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36485A -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6485A
CN1736485A CN 200510027292 CN200510027292A CN1736485A CN 1736485 A CN1736485 A CN 1736485A CN 200510027292 CN200510027292 CN 200510027292 CN 200510027292 A CN200510027292 A CN 200510027292A CN 1736485 A CN1736485 A CN 1736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ptor agonist
vanillin
vanillin receptor
substituted
capsaic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272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麟
毛晨
张劲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dicil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dicil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dicilon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dicilon Inc
Priority to CN 2005100272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36485A/zh
Publication of CN1736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6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包括香草醛及其衍生物、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通过药理活性筛选证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具有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活性。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安全低毒,药理作用较强,其原料来源广泛、价廉,且制备工艺简单、得率高、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安全、一物多用。本发明对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拓展了新的医药用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为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且使用范围特别广,因此容易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和饮料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用途,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涉及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背景技术
(一)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瞬时受体势(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简称:TRP)通道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活化细胞和未活化细胞中都广泛存在,是调节钙流的主要通道。哺乳动物瞬时受体势大家族由6个蛋白家族组成:经典的瞬时受体势家族(简称:TRPCS)、瞬时受体势香草醛受体家族(简称:TRPVS)、瞬时受体势melastatin家族或长瞬时受体势家族(简称:TRPMS)、瞬时受体势mucolipin家族(简称:TRPMLS)、聚胱胺瞬时受体势家族(简称:TRPPS)和锚蛋白跨膜蛋白1家族(ANKTM1,简称:TRPA1)。在真核生物中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细胞中都可以发现瞬时受体势家族,它在功能上通常与G-蛋白偶联受体、生长因子受体和磷脂酶相关。瞬时受体势家族在脑中广泛分布,几乎所有的瞬时受体势亚单位都存在。
瞬时受体势香草醛受体(简称:TRPV)在感知和非感知功能转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受体家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组中的不同的通道对一大类有害的和无害的环境刺激,包括热、辣椒、渗透压和机械刺激等,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敏感。从功能上讲,6个哺乳类的TRPV大家族中成员可再被分成两组:从TRPV1、TRPV2、TRPV3到TRPV4是高温度敏感型的、非选择性的钙离子通道。TRPV5和TRPV6是低温度敏感型的、高选择性的钙离子通道。
瞬时受体势香草醛受体中的TRPV1又称香草醛受体(Vanilloid Receptor1,简称:VR1)或辣椒素受体,是在辣椒素和热敏门控通道的克隆表达中被发现的,是一种外向调整型的阳离子选择性离子通道,倾向于钙(PCa/PNa≈10)或镁(PMg/PNa 5),取决于蛋白核心基团中的一个门冬氨酸分子。TRPV1也被温热(≥43℃)和中酸(PH≤5.9)所激活,作为化学和机械疼痛引起的刺激的集合。由热引起的通路是直接的,中酸(PH≤5.9)降低了激活所需的温度阀值,强化了对辣椒素的反应。辣椒素和树脂毒素是强有力的香草醛受体外源激动剂。内源的激动剂包括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如花生四烯醇乙醇胺等)和几种脂肪氧化酶的二十烷酸化产物。
亲水性分析显示VR1有6个跨膜区,其中在第5和第6个跨膜区之间有一个短的孔状疏水结构,此结构参与并调控了辣椒素激活VR1的过程,而与氢离子和温度的关系不大。其氨基末端的亲水区(432个氨基酸)包含了一个脯氨酸富集区(proline-rich region),其连接了三个钩状重复区域,据推测可能参与了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羧基末端(154个氨基酸)包含了一些不可识别的基序(motif),其功能尚不清楚。VR1与其他瞬时受体势家族的一些成员在氨基酸序列上有23%的同源性。
辣椒素受体是表达于感受痛觉的中枢感觉神经元伤害性感受器上的阳离子通道,与人体对伤害性冲动的感受和痛觉的产生密切相关。实验条件下,辣椒素受体激动,机体会产生痛觉反应。而敲除辣椒素受体的动物则对某些伤害性刺激,如辣椒素、H+(pH<5.9)、热(≥43℃)极不敏感。人工克隆表达的VR1能被香草醛化合物、温度(≥43℃)、酸(pH≤5.9)激活,因此有人认为VR1是化学、物理性刺激致痛的分子综合体。也有实验结果不支持这一假说。Nagy等用电生理和测量离子流的方法,比较了大鼠初级感觉细胞对辣椒素及伤害性热刺激的细胞膜反应,证实被辣椒素或热刺激激活的离子通道的性质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重要不同,即热激活通道钙离子的通透性性低于辣椒素激活通道。对热刺激或辣椒素作出反应的通道是单敏性,只有很少的离子通道对热和辣椒素具有双重敏感性。而在整细胞水平,则每个细胞可对热或辣椒素作出反应。由此推断,辣椒素与热刺激引起细胞反应的分子实质是不同的,可能与VR1有多种亚型有关。
辣椒素(capsaicin),是辣椒中的主要辛辣成分。在19世纪中叶Thresh首次将其从辣椒粉中分离并命名为辣椒素。1919年,Nelson报道辣椒素的结构为反8-甲基-N-香草基-6-壬烯基酰胺。辣椒素具有非常明显的细胞特异性,可激活香草醛受体(即:辣椒素受体),从而产生生物学活性。目前关于辣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痛觉传递的机制和研究其疼痛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香草醛是一组能够通过其受体偶联到非特异性的阳离子通道产生作用的化合物。辣椒素是典型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微摩尔辣椒素可抑制VR1。一组结构上与辣椒素很类似的、包括4-羟基-3-甲氧苄基(即:香草基)的化合物被研发出来,称作辣椒素族化合物,包括二氢辣椒素(dihydrocapsaicin)、降辣椒素(norcapsaicin)、高辣椒素(homocapsaicin)、高二氢辣椒素(homodihydrocapsaicin)、homodihydrocapsaicin I、降二氢辣椒素(nordihydrocapsaicin)、顺辣椒素(civamide,或称:cis-capsaicin)、nonivamide、olvanil(简称:NE-19550)、NE-21610、N-oleyl-homovanillamide(简称:NE-28345)、Dong-APharmaceutical(简称:DA-5018)、树脂毒素等,其中最具潜力的辣椒素族化合物是树脂毒素。
辣椒素产生镇痛作用的构效关系包括:疏水烃链的适合长度是8~18个碳;芳环上的3-甲氧基起重要但不是必须的作用;酚羟基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是对位;酰胺连接是必不可少的;氨基和环通过CH2连接最好。一些缺乏已知的香草基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抑制剂被陆续发现,如anandamide等。
(二)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1、概述
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称阿尔兹海默症,简称AD)、多重梗塞型痴呆(Multimfarct Dementia)、酒精性痴呆(Alcoholic Dementia)及正常脑压水脑症(Normal Pressure Hychocephalus)。
AD是一种慢性原发、进行性脑变性疾病,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进入暮年后的一种常见病态反应,属于非正常衰老状态的早老性痴呆病症。由于AD好发病于60岁以上老年人,所以习惯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或早老性痴呆症。
AD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语言能力丧失位特征,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的全面障碍和认知功能明显受损,脑功能退化衰亡,即记忆功能迅速衰减及识别能力障碍,并伴有行为或人格方面的改变。
该类疾病病程一般较长,约为3~20年。对AD患者常年的护理费用是巨大的,不仅对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系统有极大影响,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小家庭模式也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其发生给社会、家庭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给患者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该疾病仍是全球较为棘手的病症之一,积极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2、病理表现及发病机制
AD的主要病理表现是在前脑基底、海马和大脑皮层细胞外神经炎斑的形成,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的出现以及神经细胞和突触数目的减少。斑点主要由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的蛋白水解产物β淀粉样蛋白(简称:Aβ)聚集组成。在正常情况下,APP水解产物是可溶性的Aβ40,而在病理条件下,APP水解产物是长的易形成纤维的Aβ1-42,它先以一种未成熟的、非纤维状的分散的斑点形式存在,最终经过构象改变,聚合成一种有毒的纤维状物质,即形成斑点。神经纤维缠结主要存在于锥状神经元的胞内和异常的神经轴突中,为一非水溶性结构,其主要组成为直径10nm的双螺旋纤维结构(简称:PHF),主要成分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即tau蛋白,正常的tau蛋白能稳定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而PHFs中的tau蛋白则以超磷酸化的形式存在。
AD的病因学复杂,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tau蛋白假说和淀粉样蛋白假说。tau蛋白假说的主要论点是:由于tau蛋白的超磷酸化导致微管蛋白的不稳定,引起高尔基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APP的代谢,产生过量的Aβ。该假说还未在细胞或者动物个体水平得到证实。淀粉样蛋白假说的主要论点是:在细胞外神经病变发生的周围淀粉样蛋白的聚集,导致神经炎斑的形成和随后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因此,淀粉样蛋白是AD病理链形成的起因。支持淀粉样蛋白假说的证据很广泛。
在AD病人中,对神经元的功能缺失和死亡起关键警示作用的是APP的蛋白水解过程,由此导致了Aβ的产生增加,并在大脑中以神经毒性形式聚集。Aβ是一种含有40~43个氨基酸的蛋白结构,一部分嵌在细胞膜内,另一部分则裸露在细胞外。Aβ蛋白的前身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共长695~770个氨基酸,其绝大部分裸露在细胞外,一小部分嵌在细胞膜内及细胞质中。能够切除APP的3种酶是:α分泌酶、β分泌酶(beta-siteAPP-cleaving enzyme,简称:BACE)及γ分泌酶。Aβ的形成需要APP在β分泌酶作用下断裂形成N端的Aβ和在γ分泌酶作用下断裂形成C端的Aβ。α分泌酶能够在Aβ内部断裂APP,从而阻碍了Aβ的形成。由α分泌酶及γ分泌酶切除之产物则比Aβ小一点,称为P3蛋白。Aβ及P3皆会自细胞膜上游离出去,其中游离的Aβ又会自行凝聚成团,形成所谓的斑点。
以神经退行级联的特殊位点为靶点的药物正在研发中,由于在AD病理形成过程中,从APP转化成神经毒性的Aβ形式是一个决定性事件,研发能够阻断β分泌酶或γ分泌酶的药物是一个热点。能够降低Aβ生成的特殊的γ分泌酶抑制剂被开发出来,但由于它有阻断γ分泌酶断裂Notch和其它蛋白底物的副作用,它在人体的应用并不可行。BACE缺乏的小鼠能降低Aβ的生成而无明显异常生理现象,证实BACE抑制剂能够减少Aβ生成而无明显副作用,但是有可能存在除APP外的其他的有重要生理学意义的BACE的底物,抑制它们的形成可能引起其他严重问题。尽管在抑制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方面作了许多努力,直接作用于α分泌酶却被忽视。目前极少有人考虑以α分泌酶作为药物靶点,α分泌酶在Aβ序列内部断裂,产生一条大的、可溶性的细胞外片段(简称:sAPPa)和一条小的细胞内片段(简称:C83),这些片段并未表现出病理毒性,并且sAPPa还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性能。由于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竞争APP,促进α分泌酶能够导致减少的病理性片段。理论上,直接或间接的α分泌酶的促进剂都有利于AD治疗。
3、流行病学情况
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寿命的提高,患痴呆症的老年人数迅速增加。在所有的痴呆症中,以AD所占的比例最高(约50%~60%)。
据资料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体组织老化和基因的影响下,痴呆现象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其中,AD随年老急剧上升,从60岁起,每4年~5年上升一倍;AD的发病率在65岁左右的老年人中约占10%,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占47%,已经成为人类的第四号杀手。
过去学术界曾认为中国是AD低危险性国家,然而,早前于安徽屯溪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老年人痴呆症和抑郁症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老年痴呆学术研讨会上,这一观点受到挑战。有5份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也是AD高危国家,这次会议报道的大量研究成果还表明,中国对AD的研究正在迅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全球的AD病人估计在1200万左右,中国现有老年痴呆患者大约为300万~400万,且呈迅速上升趋势,确诊后一般约7年~9年内死亡。有资料表明,中国60岁以上人口早在1998年已达1.2亿,并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人口增长速度。75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万,80岁以上老人有800万,并以年均5.4%的速度增加,下世纪中叶可达4亿左右,将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1988年中美上海调查研究表明,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发生率为4.6%,其中AD的比重为63%,多发梗塞性痴呆为28%,脑组织损伤后遗症、化学药物中毒以及神经系统失调或营养缺乏导致的痴呆约占10%。
