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3988A -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73988A CN1773988A CN200410092738.1A CN200410092738A CN1773988A CN 1773988 A CN1773988 A CN 1773988A CN 200410092738 A CN200410092738 A CN 200410092738A CN 1773988 A CN1773988 A CN 17739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gsn
- address
- source
- protocol version
- ipv4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trimethylsilyl iodide Substances C[Si](C)(C)I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7—Adaptation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wo IP versions, e.g. between IPv4 and IPv6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的通讯方法,适用于多个支持不同IP协议版本的SGSN共存的移动通讯网络,其特征在于,预先配置目的SGSN所支持的所有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当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通讯时,首先探测目的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再根据探测结果,使用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本发明能实现支持不同IP协议版本的SGSN之间的相互通讯,提高网络兼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的分组(PS)域网络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的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核心网从逻辑上分为电路(CS)域和分组(PS)域。在PS域中,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SN,GPRS Support Node)是主要的网络节点,包含了支持GPRS所需的功能。GSN包括两种类型:服务GSN(SGSN,Serving GSN)和网关GSN(GGSN,Gateway GSN)。
其中,SGSN是WCDMA核心网PS域的功能节点,它通过接口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GGSN、归属位置寄存器/鉴权中心(HLR/AUC)、移动交换中心/访问位置寄存器(MSC/VLR)等网元相连,同时通过Gn/Gp接口与其他SGSN相连。SGSN的主要功能是提供PS域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鉴权以及加密等功能。
SGSN和GGSN之间的接口基于GPRS隧道协议(GTP)来实现隧道传输功能。GTP包括信令面GTP(GTP-C)和用户面GTP(GTP-U),GTP-C用于完成隧道的管理和其它信令消息的传输功能,GTP-U用于传输用户面的数据包。用户面数据包可以是以离散形式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分组数据包以离散形式传送的各种协议的统称为分组数据协议(PDP),例如因特网协议(IP)和X.25协议都属于PDP。PDP可以用于外部数据网与核心网交互,以及不同核心网之间的交互。PDP上下文是在移动台(MS)和GSN内,为一个会话保存的信息集合。
在第3代合作工程(3GPP)R5之前的版本里,GTP消息由因特网协议版本4(IPv4)承载封装,GTP消息里的GSN地址信元是IPv4地址。在3GPP R5及以后版本里,3GPP要求GTP能够被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承载封装,GTP消息里的GSN地址信元是IPv6地址,即支持GSN之间使用IPv6承载GTP进行通讯。
当前,通讯网络正处于从Ipv4到IPv6的过渡时期,由于现有网络中GSN均采用IPv4,在网络中全面过渡到使用IPv6需要循序渐进。为了确保兼容性,在IPv6GSN与IPv4GSN共存的网络中,升级后的GSN均应是同时支持由IPv4承载的GTP和由Ipv6承载的GTP,这种GSN称为Ipv4/IPv6双栈GSN,也称为C类型GSN(TYPE C GSN);另外,只支持IPv4承载GTP的GSN称为IPv4单栈GSN,也称为A类型GSN(TYPE A GSN)。在目前最新的3GPP TS 29.060v6.1.0中,描述了TYPE C GSN的通讯方案,主要包括:在TYPE C GSN中配置有IPv4地址和IPv6地址,可以在自身的IPv4地址和IPv6地址上同时监听GTP消息,分别接收IPv4封装的GTP消息和IPv6封装的GTP消息,并用相应版本的IP承载封装GTP消息。
但是,在目前最新的3GPP TS 29.060 v6.1.0中,只描述了Ipv4/IPv6双栈GSN应用于SGSN与GGSN之间通过IPv6进行互相通讯的方案,没有描述Ipv4/IPv6双栈GSN应用于SGSN之间通过IPv6来实现相互通讯的方案,因此导致现有的通讯网络中,Ipv4/IPv6双栈SGSN之间无法使用IPv6进行相互通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SGSN之间的通讯方法,能实现支持不同IP协议版本的SGSN之间的相互通讯,提高网络兼容性。
尤其是,本发明能实现Ipv4/IPv6双栈SGSN间通过IPv6通讯,同时保证Ipv4/IPv6双栈SGSN与其它不支持IPv6的SGSN之间相互通讯,提高网络兼容性。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的通讯方法,适用于多个支持不同IP协议版本的SGSN共存的移动通讯网络,预先配置目的SGSN所支持的所有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当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通讯时,首先探测目的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再根据探测结果,使用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
所述探测过程为:
A、源SGSN根据预先配置的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获知目的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向目的SGSN发送IP协议版本为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源SGSN IP地址;
B、目的SGSN收到源SGSN IP地址后,根据该源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获知源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向源SGSN返回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
C、源SGSN收到目的SGSN返回的目的SGSN IP地址,判断该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决定以该IP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
