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9018A - 多平台优化模式 - Google Patents
多平台优化模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9018A CN1679018A CNA028233689A CN02823368A CN1679018A CN 1679018 A CN1679018 A CN 1679018A CN A028233689 A CNA028233689 A CN A028233689A CN 02823368 A CN02823368 A CN 02823368A CN 1679018 A CN1679018 A CN 1679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server
- network
- numerical value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26676 system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4130 Fusion Regulatory Protein-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57784 Fusion Regulatory Prote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4—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software, i.e. software packa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95—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f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 G06F15/17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using a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e.g. matrix, shuffle, pyramid, star, snowfla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2—Multivendor or multi-standard integ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33—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 for representa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data, e.g.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RB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increasing network spe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09—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09—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H04L41/5012—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determining service availability, e.g. which services are available at a certain point i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7—Monitoring of transa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网络的优化系统,它可使用多种不同的且还具有硬件和软件(即,平台)不同组合的设备。该系统可准确地访问、控制和优化这类网络的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用户界面,它可安装、配置和操作该优化系统的各种性能。智能目标(102,104)可以在服务器结点层次上操作,以动态分析在各个服务器结点上的系统处理。系统处理的分析是广泛的并且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通讯。一个特性允许一个对象可以产生一个表示本机利用数值的数字。本机利用数值是对安装该对象的平台中的一个或多个性能因素的测量。本机利用数值可以转发至安装了一个第二智能对象(102,104)的另一平台系统。
Description
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享有2000年10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243,783的权益。
交叉参考的相关申请
本申请与以下共同提交的申请有关,正如在本申请中有完整阐述的,各个申请将作为参考包括与此:
美国专利申请题为“系统范围优化集成模式”(020897-000110US,2001年10月12日提交,序列号No.09/976,368);美国专利申请题为“整体系统资源分析和诊断”(020897-000130US,2001年10月26日提交,序列号No.10/040,012);以及美国专利申请题为“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基于相关矩阵的自治节点和网络的分析”(020897-000140US,2001年10月26日提交,序列号No.10/055,404)。
发明背景
目前,诸如因特网的数字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研究和娱乐等许多方面。由于管理大容量话务的需要,许多因特网站点设计成可使用几组服务计算机。图1显示了一个站点网络系统的实例。
在图1中,网络系统10包括四个主要的层次,即,可以有通讯层次12,网络层次14,应用层次16以及数据库层次18。各个层次表示了在一组服务计算机之间或者在其它处理、存储或通讯系统之间的一个界面。各个界面管理着在两组服务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值得注意的是,各层次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们表示了通讯协议、例程、话务控制,以及与在服务计算机组之间的信息传输有关的其它性能。正如本领域所认知的,软件和硬件都可以用于执行与各个层次所表示的通讯功能。
服务计算机可以诸如20的方框来说明,数据库22和因特网24可采用符号来表示且可以包含任何数量的服务器、处理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在一组之中的一个服务器一般可以与在相邻组之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相通讯,并且可以由在组之间的层次来控制。例如,可以从因特网接受一个对信息的请求(即,来自一个数据库的记录),以及将该请求转发至在Web-COM的服务器组中的服务计算机26。该通讯可以发生在通讯层次12中。
服务器计算机26可以请求在应用服务器组中的多个计算机的处理,例如,计算机20、28和30。这类对处理的请求可以通过Web层次14来传输。接着,在应用服务器组中所请求的计算机可以通过应用层次16包含在数据库服务组中的计算机32、34、36和38。最后,所调用的计算机可以通过数据库层次18产生对数据库22的请求。所返回的记录可以通过该层次和服务器被传输回到因特网24,以满足对信息的请求。
在现代大型和复杂网络系统中,所特别关注的问题是系统的监视和优化的性能。当一个网络采用多种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即,平台)集合时,提供有效监视信息的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数据库服务器32也许是一个在MicrosoftNT操作系统下运行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Intel处理器。数据库服务器34可以是一个运行Oracle数据库的Sun平台。应用服务器可以包括Intel/Microsoft,Unix,或者其它平台。相类似,Web网页服务器可以是多种服务器中的任何一种。一般来说,任何平台,或者硬件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Java程序,插件程序,动态链接库,例程,或者其它处理程序)的其它组合也许可以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位置点。
对多种平台网络来说,要获得和分析其性能和资源的利用特性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平台中在不同的环境中,性能和使用参数并不具有相同的概念。
于是,这就要求提供一种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
发明简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使用具有硬件和软件(即,平台)不同组合的多种不同设备的网络的优化系统。
本系统可精确地访问、控制和优化这类网络的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该优化系统的安装、配置和操作等各种性能的有效用户界面。智能的目标可以在服务器结点级上操作,以便于在各个服务器结点上动态分析系统处理。该系统处理的分析是广泛的,且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通讯。
