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9273A - 光网中自动连接发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网中自动连接发现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89273A CN1689273A CNA028281349A CN02828134A CN1689273A CN 1689273 A CN1689273 A CN 1689273A CN A028281349 A CNA028281349 A CN A028281349A CN 02828134 A CN02828134 A CN 02828134A CN 1689273 A CN1689273 A CN 16892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port
- node
- twisted wir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8—Signalling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检测和提供统一网络单元(24)中的互连节点(10a,10b)之间的连接的自动方法包括在节点之间发送消息(50)。所述消息被插入从相应的发送端口(18)通过节点间链路(28)发送到相应的接收端口(20)的数据帧(30)。所述消息包含用来提供在其中接收消息的接收端口的信息以及用于标识分别产生、发送和传送消息的设备的信息,以便可以检验互连节点的连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统一网络单元中提供连接的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用于使配置或重新配置统一网络单元中的互连节点之间的节点间链路以及设置其端口参数的过程的至少一部分自动化的方法。
发明背景
安装、互连、检验、提供和激活当前电信设备迄今都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工执行的任务。即使对于具有许多节点和节点间链路的统一网络单元,目前的实践要求技术人员连接众多节点间链路以便利用网络管理接口来提供各个端口以及人工测试连通性。例如,某些大容量多级交换机是在多个节点的每个中具有许多交换机矩阵机架的统一网络单元。各机架包括多个端口卡,每个端口卡具有多个接收和发送端口。例如,具有每个I/O机架8个端口卡的双向克洛斯类网络交换机需要互连1536个端口的768个节点间链路,其中,8个端口卡中的每个具有8个接收和发送端口,具有5个I/O机架以及20%的核心扩容。必需提供各端口,以及必需测试各节点间链路。
统一网络单元不断增加的复杂度还影响了提供这类交换机所需的时间。对多功能及互用设备的需求导致希望把不同制造商的节点结合到统一网络单元中。提供端口以平衡取决于端口从其中接收数据的节点的特性的不同要求,增加了配置统一网络单元的复杂度。例如,节点间链路的保护方案以及连接管理要求可以取决于始发设备、产品线的构成以及是否提供节点间链路以便采用专有传输协议。对节点间链路的不断增加的限制也不断增加各统一网络单元所需的测试的数量。此外,带宽分配方案以及互连节点间链路以形成统一信令信道还对绞合线、绞合线束和机架的邻近性增加新的限制。
在光传输系统领域中还知道,对于超短距(数百米),可在单模光纤绞合线上使用较便宜的发射机、如并行光接口(POI)。这些绞合线可捆绑成单模或多模光纤(例如并行超短距(PVSR))绞合线束。虽然它们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节点间链接的解决方案,但许多问题使得在统一网络单元中配置单模光纤束复杂化。首先,关于测试线束中的每根光纤绞合线的要求是麻烦的。而先有技术统一网络单元具有较少连接器,前一个实例的网络交换机中的12个绞合线束导致要检验7680根绞合线。此外,绞合线以一定顺序被捆绑,并且需要检验所述顺序以便确保在各端保持线束顺序。目前没有已知的使提供单模或多模光纤绞合线束作为节点间链路自动化的方式。
用于配置统一网络单元的现有方法要求技术人员采用网络管理接口、根据节点间链路源来指定接收和发送端口参数。统一网络单元中节点间链路源的确定要求建立、输入和发送一组测试信号。技术人员通常把测试信号提供给节点间链路的对端的控制器,使得第一端发送测试消息,而第二端接收所述测试消息。如果接收的消息与预计测试消息匹配,则测试成功。技术人员则相应地应用接收端口的参数。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使统一网络单元中的互连节点的接收端口的提供自动化的的方法。还需要一种用于实现节点间连接发现的消息,特别是对于统一网络单元中采用一个或多个光纤绞合线束互连的互连节点,其中许多绞合线需要被发现和测试。还需要一种用于采用消息传递实现并置(collocated)电信设备中节点间连接发现的方法。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传送具有净荷和开销部分的数据帧流的统一网络单元中的互连节点之间的连接发现的方法。
有利的是,所述方法允许自动提供节点的接收端口。同样有利的是,所述方法允推导许节点的连通性映射。所述方法还提供一种用于检验节点之间的连接是否符合互连一个统一网络单元的至少一些节点的装备规则的装置。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个优点在于,它使单模光纤绞合线束能够互连并置节点并且提供用于对所述绞合线进行装备接通和测试的可行装置。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统一网络单元(CNE)中的节点的系统布置和测试(SLAT)以及配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从CNE中的第一互连节点向第二互连节点发送的各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帧的开销部分插入控制所述插入的设备标识符、发送数据帧的发送端口、通过其发送数据帧的绞合线以及所识别设备的设备类型;
把各数据帧从相应的发送端口通过相应的绞合线发送到第二节点的相应接收端口;
在相应的接收端口接收数据帧;以及
提取开销部分并处理开销部分,从而组装对SLAT和配置管理有用的消息。
对各消息的处理可用来自动地设置接收包含所述消息的数据流的接收端口的至少一个端口参数。所述处理过程还可用来检验通过其发送数据流的绞合线的完整性。采用绞合线标识符,处理过程还可检验是否在接收机端保持了线束中绞合线的排序。如果在接收机端口的相应分组上接收的消息的处理过程经过协调,则所述处理过程还可用来测试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对所有消息的协调处理过程可用来产生并置节点的连通性映射。如果要求横过多根绞合线的邻近性,则可通过对在各相应的接收机端口所接收的消息的协调处理过程来检验邻近性。消息还可包含用于最终绞合线标记的字段。如果要求线束中绞合线数量的单位之外的单元的绞合线邻近性,则设置最终绞合线标记以表明所述绞合线是绞合线的相邻组中的最后绞合线。在消息中包含最终绞合线标记字段有助于检验绞合线分组的邻近性和完整性。
