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3607A - 再生方法与设备,及记录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再生方法与设备,及记录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43607A CN1643607A CNA038074958A CN03807495A CN1643607A CN 1643607 A CN1643607 A CN 1643607A CN A038074958 A CNA038074958 A CN A038074958A CN 03807495 A CN03807495 A CN 03807495A CN 1643607 A CN1643607 A CN 16436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information
- record
- file
- di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102100031830 Afadin- and alpha-actinin-binding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4
- 101710182459 Afadin- and alpha-actinin-binding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2
- BCJNRNBOQWJRIM-QFIPXVFZSA-N (2s)-3-(4-cyanonaphthalen-1-yl)oxy-n-[4-cyano-3-(trifluoromethyl)phenyl]-2-hydroxy-2-methylprop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C=1C2=CC=CC=C2C(C#N)=CC=1)C)NC1=CC=C(C#N)C(C(F)(F)F)=C1 BCJNRNBOQWJRIM-QFIPXVFZ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80173 Crassula musc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7867 FH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60553 Homo sapiens FH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12154 Homo sapiens Inverted formin-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0075 Inverted formin-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864 performanc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26890 Coding reg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969688 Homo sapiens Macrophage-expressed gene 1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74 Ker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1285 Macrophage-expressed gene 1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MOXZPMYMMBOUJY-UHFFFAOYSA-N n-[2-(2-aminoethylsulfanyl)ethyl]-5-(dimethylamino)naphthalene-1-sulfo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N(C)C)=CC=CC2=C1S(=O)(=O)NCCSCCN MOXZPMYMMBOUJ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11/105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or switching or masking the transducers in or out of their operative position
- G11B11/10563—Access of indexed par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9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1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record carrier stores a unique medium identif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9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stored in a management area, e.g. the video manager [VMG] of a DV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33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stored in header data, e.g. in sector head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8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9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 G11B20/0052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wherein each title is encrypted with a separate encryption key for each title, e.g. title key for movie, song or data file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66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step of erasing or nullifying data, e.g. data being overwritten with a random str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G11B20/10101—PR2 or PR(1,2,1), i.e. partial response class 2, polynomial (1+D)2=1+2D+D2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26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bit detection or demodulation methods
- G11B20/10287—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bit detection or demodulation methods using probabilistic methods, e.g. 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ors