一种性能允许一个目标可产生一个表示局部利用数值的数值。该局部利用数值是对主控该项目的平台中的一个或多个性能因素的测度。该局部利用数值可以转发至安装在一个第二智能目标中的另一平台系统。第二智能目标可以产生它自己的局部利用数值,或者可以将它自己的局部利用数值与发送的数值相组合,以产生一个反映了两个平台性能的组合利用数值。在不同数值来自不同平台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分解、调整或者归一化该数值,以获得一个组合数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监视一种包括了第一和第二平台的数字网络系统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产生一个表示第一平台操作特性的第一数值;将该第一数值转换到第二平台;获得一个表示第二平台操作特性的第二数值;以及考虑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之间操作特性的差异通过调整第一或第二数值中的一个数值将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组合成一个组合数值。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显示了一个现有技术的网络系统;
图2A显示了智能目标以及在本发明中的性能数值转发;
图2B图示了本发明的架构元件;
图2C图示了一种具有多种平台的网络系统;
图3A图示了一个设置结点资源库的用户界面显示;
图3B图示了一个用户所增加的特殊结点的用户界面;
图3C图示了智能目标的表示法;
图3D图示了将NRP的结点组织到功能资源库中另一种方法;
图3E图示了在NRP、FRP和结点之间建立连接和数据流;
图3F图示了一种在FRP 1和FRP 2之间所产生的连接;
图3G图示了一种子网络;
图3H图示了一种允许用户设置DASPO的用户界面显示的屏幕点击;
图4A图示了结点列表控制台;
图4B图示了图形观察控制台;
图4C图示了监视器控制台;
图4D图示了一个监视器控制台的串行图形;
图4E图示了一个监视器控制台的平衡图形;
图4F图示了历史监视器;
图5A显示了重定向器配置和安装窗口;
图5B显示了重定向器的远程设置窗口;
图5C显示了适用于一个文件传输协议表的文件传输设置;
图5D显示了一个在转换重定向器文件情况下的目标文件夹;
图5E显示了一个在使用一个共享网络驱动器来传送文件时所特有的文件夹;
图5F显示了允许使用远程登录协议来启动远程设置的对话框;
图5G图示了适用于准备一个重定向器的用户界面部分;
图5H显示了一个HTTP重定向器配置屏幕;
图5I显示了一个创建连接的对话框;
图5J显示了一个局部数据链接文件对话框;
图5K显示了数据链接特性窗口;
图5L显示了确认对话框;
图5M显示了开启安全的确认对话框;
图5N显示了SLO配置和安装窗口;
图5O显示了远程SLO设置窗口;
图5P是一个第一图示说明控制以及适用于传送和远程执行功能的参数;
图5Q是一个第二图示说明控制以及适用于传送和远程执行功能的参数;
图5R是一个第三图示说明控制以及适用于传送和远程执行功能的参数;和,
图5S是一个第四图示说明控制以及适用于传送和远程执行功能的参数。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结合了由MetiLinx公司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文档和其它系统与材料,这一类产品称之为“MetiLinx iSystem Enterprise”系统的产品套件。MetiLinx系统可设计成用于优化数字网络,特别是在大型因特网应用中有许多计算机服务器的网络,例如,技术支持中心、Web网页服务器、数据库访问,等等。
本发明的系统使用了软件机制,该软件机制被称之为可以在网络中的各种服务器、计算机或者其它处理平台上执行的“智能目标(IOs)”。该智能目标可以用于获得一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硬件操作和资源使用的性能、或者其它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的信息。该数值可在智能目标之间转发,从而可以获得一个表示网络大部分性能的复合数值。
图2A图示了智能对象和转发的数值。在图2A中,诸如102和104的智能对象可驻留在计算机服务器。任何数量的智能对象都可驻留在一个服务器计算机中,以及在n层次系统中的任何数量的服务器计算机都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智能对象来装备。一个第一类型的智能对象是一个称之为系统层(SLO)对象的软件处理,它能够对其它处理以及在它的主机计算机服务器中操作的硬件的一个方面和多个方面进行监视和报告。一个第二类型的智能目标是一个称之为事务处理层目标(TLO),它可设计成监视与它的主机计算机有关的事务处理负载或者在主机计算机中所执行的处理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IO 102测量它的主机计算机的的一个性能特性并且以一个二进制数值来表示该特性。该数值可称之为“本机”利用数值,因为这仅仅只是主机计算机的测量,或者是与主机计算机有关的事务处理信息。本机利用数值可转发至IO 104。IO 104可以更改该转发的数值,以表示它的自身主机计算机的一个测量。该更改数值可称之为一个“组合的”利用数值。组合的利用数值可依次转发至其它智能目标,该目标可继续构成或添加至测量,从而可获得整体多个计算机、层次、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等的性能。
最后,利用数值,或数值可转发至其它处理过程,该处理过程可以将组合测量的结果显示给一个人机用户,使用该结果可以产生其它结果,使用该结果可以自动优化n层次系统,或者将该结果应用于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计算机或结点的访问利用数值适用于网络的重定向处理或者互连,以便于改善或优化网络的性能。执行重定向的处理可称之为“处理重定向目标”(PROSE)。
应该注意的是,尽管本发明的讨论有时是与多层次的服务器有关,且服务器、计算机、数字处理器等等的任何结构也都是有可能。所使用的术语“元件”可认为是任何可对数据执行一种功能的硬件。处理设备可以包括服务器、计算机、数字处理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等、网络所需要的并不是处理设备的多层次结构,但是可以使用任何结构、布局、互连等等。一个网络的任何类型的物理或逻辑的组织都可以适用于本发明。
图2B图示了本发明多个特殊元件的一种可能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元件”可包括任何类型的处理设备,以及在数字处理器或系统中所存在着的或者由数字处理器或系统所执行的硬件或软件。
诸如图1、2A和2B所图示的系统,与实际的任何类型的网路化系统一起,都具有IO。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IO可以分布式对等结构安装在网络的各个服务器中。该IO可以与集体软件(以下将讨论)一起测量服务器元件、资源等等的实时性行为,以获得网路的行为和性能的一个整体测量。较佳实施例使用以上所讨论的相关应用中的系统范围模型来估计和集中网络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收集低层系统的数据以及网络参数,例如,CPU的利用率、网路的利用率、等待延迟时间、等等。该数据可以小的4字节数值来产生和共享。在一个可以由管理员设置的层次中,或者是在系统自动配置的层次中,该数值可以与其它数值相复合,以得到一个组合数值。该组合数值随后可沿着该层次结构转发,并用于获得另外的组合数值,从而最后在组合数值中具有整个系统的性能。
使用保持着从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的组合数值的一个问题是该网络可以在系统的不同位置上具有多个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元件。一般来说,用于执行软件的硬件,与操作系统的软件组合在一起,可称之为一个“平台”。出于该应用的目的,“平台”是指是硬件和软件的任何组合,或者是其部分的任何组合,以用于允许执行其它软件或处理,包括本发明的结点。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所给出的平台,都可以随处理的中止和启动,硬件的重新配置、等等在时间过程中频繁地变化。
图2C图示了一个具有多个平台的网络系统。
在图2C中,网络系统150包括各种不同的元件,例如以方框所示的服务器元件。各个服务器元件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硬件,例如,不同数量和类型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以及存储器、架构、外围、等等的数量和类型。
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软2件。例如,服务器152可以执行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而服务器154可以执行Windows NT,以及服务器156可以执行Linux。所显示的其它服务器也可以执行不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自然,可以采用任何数量和类型硬件和软件。此外,网络的结构也可以从图2C所示的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一般来说,本发明可以使用任何网络结构。
实际上,试图转换成相同含义的数值可以具有与不同平台有关的不同含义。例如,根据测量或报告的平台,处理器速度、每秒指令数、中断、输入/输出操作、线程数和优先级、分叉处理的数量和类型、存储器结构、块分配、等等都可以具有不同的有效含义。于是,很重要的是,调整、解决、归一化和均匀化与不同平台有关的数值,从而将来自多个有效报告和监视的结果组合或者复合该数值,正如以下所讨论的。
例如,所累加的一个参数是操作系统随时间变化而定位的块数量。由于该参数反映了在系统中一个元件和平台的存储器利用率。然而,不同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块,于是保持块数量的跟踪将得会得到不正确的结果。另一个产生块分配参数的不兼容比较和使用的因素是在系统中的有效块的数量,在执行块分配,等等中所设计的管理(即,处理器周期、存储器、等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了,例如,适用于不同平台的存储器块的大小。当接受到来自一个平台(例如,LNV或者CNV的部分,正如以下所讨论的)的一个块分配参数时,则可根据块的大小来调整该参数。例如,在一个块分配参数是来自一个平台且该在该平台上块的大小可接受参数的结点是块大小的一半的情况下,考虑两个平台之间的差异,该结点可以按两倍来调整参数,该参数的数值可以组合和复合,以获得以下所讨论的益处。
网络可以采用IO以及其它监视、分析和优化工具来设置,正如本文所讨论,这类网络可称之为动态集中系统处理优化(DASPO)网络。DASPO的操作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以获得网络的改善或优化。这些阶段是(1)设置,(2)分析以及(3)优化。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系统提供各种用户工具,包括控制台界面,以允许一个人机用户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参与。然而,这种提供也适用于自动调整不同的阶段,以变化其程度。
