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4864A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84864A CN1684864A CN200380100091.6A CN200380100091A CN1684864A CN 1684864 A CN1684864 A CN 1684864A CN 200380100091 A CN200380100091 A CN 200380100091A CN 1684864 A CN1684864 A CN 16848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pedestal
- heat
- side bearing
- top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850 d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934 caloric restric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85 thermal hair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16181 Axis ax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1 base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5 thermop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61F5/14—Side bearings
- B61F5/142—Side bearings made of rubber elements, graphit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所述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包括一个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具有一个弹性体弹簧,同用于阻止所述弹性体弹簧元件的局部热退化的结构可操作地结合排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更特别的是涉及包括一个弹簧组件的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该弹簧组件具有一个可操作排列的弹性体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与一个结构相结合,这个结构用于抑制所述弹性体弹簧元件的局部受热退化。
背景技术
已知能量吸收装置是用于铁路车的不同应用和两个主体之间的。举个例子,能量吸收装置典型地是以可操作的方式与铁路车牵引装置相结合排列的,用于吸收铁路车相邻端之间的力。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也通常构造成侧轴承。铁路车侧轴承典型地设置在有轮转向架的中心件或枕梁和铁路车车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车体的相对的侧面上。在铁路车移动期间,每个侧轴承充当一个能量吸收装置,并且进一步用于控制或限制铁路车的“振荡”运动。
振荡是在铁路车位于铁轨或轨道上方移动期间由有轮转向架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每个转向架的圆锥车轮沿着正切的或者直的轨迹行进了一段蜿蜒的路径,因为它们在车轮锥度的转向影响下不断地寻求一个中心位置。在这种蜿蜒路径的行程中,转向架将以不稳定的方式相对于车体围绕着由转向架枕梁的垂直中线所限定的一个轴线进行循环摇摆。当铁路车在空载情况下以相对较高的速度行进时,比如超过45英里每小时,振荡以及因而发生的铁路车车体的侧面或侧向位移或摆动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当然,转向架也趋于相对于转向架的过渡曲线部分的车体做半静态的摇摆或旋转。说过度的振荡能造成包含车轮的有轮转向架元件过早地磨损就是足够的了。振荡也能够造成在铁路车车体上运输的货物被毁坏。
我们知道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典型地使用压缩的弹性构件,像弹簧式钢元件或者弹性块或弹性柱或弹性柱块。在钢摩擦界面上使用钢的弹簧式钢元件在一些应用中被证实是无效的,因为尺寸和粘结问题。最近,热塑性弹性体的不同形式已经有利地被使用,以形成为这种铁路车使用所需的必要的力吸收特性。一种像这样的弹性体是由本发明的受让人以“TecsPak”商标推入市场并出售的。
不管如何应用,在最接近热塑性弹簧处的热量积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铁路车操作期间以及这种能量吸收装置的使用期间,热量形成了。然而,除非这样的热量积累能够被控制,热塑性弹簧将趋于软化和变形,因此,不利地影响了铁路车元件的可操作性能,这些性能被发现是有用的。举个例子,当一个有轮转向架前后摇摆时,侧轴承的一个金属顶板相对车体的下表面滑动并且跨越该下表面,金属顶板通过弹性体弹簧偏靠在车体上。所产生的摩擦有利地产生了一个反向的扭矩,这个扭矩阻止了摇摆运动。这种产生的摩擦也典型地造成了在顶板和车体下面之间的界面处的过度的热量。这种热量积累经常超过热塑性弹簧的热偏转温度。正如在此处所使用的以及贯穿全部内容所使用的那样,术语“热偏转温度”意味着并且指代一个温度水平,在这个温度水平下,相关的元件不管其成分如何都趋于软化和变形。
当由侧轴承和车体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局部热量超过其热偏转温度时,弹性体弹簧将趋于变形,并且/或者当温度足够高的时候,就造成了弹性体弹簧的熔化。弹性体弹簧的变形和熔化显著地减少了弹簧施加合适预载力的能力,并且因此减少了侧轴承的垂直悬挂特性,这反过来导致了有轮转向架振荡的增强。转向架增强的振荡以及/或者不稳定的循环摆动增加了铁路车的合成侧向位移/振荡,导致进一步增加热量积累水平并进一步使弹性体弹簧退化。
因此,需要并且持续期待有一种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以可操作的方式同一种结构相结合地排列的一个弹性体弹簧,该结构用于阻止由于局部热量而导致的弹性体弹簧的退化。
发明内容
由上面所述,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它被特殊设计以限制局部热量对这种装置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个铁路车侧轴承组件适合于设置在一个延长的枕梁和铁路车的车体中间。侧轴承包括一个基座和一个顶盖或顶板,顶盖或顶板可移动地靠近和离开基座。基座和顶盖都包括壁结构,当顶盖以可操作的方式与基座相结合排列的时候,两者的壁结构相互结合以在侧轴承中限定出一个空腔或空间。一个弹性体弹簧容纳在基座和顶盖之间的空腔中,用来推进顶盖上的表面抵靠在车体的底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基座壁结构和顶盖壁结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能促进热量从弹性体弹簧消散离开,藉此延长了侧轴承组件有效的有用性。
弹性体弹簧优选地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将预定的预载或预定的力赋予侧轴承组件的顶盖或顶板,以阻止有轮转向架随着铁路车沿着轨道的运动而产生的振荡运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弹性体弹簧限定了一个通常位于中央的通孔,这个通孔开口于弹簧压缩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基座壁结构和顶盖壁结构每一个都构造成能限制顶盖相对于基座纵向轴的通常是水平的位移。而且,基座和顶盖每一个都构造成能允许顶盖相对于基座移动,同时阻止它们之间的旋转。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基座壁结构具有一个靠近其自由端的不完整的结构。在一种结构中,基座壁结构仅仅包含基座壁结构的一个自由端边界的大约30%到大约70%。更特别地,基座壁结构优选地限定了排列在侧轴承纵向轴的相对的侧边上的开口,这些开口与顶盖壁结构上的开口相协作,以允许空气流动到侧轴承内部,围绕着弹性体弹簧,并且最后从空腔中流出,藉此将热量从弹性体弹簧中排出,藉此延长了侧轴承组件有效的有用性。
优选地,由顶盖壁结构限定的开口从顶盖的一个平的表面伸出并且距离壁的自由端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经测量是顶盖的平表面和顶盖的壁结构自由端之间的测量距离的35%到60%。而且,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与顶盖的表面接合的平面车体被构造成能促进热的自由对流和强迫对流离开弹性体弹簧可操作地设置于其中的空腔。
在弹性体弹簧具有中央通孔的那个实施例中,基座和顶盖至少有一个提供有一个导件,用以积极地设置弹性体弹簧相对于其它侧轴承元件的位置。此外,基座和顶盖至少有一个顶部,用于限制顶盖逼近基座的运动,藉此控制在制铁路车侧轴承操作期间弹簧的压缩。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有一个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弹性体弹簧的延长轴线限定了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个纵向轴线,并且弹性体弹簧具有一个与之可操作地结合排列的绝热体或空气间隔,用以限制传导性热量传递到弹簧上。绝热体限定了弹簧组件的一个端部,并且构造成能引导空气以通常垂直于弹簧纵向轴线的方向横穿,藉此促进对流的热传递离开弹性体弹簧,藉此延长所述弹簧组件的有用性。
由这个公开内容的理解可以知道,提供与一铁路车弹簧组件相结合的绝热体的固有特征同样可以应用于同弹簧组件可操作地结合排列的热塑性弹簧的任意形状或设计。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弹簧具有一个位于相对端部之间的通常是圆柱状的结构。优选地,弹性体弹簧限定了一个开口的端部凹穴,凹穴紧邻着绝热体排列。
在一个最优选的形式中,弹性体弹簧具有一个通常位于中央的孔,这个孔开向于弹性体弹簧的相对端部。而且,在一个优选的形式中,绝热体同样提供有一个开向相对端部的位于中央的通孔。
绝热体优选地是由尼龙或者其它合适的热塑性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相对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较低的热传导性。说用于形成绝热体的材料具有比形成弹性体弹簧的弹性体显著要高的热偏转温度就是足够的了。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绝热体通常包含弹簧组件相对端部之间距离的大约1/5到大约1/20。在一种形式中,绝热体包含间隔的并且通常是平行的表面,表面之间限定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大约0.250英寸到大约1.0英寸之间。