- G11B20/1029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bit detection or demodulation methods using probabilistic methods, e.g. 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ors using the Viterbi algorithm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Algebra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从一轨道信息表读出对应于选择的轨道的信息,文件指针信息,及索引信息,该轨道信息表具有对应于每一轨道的解密信息,表示多个有头标的文件之一的文件指针信息,以及表示文件中位置的索引信息。基于文件指针信息读出有头标的文件的头标,并从该头标检测出对应于索引信息的文件中的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读出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并基于解密信息解密读出的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扩展在现有MD系统中使用的磁光盘获得的记录介质与记录设备,从而实现与现有MD系统的兼容性。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记录或再生数字音频数据的记录设备,已广泛普及直径64mm并封闭在卡盒中的磁光盘的微型盘。
在MD系统中,ATRAC(自适应变换声音编码)用作为音频数据的压缩系统。ATRAC是这样一种技术,即在预定时间窗口取得的音频数据通过使用MDTC(修改的离散余弦变换)被压缩编码。音乐数据通过ATRAC被压缩到1/5至1/10。
称为ACIRC(先进横向交错Reed-Solomon码)的卷积码用作为纠错系统,而EFM(8到14调制)用作为调制系统。ACIRC是用于对C1序列(垂直方向)与倾斜方向(C2序列)双重执行纠错编码的卷积码。并可对诸如音频数据等有序数据执行强力的纠错过程。然而在卷积码的情形下,在重写数据时必须有用于链接的扇区。基本上使用与现有小型盘(CD)类似的ACIRC系统和EFM。
U-TOC(用户TOC(内容表))用于音乐数据的管理。就是说,对于盘上可记录区的内缘提供称为U-TOC的区域。在现有的MD系统中,U-TOC是根据音乐片断顺序、轨道(音频轨道/数据轨道)的记录、擦除等被重写的管理信息,并对每一轨道(构成轨道的各部分)管理开始位置,结束位置以及模式。
MD系统的盘是小型价廉的,并且作为用于记录和再生音频数据的介质具有出色的特性。因而MD系统得到广泛普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MD系统中需要某些改进。其中之一就是与计算机的亲和性。
就是说,由于个人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已广泛进行为了在网络上分配音频数据的音乐分配。有这样的情形,即个人计算机用作为音频服务器且用户向便携式播放器下载他喜爱的音乐片断并再生音乐。在现有的MD系统中,与个人计算机的亲和性是不够的。因而例如需要引入一般的管理系统,诸如FAT系统等,并提高与个人计算机的亲和性。
由于当与个人计算机的亲和性提高时能够易于拷贝音频数据,因而增加了保护音频数据版权的必要性。因而需要加密音频数据并对其记录,以便进一步增强版权的保护。
此外,现有的MD系统的盘的记录容量大约等于160MB,且这一容量不能再大。因而,在保持与现有MD兼容性的同时,需要增加记录容量。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管理音频数据的编辑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其上记录每一独立数据的记录介质,包括:
单个的文件存储区,其中各个数据作为单个的文件被记录;
位置信息记录区,其中记录表示单个文件中每一数据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文件;以及
部分信息记录区,其中记录具有部分信息的部分信息文件,该部分信息标识每一数据,并与位置信息文件中的位置信息及对应于每一数据的解密信息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生方法,其再生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指定的记录数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记录数据信息文件中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解密信息以及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表示从位置信息文件读出的位置信息的记录位置,其中表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的所述位置信息已被记录在该位置信息文件中;
基于所述读出的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从所述位置信息文件读出位置信息;以及
基于来自记录介质的所述位置信息,从一个单个文件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在该记录介质上多个记录数据已被管理并作为单个文件被记录,以及基于所述读出的解密信息解密读出的记录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生设备,用于再生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指定的记录数据,包括该再生设备:
记录数据信息文件读取装置,用于从记录数据信息文件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解密信息以及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表示从位置信息文件读出的位置信息的记录位置,其中表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已被记录在该位置信息文件中;
位置信息读取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读出的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从所述位置信息文件读出位置信息;以及
解密和再生装置,用于基于来自记录介质的所述位置信息从单个文件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在该介质上多个记录数据已被管理,并作为单个文件被记录,以及用于基于所述读出的解密信息解密读出的记录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向记录介质记录输入的数据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输入数据编码并记录编码的数据,以便与被记录的文件连接;
记录数据文件的管理信息,编码的数据已经与该数据文件连接,以及基于编码数据的记录的结束位置该数据文件已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向记录介质记录连接的编码数据的连接位置信息;以及
记录用于指定连接的编码数据的连接位置信息的部分号码,连接的编码数据记录到连接位置信息文件中,该连接位置信息文件中记录有多个连接位置信息,并当执行编码时对信息编码。
根据本发明,音乐数据编码包含在音频数据文件中。对音频数据文件提供一个头标。一个标题、解密密钥信息和版权管理信息记录在头标中,并还提供索引信息。至于索引信息,一个轨道的一个音乐片断被划分为多个音乐片断。
轨道信息文件是这样一个文件,其中描述了用于管理存储在音频数据文件中的音乐数据的各种信息。轨道信息文件包括:播放顺序表(再生顺序表);编程的播放顺序表;一个分组信息表(分组信息表);一个轨道信息表(轨道信息表);以及名称表。
播放顺序表是表示按默认定义的播放顺序的表。表示到关于每一轨道号码(音乐片断号码)的轨道信息表的轨道描述符的链路目标的信息已存储在播放顺序表中。
关于每一音乐片断的信息已在轨道信息表中描述。轨道信息表包括每一轨道(每一音乐片断)的轨道描述符。其中已存储了音乐片断的音频数据文件的文件指针,索引号码,艺术家名,标题名,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已在每一轨道描述符中描述。
当由播放顺序表指定再生的轨道号码时,链路目标的轨道描述符被读出。音乐片断的文件指针索引号码,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的指针,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从轨道描述符被读出。
