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36049A - 用于确定移动站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移动站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6049A
CN1736049A CN200380100018.9A CN200380100018A CN1736049A CN 1736049 A CN1736049 A CN 1736049A CN 200380100018 A CN200380100018 A CN 200380100018A CN 1736049 A CN1736049 A CN 1736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oding scheme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packet
self adap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3801000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里·E·韦斯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Publication of CN1736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6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并接收包括编码方案指示符的数据分组。作出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的确定并根据该确定来修改编码方案。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移动站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采用具有可选编码方案的动态链路自适应算法的无线网络。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中的移动站或使用用于数据分组传输的存储器的其它移动电话系统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采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无线网络,基站可引导移动站使用由网络确定的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块,其中,该编码方案会导致最高的数据吞吐量和尽可能最少的重传。GPRS是电路交换网络和使用分组无线传输的数据传输业务的扩展,其使用诸如网际协议(IP)的协议或X.25信息来传输从移动站到网络或从网络到移动站的终端用户分组数据。GPRS是电路交换式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扩展,其具有四种不同的编码方案,数据速率为每秒9.05、13.4、15.6和21.4千比特每秒(编码率为1/2、2/3、3/4和1)。
支持GPRS的网络发送命令至诸如蜂窝电话、支持因特网的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的移动站,命令移动站以其所确定为最佳的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块。但是,所选择的编码方案可能随着无线条件或移动设备的位置移动而性能迅速降低。移动单元可能在编码能力和自适应更新的编码方案命令的能力上存在局限性。随着向第三代网络标准的演进,甚至可能出现有关高性能网络使用主动(aggressive)且动态的编码方案的问题。移动站需要快速自适应其编码方案,且网络需要识别出不能快速自适应的一些移动站,以避免在请求不能被接受的编码方案变化上的过度开销。
使用主动编码方案的网络与一些移动设备之间存在的问题可能在移动设备不能响应编码方案命令的时候发生。移动设备可以接收改变编码方案的请求。在所允许的响应时间内,移动站可以使用当前的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块,这给移动站清空其已被分段的上行链路数据缓冲的机会。另外,在响应周期内,移动设备可以发送特定控制块至网络,表明没有数据准备要发送。这个空数据块可以称为分组上行链路虚拟控制块或简称为分组上行链路虚拟块。
当前的动态链路自适应方法根据变化的无线条件来监视分组传输的质量和变化的信道编码方案。对于发送空数据控制块的移动站来说,使用这些方法可能存在困难。在空数据块发送的时候,网络可能试图继续改变编码方案,结果是几乎没有终端用户数据得到传输且吞吐量大幅度下降。不幸的是,链路自适应方法的动态程度越大,对于较旧或产量较少的移动站来说吞吐量则可能越低。随着针对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和协议的出现和发展,可以用附加的编码方案。例如,合并了具有对GPRS的分组交换增强的增强数据率全球移动系统演化(EDGE)的GSM网络拥有9个附加的编码方案,用于提高性能。诸如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和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其它无线网络技术提供了增强型编码方案,需要有能够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力并根据该自适应力把编码方案命令引导至移动站的网络算法。
所需的动态链路自适应方法将能够确定移动站的编码能力并使其编码方案适应该设备。该方法将能够检测例如移动站何时正在发送分组上行链路虚拟块或空数据块,然后使用该信息来确定将来的信道编码消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无线数据设备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并克服上述的不足和阻碍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和系统。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并接收包括编码方案指示符的数据分组。作出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的确定并根据该确定来修改编码方案。
该确定可以包括把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编码方案指示符与编码方案命令进行比较。其还可以包括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否是空数据分组。根据该确定,编码方案的修改可以包括在移动站能够自适应时改变该编码方案。
在移动站能够自适应时,可以发送包括经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或者,在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可以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或者,当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空数据分组时,可以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
可以设置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并可以根据该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来修改编码方案。可以确定编码性能参数的值并根据编码性能参数的值来修改编码方案。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括计算机可用介质,其具有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程序。