绝热体优选地提供有用于将绝热体可操作地紧固到弹性体弹簧上的结构。为了方便弹簧的装配,并且进一步确保弹簧组件同发现有用性的铁路车元件之间适当的配合,绝热体优选地用颜色编码,用以可视地指示出与其可操作地结合排列的弹性体弹簧的确定的特性。
在一种形式中,绝热体的一个自由端包括一系列以统一的形式彼此相关排列的突缘或突扣,这样相邻突扣的相对的侧边就限定了位于它们之间的通道。在相邻突扣之间限定的通道通常与弹簧组件的纵向轴线呈垂直关系横穿地延伸。优选地,一系列突扣的自由端相结合,以限定出一个通常是平的表面,突扣的自由端选择性地包含弹簧组件的一个自由端的表面面积的大约30%到大约75%。在一个实施例中,突扣通常包含绝热体的通常是平行的表面之间距离的大约3/8到大约3/4。作为选择,一系列突缘或突扣从一个金属板突出,并且与之可操作地结合,用以促进热量传递离开弹性体弹簧。
根据另一方面,用于吸收能量的装置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适合于同两个主体之一可操作地结合排列。这种装置进一步包括以可操作的方式并且通常是同轴地安装在基座上的一个构件。这种构件限定了一个表面,这个表面适合于同两个主体的另一个可操作地结合排列。这种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适合于设置在基座和用于吸收能量的构件之间,被吸收的能量是通过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一或通过这两者而赋予到所述装置中的。弹簧组件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和一个绝热体,该绝热体限定了弹簧组件适合于与所述构件紧邻地设置的那个端部,并且其中绝热体适合于抑制传导性热量从这种构件传导到弹性体弹簧中。而且,绝热体被构造成能引导空气在绝热体和所述构件之间的界面处横穿,藉此促进对流的热量从弹性体弹簧与所述构件紧邻的那个端部传递出去,这样就延长了弹簧组件的有用性。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个弹性体弹簧组件,弹性体弹簧组件包括一个伸长的热塑性弹簧,热塑性弹簧具有第一和第二同轴间隔的端部以及相对于弹簧的第一端排列的一个囊状物。如我们所知,在施加到热塑性弹簧局部区域的反复热循环的作用下,并且在250华氏度时,某些弹性体会趋于变形。同样地,囊状物的目的是阻止由于施加到热塑性弹簧上的反复的热量循环而导致弹簧第一端的退化和径向偏移。
在一个优选的形式中,囊状物包括一个封闭带,封闭带沿着热塑性弹簧的纵向同轴地延伸一段距离。如本领域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所知,封闭带的轴向距离沿着弹性体弹簧的一个外表面延伸,在弹性体弹簧的操作特性从最小化到最大化过程中允许封闭带保持有效,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有一个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具有预定的负载偏转特性并且设置在两个主体之间的一个弹性体弹簧。弹簧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囊状物,用于阻止弹性体弹簧相关联的局部部分在暴露于热偏转温度以后变形,藉此帮助弹性体弹簧保持其预定的负载偏转特性,而弹性体弹簧的变形通常会造成弹簧性能变形或退化。
当用于吸收能量的装置被设计成铁路车侧轴承的时候,在弹簧组件上的封闭带向着弹簧的适于暴露在增加的热量水平上的那个端部排列,增加的热量水平通常是在铁路车侧轴承的操作期间产生的。同样地,封闭带阻止了弹簧的暴露于热量下的那个端部由于铁路车上的有轮转向架的“振荡”运动而变形。
当能量吸收装置被构造成铁路车侧轴承的时候,并且进一步着手解决弹性体弹簧的热偏转问题,除了具有被封闭带环绕的弹簧一端以外,侧轴承的基座和顶盖还优选地构造成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以允许热量进入到弹性体弹簧设置于其中的空腔,在弹簧周围流通,并且最后从侧轴承中流出,以消散积累的热量,并且因此延长铁路车侧轴承的有用寿命。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该装置被设计成可以限制局部热量对这种装置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体弹簧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该弹性体弹簧包括用于抑制弹簧由于热而产生退化的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体弹簧组件,该组件被设计成能提供可预定的负载特性并且被构造成能保持弹簧的结构以便于持续地提供这种可预定的负载特性,尽管在弹簧组件操作期间运转的热量施加到该组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体弹簧组件,该组件被设计成能限制弹性体弹簧的物理变形,尽管反复暴露在热偏转温度下通常会造成弹性体弹簧的热变形。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的装置,该弹性体弹簧适合于吸收并且返还两个主体之间的能量,并且其中一个绝热体同弹性体弹簧的一端可操作地结合排列,并且容易限制热量传递到弹性体弹簧的这一端,这种热量的传递是通过引导空气横穿绝热体同所述装置与之接触的那个可移动主体之间的界面来实现的,因此促进了传导性热量从弹性体弹簧与可移动主体最接近的那个端部传导出去。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车侧轴承,它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用于将一顶盖弹性地推进并抵靠在铁路车的一下表面上并且开始与之滑动接触,并且其中侧轴承的基座和顶盖上的壁结构彼此相关构建,因此促进热量对流离开弹性体弹簧,因此延长了铁路车侧轴承的有用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设计一种铁路车侧轴承,以便于与之相结合排列的一个弹性体弹簧被保护不受热损坏,这种热损坏是由侧轴承安装于其上的有轮转向架的振荡运动所产生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了一个弹性体弹簧的经济的并且具有有效成本的铁路车侧轴承,其中的弹性体弹簧被保护不受热损坏,这种热损坏是由侧轴承安装于其上的有轮转向架的振荡运动所产生的。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以及其它目的和目标在随后的详细描述、所附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被更加充分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铁路车有轮转向架一部分的上平面图,该有轮转向架包括体现了本发明主旨的一个能量吸收装置的一种形式;
图2是图1所示的能量吸收装置在图1所示位置旋转90°后的放大的上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能量吸收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用于铁路车的能量吸收装置或弹簧组件的作为一种选择形式的侧向正视图;
图6图5所示的弹簧组件的放大的上平面图;
图7沿图6的7-7线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图5所示的弹簧组件的作为一种选择的绝热体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用于铁路车的能量吸收装置或弹簧组件的另一种选择形式的侧向正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弹簧组件部件彼此相互分离的透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弹簧组件的上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0的11-11线的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容许多种形式的实施例,并且将展示且随后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通过理解,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被认为是提出了本发明的范例,这些范例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解释和描述的特殊实施例中。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在全部附图中同样的参考数字指代同样的部件,图1展示了一个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该装置由参考数字10概括地确定。所述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10在没有转移或者脱离本发明真正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无数种不同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10作为安装在铁路车12上的一个铁路车侧轴承10被展示(图3)。更特别地,所述侧轴承10是安装在一个有轮转向架14上并与之可操作地结合,该转向架形成轮副15的一部分,轮副15允许铁路车辆或铁路车12沿着轨道T并在其上行驶。众所周知,侧轴承10是安装在部分图示的一个横向设置的枕梁16上,枕梁16具有一个纵向轴线17并构成所述有轮转向架14的一部分,用来操作地支撑铁路车车体18的一个侧面和一个端部(图3),车体18构成铁路车12的一部分。
本发明并不重点考虑所述侧轴承10的外部结构。图示的侧轴承10只是用于解释目的。然而,本发明的主题和教导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形式和形状的侧轴承。转向图2,侧轴承10包括一个基座或机壳20,能相对所述基座20大体上同轴移动而排列的一个顶盖或元件40,以及在所述基座20和所述顶盖40之间可操作地设置的一个弹簧组件50(图3)。