违反绞合线的邻近性或完整性、不遵守装备规则、连通性映射、捆绑没有保持绞合线顺序或者绞合线缺少完整性均可上报给管理接口。
如果统一网络单元中的节点适合于执行数据流的双向传输,则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响应接收机端口所接收的消息而从指定节点发出应答的步骤。通过在指定节点上与相应的接收端口配对的发送端口所发送的相应的数据流的数据单元的开销通信信道,发出对相应的消息的应答。所述应答包含在相应的消息中包含的设备和端口标识符。因此,发送所述应答允许接收所述应答的互连节点检验节点间链路是否形成与两个并置节点的端口配对对应的双向链路。端口配对与双向链路之间的任何差异均可上报给管理接口。互连节点通常以行排列,如果是这样,则可能最好是指定交替行的节点对所述消息进行应答。
如果互连节点包括同步光纤网络(SONET)或者同步数字系列(SDH)设备,则由数据帧的段/再生器开销中的连续J0字节组成的段跟踪可用来传送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应答可通过数据帧的开销的段数据通信信道(DCC)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用于在传送具有开销和净荷部分的数据帧的统一网络单元(CNE)中实现互连节点之间的节点间连接发现,节点通过光纤绞合线束来互连,消息从发送节点通过绞合线被传送到相应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
设备标识符,分配给控制所述消息的产生的发送节点的设备;
端口标识符,标识发送消息的发送节点的发送端口;
绞合线标识符,标识通过其发送消息的绞合线;以及
设备类型标识符,标识控制设备的类别。
最好是在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帧的开销中携带所述消息。数据流可以是同步光纤网络(SONET)或者同步数字系列(SDH)帧的数据流,在这种情况,消息可以在帧的J0字节中发送。
设备标识符最好标识最直接管理发送端口的控制设备。在大部分节点中,这是机架控制器。在没有机架控制器时,可标识发送节点本身。设备标识符可以是例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MAC地址在制造时根据某个标准分配给机架和节点。
设备类型标识符最好是能够得到关于发送消息的节点的特性的足够信息,以便确保接收节点可准确地确定要应用到在其中接收消息的接收端口的适当参数。因此,所述信息将使接收节点能够自动地设置接收端口参数。具体来讲,根据在接收端口上接收的数据流的指定保护方案和连接管理要求来设置端口参数。
所述消息还可包括最终绞合线标记字段,从而实现用于形成统一信道的绞合线分组的邻近性、完整性和顺序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方法,用于自动提供适合于从第二节点的发送端口接收具有开销和净荷部分的帧数据流的第一节点的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通过节点间链路互连。所述方法包括具有预定格式的消息公式化并将其插入数据流的至少一个数据帧的至少一个预定字节。所述消息包含关于传送消息的数据流的格式的信息。根据所述方法,至少一个数据帧通过节点间链路被发送到接收端口,在其中所述消息被提取并被转发给接收端口的控制器。控制器则采用所述信息来自动设置接收端口的一个参数。
可根据数据流的保护方案和连接管理要求来设置所述端口参数。
所述方法还可以适合于检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连接完整性、绞合线邻近性要求以及装备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消息包括第一节点的端口和控制设备的标识符。
如果节点间链路包括光纤绞合线束,则消息中的信息还可包含用于检验绞合线完整性、绞合线顺序以及绞合线分组的邻近性和完整性的数据。
附图简介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非常明显,附图包括:
图1是示意图,说明根据先有技术的远程通信节点的一般结构;
图2是框图,示意地说明根据先有技术的统一网络单元中的连接;
图3是框图,示意地说明多个并置远程通信节点之间的连接;
图4是示意图,说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数据帧;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消息格式的示意图表;
图6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的主要步骤;
图7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处理消息以便测试互连成对端口的链路时涉及的主要步骤;
图8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处理消息以便检验光纤束中绞合线完整性和绞合线顺序时涉及的主要步骤;
图9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处理消息以便在接收端口自动设置参数时涉及的主要步骤;以及
图10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处理消息以便采用连接自动发现信息来选择检验和维护过程时涉及的主要步骤。
应当指出,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功能部分通过相同的标号来标识。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统一网络单元中互连节点以执行自动连接发现的方法。连接的发现可用来自动提供节点的接收端口、导出节点的连通性映射、检验节点之间的连接是否遵守配置规则以及使单模光纤绞合线束能够被用来互连并置节点。
图1示意地说明光网中的节点10的一般结构。节点10通常具有多个机架12(图中示出的机架1-4)。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各机架12是节点10的独立交换模块,它允许在端口卡14(图中示出的每个机架12的卡1-4)之间交换数据流。各端口卡14具有多个端口16(图中示出的每个端口卡14的端口1-8)。所示的节点10为双向,因此各端口16包括相应的发送端口(Tx)18和接收端口(Rx)20。各机架12作为交换模块的操作包括在Rx端口20与Tx端口18之间交换数据流。各机架12上的机架控制器22负责控制机架间的交换。各Tx端口18和Rx端口20配置成采用多个参数设定。参数设定取决于端口被提供用来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帧的格式。帧格式规定了在相应端口上接收的数据流的保护方案和连接管理要求。端口的参数设定控制端口上的工作条件,例如在信号丢失情况下采取的动作以及要通过所接收数据流的数据帧的开销部分执行的监测活动。
图2示意地说明本领域已知的类型的统一网络单元(CNE)24中的连接。CNE 24包括多个输入/输出(I/O)节点10a以及多个核心节点10b,它们通过节点间链路26互连。