结合附图,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明了。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只是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附图说明
各种实施例的附图和下面所给出的详细描述示出了本发明。附图不应当被认为把本发明限定于具体的实施例,而是用于解释和帮助理解。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其它优点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和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不支持快速编码方案变化的移动站的方法,以针对每个移动站建立合适的编码方案并使连接至网络的所有移动站的数据分组吞吐量达到最大,即使在移动站低于最佳性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即使移动站是较旧或较低性能的设备,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也能够使在GSM或GPRS网络内连接的移动站的数据吞吐量达到最大。本发明帮助确保了来自较低性能的移动站的数据吞吐量尽可能达到最大。
随着第三代网络能力取代旧的第二代(2G)或2.5G网络技术,本发明预期将会帮助网络保持与旧移动站的向后兼容能力并帮助最优化不采用最新无线技术和协议的设备的性能。利用本发明,这些移动站的吞吐量可以提高100%或更多。
当网络向移动站发送命令以改变信道编码方案时,移动站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响应。移动站可以发送使用新配置的数据块。移动站可以在新配置的数据块可用之前发送使用旧配置的数据块。移动站可以刷新其低层缓冲并重建新配置的数据块。通过后者的操作,可以在重建的数据块可用之前发送少数的分组上行链路虚拟控制块。
本发明的编码自适应方法在选择编码方案之后检测发送空数据分组或分组上行链路虚拟控制块的移动站,然后使用该信息来确定将来的信道编码方案变化。
在用于移动站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编码方法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典型消息序列包括分组上行链路确认消息。例如,当移动站处于两个区域或小区之间的边界时,可以在每个分组上行链路确认消息中命令新的编码方案。如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标准和其它可行标准中规定的响应时间在信道编码命令之后可以高达三个块周期。在GSM中,块周期例如是20毫秒。这个响应时间支持移动站发送经缓存的数据并使用新信道编码方案来重新分段剩余的数据。本发明检测并最优化动态链路自适应算法。
利用本编码方案方法,当移动站选择发送空数据块或分组上行链路虚拟控制块而不是发送缓冲中的剩余数据时,数据吞吐量下降。本发明的方法确定表示与当前编码方案不同的编码方案的信道编码方案变化命令何时到达移动站。如果移动站在编码方法命令之后发送空数据块或分组上行链路虚拟控制块,则设置编码方法自适应标志,表示快速编码方案变化对于该移动站不是最佳的。
编码性能参数表示网络由于编码方案变化而导致的吞吐量下降程度。然后,链路自适应算法结合该编码性能参数来考虑确定将来的编码方案。当已确定在至少足够长的时间段内可以成功进行新编码方案以满足由于附加编码方案命令和相关开销而导致的吞吐量下降时,可以请求改变至较高编码方案(对用户数据提供较少的保护)的编码方案变化。
该方法允许网络的分组控制器单元(PCU)提供不能够在较主动的编码方案下很好地工作的次最优或较低性能移动站所可能达到的最高吞吐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100所示。编码方案自适应确定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110、因特网120、一个或多个移动交换中心(MSC)130、一个或多个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SN)140、一个或多个基站控制器和分组控制器单元(BSC/PCU)150、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塔或基站收发机(BTS)160以及一个或多个无线数据设备180,例如支持因特网的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或具有无线联网能力的膝上型计算机。
可以用于网络操作的示例性网络技术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其是一种在全世界使用的数字蜂窝标准。GSM数据业务包括电路交换语音业务、电路交换数据、短消息业务(SMS)、扩展了数据分组技术的2.5G和第三代(3G)技术以及新多媒体类型的无线业务。GSM主要使用三种频段,包括900、1800和1900MHz频段内的无线频谱。900和1800MHz频段是主要在欧洲和亚洲使用的频段而1900MHz频段是在北美使用的频段。
通过采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无线网络,移动站被命令以由网络确定的最佳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块,其中,该编码方案会实现最高的数据吞吐量和尽可能最少的重传。例如,GPRS可以经由GSM网络提供9.6~115千比特范围内的传输且允许用户进行电话呼叫并同时发送数据,后者使用IP数据传输协议。
无线网络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增强数据率全球通信系统演化(EDGE),其向宽带码分多址(WCDMA)演进。EDGE可以用作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分组交换增强,称为增强型GPRS或EGPRS,并且用作称为增强型电路交换数据(ECSD)的电路交换数据增强。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110是基于陆地的电话网络。PSTN 110可以包括使用了线缆、光纤或无线链路中的一个或其组合的一个或多个交换线路。PSTN 110可以被连接至因特网120和MSC 130。
因特网120是公共数据通信网络,其可以包括与硬件和软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光或无线通信路径,以把PSTN 110连接至一个或多个无线数据设备180。
移动交换中心130可以经由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SN)140、基站控制器和分组控制器单元(BSC/PCU)150以及BTS 160接收来自无线数据设备180的信号并向其发送信号。MSC 130可以包括适当的硬件和软件,以确保无线数据设备180与BTS 160之间的传输准确而可靠。数据分组的准确而可靠的传输可能需要一些数据分组被重传或者以使数据分组在接收机中解码时无需另外传输该数据分组的方式进行编码。MSC 130可以与PSTN 110通信。
移动交换中心130可以经由GSN 140直接连接至因特网120,而无需PSTN 110作为中介。GSN 140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合作,这是一种用于传输高速和低速数据并以有效的方式通过GSM无线网络传输信号的分组模式技术。无线子系统与网络子系统之间的严格区别仍保留,这允许了网络子系统可以被其它无线接入技术再使用。