所述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有多种,步骤A中,源SGSN向目的SGSN发送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最高IP协议版本的源SGSN IP地址;步骤B中,目的SGSN向源SGSN返回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最高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
所述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源SGSN判断预定时间内是否收到目的SGSN IP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否则,利用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进行通讯。
所述目的SGSN IP地址配置在域名服务器上,与目的网络逻辑名对应配置;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源SGSN根据收到的目的逻辑名查询域名服务器,获得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
所述网络逻辑名为路由区标识,所述的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的通讯为:SGSN间路由区更新流程,且源SGSN为新SGSN,目的SGSN为老SGSN。
步骤A中,所述查询到的目的SGSN IP地址有多个,源SGSN向其中任一个SGSN IP地址发送所述源SGSN IP地址,收到该源SGSN IP地址的SGSN判断自身是否为目的SGSN,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否则,将该源SGSN IP地址转发给目的SGSN。
所述网络逻辑名为无线网络控制器标识,所述的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的通讯为:SGSN间的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重定向流程;且所述源SGSN为老SGSN,目的SGSN为新SGSN。
所述SGSN为支持Ipv4协议版本的Ipv4单栈SGSN,或者同时支持Ipv4协议版本和Ipv6协议版本的Ipv4/Ipv6双栈SGSN。
所述源SGSN与目的SGSN之间的通讯消息中包括用于携带Ipv6地址的信元。
由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SGSN之间进行通讯时,源SGSN根据查找到的目的SGSN的IP地址版本决定利用何种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并利用该协议版本向目的SGSN发送信息,目的SGSN收到来自源SGSN的消息后,根据源SGSN的IP地址版本决定与源SGSN进行通讯所使用的协议版本,并利用该协议版本向源SGSN返回消息,因此本发明所述方法在Ipv4/IPv6双栈SGSN与Ipv4单栈SGSN共存的网络中,可以选择使用Ipv4或IPv6进行通讯,实现Ipv4/IPv6双栈SGSN之间、或者与其它不支持Ipv6的SGSN之间相互通讯,提高网络兼容性;同时不影响Ipv4单栈SGSN之间互相通讯,对原有网络不产生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路由区更新流程的简略流程图;
图2为所述路由区更新流程中,SGSN之间的通讯流程图;
图3为所述路由区更新流程中,新SGSN选择通讯协议版本的流程图;
图4为SRNS重定向流程的简略流程图;
图5为所述SRNS重定向流程中,SGSN之间的通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预先配置目的SGSN所支持的所有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当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通讯时,首先探测目的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再根据探测结果,使用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
本发明预先在域名服务器(DNS Name Server)上配置SGSN的标识及其对应的IP地址,如果某SGSN只支持IPv4协议,则其IP地址为IPv4版本;如果某SGSN支持IPv4/IPv6双栈协议,则其IP地址为IPv4和IPv6两个版本。根据信令流程设计,还要配置网络逻辑名与SGSN标识及其IP地址的对应关系。例如网络逻辑名可以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标识以及路由区标识(RAI)。
不同SGSN之间需要互相通讯的情况有多种,例如在移动管理时主要包括两种互通的情况:路由区更新流程和服务无线网络子系统(SRNS)重定向流程。本文中以路由区更新流程和SRNS重定向流程为例对本发明所述SGSN之间的通讯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路由区更新流程中SGSN之间的通讯。本流程中,发起通讯的源SGSN为新SGSN,目的SGSN为老SGSN。
参见图1,路由区更新的简略流程包括:
步骤101、当移动站(MS)发生跨SGSN的路由区更新时,MS向其所属的新SGSN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消息。
步骤102、新SGSN收到该路由更新请求消息后向该MS所属的老SGSN发送SGSN内容请求(SGSN内容请求)消息,获取移动性管理(MM)上下文和PDP上下文。
步骤103、老SGSN收到SGSN内容请求消息后,向新SGSN返回SGSN内容响应消息,其中包括MM和PDP上下文。
步骤104、新SGSN收到SGSN内容响应消息后,向老SGSN返回SGSN内容确认响应消息表示已经收到MM和PDP上下文,路由区更新流程结束。
在Ipv4/IPv6双栈SGSN与Ipv4单栈SGSN共存的网络中,新SGSN和老SGSN之间需要进一步选择用何种IP协议进行通讯,参见图2,本实施例一所述路由区更新流程中,SGSN之间的通讯流程包括:
步骤201、新SGSN收到来自MS的路由更新请求,其中包括:老SGSN所属老RAI、MS标识、以及P-TMSI,该P-TMSI为SGSN的分配原则;向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包括老RNC标识和RAI。
步骤202、域名服务器根据老RAI查找到该对应的老RNC所接入SGSN的标识,并进一步查找到该老RNC所接入SGSN对应的IP地址,且查找到的SGSN标识及其对应的IP地址,以列表的形式给出,并向新SGSN返回该老RNC所接入SGSN标识及其对应IP地址的列表。
步骤203、新SGSN收到域名服务器返回的老RNC所接入SGSN标识及其IP地址的列表后,根据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以及列表中SGSN所支持的版本,利用新/老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向老SGSN发送SGSN内容请求消息,并携带该版本的新SGSN IP地址。
本实施例中,SGSN内容请求消息中的信元内容如下表1所示:
信元 | Presence requirement | 注释 |
IMSI | Conditional | 现有信元 |
Routeing Area Identity(RAI) | Mandatory | 现有信元 |
Temporary Logical Link Identifier(TLLI) | Conditional | 现有信元 |
Packet TMSI(P-TMSI) | Conditional | 现有信元 |
P-TMSI Signature | Conditional | 现有信元 |