如图2所示,用于解释目的而图示的所述侧轴承10的基座20优选地是由金属构成,并且包括一个基座32,该基座结构上适合于通过任意合适的装置来与枕梁14连接,比如通过螺栓或类似物。在解释性实施例中,基座32包括完全相反的开口或孔32a和32b,它们允许合适的紧固件穿过其中竖着延伸,用以将基座32紧固,并且因此将基座20紧固到枕梁16上。优选地,基座30上的开口32a和32b沿着轴线33排列,因此当基座20被紧固到枕梁16上时轴线33通常垂直于或者正交于枕梁16的纵向轴线17。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基座20进一步包括从基座30延伸的壁结构34,以为基座20确定一个轴线35(图3)。壁结构34优选地具有通常的圆形横断面结构,并且限定了一个空的或开口的间隙空腔36,弹簧组件50容纳在该空腔内部。如图3所示,优选地提供有一个弹簧导件或凸起38,并且设置在基座32的中央,位于基座20的空腔36内部。而且,弹簧导件38优选地限定了一个平面或者止块39。
像基座20一样,顶盖或元件40优选地是由金属制成,并且适合于相对基座20可伸缩地移动。顶盖40的一个顶板42具有一个通常的平面结构,用于同车体18的下面或者表面摩擦地接合并且建立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在解释性实施例中,顶盖或元件40包括壁结构44,该壁结构44悬垂于顶板42,优选地是与之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确定了一个轴线45,这个轴线通常与基座20的轴线35同轴地延伸。如图所示,顶盖40的壁结构44具有通常的圆形横断面结构,并且限定了一个空的或开口的间隙空腔46。在解释性实施例中,基座壁结构34和顶盖壁结构44被构造得可以相互补充并且可以可操作地相互协作,以将弹簧组件50围绕并容纳于其中。可以理解,如果基座20的壁结构34被设计成不同于通常的圆形横断面,那么顶盖或元件20的壁结构44的横断面形状也将同样地改变。
在解释性实施例中,顶盖或元件40也包括在中央设置的、位于空腔46内部的、并且悬垂于顶板42的下表面4 7的一个弹簧导件或凸起48。优选地,弹簧导件48优选地限定了一个平面或者止块49,该平面或者止块49相对于基座20上的止块39面对面地设置。
像所有的侧轴承一样,弹簧组件50的形态结构能够在不破坏或者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与用于示范性目的而解释的形式有所不同或者有所改变。在解释性实施例中,弹簧组件50限定了一个中心轴,并且包括一个成型的、弹性可变形的热塑性弹性元件52,元件52的结构适合于在基座20和顶盖或元件40之间提供一种插入。作为例子而在图3中图示的热塑性元件52优选地包括一个垂直伸长的、位于相对端或相对表面54和56之间的通常是圆柱形的结构。如图所示,弹性元件52限定了一个通常位于中央的孔或通孔58,通孔58在相对端向表面54和56敞开。然而,应该理解,热塑性弹性元件52也能够是实体结构。而且,弹性元件52能够形成与共同受理的专利号为5868384的美国专利所公开的结构相类似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可应用的部分在此合并以供参考。
说热塑性弹性元件52能够由若干种弹性材料制成就已经足够了。优选地,热塑性弹性元件52由共聚醚聚合体弹性体制成,并且杜邦公司(DuPont)以HYTREL商标出售。然而,一般来讲,HYTREL弹性体具有的固有物理属性使得它不适合制造弹簧。然而,申请人的受让人很容易地发现在把HYTREL弹性体制成合适的结构以后,就有可能有利地把类似弹簧的属性赋予弹性体元件。共同受理的D.G.安德森的专利号为4198037的美国专利更好地描述了上面提到的聚合体材料及其形成工艺,并且在此合并以供参考,已达到可应用的范围。当用作弹簧的时候,热塑性弹性体元件52具有一个弹性,弹性的拉伸率大于1.5到1。
弹簧组件50的目的是设置顶盖40的顶板42相对于基座20的位置,并且形成一个预定的预载或悬浮力,因此推动板42向着与车体18的下表面发生摩擦接合的方向移动。在顶盖或元件40上的预载或悬浮力在车体18趋于摇摆的时候允许将力的吸收传给侧轴承10,比如当围绕车体18的水平轴振荡的时候,此外还抑制了有轮转向架14相对于车体18的振荡运动。
在铁路车辆12的行进期间,有轮转向架14自然地围绕转向架的垂直轴振荡或者摆动,因此,在侧轴承顶盖或元件40的顶板42的内表面和车体18的下表面并且沿着这些表面建立的摩擦滑动因此产生了显著的甚至是过度的热量。如我们所知,当在侧轴承10的内表面和车体18的下表面的热量超过了热塑性元件52退化的热偏转温度时,热塑性元件52产生了变形甚至熔化,因此不利地影响了由弹簧组件50提供的预定的预载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构建能量吸收装置10来促进能量从弹性体弹簧组件50消散,并因此延伸了装置10的有用性。更加特别的是,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基座20的壁结构34限定了开口60和62,开口60和62设置在由基座20限定的纵向轴心35的相对的侧边。特别地,由基座20限定的开口60、62通常相对于彼此呈一直线设置,并且沿着轴线64延伸,轴线64通常垂直于基座20的轴线35。每个开口60、62优选地由一个沟槽确定,这个沟槽开口于壁结构34的自由端并且远离自由端延伸,并且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具有相对的通常是平行的边66和68。同样地,壁结构34的自由端边界具有一个不完整的结构。这是为了促进气流进入到侧轴承10中并从中流出,由开口60、62的相对边66、68之间所限定的总的面积累积起来测量仅仅是由在基座20上的壁结构34的自由端边界所限定的总面积的大约35%到70%。
能量吸收装置10的顶盖40以可以对基座20的通气结构进行补足的方式构造,藉此允许空气进入到侧轴承10中,并且流向弹簧组件50的热塑性弹簧元件52,围绕着热塑性弹簧元件52,并且最终从侧轴承10中流出。如图2、图3、图4所示,侧轴承顶盖40的壁结构44限定了一对开口70和72,开口70和72设置在顶盖40的轴心45的相对的侧边上。由顶盖40限定的开口70和72通常相对于彼此呈一直线设置,并且以可以对基座20中的开口60、62进行补足的方式构造。特别地,尽管构造得能促进热量从侧轴承10中转移,基座20的壁结构34和44以及顶盖40分别构造得能够彼此合作,并且强度足够以在侧轴承10操作期间限制顶盖40相对于侧轴承10的纵向轴线的移动。
如图2和图4所示,由侧轴承顶盖40限定的开口70、72优选地远离顶盖40的顶板42延伸到距离壁44的自由端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经测量是顶板42的上表面和壁结构44的自由端之间测量距离的35%到60%。如图3所示,由顶盖或元件40所限定的通风口70、72的一部分优选地开放于侧轴承顶板42,藉此促进侧轴承10的对流冷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说能量吸收装置的冷却可以通过设计能导致热量经自由对流而排出弹性元件52以外的侧轴承结构从而实现就是足够的了,这个自由对流是建立温度梯度以及/或者由铁路车移动而产生的热量离开弹性元件52的强制对流的基础之上的。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侧轴承基座20和顶盖40确定了共同操作的机构,通常由标号80确定。所述共同操作的机构的目的是保持在顶盖40中的开口70、72与在基座20中的开口60、62可以交流地发生关系,藉此允许自由的气流进入到侧轴承10中并且流向弹性体弹簧组件50,围绕着弹性体弹簧组件50,并且最终从弹性体弹簧组件50以及侧轴承10中流出,藉此促进加速的热交换。
如我们所知,所述共同操作机构80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和形状来完成期望的目的。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共同操作机构80包括一对伸长的槽或沟槽82和83,它们设置在基座壁结构34在直径上相对的边上并且从相对边上凸出。像这样的槽或沟槽82和84适合于滑动地容纳合适形状的键或凸起92和94,凸起92和94各自地限定在顶盖壁结构44的直径上相对的边上,并从相对的边上凸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为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提供一个热保护的弹簧组件150。如图5所示,弹簧组件150限定了一个中心轴151并且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以及一个绝热体或空气间隔155,绝热体或空气间隔155可操作地紧固到弹簧元件152上并且限定了弹簧组件150的一个端部。绝热体155的目的是减少传导性的热量转移到弹性体弹簧组件或元件152上,而且促进对流的热传递离开弹簧或构件152。
说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实质上并且在结构上与上面所描述的弹簧或构件52相似就足够了。与上面所描述的弹性体弹簧或构件52同样的或功能类似的弹簧或构件150的元件通过一些参考数字来指定,这些参考数字与弹簧或构件的除了这个实施例以外的其它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参考数字是同样的,只是使用了100这个序列。
在弹簧组件150的这个形式中,弹簧或构件152的端部适合于与热源相邻排列,这个热源具有绝热体155可操作地紧固其上。当弹簧组件150被排列成与一个能量吸收装置,比如上面描述的铁路车侧轴承,可以操作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绝热体155就必须具有两个重要特性。首先,绝热体155必须限制热量通过其中进行传递。第二,绝热体155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以抵抗施加于其上的机械循环载荷和冲击载荷。具有比弹性体弹簧152的热偏转温度高的热偏转温度、较低的热传导率、相对较高的冲击强度以抵抗机械循环载荷和冲击载荷的尼龙材料看起来是能提供有利的性能特性的一种材料。当然,其它具有相似特性的材料,比如塑料,用作绝热体155也同样是足够的。
绝热体155的结构依赖于不同的因素。首先,弹性体弹簧152的构造能够影响绝热体155的结构。第二,绝热体155相对于车体和弹性体弹簧152之间的界面的布置也能进一步影响绝热体155的结构。
当弹簧组件150被排列成与一个能量吸收装置,比如上面描述的铁路车侧轴承,可以操作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绝热体155就设置在顶板42的下边或下表面47(图2)与弹性体弹簧152的端表面154之间。如图所示,绝热体155具有一个圆形的盘状结构,它的直径通常等于或稍微大于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的端表面154的直径。绝热体155优选地构造有一对通常是平行的并且通常是平面的或平坦的表面157和159。
当绝热体155可操作地紧固到弹性构件152上以形成弹簧组件150时,绝热体表面157优选地紧邻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的表面154,而为弹簧组件150限定了一个暴露的端表面的表面159被推进抵靠在侧轴承顶板42(图2)的下面或下表面47上。优选地,表面157和159以足以抑制热量向弹簧元件152上传递的一段距离最小地间隔开,同时将弹簧高度最大化。在一种形式中,表面157和159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范围是大约0.250英寸到大约1.0英寸之间。在最优选的形式中,绝热体155包含弹簧组件150的两端之间距离的大约1/5到大约1/20。
