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5140A - 多频率cdma移动网络中硬切换目标的生成 - Google Patents
多频率cdma移动网络中硬切换目标的生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65140A CN1765140A CNA2003801102746A CN200380110274A CN1765140A CN 1765140 A CN1765140 A CN 1765140A CN A2003801102746 A CNA2003801102746 A CN A2003801102746A CN 200380110274 A CN200380110274 A CN 200380110274A CN 1765140 A CN1765140 A CN 17651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dma channel
- bsc
- channel
- travelling carriage
- neighb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CDMA网络动态生成硬切换(HHO)目标集来支持移动台HHO。动态标识作为HHO的目标的CDMA信道或小区使得无需静态配置的HHO目标集。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源BSS标识与活动集导频和/或报告的PBU导频相关联的小区的公共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一信道集合。可以通过除去包含软切换目标信道的任何公共相邻小区,以及添加活动集导频和/或报告的PBU导频的选定纵向相邻信道来调整该第一集合。可按载波频率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信道分组,并基于CDMA信道类型、BSS附属关系和特征,以及目标与活动集的关系来评估这些信道,以便标识最优HHO目标集。这种操作允许动态确定是要执行BSS间还是BSS内HHO。
Description
发明背景
本发明一般涉及多频率CDMA网络中的硬切换,更具体地说涉及硬切换目标的动态生成。
移动通信网络(例如蜂窝网络)一般包括称为小区的多个定义的服务区。在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网络中,每个小区采用至少一个CDMA信道,它表示支持该小区中移动台与网络之间给定载波频率上的通信的前向和反向链路的集合。就此意义而言,每个CDMA信道可以被视为某个特定载波频率与某个特定服务区或小区的交集。如果在一个小区内采用多个载波频率,则该小区提供类似的多个CDMA信道,各个信道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工作。更具体地说,应该理解,典型的CDMA信道基于定义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频率对。
当移动台获准使用服务时,为其指配某个特定载波频率上至少一个CDMA信道上的无线电链路资源,例如为移动台指配特定的前向/反向链路频率对。如果该移动台在小区之间移动,同时其连接有效,则网络在与其新服务位置相关联的CDMA信道上分配所需的无线电链路资源。将无线电服务从一个CDMA信道转换到另一个信道的实践称为“切换”。
CDMA网络提供利用“软切换”改进切换期间服务可靠性的机会,在软切换期间移动台同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CDMA信道服务。软切换被称为先接后断(make-before-break)式切换,因为从移动台的角度,前向链路服务在新的CDMA信道上开始之后,它才在移动台的当前CDMA信道上结束。实际上,移动台的地理位置可使之同时由三个或三个以上CDMA信道服务。当然,软切换的好处必须与系统资源消耗保持平衡,因为软切换时必须在每个CDMA信道上为移动台分配用于服务它的无线电链路资源。
软切换并非总是期望的或者甚至不可能。例如,移动台可能移动到不在其当前载波频率上提供CDMA信道的新小区。例如,假定移动台处于在频率F2中的CDMA信道上工作的小区A中,该信道表示为F2A,指示对应于小区A中F2的CDMA信道。此外,假定移动台开始向仅以载波频率F1工作的小区B移动,即小区B中可用的唯一CDMA信道是F1B。
因为移动台每次只能在一个载波频率上工作,所以它无法同时接受F2A和F1B的服务,因此必须进行硬切换而非软切换。硬切换常常是先断后接式切换,如在上述实例中由硬频率切换引起。在呼叫控制从一个基站系统(BSS)转换到另一个BSS的情况下也需要硬切换。实际上,硬切换的类型包括BSS内切换和BSS间切换,后一种情况为MSC内(同一个MSC)类型的硬切换或MSC间(不同MSC)类型的硬切换。
在这些概括的硬切换类型中,有两种典型的硬切换触发机制。第一种机制基于往返延迟(RTD),RTD是某个特定移动台与某个特定RBS之间的往返信号延迟的量度。因为此延迟时间直接与距离成比例,所以RTD值可用于检测移动台已在当前小区内移离服务RBS如此之远,以至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是适当的时候。
第二种常用的硬切换触发机制涉及导频信标单元(PBU),它们是特殊的导频信号发射器,用于标识标记系统间转换的特殊边界小区。因为移动台报告导频信号的强度,所以移动台当前BSS中的基站控制器(BSC)可以识别来自移动台的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内是否有PBU信道导频。由此,当前BSC通过来自移动台的导频信号报告中一个或多个PBU导频的存在来识别移动台正在向与另一个系统相关联的小区移动的时候。
无论何种触发机制,常规网络中的硬切换依赖于预先配置的切换目标的使用。利用此方法,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定义了例如作为网络指配操作的一部分指定的切换目标。因此,产生大量维护开销,因为必须维护、更新目标信息,并随网络变化(如当增加和/或修改小区时)验证其一致性。
在这些配置选择中,系统操作员必须预先配置要对给定CDMA信道执行的硬切换类型(BSS间类型、BBS内类型),以及必须显式地配置所有潜在可用的目标频率和可用小区。由于这些硬切换配置的静态性质,此类网络丧失通过动态了解当前射频(RF)条件、CDMA信道可用性等赢得的优点。因此,静态配置的硬切换类型和目标常常太过乐观,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和服务中断,或者太悲观,从而导致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硬切换方法,它动态确定移动台硬切换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此动态方法最好将无线电条件和资源可用性纳入考虑,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动态配置硬切换目标信息。
发明概述
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动态生成硬切换目标信息以支持移动台在无线网络中的硬切换(HHO)。动态生成的目标信息可以标识一个或多个目标CDMA信道,或可以标识应该基于例如资源可用性从中选择CDMA信道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总之,在示范实施例中,动态目标集生成基于移动台的活动集,还可进一步基于其它参数,如CDMA信道状态和控制要使用的最大CDMA目标信道数的目标集大小限制,此限制可以按每个CDMA信道进行配置,以在HHO可靠性和网络容量利用效率之间维持期望的平衡。
在一个或多个示范实施例中,源基站控制器(BSC)动态生成CDMA信道或小区的HHO目标集,以支持特定移动台的HHO。对于基站系统(BSS)内HHO,BSC可以生成两个HHO目标集:第一最优选目标集和第二次优选目标集。这两个目标集可以包括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总之,示范BSC可以同时使用这两个目标集来执行最优无线电链路资源分配,或者可以在确定从第一更优选目标集得不到足够资源的情况下才使用第二目标集。
下文将详细描述动态目标的生成,示范动态目标生成包括基于操纵与移动台活动集中标识的那些导频所对应的小区相关联的相邻小区列表信息来标识“公共相邻”小区,并且,对于基于PBU的HHO触发,还包括将移动台在例如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中报告的所有PBU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纳入考虑。总之,基于处理相邻小区列表信息以及可选地基于添加“纵向相邻者(vertical neighbor)”信道(如果有的话)来确定第一CDMA信道集合。对基于RTD的HHO触发,感兴趣的纵向相邻者是在与触发活动集导频相同的小区中但在不同于移动台当前频率分配的频率分配下的CDMA信道(如果有的话)。对于基于PBU的HHO触发,纵向相邻者是移动台报告的任何PBU导频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非PBU纵向相邻者和/或活动集导频的纵向相邻者。
一旦标识了第一CDMA信道集,则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为实际选择目标信道来评估这些信道。这种评估可以基于例如根据CDMA载波频率将这些信道分成子集。由此,在多载波CDMA网络中,就会有与第一信道集所表示的不同载波频率一样多的子集。可以评估子集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优选权。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与每个子集中的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参数来分类。根据该示范方法,基于确定该子集中每个信道的信道类型(例如标准类型还是边界类型信道)以及系统附属关系(例如同一个系统还是外部系统)来评估每个子集。可以考虑其它参数,如子集内纵向相邻者的数量以及各个信道有关移动台的当前服务参数的系统兼容性。
一般而言,标准信道较边界信道更被优选,纵向相邻信道较非纵向相邻信道更被优选,同一系统的信道较外部系统的信道更被优选。由此,可以安排频率子集评估来选择CDMA信道目标,以使BSS内HHO优先于BSS间HHO,但这种优选还可以基于其它更复杂的考虑。例如,如果第一信道子集允许BSS内HHO,而第二子集需要BBS间HHO,则在第一子集中部分或所有信道是边界类型的信道时仍可能选择第二子集来用于生成目标集。