MS Validated | Optional | 现有信元 |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 Control Plane | Mandatory | 现有信元 |
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 | Mandatory | 现有信元 |
Alternative SGSN Address for ControlPlane | Conditional | 新增信元 |
Private Extension | Optional | 现有信元 |
SGSN Number | Optional | 现有信元 |
表1
参见表1,其中的现有信元与现有技术中SGSN内容请求消息的意义内容相同,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再描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SGSN内容请求消息中增加了一个Alternative 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信元,用来传递IPv6地址。
步骤203的具体执行过程参见图3,包括:
步骤301、新SGSN判断自身支持的IP协议版本类型,如果新SGSN自身只支持IPv4协议,即该新SGSN为Ipv4单栈SGSN,则执行步骤302;如果新SGSN自身支持IPv4/IPv6双栈协议,即该新SGSN为Ipv4/Ipv6双栈SGSN,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2、判断所述列表中的SGSN是否为一个,如果是,则该SGSN为老SGSN,执行步骤303;否则,列表中的SGSN为多个,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新SGSN利用IPv4协议向该老SGSN发送SGSN内容请求消息,该消息中携带新SGSN的IPv4地址,执行步骤204。
列表中的SGSN如果为多个,说明RNC接入多个SGSN,新SGSN从列表中得到多个SGSN及其IP地址,该多个SGSN又称为SGSN池,SGSN池对应的IP地址又称为IP地址池。但是,新SGSN不能够获得具体的老SGSN的IP地址,此时新SGSN需将SGSN内容请求消息发给上述SGSN池中的任何一个SGSN,由该SGSN转发该消息,因此要执行步骤304。
步骤304、新SGSN利用IPv4协议向该多个SGSN中的任一个发送SGSN内容请求消息,该消息中携带新SGSN的IPv4地址;收到SGSN内容请求消息的当前SGSN再根据消息中携带的P-TMSI和预先配置的P-TMSI与老SGSN的对应关系获知该P-TMSI对应老SGSN的IP地址,如果当前SGSN为老SGSN,则执行步骤204;否则,将该SGSN内容请求消息转发给老SGSN,执行步骤204。
SGSN内容请求消息如何转发给老SGSN为现有公知技术,本文中不再详细说明。
步骤305、判断列表中的SGSN是否为一个SGSN,如果是,则该SGSN为老SGSN,执行步骤306;否则,需执行步骤309。
步骤306、新SGSN判断该老SGSN的IP地址版本,如果为IPv4/IPv6双栈版本,则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利用IPv6协议向老SGSN发送SGSN内容请求消息,其中包括Ipv6地址,执行步骤204;
步骤308、利用IPv4协议向老SGSN发送SGSN内容请求消息,其中包括Ipv4地址,执行步骤204。
步骤309、新SGSN判断所述SGSN池中是否所有SGSN的IP地址都是IPv4/IPv6双栈版本,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10;否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10、新SGSN利用IPv6协议版本向所述多个SGSN中任一SGSN发出SGSN内容请求消息,该消息中至少包括MS标识、P-TMSI,并且在该消息中只携带IPv6地址,即该消息中的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信元填写IPv6地址,而Alternative 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信元为空;收到SGSN内容请求消息的当前SGSN再根据消息中携带的P-TMSI获知该P-TMSI对应老SGSN的IP地址,如果当前SGSN为老SGSN,则执行步骤204;否则,将该SGSN内容请求消息转发给老SGSN,执行步骤204。
步骤311、新SGSN利用IPv4协议版本向多个SGSN中任一SGSN发出SGSN内容请求消息,该消息中至少包括MS标识、P-TMSI,并且在该消息中既携带IPv4地址,又携带IPv6地址,即:该消息中的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信元填写IPv4地址,Alternative 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信元填写IPv6地址。收到SGSN内容请求消息的当前SGSN再根据消息中携带的P-TMSI获知该P-TMSI对应老SGSN的IP地址,如果当前SGSN为老SGSN,则执行步骤204;否则,将该SGSN内容请求消息转发给老SGSN,执行步骤204。
步骤204、老SGSN收到SGSN内容请求消息后,根据该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版本以及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决定与新SGSN通讯所用的IP协议版本,利用并返回SGSN内容响应消息。
本步骤分两种情况:
如果老SGSN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为IPv4/IPv6双栈协议,则判断SGSN内容请求消息中是否携带IPv6地址,如果有,则利用IPv6协议向新SGSN返回SGSN内容响应消息,其中携带老SGSN的IPv6地址;否则,利用IPv4协议向新SGSN返回SGSN内容响应消息,其中携带老SGSN的IPv4地址。
如果老SGSN自身只支持IPv4协议,则利用IPv4协议向新SGSN返回SGSN内容响应消息,其中携带老SGSN的IPv4地址。
步骤205、新SGSN在预定的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SGSN内容响应消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302。
步骤206、新SGSN根据SGSN内容响应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版本决定通过何种IP协议版本与老SGSN进行通讯。具体过程为:判断该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是否为IPv6地址,如果是,则利用IPv6协议向老SGSN返回SGSN内容确认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v6用户面地址,结束本流程;否则,利用IPv4协议向老SGSN返回SGSN内容确认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v4用户面地址,结束本流程。
上述的路由区更新流程是新SGSN向老SGSN主动发起GTP信令交互通讯流程,当本发明所述方法应用在SRNS重定向流程中,则是老SGSN首先向新SGSN发起GTP信令交互通讯流程。
实施例二、SRNS重定向流程中SGSN之间的通讯。本流程中,发起通讯的源SGSN为老SGSN,目的SGSN为新SGSN。
参见图4,SRNS重定向流程的简略流程包括:
步骤401、当曾为MS服务的老的服务RNC(SRNC)决定发起SRNS重定向流程时,老SRNC向老SGSN发送包括新SRNC标识的重定向通知消息;
步骤402、老SGSN收到重定向通知消息后,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消息,其中包括:IMSI、MM上下文、PDP上下文。
步骤403、新SGSN收到前向重定向请求后,向老SGSN返回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其中包括新SGSN的控制面地址。