如图6所示,绝热体155的自由端优选地包含一系列突缘或突扣163,它们通常以统一的形式彼此相关排列并且相互结合,以为弹簧组件150确定出一个通常是平的表面端159。优选地,突缘或突扣163的自由端选择性地包含表面159的总表面面积的大约30%到大约75%。在一个优选的形式中,将突缘或突扣163这样构造,使得它们的高度包含表面157与159之间距离的大约3/8到大约3/4,看起来有利地抑制了热量向弹性体弹簧152传递。
特别地,突缘或突扣163彼此相关排列使得多个气流引导通道165被限定在紧邻的突缘或突扣163的相对边之间。如图所示,气流引导通道165开口于绝热体155的侧边,并且通常垂直于弹簧组件150的中心轴151延伸。同样地,通道165被构造得能通过引导气流在绝热体155和元件或顶盖40的接合表面42之间的界面横穿从而促进热量交换,藉此促进从弹性体弹簧152的一个端部进行对流的热传递,以延长弹簧组件150的有用性,弹性体弹簧152的这个端部与热产生源相邻排列。如我们所知,空气间隔155减少了弹簧构件152对热的暴露。
为了抑制热塑性绝热体155相对于弹性体弹簧152的移动,热塑性绝热体155可操作地紧固到弹簧构件152上。如图7所示,热塑性绝热体155优选地具有结构171,结构171用于将热塑性绝热体155积极地紧固到弹性体弹簧构件152上。当然,作为对结构171的另一种选择,热塑性绝热体155可以粘贴地紧固在弹簧构件152的端部154上。而且,从热塑性绝热体155以及弹性体弹簧152分离开但却经过它们而且与它们接合的一个装置可以作为选择而使用,用来可操作地将热塑性绝热体155紧固到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上。
如图7所示,弹簧152限定了至少开口于弹簧构件152的端表面154的一个孔或凹穴158。在一种形式中,用于将热塑性绝热体155积极地紧固到弹性体弹簧构件152上的结构171包括一个管或凸起173,管或凸起173优选地与绝热体155形成一体,并且从绝热体155的表面157通常垂直地伸出并且离开突缘或突扣163。管或凸起173的横断面形状尺寸优选地能与由弹簧构件152限定的凹穴或孔158相配合,并且同轴地伸入到凹穴或孔158内。而且,为了阻止同弹簧152无意中的分离,管或凸起173朝着其自由端方向提供有径向的结构或尖头175,尖头175积极地与孔或凹穴158的的内表面接合,接合的方式是能积极地保持绝热体155可操作地与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相结合。
优选地,在绝热体155上的凸起173限定了一个中空的通道177,通道177允许顶盖40上的导件48穿过其中延伸并进入到弹簧构件152的孔或凹穴148内部,藉此,影响弹簧组件152相对于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的保持元件的积极的布置。而且,用于制造绝热体155的材料可以标上有颜色的编码,用来容易地辨别与之可操作地结合的弹性体弹簧组件150的预定的特性。
图8解释了绝热体的一个作为选择的实施例,这个实施例通常由参考数字155’确定。绝热体的这个作为选择的实施例包括一系列突缘或突扣163’,它们实质上与上面所述的突缘或突扣163相似。在间隔155’上的突缘或突扣163’彼此相关排列,这样就提供了一系列位于相邻凸缘的侧边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165’,通道165’通常垂直于弹簧组件150’的中心轴延伸。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突缘或突扣163’从金属板180伸出,并且可操作地紧固到金属板180上。突缘或突扣163’能够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紧固到金属板180上,比如图示的但只是一个示范性的通过配合螺纹紧固的稳妥的形式。作为选择,凸缘163’能够模制到金属板180中。使用金属板作为绝热体155’的一部分促进了热量的消散,离开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的最接近热源设置的那一端。在这个实施例中,金属板180限定了与结构171类似的结构181,用于将绝热体155’可操作地紧固到弹性体弹簧或构件152’上。
如图9所示,根据另一个特征,为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提供了一个弹性体弹簧组件250。弹簧组件250限定了一个纵向轴251并且包括连同一个囊状物261一起的一个热塑性弹簧或构件252,用于阻止弹性体弹簧252因为施加到弹性体弹簧或构架252的局部区域上的反复的热循环而退化。
用于弹簧组件250的弹簧或构件252实质上并且在结构上与上面所述的弹簧52类似。而且,像弹簧52一样,弹簧元件252具有与之结合的可预定的负载偏转特性。与上面所描述的弹性体弹簧52同样的或功能类似的弹簧的元件252的元件通过一些参考数字来指定,这些参考数字与弹簧或构件的除了这个实施例以外的其它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参考数字是同样的,只是使用了200这个序列。
如图9所示,说热塑性弹簧构件252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254和256就是足够的了。弹簧组件250的囊状物261可操作地与弹簧或构件252的承受反复热循环的那个端部相结合。囊状物261的结构依赖于不同的因素。首先,弹性体弹簧252的构造能够影响囊状物261的结构。第二,弹簧252的轴向长度,即,弹簧252的相对端部254和256之间的轴向距离,也能进一步影响囊状物261的结构。
在一种形式中,囊状物261包括一个封闭带263,封闭带263沿着热塑性弹簧承受反复热循环的局部区域的外表面同轴地伸出。带263由热偏转温度显著大于热塑性弹簧元件或构件252的热偏转温度的材料制成。举个例子,带263可以由注塑塑料或者由具有通常统一厚度的合适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厚度范围优选地在大约0.062英寸到0.375英寸之间。优选地,带263围绕着弹簧组件250的纵向部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的范围是弹簧元件252的两端254、256之间测量距离的大约10%到大约35%。作为选择,带263从热塑性弹簧元件或构件252暴露于反复的热循环的那个端部伸出一个距离,这个距离的范围是在大约0.250英寸到大约2.0英寸之间。
在图9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热塑性元件或弹簧252在相对端254和256之间具有通常是圆柱形或桶状的结构。同样地,如图10所示,封闭带263具有一个环形结构。转向图11,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封闭带263的尺寸允许带253沿着热塑性弹簧元件或构件252的周围舒适地与其配合,藉此可以以可操作结合的方式排列。换句话说,封闭的环形带263的直径稍微小于热塑性弹簧元件或构件252的那个端部的直径,藉此可以以可操作结合的方式排列。
在带263位于热塑性构件252的那个端部周围以此实现可操作结合的排列以后,封闭带263在其周围配合的构件252被压缩。构件252和带263的压缩提供了双重目的。首先,正如上面提到的D.G.安德森的美国专利4,198,037所详细描述的那样,形成构件252的材料的压缩有利地将类似弹簧的属性赋予构件252。第二,构件252和在其周围配合的封闭带263的压缩将封闭带263可操作地紧固到弹性体弹簧构件252上。特别地,如图9和图12所示,在构件252和环形带或环263压缩以后,带263的一个暴露边缘或自由边缘265通常与热塑性弹簧元件或构件252的端部254共面。同样地,被囊状物261环绕的热塑性弹簧元件或构件252的那个局部区域或面积虽然暴露在反复的热循环下,但仍将保持适当的形状和结构,并且能阻止熔化或变形以及损失它的负载偏转特性。
而且,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弹簧252和环形带263的压缩导致带263的中央部分从弹簧元件252向外径向地凸出。带或环形环状物263像这样的变形在压缩力从弹簧元件252和环形带263移开以后仍然保持。
如我们所知,环形带263的变形的结构减少了由囊状物261围绕的热塑性弹簧或元件252的区域的“死区”。换句话说,环形带263的变形允许弹簧元件252的那个部分与囊状物261可操作地结合,以在确定弹簧组件252的可操作特性的时候保留可操作的有效性和考虑。
应该理解,上面描述的那些结构特征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结合可以结合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来实施,藉此能够在将弹性体弹簧元件或构件具体化的一个弹簧组件的局部区域上有利地减少有害的热退化。根据一个方面,用于能量吸收装置的基座被构造得能够促进热量从弹性体弹簧元件安装于其中的结构空腔中消散并且离开能量吸收装置,藉此延长了这种装置的有用性。在能量吸收装置被构造成一个侧轴承的实施例中,围绕着弹簧组件的基座和顶盖每一个都构造有排气孔或开口,优选地保持彼此流通,藉此允许空气流动到容纳了弹性体弹簧元件的空腔中,允许空气围绕着并且在弹性体弹簧元件周围以冷却或者降温的方式流动,并且最后允许空气从空腔中流出,藉此将热量从弹性体弹簧元件中排出,以便于延长弹性体弹簧元件的有用性,并且因此带来侧轴承的有用性延伸。当构造成一个侧轴承时,顶盖的顶板优选地进一步通风,以促进热量从容纳了弹性体弹簧元件的空腔中自由对流。
尽管只是延伸了弹簧组件总距离的大约1/5到大约1/20,绝热体的主要功能还是通过抑制由于安装了弹簧组件的有轮转向架的“振荡”运动而产生的传导性热传递,从而保护弹簧组件的弹性体弹簧元件抵抗受热损坏。特别地,这种绝热体提供了简单化的且具有成本效率的设计,该设计用于保护弹性体弹簧元件抵抗局部热损害,并且因此带来的对弹簧组件的保护。此外,绝热体优选地紧固在弹性体弹簧元件上以阻止它们之间的分离,藉此方便了存货以及适当的使用。
绝热体的一个特征涉及在弹簧组件的那一端提供一系列通道,用于引导空气横穿弹簧组件和热源之间的界面,藉此将热量从弹性体弹簧与热源紧邻或最近的那个端部驱散。当使用自己来提供有益结果的时候,横穿绝热体的一个端部延伸的空气通道在这种绝热体同一个弹性体弹簧组件以可操作结合的方式排列时提供了特殊的优势,该弹性体弹簧组件容纳在能量吸收装置结构内部,该能量吸收装置以上面描述的方式通过促进弹性体弹簧组件的暴露于局部热积累的那一端的对流的热传递从而实现通风。
而且,由合适的塑料或尼龙材料形成绝热体能容易地允许对绝热体进行有颜色的编码,藉此辨别与之可操作地结合的弹性体弹簧组件的特殊特性。此外,给绝热体提供了一系列突缘,这些突缘相对于彼此以预先安排的间隔模式设置,这样减少了绝热体的总重量。如果希望,可以使用一个金属板来安放绝热体的突缘,藉此进一步将传播的热从弹性体弹簧组件的所述端部传递出去。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在两个主体之间吸收并返还能量的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该弹性体弹簧具有可操作地与弹簧的承受由反复热循环而导致的局部变形和退化的那个端部相结合排列的一个囊状物或封闭环。如我们所知,用于弹簧组件的弹性体弹簧具有预定的负载偏转特性。囊状物的目的是阻止弹性体弹簧的相关联的局部部分在暴露于热偏转温度下以后发生变形,热偏转温度通常会造成弹簧性能变形或退化,通过囊状物来帮助弹性体弹簧保持预定的负载特性,而弹簧就是为这个负载特性而设计的。