一个子集优先于另一个子集的基本考虑还包括子集内纵向相邻CDMA信道与公共相邻CDMA信道的组合。因此,利用所有其它参数,一个或多个示范实施例中的本发明方法为其中纵向相邻者数量更多的子集赋予更高的优选权。通过回忆特定小区中的纵向相邻者定义为在同一小区中但以不同载波频率工作的CDMA信道,可更好地理解这种优选。
此外,实际的目标集生成可以基于比所选信道子集内的所有信道较少的信道。例如,网络可以基于每个CDMA信道定义目标集大小限制。因此,移动台活动集中触发导频所对应的CDMA信道的所存储集合大小限制可用于减少要用作HHO目标信道的CDMA信道的数量。利用这种每信道目标集大小限制,允许网络在因将较大数量的信道确定为HHO目标而得以增强的HHO可靠性与因将较大数量的信道用于HHO而降低的容量利用效率之间达成平衡。利用此方法,在负载重的市区内可以将动态生成的目标集中的信道数量限制为相对小的CDMA信道数量,而在负载不太重的郊区或边远地区可以定义较大的CDMA信道集大小限制。
因此,根据以上详述,源BSC可以动态生成形式为预定用于移动台的BSS内或BSS间HHO的具体标识的信道集合的HHO目标集,或者可以生成形式为具体标识的小区集合的HHO目标集。目标集生成的该后一实施例可适用于BBS内HHO,其中源BSC无法确定目标系统中特定信道的适用性,因此可简单地向目标系统标识目标小区。响应于此,目标BSC会标识要使用的具体信道,以及将小区ID和目标频率回报给源BSC,以便报告给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发明提供用于移动台硬切换的动态目标生成,从而无需向网络提供复杂、静态配置的HHO目标信息。在示范实施例中,每个BSS内的BSC编程有或以其它方式配置有实施本发明方法的计算机指令,以便示范“源”BSC根据它支持的移动台的一个或多个上述示范实施例动态生成HHO目标集信息。即,示范BSC包括配置为动态生成用于其所支持的特定移动台的HHO目标集以响应该移动台的HHO触发的处理和控制电路。
在需要(或优选)BSS间HHO的情况中,可以通过生成实体(例如源BSC)提供动态生成的目标信息,以供分配实体(如目标BSC)根据当前资源可用性用于最终目标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如下详细描述后会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如下详细说明提供了本发明一个或多个示范实施例的有关信息。
附图简介
图1是采用多载波频率的示范CDMA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在不同小区使用不同CDMA载波频率集的示范BSC/RBS布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逻辑示意图。
图4是生成要在标识用于基于RTD的HHO触发的目标信道时使用的第一小区集的示意图。
图5是生成要在标识用于基于PBU的HHO触发的目标信道时使用的第一小区集的示意图。
图6是作为HHO目标集生成操作的一部分的信道子集评估的示意图。
图7是HHO类型确定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SC功能配置的示意图。
发明的详细说明
图1显示支持无线通信的示范的简化CDMA网络10,如基于IS-2000的CDMA网络(cdma2000)或宽带CDMA(WCDMA)网络。网络10在多个定义的服务区(称为小区12)中提供无线电覆盖,它包括无线电基站(RBS)14和用于支持这种无线电覆盖的相关基站控制器(BSC)16。网络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移动交换中心(MSC)18,或者协调呼叫建立/拆除以及BSS20之间的切换的一些其它网络实体,各BSS20包括一个BSC16和在该BSC16控制下工作的一个或多个相关RBS14。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网络10实际上可以包括许多图中未显示的其它网络实体或实体集合。这些实体可以包括分组交换核心网(PSCN),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以便以通信方式将BSC16与公众数据网络(如因特网)连接。当然,注意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网络10的实际实现可包括多个MSC18,不同的BSC16可以与不同的MSC18相关联,以及还可理解,所示的每小区RBS关系(RBS-per-cell relationship)可以按需要或期望改变。实际上,通常单个RBS1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区12提供服务,但图示的每小区一个RBS的关系提供了说明和讨论的较简单的基础。
参考图示,可以看到BSC1控制在多个小区12(小区1-8)上提供无线电覆盖的RBS14,而BSC2控制在另一些小区12(小区9-14)上提供无线电覆盖的RBS1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到,每个BSC16控制的小区12的布置和数量并不意味着任何特殊的含义,而是仅仅提供讨论的基础。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或期望改动有关小区12、RBS14、BSC16等的所有细节。
继续参考所示布置,可以看到BSS1中的小区1-4将包括相邻BSS2的小区9-11的那些小区中的“边界”类型的CDMA信道。相比之下,BSS1的小区5-8或BSS2的小区12-14将包括“标准”类型的CDMA信道,假定这些小区组中每个小区组中的每个小区12仅邻接同一BSS20中的其它小区12。但是,甚至这种标准信道也可能在CDMA载波频率等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图2显示了在公共BSC16控制下工作的两个RBS14,即RBS1和RBS2。RBS1提供了三个CDMA信道:Ch11、Ch21和Ch31,各信道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中,而RBS2提供两个CDMA信道:Ch22和Ch32。利用此信道命名法,Ch11表示载波频率F1和小区1定义的CDMA信道,因此Ch32表示载波频率F3和小区2定义的CDMA信道,并依此类推。从图中可以看到,RBS1将三个载波频率(F1…F3)用于小区1,而RBS2仅使用小区2内的两个载波频率(F2,F3)。
因此,在软切换(即多CDMA信道分配)中,特定移动台22可以在Ch21和Ch22或Ch31和Ch32上同时接受服务。换言之,在载波频率F2或F3上工作的移动台22可以在来自小区1和小区2之一或二者的该频率CDMA信道上接受服务。相比之下,在载波频率F1上工作的移动台22就只能接受来自小区1的服务,即只能在Ch11上接受服务,因为小区2中不提供载波频率F1。
由图示方案可得出两个观测结论。首先,在F2或F3上工作的移动台22可以在小区1和小区2之间移动,而无需改变载波频率分配,而且,在软切换中,根据当前无线电条件和资源可用性,可以通过在Ch21和Ch22上或在Ch31和Ch32上为该移动台22分配无线电链路资源来为其提供服务。其次,从小区1移动到小区2的移动台22如果在载波频率F1上工作,则需要重新指配到F2或F3上。这种频率重新指配需要BSS内HHO;这里“内”表示在HHO之后,呼叫控制仍保留在BSC16内。
除了这些BSS内HHO,其它主要类型的HHO涉及不同的BSC16,其中当前(“源”)BSC16与目的地(“目标”)BSC16协作,以在不同的系统(BSS20)之间切换移动台22。应该注意的是,图1显示BSS20属于同一个网络10,但可能涉及不同的网络。
频率间BSS间HHO功能为BSS提供了对跨相邻BSS覆盖区边界移动,同时与该BSS保持有效通信的移动台进行切换的能力。在切换边界,属于源BSS和目标BSS的小区经常以不同的频率分配工作,并且可能在不同的频带类上工作。注意,MSC和BSC-MSC A接口消息涉及用于BSS间硬切换的资源分配。在切换之后,业务信道端点(服务分布单元或SDU)从源BSS移到目标BSS。MSC间和MSC内硬切换之间的差异对BSC而言是透明的。
相比之下,频率间BSS内硬切换功能允许BSS20为正在移入同一个BSS内的某个小区12的覆盖区的移动台22提供服务,所述小区12不支持该移动台的当前活动集中业务信道所用的CDMA频率分配。因此,此功能在移动台22在不同频率分配或频带类之间转换时调用,其中,在切换之前和之后,在同一个BSS20上维持业务信道端点(SDU)。此上下文中将SDU未重新定位到不同BSS20的事实用作BSS内切换的概括,以包括属于目标活动集的小区12可能属于多个BSS20的那些情况。
记住这些示范切换细节,图3说明实践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逻辑,它同时支持BSS内和BSS间HHO目标生成。所示逻辑通常涉及用于BSS间HHO的两个BSC16,例如一个“源”BSC和一个“目标”BSC。对于BSS内HHO,它通常涉及一个BSC16,例如同时作为“源”和“目标”BSC的同一个BSC16,或者涉及一个以上的BSC16,例如一个BSC16作为“源”BSC,而其本身加其它BSC16作为“目标”BSC。总之,图3的逻辑实现的整个HHO目标生成方法允许网络10动态生成要用于移动台22的HHO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或小区的目标集。
示范处理开始于源BSC16“等待”它当前支持的移动台22中任何一个的HHO触发事件(步骤100)。注意,源BSC22根据需要继续所有其它呼叫处理和控制活动。触发事件可以是RTD值超过最大往返延迟阈值,如在移动台22移动而远离支持RBS14的情况下,或者该事件可以是例如在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中存在移动台22报告的一个或多个PBU导频。
响应于特定移动台22的HHO触发,源BSC16利用移动台22的活动集信息生成一个“公共相邻”小区集(步骤102),并且如果HHO触发事件是基于PBU的触发事件,则还利用PSMM信息等来生成。公共相邻小区集生成的具体细节可能因HHO触发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如以后详述,针对基于RTD的HHO触发和基于PBU的HHO触发,公共相邻小区集合生成可加以变化。
标识了公共相邻小区,“源”BSC16随后可以标识对应的CDMA信道,即与该公共相邻小区集合相关联的CDMA信道(步骤104)。这些信道可以视为第一或初始的潜在目标信道集合。此时或稍后,在动态目标生成过程中,源BSC16可以考虑CDMA信道状态。例如,源BSC16可以在判断特定信道是否应该作为潜在的HHO目标时访问有关信道状态(如“可用”或“不可用”)的网络信息。注意,稍后该信息可在考虑是否在最终目标集中将特定信道作为HHO目标“保留”或将其“排除”的过程中使用。