I/O节点10a与核心节点10b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适合把网络中所使用的数据帧格式转换成在CNE中的节点间链路26上所使用的数据帧,这可能是一种专有帧格式。由于节点间链路26与长距网络链路相比覆盖极短距离(200-500m),以及由于网络可能限制使用数据帧的开销部分,因此在CNE中交换的帧格式在物理传输层以及在数据帧的格式方面可能是不同的。传送速率也可能是不同的,和/或具有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单元的不同分布。
要求许多过程来配置和初始化节点10以及确保节点10被正确互连。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CNE 24中节点10之间的互连遵守装备规则。CNE 24的端口由三元组(n,s,p)来标识,其中:n标识节点,s标识节点10中机架的数量,以及p标识端口。装备规则是对从(n,s,p)到(n,s,p)的双射的限制,使得每个Rx端口20被映射到Tx端口18。有许多简单规则被用来表示装备规则,例如多层CNE的层n节点仅连接到层n-1或n+1交换机。一般来讲,装备规则通过尽量均匀地在节点的下一层上分配数据流,来努力减少节点之间的阻塞数量。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希望保持形成统一信道的节点间链路的邻近性。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为了维护多个节点间链路组成的统一信道,链路一般需要由同一个机架来处理,使得可以保持数据帧同步。当表示各种CNE的装备规则时,还有其它要考虑的因素,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
可以在许多层上检验装备规则。例如,在端口卡层,8个接收数据流的源模式可用来本地检验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假定装备规则是系统的)。例如,如果规则确定8个第二层节点(1-8)中的每个从相应端口卡上编号的端口(分别为1-8)接收数据流,则从具有不同编号的端口接收数据流将表示不符合装备规则。一般来讲,为了保证机架或节点没有被交换,还在高层测试装备规则。在最高层产生CNE连通性映射,以及把各端口与连通性映射相比较,以便确保已经遵守装备规则。
图3a示意地说明配置为CNE的多个并置节点的连接。一个CNE、即CNE 24包括多层核心节点10b和一层I/O节点10a。CNE 24的节点之间的节点间链路为光纤绞合线束28。
核心节点10b’为I/O层的一部分。核心节点10b’适合经由相应的光纤绞合线束28’与并置CNE 24’和并置路由器25交换数据流。即使物理传输层不同,与核心节点10b’交换的网络业务也可符合网络帧格式。如果是这样,则CNE 24’和路由器25的I/O端口适合于当专有帧格式、路由器25所使用的帧格式以及符合网络协议的帧格式不同时在它们之间进行转换。标准帧格式通过光纤绞合线束28’发送到核心节点10b’。CNE 24、CNE 24’和路由器25内部使用的帧格式都可能不同。内部帧格式通常是专有的。
如图所示,I/O节点10a接收长距传输光纤和密集波分复用短距(DWDM/SR)光纤,它们支持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数据传输速率。
图3b说明经由核心节点10b互连的两个并置CNE的另一种配置。在此配置中,不要求任何交换机内光纤绞合线束采用网络帧格式。而各CNE 24和24’可采用专有帧格式、连接管理接口和CNE控制器。
图4是按照同步光纤网络(SONET)协议的先有技术同步传输信号(STS)-3帧以及按照同步数字系列(SDH)协议的同步传输模式(STM)-1帧的示意图。帧30具有2349字节净荷部分32以及81字节帧开销部分34。另外,净荷部分32的27字节用于路径开销,而其余2322字节为净荷数据保留。帧开销部分34被分为再生器或段开销(R/S OH)36以及复用或线路开销38。R/S OH 36占用开销部分34的三分之一,并采用成帧模式来标记帧的开始。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3个A1字节其后跟随3个A2字节一般用于成帧模式(A1=hex F6以及A2=hex28)。紧接成帧模式之后的是称作J0字节42的字节。SONET和SDH两种标准都采用J0字节提供通信信道,称作段跟踪。SONET标准定义16字节长度段跟踪消息,它是从16个连续帧中提供的J0字节中产生的。SDH标准定义16字节长度段跟踪消息。R/S OH 36最后第三个是两种标准定义的数据通信信道(DCC)44。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消息50的16字节格式的示意图。按照SONET标准的段跟踪消息具有105个可用位,因为16个字节中的每个的第一位设置为零,以及第一字节的其余位为循环冗余校验54而保留,以便为段跟踪消息提供误差检测。在105个可用位中,六位版本标记56被插入消息的开头。版本标记56用来使消息格式向下兼容,以及还可以任选地用作厂商标记。第二字节中的最后位是零位57。消息的下一组连续可用的位用来传送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58,它是电信设备的48位标识符。MAC地址58标识机架12(图1),机架12包含通过其中发送消息的Tx端口18,除非节点的结构不同于图1所示,或者机架没有MAC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节点的MAC地址被插入。采用机架的MAC地址的原因是把消息与大部分可在设备加电时被自动识别的本地设备相关联。MAC地址被插入包含第3-8字节在内的第3-8字节的可用位以及第9字节的前6位。通过其中发送消息的端口16(图1)的12位端口号从第9字节的最后位开始,连续经过第10字节的可用位以及消息的第11字节的前四位。设备的6位节点类型60采用第11字节中的3位以及第12字节中的3位。节点类型60标识所识别设备的使用的有关结构、容量和方式。一位最终绞合线标记(FST)62跟随第12字节中的节点类型60。FST 62被设置为表示通过其中发送消息的绞合线是一组绞合线的最后一个。FST对于测试分组的完整性是有用的。设备的6位绞合线标识符64采用第12字节的最后3位以及第13字节的前3位。绞合线标识符64表示通过其中发送消息的绞合线的绞合线编号。消息的其余字节68在当前没有分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消息结构的许多详细情况对其功能不是必需的,以及消息可在其它帧段的不同开销字节中携带,同时实现同样的优势。
图6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采用图5所示的消息来实现对统一网络单元24的系统布置和测试(SLAT)以及配置管理的方法中涉及的主要步骤。在步骤100,统一网络单元24的节点10(图1)在初始化模式被互连和激活。各节点10分别产生将由相应Tx端口18发送的相应消息50(图5)(步骤102)。在步骤104,消息50的各个位被插入相应的数据帧30(图4)。数据帧30由相应的Tx端口18发送(步骤106)到相应的Tx端口18连接到其中的相应的Rx端口20。在步骤108,节点10的相应的Tx端口18接收数据帧,并且在步骤110提取和处理消息位。处理消息的位置和方式是设计优选选择方面的问题。处理过程可以包含网管层计算和/或CNE 24、节点10、机架12或Rx端口20及Tx端口18的控制。如果消息处理过程不是通过为互连各个节点的技术人员所提供的管理接口来执行的,则消息处理过程的结果最好是上报给管理接口。