GPRS可以采用GSN 140来跟踪无线数据设备180的位置并执行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与MSC 130在同一层上的GSN 140可以利用帧中继连接至BTS 160的系统。GSN 140提供与诸如因特网120的外部分组交换网络的互联,且经由基于IP的GPRS主干网与GSN 140连接。GSN 140可以帮助MSC 130更加有效地协调GPRS与非GPRS业务和功能。
基站控制器和分组控制器单元(BSC/PCU)150可以被连接至MSC130、GSN 140和BTS 160。作为PSTN 110的一部分的基站控制器(BSC)和作为BTS 160的子系统的一部分的分组控制器单元(PCU)协助对BTS 160进行控制,以执行呼叫建立功能、信号发送和无线信道的使用以及各种维护任务。
基站收发机(BTS)160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的合适电子设备。BTS 160可以发送无线信号(更确切地说为数字编码信号)至无线数据设备180并接收来自它的无线信号。BTS 160与无线数据设备180之间的通信包括可以被数字编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
数据分组可以使用可编码的方案(码)进行数字编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术语方案与码之间可以交互使用。这些方案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各种组合中使用。数据分组的传输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调制方案,例如16-QAM(正交调幅)或8-PSK(相移键控)。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可以根据诸如要求的误比特率(BER)或信道质量属性的各种因素来自适应地选择。
数据分组的成功传输可能需要至少另外一次尝试传输(重传)其内容未在接收机处成功解码的特定数据分组。重传可以包括在信道中损坏的数据分组的重复传输。重传可以以较低的数据速率进行,以增强该数据的可靠性。重传也可以以相同的数据速率进行,例如重复的传输。重传可以以较高的数据速率进行,以实现更快的数据吞吐量。例如,可以结合来自无线数据设备180的反馈并根据数据分组的当前编码方案、根据网络吞吐量或根据关于该移动站的历史数据,通过BTS160的数据速率选择来确定数据速率选择。
可以是蜂窝电话、膝上型计算机、PDA或其它无线设备的无线数据设备180可以配备有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以接收和发送数字数据。无线数据设备180可以以预定频段来发送或接收数据,通常为900MHz、1900MHz或任何规定用于无线通信的合适频段。无线数据设备180可以由用户携带,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或用于需要无线通信业务的任何应用中。数据的传输可以在无线数据设备180与BTS 160之间发生。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如200所示。移动站编码自适应系统200的组件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210、移动交换中心(MSC)230、基站子系统(BSS)250和特定于分组无线的网络290。
作为基于陆地的电话网络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210可以被连接至MSC 230。网际协议网络22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GPRS支持节点(GSN)240、一个或多个分组控制器单元(PCU)254和一个或多个无线数据设备280的组件一起作为特定于分组无线的网络290的一部分。
作为有效负载携带和控制设备的GPRS支持节点(GSN)240帮助网络交换分组数据、把分组路由至特定于分组无线的网络290的地理区域或路由来自它的分组以及与网际协议网络220对接。GSN 240可以与蜂窝系统核心网络的电路交换部分物理上分开。GSN 240包括GPRS主干网协议(IP)路由功能并能够与IP路由器互连。
分组控制器单元(PCU)254起到BSS 250与特定于分组无线的网络290之间的接口的作用,执行无线功能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功能。除了PCU 254之外,基站控制器(BSC)252和基站收发机(BTS)260也是BSS 250的组件。BSC 252控制多个小区站点的无线信号,从而降低了MSC 230上的负载。BSC 252还为BTS260执行无线信号管理功能,管理诸如频率分配和移交的功能。可以配备有天线和无线设备的BTS 260是中心无线发射机/接收机,其保持与其小区站点或给定范围内的移动站270的通信。
移动站270由诸如蜂窝电话的移动设备构成且用于与GSM网络通信。移动站270可以与诸如移动个人数字助理(PDA)的无线数据设备280或使用诸如在IEEE 802.11中规定的空中接口技术的具有无线能力的膝上型笔记本电脑分开或集成。移动站270可以经由空中接口262连接至基站收发机260,空中接口262是包括GSM的无线网络技术的标准操作系统。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特性的情况下,除了如上所述的网络体系结构之后还可以有其它网络拓扑。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入用于分担一件设备或模块的各种功能的其它组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300所示。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方法从把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从移动站传输至分组交换网络开始,如块305所示。
当移动站向上发送数据分组时,网络监视数据传输的性能并周期性地发送命令至移动站,以使该移动站以新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块,从而吞吐量和数据可靠性得到最优化。移动站与网络之间的典型通信顺序如下所示:移动站上行发送数据分组,以及网络发送命令回移动站,以确认收到数据分组,指出需要重传的任何分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还可以包括编码方案命令,以改变其编码方案。移动站在预定响应周期之后确认新编码方案,以及如果该移动站能够适应该特定的编码方案,则移动站开始使用新编码方案来发送数据。这种上行链路分组的传输是个持续的过程,如块310所示。
网络监视数据传输并确定何时应该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315所示。直到此时,该方法继续传输上行链路分组,返回如块310所示。
当应该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时,网络确定移动站在将来的数据传输中应该使用的编码方案,如块320所示。该确定可以根据诸如误比特率、错误块统计和传输性能的其它测量的当前无线状况而作出。
例如,当数据传输在没有错误的低数据速率下进行时,网络可以选择允许较快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较高编码方案,虽然该方案倾向于出现较高的误比特。如果出现很多的误比特,则可以请求较低的编码方案,以使重发数据分组的需求达到最小并提供对所发送分组的较容易的解码。所选择的编码方案可以从当前编码方案逐级上升或逐级下降,虽然在一些情况中可以选择快得多或慢得多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以选择或不选择新编码方案,如块325所示。当编码方案保持不变时,可以发送含有当前编码方案命令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330所示。在预定的时间段之后或在若干次分组传输之后,可以发送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如块315所示。
