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658057A - 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8057A
CN1658057A CN2005100093172A CN200510009317A CN1658057A CN 1658057 A CN1658057 A CN 1658057A CN 2005100093172 A CN2005100093172 A CN 2005100093172A CN 200510009317 A CN200510009317 A CN 200510009317A CN 1658057 A CN1658057 A CN 1658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
focus value
focusing
valu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093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8057B (zh
Inventor
李炳權
金絃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Techw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Techw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Techw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8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8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58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8057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在聚焦透镜响应用户产生的手动操作信号而移动时显示图像。本方法包括得到对焦透镜在当前位置的焦点值,其中的焦点值与在当前显示的图像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成比例;根据当前位置的焦点值确定对焦透镜在当前位置的对焦状态;以及改变当前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以使对焦状态的确定结果可通过当前显示的图像表示出来。还提供利用此方法的数字照相装置。

Description

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
本申请要求在先的韩国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No.10-2004-0011015的优先权,其申请日为2004年2月19日,在此包含其整个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数字照相装置的方法,更具体言之,是涉及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其中在聚焦透镜响应用户产生的手动操作信号而移动时显示图像。
背景技术
图1示出根据数字照相装置的传统的对焦方法的数字照相装置的焦点值与对焦透镜的位置的关系。其中,符号DS表示对焦电机MF的位置步数,而FV表示焦点值(focal value),即图像信号中所包含的高频分量的量。如图1所示,焦点值根据焦点位置m线性增加或减小。当对焦透镜(focal lens)在焦点位置(focal position)m时,拍摄对象的图像的轮廓最清晰。换言之,如图1所示,拍摄对象的图像的焦点值在对焦透镜的焦点位置m最大。当对焦透镜接近焦点位置m时,焦点值变大。在对焦透镜经过焦点位置m后,当对焦透镜变得距离焦点位置m越来越远时,焦点值变小。
传统的对焦方法的一个例子是通过透镜法(TTL,through-the-lens),即所谓的高频攀升法。在此TTL法中,在对焦透镜移动时分析拍摄对象的图像的高频分量,如焦点值,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执行对焦。在TTT法中,检测最大焦点值(一直增加的焦点值开始减小的位置)并且根据该检测位置执行对焦。
另一个传统的对焦方法是自动对焦法,此方法是照相机自动确定焦点对准位置并将对焦透镜移动到该焦点对准位置。另外,手动对焦法也可以用作对焦方法,这种方法是用户通过观察显示装置,比如LCD(液晶显示器),确定焦点对准位置并将对焦透镜移动到焦点对准位置的方法。不过,在手动对焦法中,用户通过观察传统的数字照相装置的小的显示装置上的图像来精确确定焦点对准位置会有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在日本专利公布2002-72332中公开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对焦信息显示单元,用户可以观看在该对焦信息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对焦信息并可很容易地在检查对焦状态时调节焦点。
还有另外一种用于数字照相装置的传统的手动对焦法是将拍摄对象的距离数据通过条形屏幕显示(OSD)提供,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焦点对准位置。不过,当对焦信息显示于OSD中的显示装置的小屏幕上时,OSD会覆盖屏幕而使用户不能顺利地查看屏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其中用户能够很容易地确定当前对焦状态,即使是在数字照相装置的显示装置上的显示图像中未显示附加的对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在对焦透镜响应用户产生的手动操作信号而移动时显示图像。本方法包括得到对焦透镜在当前位置的焦点值,其中的焦点值与在当前显示的图像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成比例;根据当前位置的焦点值确定对焦透镜在当前位置的对焦状态;以及改变当前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以使对对焦状态的确定结果可通过当前显示的图像表示出来。