从音乐片断的文件指针访问音频数据文件,并读出音频数据文件的头标信息。如果音频数据已被加密,则使用从头标读出密钥信息。再生音频数据文件。这时,如果指定了索引号码,则从头标信息检测出指定的索引号码的位置,并从这一索引号码位置开始再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1系统规范的盘的图示。
图2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1系统规范的盘的记录区的图示。
图3A和3B用于说明下一代MD2系统规范的盘的图示。
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2系统规范的盘的记录区的图示。
图5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纠错编码过程的图示。
图6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纠错编码过程的图示。
图7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纠错编码过程的图示。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摇摆产生地址信号的透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的MD系统和下一代MD1系统中ADIP信号的图示。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MD系统和下一代MD1系统中ADIP信号的图示。
图11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2系统中ADIP信号的图示。
图12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2系统中ADIP信号的图示。
图13是表示现有的MD系统和下一代MD1系统中ADIP信号与帧之间关系的图示。
图14是表示下一代MD1系统中ADIP信号与帧之间关系的图示。
图15是用于说明下一代MD2系统中控制信号的图示。
图16是盘驱动设备的框图。
图17是表示介质驱动单元构成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根据下一代MD1的盘的一例的初始化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根据下一代MD2的盘的一例的初始化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信号记录位图的图示。
图21是表示FAT扇区读过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FAT扇区写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在单个设备中FAT扇区读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在单个设备中FAT扇区写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说明信号记录位图生成的流程图。
图26是用于说明信号记录位图生成的流程图。
图27是用于说明信号记录位图生成的流程图。
图28是用于说明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图示。
图29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音频数据文件的图示。
图30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轨道索引文件的图示。
图31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播放顺序表的图示。
图32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编程的播放顺序表的图示。
图33A和33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组信息表的图示。
图34A和34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轨道信息表的图示。
图35A和35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部分信息表的图示。
图36A和36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名称表的图示。
图37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的一个例子的过程的图示。
图38是用于说明在名称表中多个名称槽位(name slot)可被参照的图示。
图39A和39B是用于说明在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一例中从音频数据文件擦除部分的过程的图示。
图40是用于说明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图示。
图41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音频数据文件结构的图示。
图42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轨道索引文件的图示。
图43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播放顺序表的图示。
图44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编程的播放顺序表的图示。
图45A和45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组信息表的图示。
图46A和46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轨道信息表的图示。
图47A和47B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名称表的图示。
图48是用于说明根据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的一个例子的过程的图示。
图49表示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并且是用于说明一个文件的数据按索引划分为多个索引区的图示。
图50表示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并且是用于说明轨道连接的图示。
图51表示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第二例,并且是用于说明根据另一方法轨道连接的图示。
图52A和52B是用于说明在个人计算机和盘驱动设备连接的状态下,根据写入的数据类型转移管理权的图示。
图53A和53B是用于说明音频数据检验序列的图示。
图54是在概念上说明下一代MD1系统与现有的MD系统在盘驱动设备中共存状态的示意图。
图55是以便携式构成的盘驱动设备的一例的外观视图。
图56是表示在盘未格式化情形下盘驱动设备一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7是表示在作为空白盘的一个盘插入盘驱动设备情形下格式化过程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58是表示向盘记录音频数据的情形下盘驱动设备一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9是表示盘的格式从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一种格式变为根据现有MD系统格式的过程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记录系统的概述
在采用本发明的记录和再生设备中,使用类似于在MD(微型盘)系统的盘或符合MD系统中使用的盘的磁光记录盘来作为记录介质,并使用FAT(文件分配表)系统作为文件管理系统记录和再生诸如音频数据等内容数据,以获得与现有个人计算机的亲和性。通过对现有MD系统改进纠错系统和调制系统,增加数据的记录容量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进而,加密内容数据并防止非法拷贝,从而保护内容数据的版权。