当选择新编码方案时,如块325所示,网络使用新编码方案来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335所示。然后,网络监视新编码方案在由网络规范和协议所限定的响应时间之后是否生效。
在规定的时间段之内,网络可以接收或不接收来自移动站的、采用了新选择的编码方案的上行链路数据块,如块340所示。
当网络收到未采用新编码方案的数据块时,网络需要确定该数据块是否是上行链路虚拟块,也称为虚拟数据块,如块345所示。当网络未收到采用了新编码方案的上行链路数据块时,即使移动站的所允许的响应时间已过,该网络也可以确定上行链路数据块不是空数据块且该网络可以认为含有新编码方案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已丢失,如块350所示。该网络进行到使用新或修改的编码方案来发送另一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返回如块335所示。
当上行链路空数据块响应于新编码方案命令而接收时,网络可以把该移动站标记为不支持快速编码方案变化或不能自适应,如块355所示,并进行到使用特定于不能自适应的移动站或特定于不支持快速方案变化的移动站的算法,如块360所示且进一步如图4所描述。
相反,当网络收到采用了新编码方案的上行链路数据块时,该网络可以把该特定移动站标记为支持快速编码方案变化或能够自适应,如块365所示。数据分组的传输根据用于快速编码变化能力的算法继续进行,如块370所示且进一步如图5所描述。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编码自适应方法400可以在不能支持快速方案变化的移动站限制编码方案变化的时候或者在移动站不能自适应的时候使用。可以设置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表示该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或该移动站不支持快速方案变化。
编码自适应方法400从网络确定移动站不支持快速编码方案变化开始,如块405所示。
移动站上行发送数据分组至分组交换网络,如块410所示。这种数据分组传输可以是持续的过程。
网络监视数据传输并确定何时应当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415所示。直到此时,该方法继续传输上行链路分组,返回如块410所示。
当到了发送周期性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预定时间时,该方法确定移动站在将来的数据传输中应该使用的最佳编码方案,如块420所示。该确定可以根据诸如块错误统计的当前无线状况和不能支持快速方案变化的移动站的限制而作出。该确定可以基于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或吞吐量下降参数或编码性能参数的值。
可以选择或不选择新编码方案,如块425所示。当编码方案保持不变时,可以发送含有当前编码方案命令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430所示。然后,该方法再次等待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时刻,返回如块415所示。
当选择新编码方案时,如块425所示,网络确定是否满足下降吞吐量参数,如块435所示。当满足下降吞吐量参数时,网络可以发送含有新编码方案命令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440所示。然后,网络监视新编码方案在由网络规范和协议所限定的响应时间之内是否生效。当不满足下降吞吐量参数时,网络可以发送含有当前编码方案命令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430所示。
另外,如果设置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记,表示该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或该移动站不支持快速方案变化,则可以使用当前编码方案来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如块430所示。
编码自适应方法继续再次从块405开始,从块405到440的步骤之间进行循环,直到该移动站不再发送数据分组或与该网络断开为止。
如图4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可以采用不支持快速方案变化的移动站,而如图5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可以结合配备成处理用于快速编码变化的网络请求的移动站来使用。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500所示。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其旨在使移动站与无线网络之间的链路的吞吐量达到最大。由于移动站能够响应快速编码方案变化,所以编码自适应方法500可以较快。如果利用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发送更新的编码方案命令,则该移动站能够在每个所允许的响应周期结束时改变编码方案。
编码自适应方法500从网络确定移动站可以支持快速编码方案变化开始,如块505所示。
移动站上行发送数据分组至分组交换网络,如块510所示。这种数据分组传输可以是持续的过程。
网络监视数据传输并确定何时应当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515所示。直到此时,该移动站可以继续上行发送数据分组,返回如块510所示。
当到了发送周期性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预定时间时,该算法确定移动站在将来的数据传输中应该使用的最佳编码方案,如块520所示。该确定可以根据诸如块错误统计的当前无线传输状况和移动站支持快速编码方案变化的能力而作出。可以选择因比特传输速率和误比特敏感度而不同的几种编码方案中的一种。例如,可以选择GPRS网络的四种主要编码方案中的一种。支持增强数据率全球移动通信演化(EDGE)的移动单元可以使用较新技术的九种附加编码方案中的一种。可以使用吞吐量下降参数(也称为编码性能参数)来控制编码方案变化的频率。
可以选择或不选择新编码方案,如块525所示。当编码方案保持不变时,可以发送含有当前编码方案命令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530所示。然后,该方法再次等待应当发送附加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时刻,返回如块515所示。
当选择新编码方案时,网络发送含有新编码方案命令的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535所示。然后,网络监视新编码方案在由网络规范和协议所限定的响应时间之内是否生效。
编码自适应方法继续再次从块505开始,从块505到535的步骤之间进行循环,直到数据分组传输结束或该移动站与网络断开为止。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编码自适应方法600从网络或基站发送上行链路分组确认至移动站开始,如块605所示。上行链路分组确认可以包括编码方案命令,指出要使用的针对该移动站的所请求的编码方案。另外,可以使用由该移动站识别的任何合适的命令结构和无线协议来把编码方案命令引导至移动单元,例如分组上行链路分配消息或分组功率控制定时超前(packetpower-control timing advance)消息。
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来回发送控制分组的过程中,基站从移动站接收具有编码方案指示符的一个或多个分组,如块610所示。编码方案指示符例如可以是消息中的一个字段,表示所接收的数据分组使用哪个编码方案。