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55岁、65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57%和4.6%。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对北京地区2788名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发现,有208名老人患有痴呆症,患病率达7.5%。其中女性病人139人,患病率达9.7%,显著高于男性的5.8%。他们的研究还表明,高龄、低教育水平、居住在农村是老年痴呆症的高危因素。而解放军总医院对1728名离退休老干部的调查表明,有痴呆家庭史、“文革”中受迫害、电磁场暴露、脑外伤亦是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在广州城区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的调查中,AD患病率为7.49%。
4、老年痴呆症的治疗药物
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功能退化性失调症,目前本病的病因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一直是治疗上的一个棘手问题。
抗痴呆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对老年人神经生理、生化、药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相关药物的开发研究不断取得进展。2001年有1270多种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产品中90%是80年代发现、90年代研究与开发成功的,此类药物开发的新产品数目超过了任何其它治疗类药物开发的数目。
经过近10年的临床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简称:AChE)抑制剂对A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主要药物他克林、利斯的明、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已是这一领域中的代表性品种,从而也推动了痴呆治疗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
(1)脑代谢激动剂
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患者存在有糖代谢及核酸、蛋白质、脂质等代谢系统障碍,同时其脑血流量及耗氧量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因此,脑代谢激动剂和脑循环改善剂,特别是具有脑血管扩张作用的脑代谢激动剂就成为治疗本病可供选用的药物。此类药物有吡拉西坦、脑复康、吡硫醇、脑复新、氢化麦角碱、喜得镇、都可喜、长春胺、长效长春胺、长春乙酯、尼莫地平、尼莫通、桂利嗪、环扁桃酯、氯酯醒、己酮可可碱、巡能泰、麦角溴烟酯等。这些药物对老年痴呆症的某些症状如记忆力减退、适应环境能力降低等,有程度不同的改善作用。
(2)拟胆碱药
现已知脑内乙酰胆碱含量与记忆密切相关,老年或痴呆病人脑内乙酰胆碱量减少,补充胆碱类药物能改善其记忆和思维能力。但直接给予胆碱或卵磷脂并不能使乙酰胆碱增加。有人试以胆碱或卵磷脂与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合用于本病患者,可使其记忆力有提高,而单独给予卵磷脂效果不明显。另有人单用毒扁豆碱给本病患者静注,记忆测定成绩较安慰剂提高约20%,并发现对行为障碍也有效。研究认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延迟乙酰胆碱的代谢分解,从而延长突触后受体的兴奋。另外,国内研制的哈伯因(石杉碱甲),系中国学者从石杉属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到的一种新生物碱,药理实验证明,本品具有很强的拟胆碱活性,是一种高效、可逆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3)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毒扁豆碱(商品名Synapton,Forest实验室生产)、四氢氨基吖啶(他克林,商品名Cognex,Parke-Davis公司生产)、donepezil(商品名Aricept,辉瑞/卫材公司生产)、metrifonate(拜耳公司生产)和rivastigmine(商品名Exelon,诺华公司生产)。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在神经腱内浓缩乙酰胆碱,并能持续更长的作用时间。
四氢氨基吖啶是第一个通过FDA并在临床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但规定仍需作改进。该品生物利用度要低于rivastigmine和donepezil,并有较大的副作用。多奈哌齐(Donopozil)是第二代也是第二个被美国FDA特许用于治疗阿尔默海茨病(老年痴呆)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于1997年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可促进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的认知能力以及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和保持脑功能活性等作用。与第一代胆碱酯酶抑制剂相比,该品有多项优点:(1)作用时间长,每日只须口服一次;(2)药效强、疗效高;(3)安全性高、选择性高,药物不良反应小。目前该品已进入中国销售,国内也有厂家生产。
Sanochemia Pharmazeutika AG公司(维也纳、奥地利)宣布第一个在欧洲上市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Reminyl(加兰他敏)。该品被批准在瑞典上市,并报送欧盟以期获准进入欧洲其它市场。
麦的NeuroSearch公司最近利用NS2330进行临床研究开发。NS2330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同时也激活其抑制机制以刺激乙酰胆碱在大脑皮层(包括感知部位)的释放。这样所有三个神经传递素的功能都将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该公司希望NS2330能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该药的I期临床工作已经完成,FDA也同意该公司继续II期临床工作。
其它用来研究的化合物还包括xanomeline(诺和诺德/礼来公司生产)、besperidine(赫司特公司生产)和talsaclidine(勃林格殷格翰/法玛西亚普强公司)。
①他克林
他克林的化学名为四氢氨基吖啶(简称:THA),商品名Cognex,该药是美国华纳—兰伯特公司开发并第一个上市的中枢系统的非竞争、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1993年获得FDA批准后首先在美国上市,是改善AD认知症新药和老年益智药物,同年在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上市,其化合物专利于1996年到期,目前市场上主要是美国派德—戴维斯的产品。
他克林尤其对女性AD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与卵磷脂合用可获得理想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记忆力,因此他克林已被认为是治疗、预防早老性痴呆仅有的几种药物之一。
他克林的不足之处是对肝功能及转氨酶指数有较大影响,制约了市场的开发,其销售额的增长也远不如其它AD药物。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在他克林母核的基础上加成筛选,由德国赫斯特鲁塞尔公司研制出维那克林。该药是他克林1位羟基衍生物,其药物作用机制得到相应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随着医学的发展,将被新一代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所替代。
②多奈哌齐
多奈哌齐是具有高度选择性、可逆性治疗AD的药物,为第二代中枢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日本卫材制药公司开发的药物,1996年11月25日获得FDA的特许批准用于临床,商品名安理申。1997年初首先在美国上市,由卫材/辉瑞共同开发全球市场,1999年10月安理申在中国上市,目前已形成了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的销售网络。
多奈哌齐是第二个获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其最大优势是治疗达标剂量小、毒副作用低,耐受性好。专家普遍认为,该药在AD治疗药物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四个主要品种中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预计这一优势将延续到能够对疾病治疗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药问世为止。
据Pharma Business杂志报道:在2000年全球最畅销500种药品中,日本卫材公司销售额为4.31亿美元,辉瑞公司的销售额为1.19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7.3%和30.8%。2001年多奈哌齐在全球排第101名,销售额合计约6.83亿美元,2002年在全球超过了1100亿日元,已是AD市场中的佼佼者。
2001年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重庆桑田药业开发了多奈哌齐原料药及其片剂产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以四类新药生产。
③利斯的明
利斯的明是氨基酸甲酸类脑选择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属于该类药的第二代产品,由瑞士诺华制药英国公司开发,商品名艾斯能,1997年12月首先在瑞士上市,次年在英国上市。2000年4月21日获得FDA批准,同年6月底在美国上市,从而扩展了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市场的格局。
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虽然半衰期相对较短,但对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可达10小时,该药不经肝脏及P450代谢,对轻、中度早老性痴呆症耐受性较好,同时具有抑制脑内的丁酰胆碱酯酶作用,在欧洲、美国等45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双盲研究中获得较高的评价。
由于利斯的明在药物市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份额,2000年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了83%,为1.195亿美元,2001年利斯的明在全球销售额增加101%,已达2.4亿美元。
④加兰他敏
加兰他敏属于第二代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其药物成份与欧洲山区水仙花鳞茎提取的生物碱相同,该植物药在一些国家、地区已经有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逆转神经肌肉阻滞、重症肌无力和幼儿脑型麻痹症等。
加兰他敏是希雷与强生公司合作开发的化学合成药物,制剂有片剂、胶囊、口服液等,临床用于改善AD患者总体功能。该药具有双重作用机制,能较好的刺激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并且能够调节脑内的烟碱受体位点,可显著改善轻、中度早老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延缓脑细胞功能减退的进程。
加兰他敏于2000年7月被欧盟批准后在英国、爱尔兰首次上市,2001年获美国FDA许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现已在25个国家上市。希雷公司负责在英国、爱尔兰的销售,强生公司负责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销售。国外报道2001年加兰他敏销售额为1.36亿美元。
1998年上海申兴制药厂已生产加兰他敏原料药,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苏州第六制药厂生产四类新药氢溴酸加兰他敏胶囊,2001年上海申兴产量同比增长3倍,年产量达到30kg。该药进入市场后,临床推广长足迈进,2000年已在我国主要城市重点医院抗痴呆药品中崭露头角。
近几年,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已成为AD的一线治疗药物,确认了其有效缓解认知功能障碍的地位,产品销售量占据了抗痴呆药物中的最大份额,研究表明石杉碱甲、毒扁豆碱、美曲磷脂对阿尔茨海默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开发的石杉碱甲化合物已申请了国际专利,其作用机制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北京四环制药、宁波立华制药、上海汉殷药业和上海医科大学红旗药厂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
(4)钾通道阻滞剂
研究表明,非选择性的钾通道阻滞剂通过延迟去极化和延长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钙流入引起神经递质(包括Ach)释放增加。若要想这类药物用于治疗老年痴呆,则所用药物应具备能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不减少膜磷脂酰胆碱组成的优点,而减少膜磷脂酰胆碱的组成可能是AchE抑制剂存在的副作用。磷脂酰胆碱是胆碱的贮存库,被神经元用来合成Ach。膜磷脂酰胆碱的损失使乙酰胆碱的合成受到限制,导致胆碱输出量减少。临床研究已表明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滞剂对改善患者的识别能力仅有中度作用,其作用不强可能是这些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穿透力低,选择性差或活性不够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完善。
(5)谷氨酸受体调控剂
在老年疾呆症患者的大脑中,皮质皮层和离皮层途径的锥体细胞发生了神经纤维混乱和退化。据报道,这些锥体细胞以谷氨酸为兴奋递质。这些神经元受损,功能丧失时会导致老年痴呆症;但若功能过强,则会产生兴奋性毒性,引起神经元死亡,造成多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因此,调控退化的谷氨酸神经元的突触活性有望治疗老年痴呆症。研究表明,直接活化突触后受体将有利于谷氨酸的传递,其部分激动剂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当内源性谷氨酸低于正常水平时起激动剂作用,而当谷氨酸释放过量时起拮抗剂作用,因此,部分激动剂会对兴奋毒性情况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已有报道的药物如美金刚胺(memantine),当谷氨酸以病理量释放时,美金刚胺会减少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当谷氨酸释放过少时,美金刚胺可以改善记忆过程所需谷氨酸的传递,临床研究表明,美金刚胺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精神病理学和行为测定中产生温和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
(6)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
5-羟色胺3(简称:5-HT3)受体拮抗剂原用于止吐,现有研究根据5-HT3受体在大脑中的分布状态,推测此类拮抗剂应有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5-HT3拮抗剂昂丹司琼
枢复宁能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正常和不足的动物如鼠、狨等的识别能力;在50岁以上与老年有关的记忆力受损(AAMI)病人的临床试验中,昂丹司琼能使相当于丧失6年的记忆力得到改善。因此,昂丹司琼及其他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格拉司琼等有可能给老年痴呆患者带来福音。