最好,源BSC16通过以“纵向相邻”信道(如果有的话)补充CDMA信道的初始集合来扩大该集合(步骤106)。所添加的特定纵向相邻信道最好取决于HHO触发类型,下文将对此予以详述。然后,源BSC16“评估”潜在目标信道集合,以标识待选作“HHO目标集”以在移动台22HHO时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信道。
在示范实施例中,第一信道集合的评估包括:将它们按CDMA载波频率分成一个或多个信道子集,此过程导致生成“相同频率集”,这里称为“SFS”(步骤108)。更具体地说,在多载波网络环境中,第一信道集可能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载波频率上的CDMA信道,以及SFS生成最初基于按不同载波频率划分子集。
随后可以评估包括每个SFS的信道以确定在HHO中使用该SFS的适合性。即,可以评估SFS以确定每个SFS的相对优选权(步骤110)。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可用于这种评估的数据包括:纵向相邻者计数、信道类型、信道状态、系统附属关系以及系统兼容性。
示范信道类型包括“标准”和“边界”信道类型,标准类型信道一般优先于边界类型信道,因为切换到边界信道可能导致立即调用另一个HHO。示范系统附属关系包括“同一系统”或“外部系统”,其中外部系统名称对应于非当前BSS20的BSS20所支持的信道。因此,同一系统信道一般优先于外部系统信道被选择。示范兼容性值包括“兼容”和“不兼容”,其中“不兼容”仅指示所涉及的特定信道无法用于支持呼叫的当前服务选项和/或无线电配置,和/或系统是否以不同的协议修订版工作,和/或是否得不到外部小区的单个CDMA信道信息。
基于每个SFS的评估,标识出最优选的SFS集,并将该最优选SFS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选为动态生成的CDMA信道“目标集”(步骤112),利用动态生成的目标集尝试HHO(步骤114)。注意,在目标集中包括特定信道(或其相关小区)并不意味着会将其实际用于支持移动台22的HHO。
例如,在涉及BSS间HHO的情况下,源BSC16可以动态生成用于HHO的目标小区集合,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支持MSC18以便转移到目标BSC16。此刻,目标BSC16判断所标识的目标小区是否实际具有与移动台22建立无线电链路所需的资源。如果一个或多个标识的小区都不具有这种资源,则在HHO时不会将其用于支持移动台22的HHO。
在另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将基于动态生成的目标集的HHO目标信息发送到移动台22,以支持移动辅助HHO(MAHHO)。因此,移动台22接收标识一个或多个目标CDMA信道的信息。利用此信息,移动台22测量所述一个或多个目标CDMA信道的信号强度,并将这种信息返回给网络10,即返回到BSC16。该信号强度信息基于移动台22对一个或多个目标信道作出的导频信号强度测量结果。移动台22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改变它的频率设置,以测量目标信道在非当前频率分配下的信号强度。
BSC16从移动台22接收返回的信号强度测量信息,并因此可将这种信息用于优化、修改或以其它方式调整HHO目标集。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如果移动台22报告的一些信道的信号强度不令人满意,则BSC16可以将那些CDMA信道从目标集中除去。在另一个示范实施例中,BSC16可以利用返回的信号强度信息来区分目标集中信道的优先级,以便基于所报告的信号强度按优先顺序排列信道。
在一个或多个示范实施例中,BSC16动态地为BSS内HHO生成两个目标集:第一最优选目标集,和第二次优选目标集。这两个目标集可以包括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总之,BSC16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目标集来执行最佳无线电链路资源分配,或者可以在确定从第一最优选目标集得不到足够资源的情况下才使用第二目标集。可以从第一信道集中选择第二目标集作为相对于最优选目标集的次优选替代目标集。
总之,上述讨论中注意到,第一或初始的CDMA信道集合至少部分是基于标识公共相邻小区集合和考虑纵向相邻信道信息来标识的。图4显示在基于RTD的HHO触发的场合下标识初始信道集合的示范逻辑。
标识公共相邻小区集(上述步骤102)包括操纵网络10中存储的与移动台的活动集报告中标识的导频相关的每个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例如,假定活动集包括三个导频(P1、P2和P3),并且P1标识为“触发导频”,其中触发导频的示范定义是具有超过其定义的RTD触发阈值的最小RTD值的活动集导频。假定P1是触发导频,指定为Pt,示范公共相邻者标识涉及基于如下等式的集合处理:
其中,对于当前实例,Ct=与P1相关联的小区,以及Ci=与P2相关联的小区和与P3相关联的小区。
因此,示范公共相邻小区是相邻者列表集中标识的那些小区,所述相邻者列表集是作为触发导频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与对应于活动集中剩余导频的每个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交集的并集来形成的-等效于,公共相邻小区集合可以通过将触发导频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与活动集中任何剩余导频的相关小区的相邻者列表的并集相交而生成的。
由此公共相邻者集,示范处理标识并排除包含作为移动台22的“软”切换目标的CDMA信道的任何小区(步骤122)。在此上下文中,软切换目标是相邻小区中的相同频率CDMA信道。在进行这种软切换排除之后,初始(第一)CDMA信道集合可以标识为对应于剩余的公共相邻小区的那些CDMA信道(步骤124)。注意,此时或稍后在动态目标生成处理过程中,信道状态(如可用或不可用)可用于从待考虑的信道集中排除不可用的信道(步骤126)。
示范处理将纵向相邻CDMA信道(如果有的话)添加到第一信道集,以便示范目标集生成考虑信道总体,即(1)公共相邻信道或(2)纵向相邻信道。如上所述,对于基于RTD的HHO触发,感兴趣的纵向相邻信道是小区内对应于活动集导频且在非移动台当前指配的载波频率的载波频率上的CDMA信道(步骤106A)。添加之后,处理程序继续按针对图3所示步骤108所述的那样进行。
图5基本上与图4相同,因为它例示了动态目标生成中要考虑的初始CDMA信道集合,只是图5包括示范性的基于PBU的HHO触发细节。例如,公共相邻者生成基于将对应于“触发PBU导频”NLPBUt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与对应于任何其它报告的PBU导频NLPBUo和移动台活动集中标识的导频NLAS的相邻者列表信息的并集相交来执行(步骤120B)。因此,如前所述,在公共相邻者生成时,使用对应于活动集导频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但这里集合优先化基于触发PBU导频而非触发活动集导频。
在此上下文中,触发PBU导频可以标识为报告为在所有报告的PBU导频中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PBU导频。注意,移动台22“看到”的PBU导频可以在例如从移动台22发送的PSMM或其它类型的无线电环境报告消息中报告给网络10。在任何情况下,如前所述排除软切换候选小区(步骤122),以及将第一集合中的信道标识为对应于剩余公共相邻小区的那些信道(步骤124)。如前所述,此时或稍后可以基于信道状态停止考虑一些特定信道(步骤126)。
而且,如上所述,可以将纵向相邻信道包含在该第一信道集合中(步骤106B),但这种操作要针对基于PBU的触发场合而稍加修改。更具体地说,感兴趣的纵向相邻信道包括活动集导频的非PBU纵向相邻信道或移动台22报告的任何PBU导频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非PBU纵向相邻信道或其组合。“非PBU” 要求仅反映基于PBU的导频通常不与可以承载用户业务的普通CDMA信道关联,因此在不同载波频率上但技术上与触发导频在同一小区内的PBU导频是“纵向相邻者”,但是不会被添加到第一集合中,因为它不适合于支持切换的业务信道分配。
图6显示用于基于RTD或PBU的触发场合中处理第一信道集合的示范通用逻辑。因此,在对包括第一集合的信道执行SFS信道分组之后,动态目标集生成对每个SFS进行评估,以根据其在用于形成目标信道集时的适合性和相对合意性来描述其特征。因此,例示性的第一步骤是初始化循环变量i,以在遍历较大第一信道集合内的各SFS时使用。
因此,循环变量i可以初始为“0”或某个其它起始值(步骤130)。然后,对于SFS(i),确定信道(区分为纵向相邻信道或公共相邻信道)组合(步骤132)。针对SFS(i)的处理根据一个或多个网络参数继续描述SFS(i)内信道的特性(步骤134)。在示范实施例中,基于其中所含的信道类型(标准或边界)、其所含信道的系统附属关系(同一系统或外部系统)以及信道兼容性(例如所支持或不支持的当前移动台服务选项)来描述SFS(i)的特性。
这种SFS特性描述的一种方法涉及采用信道加权系统,其中为SFS(i)中的每个信道分配一个加权值,此加权值反映该信道用作HHO目标的相对优选权。在示范加权系统中,可以相对于公共相邻信道对纵向相邻信道予以优先加权。同样地,可以相对于外部系统信道对同一系统信道予以优先加权。
总之,对SFS(i)内个别信道的例示性加权反映其总的吸引力,因此可以在考虑信道类型、系统附属关系等因素中建立。随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SFS(i)的累计或总“加权值”确定为SFS(i)内各信道的信道加权值的组合,也可以基于某种其它信道加权组合方案来确定。随后继续处理程序,判断是否还剩下其它SFS(步骤136)。如果是这样,则递增循环变量i(步骤138),并如上所述对下一个SFS(i)进行评估。在评估完最后一个SFS后,处理程序继续进行,选择多个SFS中最优选的集合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作为动态生成的目标集(图3的步骤112)。
用于将每个SFS分类以便比较各SFS来选择目标信道集合的示范算法可由如下高级规则或原理来控制。首先,如果BSS内HHO的条件有利,则BSS内HHO优先于BSS间HHO。如果SFS(i)中的信道类型并非全是边界类型且触发信道的纵向相邻者(VN)不是边界类型的信道,则BSS内HHO的条件有利。