三个阶段的操作和实现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本发明所采用的系统范围的模式。以下将结合三个阶段以及用于控制这三个阶段的用户界面来讨论该系统范围的模式。
设置
在DASPO网络的设置中,有四个基本步骤,如下:
定义结点资源库(NRP),
添加结点,
在所选择的结点上安装智能目标,
定义功能性资源库(FRP);以及,
创建连接和数据流。
图3A图示了一个设置结点资源库的用户界面显示。在图3A中,结点库是采用具有标题的卵形框来显示。NRP可用于组织目的而分组结点,NRP可用于替代类似于图1A和2A所图示的层次说明方法。NRP可以用于创建一个层次结构的等效方案,或者它们可以用于创建结点的其它结构。图3A显示了一个Web网页服务器库和一个数据服务器库。也可以创建和标记一个应用服务器库,或者其它用户所定义的库。可以定义任何数量的库。
图3B图示了一个用户界面,用户已经在该界面将一个特殊结点添加到所定义的NRP。结点可以通过从一个现有域的单独选择来添加,或者通过提供特殊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来添加。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使用遵循标准因特网规范(例如,机器地址,或者,IP地址)的结点。然而,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使用其它协议、标准等等来定义结点。结点的名称可以是通用的,正如图3B所示,或者它们也可以是由用户所给出的唯一的名称,或者是自动分配的。通常,可以向一个库分配任何数量和类型的结点。该库/结点层次结构的显示和操作非常类似于文件管理系统。
图3C图示了智能目标(IO)的表示。IO是定义且与结点有关。在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类IO。这两类IO是系统级目标(SLO)和事务处理级目标(TLO)。两个目标一般可以由在描述文字左边的图标来标识。该图标可以放置在IO所对应的结点附近或者在IO附近。在操作的过程中,IO可对结点上的组件的操作和资源使用情况采集信息。
SLO可以分组成库。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两类库,例如,(1)功能资源库,它将适用于支持通用应用的结点的SLO组织起来,从而可分类出类似功能的结点;以及(2)结点资源库,它将适用于提供通用服务结点的FRP和SLO组织起来。在库和结点之间的连接表示所存在着的功能关系。NRP和FRP连接在一起,可提供系统处理流以及可定义适用于优化计算的子网络。
图3D图示了将NRP中的结点组织到功能资源库中。
一旦已经创建了NRP且分配了结点,则NRP就可以进一步划分功能资源库(FRP)。FRP提供了结点功能的明确表示,以允许根据特殊的规则来分类结点且分配至FRP(即,管理登录服务器、职员登录服务器,等等)。在一个NRP中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FRP,正如图3D所示。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仅仅只有一个SLO和TLO结点是属于一个FRP的。
图3E图示了在NRP、FRP和结点之间建立连接的数据流。
在配置一个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包括确定在事务处理通过系统时事务处理所行进的路径。该路径是由方法库来确定的,并且结点是链接在一起的。定义该链接可以由三个不同的层次,如下:
a.结点资源库到结点资源库
b.功能资源库到功能资源库
c.结点到结点
在一个DASPO网络中,NRP表示了细节上的最低层次,而结点表示最高层次。在细节最高层次上所产生的连接将覆盖在较低层次上所产生的链接。链接还具有某种重要的隐含意义。例如,如果链接了两个NRP,就可以推论在两个库中的每一个FRP和每一个结点都是相互连接的,正如图3E所示。
允许在不同的层次上产生连接,这就简化了网络的管理。在创建一个初始网络事务处理流时,可以快速和简单地产生初始的连接,因为较高层次的连接可以自动定义较低层次的连接。例如,一个库到库的连接可以自动定义较低的FRP以及与FRP有关的结点和在所连接库中的结点。当需要更多的网络精细调整时,在一个更加详细的层次上,就有可能具有链接的初始集合的明确定义(即,结点到结点)。
定义网络连接就会导致DASPO子网络的创建。DASPO子网络是在链接着整个功能资源库的结点之间定义的特殊关系。子网络可以,但并不一定需要,具有物理和逻辑网络组织的相关性。例如,子网络可以遵循以上所讨论的多层次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子网络各自对应于Web页、应用和数据库层次。子网络的概念允许用户在计算理想系统的优化时可以更加灵活地定义在网络中的事务处理流。
图3F图示了在FRP 1和FRP 2之间所产生的连接。它创建了一个在与FRP有关结点之间的子网络。该子网络从图3G所示的“A”结点开始存在。“A”子网络表示FRP 2中的结点B和C。
当结点在功能资源库中被一起分组时,它们的SLO和TLO将本机结点数值(LNV)与其它智能目标信息相互通讯。该通讯的结果是,各个结点都拥有在它的FRP中的每一个其它结点的数值,并且如果查询的话,可以识别出最好的结点。最好的结点可定义成是在一个特殊FRP中的服务器,它能够在一个给定的瞬间中以最有效的方式来管理系统的事务处理。在相关的专利申请(3)中可找到关于以上所阐述的数值的格式、数值的转发、复合数值和数值的其它用途的详细讨论。
根据在子网络中从一个第一结点的LNV,以及从与该第一结点有关的另一结点的LNV,可以计算一个组合的结点数值(CNV)。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使用归一化加权来排序在该子网络中与该第一结点有关的每一个结点的LNV和CNV的贡献。该较佳实施例考虑到网络的等待延迟时间用来改进在该数值转发至不同结点时所通过的CNV和/或LNV数值。
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性能是该结点以CNV和LNV的方式来采集数据,并且该数据可以由一中央控制台或者计算机系统来累加,以便于人机用户适用于监视和控制的操作和访问。这一方法允许一个系统管理员来监视、记录、分析、调整和优化网络系统的各个方面。可以提供网络过去的、最近的和当前的性能。网络可以自动接受控制台(或者其它系统和处理)的指令,并根据所测量到的参数(例如,基于CNV和LNV数据)进行操作,将数据重新定向传输至最好的可供利用的资源、结点或其它组件。有关将分布式的、层次的、对等的数值采集到一个中央控制台的方法可提供有效和准确的系统管理。
当DASPO子网络创建时,就将FRP处理已经通知最好的结点,以便于在任何时间上可以利用。“最好结点”不一定是最少利用的结点。通过提供对系统性能的全面观察,一个FRP处理就能够确定结点,如果被路由到的话,就能够提供整个系统性能的改善。类似,一个FRP可以是适用于在FRP子网络中用于路由或其它利用的最好结点,它可以具有最快的重新路由决策和改善的资源利用。
图3H图示了一个允许用户设置DASPO的用户界面显示的屏幕快照。
在图3H中,显示了以上所讨论的性能,包括库的使用,FRP和SLO的互连以形成子网络。区域120可用于设置子网络,区域122可用于定义互连。区域124可用于提供对象的细节并且允许用户更加方便地选择所使用的对象。
分析
分析包括监视和系统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观察结点数据采集的结果,该结构表示了系统组件、传输等等的性能。各种系统管理功能都可以执行,例如,存储和更改配置、调度事件。
四个控制台,或者基本类型的界面,都可以用于帮助指引网络优化以及管理系统。该控制台包括以下:
1.结点列表控制台
2.图形观察控制台
3.监视控制台
4.历史监视控制台
图4A图示了结点控制台。
结点列表控制台提供了所有网络结点的列表,这些所有的网络结点只是当前负载的网络配置以及这些结点的当前状态。该控制台也可设置在可以移植用户访问的位置;不同的网络配置都可以存储和下载;备份也可以初始化和向导,或者自动协助与重新定向,以及系统层对象(SLO)可以被启动。
图4B图示了图形观察控制台。
该图形观察控制台允许用户以一个方便于用户的图形用户界面来视觉识别和操纵DASPO网络中的各个结点、库以及连接。
图4C图示了监视控制台。该监视控制台是一个实时跟踪性能,它可以测量在DASPO网络中所选择结点的可用的处理能力,以帮助评估结点的性能。该结点信息可以简单的图形或条形格式来显示,并且数据可以被跟踪和存储,可作为其它参考。
监视控制台可以提供几种用于信息视觉表示的不同图形。
图4D图示了监视控制台的一个串行图形。
在该串行图形中,所选择的SLO和TLO结点以各个结点在给定时间瞬间从O至100的统计数值出现。该统计数值可反映该结点的当前负载能力。该数值越高,则可供利用的处理能力也就越高。数值越低,则表示过分工作的结点只能具有一个较低的处理能力。
选择用于监视的主机结点将在主机图形中显示。该图形具有等同于串行图形的性能。
百分率图形可测量在同一图形上SLO、TLO和主机结点一起的统计数值。该图形的性能类似于串行和主机图形。
图4E图示了监视控制台的平衡图形。
在该平衡图形中,显示在结点之间的统计差异。可以显示差异类型的实例包括: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等。可用一个和多个条状图形来视觉显示这些方差。用户可以选择和应用有效平衡变量的列表。该图形可以在iSystem娱乐监视器的串行和主机图形中平衡显示。值得注意的是,当选择了一个混合串行时,就不能显示该平衡图形。
在监视器图形中显示结点统计量或平衡变量之前,必须先选择监视的结点。在图4E所示的监视器屏幕的底部有两个选择的区域。左手一边的选择区域是用于添加SLO、TLO或主机结点、右手一边的选择区域是用于添加平衡变量(注意:在选择一个混合串行时,平衡变量的选择器并不一定有效)。
图4F图示了历史监视器。
当网络结点使用监视器性能来跟踪时,所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存储于记录文件中,以便于作为今后的参考。该所记录的文件可以使用历史监视器控制台在任意时间访问和显示。该历史监视器也提供了多种性能,以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操纵、显示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使用历史监视器的性能,就必须首先设置结点,并使用监视器来进行跟踪。更多的信息可看监视器控制台。
历史监视器提供了几种类似于以上对监视器控制台所讨论的图形。
历史监视器包括一系列监视SLO和TLO结点出现的图形。该图形显示了各个所选择网路结点在一给定时间瞬间的统计数值(从0至100)。该统计数值反映了结点的负载能力。该数值越高,则可利用的有效处理能力就越强。该数值越低表示一个过度工作的结点只能具有一个较低的处理能力。