在此方法中,对焦状态的确定结果在响应用户产生的手动操作信号当前显示的图像中表示出来。据此,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当前对焦状态,即使是在数字照相装置的显示装置上未显示附加的对焦信息。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结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成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数字照相装置的传统的对焦方法的焦点值与对焦透镜的位置的关系曲线。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前视和顶视透视图。
图3为示出图2的数字照相机的背面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图2的数字照相机的光照射部分的结构的示图。
图5为示出图2的数字照相机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6为示出图5中示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拍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在手动对焦模式中图5的DSP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8A和8B为示出焦点值与对焦透镜的关系曲线及焦点值之间的一阶微分值。
图9为示出在自动对焦模式中图5的DSP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1的前视和顶视透视图。参考图2,数字照相机1包含麦克风MIC,自拍(self-timer)灯11,闪光灯12,快门按钮13,模式标度盘14,功能选择按钮15,拍摄信息显示单元16,取景器17a,功能块按钮18,闪光强度传感器19,透镜单元20和外部接口单元21。
在自拍模式时,自拍灯11工作时间为从快门按钮13按下时起到快门工作为止的设定周期时间。模式标度盘14用于选择和设定数字照相机1的多种操作模式中的任何一个。数字照相机1的操作模式的例子包含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夜景拍摄模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再现模式、计算机连接模式以及系统设定模式。
功能选择按钮15用于选择数字照相机1的操作模式中的任何一种,如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夜景拍摄模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以及再现模式。拍摄信息显示单元16显示关于每个拍摄相关功能的信息。当用户选择显示于拍摄信息显示单元16上的功能时,使用功能块按钮18。
图3为示出图2的数字照相机的背面的透视图。参考图3,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包含扬声器SP,电源按钮31,监视器按钮32,自动对焦灯33,取景器17b,闪光待机灯34,彩色LCD屏35,确认/删除按钮36,输入/再现按钮37,菜单按钮38,广角变焦按钮39W,远摄变焦按钮39T,上移按钮40up,右移按钮40ri,下移按钮40do以及左移按钮40le。
监视器按钮32是用于控制彩色LCD屏35的操作。例如,当用户按下监视器按钮32,图像和拍摄信息显示在彩色LCD屏35上。当用户再次按下监视器按钮32时,只有图像显示在彩色LCD屏35上。当用户按下监视器按钮32三次时,彩色LCD屏35关闭。
当自动对焦完成时,自动对焦灯33工作。当图2的闪光灯12处于待机模式时,闪光待机灯34工作。确认/删除按钮36用于在设定模式过程中进行确认或删除。输入/再现按钮37用于输入数据以及用于在再现模式中停止或再现。菜单按钮38用于对从模式标度盘14选择的模式显示菜单。上移按钮40up,右移按钮40ri,下移按钮40do以及左移按钮40le在设定模式的过程中使用。
图4为示出图2的数字照相机1的光照射部分的结构的示图。图5为示出图2的数字照相机的配置的概略图。
参考图4及图5,包括透镜(lens)单元20和滤光器单元(filterunit)41的光学系统(OPS)以光学方式处理光。OPS的透镜单元20包括变焦透镜ZL,对焦透镜FL和补偿透镜CL。
当用户按下包含在用户输入单元(INP)中的广角变焦按钮39W(见图3)或远摄变焦按钮39T(见图3)时,一个对应于广角变焦按钮39W或远摄变焦按钮39T的信号传送到微控制器512。因此,微控制器512控制一个透镜驱动器510,从而使变焦电机MZ工作,该变焦电机使变焦透镜ZL移动。换言之,当用户按下广角变焦按钮39W时,变焦透镜ZL的焦距变短,因而视角变宽,而当用户按下远摄变焦透镜按钮39T时,变焦透镜ZL的焦距变长,因而视角变窄。这样,微控制器512可以根据OPS的设计数据计算相对于变焦透镜ZL位置的视角。因为对焦透镜FL的位置是在变焦透镜ZL的位置被设定的状态下进行调节的,视角几乎不受对焦透镜FL的位置的影响。
如果对拍摄对象是自动或手动对焦,对焦透镜FL的位置随着拍摄对象距离Dc而改变。因为对焦透镜FL的位置是在设定变焦透镜ZL的位置时进行调节的,拍摄对象距离Dc会受到变焦透镜ZL的影响。
在自动对焦模式,主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器512控制透镜驱动器510,由此驱动对焦电机MF。因此,对焦透镜FL的位置是可以逐步移动的,每一步的距离是预先确定的,并且,在每一步计算焦点值。在此过程中,正比于图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的焦点值为最大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可以被确定,并且对焦电机MF为到达该位置的所需要的步数可以设定。
补偿透镜CL是不单独工作的,因为补偿透镜CL是对于整个折射率进行补偿。标号MA指示用于驱动光圈(aperture)(未示出)的电机。在指定曝光模式中光圈驱动电机MA具有的转动角与不在指定曝光模式中时的不同。在指定曝光模式中可设定指定检测区域。当设定指定检测区域时,数字照相机1的曝光根据指定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设定。这样,指定曝光模式可用于迫使数字照相机1通过使在数字照相机1的彩色LCD屏35上显示的指定检测区域与拍摄对象的选择部分匹配而只根据拍摄对象的一部分的平均亮度来设定曝光。