(7)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
现今很多医药公司还把目光移向天然药物,试图从中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在这方面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①阿朴脂蛋白E4(ApoE4)
我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情况与遗传基因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阿朴脂蛋白E4ApoE4是特别值得让我们去注意并朝着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向进行研究。在药物开发中,ApoE4已经进行过人体药物临床试验,并极有可能成为疗效比较确切的药品。
②β-淀粉素(体)(Beta-amyloid)
β-淀粉素是一种不能溶解的多肽。该种物质能够有效防止激烈氧化过程中导致的二乙基溴乙酰胺的破坏。在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理论中就是利用β-淀粉素限制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清除自由基,以防止自由基所带来的损害。这种类型的化合物包括idebenone(武田公司、Osaka日本),该化合物既是一种自由基的清道夫也是某种神经增长因子的刺激物。早期研究表明,idebenone能有效治疗中度痴呆症。尽管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和美国家用产品公司已经在少数一些国家上市,但它已经从日本退出市场,而且其III期临床试验已经被停止。
(8)其它类型药物的研究进展
2000年上半年,一些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较明显地延缓妇女阿尔茨海默病的发作,并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严重化。个别临床研究也发现雌激素治疗能够提高感知度。雌激素对抗氧剂和抗炎药的作用能力可以减少发病的机率,推动乙酰胆碱的产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2000年年中,日本的Toyama Chemical公司期望开始在英国进行T-588的II期临床研究,并能在美国进行较早的试验。在纽约大学的合作下,公司发现T-588可以保护大脑神经细胞。
日本藤泽制药公司的FK-960在日本和美国进行。该药能够提高感知度,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在最近有关研究报道是表明,咀嚼可以防止上年纪的人记忆力衰退,但其作用机制现在仍然没有明确。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的遗传改变来研究人体老化的迹象。实验表明,拔除牙齿以防止咀嚼的小鼠的记忆力要逊于正常对照小组。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咀嚼时大脑的活动情况,并发现下巴的活动可以增强脑部海马区的信号。
来自肯塔基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减少食用量可以保护大脑避免因年龄引起紊乱,这种紊乱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最近出版的研究论文表明,通过喂养减少食物量的小鼠,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大脑的损伤能减少。对热量摄入量和人体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还没有开始,但有一些相关性研究显示,相比于美国和加拿大,中国和日本由于摄入较少的热量,因此相应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减少。
加拿大的神经生物技术公司在2000年上半年宣布了一个较为确切的产品memantine。该产品是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阻断剂,在美国进行了I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5、老年痴呆症的市场发展前景
2000年世界七大药品市场表明,AD药品市场已从90年代中期的4亿多美元增长了近一倍,2001年全球AD市场价值已近12亿美元;国外分析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AD患者将会增加到20%左右,AD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由于患者的不断增多,AD治疗药物的市场销售额也一直在稳步增长。90年代该类药物已成为畅销药物,1995年世界销售额已达50亿美元。21世纪初,该类药物的销售额超过了排列在前三位的治疗心血管病药物、治疗胃肠道病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市场的份额,其发展势头看好。
目前,该类疾病已越来越受到中国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且由于该类疾病类似于糖尿病等富贵病,一样需要长期服用治疗药物,因此其用药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扩大,市场前景看好。基于此,为及时了解中国治疗AD药物的市场状况,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信息中心选取中国六个主要用药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的百家抽样医院、60名医生专家和120名消费者,对中国国内老年痴呆症用药市场(1999年及2000年)及其主要竞争品种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活动。
(1)1999年~2000年中国治疗老年痴呆药物医院用药金额情况分析
从1999年~2000年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抽样医院治疗老年痴呆症用药金额构成情况来看,2000年六城市抽样医院销售总金额较1999年同比增长28.49%。而在治疗老年痴呆药主要品种中,使用金额百分比较大的品种排名依次为吡拉西坦、银杏叶制剂、氢化麦角碱、阿米三嗪/萝巴新、阿尼西坦、尼麦角林、胞磷胆碱、石杉碱甲、多奈哌齐、吡硫醇、长春西汀、加兰他敏、氯酯醒、艾地苯醌。其中前四位品种市场份额(金额百分比)较大。
具体品种中,吡拉西坦的市场份额(金额百分比)2000年较1999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仍居首位,金额增长率达55.59%。银杏叶制剂、氢化麦角碱保持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使用金额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使用金额增长较快的品种有石杉碱甲、加兰他敏,其中加兰他敏增长幅度最高。阿米三嗪/萝巴新、阿尼西坦、尼麦角林、胞磷胆碱、长春西汀和吡硫醇总体市场出现萎缩,而艾地苯醌基本退出市场竞争。多奈哌齐由于是较新的品种,在1999年未见销售,但在2000年市场份额(使用金额百分比)占0.45%,显示出一定的市场潜力。
(2)1999年~2000年中国治疗老年痴呆药物医院用药金额走势分析
从1999年~2000年六城市老年痴呆用药金额走势情况来看,2000年整体用药水平要明显高于1999年整体用药水平,出现上升趋势。其中1999年用药金额高峰期和2000年用药金额高峰期均出现在二季度(2000年用药量高峰期是第三季度),表明在2000年二季度高价品种的使用量相对要高。从六城市用药情况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城市的一个用药趋势。
(3)主要用药城市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从各品种在各城市的用药金额排序情况来看,其销售情况表现得较好的品种主要有银杏叶制剂、吡拉西坦、氢化麦角碱和阿米三嗪/萝巴新。其中银杏叶制剂2000年在上海、广州、杭州和成都地区排在第一位,在北京地区排名第二,南京地区排名第三,表现得相当好,较1999年有所增长,其几个主打品牌达纳康、银杏天保、活血宁胶囊、百路达胶囊、天保宁、银可络的市场反应有口皆碑;其次表现较好的则为吡拉西坦,该品2000年在北京和南京地区占据第一的位置,在其它几个城市也是前三名之列,只有在杭州地区较弱(排名第5);氢化麦角碱总体情况排在第三位,不过2000年排名较1999年排名有所提高。氢化麦角碱在各城市的排名基本保持不变,并在个别城市如上海和成都地区排名上升,而在南京地区排名下降一个位置。
(4)其它方面的市场评价
随着治疗AD药物临床推广的普及,AD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从调查的医生信息反馈来看,68%的医生认为社会大众已经开始关心和重视AD,与此同时,8.16%的医生认为市场供给严重不足,63.2%的医生认为市场供给不足。可见,AD用药市场供给不足,市场仍有空间,有近八成医生认可市场前景较好。
同样,随着近年来OTC市场的蓬勃发展,有相当部份品种(口服剂型)也在零售药店中进行销售,由于长期服药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直接从药店进行购药治疗。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零售研究部对这类药品的监测结果显示,银杏叶制剂的市场份额(销售金额百分比)约占市场的4成左右,中成药较受零售市场的青睐,都可喜(阿米三嗪/萝巴新)的市场份额约占3成左右,其余品种则占据余下的市场份额。从所调查的消费者情况反映,有67.80%的消费者是从医院药房获得所需药品的;而有27.97%的消费者直接到药店购买;4.24%的病患者从所在单位门诊部获得;还有0.85%的病患者到批发商处购买。这表明,目前来说,医院虽然是老年人用药的主要销售渠道,但也可以看出,零售渠道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
AD的治疗占世界药品市场的第七位,到2005年底价值61亿美元。而目前抗AD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并不遏制病情的发展。因此,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潜在的发病过程是很必要的,所以本发明认为研制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和治疗AD等方面的产品特别是药物能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经文献检索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作为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应用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了一种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新用途,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也就是说,本发明意在明确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而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所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是包括药物、试剂、食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药物。
(一)技术构思
自主开发创新药物是中国目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医药行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寻找有效的活性成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也是中国创新药物研制的优势之所在。
目前抗AD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并不遏制病情的发展。因此,研究出一种有效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研究方法来阻止潜在的发病过程是很必要的。
AD的二个特点是斑点和缠结,淀粉样蛋白形成的斑点是AD病理级联形成的起因。斑点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转化所得的Aβ1-42聚合而形成的。在APP转化形成Aβ过程中,有一些激酶如GSK3β、CDK5、和PKCε在起作用。激活的PKCε能增加α分泌酶,导致APP分泌增加,减少Aβ1-42的生成。
最近发现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如瞬时受体势香草酸受体(简称:TRPV1),在钙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钙离子是神经元细胞中蛋白激酶C(简称:PKC)活化因子之一,PKC促进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1-42生成。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通过自主开发的新型TRPV1激动剂来调控钙离子,从而调节PKC活性,再进一步导致潜在的Aβ1-42生成减少,最终达到治疗AD的效果。
与AD相关的记忆损伤或丧失,都涉及PKC激化调节这样的分子事件。PKC也涉及APP转化,先前的研究表明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horbol esters),苯内酰胺(简称:BL)和苔藓抑素(Bryostatin)极大地增加了AD病人纤维原细胞中α分泌酶产物sAPPa的分泌,减少了Aβ。这些数据显示PKC和它的激活是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的改善AD病理生理学和认知损伤的方法,因此提供了更有希望的药物研发的靶点。但是这些新的PKC激动剂由于安全性问题,目前尚不能用于抗AD药物的开发。
众所周知,钙离子(简称:Ca2+)是神经元细胞中PKC活化因子之一。TRPV1通道在Ca2+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发明假设通过调控TRPV1通道,可以调节PKC活性,促进α分泌酶活性,影响APP进程,增加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sAPPa的分泌,减少神经元毒性的Aβ的产生。本发明的实验数据对此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与PKC相比,TRPV1通道有选择性地在神经元中表达。因此,神经元细胞中更特异地调控TRPV1活性可以特异调节PKC活性。
Ca2+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还参与神经细胞的生存和死亡。AD病理的一个方面是神经细胞失去调节钙平衡的能力,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功能丧失和死亡。对AD病人及对APP和PS1变异的病理基因研究支持AD疾病中混乱的钙调节作用。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对控制多种钙依赖性的细胞反应,如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非常复杂,有流入流出多种通道。通常钙流入细胞质是由于内部贮存细胞器(主要是肌浆/内质网SER)通过内质网钙释放通道(三磷酸肌糖受体或ryanodine受体)进行钙的释放或是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流入钙。最近发现一组新的钙通道,瞬时受体势(简称:TRP)通道大家族。这一发现揭示了在很多细胞中控制钙流的分子实体和信号机制。
根据文献检索,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而经过实验和研究结果,证明和证实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在预防、诊断、检测、保护和治疗AD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活性。
(二)香草醛受体激动剂
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是包括香草醛及其衍生物、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的香草醛及其衍生物是包括辣椒素、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香草醛是一组能够通过其受体——香草醛受体偶联到非特异性的阳离子通道产生作用的化合物。
所述的香草醛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Figure A20051002729200191
其中,n为:0、1或2等中的一种,优选1;
R1为:羟基(OH)、烷基、烷氧基、酰氧基、胺烷氧基、氢(H)、氨基(NH2)或卤素等中的一种,优选羟基;