不兼容外部小区是所考虑的属于外部系统且与源系统不兼容的那些小区。可以维护一个标志来指示对应于SFS内信道的不兼容外部小区的存在。如果BSS不支持当前呼叫的服务选项和/或无线电配置,和/或它们以不同协议版本工作和/或得不到这些外部小区的单个CDMA信道信息,则将它们视为不兼容。至这种小区的HHO将必须属于BSS间HHO类型。因此,这种小区的存在对应于次高优选权,因为它可能指示为什么首先需要HHO。触发HHO的另一个原因是载波频率覆盖的不连续性。
优先选择方案的另一个要素是避免使用边界信道作为目标。例如,如果动态生成的目标集中的所有信道是边界类型信道,则极可能在完成当前HHO之后几乎立即触发另一个HHO。因此,与所有边界类型信道的切换冒引起HHO乒乓式反复的风险。具体而言,优先选择方案应避免使用同时是触发信道的纵向相邻信道的边界类型信道。进行这种避免的原因是,如果这种信道是边界类型的信道,则通常指示网络操作员希望避免使用该信道作为HHO目标。
此外,所述示范优先选择方案将纵向相邻信道视为比对应于上述公共相邻小区的那些信道的公共相邻信道更有利。这种优先选择的原因是,纵向相邻信道通常是比公共相邻信道更好的BSS内HHO目标。
对于下列情况:SFS中所有纵向相邻信道都是边界类型,或触发信道的纵向相邻信道属于边界类型,以及如果第一信道集合已经达到定义的集合大小限制,则存在至少一个标准类型的外部小区将使BSS间HHO优先于BSS内HHO。这种优先选择的基础是BSS内HHO可能具有上述乒乓式反复切换的风险,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比较好”的是将呼叫(移动台的连接)完全移到外部系统(如果这种选择是可能的话)。最后,在示范实施例中,作为最后的手段,允许将目标集作为所有边界类型小区生成。
图7说明与上述描述一致的用于确定目标集生成的一种示范方法,其中不同的生成情况表示为Px,并且按递减的优选权顺序从上到下列出。如果存在任何SFS,其中触发信道的纵向相邻信道不是边界类型信道,且该SFS内至少有一个标准纵向相邻信道,则满足情况P1。如果满足情况P1,则源BSS 20尝试BSS内HHO。
如果存在任何SFS,其中设置了如上所述的不同系统(外部系统附属关系)标志,即其中源BSS与至少一个外部BSS之间在系统能力(服务选项支持)和/或CDMA协议版本方面存在某种不兼容性,或者SFS中至少一个外部系统信道的类型(边界、标准或信标)是未知的,则满足情况P2。如果情况P1未与情况P2同时得到满足,则源BSS20尝试BSS间HHO。
按优选权递减的顺序继续,在任何SFS包括至少一个标准类型公共相邻信道和没有纵向相邻信道时满足情况3,而在任何SFS包括至少一个边界类型纵向相邻信道和至少一个标准类型公共或纵向相邻信道时满足情况4。如果情况3或情况4得到满足,则源BSS20尝试BSS内HHO。否则,在任何SFS包括全部属于边界类型的纵向相邻信道,并且还包括至少一个外部系统公共相邻信道时,满足情况5。由于情况5得到满足,源BSS20便尝试BSS间HHO。在所有其它情形,即情况P6中,源BSS20尝试BSS内HHO。
图7中体现的及以上所述的示范逻辑应该按如下方式解释:对于给定情况Pi,考虑所有可能的目标频率,并且如果至少一个载波频率满足该Pi,则忽略后续优选情况(次优选的情况)。满足最优选情况Pi的条件的表列确定要尝试的HHO(BBS内或BBS间)的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改变可以上述集合评估的可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更宽的目的是,要实现HHO目标集的动态生成,而不是使用常规网络中所用的静态配置的HHO目标信息。类似地,图8应该视为可用于支持本发明的BSC功能布置的示意图。此外,还应注意,图8表示简化的图示,因为虽然较低级的BSC细节随设备供应商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况下对理解本发明关系不大。
此外,如上所述,源BSC16可以用目标小区标识(ID)来生成目标集信息,具体为用于BSS内HHO。例如,在一个简单实施例中,目标BSC16可以报告如上所述生成的公共相邻小区ID。它可以按照需要或期望添加纵向相邻者的小区ID,然后例如通过将目标小区ID报告给相关的MSC18来将该目标小区ID集合报告给目标BSC16。目标BSC16然后会利用目标集小区ID信息来确定应该将目标小区内的哪些CDMA信道选择用于HHO。目标BSC16随后可以将要用于HHO的小区ID(它可以不使用所有目标小区)和所选频率报告给源BSC16。而且,要注意目标BSC16可以生成小区ID信息形式而非目标信道信息形式的目标集信息。例如,如果得不到第一信道集合中优选信道子集内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信道信息,则目标BSC16简单地标记这些信道,记住它们的对应小区ID,然后将那些信道的小区ID作为目标集信息报告,而不是报告具体的信道。
说明上述示范实施例后,图8显示支持本发明、充当源角色或目标角色的BSC16的示范功能布置。如图所示,BSC16包括控制和处理资源40,例如处理和控制电路、交换资源42、MSC接口44以及RBS接口46。一般来说,实体间接口,如BSC16与其它网络实体之间的MSC接口44和RBS接口46(必要时)符合互操作标准(IOS)所定义的标准。
控制和呼叫处理资源40可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并且可以同时包括专用和通用处理资源和存储组件。最好,向所述BSC16提供支持本发明的信息,包括相邻者列表数据、小区类型数据等连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用于实现与本发明相关的各种处理和控制任务的计算机指令。因此,在一个示范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和处理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其它数字逻辑电路以及相关的支持电路,它们有权访问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支持数据,以便支持行使根据本发明动态生成HHO的目标信道集合的硬切换控制器的作用。因此,如上所述,术语“切换控制器”应该广义地理解为涵盖BSC16内的一个或多个处理组件和支持电路。
BSC电路还可以包括接口和交换处理或控制组件,以支持例如MSC接口44和RBS接口46之间的控制和业务信令。交换资源42可以例如实现为基于ATM的交换结构,该交换结构用于对BSC16的呼叫业务和控制进行路由。
但要注意,这些BSC实现细节仅仅是示范性的,可以根据需要或期望来改变。实际上,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或期望来变化,尤其是在与公共相邻者和目标集生成相关的实现细节方面。因此,本发明广义地涵盖不基于静态配置的目标集信息,而基于移动台的当前无线电条件和小区类型信息和/或其它网络拓扑和频率信息以及目标资源可用性来动态生成HHO目标。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例示性细节,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理等效物的范围来限定。
Claims (54)
1.一种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台硬切换的方法,包括:
维护所述移动台的当前活动集信息;以及
响应所述移动台的硬切换触发,基于所述当前活动集信息动态生成标识作为硬切换目标集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或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所述硬切换是BSS间硬切换,则将所述动态生成的硬切换目标集的目标集信息从源基站系统(BSS)传送到目标BS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每个CDMA信道定义目标集大小限制,以致所述移动台生成的所述硬切换目标集的大小作为所述移动台的当前位置的函数受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高流量服务区中的CDMA信道定义相对较小的目标集大小限制,而为低流量服务区中的CDMA信道定义相对较大的目标集大小限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平衡硬切换可靠性和容量利用效率来设置特定CDMA信道的目标集大小限制,所述硬切换可靠性随较大目标集大小提高,而所述容量利用效率随较大目标集大小降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包括:
利用所述活动集中的导频所对应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公共相邻小区集;至少部分基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来标识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至少基于信道类型和基站系统(BSS)附属关系来评估所述第一集合中的CDMA信道,以将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标识为所述硬切换目标集的成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标识所述公共相邻者集合包括: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中排除软切换候选小区,以致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不属于可用于所述移动台的软切换的小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标识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包括标识与所述公共相邻者集合相关联的CDMA信道,以及可选地包括标识下列导频的纵向相邻CDMA信道:所述活动集导频、或任何报告的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频、或所述活动集导频和任何报告的PBU导频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频。