作为记录/再生格式,已提出:下一代MD1的规范,其中使用的盘基本上类似于现有MD系统中使用的盘;以及下一代MD2规范,其中使用的盘虽然其外观类似于现有MD系统使用的盘,但通过使用磁感应超级分辨率(MSR)技术提高了在线性记录方向的记录密度,因而进一步增加了记录容量。
在现有的MD系统中,使用直径64mm并封装在卡盒中的磁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盘的厚度等于1.2mm,并在中心形成直径11mm的中心孔。卡盒的形状为长度等于69mm,宽度等于72mm,且厚度等于5mm。
在下一代MD1的规范和下一代MD2规范两者中,所有那些盘的形状和那些卡盒的形状分别相同。下一代MD1规范与下一代MD2规范的每一盘的导入区的开始位置从29mm开始,并类似于现有MD系统中使用的盘。
研究在下一代MD2系统中轨道间距设置为从1.2μm到1.3μm的范围的一个值(例如1.25μm)。另一方面,在共同使用现有MD系统的下一代MD1系统中,轨道间距设置为1.6μm。下一代MD1位长设置为0.44μm/位,并且下一代MD2位长设置为0.16μm/位。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每一个的冗余度等于20.50%。
在下一代MD2系统规范的盘中,通过使用磁感应超级分辨率技术改进线性密度方向的记录容量。磁感应超级分辨率技术使用的原理是,当盘到达预定的温度时,切割层进入磁中性状态,且转移到再生层的磁壁移动,使得微标记在光束点中看上去变大。
就是说,在下一代MD2系统规范的盘中,至少作为用于记录信息的记录层的一个磁层,切割层,以及用于再生信息的磁层压到一透明基片上。切割层成为调节交换耦合功率的层。当盘到达预定温度时,切割层进入磁中性状态,且转换为记录层的磁壁被转换成用于再生的磁层。这样,可在光束点中看到微标记。在记录时,可通过使用激光脉冲磁场调制技术形成微标记。
在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中,为了改进转移余量(detrack margin),来自凸起间的串扰,摇摆信号的串扰,以及聚焦的漏损,把凹槽做得较深,并把凹槽的倾斜度做的更陡。在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中,凹槽的深度例如在从160nm到180nm的范围内,凹槽的倾斜度例如在从60°到70°的范围内,而凹槽的宽度例如在从600nm到700nm的范围内。
对于光学规范,在下一代MD1的规范中,激光波长λ设置为780nm,且光头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数值为0.45。而且对于下一代MD2的规范,激光波长λ设置为780nm,且光头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数值为0.45。
作为记录系统,在下一代MD1规范和下一代MD2规范中都使用凹槽记录系统。就是说,凹槽(盘表面上的凹槽)用作为记录和再生的轨道。
作为纠错编码系统,现有的MD系统中已使用根据ACIRC(先进横向交错Reed-Solomon码)的卷积码。然而在下一代MD1规范和下一代MD2规范中,使用其中组合了RS-LDC(Reed Solomon-长距离码)和BIS(突发指示符子码)的块整体型码。通过使用块整体型的纠错码,链接扇区就成为不必要的了。根据其中组合了LDC和BIS的纠错系统,当引起突发差错时,可通过BIS检测差错位置。使用该差错位置通过LDC码可进行擦除校正。
作为地址系统,使用一种摇摆凹槽系统,其中在形成根据单螺旋的凹槽之后在凹槽的两侧形成作为地址信息的摇摆。这种地址系统称为ADIP(前凹槽中的地址)。在现有的MD系统规范和下一代MD1与下一代MD2规范中,线性密度是不同的。在现有的MD系统中,使用称为ACIRC的卷积码作为纠错码。由于在下一代MD1与下一代MD2规范中使用其中组合了LDC和BIS的块完整型码,所以冗余度是不同的,且ADIP与数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被改变。因而,在共同使用现有MD系统的盘的下一代MD1的规范中,处理ADIP信号的方法设置为不同于现有的MD系统中的方法。在下一代MD2规范中,ADIP信号规范被改变,使得与下一代MD2规范更加匹配。
对于调制系统,虽然在现有的MD系统中使用EFM(8到14调制),但在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中使用RLL(1,7)PP(RLL:运行长度受限,PP:奇偶性保留/禁止rmtr(重复的最小转移游程长度))(以下称为1-7pp调制)。作为数据的检测系统,在下一代MD1中采用使用局部响应PR(1,2,1)ML的Viterbi解码系统,并在下一代MD2中采用使用局部响应PR(1,-1)ML的Viterbi解码系统。
CLV(固定线性速率)或ZCAV(区带固定角速度)用作为盘驱动系统。其标准的线性速度在下一代MD1规范中设置为2.4m/秒,并在下一代MD2规范中设置为1.98m/秒。在现有的MD系统规范中,在60分钟的盘中其设置为1.2m/秒,在74分钟的盘中设置为1.4m/秒。
在使用现有的MD系统中作为共用使用的盘的下一代DM1所规范中,每盘的总数据记录容量大约等于300兆字节(在使用80分钟盘的情形下)。通过从EFM向1-7pp调制改变调制系统,窗口余量(window margin)从0.5向0.666改变,使得在这方面可实现1.33倍的高密度。通过从ACIRC系统向BIS和LDC的组合改变纠错系统,提高了数据效率,使得在这方面可实现1.48倍的高密度。总之,通过使用基本上相同的盘可实现大约两倍于现有MD系统的数据容量。
在使用磁感应超级分辨率的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中,实现了在线性密度方向更高的密度,且总的数据记录容量大约等于1吉字节。
在下一代MD1中作为标准线速度的数据率等于4.4兆字节/秒,并在相对于MD2中等于9.8兆字节/秒。
2.关于盘
图1示出下一代MD1盘的构成。作为下一代MD1的盘,现有MD系统的盘是共用的。就是说,通过向透明聚碳酸酯基片层压电介质膜,磁膜,电介质膜和反射膜而形成盘。进而在它们上层压保护膜。
在下一代MD1的盘中,如图1所示,在盘的内缘导入区提供一P-TOC(预制作的TOC(内容表))区。这一区域成为作为物理结构的预制作区。就是说,通过压制坑(emboss pit)控制信息等已作为P-TOC信息被记录。
提供了P-TOC区的导入区的外缘被设置为可记录区(磁光可记录区),并且是可记录/可再生区,其中已形成一凹槽作为记录轨道的导向凹槽。对于可记录区的内缘提供了U-TOC(用户TOC)。
U-TOC具有类似于在现有MD系统中用于记录盘的管理信息的U-TOC的构成。在现有的MD系统中,U-TOC是根据音乐片断顺序、轨道(音频轨道/数据轨道)的记录、擦除等重写的管理信息,并且对于每一轨道(构成轨道的部分)管理开始位置、结束位置以及模式。
对U-TOC的一个外缘提供一个警告轨道。警告轨道是一种报警轨道,其中已记录了一种警告声音,表示在下一代MD1系统中使用盘且不能由现有MD系统播放器再生。
图2表示图1中所示下一代MD1规范的盘的可记录区的构成。如图2所示,U-TOC和警告轨道设置在可记录区的开头(内缘侧)。在包含U-TOC和警告轨道的区域中,数据通过EFM调制并记录,使得其也能够通过现有的MD系统的播放器再生。对于其中数据由EFM调制和记录的区域的外缘,提供其中通过下一代MD1系统的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的一个区域。其中数据按EFM调制并记录的区域,以及其中数据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的区域,彼此离开预定的距离,并在它们之间提供一个保护带。由于提供了这一保护带,防止了诸如下一代MD1规范的盘向现有MD播放器加载并引起不便的情形。
在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数据的区域的开头(在内缘侧),提供了一DDT(盘描述表)区域和一保留的轨道。提供DDT区域是为向被物理防护的一区域执行交替的过程。唯一的ID(UID)进而记录到DDT区域中。UID是每一记录介质特有的一个标识码,并例如基于一种预定方式产生的随机数。用于保护内容的信息存储在保留轨道中。
进而,对于数据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的区域提供一FAT(文件分配表)区域。FAT区是用于通过FAT系统管理数据的区域。该FAT系统进行与通用个人计算机中使用FAT系统一致的数据管理。该FAT系统通过FAT链,使用指示文件关于路径的目录,或目录的进入点以及其中描述FAT簇连接信息的FAT表进行文件管理。
