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0818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90818A CN1790818A CN 200410066073 CN200410066073A CN1790818A CN 1790818 A CN1790818 A CN 1790818A CN 200410066073 CN200410066073 CN 200410066073 CN 200410066073 A CN200410066073 A CN 200410066073A CN 1790818 A CN1790818 A CN 1790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groove
- hyoplastron
- electric connector
- 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成排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可插塞于收容腔中的插塞件。插塞件包括可插塞于收容腔中的舌板及位于舌板两侧的设置有朝向舌板方向突伸的扣持块的一对卡柱,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向上贯穿绝缘本体以可沿自上向下的方向收容对应的扣持块,使所述卡柱组装至绝缘本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向外的张力,有效防止了卡柱的张裂。所述收容腔的上侧具有顶壁,当所述插塞件由绝缘本体上方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所述舌板沿对接方向的末端位于底壁上,从而可以对正导引舌板插入收容腔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是一种用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于主电路板的电连接器,通常该种电接器包括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收容腔,所述端子突伸入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一个设置有卡柱的插塞件,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卡固在该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内并使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接点与端子可靠导通。
所述卡柱与绝缘本体间一般为两段式卡固配合。如公开于1998年10月6日的第5,816,845号美国专利,其揭示的电连接器插塞件上的卡柱设置有凸块,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前后一大一小两个凸块。所述插塞件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所述卡柱的凸块沿对接方向越过绝缘本体的前方较大凸块而卡扣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凸块之间。
然而,上述卡柱在组装至绝缘本体的过程中,越过绝缘本体上的较大凸块时会受到较大的张力作用而可能在卡柱与基部连接处产生破裂。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插塞件的卡柱与基部连接处不易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塞件的卡柱不易张裂的电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前表面、并于该前表面上开设有收容腔,该收容腔的上侧设有顶壁,该绝缘本体还定义有自前表面向收容腔进入的方向为对接方向;数个端子,其成排固持于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突伸入收容腔中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相连;插塞件,其包括可收容于收容腔中用以紧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舌板及位于该舌板两侧的一对卡柱,每一卡柱设置有朝向舌板方向突伸的扣持块;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向上贯穿绝缘本体以可沿自上向下的方向收容对应的扣持块,当所述插塞件由绝缘本体上方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所述舌板沿对接方向的末端位于前述顶壁的前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电连接器插塞件的扣持块由绝缘本体上方向下组装于向上贯穿绝缘本体的第一凹槽中,使插塞件的卡柱无张力地组装至绝缘本体上,能够很好地防止卡柱的张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又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插塞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安装于主电路板上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卡置机构位于第一卡置位的立体配合图。
图7是图6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安装于主电路板上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卡置机构位于第二卡置位的立体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至主电路板200,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2、组装至绝缘本体1的插塞件3及耳部4。
请参照图2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前表面10及于所述前表面10上开设的收容腔11。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有自前表面10向收容腔11进入的方向为对接方向B。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共同限定收容腔11的底壁12、顶壁13及一对侧壁,侧壁两侧又分别设置有扣持部14。所述底壁12抵靠于主电路板200上,所述顶壁13位于收容腔11的上侧并大致平行于底壁12,一对侧壁连接所述底壁12和顶壁13。
请参照图4所示,所述端子2成排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其包括沿对接方向B延伸并收容于底壁12的固定臂21、大致平行于固定臂21并收容于顶壁13的弹性接触臂2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焊接脚23。所述固定臂21具有位于收容腔11中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延伸至底壁12的前端;所述接触臂22也具有突伸入收容腔11中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相接的接触部。请参照图2所示,顶壁13上对应所述接触臂22还开设有孔洞,以为接触臂22提供弹性变形的裕度。