图7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处理消息50(图6的步骤110)以便检验双向链路是否与节点10的相应成对端口互连时涉及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执行数据帧的双向传输的端口卡14的端口16是成对的。各成对端口16通过相应的节点间链路26互连、从而形成包括连接节点10的Tx、Rx对的环路,这是双向网络的要求。不相关消息无法检测连接到成对端口的节点间链路26的不正确连接。因此,要求消息的相关性,但对于每个候选环路仅需要执行一个相关性。因此,对来自各候选环路的一端的消息发出应答,是经济且简单的。这只要通过指定分层CNE 24中的节点10的交替层发出应答消息来配置。
在步骤120,在指定节点10的Rx端口20上接收的消息50中所包含的信息被提取。具体来讲,在步骤120,从消息中提取识别消息源、设备ID(即MAC地址58)和端口号59所需的信息。在步骤122,源标识信息响应消息50而被插入所表示的应答。在步骤124,向消息中所标识的设备发出应答。应答的目的是允许成对端口经由双向节点间链路彼此相关。包含接收设备上的端口配对的、从消息50的接收方到消息50的源所交换的消息将满足这些要求。有利的是,应答可被插入与在其中接收消息50的Rx端口20配对的Tx端口18发送的数据帧的数据通信信道(例如段DCC 44)。不需要指定设备的端口配对的标识符。而是通过成对端口自动传送应答的动作确保精确指明发送消息50的设备的端口对。毫无疑问,如果不正确地连接成对端口,则发送消息50的设备不会接收到应答,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可产生错误消息,并把错误消息转发到管理接口。发送消息但无法把消息与应答相关的设备也可产生错误消息并将其转发到管理接口。
在步骤126,节点10在Rx端口20通过DCC 44或等效节点间通信信道接收应答。节点10提取源标识信息并将其与它发送的消息相关。如果Rx端口20与源标识信息所标识的Tx端口20配对,则检验链路的双向性。否则,节点间链路28的连接不考虑所述端口配对(步骤128)。在步骤130,节点可向管理接口上报成功的相关,或者只把错误消息转发给管理接口。
因此,消息50所允许的且采用图6的方法的自动连接发现的一种用途是自动检测没有与连接到CN 24的其它端口的相应端口对互连的双向端口对。
图8说明处理消息50(图6的步骤110)以便执行节点间链路的绞合线级测试(例如检验绞合线束中绞合线完整性和绞合线顺序保持)时涉及的主要步骤。这包括进行测试以确定各个绞合线是否在容许范围内进行发送,以及绞合线束中的绞合线是否以正确顺序连接。合并形成宽带信道的绞合线的邻近性测试可根据所连接节点的交换配置来执行。如果一个或多个线束通过节点中间的转接板交叉连接,则绞合线束中绞合线顺序的保持更为复杂。
由于许多市面有售的绞合线束是在连接到相应绞合线的对端上具有光接口的护套线束,因此必须在两端保持绞合线的排序。如果光接口在任一端未对准或者不合格,则成束的绞合线可能不会被正确地识别。绞合线的错误识别以及绞合线的不正确排序都会导致CNE 24中的错误,所述各CNE通过比绞合线束更细的间隔尺寸来交换数据流。即使交换间隔尺寸为绞合线束的间隔尺寸,在CNE 24上,也可能需要根据数据帧的格式来保持绞合线的排序。
在步骤140,从消息50中提取对通过其中发送消息50的绞合线加索引的已发绞合线编号。如果全部绞合线都接收到消息,则没有检测到任何绞合线完整性丢失。在步骤142,在Rx端口20接收消息的节点10将其分配的绞合线编号与所接收的绞合线编号(即通过其中发送消息的绞合线)相关。如果分配的绞合线编号与所接收的绞合线编号匹配,则对于连接到Rx端口20的每一根绞合线,绞合线次序得到证实。如果所分配及所接收的绞合线编号不匹配,则检测到绞合线束错误。上报绞合线级测试结果的消息被发送到管理接口29(图3a)。
图9说明处理消息50(图6的步骤110)以便自动设置接收端口的端口参数设定的主要步骤。CNE 24的接收端口一般接收加载了信令信息的数据帧流。所接收的信息取决于数据帧的格式以及用来发送数据帧的模式。因此,帧开销中的字节可由不同节点10以不同方式来解释。虽然配置成采用标准协议、如SONET或SDH的设备可以仅采用几种帧(段、线和路径端接方案),但许多制造商发送标准数据帧,而且以专有方式使用帧结构。一般来讲,开销帧位的专有使用对于用户是隐藏的。因此,重要的是区分帧中的开销的所需解释,以便确定应用数据帧的连接管理要求以及保护方案。连接管理要求包括采用帧中的开销字节来监测和控制节点之间的信令。诸如在信号丢失情况下应用的操作包含在连接管理要求中。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在若干标准中保护方案用于在连接故障的情况下提供连接的动态重新路由。
在步骤150,从消息50中提取节点类型66的指示符。节点类型66识别确定通过其中接收消息50的节点间链路26的连接管理要求所需的设备的有关特征。在步骤152,处理器访问把节点类型66与连接管理要求相联系的表。所述表包含一些设定,这些设定在步骤154中被应用到通过其中接收消息50的Rx端口20。节点类型信息可根据需要提供发送消息50的Tx端口18的配置要求或者其它信息。包含其设置不可用或者未识别的任何端口的自动端口分配的结果最好上报给管理接口29。
图10说明处理消息50(图6的步骤110)以便实现要用于所选检验和管理过程的连接自动发现信息时包括的主要步骤。具体来讲,实现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连通性映射的邻近性测试和产生的检验。
如前面所述,装备规则用来管理CNE 24中的节点的互连,其中CNE控制器运行用于管理组成节点的管理工具。装备规则涉及CNE 24的Tx端口18与相应的Rx端口20的容许互连。在一些CNE配置中,装备规则测试的多级可由不同的处理器来执行,但是假定管理接口或者可与互连节点的各Tx端口18和Rx端口20进行通信的另一个处理器执行这种功能,因此可执行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的完整测试。
连通性映射是从连接节点的Tx端口18(除提供用于对没有连接到CNE的核心节点的节点进行互连的输出端口之外)到连接节点的Rx端口20(除提供用于对没有连接到CNE的核心节点的节点进行互连的输入端口之外)的一对一映射。连通性映射可用来检验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
例如,邻近性测试用来确保由统一节点间链路组成的信道被传送到公共机架的相邻Rx端口20。通过邻近性测试来检验对节点间链路连通性的要求。
在步骤160,在互连节点的Rx端口20接收的消息50与相应Rx端口20的标识符一起被转发给处理器。处理器则测试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产生连通性映射,和/或执行邻近性测试(步骤162)。在步骤163,处理器向管理接口29上报检验和管理过程的结果。
工业适用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便于统一网络单元的系统布置和测试(SLAT)以及配置管理的机制。SLAT被显著简化,因为接收端口在初始化时自动配置以便符合所连接的发送端口的要求。绞合线失序还被检测并上报,从而消除单调乏味的人工设置和测试过程。