包括在OPS的滤光器单元41中的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消除高频光学噪声。包括在OPS的滤光器单元中的红外线截止滤光器(IRF)阻止入射光中的红外分量。
电荷耦合器件或互补金属氧化物(CMOS)半导体的光电转换单元(OEC)将来自OPS的光转变成模拟电信号。此处,DCP 507控制定时电路502以便控制OEC和相关二重采样器与模数转换器(CDS-ADC)501的操作。CDS-ADC 501处理来自OEC的模拟信号,消除高频噪声,调节幅度,然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根据存储于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505中的程序控制数字照相机1的整个操作的DSP 507处理来自CDS-ADC501的数字信号并生成由亮度和色度组成的数字图像。来自DSP 507的数字图像信号输入到LCD驱动器514,从而将图像显示于彩色LCD屏35上。
来自DSP 507的数字图像信号可以通过用于串行通信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21a或者RS232C接口508和RS232C连接器21b进行传送。并且来自DSP 507的数字图像信号也可以通过视频滤波器509和视频输出单元21c作为视频信号传输。
参考图2、3和5,通过微控制器512操作的光发射部分(LAMP)包括自拍灯11,自动对焦灯33以及闪光待机灯34。用户输入部分(INP)包括快门按钮13,模式标度盘14,功能选择按钮15,功能块按钮18,监视器按钮32,确认/删除按钮36,输入/再现按钮37,菜单按钮38,广角变焦按钮39W,远摄变焦按钮39T,上移按钮40up,右移按钮40ri,下移按钮40do以及左移按钮40le。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504暂存来自DSP 507的数字图像信号。EEPROM 505存储DSP 507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设置数据。这样,EEPROM 505就是记录用来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对焦方法的程序的记录媒体的一个例子。用户存储卡可插入到存储卡接口506或从其中取出。
音频处理器513可以将来自MIC的声音转送到DSP 507或扬声器SP。此外,音频处理器513可以将来自DSP 507的音频信号输出到扬声器SP。微控制器512响应来自闪光强度传感器19的信号来控制闪光控制器511的工作,由此驱动闪光灯12。
图6是示出图5中示出的DSP 507的拍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2至6对DSP 507的拍摄控制程序予以说明。包含在INP中的快门按钮13有两个档位。换言之,当用户轻按快门按钮13到第一档位时,从快门按钮13产生的第一档位信号S1接通。于是,当用户将快门按钮13按下至第一档位时(操作101),图5的DSP057拍摄控制程序启动。此处,变焦透镜ZL的当前位置已被设定。
DSP 507检查存储卡中的剩余容量(操作102)和判定存储卡中是否有足够的容量用于记录数字图像信号(操作103)。当存储卡没有足够的记录容量时,DSP 507指示存储卡容量不足(操作104)。当存储卡有足够的记录容量时,执行下面的步骤。
在自动白平衡(AWP)模式中,设定与AWP有关的参数(操作105)。在自动曝光(AE)模式中,DSP 507通过测量入射光亮度计算曝光并根据计算出的曝光驱动光圈驱动电机MA(操作106)。在自动对焦(AF)模式中,设定对焦透镜FL的当前位置(操作107)。
下面确定来自快门按钮13的第一档位信号S1是否接通(操作108)。当来自快门按钮13的第一档位信号S1未接通时,就意味着并未按下快门按钮13以启动拍摄。因此,程序执行终止。当第一档位信号S1接通时,就执行下面的操作。
在确定S1接通时,DSP 507确定第二档位信号S2是否被激活(操作109)。当第二档位信号S2没有接通时,就意味着用户没有完全将快门按钮13按下到第二档位以进行拍摄。于是,DSP 507返回操作106,再次执行操作106-109。
当第二档位信号S2接通时,这就意味着用户完全将快门按钮13按下到第二档位。于是,执行拍摄操作(操作110)。换言之,DSP 507由微控制器512操作,并且OEC和CDS-ADC501由定时电路502操作以捕获目标的图像。
其后,压缩图像数据(操作111)并生成压缩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操作112)。由DSP 507生成的图像文件被存储在存储媒体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由DSP 507生成的图像文件通过存储卡接口506存储于存储卡中(操作113)。在图像文件存储之后,拍摄控制算法结束。
图7为示出在手动对焦模式中图5的DSP 507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图8A和8B为示出焦点值与对焦透镜的位置关系及焦点值的一阶微分(differential)值的图。
参考图7至8B,数字照相机1的手动对焦程序200涉及在响应用户产生的手动操作信号移动图4的对焦透镜FL时显示图像。手动对焦程序200包含检测焦点值(操作S202和S203),移动对焦透镜FL(操作S204),确定对焦状态(操作S206)以及强化(emphasize)对焦状态(操作S207和S208)。
手动对焦程序200根据是否手动操作按钮被按下而执行(操作S201)。因此,手动操作按钮可能包含于数字照相机1中。手动操作按钮可包含用于对距离数字照相机1远的对象对焦的远距按钮和用于对距离数字照相机1近的对象对焦的近距按钮。
一般,当拍摄对象与数字照相机1的距离固定时,如无限远、2.5米或1米,手动对焦程序200被使用。特别是在不能使用自动对焦时(如暗色拍摄对象或单色拍摄对象),推荐使用手动对焦程序200。
通过操作远距按钮或近距按钮对焦电机MF以步为单位被驱动以寻找正比于图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的焦点值为最大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焦点值可以通过对整个对焦区域值进行积分而得出,该对焦区域值是根据截止频率对图像信号进行高频滤波而得到的。