请参照图2所示,前述抵靠于主电路板200上的底壁12相较于顶壁13具有突伸出前表面10的前端120,相应的所述端子2收容于底壁12的固定臂21也随前端120突伸出电连接器的前表面10。上述底壁12与顶壁13还可以相对设置为其他构形,比如,所述顶壁13的前缘在对接方向B上自前表面10向绝缘本体1凹陷,相应的暴露出底壁12的前端及位于底壁12前端的固定臂21的前端。
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两侧的扣持部1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141、间隔凸块143及止挡块145,而所述第一凸块141、间隔凸块143及止挡块145间形成向上贯通绝缘本体1的第一凹槽142及第二凹槽144,从而所述第一凹槽142及第二凹槽144分别具有水平开口及侧向开口;所述第二凹槽144相对于第一凹槽142远离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0。所述第一凸块141于第一凹槽142侧设有与前表面10平行的止挡面,所述间隔凸块143于第一凹槽142侧及第二凹槽144侧均设有导引斜面。并且所述第一凸块141较间隔凸块143突出绝缘本体1的尺寸大。
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所述插塞件3包括纵长构形的基部31、自基部31中部向前延伸用以紧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扁平舌板32及自基部31两侧向前延伸于舌板3两侧的一对卡柱33。所述舌板32可收容于收容腔11中并位于固定臂21与接触臂22之间,其包括抵靠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的抵靠面321及顶壁13相对用于挤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挤压面322。所述基部31对应舌板32的挤压面322平齐开设有用来导引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通槽311。请参照图5所示,所述舌板32的抵靠面321沿对接方向B开设有可收容导引所述导引部的狭槽323,该狭槽323在舌板32的前端处贯通所述挤压面322形成凹槽324,从而在舌板32的前端边缘形成凹槽324与凸块325间隔排布的梳齿状构形。所述卡柱33的末端设置有朝向舌板32方向突伸的扣持块331,所述卡柱33的扣持块331可收容于第一凹槽142或第二凹槽144中,该扣持块331设置有与间隔凸块143的导引斜面配合的导引斜面,以利于所述扣持块331越过间隔凸块143收容于第二凹槽144中。
请参照图2、图4、图6及图7所示,组装时,所述插塞件3由绝缘本体1上方向下组装,所述卡柱33的扣持块331由绝缘本体1的上方竖直向下组装入绝缘本体1的第一凹槽142中,由于所述卡柱33的两扣持块331间的距离大于两第一凹槽142之间的距离,所述扣持块331由绝缘本体1上方竖直向下收容于第一凹槽142中时,所述绝缘本体1不会对两扣持块331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力,因此卡柱33不会受到张力的作用,从而较卡柱33沿对接方向B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方式减少了卡柱33与基部31间裂损的可能。所述扣持块331完全收容于第一凹槽142后,所述舌板32的沿对接方向B的末端越过顶壁13的前方(或顶壁13的凹陷)抵靠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的前端120上,同时所述端子2的固定臂21的导引部前端收容于舌板32的狭槽323中以导引插塞件3沿对接方向B的运动。至此,所述插塞件3位于组装至绝缘本体1的第一组装位。
请参照图2及图6所示,插塞间3组装至第一组装位后,将一对耳部4分别组装至绝缘本体1遮覆扣持部14的位置上,遮盖住第一凹槽142及第二凹槽144的于绝缘本体1上方的水平开口,从而限制卡柱33的扣持块331向上脱离第一凹槽142。所述耳部4的侧向还向下延伸有引脚,该引脚可遮覆住第一凹槽142的侧向开口以防止卡柱33的侧向移动,所述引脚焊接于主电路板上而可具有接地功能。此外,所述一对耳部还可以连为一体形成金属件遮覆在绝缘本体1上。
当电连接器100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时,先将插塞件3的基部31略向上抬升,使舌板32与端子2的固定臂21倾斜配合,所述固定臂21的导引部收容于梳齿状结构的凹槽中;此时卡柱33的扣持块331被绝缘本体1的第一凸块141的止挡面挡止而不会与绝缘本体1脱离。然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由通槽311插入收容腔11中;再将插塞件3放平沿对接方向B向绝缘本体1推近,所述端子2的导引部沿狭槽323相对移动,所述扣持块331的导引斜面与所述间隔凸块143的对应导引斜面配合,导引所述扣持块331第二凸块143越过间隔凸块143收容于第二凹槽144中,并且扣持于间隔凸块143上,此时所述插塞件3位于与绝缘本体1完全配合的第二组装位。
现有技术里,卡柱33的扣持块331一般沿对接方向B越过第一凸块141后收容于第一凹槽142中,在扣持块331越过第一凸块141的过程中,所述扣持块331受到第一凸块141施加的水平侧向力,卡柱331向两侧张开。为了达到较好的卡持效果,一般所述第一凸块141侧向突出的幅度会较大,卡柱33需要向两侧张开的幅度也较大,从而组装过程中卡柱33与基部31的连接处较易张裂。而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卡柱33的扣持块331由第一凹槽142于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上的开口竖直向下收容于第一凹槽142中,所述扣持块331不会受到第一凸块141的侧向作用力,卡柱33也就不必向两侧张开。从而上述结构及组装有效降低了卡柱33张裂的可能。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舌板32的前端为齐平的边缘,为了顺利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1而向上抬升插塞件3的基部31后,前述舌板齐平的边缘抵靠于端子2的固定臂21上,插塞件3受到侧向的力时可能会产生移动。然而,本发明中,插塞件3的舌板32的前端边缘为梳齿状结构,端子2的固定臂21位于舌板32的狭槽323中的部分则会逐渐转移至舌板32的前端与狭槽323连通的凹槽324中,仍可以限制插塞件3的侧向移动;又由于凹槽324与狭槽323连通,放平插塞件3的基部31,端子2的固定臂21又顺利收容于狭槽323中以导引插塞件3向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1推近而达至第二组装位。
Claims (10)
1.一种可将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至主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前表面,于该前表面上开设有收容腔,该收容腔的上侧设有顶壁,该绝缘本体还定义有自前表面向收容腔进入的方向为对接方向;
数个端子,其成排固持于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突伸入收容腔中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相连;