为了限制用于弹簧组件的“死区”特性,囊状物或封闭环在弹簧组件相对的两端之间延伸一个有限的轴向距离。换句话说,囊状物或封闭环延伸弹簧组件总的轴向长度的大约10%到大约35%。而且,囊状物或封闭环优选地设计成在弹簧组件压缩下变形,藉此进一步减少与弹性体弹簧组件相关联的任何“死区”。
从前述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并注意到在没有脱离本发明新颖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无数修改和变化。应该知道所公开的内容旨在提出本发明的范例,这些范例并不是意图将本发明限制在图示的特殊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旨在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落入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修改和丰富的变化。
Claims (26)
1.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侧轴承,包括:
一具有壁结构的基座;
一顶盖,所述顶盖通常可以相对于所述基座同轴地移动,并且具有通常是平的表面,所述平表面具有悬垂于其上的壁结构;
一弹性体弹簧,容纳在由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可操作地限定的一个空腔内;并且
其中所述基座壁结构和所述顶盖壁结构每一个都构造成能够促进热量从所述空腔中消散并且从所述弹性体弹簧中排出,因此延长了所述侧轴承组件有效的有用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轴承,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的壁结构每一个都构造成能够限制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纵向轴线做通常是水平的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轴承,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中每一个的壁结构限定了在所述直立轴线的相对的侧边上排列的开口,这些开口通常是彼此对准地排列以促进空气穿过所述侧轴承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轴承,其中所述顶盖的平表面被构造成能够促进从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之间可操作地限定的空腔的对流的和传导的热传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轴承,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限定了用于阻止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的配合结构。
6.一种适于设置在铁路车辆的车体和枕梁之间的侧轴承组件,所述侧轴承包括:
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了一个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了有孔的安装部分,用于允许所述基座的底座被紧固到所述枕梁上,位于所述安装部分的孔沿着第一轴线直线排列,所述基座进一步包括直立的壁结构,所述直立壁结构与所述底座形成一体,并且为所述基座限定了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轴线实质上垂至于所述第一轴线延伸并且通常与之相交;
一通常是圆形的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一个通常是平的表面,该平表面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车体的一个下表面相接触,并且沿着这个下表面滑动,所述顶盖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平表面一体形成并悬垂于其上的壁结构,所述顶盖壁结构以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壁结构伸缩的方式布置,并且被基座壁结构限定以在所述侧轴承内部限定出一个内部空间;
一热塑性弹簧,在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内部可操作地布置,用于推进所述顶盖的平表面进入与所述车体的所述下表面的滑动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的壁结构每一个都彼此相关地构造,以允许热量从所述内部空间排出,因此延长了所述热塑性弹簧的有用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轴承组件,其中所述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限定了用于阻止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的配合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轴承组件,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的壁结构每一个都限定了在所述基座的第二轴线的相对的侧边上排列的开口,这些开口通常是彼此对准地排列以促进空气穿过所述侧轴承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轴承组件,其中所述顶盖的平表面被构造成能够促进从所述侧轴承的内部空间的对流的和传导的热传递。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轴承组件,其中所述热塑性弹簧在其相对的两端之间具有通常是圆柱形的构造,所述弹簧的至少一端限定了一个开口的端部凹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轴承组件,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顶盖中至少一个限定了一通常位于中央的导件,该导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弹簧的所述凹穴内部,藉此将所述弹簧正确地设置在所述侧轴承的内部空间内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轴承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止块,用于限制在所述铁路车辆上的所述侧轴承的操作期间所述顶盖向着所述基座的底座的垂直位移。
13.一种铁路车侧轴承,包括:
一基座;以及
一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限定了一个纵向轴线,并且适于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从所述基座向上延伸,所述弹簧组件具有相对的端部并且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该弹性体弹簧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紧邻着所述基座安装,并且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在轴向上间隔开,一个绝热体与所述弹性体弹簧的第二端部可操作地结合排列,藉此限定了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个端部,所述绝热体用于限制向所述弹性体弹簧的热传递,所述绝热体构造有一系列通道,这些通道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开口于所述绝热体的侧边,用于引导空气横穿所述绝热体,因此使热量从所述弹性体弹簧的第二端消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铁路车侧轴承,其中所述绝热体包含所述弹簧组件的所述相对端部之间距离的大约1/5到大约1/2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车侧轴承,其中所述绝热体包含间隔的并且通常是平行的表面,所述表面之间限定了大约0.250英寸到大约1.0英寸的距离。
16.一种弹簧组件,包括:
一狭长的弹性体弹簧,其长轴线限定了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个纵向轴线,一个绝热体与所述弹性体弹簧可操作地结合排列,因此抑制了传导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弹性体弹簧中,并且限定了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个端部,其中所述绝热体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空气在通常与所述纵向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横穿所述绝热体,因此促进对流的热量从所述弹性体弹簧中传递出去,藉此延长所述弹簧组件的有用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弹性体弹簧在与所述绝热体紧邻排列的那个端部设有一个开口的端部凹穴,其中所述绝热体与限定了所述凹穴的所述弹性体弹簧的那个端部可操作地结合排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绝热体设有用于轴向延伸到位于所述弹性体弹簧一端的所述开口的端部凹穴中的结构,藉此将所述绝热体可操作地紧固到所述弹性体弹簧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绝热体由具有相对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热偏转温度的材料制成,其热偏转温度显著高于形成所述弹性体弹簧的材料的热偏转温度。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弹性体弹簧和所述绝热体每一个都提供有通常位于中央的通孔,通孔开口于其相对的端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绝热体由彩色编码的材料制成,通过在所述绝热体上用颜色编码来指示所述弹簧的确定的预定特性。