对焦区域是在整个图像区域中可得到焦点值的区域。整个图像区域可以是对焦区域,但效率更高的方法是将显示于显示装置的一部分上的区域定义为对焦区域。具体说,对焦区域可以分别是水平或垂直方向显示装置的屏幕的四分之一或一半,并可以位于屏幕的中心。
在按下手动对焦按钮(操作S201)时,在从参考位置在一个方向上以预定的步数移动图4的对焦透镜FL时检测焦点值(操作S202和S203)。为了这一目的,驱动对焦电机MF以便使对焦透镜FL从参考位置,即当前位置,移动到设定的最终位置。在此过程中,计算焦点值。此处,在对焦透镜FL从当前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的过程中以第一步数单位,比如8步,驱动对焦电机MF时,计算正比于图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的焦点值。
焦点值可通过根据比传统的截止频率高的截止频率对图像信号进行高频滤波而获得。为此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任何大于用于处理图像信号的采样频率的百分之一的频率和小于采样频率十分之一的频率设定为截止频率。于是,可以对通过根据截止频率对图像信号进行高频滤波而得到的值进行积分而得到焦点值。
图8A为示出焦点值与图4的对焦透镜FL的关系曲线,图8B为示出焦点值的一阶微分的曲线图。图8A的焦点对准区域具有比图1的曲线大的倾角并且比图1的焦点对准区域更清晰。图8A的曲线具有改变点,即拐点(inflection point),在该改变点在焦点值之间具有最大和最小微分值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处的焦点值之间的二阶微分值为零。改变点之间的区域可以是焦点对准区域,并且在焦点对准区域之外的可以是模糊区域。
在操作S204中,通过手动操作手动对焦按钮使对焦透镜FL移动到当前位置。在操作S206中,确定当前位置的对焦状态。对焦状态包含焦点对准状态,其中确定数字照相机1已聚焦,和模糊状态,其中确定数字照相机1未聚焦。在图8A和图8B的示出焦点值与对焦透镜FL的位置的关系的曲线图中,确定改变点之间的焦点对准区域是处于焦点对准状态,而在改变点之间的该区域之外的区域是处于模糊状态。
或者,对焦透镜FL的当前位置的对焦状态可以通过图8A和图8B的曲线图中的焦点值之间的倾角(inclination)或斜率来确定。焦点值之间的倾角是当前位置的焦点值和前一步位置的焦点值之差。如果倾角小于第一参考值,则对焦状态可能是模糊状态。如果倾角大于比第一参考值大的第二参考值,则对焦状态可能是焦点对准状态。
本方法利用的事实是焦点对准区域的倾角值大于模糊区域的倾角值。比如,作为模糊区域中的小倾角的上限的第一参考值设定为每步0.3,而作为焦点对准区域中的大倾角的下限的第二参考值设定为每步5.0。
在操作S207和S208中,当前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被改变使得对焦状态的确定结果可表现在当前显示的图像中。具体地说,在操作S207中,由于对焦透镜FL是在焦点对准区域,当前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被提高,从而强化清晰度。在操作S208中,由于对焦透镜FL是在模糊区域,图像的清晰度受到破坏,从而强化模糊度(blurring)。
在操作S207中显示的改变的图像,是通过对当前图像信号进行高频滤波得到的。与此相反,在操作S208中,当前图像信号被低频滤波。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低频滤波器或高频滤波器可以实现为,比如,包含于用来驱动图5的LCD显示装置35的图5的LCD驱动器514中的滤波器,或实现为包含于图5的DSP 507中的图像处理电路块。在操作S207或操作SS208中显示经过改变的图像之后,程序返回到操作S201。
如果未按下手动对焦按钮(操作S201),则确定是否来自图2的快门按钮13的S2信号被激活(操作S209)。如果快门按钮已被按下到第二档位,则执行拍摄操作(操作S210),并且手动对焦模式终止。
图9为示出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图5的DSP 507的操作程序300的流程图。操作程序300涉及在以步为单位驱动对焦电机MF时寻找正比于图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的焦点值为最大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操作程序300包含检测焦点值(操作S302和S303),寻找具有最大焦点值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操作S304)以及移动图4的对焦透镜FL到最大焦点值的位置(操作S305)。
在操作S301中,确定是否通过自动对焦按钮产生了信号。操作S301可由图6的操作101代替,这取决于用户设定的对焦模式。
在操作S302和S303中,在从参考位置沿一个方向移动对焦透镜FL预定的步数的同时检测焦点值。为此目的,可以将任何大于用于处理图像信号的采样频率的百分之一的频率和小于采样频率十分之一的频率设定为截止频率。于是,可以检测到正比于图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的焦点值。
为了这一目的,驱动对焦电机MF以便使对焦透镜FL从参考位置,即当前位置,移动到设定的终点位置(ending position)。在此过程中,计算焦点值。此处,在对焦透镜FL从当前位置移动到终点位置的过程中以第一步数单位,比如8步,驱动对焦电机MF时,计算正比于图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分量量的焦点值。在这种情况下,如在图7的实施例中,焦点值可由图8A和8B的曲线图得到。
在操作S304中,找到具有最大焦点值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为此目的,可以采用在传统的自动对焦方法中使用的寻找具有最大焦点值的位置的各种方法。下面描述其中可以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方法。