网络可以评估一个或多个指示符、参数、标志或先前接收的数据,以确定该移动站是否能够支持网络将认为最佳的编码方案以及确定该移动站是否能够以所请求的速率或以任何其它方式来改变其编码方案。开始时,网络可能需要把来自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编码方案指示符与被发送至移动站的最末编码方案命令进行比较,如块615所示。网络可以确定该移动站是否把其编码方案改变为网络所请求的最新编码方案。
网络可以监视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并且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移动站的空数据分组,如块620所示。一些移动站可以被编程成在没有实际数据时或在移动站不能遵从改变编码方案的请求时发送空白、空或虚拟数据分组。当网络在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之后收到一个或多个空数据分组或分组上行链路虚拟控制块时,该网络可以确定移动站不能改变其编码方案,并且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如块625所示。由于网络在移动站不能相应地进行响应时没有试图调节编码方案,所以避免了数据吞吐量的下降。当已确定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可以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
当网络已收到包括编码方案指示符的数据分组时,其可以继续进行确定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的过程,如块630所示。当已确定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能够自适应时,可以根据该确定来修改编码方案。网络可以把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编码方案指示符与含在先前发送的编码方案命令中的所请求的编码方案进行比较,并在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编码方案指示符与所指定的编码方案不匹配时确定移动站不能自适应。网络可以在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如块635所示。
当编码方案能够自适应时,网络可以设置与该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可以根据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来修改编码方案,如块640所示。当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表示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可以使用当前编码方案来发送编码方案命令。当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表示编码方案能够自适应时,可以使用经改变的编码方案来发送编码方案命令,其由误比特率、数据分组传输特性、传输条件或编码性能参数的值确定。
网络可以根据接收数据的传输速率和错误率来确定编码性能参数的值并根据编码性能参数的值来修改编码方案,如块645所示。编码性能参数的值例如可以是表示来自移动站的数据分组传输的效果的数。
当移动站能够自适应且网络已结束对影响移动站的数据吞吐量的各种参数和标准的评估时,可以根据该确定来修改编码方案。网络发送包括经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移动站,如块650所示。
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和具有编码方案指示符的分组的发送可以在移动站与网络之间继续来回进行,从块610到650中所说明的步骤之间进行循环,直到移动站与无线网络断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编码方案自适应方法中添加其它参数和标准或对其改变。
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编程语言来编码。含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程序可以被存储在任何计算机可用介质上,例如光盘(CD)、数字通用盘(DVD)、磁盘、磁带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计算可读介质。
虽然优选示出了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指出,且在其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之内的所有改变都必须在其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包括:
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所述移动站;
接收包括编码方案指示符的数据分组;
确定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和
根据所述确定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包括把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编码方案指示符与编码方案命令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包括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否是空数据分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确定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包括在所述移动站能够自适应时改变所述编码方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移动站能够自适应时,发送包括经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空数据分组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置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和
根据所述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编码性能参数的值;和
根据所述编码性能参数的值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
10.一种计算机可用介质,其包括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程序,所述计算机可用介质包括:
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所述移动站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接收包括编码方案指示符的数据分组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确定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
根据所述确定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移动站能够自适应时发送包括经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进一步包括:
在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空数据分组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进一步包括:
设置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
根据所述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进一步包括:
确定编码性能参数的值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
根据所述编码性能参数的值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16.一种用于确定移动站的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系统,包括:
用于发送分组上行链路确认至所述移动站的装置;
用于接收包括编码方案指示符的数据分组的装置;
用于确定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是否能够自适应的装置;和
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移动站能够自适应时发送包括经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移动站不能自适应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空数据分组时发送包括未改变的编码方案命令的后续分组上行链路确认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设置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的装置;和
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方案自适应标志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编码性能参数的值的装置;和
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性能参数的值来修改所述编码方案的装置。
CN200380100018.9A 2002-10-01 2003-10-01 用于确定移动站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Pending CN17360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261,991 2002-10-01
US10/261,991 US6804253B2 (en) 2002-10-01 2002-10-01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bile station coding scheme adaptation capabil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6049A true CN1736049A (zh) 2006-02-15

Family

ID=32030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80100018.9A Pending CN1736049A (zh) 2002-10-01 2003-10-01 用于确定移动站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04253B2 (zh)
EP (1) EP1550252A4 (zh)
CN (1) CN1736049A (zh)
AU (1) AU2003277201A1 (zh)
WO (1) WO200403239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7676B (fi) * 1999-06-21 2001-09-1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tyn signaalinkäsittelymetodin käyttämiseksi informaation välittämiseen
US7577227B2 (en) * 2002-04-18 2009-08-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Link adaption in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networks
CA2542015C (en) * 2003-10-08 2011-12-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ip layer mobil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6012211A2 (en) * 2004-06-24 2006-02-02 Meshnetwork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rate sel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644200B2 (en) * 2004-10-22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multiplexing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signals on a downlink carrier frequ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261935A (ja) * 2005-03-16 2006-09-28 Nec Corp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817740B2 (en) * 2006-10-31 2014-08-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of a queue controller for dual mode bidirectional audio communication
US8792945B2 (en) * 2006-10-31 2014-07-2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ual mode bidirectional audio communication
US20110004615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distributing device information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EP2532108A4 (en) * 2010-02-05 2017-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R3033219B1 (fr) * 2015-02-27 2017-03-03 Airbus Operations Sas Systeme avionique embarque de communication d'un avion avec le sol et procede de gestion de canal radio d'un tel systeme