所监视的主机结点将在历史监视器的主机图形中显示。可类似于串行图形和主机图形来执行该图形。
在结点之间的统计差异(即,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等)都可以在历史监视器的平衡图形中测量。用户可以选择和应用可供利用的平衡变量的列表。该图形可以在iSystem娱乐监视器的串行和主机图形中平衡显示。值得注意的是,当选择了一个混合串行时,就不能显示该平衡图形。
在已经采集的结点统计量可以显示于历史监视图形之前,必须先选择好要监视的结点。在图4F所示的监视器屏幕的底部有两个选择的区域。左手一边的选择区域136是用于添加SLO、TLO或主机结点、右手一边的选择区域138是用于添加平衡变量(注意:在选择一个混合串行时,平衡变量的选择器并不一定可供使用)。
优化
由重定向请求和在功能资源库中的连接完成优化处理的一部分。这可以使用由SLO结点所产生的数据来获得,它可以计算它自己的统计量以及通过库来传播其结果。
这种实现重定向的方法对在室内实现的每一种应用都是有效的。但是,还有许多常用的预先封装的应用和通常使用的对象,它们的代码不能或者也许不应该更改。这类应用包括网页服务器和COM-对象。由于在一个复杂网路系统中所产生的请求和连接的不同属性,特殊对象必须管理在各类调用中重定向。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包括适用于重定向HTTP请求和OLE DB-连接的对象。但是,其它实施例可以采用在其它环境中和在其它平台上的其它目标,例如,在Java中HTTP,在C++中的DB,等等,在Linux、Solaris,等等。
一种HTTP重定向器是一种基于Windows应用(HTTPRedir.EXE),它能够接受HTTP请求且能够根据一些预定的选择准则将该请求重定向至所选择的Web服务器。从Web服务器的列表和所选择方法开始,这一应用可以从Web服务器中采集到负载统计量并且有效地将该请求透明地重定向至所请求的客户机。
HTTP重定向可以不同的方法来使用,以完成它自己的任务。它与客户机和Web服务器的交互取决于它所处于的位置,它所使用列表的端口,以及访问Web服务器中网页所定义的连接。与服务器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及客户机对话部分等等都可以由Web管理员来管理。
OLE DB连接重定向器是一个DCOM服务器,它封装在一个基于Windows的可执行(OLEDBRedir.EXE)文件中。该对象能够保持着对一组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统计量的跟踪并且支持一个对应于请求时所选择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定连接串。该重定向器对象需要是活动的以监视数据库服务器。因此,一旦安装了之后,就一定要人工启动该应用程序。它表示了与用于的自动服务器的差异,该自动服务器客户机在请求之后可自动激活。
重定向配置和安装处理过程包括5个主要阶段:
1.选择用于重定向器安装的结点
2.指定用于各个结点的服务器常用设置
3.指定用于各个结点的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的设置
4.执行重定向器安装过程
5.配置安装的重定向器
远程安装机制是在Windows应用(RSLOSetup.EXE)环境中建立的,并且一组辅助文件可准确地移动到目标结点,以执行安装。从这时开始,另一机制就可启动在远程结点上的安装处理流程。对于Unix/Linux平台来说,SLO将作为一个域来安装。对于基于Windows的平台来说,SLO将作为适用于每一个用户的启动文件夹中所包括的一个常规应用程序来安装。
1.选择适用于重定向安装的结点
图5A显示了重定向器配置和安装窗口。
通过选择控制“选择功能资源库”,由下拉菜单来显示可用FRP的列表。“添加重定向器”允许选择IP地址,该地址可设计成一个重定向器的结点。“更改重定向器”允许现有的结点重新配置,使得一个不同的结点作为一个重定向器出现在它的位置上,或者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重定向器(HTTP或DB)。“移去重定向器”可以将用户所点击的一个服务器从配置和安装窗口中移去。
一旦结点已经作为重定向器选择且完成了文件传输和执行之后,“变更配置”就允许所安装的重定向器重新配置以满足应用。在已经选择了适用于重定向器安装的结点之后,可以选择“安装所有的重定向器”。安装操作把用户带到重定向器远程设置窗口,在这里可以开始重定向器文件的传输和执行。
2.指定服务器的通用设置
一旦已经选择了适用于重定向器安装的结点,就打开了重定向器远程设置的窗口。
图5B图示了重定向器远程设置窗口。
重定向器远程设置窗口可用于定义用于各个结点的操作系统、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机制。(注意,在该窗口中结点都可称之为远程服务器。)选择不同的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机制将会激活在一个通用设置标号之后出现的所对应于的标号,正如以下所讨论的。这些新的标号可以请求分开的配置,正如在下列部分中所详细讨论的。对通用的设置的改变被反应在左手一边的远程服务器区域中的结点列表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部分的设置中,可以应用一些限制。例如,DCOM只能对Windows平台有效。在某些情况下,选择用于操作机制的任选项“无”是有用的。例如,如果对应于的文件已经放置在一个结点上(由于原先试图安装或者因为使用了常用的驱动器),就只需要一个远程执行程序。
3.指定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的设置
根据在以上步骤中所选择的文件传输远程执行机制,在通用设置的标号的后面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的标号。通过点击该标号,可以使各个标号“激活”且变成最前面。图5C显示了适用于文件传输协议(FTP)标号的文件传输设置。FTP设置需要指定FTP用户名和口令(如需要的话)以及FTP目标目录。采用缺省的方式,可以设置一个匿名的用户名和主目录。
当使用SLO时,就需要传输重定向文件的目标文件夹,正如图5D所示。采用缺省的方式,该文件将转换到所缺省的远程SLO文件夹中。
当使用一个共享的网络驱动器来转换文件时,就必须指定一个目的文件夹,正如图5E所示。该文件夹指向一个能够与网络一起共享和局部映射(在中央位置上)的驱动器(位于目标结点上)。通用功能可以包括,例如,映射一个网络驱动器或者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传输的操作可以使用当前的用户证书来进行,这意味着当前的用户必须具有足够的权利来执行操作。
当使用远程协议来启动一个远程设置时,正如图5F所示,必须具有用户名和口令。远程执行文件夹指向一个本地文件夹(在远程服务器上的),在远程服务器上,可以在文件传输步骤中来移动所设置的文件。
重定向器配置是准备用于在DASPO网络中使用重定向器的最终步骤。图5G图示准备一个重定向器的用户界面部分。
重定向器的监听端口是由重定向器用于监听HTTP请求所使用的端口号。端口80是由Web服务器用于监听和由Web浏览器用于连接的端口。值得推荐的是,如果重定向器将作为Web以网页服务器来执行,则该端口号可以用于重定向器。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一个应用只能在一个端口上监听,因此如果两个应用是通过同一端口来监听的话,则重定向器就不能在同一计算机上与一个Web服务器同时存在。Check It!按钮可以验证所选择的端口号是有效的,这意味着没有其它本机应用程序当前正在监听该端口。当从iSystem企业配置重定向器时,Check It!按钮被禁用。
功能资源库是Web服务器的资源列表。SLO地址区域可称之为安装在属于该库中的一台计算机的SLO结点。统计量将被从一个单一的SLO检索,而不是个别地询问。为了能从SLO结点中检索服务器的列表,就必须按动Get SErver按钮。服务器选择方法给出是如何选择服务器来进行重定向的。选择包括采用Best Statistics(最佳统计)和Round Robin方式的web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它没有包括所请求的对象,就不能选择一个服务器,即使它已轮到用于重定向。
可以显示可用于重定向的Web服务器的列表。这些也许都是接受事务请求的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可以使用所显示的列表来添加、去除和变更。RemoveSelected按钮可以从列表中去除一个所选择的Web服务器。在任何其它重定向中不包括该去除的服务器。Clear Address List按钮可以从列表中清除所有的Web服务器。Add Server按钮可以向列表添加一个新的Web服务器。ModifyServer按钮可以变更在列表中所对应服务器的参数。
较佳实施例使用了一个DCOM服务器,它可以封装在一个称之为“OLE DB-连接的重定向器”的基于Windows可执行处理中。该目标能够保持着对一组数据库服务的负载统计的跟踪,并且在被请求时可以提供对应于选择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定连接序列。该重定向目标必须可以激活,以便于监视数据库服务器。因此,一旦安装之后,应用必须可以人工启动。这就不同于通常使用的自动服务器,自动服务器是根据客户机的请求而自动激活的。
不是直接向它们所连接的对象分配连接序列,因此开发者可以创建重定向器的远程实例并且请求来自于该远程实例的有效连接串。使用这一连接串可保证选择最好的可供利用的数据库服务器。
图5H显示了HTTP重定向器的配置屏幕。
功能资源库区域是数据基本服务器的源列表。SLO地址区域称之为一个安装在属于该库的一台计算机中的SLO结点。统计量可从一个单一的SLO被检索,而不是个别地询问。为了能从SLO结点中检索服务器的列表,就必须按动GetSErver按钮。
服务器选择方法区域表示如何选择用于重定向的服务器。该选择包括具有最好统计量或者轮流方式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连接列表显示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列表以及包括重定向的连接串。这些都是可能接受重定向连接请求的数据库服务器。在列表中项目可以是添加、去除或更改。
Remove Selected按钮可以从列表中去除一个所选择的Web服务器。在任何进一步的重定向中不包括该去除的服务器。Remove All按钮可用于从列表中去除所有的连接。Add DB Connection按钮可以向列表中添加一个数据库连接。Modify Server按钮可以变更在列表中所对应连接的参数。
一旦引入了所有的变更,就可以通过按动OK按钮来更新配置。取消操作不变更当前的配置。