在Ipv4/IPv6双栈SGSN与Ipv4单栈SGSN共存的网络中,新SGSN和老SGSN之间需要进一步选择用何种IP协议进行通讯,参见图5,本实施例二所述SRNS重定向流程中,SGSN之间的通讯流程包括:
步骤501、老SGSN收到包括新SRNC标识的重定向请求后,向域名服务器发送包括新SRNC标识的查询请求。
步骤502、域名服务器根据新SRNC标识查找到该新SRNC所接入的SGSN标识,并进一步查找到该新RNC所接入SGSN对应的IP地址,且以列表的形式向老SGSN返回该新SRNC所接入SGSN标识及其对应IP地址。
步骤503:老SGSN收到域名服务器返回的新RNC所接入SGSN标识及其IP地址的列表后,根据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以及列表中SGSN的IP地址版本,决定利用新/老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
为了使本流程支持IPv6协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的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中同样增加了一个Alternative SGSN Address for Control Plane信元,用来传递IPv6地址。
SGSN重定向流程不同于上述的SGSN路由区更新流程,在该SGSN重定向流程中,如果域名服务器返回的列表中只有一个SGSN,则该SGSN为新SGSN,如果域名服务器返回的列表中有多个SGSN,则老SGSN从该多个SGSN中任选一个SGSN作为新SGSN,因此无需转发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另外,本步骤中,老SGSN还需确定通过何种IP协议版本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老SGSN根据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作出以下两种处理:
如果老SGSN自身只支持IPv4协议,则通过IPv4协议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其中只携带IPv4地址;
如果老SGSN自身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则进一步判断新SGSN的IP地址版本,如果新SGSN的IP地址为IPv4地址,通过IPv4协议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其中只携带IPv4地址;如果新SGSN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则通过IPv6协议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其中只携带IPv6地址。
步骤504、新SGSN收到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后,根据该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版本以及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决定使用新/老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与老SGSN进行通讯,并返回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
本步骤分两种情况:
如果新SGSN自身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为IPv4/IPv6双栈协议,则判断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中是否携带IPv6地址,如果有,则利用IPv6协议向老SGSN返回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其中携带新SGSN的IPv6地址;否则,利用IPv4协议向老SGSN返回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其中携带新SGSN的IPv4地址。
如果新SGSN自身只支持IPv4协议,则利用IPv4协议向老SGSN返回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其中携带新SGSN的IPv4地址。
步骤505、老SGSN在预定的时间内判断是否收到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6;否则,执行步骤507。
步骤506、老SGSN根据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版本决定通过何种IP协议版本与新SGSN进行通讯。具体过程为:老SGSN判断收到的前向重定向响应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是否为IPv6地址,如果是,则决定利用IPv6协议同新SGSN进行通讯,结束本流程;否则,决定利用IPv4协议同新SGSN进行通讯,结束本流程。
步骤507、老SGSN通过IPv4协议向新SGSN发送前向重定向请求消息,其中只携带IPv4地址,并返回步骤503。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实现支持不同IP协议版本SGSN之间的互通。尤其是IPv4/IPv6双栈SGSN向对端SGSN发起请求时,根据对端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决定使用相应的IP协议版本。当对端SGSN既支持IPv4协议,又支持IPv6协议时,首先利用高版本IP协议,即Ipv6协议向对端SGSN发送请求,当对端SGSN利用Ipv6协议返回响应,则继续使用Ipv6协议与对端SGSN通讯;当对端SGSN利用IPv4协议返回响应,则使用IPv4协议与对端SGSN进行通讯;当对端SGSN没有返回响应,则利用低版本IP协议,即IPv4协议重新发送请求。由此,IPv4/IPv6双栈SGSN与对端SGSN进行通讯时,首先对对端SGSN的Ipv6能力进行探测,然后根据探测结果优先使用Ipv6进行通讯,从而实现支持不同IP协议的SGSN之间的相互通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的通讯方法,适用于多个支持不同IP协议版本的SGSN共存的移动通讯网络,其特征在于,预先配置目的SGSN所支持的所有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当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通讯时,首先探测目的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再根据探测结果,使用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过程为:
A、源SGSN根据预先配置的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获知目的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向目的SGSN发送IP协议版本为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源SGSN IP地址;
B、目的SGSN收到源SGSN IP地址后,根据该源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获知源SGSN所支持的IP协议版本,向源SGSN返回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