因此,使复杂的网络装备接通极为便利和简化,因为可以更快速地配置以及更方便地管理统一网络单元。因此降低了网络装备接通和维护成本。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意在仅受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实现统一网络单元(CNE)中的节点的系统布置和测试(SLAT)以及配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从所述CNE中的第一互连节点向第二互连节点发送的各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帧的开销部分插入控制所述插入的设备标识符、发送所述数据帧的发送端口、通过其中发送所述数据帧的绞合线以及所述识别的设备的设备类型;
把每个所述数据帧从相应的发送端口通过相应的绞合线发送到所述第二节点的相应的接收端口;
在所述相应的接收端口接收所述数据帧;以及
提取所述开销部分并处理所述开销部分,从而组装对SLAT和配置管理有用的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所述设备类型用于自动设置在其中接收所述消息的所述接收端口的至少一个端口参数设定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所述相应的绞合线标识符来检验通过其中发送所述数据帧的绞合线的完整性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验互连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的绞合线束中的所述绞合线的顺序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绞合线束中的绞合线执行完整性检验的步骤,以及通过组成统一信道的一组绞合线中的最后绞合线发送的所述消息还包括最终绞合线标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管理接口上报检测到的已损坏的绞合线、已失败的绞合线束顺序检验以及已失败的绞合线束中绞合线完整性检验的步骤。
7.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和处理所述开销部分以便组装相应消息的所述步骤包括利用在多个相应的接收端口所接收的相应端口和设备标识符来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项的步骤:检验对装备规则的遵守情况;绞合线束中的绞合线的完整性检验;以及产生至少部分所述并置节点的连通性映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管理接口上报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的步骤:
检测到的与同所述识别的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关联的已编写装备规则的冲突;
违反被分配用于分组的光纤线束的邻近性;以及
所产生的连通性映射。
9.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适合执行数据流的双向传输,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在节点的接收端口所接收的消息中至少提取设备和端口标识符;
把所述相应的设备和端口标识符插入对所述消息的应答中;以及
利用从所述节点的发送端口发送的数据帧的所述开销部分中的通信信道来发送所述应答,所述发送端口是与从其中接收所述消息的所述接收端口配对的端口;
由此,在端口接收的所述应答与分配给所述端口并在所述消息中发送的标识符的相关使接收所述应答的所述节点能够检验节点间链路是否形成与所述CNE中的所述预计端口配对一致的双向链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管理接口上报所述互连节点中的所述预期的端口配对与在所述互连节点间发现的所述双向链路之间的任何检测到的失配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同步光纤网络(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协议之一的帧,以及向开销部分进行插入的所述步骤包括把所述消息的相应位插入由所述帧的段/再生器开销部分中连续的J0字节组成的段跟踪的步骤。
12.一种用于实现传送具有开销和净荷部分的数据帧的统一网络单元(CNE)的互连节点之间的节点间连接发现的消息,所述节点通过光纤绞合线束来互连,所述消息从发送节点通过绞合线被传送到相应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
设备标识符,分配给控制所述消息的产生的所述发送节点的设备;
端口标识符,标识发送所述消息的所述发送节点的发送端口;
绞合线标识符,标识通过其中发送所述消息的绞合线;以及
设备类型标识符,标识所述控制设备的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数据帧的开销部分中携带所述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包括同步光纤网络(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协议之一的帧,以及以所述帧的连续J0字节中每帧一个字节的形式发送所述消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标识符标识所述发送端口的机架控制器和所述发送节点之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标识符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类型标识符实现对关于所述消息的发送方的足够信息的检索,以便确保所述接收节点能够确定应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消息的所述接收端口的端口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定义所述接收端口的保护方案以及连接管理要求。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消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便于进行形成统一信道的绞合线分组的邻近性和顺序测试的最终绞合线标记字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036,921 | 2001-12-21 | ||
US10/036,921 US7068608B2 (en) | 2001-12-21 | 2001-12-21 | Automated method for connection discovery within consolidated network element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9273A true CN1689273A (zh) | 2005-10-26 |