在下一代MD1规范的盘中,警告轨道的开始位置信息,及数据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的区域的开始位置信息在U-TOC区域中记录。
当下一代MD1的盘加载到现有的MD系统播放器时,读取U-TOC区域,从U-TOC的信息获知警告轨道的位置,警告轨道被访问,并开始警告轨道的再生。表示盘在下一代MD1系统中使用且不能由现有MD系统播放器再生的警告声音,已记录在警告轨道中。由这一警告声音通知盘不能在现有MD系统播放器中使用的事实。
作为警告声音,可形成诸如“本播放器不能使用”的警告词语。当然,也可使用蜂鸣声音。
当下一代MD1的盘向符合下一代MD1的播放器加载时,读取U-TOC区域。从U-TOC的信息获知已经按1-7pp调制记录数据的区域的开始位置,并读出DDT、保留轨道及FAT区域。在1-7pp调制的数据区中,使用FAT系统而不使用U-TOC进行数据管理。
图3A和3B示出下一代MD2的盘。该盘通过向透明聚碳酸酯基片层压电介质膜、磁膜,电介质膜及反射膜形成。进而向它们层压一保护膜。
在如图3A所示的下一代MD2的盘中,控制信息已通过ADIP信号记录到盘的内缘导入区。在下一代MD2的盘中,对导入区没有提供压制坑的P-TOC,但代之使用通过ADIP信号的控制信息。可记录区从导入区的外缘开始,并且是可记录及可再生的区域,其中形成凹槽作为记录轨道的导向凹槽。在这一可记录区中数据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
在如图3B所示的下一代MD2盘中,通过层压作为用于记录信息的记录层的磁层101,切割层102,及用于再生信息的磁层103形成的一层用作为磁膜。切割层102是用于调节交换耦合功率的层。当切割层102到达预定温度时,其进入磁中性状态,并且转换为记录层101的磁壁被转换成用于再生的磁层103。这样,在对于在记录层101中再生的磁层103的光束点中微标记看上去被放大。
例如能够从导入区的信息辨别出系统是下一代MD1或是下一代MD2。就是说,如果在导入区检测出通过压制坑形成的P-TOC,则能够确定盘是现有的MD或下一代MD1的盘。如果在导入区检测出通过ADIP信号形成的控制信息,且没有检测出通过压制坑形成的P-TOC,则能够确定盘是下一代MD1的盘。辨别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方法不限于这种方法,但它们从在轨状态和离轨状态的跟踪误差信号的相位辨别出。还可形成用于标识盘的检测孔等。
图4示出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可记录区的构成。如图4所示,所有的数据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在可记录区。在数据按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的区域的开头(在内缘侧)提供了DTT区和保留轨道。提供DDT区作为交替区(alternating area)管理数据的记录区,该数据用于对有物理缺陷的区域管理交替区。进而在DDT区记录以上的UID。用于保护内容的信息存储在保留轨道中。
进而,对于按1-7pp调制被调制和记录数据的区域提供FAT区。FAT区是用于按FAT系统管理数据的区域。FAT系统根据在一般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FAT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下一代MD2的盘中,不提供U-TOC区域。如果下一代MD2的盘加载到符合下一代MD2的播放器中,则读出预定位置中存在的DDT,保留轨道,FAT区域,并使用FAT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在下一代MD1盘和下一代MD2盘中,花费长时间的初始化操作是不需要的。就是说,在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中,不需要除了为形成必须的最小DDT表,保留轨道,FAT表的操作之外的初始化操作。可从没有使用的盘直接执行可记录区的记录和再生。
3.信号格式
以下将描述下一代MD1系统及下一代MD2系统的信号格式。在现有的MD系统中,ACIRC卷积码用作为纠错系统,且由对应于子码块数据量的2352字节组成的扇区用作为记录和再生的访问单元。在卷积码的情形下,由于纠错编码序列跨过多个扇区,当数据重写时,必须在相邻扇区之间准备链接扇区。作为地址系统,使用ADIP作为摇摆凹槽系统,其中在通过单个螺旋形成凹槽之后,在凹槽两侧形成用作为地址信息的摇摆。在现有的MD系统中,ADIP信号的安排成使得其在访问由2352个字节组成的扇区的情形下是最优的。
另一方面,在下一代MD1系统规范和下一代MD2系统规范中,使用LDC和BIS组合的块完整型码,并使用64k字节作为记录和再生的访问单元。在块完整型码中,链接扇区是不必要的。因而,在共用现有的MD系统的盘的下一代MD1系统规范中,改变了处理ADIP信号的方式,以便可应付新的记录系统。在下一代MD2系统的规范中,改变了ADIP信号规范,以便与下一代MD2规范更加匹配。
图5,6和7用来说明在下一代MD1系统和下一代MD2系统中使用的纠错系统。在下一代MD1系统和下一代MD2系统中,组合了如图5所示按LDC的纠错编码系统以及如图6和7所示的BIS系统。
图5示出通过LDC纠错编码的编码块的构成。如图5所示,向每一纠错编码扇区添加4个字节的差错检测码EDC,且该数据被二维排布成检测编码块,其在水平方向是304个字节,并在垂直方向是216个字节。每一纠错编码扇区包括2k字节的数据。如图5所示,每一个由2k字节组成的32个纠错编码扇区被排布在由水平方向的304字节及垂直方向的216字节构成的纠错编码块中。用于纠错的32位Reed-Solomon码的奇偶性在垂直方向添加到32个纠错编码扇区的纠错编码块的数据,这些扇区按二维方式排布,使得如上所述304个字节排布在水平方向,而216个字节排布在垂直方向。
图6和7示出BIS的构成。如图6所示,每38个字节的数据被插入一个字节的BIS,且总共157.5字节的数据(38×4=152字节),3个字节的BIS数据,以及2.5字节的帧同步设置到一个帧。
如图7所示,BIS的块通过收集496个每一个如上构成的帧构成。576字节的用户控制数据,144字节的地址单元数,及768字节的纠错码包含在BIS数据中(3×496=1488字节)。
如上所述,由于在BIS数据中768字节的纠错码添加到1488字节的数据中,所以能够有力地进行纠错。通过每38字节嵌入BIS码,当出现突发差错时,能够检测出差错的位置。通过LDC码使用差错位置能够进行擦除校正。
如图8所示,通过在单螺旋凹槽的两侧形成摇摆来记录ADIP信号。就是说,通过对地址数据频率调制,ADIP信号作为凹槽的摇摆被记录。
图9示出在下一代MD1的情形下ADIP信号的扇区格式。
如图9所示,ADIP信号的1个扇区(ADIP扇区)包括:4位同步;8位的ADIP簇号码的(upper bit)上位;8位的ADIP簇号码的下位(lower bit);8位的ADIP扇区号码;以及14位的检错码CRC。
同步是用于检测ADIP扇区头部的预定模式的信号。在传统的MD系统中,由于使用卷积码,链接扇区是必须的。用于链接的扇区号码是具有负值的扇区号码,并且是扇区号码“FCh”,“FDh”,“FEh”及“FFh”之一(h标记十六进制数)。由于现有的MD系统的盘在下一代MD1中共同使用,ADIP扇区的格式类似于现有的MD系统的格式。
在下一代MD1系统中,如图10所示,ADIP簇由ADIP扇区号码“FCh”到“FFh”及“0Fh”到“1Fh”的36个扇区构成。如图10所示,两个记录块的数据(64k字节)排布在一个ADIP簇中。
图11示出在下一代MD2情形下ADIP扇区的构成。在下一代MD2规范中,ADIP扇区由16个ADIP扇区构成。因而,ADIP的扇区号码可由4位表示。在下一代MD中,由于使用块完整纠错码,链接扇区是不必要的。
如图11所示,下一代MD2的ADIP扇区包括:4位同步;4位的ADIP簇的上位;8位的ADIP簇的中位(middle bit);4位的ADIP簇的下位;4位的ADIP扇区号码;以及18位的奇偶纠错。
同步是用于检测ADIP扇区头部的预定模式的信号。作为ADIP簇号码,描述了总共16位的上4位、中8位以及下4位。由于ADIP簇由16位ADIP扇区构成,ADIP扇区的扇区号码由4位构成。虽然在现有的MD系统中使用14位检错码,但使用18位的奇偶纠错。在下一代MD2规范中,如图12所示,一个记录块的数据(64k字节)排布在一个ADIP簇中。
图13示出在下一代MD1情形下ADIP簇和BIS的帧之间的关系。
如图10中所示,在下一代MD1规范中,一个ADIP簇由ADIP扇区“FC”到“FF”以及ADIP扇区“00”到“1F”的36个扇区构成。两个数据排布在一个ADIP簇中,每一个数据由作为记录与再生单元的一个记录块(64k字节)构成。