C、源SGSN收到目的SGSN返回的目的SGSN IP地址,判断该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决定以该IP协议版本与目的SGSN进行通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有多种,步骤A中,源SGSN向目的SGSN发送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最高IP协议版本的源SGSN IP地址;步骤B中,目的SGSN向源SGSN返回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最高IP协议版本的目的SGSN IP地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源SGSN判断预定时间内是否收到目的SGSN IP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否则,利用源/目的SGSN都支持的IP协议进行通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SGSN IP地址配置在域名服务器上,与目的网络逻辑名对应配置;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源SGSN根据收到的目的逻辑名查询域名服务器,获得目的SGSN IP地址的IP协议版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逻辑名为路由区标识,所述的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的通讯为:SGSN间路由区更新流程,且源SGSN为新SGSN,目的SGSN为老SGS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查询到的目的SGSN IP地址有多个,源SGSN向其中任一个SGSN IP地址发送所述源SGSN IP地址,收到该源SGSN IP地址的SGSN判断自身是否为目的SGSN,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否则,将该源SGSN IP地址转发给目的SGS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逻辑名为无线网络控制器标识,所述的源SGSN向目的SGSN发起的通讯为:SGSN间的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重定向流程;且所述源SGSN为老SGSN,目的SGSN为新SGSN。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SN为支持Ipv4协议版本的Ipv4单栈SGSN,或者同时支持Ipv4协议版本和Ipv6协议版本的Ipv4/Ipv6双栈SGSN。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SGSN与目的SGSN之间的通讯消息中包括用于携带Ipv6地址的信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927381A CN1302651C (zh) | 2004-11-10 | 2004-11-10 |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
PCT/CN2005/001900 WO2006050672A1 (fr) | 2004-11-10 | 2005-11-10 |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noeuds serveurs de prise en charge de services de radiotransmission par paquets generaux |
DE602005026933T DE602005026933D1 (de) | 2004-11-10 | 2005-11-10 |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sgsn-knoten |
EP05808312A EP1753189B1 (en) | 2004-11-10 | 2005-11-10 |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sgsn nodes |
AT05808312T ATE502471T1 (de) | 2004-11-10 | 2005-11-10 |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sgsn-knote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927381A CN1302651C (zh) | 2004-11-10 | 2004-11-10 |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3988A true CN1773988A (zh) | 2006-05-17 |
CN1302651C CN1302651C (zh) | 2007-02-28 |
Family
ID=3633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927381A Expired - Lifetime CN1302651C (zh) | 2004-11-10 | 2004-11-10 |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753189B1 (zh) |
CN (1) | CN1302651C (zh) |
AT (1) | ATE502471T1 (zh) |
DE (1) | DE602005026933D1 (zh) |
WO (1) | WO2006050672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46311A1 (en) * | 2006-10-16 | 2008-04-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negotiat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and obtain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information |
CN101917491A (zh) * | 2010-05-20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域名解析效率的方法及终端 |
WO2010148946A1 (zh) * | 2009-12-08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v4/IPv6双栈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036422A (zh) * | 2009-09-27 | 2011-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ip地址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196051A (zh) * | 2010-03-03 | 2011-09-2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终端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WO2011160587A1 (zh) * | 2010-06-25 | 2011-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栈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413130A (zh) * | 2006-10-16 | 2012-04-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会话描述协议能力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和网络实体 |