R2为:烷氧基、氢、羟基、氨基、烷基、脂肪胺或芳香胺、胺烷氧基,或者是酰氧基等中的一种,优选烷氧基,进一步优选甲氧基;
R3为:具有5~2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取代烷基、烯基或取代烯基、二萜烯基、苯基或取代苯基、金刚烷基或取代金刚烷基,或者是具有5~23个碳原子的哌嗪基或取代哌嗪基等中的一种;优选具有7~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取代烷基,或者具有7~18个碳原子的烯基或取代烯基等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具有7~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取代烷基等中的一种。
X为:NHC(O)、C(O)NH、C(O)O、NHC(O)O、NHC(O)NH、NHC(S)NH、或者是NH(O)S(O)等中的一种;优选NHC(O);
这里的烷基是包括具有5~23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等中的一种,优选包括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环戊基或环己基等中的一种,特别优选包括具有8~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等中的一种;
这里的烷氧基中的烷基是包括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等中的一种,是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等中的一种,优选包括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等中的一种,特别优选包括甲基或乙基等中的一种;
这里的脂肪胺,即取代脂肪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包括甲胺、乙胺、丙胺、异丙胺、四种丁胺的异构体、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胺、二丙胺、二异丙胺、二正丁胺、四氢吡咯、哌啶、吗啉、3,5-二甲基吗啉、哌嗪、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N-异丙基哌嗪、2-甲基哌嗪、3-甲基哌嗪、2,6-二甲基哌嗪、三甲胺、三乙胺或三丙胺等中的一种,优选氨、甲胺、乙胺、丙胺、二乙胺、二乙醇胺、三乙胺、吗啉或N-甲基哌嗪等中的一种,特别优选氨、甲胺、三乙胺或吗啉等中的一种;
这里的芳香胺,即取代芳香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包括苯胺、取代苯胺、N-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吡啶、取代吡啶、喹啉、取代喹啉、异喹啉、取代异喹啉或奎宁等中的一种,优选取代喹啉,取代喹啉中优选(5-乙基-1-氮杂-二环[2.2.2]-辛-2-基)-喹啉-4-基-甲醇。
例如,R2为H、OH、OCH3、OCH2CH3、OCH2CH2CH3、OCH2CH2CH2CH3、OC6H5、CH2NH2、CH2CH2NH2、CH2CH2CH2NH2、OC(O)CH3、OC(O)CH2CH3、OC(O)CH2CH2CH3、OC(O)CH2CH2CH2CH3,或OC(O)C6H5等中的一种;优选OCH3、OCH2CH3、OCH2CH2CH3或OCH2CH2CH2CH3等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OCH3
例如,X为NHC(O),NHC(O)O,NHC(O)NH,NHC(S)NH,C(O)NH,C(O)O或者NH(O)S(O)等中的一种;优选NHC(O)或C(O)O等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NHC(O)。
其中,所述的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是不含有香草酰基、但构效关系与辣椒素相似的一组化合物。
部分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A20051002729200211
Figure A20051002729200212
N-(2-Hydroxyethyl)-5,8,11,14-eicosatetraenamide
简称:Anandamide
Phorbol 12-phenylacetate
简称:PPAHV
所述的构效关系与辣椒素相似的含义是指包括符合以下构效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
①疏水烃链的适合长度是8~18个碳;芳环3-甲氧基起重要但不是必须的作用;酚羟基是不可缺少的,最适合的位置是对位;酰氨链是不可或缺的;氨基和环通过CH2连接是合适的(J Toxicol.Sci.1991 Feb;16 Suppl 1:3-20);
②化合物有三个假想结合部位:A-香草基,B-酰胺基,C-脂肪链;其中,化合物的脂肪末端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容纳C部位的整体的疏水性。
在C区域能够引进刚性的环结构,包括金刚烷胺-2-胺,金刚烷胺-2-醇,(5-乙基-1-氮杂-二环[2.2.2]-辛-2-基)-喹啉-4-基-甲醇,1-苯基-哌嗪,异吲哚-1,3-二酮,或者是2-甲基-2-丙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化合物抗AD活性大小的确定,需要通过测试其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分子穿透血脑屏障的关键规则是:①小至中的体积;②脂溶性;③不带电荷。
这些刚性的环结构能够使C区域更紧凑,体积更小,绝大多数是脂溶性(即疏水性)的,只有哌嗪取代基例外,且不带电荷,含有一些能顺利穿透BBB的药物的结构,这些特点都表示这类化合物是抗AD药物的优选的合适结构。
(三)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药理活性
AD的二个特点是斑点和缠结,淀粉样蛋白形成的斑点是AD病理级联形成的起因。斑点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转化所得的Aβ1-42聚合而形成的。在APP转化形成Aβ过程中,有一些激酶如GSK3β、CDK5、和PKCε在起作用。激活的PKCε能增加α分泌酶,导致APP分泌增加,减少Aβ1-42的生成。
最近发现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如瞬时受体势香草酸受体(简称:TRPVl),在钙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钙离子是神经元细胞中蛋白激酶C(简称:PKC)活化因子之一,PKC促进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1-42生成。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通过自主开发的新型TRPV1激动剂来调控钙离子,从而调节PKC活性,再进一步导致潜在的Aβ1-42生成减少,最终达到治疗AD的效果。
与AD相关的记忆损伤或丧失,都涉及PKC激化调节这样的分子事件。PKC也涉及APP转化,先前的研究表明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horbol esters),苯内酰胺(简称:BL)和苔藓抑素(Bryostatin)极大地增加了AD病人纤维原细胞中α分泌酶产物sAPPa的分泌,减少了Aβ。这些数据显示PKC和它的激活是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的改善AD病理生理学和认知损伤的方法,因此提供了更有希望的药物研发的靶点。但新的PKC激动剂用于人类的安全问题还有待验证。
众所周知,钙离子(简称:Ca2+)是神经元细胞中PKC活化因子之一。TRPV1通道在Ca2+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发明假设通过调控TRPV1通道,可以调节PKC活性,促进α分泌酶活性,影响APP进程,增加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sAPPa的分泌,减少神经元毒性的Aβ的产生。本发明实验数据已证实这一点。与PKC相比,TRPV1通道有选择性地在神经元中表达。因此,神经元细胞中更特异地调控TRPV1活性可以特异调节PKC活性。
Ca2+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还参与神经细胞的生存和死亡。AD病理的一个方面是神经细胞失去调节钙平衡的能力,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功能丧失和死亡。对AD病人及对APP和PS1变异的病理基因研究支持AD疾病中混乱的钙调节作用。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对控制多种钙依赖性的细胞反应,如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非常复杂,有流入流出多种通道。通常钙流入细胞质是由于内部贮存细胞器(主要是肌浆/内质网SER)通过内质网钙释放通道(三磷酸肌糖受体或ryanodine受体)进行钙的释放或是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流入钙。最近发现一组新的钙通道,瞬时受体势(简称:TRP)通道大家族。这一发现揭示了在很多细胞中控制钙流的分子实体和信号机制。
本发明对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诊断、保护、治疗和研究等方面的活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
(四)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用途
1、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包括药物、试剂、食品、饮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药物。
通过药理活性筛选证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具有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活性。已完成的急性毒性实验证明,小鼠灌胃给药对该活性部位的最大耐受量超过2.0g/kg,相当于临床推荐用药剂量的440倍,表明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发明人对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进行了理论探索,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特别是长期的药理学试验,发现所述及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活性。因此,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优选以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药物。
2、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与要求
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可以单独或与其它活性组分联合使用,包括用于制备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包括药物、试剂、食品、饮料等,尤其是药物。
在具体使用方面,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能够单独使用,还能够与其他许多化学物质一起使用。无论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包括辅助功能如协同放大作用、拮抗或缓解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副作用等,这些化学物质是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食品、天然产物、化学合成药物或人类用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食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文使用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任何和所有的生理适用的溶剂、分散介质、胞衣、抗菌剂和抗真菌剂、等渗剂或吸收延迟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载体的例子包括一种或多种的水、盐水、磷酸缓冲盐水、葡萄糖、甘油或乙醇等及其组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许多情况下,在该组合物中最好包括等渗剂,例如,糖、诸如甘露醇、山梨醇、山梨醇的多元醇或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载体还可以包含少量的辅助物质,例如润湿剂或乳化剂、防腐剂或缓冲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它们增强了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有效期或效力。
从具体的分类上看,所说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医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包括赋形剂,如淀粉或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如甘油或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微晶纤维素等;填充剂,如淀粉或乳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粘接剂,如预胶化淀粉、糊精、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压调节剂,如葡萄糖、蔗糖、山梨醇或甘露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稀释剂,如水等;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或碳酸氢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等;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等;吸附载体,如高岭土或皂粘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或聚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或甜味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将活性组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溶解、混悬或乳化于适宜的水性溶剂中(例如,蒸馏水、生理盐水或格林溶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油性溶剂中(例如,植物油例如橄榄油、芝麻油、棉籽油、玉米油或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中,即可制得注射制剂,其中溶剂中可含有分散剂(例如,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60、聚乙二醇、苯甲醇、氯代丁醇或苯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压调节剂(例如,氯化钠、甘油、D9-甘露糖、D-山梨醇或葡萄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必要,可加入添加剂,例如增溶剂(例如,水杨酸钠或醋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例如,人血清白蛋白等)、止痛剂(例如,苯甲醇等)等。
本发明所述及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还可以以组合物的形式联合使用,特别是与用其它化学物质如药物对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包括人或其他动物进行治疗所用的组合物或者是类似的组合物。所述哺乳动物,包括人、小鼠、大鼠、羊、猴、牛、猪、马、兔、犬、黑猩猩、狒狒、狨、猕猴或恒河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人、小鼠、大鼠、猴、猪、兔或犬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人、大鼠或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将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加入适于给与受治疗者的药用组合物中。通常,该药用组合物包含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组合物特别是药物组合物可以有各种形式,包括例如液体、半固体和固体等剂量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说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为活性成分,以及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生产方法制成各种剂型,例如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所述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混悬剂、乳剂、溶液剂、糖浆剂或注射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采取口服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粘膜透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给药途径进行抗AD及其相关病症的治疗或科学研究。