在点击了Add DB Connection按钮之后,就显示如图5L所示的创建连接对话框。该对话框允许一个新的OLE DB连接着所要定义的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参数可包括一个连接串以及服务器的名称。
连接串可以直接被键入,从一个通用的数据链接(UDL)文件中来加载或者使用所对应的系统对话框来编辑。连接串可以在保存到当前配置之前进行人工或自动测试。当选择了“在存储之前测试数据库连接”框时,就可以执行自动测试。该测试处理试图使用所给定的连接串来打开一个数据库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测试连接没有什么意义的情况。这通常是发生在重定向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处于不同的域。请求连接的应用也许可以使用别名来进入数据库服务器,以及这些别名对重定向器来说是不知道的。
如果从一个文件中下载了连接串,则可以使用下载数据连接文件对话框来选择该文件,正如图5J所示。这是一个常规的对话框,它面向搜索UDL文件。
选择Edit Connection String按钮的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打开图5K所示的数据链接性能能窗口。该对话框包含着允许一步一步定义性能的向导。
在从一个文件或者通过数据链接向导下载之后,所产生的连接串就下载到了一个确认对话框中,正如图5L所示,它标识了提供者的姓名,用于安全的参数和设置。图5L显示了安全性能关闭时的确认对话框。该标识可确认原先所产生的设置。为了变更提供者或者参数,可以按动Modify Parameter按钮来返回到系统的向导。在该对话框中。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安全设置和/或变更与连接有关的用户名和口令直接更改安全设置。
图5M显示了安全开启的确认对话框。
在图5M中,一旦按动了OK按钮,控制就会返回到创建连接对话框,并包含所产生的定义。
更改一个现有数据库连接的处理过程包括一些预先所讨论的相同步骤。为了启动该处理,在配置对话框中选择一个连接,并随后按动Modify DBConnection按钮。
系统级目标
在确定系统优化之前,可以测量各个结点的数值。为了收集这些测量,在整个DASPO网路中配置了智能对象(IO)。这些智能对象对在各个服务结点上所产生的处理以及系统负载进行统计。在以上所引用的共同待批的专利申请中详细讨论了数值、统计量和结点信息的格式、形成和使用。结点信息可以包括CPU使用、存储器和存储空间的大小和使用统计量、每秒的读写的字节、线程的数量、在结点执行处理的数量、处理器的队列长度、本机响应时间和网路响应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包括有关结点、结点环境、结点主机、处理器等等许多其它类型的信息。同样,为了实现本发明,并不是所有列表的结点信息都是需要使用。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有关资源使用、参数或者其它特性等任何类型的信息。
正如以上所提及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使用了两类智能对象,称之为系统级对象(SLO)和事务处理级对象(TLO)。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SLO是最常用配置的智能对象。SLO和TLO都能执行类似于信息收集任务,但是TLO还具有对任何服务器提供统计量的附加责任,这是在设置了特殊主机的场合下(即,提供在应用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访问和安全性的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主机”或“主机计算机“可以是任何数字处理硬件设备,或者能够以网络的方式对数据执行一项功能的软件进程。
在系统优化能够确定之前,必须先测量各个结点的数值。为了能够集中这些测量,在整个DASPO网络中配置了智能对象(IO)。这些智能对象对在各个服务器结点上所产生的处理以及系统负载进行统计。最常用配置的IO是系统级对象(SLO)。
SLO可以安装在远离中心点的远程计算机上,并且能够在MS-WindowsTCP/IP网络中工作。可以安装在运行Windows 95/98,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和Solaris Uni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根据目标机器的平台、配置和有效服务,可以籍助于ftp,远程、网络共享设备和/或DCOM来进行安装。
安装处理过程包括以下4个主要步骤:(1)选择目标结点,;(2)指定服务器的一般设置;(3)指定适用于各个结点的文件传输和远程设置;以及(4)执行安装流程。
远程安装机制是在Windows应用环境下建立的,并且将一些辅助文件移至目标计算机来执行安装。远程安装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将文件传输至服务器,而另一部分是启动在远程服务器中的安装处理。对Unix/Linux平台来说,SLO是作为一个域来安装的。对基于Windows的平台来说,SLO是作为适用于每一用户的设置文件夹中所包括的一个常规应用程序。
图5N显示了SLO配置和安装窗口。
在配置和安装的窗口中,在左手一边的计算机列中显示了所有有效的网络结点。应该注意的是,在右手一边的计算机列中将出现调度为具有SLO安装的结点。
Select All允许对左手一边的计算机列中的所有结点进行快速选择。当SLOwel安装SLO需要添加一长列结点时,可以使用Invert Selection。在选择左手一边计算机列中所不需要的结点通常会更容易些,只要随后按动下Invert Selection按钮。则任何已经作出的选择都会颠倒。换句话说,多选框将变得不被选中,且反之亦然。
Deselect All将从在左手一边的计算机列中所选择的结点中去除选中标记。Add按钮,添加在左手一边计算机列中已经选择的结点,并且将它们添加到SLO安装列表中。在右手一边窗口中已经选择适用于网络的SLO安装的结点可以通过选择以及随后点击Remove按钮来去除。一旦选择了所要求的结点,就可以按动Install按钮来启动SLO配置处理。
一旦已经选择了适用于SLO安装的结点之后,如图5O所示,就可以打开远程SLO设置窗口,以允许指定服务器的一般设置。
服务器一般设置的指定定义了用于各个结点的操作系统、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机制。(注意:在该窗口中结点可称之为远程服务器。)选择不同的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机制可以激活在一般设置标记之后显示的对应标记。这些新的标记可以要求分别配置。在一般设置标记中所产生的任何选择都可以反映在左手一边远程服务器区域中的结点列表中。
在较佳实施例中,在SLO设置的这一部分阶段中,可以应用一些限制。例如,DCOM只适用于Windows平台。在某些情况下,为一种操作机制所选择无是有意义的。例如,如果所对应的文件已经放置在一个结点上(由于原先试图安装或者因为已经使用了通用的驱动器),就只需要远程执行。
图5P-S图示了适用于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功能的专门控制和参数。
根据在原先步骤中已经选择的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机制,在一般设置标记之后只出现一个和多个新的标记。适用于FTP标记的文件传输设置允许指定FTP用户名和口令(如果需要的话)以及FTP的目的地目录。采用缺省的方式,可以设置匿名用户名以及主目录。适用于共享网络驱动器的文件传输设置允许选择一个目的地文件夹,例如,当使用共享网络驱动器来传输文件时。该文件夹指向着一个驱动器(该驱动器定位在安装SLO的结点上),它与网络一起共享且可进行本机映射(在中央位置上)。它可以包含通用功能,例如,映射网络驱动器或者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值得注意的是,只能使用当前的用户信用来进行文件传输操作,这意味着当前用户必须具有足够的权限来执行这样的操作。
当使用远程协议来启动一个远程设置时,用户名和口令都是必需的。远程执行文件夹指向着一个本机文件夹(在远程服务器上),这时就可以在文件传输步骤中移动设置文件。启动SLO设置的最后一种方法是使用DCOM。在文件传输步骤,已经将所有必需的文件发送至远程服务器中本机文件夹中。该文件夹的完整路径应该打入到远程计算机的本机路径的区域。DCOM允许使用不同的用户信用来执行远程处理。在DCOM用户区域中可以选择这一参数。
对于远程设置的成功执行来说,所选择的用户必须具有权限,才能通过在远程服务器上的DCOM来启动应用程序和访问硬盘服务。就DCOM安全而言,这意味着用户(或者属于用户的用户组)必须都列在“Default AccessPermission”(具有“允许访问”的许可)以及“Default Launch Permission”(具有“允许启动”的许可)表中。这些列表可以通过执行适用于DCOM的配置应用程序和选择“Default Security”标记来观察和更改。对于更多的信息来说,由控制台来控制你的DCOM文档。
一旦对各个服务器定义了参数之后,就可以开始安装处理过程。为了能启动安装,用户可以选择一个预定的图标或者在用户界面上的按钮。一旦启动了安装过程之后,就传输和启动适用于各个指定结点的SLO文件。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在结果的标记下观察结果、差错和通知。
尽管已经参考指定实施例讨论了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例如,尽管本发明主要参考多层次或分n层次的系统来进行讨论的,但是应该意识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处理系统,即使该架构没有包括多层次。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单独的系统,或者不是网络的系统。
于是,本发明的范围仅仅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的。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检测一个数字网络化系统的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平台,该方法包括:
产生一个第一数值,该数值表示所述第一平台的一个操作特性;
将所述第一数值传输至所述第二平台;
获得一个第二数值,该数值表示所述第二平台的一个操作特性;以及,