Family
ID=21891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8281349A Pending CN1689273A (zh) | 2001-12-21 | 2002-12-23 | 光网中自动连接发现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68608B2 (zh) |
EP (1) | EP1459481B1 (zh) |
CN (1) | CN1689273A (zh) |
AU (1) | AU2002351610A1 (zh) |
CA (1) | CA2471184C (zh) |
DE (1) | DE60215050T2 (zh) |
WO (1) | WO2003056755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28174A1 (en) * | 2006-05-08 | 2007-11-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for acquiring the connec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and a system and network element thereof |
WO2009076899A1 (zh) * | 2007-12-10 | 2009-06-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微波链路搜索方法及设备 |
CN101150438B (zh) * | 2007-07-31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及其光端口自动发现方法 |
CN107612777A (zh) * | 2017-09-25 | 2018-01-19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交换机检测工具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27689B2 (en) * | 2002-07-31 | 2008-02-05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with multi-function trace message processor |
US20050025068A1 (en) * | 2003-07-30 | 2005-02-03 | Alcatel | Network element with autodiscovery of link connections |
US7221870B2 (en) * | 2003-10-21 | 2007-05-2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Ring map 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network applications |
JP5162131B2 (ja) * | 2003-10-28 | 2013-03-13 | サッチェ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洗浄溶液およびエッチング液、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る方法 |
US20050169187A1 (en) * | 2004-01-30 | 2005-08-04 | Richard Taylor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utomatic path protection switching |
US20060104206A1 (en) * | 2004-11-18 | 2006-05-18 | Bomhoff Matthew D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fibre channel miscabling event |
US7990888B2 (en) * | 2005-03-04 | 2011-08-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reachability detection |
US7447167B2 (en) * | 2005-03-28 | 2008-11-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 self-adjusting repository of service level diagnostics test points for network based VPNs |
US20060221865A1 (en) * | 2005-03-30 | 2006-10-05 | Tellabs Operation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 link discovery and network management connectivity of remote access devices |
US8352632B2 (en) | 2005-10-26 | 2013-01-08 |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vering network topology |
US7983174B1 (en) | 2005-12-19 | 2011-07-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a fault in a network path |
US7912934B1 (en) | 2006-01-09 | 2011-03-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network probes |
CN1913526B (zh) * | 2006-08-25 | 2010-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波分传输系统链路自动发现的方法 |
JP5034397B2 (ja) * | 2006-09-14 | 2012-09-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ァイバ誤接続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
US7802009B2 (en) * | 2007-06-26 | 2010-09-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utomatic reverse engineering of message formats from network traces |