如图13所示,一个ADIP扇区划分为18个前半扇区及18个后半扇区。
作为记录或再生单元的一个记录块的数据排布到由496个帧构成的BIS的块中。在对应于BIS块的496个帧数据的帧(帧“10”到帧“505”)之前添加10帧(帧“0”到帧“9”)的前同步码。在数据帧之后添加6帧(帧“506”到帧“511”)的后同步码。总共512帧的数据排布在从ADIP扇区“FCh”到ADIP扇区“0Dh”范围的前半ADIP簇中,以及从ADIP扇区“0Eh”到ADIP扇区“1Fh”范围的后半ADIP簇中。数据帧之前的前同步码的帧以及数据之后的后同步码的帧用来在与相邻记录块链接时保护数据。前同步码还用来对用于数据的PLL的拉入,信号振幅的控制,信号位移的控制等等。
通过ADIP簇和关于其位于簇之前还是之后的辨别的结果,指定记录或再生记录块的数据时的物理地址。当在记录或再生时指定物理地址时,从ADIP信号读出ADIP扇区,从ADIP扇区的再生信号读出ADIP簇号码和ADIP扇区号码,并辨别其位于该ADIP簇之前还是之后。
图14示出在下一代MD2系统规范的情形下ADIP簇与BIS帧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在下一代MD2规范中,一个ADIP簇由16个ADIP扇区构成。一个记录块的数据(64k字节)排布在一个ADIP簇中。
如图14所示,作为记录或再生单元的一个记录块的数据(64k字节)排布在496个帧构成的BIS块中。10帧(帧“0”到帧“9”)的前同步码添加到对应于BIS的块的496帧数据的各帧(帧“10”到帧“505”)之前。6帧的后同步码(帧“506”到帧“511”)添加到数据的各帧之后。总共512帧的数据排布在包括ADIP簇“Oh”到“Fh”的ADIP簇中。
在数据帧之前的前同步码的帧以及在数据之后的后同步码的帧,用来在与相邻记录块链接时保护数据。前同步码还用来对用于数据的PLL的拉入,信号振幅的控制,信号位移的控制等等。
在记录或再生记录块的数据时的物理地址是通过ADIP簇指定的。当在记录或再生时指定物理地址时,从ADIP信号读出ADIP扇区,并从ADIP扇区的再生信号读出ADIP簇号码。
在这种盘中,由于当开始记录或再生时进行激光功率的控制等,所以需要各种控制信息。在下一代MD1规范的盘中,如图1所示,在导入区提供P-TOC,并从P-TOC获得各种控制信息。
在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中,不提供通过压制坑形成的P-TOC,且控制信息通过ADIP信号在导入区记录。在下一代MD2的盘中,由于使用磁感应超级分辨率技术,重要的是控制激光功率。在下一代MD2的盘中,在导入区个导出区中提供用于功率控制调节的校准区。
就是说,图15示出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导入区和导出区。如图15所示,在盘的导入区和导出区提供了功率校准区作为激光束的功率控制区。
提供控制区,其中在导入区记录了通过ADIP形成的控制信息。通过ADIP进行的盘的控制信息的记录标记着控制信息通过使用分配为ADIP簇号码的低位的区域来描述。
就是说,ADIP簇号码从可记录区的开始位置开始,并设置为导入区中的负值。如图15中所示,下一代MD2的ADIP扇区包括:4位的同步;8位的ADIP簇号码的上位;8位的控制数据(ADIP簇号码的下位);4位的ADIP扇区号码;以及18位的奇偶纠错。诸如盘类型、磁相位、密度、读取功率等等的控制信息,如图15所示,在分配为ADIP簇号码下位的8位中描述。
由于ADIP簇的上位保留原状,本位置可按一定的精度获知。对于ADIP扇区“0”和“8”,通过留下ADIP簇号码的下8位,可以预定的间隔精确获知ADIP簇。
关于通过ADIP信号形成的控制信息的记录的技术,在JapanesePatent Application No.2001-123535的说明书中详细描述,该文献由作为本发明的申请人以前已提出过。
4.记录和再生设备的构成
以下将参照图16和17描述对应于下一代MD1的规范与下一代MD2的规范的盘的驱动设备(记录和再生设备)的构成。
图16中,盘驱动设备1作为例如能够连接到个人计算机100的设备表示。
盘驱动设备1具有:介质驱动单元2;存储转移控制器3;簇缓冲存储器4;辅助存储器5;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6和8;USB集线器7;系统控制器9;以及音频处理单元10。
介质驱动单元2执行向/从加载的盘90的记录/再生。盘90是下一代MD1的盘,下一代MD2的盘,或现有的MD的盘。以下将参照图17解释介质驱动单元2的内部构成。
存储转移控制器3控制来自介质驱动单元2的再生数据以及提供给介质驱动单元2的记录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基于存储转移控制器3的控制,簇缓冲存储器4执行由介质驱动单元2在记录块单元上从盘90的数据轨道读出的数据的缓冲操作。
基于存储转移控制器3的控制,辅助存储器5存储各种管理信息及由介质驱动单元2从盘90读出的特定信息。
系统控制器9控制整个的盘驱动设备1,并控制与连接的个人计算机100的通信。
就是说,系统控制器9能够与通过USB I/F 8和USB集线器7连接的个人计算机100通信,并执行诸如写请求,读请求等等的命令的接收,状态信息及其他必要的信息等的传输。
系统控制器9,例如根据盘90向介质驱动单元2的加载,指令介质驱动单元2从盘90读出管理信息等,因而允许读出的管理信息等通过存储转移控制器3向辅助存储器5存储。
如果由个人计算机100进行一定的FAT扇区的读请求,系统控制器9允许介质驱动单元2执行包含该FAT扇区的记录块的读取。读出的记录块的数据由存储转移控制器3写入簇缓冲存储器4。
系统控制器9进行控制,用于从写入在簇缓冲存储器4的记录块的数据读出请求的FAT扇区的数据,并通过USB I/F及USB集线器7将其传输到个人计算机100。
如果由个人计算机100进行一定的FAT扇区的写请求,首先系统控制器9允许介质驱动单元2执行包含该FAT扇区的记录块的读取。读出的记录块由存储转移控制器3写入簇缓冲存储器4。
系统控制器9允许来自个人计算机100的FAT扇区的数据(记录数据)通过USB I/F 6提供给存储转移控制器3,并允许在簇缓冲存储器4上执行对应的FAT扇区数据的重写。
在必要的FAT扇区作为记录数据已重写入介质驱动单元2的状态下,系统控制器9指令存储转移控制器3转移存储在簇缓冲存储器4中的记录块的数据。在介质驱动单元2中,记录块的记录数据被调制并写到盘90上。
开关50连接到系统控制器9。开关50设置盘驱动设备1的操作模式为下一代MD1系统或现有的MD系统之一。就是说,在盘驱动设备1中,音频数据可根据现有的MD系统,以现有的MD系统格式与下一代MD1系统格式这两种格式记录到盘90上。盘驱动设备1主体的操作模式通过开关50可清楚地显示给用户。
对于盘驱动设备1提供了例如包括LCD(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51。基于从系统控制器9提供的显示控制信号,显示器51能够显示文本数据,简单的图标等,并显示关于盘驱动设备1状态的信息,给用户的消息等。
作为输入系统,音频处理单元10具有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单元,诸如线路输入电路,麦克风输入电路等,A/D转换器,及数字音频数据输入单元。音频处理单元10还具有ATRAC压缩编码器/解码器,以及压缩数据的缓冲存储器。进而,作为输出单元,音频处理单元10具有数字音频数据输出单元,D/A转换器,以及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单元,诸如线路输出电路,头戴耳机输出电路等。
如果盘90是现有MD的盘,则当音频轨道记录到盘90上时,数字音频数据(或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到音频处理单元10。输入的线性PCM数字音频数据,或作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并由A/D转换器转换而获得的线性PCM音频数据,被ATRAC压缩编码并存储到缓冲存储器。音频数据在预定的定时(对应于ADIP簇的数据单元)从缓冲存储器读出并转移到介质驱动单元2。在介质驱动单元2中,转移的压缩数据被EFM调制并作为音频轨道写到盘90上。
如果盘90是现有的MD系统的盘,当再生盘90的音频轨道时,介质驱动单元2把再生数据解调为在ATRAC压缩数据状态的数据,并通过存储转移控制器3将其转移给音频处理单元10。音频处理单元10执行ATRAC压缩解码,以获得线性PCM音频数据,并从数字音频输出单元将其输出,或其通过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由线路输出/头戴耳机输出而输出。