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5%~99%的活性成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进一步优选含有重量比为1%~95%的活性成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最优选含有重量比为5%~90%的活性成分香草醛受体激动剂。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组合物一般必须无菌且在生产储存条件下稳定。可以将该组合物配制成溶液、微乳液、分散液、脂质体或其它适合于高药物浓度的有序结构。通过将所需量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与所需上述成分的一种或组合一起加入适当的溶剂中并接着进行除菌过滤制备无菌注射液。一般而言,通过将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加入含有基本分散介质和所需的上述其它成分的无菌溶媒中制备分散液。在用于制备无菌注射液的无菌粉剂的情况下,推荐的制备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剂。例如,通过诸如卵磷脂的包衣、在分散液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所需颗粒大小和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溶液的适当流动性。通过在该组合物中包括延迟吸收的药剂(例如单硬脂酸盐或明胶)可以达到注射组合物的延长吸收。
用于患者时,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剂量为5~20mg/kg·d,该剂量或用量通常根据患者或使用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身体状况或患者症状的状况来决定。也就是说,以下的剂量范围均是安全可靠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剂量为1~3600mg/d(以70kg体重计算);口服1~2000mg,优选50~1000mg;注射2~400mg,优选50~200mg;膏剂(lotion)0.5~5%,优选1~2%。
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药用组合物可以包括“治疗有效量”或“预防有效量”的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量”是指在必要的剂量和时间下有效达到所需治疗效果的量。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有效量可以根据诸如个体的病况、年龄、性别和体重以及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在该个体引起所需反应的能力等因素而变化。治疗有效量亦指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有益治疗效果超过其任何毒性或有害效果的量。“预防有效量”是指在必要剂量和时间下有效达到所需预防效果的量。因为预防剂量用于患病前或疾病早期的受治疗者,预防有效量通常小于治疗有效量。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或预防有效量的典型的非限制性范围是5~20mg/kg,更优选为5~10mg/kg。应注意,剂量值将根据欲减轻的疾病类型和严重性变化,也就是说用于患者时,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剂量或用量,通常根据患者或使用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身体状况或患者症状的状况来决定。另外,应理解,对于任何特定受治疗者,应随着时间根据个体需要和给与或监督给与所述组合物的人的专业判断调整特定剂量制度,并且本文设定的剂量范围仅为例证性的,并不会限制要求保护的组合物的范围或实践。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治疗的对象、给药途径、所治疗疾病和状况等,变化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每次和/或每日的剂量或用量。例如,经静脉给予哺乳动物,尤其是成年人(如体重60kg),所述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单剂量约为5~10mg,优选约10mg,优选每日给药1~3次。可以调整剂量单位,以提拱最佳所需反应(例如,治疗或预防应答)。例如,可以单次大剂量给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几个均分量或根据治疗情况的迫切性按比例降低或增加剂量。配制易于给药和剂量统一的剂量单位形式的非肠道组合物尤其有利。本文使用的剂量单位形式,指适于欲治疗的哺乳动物受治疗者的单元剂量的物理分离单位;每个单位含有预定量的计算用于与所需药用载体一同产生所需治疗效果的活性物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本发明的剂量单位形式的规格,由以下确定并直接取决于以下(a)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独特特征和欲达到的特定治疗或预防效果,和(b)在混合这种用于治疗个体敏感性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技术中的内在限制。
3、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制备的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其中按照饮料、食品技术领域的要求制备的产品能够用于预防、保护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按照医药技术领域的要求制备的产品能够用于患者的治疗或保健,既能够单独直接用于制备治疗或保健的药物,也能够与许多化学物质进行混合或组合,直接或间接用于制备治疗或保健的药物。这里所述的化学物质与本节上文中所述的相同。
在本发明中,所需物料包括本发明的原料、上述配套使用的化学物质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食品级或药用级的物料。
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可以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法给药,尽管在许多治疗用途中推荐的给药途径/给药方式是喷雾剂或口服给药。但是,技术人员会理解给药途径/给药方式随所需的结果而变化。在某些具体实施中,该活性化合物可以与保护该化合物免于快速释放的载体一同制备例如空释制剂,包括移植物传递系统、透皮贴传递系统或微囊传递系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例如乙烯乙酸乙酯、聚酐、聚羟基乙酸、胶原蛋白、聚正酯或聚乳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这种制剂的许多方法均已申请专利或一般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参见例如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J.R.Robinson编辑,Marcel Dekker,Inc.,纽约,1978)。
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通常通过口服、鼻吸入、直肠或肠胃外给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
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粉剂、粒剂或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实施时,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可以与例如惰性稀释剂或可同化的食用载体一同口服。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和共它成分,如果需要)亦可以包于硬或软壳明胶胶囊、压制成片剂或直接加入受治疗者的膳食中。关于口服治疗给药,可以将所述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与赋形剂一起加入并以可食片剂、颊含片剂、锭剂、胶囊、悬液、糖浆或糯米纸囊剂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使用。
为了以非肠道给药之外给予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可能需要用防止其失活的材料对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包衣或与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一同给予。亦可以将补充的活性化合物加入该组合物中。在具体实施时,将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与一种或多种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的其它治疗药物共配制和/或共给予。这种联合使用,可以优越地利用较低剂量的该给予的治疗药物,因此避免可能的毒性或与各种单一疗法相关的并发症。
制成液体制剂如水剂、油悬浮剂或其它液体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如糖浆或酏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剂、水剂或油性悬浮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所述的使用形式中,优选的形式是片剂、包衣片剂、胶囊、栓剂或注射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片剂、胶囊或注射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优选注射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其组合物可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优选药物和食品,进一步优选药物。
(四)技术特长
本发明对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拓展了新的医药用途,也为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本发明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安全低毒,药理作用较强,其原料来源广泛、价廉,制备工艺简单,可用于制备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
本发明有针对性地研究香草醛受体激动剂,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较强,其原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得率高;且使用安全,一物多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而且使用范围特别广,因此容易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在胃肠道生物转化中的活性形式,直接使用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可以准确控制用药剂量。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性质稳定,使用制备的制剂质量稳定。
此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化学性质稳定,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效果明显,故其更适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总之,本发明积极适应了现代医疗和科研领域的工作需要和人性化服务的需要,是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等方面的安全原料。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在SY5Y/VR1/SWAPP细胞中,用FLIPR分析方法测定辣椒素活性;
图中上部的英文标题是:SY5Y-hVR1和CHO/hVR1/r VR1细胞株的辣椒素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图中的纵坐标是:相对荧光单位;
图中的横坐标是:辣椒素对数浓度;
图2表示:用ELISA检测辣椒素对Aβ1-42生成的影响;
图中上部的英文标题是:VR1离子通道的激活导致Aβ1-42生成的降低;
图中的纵坐标是:Aβ1-42浓度;
图中的横坐标是:辣椒素浓度;
图3表示:定量西方墨点(Western Blot)法测定PKCε激酶活性。
图中上部的英文标题是:VR1通道的激活导致PKC活性增强;
图中的纵坐标是:PKC活性;
图中的横坐标是:辣椒素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究了现有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新的药理作用和新的用途,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制备阿尔茨海默病预防、诊断、保护和治疗等产品的原料,便于医疗行业和相关行业如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安全使用。
(一)现有的香草醛及其衍生物的具体实例
所述的辣椒素是典型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微摩尔的辣椒素即可抑制VR1,结构式如下:
Figure A20051002729200281
所述的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组构效关系与辣椒素相似的化合物,即含有香草酰基(即:4-羟基-3-甲氧苄基-香草基)的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二氢辣椒素(dihydrocapsaicin)、降氢辣椒素(norhydrocapsaicin)、高辣椒素(homocapsaicin)、高二氢辣椒素(homodihydrocapsaicin)、homodihydrocapsaicin I、norhydrocapsaicin、降二氢辣椒素(nordihydrocapsaicin)、顺辣椒素(civamide,或称:cis-capsaicin)、nonivamide、olvanil(简称:NE-19550)、NE-21610、N-oleyl-homovanillamide(简称:NE-28345)、Dong-APharmaceutical(简称:DA-5018)、树脂毒素等。其中最具潜力的辣椒素族化合物是树脂毒素等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含香草基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A20051002729200282
Capsaicin
Dihydrocapsaicin
Homocapsaicin
Figure A20051002729200293
Homodihydrocapsaicin
Figure A20051002729200294
Norcapsaicin
Figure A20051002729200295
Nordihydrocapsaicin
Nonivamide
Figure A20051002729200302
Resiniferatoxin
(all Z)-N-(4-Hydroxyphenyl)-5,8,11,14-eicosatetraenamide
  AM 404
Figure A20051002729200311
N-[(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5Z,8Z,11Z,14Z-eicosatetraeamideArvanil
Figure A20051002729200312
DA-5018
N-Oleoyldopamine
  OLDA
Figure A20051002729200322
NE-19550N-vanillyloleamide