22.一种用于吸收两个主体之间能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一基座,适于同所述主体之一可操作地结合排列;
一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并且通常相对于所述基座同轴,所述构件限定了一个表面,该表面适合于同所述另一个主体可操作地结合布置;以及
一弹簧组件,适合于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构件之间,用于吸收由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一或者由这两个主体传送给所述装置的能量,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一个弹性体弹簧和限定了所述弹簧组件一个端部的一个绝热体,绝热体适于同所述构件相邻设置,其中所述绝热体适于抑制传导的热量在所述构件和所述弹性体弹簧之间传递,其中所述绝热体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空气横穿所述绝热体和所述构件之间的界面,因此促进对流的热量从与所述构件紧邻排列的所述弹性体弹簧中传递出去,藉此延长所述弹簧组件的有用性。
23.一种弹性体弹簧组件,包括:
一狭长的热塑性弹簧,具有第一和第二轴向间隔的端部并且限定了一个长轴线;以及
一囊状物,相对于所述弹簧的所述第一端呈围绕关系布置,用于阻止由于施加到所述热塑性弹簧上的反复的热循环而导致的所述弹簧的所述第一端的退化和径向偏转。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弹性体弹簧,其中所述囊状物包括一个封闭带,封闭带沿着所述弹簧的外围同轴地延伸,并且离开所述第一端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的范围是所述热塑性弹簧的所述第一端和轴向隔开的第二端之间距离的大约10%到大约35%。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弹性体弹簧,其中所述环形带的宽度范围是大约0.062英寸到0.375英寸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弹性体弹簧,其中所述环形带由金属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289,951 | 2002-11-07 | ||
US10/289,951 US6792871B2 (en) | 2002-11-07 | 2002-11-07 | Railroad car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922511A Division CN101264765A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CN2007101547129A Division CN101117121B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4864A true CN1684864A (zh) | 2005-10-19 |
CN100396526C CN100396526C (zh) | 2008-06-25 |
Family
ID=3222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547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7121B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CNB20038010009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526C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CNA2008100922511A Pending CN101264765A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547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7121B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922511A Pending CN101264765A (zh) | 2002-11-07 | 2003-10-08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6792871B2 (zh) |
CN (3) | CN101117121B (zh) |
AU (3) | AU2003275488B2 (zh) |
BR (1) | BR0307154B1 (zh) |
CA (3) | CA2472558C (zh) |
MX (1) | MXPA04006632A (zh) |
RU (1) | RU2351495C2 (zh) |
WO (1) | WO200404375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38872A (zh) * | 2009-05-22 | 2012-05-02 | 韦伯太克控股公司 | 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 |
CN102632902A (zh) * | 2012-03-28 | 2012-08-15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弹性旁承、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CN102741106A (zh) * | 2010-02-11 | 2012-10-17 | 奥地利西门子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
CN101407221B (zh) * | 2007-09-07 | 2013-05-15 | 德·奥威尔工作室 | 铁路车厢特别是罐车的防交搭装置 |
CN111703459A (zh) * | 2020-06-16 | 2020-09-25 | 株洲名扬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铁道货车车辆旁承及铁道货车转向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92871B2 (en) * | 2002-11-07 | 2004-09-21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road car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
DE502004006773D1 (de) * | 2004-05-26 | 2008-05-21 | Siemens Ag | Kontaktsystem |
US7338034B2 (en) * | 2005-09-27 | 2008-03-04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Elastomeric spring |
US20070149752A1 (en) * | 2005-12-06 | 2007-06-28 | Kennedy James S | Railway freight car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
US8061698B2 (en) * | 2006-07-27 | 2011-11-22 | Chemtura Corporation | Geometric shaped side bearing pad |
US20080022884A1 (en) * | 2006-07-27 | 2008-01-31 | Palinkas Richard L | Geometric shaped side bearing pad |
US7503264B2 (en) * | 2006-11-16 | 2009-03-17 | Basf Corporation |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assembly |
CN100443250C (zh) * | 2006-11-29 | 2008-12-17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机车旁承体与旁承座的压装方法 |
US20080173211A1 (en) * | 2007-01-03 | 2008-07-24 | Kennedy James S |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for railroad freight cars |
WO2008137024A1 (en) * | 2007-05-01 | 2008-11-13 | Wabtec Holding Corp. | Method of making elastomeric pad for a compressible elastomeric spring |
US8596398B2 (en) | 2007-05-16 | 2013-12-03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All terrain vehicle |
US8201504B2 (en) * | 2009-07-17 | 2012-06-19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car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assembly |
US8807050B2 (en) | 2009-07-17 | 2014-08-19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car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assembly |
US7802524B1 (en) * | 2009-08-11 | 2010-09-28 | Wabtec Holding Corp. |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ap machining for a railcar |
US8136457B2 (en) * | 2009-08-13 | 2012-03-20 | Wabtec Corporation | Side bearing for a railroad car truck |
US20120051678A1 (en) * | 2010-09-01 | 2012-03-01 | Amsted Rail Company, Inc. | Railroad freight car sidebearing |