根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之间操作特性上的差异,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和第二数值中的一个数值,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数值组合成一个复合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中的差异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处理器的中断使用中的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中的差异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的线程使用中的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中的差异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分叉处理器使用中的差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中的差异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存储器管理中的差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使用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使用不同类型的中央处理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的操作环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976,518 US20020083163A1 (en) | 2000-10-26 | 2001-10-12 | Multi-platform optimization model |
US09/976,518 | 2001-10-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9018A true CN1679018A (zh) | 2005-10-05 |
Family
ID=2552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8233689A Pending CN1679018A (zh) | 2001-10-12 | 2002-05-01 | 多平台优化模式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20020083163A1 (zh) |
EP (1) | EP1451711A4 (zh) |
JP (1) | JP2005505859A (zh) |
KR (1) | KR20040068120A (zh) |
CN (1) | CN1679018A (zh) |
BR (1) | BR0213247A (zh) |
MX (1) | MXPA04003403A (zh) |
WO (1) | WO20030342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90683B2 (ja) * | 2001-07-05 | 2006-06-28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その例外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パイル方法 |
US20030208622A1 (en) * | 2002-05-01 | 2003-11-06 | Mosier James R.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vendor, multiple domain router configuration backup |
US7181512B1 (en) * | 2002-05-06 | 2007-02-20 |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Gmbh | Workstation deployment |
US20040055001A1 (en) * | 2002-09-16 | 2004-03-18 | Islam Farhad Fua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ational load sharing in a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 |
US7453906B2 (en) * | 2002-09-19 | 2008-11-1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network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 variables |
US7363377B1 (en) * | 2002-10-09 | 2008-04-22 | Unisy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tecting the program environment of a microsoft 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 client |
US7689685B2 (en) * | 2003-09-26 | 2010-03-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utonomic monitoring for web high availability |
US7487239B2 (en) * | 2004-03-25 | 2009-02-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mposite resource models |
GB2412977A (en) * | 2004-04-07 | 2005-10-12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Analyzing the capacity of a computer system |
US8275840B2 (en) | 2004-09-02 | 2012-09-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Automated messaging tool |
US20070115916A1 (en) * | 2005-11-07 | 2007-05-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a network based on a performance knowledge base |
US7894446B2 (en) * | 2005-11-23 | 2011-02-22 |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s for optimization analysis in networks |
US7650394B2 (en) * | 2006-09-15 | 2010-01-1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nchronizing email recipient lists using block partition information |
US8255915B1 (en) * | 2006-10-31 | 2012-08-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Workload management for computer system with container hierarchy and workload-group policies |
WO2008078191A2 (en) * | 2006-12-22 | 2008-07-03 | Clear Blue Security, Llc. | Network discovery system |
US8499276B2 (en) * | 2006-12-28 | 2013-07-30 | Ca, Inc. | Multi-platform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JP2008234351A (ja) * | 2007-03-20 | 2008-10-02 | Nec Corp | 統合運用監視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7680645B2 (en) * | 2007-06-15 | 2010-03-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oftware feature modeling and recognition |
US7747988B2 (en) * | 2007-06-15 | 2010-06-2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oftware feature usage analysis and reporting |
US7870114B2 (en) | 2007-06-15 | 2011-01-1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fficient data infrastructure for high dimensional data analysis |
US7739666B2 (en) * | 2007-06-15 | 2010-06-1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nalyzing software users with instrumentation data and user group modeling and analysis |
US9021505B2 (en) * | 2007-12-07 | 2015-04-28 | Ca, Inc. | Monitoring multi-platform transactions |
WO2009130912A1 (ja) * | 2008-04-25 | 2009-10-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ータ利用状況追跡システム、マネージャ装置、エージェント装置、データ利用状況追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US8539478B2 (en) | 2008-06-20 | 2013-09-1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ynamic web installer |