至个人计算机100的连接不限于USB,而是可使用另外的外部接口诸如IEEE(电工和电子工程协会)1394等进行。
使用FAT系统进行记录/再生数据管理。对于记录块与FAT扇区之间的转换,在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 No.2001-289380的说明书中已详细描述,该文献由作为本发明的同一申请人以前已提出过。
如上所述,在重写FAT扇区的情形下,执行以下过程,包括FAT扇区的记录块(RB)被访问,记录块的数据在簇缓冲存储器4上被读出,并暂时写入簇缓冲存储器4,记录块的FAT扇区被重写,以及已向其重写FAT扇区的记录块从簇缓冲存储器4被再次写入到盘。
然而,由于在下一代MD1及下一代MD2的盘中可记录区不被初始化,有这样的情形、当FAT扇区被重写时,如果记录块还没有使用,当记录块的数据被读出时,不能获得RF信号,再生数据变为出错,其不能被读出,且FAT扇区不能被写入。
而且在读出FAT扇区的情形下,执行以下的过程,以使访问包含FAT扇区的记录块,在簇缓冲存储器4上读出记录块的数据并暂时将其写入簇缓冲存储器4,以及从记录块抽取目标FAT扇区的数据。由于可记录区在这一情形下不被初始化,如果这一记录块还没有被使用,则有这样的情形,即不能获得RF信号,数据不能被读出,或再生错误数据。
因而,要辨别被访问的记录块是否已使用。如果这一记录块没有被使用,则不执行记录块的读取。
就是说,如图20所示,对于每一记录块号码,形成表示记录块是否已使用的信号记录位图(SRB)。例如,如果在这记录块中写操作从未进行,则信号记录位图的位的值等于“0”。例如,如果在这记录块中写操作已进行,其等于“1”。
图21是一流程图,表示在以下情形执行的过程,即,对应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规范的盘的盘驱动设备连接到个人计算机,且数据基于FAT扇区单元读出。
在图21中,如果从个人计算机侧发出FAT扇区的读出命令,则获得该扇区已经存储的记录块的号码(步骤S1)。被指令的扇区号码是一绝对扇区号码,其中盘的用户区的头部设置为0。辨别是否对FAT扇区进行了交替的过程(步骤S2)。
如果在步骤S2确定对FAT扇区没有进行交替的过程,则目标FAT扇区包含到在步骤S1获得的记录块中。因而,获得对应于该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0”或“1”)(步骤S3)。
如果在步骤S2确定已对FAT扇区进行交替的过程,由于实际上被读出/写入的FAT扇区是一交替扇区,从DDT的交替表获得实际上将被读出/写入的交替扇区的记录块号码(步骤S4)。获得对应于包含交替扇区的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0”或“1”)(步骤S3)。
信号记录位图如图20中所示构成。如果在这记录块中写操作从未进行,则例如其值等于“0”。如果在这记录块中写操作已经进行,则例如其值等于“1”。这一记录块是否是具有写历史的记录块,是从信号记录位图来辨别的(步骤S5)。
如果在步骤S5确定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等于“1”,且这一记录块是具有写历史的记录块,则从盘向簇缓冲存储器4读出这记录块的数据(步骤S6)。对应于目标FAT扇区的部分从簇缓冲存储器4抽取,并作为读取的数据输出(步骤S7)。
如果在步骤S5确定,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等于“0”,且这一记录块是没有写历史的记录块,则簇缓冲存储器4以全部“0”嵌入(步骤S8)。对应于目标FAT扇区的部分从簇缓冲存储器4抽取,并作为读取的数据输出(步骤S7)。
图22是一流程图,表示在对应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盘驱动设备连接到个人计算机,并且数据基于FAT扇区单元写入的情形下所执行的过程。
在图22中,如果从个人计算机侧发出FAT扇区的写命令,则获得已存储这一扇区的记录块的号码(步骤S11)。所指令的扇区号码是绝对扇区号码,其中盘的用户区的头部设置为0。辨别是否已对FAT扇区进行过交替过程(步骤S12)。
如果在步骤S12确定,对该FAT扇区没有进行过交替过程,则目标FAT扇区包含在步骤S11获得的记录块中。因而,获得对应于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0”或“1”)(步骤S13)。
如果在步骤S12确定,对该FAT扇区已进行过交替过程,由于实际将被读出/写入的FAT扇区是一交替扇区(alternation sector),因而从DDT交替表获得实际将被读出/写入的交替扇区的记录块号码(步骤S14)。获得对应于包含有该交替扇区的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0”或“1”)(步骤S13)。
信号记录位图如图20中所示构成。如果在这记录块中写操作从未进行,则其值例如等于“0”。如果在这记录块中写操作已经进行,则例如其值等于“1”。这一记录块是否是具有写历史的记录块,是从信号记录位图来辨别的(步骤S15)。
如果在步骤S15确定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等于“1”,且这一记录块是具有写历史的记录块,则从盘向簇缓冲存储器4读出这记录块的数据(步骤S16)。对应于该记录块的目标FAT扇区的部分的数据以簇缓冲存储器4上的写数据代替(步骤S17)。
如果在步骤S15确定,记录块号码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等于“0”,且这一记录块是没有写历史的记录块,则簇缓冲存储器4以全部“0”嵌入(步骤S18)。对应于该记录块的目标FAT扇区的部分的数据以簇缓冲存储器4上的写数据代替(步骤S17)。
如果在步骤S17对应于记录块的目标FAT扇区的部分的数据以簇缓冲存储器4上的写数据代替,则记录块的数据写入到盘(步骤S19)。
如上所述,在读或写FAT扇区的情形下,辨别包含FAT扇区的记录块是否已使用过。如果记录块没有使用过,则不进行记录块的读取,而是簇缓冲存储器4全部以“0”嵌入。这样,已经使用过的记录决作为初始值“0”处理。因而,当基于FAT扇区单元进行记录或再生时,即使包含FAT扇区的记录块没有使用过,且没有获得RF信号,也不会引起错误数据。
在以上的例子中,对应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盘驱动设备连接到个人计算机,并读出和写入数据。这种情形下,对被读出或写入的FAT扇区从个人计算机给定绝对扇区号码,其中用户区域的头部设置为0。另一方面,如图23和24所示,如果只是使用盘驱动设备,则通过文件和FAT链的目录项获得目标FAT扇区。
图23是一流程图,表示在只是由对应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盘驱动设备读出FAT扇区的情形下执行的过程。
图23中,获得了包含目标FAT扇区的FAT簇的相关簇号码(步骤S21)。从文件的目录项获得头部的绝对簇号码(步骤S22)。通过跟踪FAT表链从头部绝对簇号码获得目标FAT簇的绝对簇号码(步骤S23)。从目标FAT簇的绝对簇号码获得目标FAT扇区的绝对扇区号码(步骤S24)。如果获得了目标FAT扇区的绝对扇区号码,则执行FAT扇区的读过程(步骤S25)。扇区的读过程类似于图21所示。
图24是一流程图,表示在只是由对应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盘驱动设备写入FAT扇区的情形下执行的过程。
在图24中,获得了包含目标FAT扇区的FAT簇的相关簇号码(步骤S31)。从文件的目录项获得头部的绝对簇号码(步骤S32)。通过跟踪FAT表链从头部绝对簇号码获得目标FAT簇的绝对簇号码(步骤S33)。从目标FAT簇的绝对簇号码获得目标FAT扇区的绝对扇区号码(步骤S34)。如果获得了目标FAT扇区的绝对扇区号码,则执行FAT扇区的写过程(步骤S35)。扇区的写过程类似于图22所示。
在以上例子中,使用图20所示的信号记录位图可辨别包含目标FAT扇区的记录块是否已经使用过。该FAT例如是基于32k字节的FAT簇管理的。使用FAT的信息,可基于FAT簇单元辨别记录块是否已经使用过。从该FAT的信息,对例如64K字节的每一记录块可形成信号记录位图,其表示记录块是否已经使用过。
图25是一流程图,表示在使用FAT信息形成信号记录位图的情形下所执行的过程。图25中,当插入盘时,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块值全部设置为“0”(步骤S41)。读取FAT信息(步骤S42)。访问FAT项的头部(步骤S43)。