在对焦透镜FL移动到以第一步数为单位计算出的焦点值之中的最大焦点值的位置之后,根据最大焦点值的位置测定和比较在小于第一步数的第二步数(比如,四步)之前和之后的位置处的焦点值。
根据此新的最大焦点值的位置,测定和比较在小于第二步数的第三步数(比如,两步)之前和之后的位置处的焦点值。换言之,最大焦点值和当前测定的两个值中的最大值就成为具有最终最大焦点值的对焦透镜FL的位置。
在操作S305中,对焦透镜FL移动到在操作S304中得到的最终最大焦点值的位置。当对焦透镜FL在最终最大焦点值的位置时,如果快门按钮被按下到第二档位并且产生S2时,则拍摄图像(操作数字照相装置310),并且终止自动对焦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1的对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图像获取装置,如需要自动或手动对焦的数字静止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及便携式电话照相机。
如上所述,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中,对焦状态的确定结果被表现在响应用户产生的手动操作信号而在当前显示的图像中。因此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当前的对焦状态,即使附加的对焦信息未显示在数字照相装置的显示装置上。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特定描述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由后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20)

1.一种对焦数字照相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对焦透镜接收光;
根据接收的光生成图像信号;
根据图像信号的高频分量计算焦点值;
根据图像信号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图像;以及
根据焦点值改变显示图像的清晰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焦点值确定对焦状态,其中如果确定数字照相装置已聚焦,则存在焦点对准状态,如果确定数字照相装置未聚焦,则存在模糊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用户输入移动对焦透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通过强化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在显示器上表示焦点对准状态;并且
通过强化显示图像的模糊度在显示器上表示模糊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对焦状态是焦点对准状态时,通过对图像信号进行高频滤波强化图像的清晰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对焦状态是模糊状态时,通过对图像进行低频滤波强化图像的模糊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焦点值的步骤包括:
设定截止频率;
通过对图像信号执行高频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图像信号,其中高频滤波是基于截止频率;以及
对滤波后的图像信号进行积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截止频率是从下面的组中选择的:
大于用于处理图像信号的采样频率的百分之一的频率;以及
小于采样频率十分之一的频率。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焦点值与对焦透镜的位置的图形表示中,
将包括焦点值的两个改变点之间的第一区域定义为焦点对准状态;而
将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定义为模糊状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比较当前对焦透镜位置的焦点值与先前对焦透镜位置的焦点值,对焦状态被确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计算当前对焦透镜位置和先前对焦透镜位置之间的倾角;
将所述倾角与第一参考值及大于第一参考值的第二参考值进行比较;
如果倾角小于第一参考值,则确定当前对焦状态是模糊状态;以及
如果倾角大于第二参考值,在确定当前对焦状态是焦点对准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操作对焦电机移动对焦透镜,其中对焦电机从第一起点移动第一步数到第一终点;
计算对焦电机执行的第一步数的每一步处的焦点值;
确定对第一步数计算出的焦点值中的第一最大焦点值;
将对焦透镜移动到与第一最大焦点值相对应的位置;
操作对焦电机执行第二步数,其中第二步数小于第一步数;
计算第二电机起点和第二电机终点处的第二步数的焦点值;
从第一最大焦点值、第二电机起点处的焦点值和第二电机终点处的焦点值中确定第二最大焦点值;
将对焦透镜移动到与第二最大焦点值相对应的位置;
操作对焦电机执行第三步数,其中第三步数小于第二步数;
计算第三电机起点和第三电机终点处的第三步数的焦点值;
从第二最大焦点值、在第三电机起点处的焦点值和第三电机终点处的焦点值中确定第三最大焦点值;以及
将对焦透镜移动到与第三最大焦点值相对应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步数是8。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步数是4。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步数是2。
16.一种数字照相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装置要拍摄的对象的光的光学系统,其中此光学系统包含对焦透镜;
接收表示光学系统所接收的光的信号并基于所述信号生成图像的数字处理器;
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屏幕;以及