AU2009262761A1 (en) * | 2008-06-25 | 2009-12-30 | Veloxum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uning an operating system, application, or network component |
EP2139205B1 (en) * | 2008-06-27 | 2012-10-3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redundant data storage |
KR100971224B1 (ko) * | 2008-10-23 | 2010-07-21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인터넷 전송 경로 및 전송 지연시간 추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US8744806B2 (en) | 2008-10-29 | 2014-06-03 | Sevone, Inc. | Scalabl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
US8271615B2 (en) | 2009-03-31 | 2012-09-18 | Cloud Connex, Llc | Centrally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applications |
US8341619B2 (en) * | 2009-05-13 | 2012-12-25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implifying installation of software modules on heterogeneous remote systems |
AU2011289732B2 (en) * | 2010-08-12 | 2015-11-05 | Unisys Corporation | Moving enterprise software applications to a cloud domain |
US9009185B2 (en) * | 2010-12-28 | 2015-04-14 | Sevone, Inc. | Scalabl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
US9195509B2 (en) | 2011-01-05 | 2015-11-2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dentifying optimal platforms for workload placement in a network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8868749B2 (en) | 2011-01-18 | 2014-10-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Workload placement on an optimal platform in a network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8924561B2 (en) | 2011-05-13 | 2014-12-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ynamically resizing a network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to process a workload |
US9304822B2 (en) | 2012-05-30 | 2016-04-0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a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US20140196139A1 (en) * | 2013-01-07 | 2014-07-10 | Richard A. Ferdinand | Privacy protected internet networks, subnetworks and sub-subnetworks |
US10069749B1 (en) * | 2014-09-23 | 2018-09-04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aggregated overlays via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files |
CN105045967B (zh) * | 2015-06-29 | 2018-08-07 | 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集团度的复杂网络重要节点排序方法及模型演化方法 |
WO2019023227A1 (en) | 2017-07-24 | 2019-01-31 | Sevone, Inc.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SYSTEM TRANSFORMATION WITHOUT STOPPING TIME |
CN111708927B (zh) * | 2020-06-17 | 2021-05-0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75199A (en) * | 1991-06-04 | 1994-12-20 |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 System monitoring method and device including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o view and manipulate system information |
US5819028A (en) * | 1992-06-10 | 1998-10-06 | Bay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health of a network |
US5890014A (en) * | 1996-08-05 | 1999-03-30 | Micronet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transparently identifying and matching an input/output profile to optimal input/output device parameters |
US5949976A (en) * | 1996-09-30 | 1999-09-07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Compute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graphing tool |
EP0849912A3 (en) | 1996-12-18 | 1999-02-10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onitoring |
US6714976B1 (en) * | 1997-03-20 | 2004-03-30 | Concord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using diagnostic information |
US6393455B1 (en) * | 1997-03-28 | 2002-05-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Workload management method to enhance shared resource access in a multisystem environment |
US6148335A (en) * | 1997-11-25 | 2000-11-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erformance/capacity management framework over many servers |
US6138122A (en) | 1998-03-02 | 2000-10-24 | Agilent Technologies | Modeling of internet services |
US6167538A (en) * | 1998-03-06 | 2000-12-26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 system |
US6622157B1 (en) * | 1998-09-28 | 2003-09-16 | Certeon, Inc. | Extending network services using mobile agents |
US6301615B1 (en) * | 1998-10-14 | 2001-10-09 | Sun Microsystems, Inc. | Cluste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tility |
US6205477B1 (en) * | 1998-10-20 | 2001-03-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raffic redirection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using a portion metric |
US6339750B1 (en) * | 1998-11-19 | 2002-01-15 | Ncr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etting and displaying performance thresholds using a platform independent program |
US6748416B2 (en) * | 1999-01-20 | 2004-06-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lient-sid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network mediated services |