US10560755B2 (en) * 2016-09-23 2020-02-1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currently transmitting object data by way of parallel network interfa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7927C (fi) * 1995-05-09 1997-03-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Ei-transparentti datansiirto digitaalise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5974106A (en) * 1995-09-01 1999-10-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te data communications
US6256487B1 (en) * 1998-09-01 2001-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 mode transmitter using multiple speech/channel coding modes wherein the coding mode is conveyed to the receiver with the transmitted signal
US6253063B1 (en) * 2000-01-25 2001-06-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data rate between mobile and base stations
AU2002235273A1 (en) * 2000-11-01 2002-05-15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ynamic wireless link adaptation
DE60233603D1 (de) 2001-01-16 2009-10-15 Daphimo Co B V Llc Schnelle Initialisierung unter Verwendung von "seamless rate" Adaptation
US6549759B2 (en) * 2001-08-24 2003-04-15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Inc. Asymmetric adaptive modu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99439B2 (en) * 2002-01-31 2006-02-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in which data size of identification data is reduced
US7577227B2 (en) * 2002-04-18 2009-08-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Link adaption in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62269A1 (en) 2004-04-01
AU2003277201A1 (en) 2004-04-23
EP1550252A4 (en) 2009-06-24
US6804253B2 (en) 2004-10-12
AU2003277201A8 (en) 2004-04-23
EP1550252A2 (en) 2005-07-06
WO2004032394A3 (en) 2004-12-16
WO2004032394A2 (en) 200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964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CN105451266B (zh) 用于voip的固定hs-dsch或者e-dch分配
EP1794987B1 (en) A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CN102318255B (zh) 用于中继节点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151689C (zh) 用于多重调制环境下的非对称数据传输
CN1820443A (zh) 从发射机向接收机传输数据包
CN1918825A (zh) 发送和接收具有处理时间信息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CN1428026A (zh) 利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技术的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质量测量
CN1310479C (zh)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349694A (zh) 在数据叠加语音通信系统中有效重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701534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向链路的方法
CN1276111A (zh) 用于功率控制模式选择的装置和方法
CN1674715A (zh) 移动通信中执行基于压缩模式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方法
CN102396195B (zh) 改进的盲调制检测
CN1335004A (zh) 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传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301448A (zh) 传输功能中延迟数据帧的检测方法
CN1736049A (zh) 用于确定移动站编码方案自适应能力的方法
US2006028555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628286A (zh) 在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下载数据的方法
MX2010010220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conmutacion de celula rapida basada en el control de acceso de medio para acceso de paquetes de alta velocidad.
CN1327321A (zh) 通信系统和在其中传送数据的方法
US20060059399A1 (en) Determining a number of automatic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based on block size
EP2114030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eemptively transmitting a signal in accordance with an MCS other than a network commanded MCS
US200501907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adapts coding schemes to data resource limits of a mobile station coupled to a peripheral device
US20070077954A1 (en) Method of power control and acknowledgement control for f-ack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