US8939300B2 (en) | 2010-09-17 | 2015-01-27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Friction/elastomeric draft gear |
US8356558B2 (en) * | 2011-03-04 | 2013-01-22 | Ttx Company |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
US9669848B2 (en) | 2011-03-10 | 2017-06-06 | Trinity North American Freight Car, Inc. | Energy absorption/coupling system for a railcar and related method for coupling railcars to each other |
US8869954B2 (en) | 2011-04-15 | 2014-10-28 | Standard Car Truck Company | Lubricating insert for railroad brake head assembly |
US8590717B2 (en) * | 2011-05-16 | 2013-11-26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road freight car draft gear |
US8869709B2 (en) | 2011-08-10 | 2014-10-28 | Standard Car Truck Company | High friction railroad car components with friction modifying inserts |
US8672151B2 (en) * | 2011-09-15 | 2014-03-18 | Wabtec Corp | Elastomeric draft gear for a railcar |
US9562582B2 (en) | 2011-09-15 | 2017-02-07 | Wabtec Holding Corp. | Compressible elastomeric spring |
US8869710B2 (en) | 2011-12-12 | 2014-10-28 | Standard Car Truck Company | Railroad car side bearing |
US8870002B2 (en) * | 2011-12-14 | 2014-10-28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road freight car draft gear assembly |
DE102012008386B4 (de) * | 2012-04-25 | 2015-11-19 | Carl Freudenberg Kg | Aggregatelager |
US8813655B2 (en) | 2012-06-07 | 2014-08-26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road car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assembly |
US8985355B2 (en) | 2013-01-22 | 2015-03-24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car draft gea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railcar draft gear |
US9789888B2 (en) | 2014-08-25 | 2017-10-17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car draft gear assembly |
US9751552B2 (en) | 2015-11-06 | 2017-09-05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now vehicle |
US9873485B2 (en) | 2015-11-06 | 2018-01-23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now vehicle |
US10232910B2 (en) | 2015-11-06 | 2019-03-19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now vehicle |
US10274036B2 (en) * | 2015-11-24 | 2019-04-30 | Basf Se | Energy management jounce bumper assembly |
USD807796S1 (en) | 2016-03-18 | 2018-01-16 | Hendrickson Usa, L.L.C. | Load cushion |
RU2646213C1 (ru) * | 2016-09-07 | 2018-03-01 |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ндреев | Скользун опорный |
US9988067B1 (en) | 2017-02-24 | 2018-06-05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now bike and a front suspension for a snow bike |
US10889338B2 (en) | 2017-03-03 | 2021-01-12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now vehicle |
CA3121977C (en) | 2017-03-22 | 2024-04-30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now vehicle |
USD932370S1 (en) * | 2017-05-30 | 2021-10-05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car side bearing pad |
RU182899U1 (ru) * | 2017-06-06 | 2018-09-05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Техсинтэк" | Опорный скользун |
US11198457B2 (en) * | 2018-04-27 | 2021-12-14 | Amsted Rail Company, Inc. | Railway truck assembly having friction assist side bearings |
RU2701139C1 (ru) * | 2018-09-04 | 2019-09-24 |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ндреев | Скользун опорный |
RU2698261C1 (ru) * | 2018-09-04 | 2019-08-23 |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ндреев | Скользун опорный |
US11091179B2 (en) | 2018-11-01 | 2021-08-17 | Amsted Rail Company, Inc. | Rail car side bearing |
RU2761026C1 (ru) * | 2021-04-30 | 2021-12-02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лтайского вагоностроения (АО "Алтайвагон") | Скользун тележк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вагон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56503A (en) | 1968-10-14 | 1971-01-19 | Vanguard Corp | Side bearing for railroad cars |
US3670661A (en) | 1970-03-02 | 1972-06-20 | Mcmullen Ass John J | Resilient roll controlling railway car side bearings |
US3735711A (en) | 1971-07-16 | 1973-05-29 | Evans Prod Co | Elastomeric railway car side bearing |
US3910655A (en) | 1974-04-01 | 1975-10-07 | Midland Ross Corp |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
US3932005A (en) | 1974-05-10 | 1976-01-13 | Uniroyal Inc. | Elastomeric railway car with side bearing |
US4355583A (en) | 1980-11-12 | 1982-10-26 | The Budd Company | Side bearing for a railway car |
US4567833A (en) | 1984-09-20 | 1986-02-04 | Holland Company | Composite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for railroad cars |
US4793720A (en) * | 1988-01-21 | 1988-12-27 | American Standard Inc. | Railway car resilient side bearing |
US4998997A (en) | 1989-02-15 | 1991-03-12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Side bearing unit for railroad car |
US5386783A (en) | 1990-02-01 | 1995-02-07 | Hansen Inc. | Railway truck side bearing |
US5601031A (en) * | 1994-06-14 | 1997-02-11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Constant contact side bearing |
US6092470A (en) * | 1998-12-03 | 2000-07-25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road car side bearing with thermal insulator |