不含香草基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A20051002729200323
N-(2-Hydroxyethyl)-5,8,11,14-eicosatetraenamide
Anandamide
Phorbol 12-phenylacetate
PPAHV
(二)辣椒素衍生物的合成与设计
1、部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合成方法A:
羧酸被溶解在2~10倍的草酰氯中,加两滴DMF(N,N-二甲基甲酰胺),搅拌3h或直到停止冒气泡。多余的草酰氯可减压蒸除,但通常不需进一步纯化。盐酸香草胺被用DMF(或THF,四氢呋喃)溶解,加入2倍的5N NaOH,混合物被搅拌30分钟后冷却到0℃,滴加1-1.2倍的酰氯的醚或氯仿溶液,室温搅拌3~24h。反应液被倒入大约是10倍DMF体积的水中(用THF作溶剂时,它被蒸发掉后加入醚)。分层后,用醚或氯仿萃取水层。混合萃取物依次用1N HCl,饱和的NaHCO3,水和盐水洗,然后用MgSO4干燥,蒸干。粗产品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合成方法B:
4-乙酰氧-3-甲氧基苯乙酸和3~12倍的SOCl2被回流直到停止冒气泡。多余的SOCl2被蒸干。加入苯并蒸干除去微量的SOCl2。产生的酰氯用大约20ml/10mmol的苯溶解,并冷却到0℃,滴加2.0倍的胺的醚溶液或胺的氯仿溶液中(大约是所用苯体积的一半)。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h以上。沉淀物过滤,以醚洗涤。滤液用水和盐水洗涤,用MgSO4干燥。真空抽干溶剂,就得到酰化的氨基化合物。用25ml/10mmol的MeOH溶解氨基化合物,并加入1.2~2.0倍的5N NaOH。混合物室温搅拌3h,溶剂被蒸发。残渣用1N NaOH溶解,用醚萃取,冷却后用HCl酸化,并用醚萃取三次。混合的萃取液用H2O和盐水洗后用MgSO4干燥。真空除去溶剂得到粗产品。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合成方法C:
1当量胺和1~1.2当量乙基香草醛被混合且加热到170℃以使产生的EtOH挥发掉。3h之后,用弱真空蒸除剩余的EtOH。反应液冷却,用醚稀释,依次用水、1NHCl、NaHCO3、盐水洗涤,然后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粗产品。
4-乙酰氧-3-甲氧基苯乙酸。高香草酸(30g,0.17mol),醋酸酐(75ml,0.79mol)和2滴浓H2SO4混合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液倒入1.8L H2O中,搅拌3h。沉淀过滤,滤液体积浓缩至大约400毫升,滤集所有的沉淀,热水中重结晶,过滤,干燥得到29.4g(79%)产品,mp 138~139℃(lit.*mp 139~140℃)。
2、本发明合成的12个香草醛受体激动剂
下面图示了十二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Figure A20051002729200351
化合物1和2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或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溶解在二甲基金刚烷基-2-胺中,加入HATU,加热到180℃,反应3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剩余物依次用1N的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粗产品用柱层析纯化。
化合物3,4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或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和金刚烷基-2-醇混合在一起,慢慢加入浓硫酸,加热到120℃,反应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剩余物依次用1N的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粗产品用柱层析纯化。
化合物5,6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或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和(5-乙基-1-氮杂-二环[2.2.2]-辛-2-基)-喹啉-4-基-甲醇混合在一起,慢慢加入浓硫酸,加热到120℃,反应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剩余物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粗产品用柱层析纯化
化合物7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和Boc保护的2-溴乙胺,在三乙胺中室温反应3小时,之后旋蒸除去溶剂。再加入二甲基金刚烷基-2-胺和HATU,在120℃搅拌反应过夜。加水冲稀,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旋干得到粗品。粗品溶于二氧六环中,加盐酸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水稀释,再用乙醚萃取,有机相分别用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的粗产品用95%乙醇重结晶。
化合物8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和Boc保护的2-溴乙胺,在三乙胺中室温反应3小时,之后旋蒸除去溶剂。再加入二甲基金刚烷基-2-胺和HATU,在120℃搅拌反应过夜。加水冲稀,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旋干得到粗品。粗品溶于二氧六环中,加盐酸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水稀释,再用乙醚萃取,有机相分别用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的粗产品用95%乙醇重结晶。
化合物9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胺和金刚烷基-2-羧酸溶于乙腈中,加入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小时。加水冲稀,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9。
化合物10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胺与邻笨二甲酸酐在乙酸下反应,搅拌反应1小时。加水冲稀,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可得到化合物10。
化合物11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胺和1-甲基-哌嗪酸溶于乙腈中,加入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小时。加水冲稀,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11。
化合物12的合成:
将3-甲氧基-4-羟基苯甲胺和1-苯基-哌嗪酸溶于乙腈中,加入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小时。加水冲稀,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12。
(三)应用体外检测评价TRPV1激动剂对VR1离子通道的潜在激活引起Aβ1-42生成量的降低作用
本发明已测评一组已有的TRPV1激动剂,包括OLDA,Anadamide,NE-28345,DA-5018,NE-19550,Olvanil,Resinifratoxin,Arvanil,AM404,PPAHV,NADA;这些试剂均从供应商处购得或从可靠团体处得到。本发明测试了合成的新化合物。
本发明假设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激活TRPV1产生相似的降低Aβ1-42的作用。在初步研究中通过体外实验测评这些化合物以建立构效关系,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体外实验应用来源于人神经母细胞的细胞系SH-SY5Y,使用人APP695swe和人TRPV1稳定转染该细胞系。该细胞系能产生大量的Aβ和Aβ1-42,有高水平的受TRPV1调节的Ca2+活动窗口,表达高水平的PKCε。实验证明,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能减少Aβ的生产。
1、生物实验
细胞系的建立:它是从人神经母细胞获得的经TRPV1和APP65swe稳定转染的SH-SY5Y细胞(SY5Y/VR1/SWAPP)。
(1)FLIPR分析TRPV1(VR1)激动剂对VR1的效能
计划使用荧光成像微板测定方法(FLIPR)测评已有的VR1激动剂和设计的辣椒素衍生物的效能(EC50值)。
FLIPR分析在96孔的PLIRP平板(无镀层清洁底板Corning#3603)上进行。6万个SY5Y/VR1/SWAPP细胞在FLIPR分析前24小时预先在FLIPR板的各个孔上点孔。FLIPR板孔加入染色上样缓冲液(50μl SY5Y培养基/2.5μM丙磺舒,5μM Fluo-3,0.1%伯洛尼克),37℃下放置1小时15分钟。每个板孔用75μL的清洗缓冲液(HBSS,含有20mM HEPES,2.5mM丙磺舒)洗涤两次。每个化合物稀释成十一个不同浓度系列的分析缓冲液(清洗缓冲液+0.25%BSA),浓度范围由100μM到0.001μM。平板装入FLIPR分析机并加入70μl不同浓度的化合物。FLIPR信号以统计格式捕获和输出。数据用Prism Graphpad分析方法计算EC50值。
(2)应用ELISA分析TRPV1激动剂对Aβ生成的影响:
使用夹心ELISA法检测Aβ和Aβ1-42的总量。简述如下,用抽样缓冲液(0.6%BSA,8mM Na2HPO4*7H2O,1.5mM NaH2PO4*H2O,145mM NaCl,0.05%乙基汞硫代水杨酸钠,0.05%Triton X-405)稀释细胞样本和Aβ1-42标准品(0~1000pg/ml)(Bachem,Torrence,CA),然后分别装入immulon-4微板上(CMS,Chicago,IL),总Aβ蛋白涂上15μg/ml 266捕获抗体(用于结合人Aβ13~28残基),Aβ1-42涂上5μg/ml 21F12抗体(用于结合人Aβ33~42残基),并在4℃下培养过夜。稀释后的样品加载到1.2μM Durapore 96孔滴定板(Millipore)上,并用多功能真空多层过滤系统真空抽滤。上清液收集到96孔的聚丙烯微板上,转移100μl样品到96孔immulon-4微板上并涂布捕获抗体。平板在4℃下培养过夜。翌日,用含0.05%吐温-20、pH 7.4的PBS洗涤平板(含细胞或组织样本),随后在室温下同3D6生物素化的指示抗体(Harlan,Madison,WI)孵化一小时,该抗体特异性抗Aβ1-5(1∶2000稀释在0.25%酪蛋白缓冲液中)。重复上述步骤清洗平板,然后加入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1∶1000的0.25%酪蛋白缓冲液稀释液,室温下培育一小时。经过最后一系列洗涤,室温下加入TMB底物(Pierce,Rockford,IL)放置15分钟。加入2N的硫酸终止酶促反应。反应产物用450nm和650nm下的吸光度差值定量。
(3)定量西方墨点法测定PKCε激酶活性:
为了测定PKCε激酶在用化合物处理过的细胞中的活性,SY5Y/VR1/SWAPP细胞用RDα(一种独特的室内培养的Pan-PKC底物表达菌)短暂地转染。使用室内培养的抗磷光体-RDα抗体通过定量西方墨点法测定PKCε激酶活力。得到的墨点用光密度法分析。光密度法所得数据用从平行载入墨点的β-肌动蛋白光密度分析归一化。
用RDα转染的SY5Y/VR1/SWAPP细胞用不同浓度设计的化合物处理。研究使用细胞用刮刀收集细胞,用1×PBS漂洗一次。把细胞小球重新悬浮在溶细胞缓冲液(10mM K2HPO4,pH 7.2/1mM EDTA/5mM EGTA/10mM MgCl2/50mMβ-甘油磷酸/1mM Na3VO4/2mM DTT/1%Triton X-100/1μM Microcystin/COMPLETE蛋白酶抑制剂(Roche))中冰浴30分钟以获得溶菌液。所有的溶菌液用微量离心机14000rpm,4℃离心30分钟,分出上清液。按照仪器使用说明,采用BCA蛋白质分析仪(PIERCE)测定上清液的所有蛋白质浓度。每个样品的所有蛋白质中取出30μg在10%NuPAGEBis-Tris凝胶中分离后使用Hoefer Transblotter(Semiphor,San Francisco,CA)转移到0.2μm的硝酸纤维素膜上(Novex,San Diego,CA)。硝酸纤维素膜用TST(10mMTris-HCl,150mM NaCl,0.1%吐温-20,pH 7.5)洗涤两次,每次5分钟,用5%BSA-TST在室温下振荡平板(Lab-Line)上阻断1小时,然后分别与原始抗体在4℃下培养过夜。翌日,用TST洗涤膜3次,每次5分钟。HRP结合的二级抗体用5%牛奶-TST稀释成1∶2000后与膜在室温下振荡培养1小时。最后,采用上述方法洗涤膜后用PBS洗涤5分钟。膜上的蛋白质分别用化学发光实景方法(Amersham Life Science)检测。
2、药理实验
使用7周大的雌性Balb/c小鼠。饲养小鼠的房间将保持温度22±1℃,相对湿度60±10%,12小时光照,12小时无光照。采用氯胺酮和甲苯噻嗪将小鼠处以安乐死。
(1)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0.1ml香草醛溶液(溶解于5%DMSO的PBS溶液)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给药于小鼠。快速静脉注射时,小鼠可以耐受这些DMSO。每个时间点使用三只小鼠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静脉注射0,2,5,10,15,30,45分钟和1,2,4,6,8,24小时后,采用后眼眶静脉穿刺术从眼静脉丛抽取血样(~0.5ml)。30分钟,4和8小时后,每次颈错位处死3只小鼠,取出它们的大脑。血样取出后加入肝素,7000rpm,5分钟,冷冻离心后分离出血浆。大脑加入3倍体积的水后匀浆。从小鼠获得的血浆和大脑匀浆样品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用HPLC或LC/MS/MS方法分析测定血浆香草醛浓度,用稀释0.1ml含有不同浓度香草醛的血浆样品制备含有0~2000ng/ml受试化合物的标准溶液。
(2)药代动力学分析。用WinNonlin Standard Version 2.0(Pharsight,Inc.,Mountain View,CA)的药代动力学软件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在最低加权平方残差,最低Schwartz标准(简称:SC),最低Akaike’s信息标准(简称:AIC)值,适合参数的最低Ses和残差的离散性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模型。对血浆-浓度-时间曲线的最终相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t1/2(消除半衰期)。AUC除以剂量得到系统清除率(简称:CL)。还将计算大脑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比例。
(3)代谢研究。肝微粒体中香草醛的代谢。小鼠,大鼠,狗,猴和人的肝微粒体将从Vitro Technologies或Gentese(Woburn,MA)购得。所有培养液含有最终浓度(200μl)的下述成分:1×PBS,微粒体(1mg/ml),葡萄糖6-磷酸(10mM),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2单位/ml),MgCl2(5mM)。混合物在37℃预培养5分钟。加入不同浓度的VR1激动剂启动代谢过程。培养10分钟后,加入800μl丙酮终止反应,用涡旋装置彻底混和。按照下述方法用HPLC提取和分离混合物。在微粒体中加入SKF-525A测定细胞色素P450对香草醛代谢的贡献。为了测定非酶促代谢:微粒体将不在培养液中培养,消除酶的来源;培养液中清除NADPH生成系统,消除酶的辅助因子;90℃加入微粒体5分钟,使之失活。上述培养方法也用于研究肝胞质溶胶的影响。香草醛母体的减少可以用HPLC或LC/MS/MS检测。代谢产物的结构用LC/MS/MS确定。
3、药剂实验
本发明制备粉针剂一般采用常规的冷冻干燥法,以水作为溶媒,其步骤为: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加入赋形剂,加水溶解,加入活性炭,过滤除菌,灌装,半轧塞,冷冻干燥,压塞轧盖即可。所用的赋形剂选自甘露醇、水解明胶、葡萄糖、乳糖、右旋糖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瓶含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100mg。
本发明制备粉针剂也可采用喷雾干燥法,以水作为溶媒,其步骤为: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加或不加赋形剂(赋形剂同上),加水溶解,加入活性炭,过滤除菌,喷雾干燥,无菌分装,压塞轧盖即可。每瓶含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100mg。
本发明制备小针剂时,以注射用水作为溶媒配制即可,也可加适量辅料,辅料选自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每支含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100mg。