US8111627B2 (en) * | 2007-06-29 | 2012-02-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scovering configured tunnels between nodes on a path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115631B2 (en) * | 2008-04-30 | 2012-02-14 | Alcatel Lucent | Determining endpoint connectivity of cabling interconnects |
US8396059B1 (en) * | 2008-07-03 | 2013-03-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utomated discovery/rediscovery of server to network connectivit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33708A (en) * | 1987-11-19 | 1989-05-23 | Remote Switch Systems, Inc. | Remote cable pair cross-connect system |
US4901004A (en) * | 1988-12-09 | 1990-02-13 | King Fred 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pping the connectivity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paths |
US4953194A (en) * | 1989-09-22 | 1990-08-28 | Network Devices, Incorporated | Automated documentation system fo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5296956A (en) * | 1992-07-17 | 1994-03-22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fault location for optical equipment, systems and networks |
IL110859A (en) * | 1994-09-04 | 1999-12-31 | Rit Techn Ltd | Interconnection monitor system for telephone network |
US5623481A (en) * | 1995-06-07 | 1997-04-22 | Russ; Will | Automated path verification for SHN-based restoration |
US5781537A (en) | 1995-07-07 | 1998-07-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etting up, taking down and maintaining conne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3608850B2 (ja) | 1995-07-25 | 2005-01-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Sonet伝送装置の回線接続変更システム |
US5638357A (en) * | 1995-08-25 | 1997-06-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istributed method for periodical routing verification test scheduling |
US5821937A (en) * | 1996-02-23 | 1998-10-13 | Netsuite Development, L.P. | Computer method for updating a network design |
US6049529A (en) * | 1997-03-28 | 2000-04-11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Integration of a path verification message within a signal |
US6044064A (en) * | 1997-03-28 | 2000-03-28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of confining path verification signals within a distributed restoration network |
US6078596A (en) * | 1997-06-26 | 2000-06-20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of SONET line trace |
US20020126625A1 (en) | 2001-03-12 | 2002-09-12 | Ling-Zhong Liu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fiber connection discovery and diagnostics |
-
2001
- 2001-12-21 US US10/036,921 patent/US70686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
- 2002-12-23 CA CA2471184A patent/CA247118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23 CN CNA028281349A patent/CN1689273A/zh active Pending
- 2002-12-23 EP EP02787283A patent/EP145948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23 AU AU2002351610A patent/AU20023516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12-23 DE DE60215050T patent/DE6021505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23 WO PCT/CA2002/001992 patent/WO2003056755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28174A1 (en) * | 2006-05-08 | 2007-11-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for acquiring the connec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and a system and network element thereof |