根据焦点值改变显示图像的清晰度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相关二重采样器与模数转换器,所述相关二重采样器与模数转换器用来处理从光电变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消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改变信号的带宽以及将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由数字处理器处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移动对焦透镜的对焦电机。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数字处理器根据当前焦点值确定当前对焦状态。
20.一种其中包含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的步骤包括:
通过对焦透镜接收光;
根据接收的光生成图像信号;
根据图像信号的高频分量计算焦点值;
根据图像信号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图像;以及
根据焦点值改变显示图像的清晰度。
CN2005100093172A 2004-02-19 2005-02-18 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58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11015A KR100562406B1 (ko) 2004-02-19 2004-02-19 디지털 카메라의 초점 조절 방법
KR10-2004-0011015 2004-02-19
KR1020040011015 2004-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8057A true CN1658057A (zh) 2005-08-24
CN1658057B CN1658057B (zh) 2010-11-17

Family

ID=3485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931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58057B (zh) 2004-02-19 2005-02-18 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85082A1 (zh)
KR (1) KR100562406B1 (zh)
CN (1) CN16580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0040B (zh) * 2006-07-07 2011-07-27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主动的自动对焦窗
CN103124329A (zh) * 2011-11-18 2013-05-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驱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6932B2 (en) * 2005-04-22 2013-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ocus target discrimination using multiple focus zones
JP4533860B2 (ja) * 2006-03-09 2010-09-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露出制御方法
US7623178B2 (en) * 2006-07-28 2009-11-24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ocus verification in a digital imaging device
KR100809247B1 (ko) 2006-11-22 2008-02-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상 장치의 자동 초점 탐색 방법
KR101436836B1 (ko) * 2008-05-30 2014-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기에서 포커스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00357B1 (ko) * 2009-11-30 201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점프 영상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953A (en) * 1983-03-28 1985-10-01 Designs For Vision, Inc. Automatic facusing using slope and peak detection
CN1198177C (zh) * 2000-12-25 2005-04-20 蒋宏 对比空间频率实现成像光学系统自动对焦的方法
US6952015B2 (en) * 2001-07-30 2005-10-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US7053953B2 (en) * 2001-12-21 2006-05-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camera system for blurring portions of a verification image to show out of focus areas in a captured archival image
JP3530907B2 (ja) * 2002-01-31 2004-05-2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3322789A (ja) * 2002-04-30 2003-11-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合焦装置、カメラ、及び合焦位置検出方法