CN103188659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核查路由区更新数据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250447A (zh) * | 2010-12-13 | 2013-08-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Epc中的扩展的qos支持 |
WO2020093377A1 (zh) * | 2018-11-09 | 2020-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互联网协议版本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32668A1 (en) * | 2001-10-05 | 2003-04-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 off in a gprs network with nodes supporting different ip versions |
CA2462701A1 (en) * | 2001-10-05 | 2003-04-17 | Nokia Corporation | Address transition and message cor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US7187682B2 (en) | 2002-02-21 | 2007-03-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acket data serving node (PDSN) load optimization |
KR20030075237A (ko) * | 2002-03-16 | 2003-09-26 | 주식회사 아이투소프트 | 서로 다른 인터넷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애플리케이션을구비한 호스트가 목적지 플랫폼과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시스템 |
JP3896300B2 (ja) * | 2002-03-20 | 2007-03-22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IPv4/IPv6デュアルスタック機能を備えた通信装置 |
AU2003219294A1 (en) * | 2002-03-27 | 2003-10-13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System for selecting a connectivity mechanism |
US6957086B2 (en) * | 2002-05-01 | 2005-10-1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wireless capability discovery and protocol negoti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including same |
KR100560737B1 (ko) * | 2003-02-18 | 2006-03-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듀얼스택을 이용한 아이피브이4 - 아이피브이6 전환 장치및 그 방법 |
CN100379219C (zh) * | 2003-07-23 | 2008-04-02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利用nat-pt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ip网络终端通信方法 |
-
2004
- 2004-11-10 CN CNB2004100927381A patent/CN130265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11-10 AT AT05808312T patent/ATE50247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1-10 EP EP05808312A patent/EP1753189B1/en active Active
- 2005-11-10 DE DE602005026933T patent/DE602005026933D1/de active Active
- 2005-11-10 WO PCT/CN2005/001900 patent/WO200605067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92751B2 (en) | 2006-10-16 | 2014-11-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negotiat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and obtain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information |
EP2081347A1 (en) * | 2006-10-16 | 2009-07-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negotiat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and obtain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information |
CN101166178B (zh) * | 2006-10-16 | 2010-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会话描述协议版本协商方法、系统及网络实体 |
EP2081347A4 (en) * | 2006-10-16 | 2010-08-04 | Huawei Tech Co Ltd | PROCEDURE, SYSTEM AND NETWORK TERMINATION FOR NEGOTIATING THE MEETING DESCRIPTOR PROTOCOL VERSION AND FOR OBTAINING THE MEETING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INFORMATION |
WO2008046311A1 (en) * | 2006-10-16 | 2008-04-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negotiat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and obtain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information |
CN102413130A (zh) * | 2006-10-16 | 2012-04-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会话描述协议能力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和网络实体 |