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估所述第一集合中的CDMA信道包括:按载波频率生成信道子集,并按子集评估信道类型以及BSS附属关系,以标识作为受定义的集合大小限制约束的目标集的优选子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估所述第一集合中的CDMA信道还包括:按子集评估BSS特性,包括评估BSS兼容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触发导频所对应的CDMA信道,以及基于为该对应CDMA信道定义的大小限制值来限制所述目标集的大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包括:利用所述移动台活动集中所有导频的至少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作为所述移动台的硬切换的选定目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作为所述移动台的硬切换的选定目标骤包括:基于CDMA载波频率将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分成一个或多个子集;确定每个子集的相对优选权;以及在最优选子集中选择至少一些所述CDMA信道作为所述选定目标。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包括:在所述硬切换触发是基于往返延迟(RTD)的触发时,利用所述活动集中所有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和所述活动集中一个或多个导频的纵向相邻者信息来标识是潜在目标的CDMA信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包括:在所述硬切换触发是基于PBU的触发时,利用移动台的活动集中的所有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和所述移动台报告的任何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以及所述活动集中所有导频和一个或多个所述报告的PBU导频的纵向相邻者信息来标识是潜在目标的CDMA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包括:
基于与所述活动集中标识的所有导频相关联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生成公共相邻小区集合;
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中除去是软切换候选小区的任何小区;
通过标识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中剩余小区所对应的CDMA信道来生成是硬切换潜在目标的第一CDMA信道集合;
如果有的话,以选择的纵向相邻CDMA信道补充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
基于载波频率评估所述第一集合CDMA信道,以确定是要执行基站系统(BBS)内硬切换还是要执行BBS间硬切换,以及标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特定CDMA信道以包括在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包括:在所述硬切换触发是基于PBU的触发时,基于对应于所述活动集中导频和对应于所述移动台报告的任何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第一小区集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对应于所述活动集中的导频和对应于所述移动台报告的任何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第一小区集合包括:标识与作为触发PBU相邻者列表信息与活动集与PBU集合相邻者列表信息的并集之间的交集形成的小区集合相关联的那些CDMA信道。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有的话,将所述活动集中导频以及可选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报告的PBU导频的纵向相邻信道添加到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触发PBU导频标识为所有报告的PBU导频中最强的导频。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硬切换目标集信息传送到所述移动台,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信息标识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一个或多个频率上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以及
从所述移动台接收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标识的所述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中的至少一个CDMA信道的信号强度测量值。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移动台返回的信号强度测量值排除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移动台返回的信号强度测量值将相对优选权分配给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移动台接收所述目标集中标识的所述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中的至少一个CDMA信道的信号强度测量值包括:接收所述至少一个CDMA信道的导频强度报告。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移动台上,临时性地从当前频率设置切换到新频率设置,以获取所述至少一个CDMA信道的信号强度测量值。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生成的HHO目标集是第一最优选目标集;以及还包括生成第二次优选HHO目标集。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目标集来为所述移动台的基站系统(BSS)内HHO执行最优资源分配。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从所述第一目标集中无法分配足够的无线电链路资源,则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集为所述移动台的基站系统(BSS)内HHO分配无线电链路资源。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目标集包括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
30.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支持移动台的硬切换的基站控制器(BSC),它包括配置来执行如下步骤的处理和控制电路:
维护移动台的当前活动集信息;以及
响应所述移动台的硬切换触发,基于所述当前活动集信息动态生成标识作为硬切换目标集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或小区。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还在根据所述动态生成的目标集确定的硬切换类型是BSS间硬切换时,将所述动态生成的硬切换目标集的目标集信息传送到目标基站系统(BSS)。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还基于每个CDMA信道应用目标集大小限制,以致所述移动台生成的所述硬切换目标集的大小作为所述移动台的当前位置的函数受控。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为高流量服务区中的CDMA信道定义相对较小的目标集大小限制,而为低流量服务区中的CDMA信道定义相对较大的目标集大小限制。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基于平衡硬切换可靠性和容量利用效率来设置特定CDMA信道的目标集大小限制,所述硬切换可靠性随较大目标集大小提高,而所述容量利用效率随较大目标集大小降低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至少部分利用所述活动集中的导频所对应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公共相邻小区集来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至少部分基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来标识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至少基于信道类型和基站系统(BSS)附属关系来评估所述第一集合中的CDMA信道,以将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标识为所述硬切换目标集的成员。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还基于包括BSS兼容性的BSS特性来评估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其它BSS所对应的CDMA信道,以将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标识为所述硬切换目标集的成员。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中排除软切换候选小区,以致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不属于可用于所述移动台的软切换的小区。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在排除任何软切换候选小区之后通过标识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相关联的CDMA信道来标识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还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中包括所述活动集导频、或任何报告的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中一个或多个、或所述活动集导频和所述报告的PBU导频中一个或多个的纵向相邻CDMA信道。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评估所述第一集合中的CDMA信道:按载波频率生成信道子集,并按子集评估信道类型及BSS附属关系,以标识作为受定义的集合大小限制约束的目标集的优选子集。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标识所述触发导频所对应的CDMA信道,以及基于为所述对应CDMA信道定义的大小限制值来限制所述动态生成的硬切换目标集的大小。