EP1793587B8 (en) * 2004-09-14 2012-12-26 Fujitsu Ltd. Image processor,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0040B (zh) * 2006-07-07 2011-07-27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主动的自动对焦窗
CN103124329A (zh) * 2011-11-18 2013-05-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驱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CN103124329B (zh) * 2011-11-18 2018-08-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驱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82542A (ko) 2005-08-24
CN1658057B (zh) 2010-11-17
US20050185082A1 (en) 2005-08-25
KR100562406B1 (ko) 200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2079B (zh) 用于自动对焦的图像拍摄设备和控制方法
JP4980982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合焦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724300B2 (en) Digital camera with a number of photographing systems
JP428861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60072915A1 (en) Camera with an auto-focus function
CN1769994A (zh) 半按下快门机构时处理屏幕上显示的装置和方法
TW200914975A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shoot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488982A (zh) 自动焦点对准方法和设备
US20050195309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voice recognition, an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CN1770820A (zh) 数码相机中去除热像素的方法和装置
US7339613B2 (en) Method of monitoring digital camera capable of informing user of inadequate photographing
CN101094328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838736A (zh) 在连拍模式下拍摄的数字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77236A (zh) 自适应显示图标的数字拍摄装置和控制该数字拍摄装置的方法
CN1770255A (zh) 在放大或者缩小图像时控制图像的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US7268817B2 (e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focusing using a quadratic function in camera
US8189055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629714A (zh) 进行附加扫描的照相机的自动对焦方法
CN1746760A (zh) 控制数码照相装置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
JP2007212724A (ja) 合焦位置決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658057B (zh) 数字照相装置的对焦方法
JP2008079193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731268A (zh) 自动对焦方法和使用自动对焦方法的数字照相装置
JP4565370B2 (ja) 電子カメラ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CN1747530A (zh) 控制数字拍摄装置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数字拍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GITALAL IMAG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TECHWI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8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14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nam,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TECHWIN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TECHWI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1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23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