插塞件,其包括可收容于收容腔中用以紧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舌板及位于该舌板两侧的一对卡柱,每一卡柱设置有朝向舌板方向突伸的扣持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向上贯穿绝缘本体以可沿自上向下的方向收容对应的扣持块,当所述插塞件由绝缘本体上方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所述舌板沿对接方向的末端位于前述顶壁的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与顶壁相对的底壁,所述底壁设有相较于顶壁向前突出的前端,当所述插塞件由绝缘本体上方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所述舌板位于该底壁前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与顶壁相对的底壁,所述顶壁的前缘在对接方向上自前表面向绝缘本体凹陷,相应的暴露出底壁的前端,当所述插塞件由绝缘本体上方向下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所述舌板通过顶壁前方的凹陷向下抵靠于底壁前端。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固定臂、大致平行于固定臂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具有位于对接腔中的接触部,所述插塞件的舌板位于固定臂与接触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收容于与顶壁相对的底壁上并具有位于收容腔中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延伸至底壁的前端,所述舌板设有与底壁相对的抵靠面及与顶壁相对的挤压面,该抵靠面上对应开设有可收容导引所述导引部的狭槽,以导引插塞件沿对接方向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在舌板的末端贯通挤压面形成凹槽,于舌板的末端形成凸块与凹槽间隔排列的梳齿状结构,当所述舌板与端子的固定臂倾斜配合时,所述凹槽可收容导引固定臂的导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还设置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较第一凹槽远离绝缘本体前表面,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间设置有间隔凸块,当所述舌板向收容腔中插入时,所述卡柱的扣持块可由第一凹槽中沿对接方向越过间隔凸块收容于第二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金属件,所述金属件遮挡住第一凹槽于绝缘本体上方的开口,以限制扣持块向上脱离第一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贯穿绝缘本体外侧的侧向开口,所述金属件向下延伸有引脚,该引脚遮挡住第一凹槽的侧向开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卡柱的扣持块间的距离大于两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66073 CN1790818A (zh) | 2004-12-14 | 2004-12-14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66073 CN1790818A (zh) | 2004-12-14 | 2004-12-14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0818A true CN1790818A (zh) | 2006-06-21 |
Family
ID=36788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66073 Pending CN1790818A (zh) | 2004-12-14 | 2004-12-14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790818A (zh) |
-
2004
- 2004-12-14 CN CN 200410066073 patent/CN179081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6638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93389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599806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599805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4969840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exible flat cable | |
JP338678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 |
JP3122004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7717759B2 (en) |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 |
CN2548306Y (zh) | 插头连接器 | |
US2008004505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tacts | |
MX2007013960A (es) | Conector electrico con particularidades de soporte de carga. | |
CN2757357Y (zh) | 电连接器 | |
CA1239202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00159740A1 (en) | Cable assembly having hold-down arrangement | |
CN2629272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667738Y (zh) | 语音插座连接器 | |
JP2007134301A (ja) | 垂直嵌合雌端子及びこれが装着されるハウジング | |
CN2582206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KR101042120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2537149Y (zh) | 具有内置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 |
CN279191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395406Y (zh) | 柔性扁平线缆连接器 | |
CN2749084Y (zh) | 电连接器 | |
JP3136645U (ja)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CN1790818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