4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利用所述移动台活动集中的所有导频的至少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作为所述移动台的硬切换的选定目标。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作为所述移动台的硬切换的选定目标:基于CDMA载波频率将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分成一个或多个子集;确定每个子集的相对优选权;以及在最优选子集中选择至少一些所述CDMA信道作为所述选定目标。
4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在所述硬切换触发是基于往返延迟(RTD)的触发时,利用所述活动集中所有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或所述活动集中一个或多个所述导频的纵向相邻者信息来标识是潜在目标的CDMA信道。
4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在所述硬切换触发是基于PBU的触发时,利用所述移动台活动集中的所有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和所述移动台报告的任何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的相邻者列表信息,以及所述活动集中所有导频和一个或多个所述报告的PBU导频的纵向相邻者信息来标识是潜在目标的CDMA信道。
4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
基于与所述活动集中标识的所有导频相关联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生成公共相邻小区集合;
从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中排除属于软切换候选小区的任何小区;
通过标识所述公共相邻小区集合中剩余小区所对应的CDMA信道,以生成是硬切换潜在目标的第一CDMA信道集合;
如果有的话,以选择的纵向相邻CDMA信道补充所述第一CDMA信道集合;以及
基于载波频率评估所述第一集合CDMA信道,以确定是要执行基站系统(BBS)内硬切换还是要执行BBS间硬切换,以及标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特定CDMA信道以包括在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
4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通过如下步骤动态生成所述硬切换目标集:在所述硬切换触发是基于PBU的触发时,基于对应于所述活动集中的导频和对应于所述移动台报告的任何导频信标单元(PBU)导频的小区的相邻者列表信息来标识第一小区集合。
47.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将硬切换目标集信息传送到所述移动台,并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对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标识的所述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中的至少一个CDMA信道的信号强度测量值。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基于所述移动台返回的信号强度测量值排除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
49.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还基于所述移动台返回的信号强度测量值将相对优选权分配给所述硬切换目标集中的一个或多个CDMA信道。
50.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从所述移动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CDMA信道的导频强度报告。
5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生成的HHO目标集是第一最优选目标集;以及所述BSC还生成第二次优选HHO目标集。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BSC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目标集来为所述移动台的基站系统(BSS)内HHO执行最优资源分配。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如果从所述第一目标集中无法分配足够的无线电链路资源,则所述BSC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集为所述移动台的基站系统(BSS)内HHO分配无线电链路资源。
54.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BS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目标集包括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375,989 | 2003-02-28 | ||
US10/375,989 US7583633B2 (en) | 2003-02-28 | 2003-02-28 | Hard handoff target generation in a multi-frequency CDMA mobile network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5140A true CN1765140A (zh) | 2006-04-26 |
Family
ID=3290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801102746A Pending CN1765140A (zh) | 2003-02-28 | 2003-12-08 | 多频率cdma移动网络中硬切换目标的生成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83633B2 (zh) |
JP (1) | JP2006514477A (zh) |
CN (1) | CN1765140A (zh) |
AU (1) | AU2003288579A1 (zh) |
WO (1) | WO2004077869A2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7866A (zh) * | 2008-12-19 | 2011-11-23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Hsupa载波激活通知 |
CN102316585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dma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1637046B (zh) * | 2007-06-20 | 2013-09-2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网络中的越区切换 |
US8948757B2 (en) | 2007-03-21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CN102017700B (zh) * | 2008-03-03 | 2016-02-0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网中的rf信道切换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58067A1 (en) * | 2004-09-13 | 2006-03-16 | Mansour Nagi 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unit using frequency-diverse carriers |
US8018930B2 (en) | 2004-10-01 | 2011-09-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packet data on a subset of carrier frequenc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451452B2 (ja) * | 2004-11-10 | 2010-04-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8064398B2 (en) * | 2005-04-08 | 2011-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amless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a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system |
CN100388806C (zh) * | 2005-07-04 | 2008-05-14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中无线资源的方法 |
CN100411486C (zh) * | 2005-07-18 | 2008-08-13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配置多频点小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过程物理资源的方法 |