CN102036422B (zh) * | 2009-09-27 | 2014-09-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ip地址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036422A (zh) * | 2009-09-27 | 2011-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ip地址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0148946A1 (zh) * | 2009-12-08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v4/IPv6双栈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196051A (zh) * | 2010-03-03 | 2011-09-2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终端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WO2011143869A1 (zh) * | 2010-05-20 | 2011-1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域名解析效率的方法及终端 |
US8862778B2 (en) | 2010-05-20 | 2014-10-14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improving domain name resolution efficiency |
CN101917491A (zh) * | 2010-05-20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域名解析效率的方法及终端 |
WO2011160587A1 (zh) * | 2010-06-25 | 2011-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栈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250447A (zh) * | 2010-12-13 | 2013-08-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Epc中的扩展的qos支持 |
US9344925B2 (en) | 2010-12-13 | 2016-05-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xtended QOS support in EPC |
CN103250447B (zh) * | 2010-12-13 | 2017-02-2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Epc中的扩展的qos支持 |
CN103188659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核查路由区更新数据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188659B (zh) * | 2011-12-30 | 2015-10-0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核查路由区更新数据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093377A1 (zh) * | 2018-11-09 | 2020-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互联网协议版本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534866A (zh) * | 2018-11-09 | 2021-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互联网协议版本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502471T1 (de) | 2011-04-15 |
DE602005026933D1 (de) | 2011-04-28 |
EP1753189B1 (en) | 2011-03-16 |
CN1302651C (zh) | 2007-02-28 |
EP1753189A1 (en) | 2007-02-14 |
EP1753189A4 (en) | 2008-05-28 |
WO2006050672A1 (fr) | 2006-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272C (zh) | 在分组无线网络中标识移动台 | |
CN1112790C (zh) | 分组无线系统和为数据分组制定与协议无关的路由的方法 | |
CN1231079C (zh) | 用于在接入系统中指示宏移动实体的方法以及接入系统 | |
CN110300408B (zh) | 在移动电信系统中的非接入层通信方法和设备 | |
CN1565116A (zh) | 网络节点之间的地址转换与消息相关 | |
CN1685668A (zh) | 远程通信 | |
CN1396780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用户设备标识符的方法 | |
CN1496659A (zh) | 在各核心网之间共享无线电接入节点的网络和方法 | |
CN101064936A (zh) | 一种漫游用户的归属地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 |
CN1623300A (zh) | 在未来因特网中利用区域定位点支持移动节点的移动性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052200A (zh)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路由更新方法 | |
CN10108009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 |
CN1160979C (zh) | 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分组数据业务 | |
CN1773988A (zh) |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之间的通讯方法 | |
CN1437367A (zh) | 移动网络中实现多播业务的方法 | |
CN1859777A (zh) | 一种业务接入中实现pdp地址分配的方法 | |
CN101039523A (zh) | 联合用户迁移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服务gprs支持节点 | |
CN1913715A (zh) | 核心网故障恢复后业务重分担的方法 | |
CN1210989C (zh) | 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漫游时用于提供强化的用户身份保密性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0344199C (zh) | 无线局域网网络移动性管理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710967A (zh) | 一种协议数据单元的转发方法 | |
CN101064928A (zh) | 一种实现位置注册更新的方法 | |
CN1671123A (zh) | 一种使用不同版本的ip协议的gsn之间的通讯方法 | |
CN101047957A (zh) | 一种快速激活移动台的方法 | |
CN1258932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转移分组呼叫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7 Assignee: APPLE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ervice universal block radio business supporting internodel communic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