004-12-23 |
JP4713463B2 (ja) | 2011-06-29 |
US20060285674A1 (en) | 2006-12-21 |
WO2004095816A2 (fr) | 2004-11-04 |
FR2854017B1 (fr) | 2006-03-03 |
EP1469660B1 (fr) | 2017-05-31 |
CN1792081B (zh) | 2010-10-13 |
JP2006523982A (ja) | 2006-10-19 |
FR2854017A1 (fr) | 2004-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92081A (zh) | 经由专用通信设备在选择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呼叫的方法 | |
CN102474507B (zh) | 智能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 |
CN1231028C (zh) | 在不同网络的匿名用户之间智能建立会话的分布式系统 | |
US8189755B2 (en) | Call urgency screening | |
JP5292294B2 (ja) | 非音声相談モードを使用する相談型コール転送 | |
CN100379223C (zh) | 基于网际协议提供双向通信网络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926137B (zh) | 管理用户之间的通信会话建立的方法和系统 | |
CN1200609A (zh) |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
CN1698328A (zh) | 通信网络数据的递归性查询 | |
US20100075673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ggregat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Simplified Unified Presence | |
CN1671130A (zh) | 不同类型终端间传送数据的方法、装置、程序及存储介质 | |
CN1328740A (zh) | 协助分级合作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05253064A (ja) | サードパーティ呼制御とサードパーティ呼制御に関するデバイス制御を容易に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1031111A (zh) | 协商移动业务的一种方法和装置 | |
EP2166733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ggregat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simplified unified presence | |
US20080275937A1 (en) | Control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 |
JP4398258B2 (ja) |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方法及びその構成 | |
CN1510897A (zh) | 根据可访问性选择用户终端而建立通信的数据处理系统 | |
EP2090057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TWI236258B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omputer controlled call processing in packet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 |
EP1626562B1 (en) | IP telephone system, IP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elephone conference | |
JP2002354122A (ja) |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 |
JP2008113381A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CN1411226A (zh) | 融合电话网和ip网用户的个人号码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489346A (zh) |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