CN100433924C (zh) * | 2005-10-27 | 2008-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下行控制信道的实现方法 |
CN100442891C (zh) * | 2005-12-20 | 2008-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上报频率信息的方法、系统及应用 |
KR100671495B1 (ko) | 2006-01-16 | 2007-01-19 | 에스케이텔레시스 주식회사 | 와이브로 시스템의 제어국에서 핸드오버 결정 방법 |
KR101172916B1 (ko) * | 2006-02-13 | 2012-08-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단말의 핸드 오프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
US8737353B2 (en) * | 2007-03-21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737350B2 (en) * | 2007-03-21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565799B2 (en) * | 2007-04-04 | 2013-10-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ow data acquisition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US8363578B1 (en) * | 2007-04-23 | 2013-01-29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Bandwidth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20090022178A1 (en) * | 2007-07-16 | 2009-0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570939B2 (en) * | 2008-03-07 | 2013-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oosing cyclic delays in multiple antenna OFDM systems |
CN101547513B (zh) * | 2008-03-25 | 201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频点系统中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US8660071B2 (en) * | 2009-03-19 | 2014-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11062654A1 (en) * | 2009-11-20 | 2011-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ment of cell id-based position determination in td-scdma multimode terminals |
US20170079044A1 (en) * | 2015-09-10 | 2017-03-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
EP3459281B1 (en) | 2016-05-20 | 2021-07-21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20149866A1 (en) * | 2019-01-14 | 2020-07-23 |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 Selective distribution and/or recep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a non-contiguous wireless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wdcs) for reduc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nd/or uplink nois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97055A (en) * | 1994-10-16 | 1997-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ff between different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5917811A (en) * | 1996-05-22 | 1999-06-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directed hard handoff in a CDMA system |
US5828661A (en) | 1996-05-22 | 1998-10-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cone of silen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848063A (en) * | 1996-05-23 | 1998-1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d handoff in a CDMA system |
US5937019A (en) * | 1996-08-07 | 1999-08-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intersystem handoff in a CDMA system |
US5946621A (en) * | 1996-10-28 | 1999-08-31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Method of optimizing neighbor set during soft handoff of a mobile unit in a CDMA cellular environment |
US6026301A (en) * | 1996-12-17 | 2000-02-15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Method for hard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environment |
US5987012A (en) | 1996-12-19 | 1999-11-16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handing off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5940761A (en) * | 1997-01-15 | 1999-08-17 | Qau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obile assisted hard handoff betwe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5982758A (en) * | 1997-02-13 | 1999-11-09 | Hamdy; Walid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neighbor lists in a CDMA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
KR100211739B1 (ko) * | 1997-05-21 | 1999-08-02 | 서평원 | 다중주파수 환경에서의 가상셀 경계를 이용한 핸드오프 제어방법 |
US6075989A (en) * | 1998-01-20 | 2000-06-1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need to handof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326330B1 (ko) * | 1998-05-08 | 2002-06-26 | 윤종용 |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핸드오프장치및방법 |
US6590879B1 (en) * | 1998-08-28 | 2003-07-0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mobile station, base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performing handoff independently for groups of physical 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hannels |
US6456606B1 (en) * | 1999-03-24 | 2002-09-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ff control in an asynchronous CDMA system |
US6687237B1 (en) * | 1999-04-01 | 2004-02-0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a multi-mode multi-pilot hard handoff |