本发明制备葡萄糖输液或氯化钠输液,以注射用水作为溶媒,加入适量葡萄糖或氯化钠配制即可,也可加适量辅料,辅料选自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瓶含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100mg。
本发明制备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口服制剂,辅料可以是乳糖、淀粉、糊精、硬脂酸盐等,按常规技术制备。
在本发明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以下所述的实例均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发明的范围。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FLIPR分析方法测定辣椒素对VR1的效能
首先在稳定转染TRPV1和APP695swe(SY5Y/VR1/SWAPP)的SHSY5Y细胞这一已建立的重要的来自于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中采用荧光成像微板测量分析方法(FLIPR)测评辣椒素对于VR1的效能(EC50值,图1)。在SY5Y-hVR1和CHO/hVR1/rVR1细胞系中,辣椒素显示出活性对剂量的依赖性。
如图1(在SY5Y/VR1/SWAPP细胞中,用FLIPR分析方法)测定测定辣椒素活性)所示,蓝色、绿色、红色曲线分别表示SY5Y-hVR1,CHO/hVR1和CHO/rVR1细胞对不同浓度辣椒素的反应。CHO/hVR1和CHO/rVR1细胞系在此作为对照。表格显示从上述剂量依赖性实验测量的数据计算的辣椒素在三种细胞株中的EC50值。FLIPR分析在96孔PLIRP板(无镀层清洁底板Coming#3603)上进行。6万个SY5Y/VR11/SWAPP细胞在FLIPR分析前24小时预先在FLIPR板的各个孔上点孔。FLIPR板孔加入染色上样缓冲液(50μlSY5Y培养基/2.5μM丙磺舒,5μM Fluo-3,0.1%伯洛尼克),37℃下放置1小时15分钟。每个板孔用75μL的清洗缓冲液(HBSS,含有20mM HEPES,2.5mM丙磺舒)洗涤两次。每个化合物稀释成十一个不同浓度系列的分析缓冲液(清洗缓冲液+0.25%BSA),浓度范围由100μM到0.001μM。平板装入FLIPR分析机并加入75μl不同浓度的化合物。FLIPR信号以统计格式捕获和输出。数据用Prism Graphpad分析方法计算EC50值。
实施例2、用ELISA检测辣椒素对Aβ1-42生成的影响
以下的夹心ELISA(酶连免疫标记试验)显示辣椒素引起的VR1通道活化导致Aβ1-42生成减少(图2:用ELISA检测辣椒素对Aβ1-42生成的影响)。用RD转染SY5Y/VR1/SWAPP细胞48hr后,用PBS洗细胞两次,加入新鲜培养基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如图2所示)。两小时后,收集培养基,用ELISA方法检测Aβ;收集细胞,用于后面PKCε激酶活性的测定。如图2所示,0.1μM或更高浓度的辣椒素能大大减少Aβ1-42的生成。
使用夹心ELISA法定量Aβ和Aβ1-42。简述如下,用抽样缓冲液(0.6%BSA,8mMNa2HPO4*7H2O,1.5mM NaH2PO4*H2O,145mM NaCl,0.05%乙基汞硫代水杨酸钠,0.05%Triton X-405)稀释细胞样本和Aβ1-42标准品(0~1000pg/ml)(Bachem,Torrence,CA),然后分别装入immulon-4微板(CMS,Chicago,IL),总Aβ蛋白涂上15μg/ml 266捕获抗体(用于结合人Aβ13~28残基),Aβ1-42涂上5μg/ml 21F12抗体(用于结合人Aβ33~42残基),并在4℃下培养过夜。稀释后的样品加载到1.2μM Durapore 96孔滴定板(Millipore)上,并用多功能真空多层过滤系统真空抽滤。上清液收集到96孔的聚丙烯微板上,转移100μl样品到96孔涂满捕获抗体immulon-4微板上。平板在4℃下培养过夜。翌日,用含0.05%吐温-20、pH 7.4的PBS洗涤平板(含细胞或组织样本),随后在室温下同3D6生物素标记的指示抗体(Harlan,Madison,WI),该抗体特异性抗Aβ1-5(1∶2000稀释在0.25%酪蛋白缓冲液中)。孵育一小时,重复上述步骤清洗平板,然后加入用0.25%酪蛋白缓冲液稀释液稀释1∶1000的马辣根过氧化物酶(Amersham Life Sciences,ArlingtonHeights,IL),室温下培育一小时。经过最后一系列洗涤,室温下加入TMB底物(Pierce,Rockford,IL)室温培养15分钟。加入2N的硫酸终止酶促反应。反应产物用450nm和650nm下的吸光度差值定量。
实施例3、西方墨点定量测定PKCε激酶活性
随后的定量西方墨点法的测定结果显示VR1通道的激活导致了PKCε激酶活性增加(见图3:定量定量西方墨点法测定PKCε激酶活性)。细胞裂解液中Aβ1-42的明显减少符合磷光-RDα定量西方墨点法测得的PKCε激酶活性(PKCε是表达于SY5Y细胞系占主要的PKC异构体)。如图3所示,高于0.1M的辣椒素明显地增加PKC激酶活性。
SY5Y/VR1/SWAPP细胞用RDα(一种独特Pan-PKC底物表达菌)瞬时转染。使用抗磷光体-RDα抗体通过定量西方墨点法测定PKCε激酶活力。得到的墨点用光密度法分析。光密度法所得数据用从平行载入印迹的β-肌动蛋白光密度分析归一化。
实施例4、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粉针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30g,加入右旋糖苷30g,加5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2000ml,加3.0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到无菌的西林瓶中,每瓶2ml,半轧塞;冷冻干燥,再压塞轧盖即可。
实施例5、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粉针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60g,加5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1000ml,加1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成1000瓶。
实施例6、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粉针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40g,加入乳糖50g,加1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喷雾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成1000瓶。
实施例7、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粉针剂的制备
(1)处方
注射用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半成品          150g
甘露醇                                400g
注射用水                              加至10000ml
共制成                                10000瓶
(2)制备工艺
按以上处方称取处方量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加入到适量注射用水中,搅拌使其溶解;加入处方量甘露醇,搅拌使完全溶解,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加入液体量的0.1%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半轧塞;冷冻干燥,压塞轧盖。共制得9735瓶,成品率为97.35%。
实施例8、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小针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5g,加1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10ml,灭菌即可。
实施例9、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小针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g,加入丙二醇3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5ml,灭菌即可。
实施例10、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葡萄糖输液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2g,加入聚乙二醇10g,加入葡萄糖500g,加2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5000ml;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100ml,灭菌即可。
实施例11、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葡萄糖输液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2g,加入葡萄糖250g,加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5000ml;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250ml,灭菌即可。
实施例12、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氯化钠输液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g,加入氯化钠90g,加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每瓶250ml,灭菌即可。
实施例13、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片剂的制备
(1)处方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              1000.0g
微晶纤维素                    1170.0g
预胶化淀粉                    690.0g
乳糖                          125.0g
5%PVP无水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15.0g
共制成                        10000片
(2)制备工艺
按以上处方分别称取处方量的主药与辅料,按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后照处方工艺项下进行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等过程,计算好片重后用单冲压片机和10.5mm浅凹冲模压片,控制裸片硬度5~7kg,共制得片剂9698片,成品率为96.98%。采用滚转喷雾法包衣,包衣工艺如下:
包衣液的配制:胃溶薄膜衣料:85G61235,由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包衣工艺:将待包衣裸片(硬度5kg~7kg)放入包衣锅中,启动搅拌装置和鼓风加热装置,待裸片温度升至40℃时,开始打开喷枪对准片床的上1/3处喷入包衣液包衣,控制片床温度38℃~42℃,气磅压力6kg,包衣液流速为50mL/min,包衣膜重占包衣片重的3%。
实施例14、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片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0g,微晶纤维素80g、乳糖15g、预胶化淀粉60g,过筛,混合均匀,用适量10%PVP  醇溶液制软材,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3g,整粒,压片,制成1000片。
实施例15、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胶囊剂的制备
(1)处方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              1000.0g
微晶纤维素                    1000g
羧甲基淀粉钠                  140g
无水乙醇                      适量
滑石粉                        80g
共制成                        10000胶囊
(2)制备工艺按以上处方分别取原料药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及处方中其它辅料分别过100目筛,置60℃烘干,称取处方量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用适量无水乙醇制软材,30目筛制粒,50~60℃干燥2小时,用30目筛整粒,加入处方量的滑石粉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
实施例16、香草醛受体激动剂胶囊剂的制备
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100g、微晶纤维素100g、羧甲基淀粉钠14g、滑石粉8g,分别过100目筛,置60℃烘干,取香草醛受体激动剂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用适量无水乙醇制软材,30目筛制粒,50~60℃干燥2小时,用30目筛整粒,加入处方量的滑石粉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

Claims (35)

1.香草醛受体激动剂在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中的应用。
2.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组合物在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是包括药物、试剂、食品或饮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草醛受体激动剂是包括香草醛及其衍生物、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草醛及其衍生物是包括辣椒素、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草醛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
R1是包括羟基、烷基、烷氧基、酰氧基、胺烷氧基、氢、氨基或卤素中的一种;
R2是包括烷氧基、氢、羟基、氨基、烷基、脂肪胺或芳香胺、胺烷氧基,或者是酰氧基中的一种。
R3是包括具有5~2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取代烷基、烯基或取代烯基、二萜烯基、苯基或取代苯基、金刚烷基或取代金刚烷基,或者是具有5~23个碳原子的哌嗪基或取代哌嗪基中的一种;
n是包括0、1或2中的一种;
X是包括NHC(O),C(O)NH,C(O)O,NHC(O)O,NHC(O)NH,NHC(S)NH,或者是NH(O)S(O)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是包括具有5~23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是包括是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环戊基或环己基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是包括具有8~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氧基中的烷基是包括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状烷基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氧基中的烷基是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氧基中的烷基是包括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氧基中的烷基是包括甲基或乙基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胺是包括取代脂肪族伯胺、仲胺或叔胺中的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脂肪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包括甲胺、乙胺、丙胺、异丙胺、四种丁胺的异构体、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胺、二丙胺、二异丙胺、二正丁胺、四氢吡咯、哌啶、吗啉、3,5-二甲基吗啉、哌嗪、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N-异丙基哌嗪、2-甲基哌嗪、3-甲基哌嗪、2,6-二甲基哌嗪、三甲胺、三乙胺或三丙胺中的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脂肪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包括氨、甲胺、乙胺、丙胺、二乙胺、二乙醇胺、三乙胺、吗啉或N-甲基哌嗪中的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脂肪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包括氨、甲胺、三乙胺或吗啉中的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胺是包括取代芳香族伯胺、仲胺或叔胺中的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芳香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包括苯胺、取代苯胺、N-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吡啶、取代吡啶、喹啉、取代喹啉、异喹啉、取代异喹啉或奎宁中的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芳香族伯胺、仲胺或叔胺是取代喹啉。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喹啉是(5-乙基-1-氮杂-二环[2.2.2]-辛-2-基)-喹啉-4-基-甲醇。