US6708624B2 (en) | 2001-07-19 | 2004-03-23 | Hansen, Inc. | Side bearing with multi-purpose mounting points |
US6792871B2 (en) * | 2002-11-07 | 2004-09-21 | Miner Enterprises, Inc. | Railroad car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
US8534202B2 (en) * | 2003-10-23 | 2013-09-17 | A. Stucki Company | Modular base side bearing |
-
2002
- 2002-11-07 US US10/289,951 patent/US679287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3
- 2003-10-08 BR BRPI0307154-5A patent/BR0307154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0-08 RU RU2004121967/11A patent/RU2351495C2/ru active
- 2003-10-08 CA CA2472558A patent/CA247255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08 MX MXPA04006632A patent/MXPA04006632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10-08 CN CN2007101547129A patent/CN1011171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08 WO PCT/US2003/031885 patent/WO2004043759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10-08 CA CA2676421A patent/CA2676421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08 AU AU2003275488A patent/AU20032754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2003-10-08 CN CNB2003801000916A patent/CN10039652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08 CA CA2752547A patent/CA275254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0-08 CN CNA2008100922511A patent/CN101264765A/zh active Pending
- 2003-12-18 US US10/740,941 patent/US68629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9-24 US US10/950,061 patent/US704406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6
- 2006-08-29 US US11/512,392 patent/USRE44177E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9
- 2009-06-03 AU AU2009202185A patent/AU20092021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2011
- 2011-03-03 AU AU2011200937A patent/AU20112009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7221B (zh) * | 2007-09-07 | 2013-05-15 | 德·奥威尔工作室 | 铁路车厢特别是罐车的防交搭装置 |
CN102438872A (zh) * | 2009-05-22 | 2012-05-02 | 韦伯太克控股公司 | 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 |
CN102438872B (zh) * | 2009-05-22 | 2014-09-10 | 韦伯太克控股公司 | 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 |
CN102741106A (zh) * | 2010-02-11 | 2012-10-17 | 奥地利西门子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 |
CN102741106B (zh) * | 2010-02-11 | 2016-02-24 | 奥地利西门子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模块及相应的轨道车辆 |
CN102632902A (zh) * | 2012-03-28 | 2012-08-15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弹性旁承、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CN102632902B (zh) * | 2012-03-28 | 2014-08-13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弹性旁承、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CN111703459A (zh) * | 2020-06-16 | 2020-09-25 | 株洲名扬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铁道货车车辆旁承及铁道货车转向架 |
CN111703459B (zh) * | 2020-06-16 | 2022-03-18 | 株洲名扬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铁道货车车辆旁承及铁道货车转向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4765A (zh) | 2008-09-17 |
US20040089193A1 (en) | 2004-05-13 |
AU2011200937A1 (en) | 2011-03-24 |
BR0307154B1 (pt) | 2012-05-15 |
AU2003275488A1 (en) | 2004-06-03 |
CN101117121A (zh) | 2008-02-06 |
RU2004121967A (ru) | 2005-04-27 |
US6792871B2 (en) | 2004-09-21 |
USRE44177E1 (en) | 2013-04-30 |
BR0307154A (pt) | 2004-12-07 |
CA2752547A1 (en) | 2004-05-27 |
CA2752547C (en) | 2014-01-14 |
AU2009202185B2 (en) | 2011-06-09 |
US20040129170A1 (en) | 2004-07-08 |
CN100396526C (zh) | 2008-06-25 |
CN101117121B (zh) | 2012-05-23 |
CA2472558A1 (en) | 2004-05-27 |
CA2472558C (en) | 2010-05-04 |
US6862999B2 (en) | 2005-03-08 |
AU2011200937B2 (en) | 2012-08-09 |
US7044061B2 (en) | 2006-05-16 |
AU2003275488B2 (en) | 2009-07-23 |
RU2351495C2 (ru) | 2009-04-10 |
MXPA04006632A (es) | 2005-03-31 |
WO2004043759A1 (en) | 2004-05-27 |
CA2676421A1 (en) | 2004-05-27 |
AU2009202185A1 (en) | 2009-06-18 |
CA2676421C (en) | 2011-11-29 |
US20050061196A1 (en) | 2005-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84864A (zh) | 铁路车能量吸收装置 | |
CN1809703A (zh) | 密封件 | |
KR101125747B1 (ko) | 엘이디 램프 | |
CN204004259U (zh) | 汽车座椅的电动水平调节装置中的塑料蜗杆 | |
CN1791728A (zh) | 车窗升降机构 | |
CN201148287Y (zh) | 全密封塑料托辊 | |
KR20130039526A (ko) | 차량용 범프스토퍼 | |
KR101350698B1 (ko) | 냉각 및 텐션 조절이 가능한 송풍기가 내장된 공기조화기 | |
CN104406082A (zh) | 新型led灯具 | |
JP2018132163A (ja) | 樹脂プーリ | |
KR100954514B1 (ko) | 옥외용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 |
CN107379884B (zh) | 轮毂电机呼吸散热结构 | |
CN104501009A (zh) | 灯具 | |
CN1230651C (zh) | 再生式换热器 | |
CN110006001A (zh) | 车灯和车辆 | |
CN205403094U (zh) | 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JP2010165609A (ja) | 車両用灯具の放熱構造 | |
CN209581022U (zh) | 一种轮胎 | |
CN202253456U (zh) | 一种led路灯的灯架 | |
CN206054577U (zh) | 一种高散热性从动盘总成 | |
CN206785690U (zh) | 插入式高温风机 | |
CN2861839Y (zh) | 雾化冷却式空调器及使用于该空调器的雾化盘 | |
CN218998173U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摄像头 | |
CN211390099U (zh) | 链式吹塑瓶压胚装置 | |
US4832089A (en) | Projectile-catching brake for a loo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2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