JP3309836B2 (ja) | 1999-07-22 | 2002-07-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セルラー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6845238B1 (en) | 1999-09-15 | 2005-01-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hando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WO2001033890A1 (fr) * | 1999-10-29 | 2001-05-10 | Fujitsu Limited | Technique de commande de transfert d'un systeme amcr, station de base utilisee a cet effet et unite de commande de station de base |
US6711408B1 (en) * | 2000-02-05 | 2004-03-23 | Ericsson Inc. | Position assisted handoff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EP1154659A2 (en) | 2000-05-10 | 2001-11-1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pilots of a candidate frequency |
US6542744B1 (en) | 2000-06-20 | 2003-04-01 | Motorola, Inc. | Handoff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6826161B1 (en) * | 2000-07-20 | 2004-11-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lewing detec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hysteresis into a hard handoff decision |
US7843878B2 (en) * | 2000-12-04 | 2010-11-30 | Ericsson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handoff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systems |
US20020071403A1 (en) * | 2000-12-07 | 2002-06-13 | Crowe M. Shane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CDMA soft handoff |
SE0004922D0 (sv) | 2000-12-29 | 2000-12-2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and system of handover |
FR2823053B1 (fr) | 2001-03-30 | 2003-08-29 | Evolium Sas | Procede pour l'etablissement d'une liste de cellules voisines dans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
US7013141B2 (en) | 2001-07-03 | 2006-03-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of ranking neighbor cells as candidates for an hand over |
US7403505B2 (en) * | 2002-12-31 | 2008-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source granting in multi-carrier CDMA systems |
-
2003
- 2003-02-28 US US10/375,989 patent/US75836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08 JP JP2004568709A patent/JP2006514477A/ja active Pending
- 2003-12-08 AU AU2003288579A patent/AU200328857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2-08 CN CNA2003801102746A patent/CN1765140A/zh active Pending
- 2003-12-08 WO PCT/IB2003/005793 patent/WO200407786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48757B2 (en) | 2007-03-21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
CN101637046B (zh) * | 2007-06-20 | 2013-09-2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网络中的越区切换 |
CN102017700B (zh) * | 2008-03-03 | 2016-02-0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网中的rf信道切换 |
CN102257866A (zh) * | 2008-12-19 | 2011-11-23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Hsupa载波激活通知 |
US8854978B2 (en) | 2008-12-19 | 2014-10-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SUPA carrier activation notification |
CN102316585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dma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2316585B (zh) * | 2010-07-07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dma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77869A2 (en) | 2004-09-10 |
US7583633B2 (en) | 2009-09-01 |
AU2003288579A1 (en) | 2004-09-17 |
WO2004077869A3 (en) | 2004-12-16 |
US20040170136A1 (en) | 2004-09-02 |
JP2006514477A (ja) | 2006-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65140A (zh) | 多频率cdma移动网络中硬切换目标的生成 | |
CN1278580C (zh) | 在无线通信网中减小丢失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9343C (zh) | 电信交换局间的拥塞控制 | |
CN1106778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仿真先进的控制算法 | |
CN1132481C (zh) | 通信系统里的特制分级小区结构 | |
CN1270576C (zh) | 用于在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控制分组交换通信量的方法 | |
CN101473592B (zh) | 用于在分布式无线系统中对用于多播的无线电资源进行协调控制的方法 | |
CN1717951A (zh) | 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中的资源授予 | |
CN101031132A (zh) |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切换控制方法 | |
CN1672454A (zh) | Gsm核心网络中用于gsm和3g收发基站的控制器及对gsm核心网络透明的、从3g小区到gsm小区的外部越区切换方法 | |
CN1468500A (zh) | 通信系统 | |
CN1685758A (zh) | 资源管理设备及其资源管理方法 | |
CN1628476A (zh) | 通过将不同切换参数用于通信网络中的不同业务和用户类别来执行切换的方法 | |
CN1968501A (zh) | 一种核心网感知用户端接入类型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3237328B (zh) | 基于小区自动调整覆盖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 |
CN1774137A (zh) | 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 |
CN1553609A (zh) | 实现cdma邻区列表的自动优化方法 | |
CN1182736C (zh) |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硬越区切换的方法 | |
CN181260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CN1859726A (zh) | 一种用户终端在分层小区中切换的实现方法 | |
US796213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outing are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043716A (zh) | 用于无线演进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650661A (zh) | 在蜂窝移动无线系统中控制接入权的方法 | |
CN1735276A (zh) | 移动通信系统、用户设备、其使用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程序 | |
CN1741667A (zh) | 基于可用信道搜索的动态信道接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