2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是1。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是羟基。
2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2是烷氧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2是甲氧基。
2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2是包括H、OH、OCH3、OCH2CH3、OCH2CH2CH3、OCH2CH2CH2CH3、OC6H5、CH2NH2、CH2CH2NH2、CH2CH2CH2NH2、OC(O)CH3、OC(O)CH2CH3、OC(O)CH2CH2CH3、OC(O)CH2CH2CH2CH3,或OC(O)C6H5中的一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2是包括OCH3、OCH2CH3、OCH2CH2CH3或OCH2CH2CH2CH3中的一种。
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3是包括具有7~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取代烷基,或者具有7~18个碳原子的烯基或取代烯基中的一种。
3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是包括NHC(O)、C(O)NH、C(O)O、NHC(O)O、NHC(O)NH、NHC(S)NH、或者是NH(O)S(O)中的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是NHC(O)。
3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是不含有香草酰基、但构效关系与辣椒素相似的一组化合物,所述的构效关系与辣椒素相似的含义是指包括符合以下构效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
①疏水烃链的适合长度是8~18个碳;芳环3-甲氧基起重要但不是必须的作用;酚羟基是不可缺少的,最适合的位置是对位;酰氨链是不可或缺的;氨基和环通过CH2连接是合适的;
②化合物有三个假想结合部位:A-香草基,B-酰胺基,C-脂肪链;其中,化合物的脂肪末端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容纳C部位的整体的疏水性;
在C区域能够引进刚性的环结构,包括金刚烷胺-2-胺,金刚烷胺-2-醇,(5-乙基-1-氮杂-二环[2.2.2]-辛-2-基)-喹啉-4-基-甲醇,1-苯基-哌嗪,异吲哚-1,3-二酮,或者是2-甲基-2-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辣椒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3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含有香草酰基的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该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辣椒素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包括二氢辣椒素、降氢辣椒素、高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homodihydrocapsaicin I、norhydrocapsaicin、降二氢辣椒素、顺辣椒素、nonivamide、olvanil、NE-21610、N-oleyl-homovanillamide、Dong-A Pharmaceutical,或者是树脂毒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CN 200510027292 2005-06-29 2005-06-29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Pending CN17364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27292 CN1736485A (zh) 2005-06-29 2005-06-29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27292 CN1736485A (zh) 2005-06-29 2005-06-29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6485A true CN1736485A (zh) 2006-02-22

Family

ID=36079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27292 Pending CN1736485A (zh) 2005-06-29 2005-06-29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36485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4456A (ja) * 2007-01-16 2008-07-31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アダマンチルカルボニル基含有芳香族ジオール、その誘導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8048908B2 (en) 2006-07-13 2011-11-01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active compounds
US8053431B2 (en) 2005-11-01 2011-11-08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Pharmaceutical use of substituted amides
US8053447B2 (en) 2006-04-07 2011-11-08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active compounds
US8138342B2 (en) 2004-10-12 2012-03-20 High Point Pharmacueticals, LLC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active spiro compounds
US8153798B2 (en) 2007-03-09 2012-04-10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Indole- and benzimidazole amides as 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US8334305B2 (en) 2007-02-23 2012-12-18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N-adamantyl benzamides as inhibitors of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US8383683B2 (en) 2007-04-24 2013-02-26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Pharmaceutical use of substituted amides
US8383820B2 (en) 2007-02-23 2013-02-26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N-adamantyl benzamides as inhibitors of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CN103006631A (zh) * 2012-12-28 2013-04-03 武汉华士特工业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N-苄基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US8927549B2 (en) 2008-11-21 2015-01-06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Adamantyl benzamide derivatives
US10159268B2 (en) 2013-02-08 2018-12-25 General Mills, Inc. Reduced sodium food products
TWI650121B (zh) * 2016-01-18 2019-02-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化合物用於製備Tau蛋白病變類疾病之醫藥組成物上之用途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8342B2 (en) 2004-10-12 2012-03-20 High Point Pharmacueticals, LLC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active spiro compounds
US8053431B2 (en) 2005-11-01 2011-11-08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Pharmaceutical use of substituted amides
US8053447B2 (en) 2006-04-07 2011-11-08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active compounds
US8048908B2 (en) 2006-07-13 2011-11-01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active compounds
JP2008174456A (ja) * 2007-01-16 2008-07-31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アダマンチルカルボニル基含有芳香族ジオール、その誘導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8334305B2 (en) 2007-02-23 2012-12-18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N-adamantyl benzamides as inhibitors of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US8383820B2 (en) 2007-02-23 2013-02-26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N-adamantyl benzamides as inhibitors of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US8809540B2 (en) 2007-02-23 2014-08-19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N-adamantyl benzamides as inhibitors of 11-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US8153798B2 (en) 2007-03-09 2012-04-10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Indole- and benzimidazole amides as 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US8383683B2 (en) 2007-04-24 2013-02-26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Pharmaceutical use of substituted amides
US8927549B2 (en) 2008-11-21 2015-01-06 High Point Pharmaceuticals, Llc Adamantyl benzamide derivatives
CN103006631A (zh) * 2012-12-28 2013-04-03 武汉华士特工业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N-苄基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US10159268B2 (en) 2013-02-08 2018-12-25 General Mills, Inc. Reduced sodium food products
US11540539B2 (en) 2013-02-08 2023-01-03 General Mills, Inc. Reduced sodium food products
TWI650121B (zh) * 2016-01-18 2019-02-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化合物用於製備Tau蛋白病變類疾病之醫藥組成物上之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6332C (zh) 新的甲状腺受体配位体及方法ⅱ
CN1078889C (zh) 非肽类速激肽受体拮抗剂
CN1213044C (zh) 用于治疗肥胖症和其它疾病的作为神经肽yy5受体的配体的胺和酰胺衍生物
CN1090188C (zh) 新的苯并萘啶类化合物
CN1729171A (zh) 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酰乙醇酰胺的水解调节焦虑
JP2020503298A (ja) 単環式oga阻害剤化合物
CN1736485A (zh) 香草醛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抗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的用途
CN1450998A (zh) 含铜的胺氧化酶的抑制剂
CN1913778A (zh) 趋化因子受体活性的氨基环戊基吡啶并吡嗪酮调节剂
CN1302207A (zh) 双相性精神障碍的联合治疗
CN1449382A (zh) 用作降脂质剂的多芳基羧酰胺类化合物
CN1129942A (zh) 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具有毒蕈碱拮抗性的氮杂螺环化合物
CN1864675A (zh) 柚皮素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抗心脑系统疾病产品的用途
CN1329589A (zh) 用作神经肽yy5受体的配体的n-芳烷基氨基1,2,3,4-四氢萘
CN1270585A (zh) 取代的1,2,3,4-四氢化萘衍生物
JP2012509879A (ja) アダマンチルベンズアミド化合物
CN1281432A (zh) α-芳基-N-烷基硝酮类和含有该类物质的药物组合物
CN1036064C (zh) 新的具有ngf生成促进活性的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500085A (zh) 降低脂质的联苯基甲酰胺
CN1054601A (zh) 氮杂双环和氮杂环肟和胺类胆碱能药物及其治疗方法
CN1146562C (zh) 作为pde4抑制剂的四氢噻喃2,3-二氮杂萘酮类衍生物
CN1217932C (zh) 抗菌剂
CN1826115A (zh) 取代的哌啶化合物及其用法
CN1798744A (zh) 作为nmda/nr2b拮抗剂的3-氟-哌啶化合物
CN1756740A (zh) 具有2,6-二取代苯乙烯基的含氮杂环衍生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