CN101150438B (zh) * | 2007-07-31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及其光端口自动发现方法 |
WO2009076899A1 (zh) * | 2007-12-10 | 2009-06-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微波链路搜索方法及设备 |
CN107612777A (zh) * | 2017-09-25 | 2018-01-19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交换机检测工具及方法 |
CN107612777B (zh) * | 2017-09-25 | 2020-09-22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交换机检测工具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15050D1 (de) | 2006-11-09 |
DE60215050T2 (de) | 2007-05-10 |
AU2002351610A1 (en) | 2003-07-15 |
US20030117962A1 (en) | 2003-06-26 |
CA2471184A1 (en) | 2003-07-10 |
US7068608B2 (en) | 2006-06-27 |
EP1459481B1 (en) | 2006-09-27 |
WO2003056755A1 (en) | 2003-07-10 |
CA2471184C (en) | 2013-08-27 |
EP1459481A1 (en) | 2004-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89273A (zh) | 光网中自动连接发现的方法 | |
CN102739496B (zh) | 利用虚拟级联映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04112803A (ja) | 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受動型光加入者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oam機能ディスカバリー方法 | |
JP5586597B2 (ja) | デジタルおよび光エキスプレススルーノードを横断するリンクダイバーシティおよび負荷バランス | |
KR101342429B1 (ko) | 광학 전송 네트워크들에서 자동화된 검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047446A (zh) | 在无源光网络中配置以太网业务的装置、方法及管理实体 | |
CN105165024A (zh) | 用于光子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 |
CN1512684A (zh) |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弹性保护倒换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21030609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ptical Transport Unit Signal | |
US20200287744A1 (en) | Method for enabling nodes of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to share a single bus by adapting to one of the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device for said method | |
CN1669003A (zh) | 在光网络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送 | |
CN104023281B (zh) | 用于数据流识别和校准的系统和方法 | |
WO2001058083A2 (en) |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a user device interface to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 |
KR20130133105A (ko) | 통합형 수동광네트워크 맥 처리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통합형 수동광네트워크 광라인종단 시스템 | |
JP4950089B2 (ja) | 通信監視装置および監視端末装置 | |
US2002013369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network element to support a protected communication link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2002013143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network element to support a communication link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0441053C (zh) | 通信网络 | |
US2006006731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on and insertion of plesiochronous overhead data | |
CN101567726A (zh) | 一种帧数据的处理方法、光网络单元、光线路终端及光网络系统 | |
CN1619327A (zh) | 一种用于测试芯片的虚级联延时对齐特性的系统及方法 | |
US2002013141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path identifi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1056474B (zh) | 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业务处理方法 | |
EP1367749A1 (en) | Apparatus for tes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network which carries data frames | |
CN101465841A (zh) | Eo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