US6513065B1 (en) * | 1999-03-04 | 2003-01-28 | Bmc Software, Inc. |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which includes summarization having a plurality of levels of varying granularity |
US6788980B1 (en) * | 1999-06-11 | 2004-09-07 | Invensys System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using control devices that provide a virtual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that communicate via an IP network |
US6314447B1 (en) * | 1999-10-04 | 2001-11-06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uses local registry and load balancing procedure for identifying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of a remote device to perform a processing task |
US20020133593A1 (en) * | 2000-03-03 | 2002-09-19 | Johnson Scott 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istic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
US20030046396A1 (en) * | 2000-03-03 | 2003-03-06 | Richter Roger K.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nvironments |
US20040103139A1 (en) * | 2000-03-30 | 2004-05-27 | United Devices, Inc. |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having sensor based data coll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
US6785713B1 (en) * | 2000-05-08 | 2004-08-31 | Citrix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mong a network of servers utilizing a transport mechanism |
US20030154284A1 (en) * | 2000-05-31 | 2003-08-14 | James Bernardin | Distributed data propagator |
US7167821B2 (en) * | 2000-06-06 | 2007-01-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valuating hardware models having resource contention |
US6647412B1 (en) * | 2000-06-23 | 2003-11-11 | Nokia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network for propagating status information |
AU2000270865A1 (en) * | 2000-06-30 | 2002-01-14 | Internap Network Services | Distribu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US6738813B1 (en) * | 2000-09-11 | 2004-05-18 | Mercury Interactiv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a server system using otherwise unused processing capacity of user computing devices |
US7149795B2 (en) * | 2000-09-18 | 2006-12-12 | Converged Access, Inc. | Distributed quality-of-service system |
-
2001
- 2001-10-12 US US09/976,518 patent/US2002008316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
- 2002-05-01 WO PCT/US2002/014041 patent/WO200303426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05-01 BR BR0213247-8A patent/BR0213247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01 CN CNA028233689A patent/CN1679018A/zh active Pending
- 2002-05-01 KR KR10-2004-7005405A patent/KR2004006812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05-01 EP EP02725914A patent/EP145171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5-01 JP JP2003536921A patent/JP200550585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5-01 MX MXPA04003403A patent/MXPA04003403A/es unknown
-
2005
- 2005-07-05 US US11/175,657 patent/US200600155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
- 2006-05-26 US US11/442,683 patent/US736337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63370B2 (en) | 2008-04-22 |
EP1451711A4 (en) | 2006-11-29 |
US20070039009A1 (en) | 2007-02-15 |
MXPA04003403A (es) | 2004-07-30 |
JP2005505859A (ja) | 2005-02-24 |
BR0213247A (pt) | 2004-12-28 |
US20060015515A1 (en) | 2006-01-19 |
KR20040068120A (ko) | 2004-07-30 |
US20020083163A1 (en) | 2002-06-27 |
EP1451711A1 (en) | 2004-09-01 |
WO2003034261A1 (en) | 2003-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9018A (zh) | 多平台优化模式 | |
CN1280716C (zh) | 计算机处理方法、分布式计算方法和网络计算方法 | |
CN1275139C (zh) | 链接信息制作设备和链接信息制作方法 | |
CN1605217A (zh) | 全系统优化集成模型 | |
CN102164164B (zh) | 利用可配置的可执行应用的远程技术支持 | |
CN102196018B (zh) | 远程技术人员对多个同时会话的支持 | |
CN1902588A (zh) | 在次最佳网格环境中维持应用工作 | |
CN1906580A (zh) | 对于具有可移动对象的启用网格的虚拟机的方法和系统 | |
CN1645330A (zh) | 用于应用程序分布式管理的启用网格的虚拟机的方法和系统 | |
US2011028896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sset installation and evaluation | |
CN1608257A (zh) | 包括相关矩阵和基于量度分析的聚集系统资源分析 | |
CN101080736A (zh) | 自动地将网格作业的投标请求分配给多个网格供应商并分析响应以选择获胜网格供应商 | |
CN1599901A (zh) | 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中用文件类型关联执行分布式程序的方法 | |
CN1832407A (zh) | 遥测数据的类属收集和传递 | |
CN1223025A (zh) | 实时估价控制系统及与之相关的方法 | |
CN1820514A (zh) | 管理电信网络的系统体系结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300690C (zh) | 用于监视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 |
CN1229728C (zh) | 具有会话管理和分布式管理功能以及相应的操作管理机制的web应用系统 | |
CN101079736A (zh) | 模型化的网格资源定位方法 | |
JP2010128916A (ja) | 作業内容分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作業内容分析システム | |
CN1501267A (zh) | 链接信息制作设备、方法、记录媒介及文件处理系统 | |
US20070083660A1 (en) | Amorphic Computing | |
JP2010224979A (ja) | 情報分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情報分析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
CN101031886A (zh) | 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集群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148651C (zh) | 控制移动对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