接下来辨别FAT簇是否是其中FAT的从头到最终各项的已经使用过的FAT簇。执行诸如以下的过程,即,对应于没有使用过的FAT簇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保持为“0”,以及对应于已使用过的FAT簇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设置为“1”。
就是说,如果在步骤S43访问FAT项的头部,则辨别该项是否是最后的FAT项(步骤S44)。如果其不是最后的FAT项,则辨别FAT簇是否是已经使用过的FAT簇(步骤S45)。
如果在步骤S45确定FAT簇是已经使用过的FAT簇,则处理程序进到下一个FAT项(步骤S46),并返回步骤S44。
如果在步骤S45确定FAT簇是已经使用过的FAT簇,则获得其中已经存储这样的FAT簇的信号记录位图的号码(步骤S47)。对应于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设置为“1”(步骤S48)。处理程序进到下一个FAT项(步骤S49)并返回步骤S44。
通过重复步骤S44到S49的过程,对应于没有使用过的FAT簇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保持为“1”,并且对应于已经使用过的FAT簇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设置为“0”。
如果在步骤S44确定,FAT项是最终的FAT项,则在此完成信号记录位图的生成(步骤S50)。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FAT的信息,能够形成信号记录位图。然而,根据一种操作系统,有这样的情形,即从FAT信息获得并已经使用过的FAT簇不标记数据实际已向其写入的FAT簇。在使用这种操作系统的情形下,有这样的情形,即尽管从FAT信息确定FAT簇是被使用的簇这一事实,但实际上存在未使用状态的FAT簇。
因而,信号记录位图被留在盘上。就是说,如图2和4所示,在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上,在DDT轨道和FAT轨道之间提供保留的轨道。假设这一保留的轨道是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图20所示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信息被记录到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上。
如果根据该系统已经事先确定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的位置,则可从预定的位置直接访问记录轨道。如果根据该系统还已经事先确定DDT轨道和FAT轨道的位置,则可从预定的位置直接访问它们。当然,那些特定轨道的位置可被写入管理区(在下一代MD1情形下的U-TOC;在下一代MD2的情形下其中已记录有根据ADIP的控制信息的控制区)。当盘被加载时,DDT轨道或FAT轨道的信息被读出并存储到缓冲存储器,并基于此形成交替扇区信息和FAT信息。在使用盘时那些信息被更新。当盘被弹出时,更新的交替扇区信息或FAT信息回写到DDT轨道或FAT轨道。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的过程基本上类似于DDT轨道和FAT轨道的过程。
当插入盘时,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的信息被读出并存储到存储器。每当数据新记录到记录块时,存储器中的信号记录位图被更新。当盘被弹出时,存储器上更新的信号记录位图被记录到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上。
图26是一流程图,表示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的读过程。如图26所示,当插入盘时,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被读出(步骤S61)。读出的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的信息被存储到存储器中,并向该存储器形成信号记录位图(步骤S62)。
图27是一流程图,表示当信号记录位图回写到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时所执行的过程。每当数据新记录到记录轨道时,存储器中的信号记录位图被更新。
如图27所示,当插入盘时,从存储器读出更新的信号记录位图(步骤S71)。更新的信号记录位图被写到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上(步骤S72)。
在初始状态信号记录位图轨道的信息全部设置为“0”。通过重复使用盘,对应于用来写入数据的记录块的信号记录位图的位值更新为“1”。信号记录位图的信息被写到盘的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上。当盘后继被使用时,通过读出信号记录位图的记录轨道的信息,能够形成信号记录位图。通过执行以上过程,能够独立于FAT信息而形成信号记录位图。
以下将参照图17说明介质驱动单元2的构成,其具有记录和再生数据轨道和音频轨道两者的功能。
图17示出介质驱动单元2的构成。介质驱动单元2具有一转台,其上装有现有的MD系统的盘,下一代MD1的盘,以及下一代MD2的盘。在介质驱动单元2中,装在转台上的盘90根据CLV系统由主轴电动29机驱转。在记录/再生时激光束通过光头19照射到盘90上。
在记录时光头19产生用于加热记录轨道到Curie温度的高水平的激光束,并在再生时产生相对低水平的激光束,用于通过磁Kerr效应检测来自反射光的数据。因而,虽然这里未详细示出,但对于光头19提供了包括作为激光输出器件的激光二极管、偏振光束分光器、物镜等的光学系统,以及用于检测反射光的检测器。对于光头19提供的物镜是这样固定的,使得其能够例如通过一个双轴机构在盘的径向和与盘接触以及离开的方向移位。
一个磁头18配置在其通过盘90面向光头19的位置。磁头18执行向盘90施加由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的操作。虽然未示出,但提供了一个滑板电动机和一个滑板机构,用于在盘的径向移动整个光头19和磁头18。
在下一代MD2盘的情形下,光头19和磁头18通过执行脉冲驱动磁场调制能够形成微标记。在现有的MD盘或下一代MD1的盘的情形下,使用DC光发射的磁场调制系统。
在介质驱动单元2中,除了包括光头19和磁头18以及通过主轴电动机29的盘驱转系统的记录和再生头系统之外,还提供了记录处理系统,再生处理系统,伺服系统等。
作为盘90,有可能装现有的MD规范的盘,下一代MD1规范的盘,或下一代MD2规范的盘。与这些盘有关线速度是不同的。主轴电动机29能够以对应于不同线速度的盘的多种类型中的每一个的转速驱转盘。装在转台上的盘90以对应于以下每一线速度被驱转:现有的MD规范的盘的线速度,下一代MD1规范的盘的线速度,以及下一代MD2规范的盘的线速度。
在记录处理系统中提供了:在现有的MD系统的盘的情形下,在记录音频轨道时,通过ACIRC进行纠错编码,并通过EFM调制数据并记录的部分;以及在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的情形下,通过组合了BIS和LDC的一种系统进行纠错编码,并通过1-7pp调制而调制数据并记录的部分。
在再生处理系统中,提供了:在再生现有的MD系统的盘的情形下,执行通过ACIRC进行EFM解调及纠错过程的部分;以及在再生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系统的盘的情形下,执行基于使用局部响应的数据检测和Viterbi解码的1-7解调,以及通过BIS和LDC的纠错过程的部分。
提供了对按现有的MD系统或下一代MD1的ADIP信号的地址解码的部分,以及对下一代MD2的ADIP信号解码的部分。
作为由光头19向盘90激光照射的反射光而检测到的信息(通过一个光检测器检测反射激光束获得的光电流)提供给RF放大器21。
在RF放大器21中,对输入的检测信息执行电流-电压转换,放大,矩阵算法运算等,并抽取作为再生信息的再生RF信号,轨道错误信号TE,聚焦错误信号FE,凹槽信息(通过摇摆轨道记录在盘90上的ADIP信息)等等。
当再生现有的MD系统的盘时,通过RF放大器获得的再生RF信号由EFM解调单元24和ACIRC解码器25处理。就是说,再生RF信号被二进制化为EFM信号串,并然后由EFM解调单元24进行EFM解调,并进而受到纠错及通过ACIRC解码器25的解交错处理。就是说,在这一时间点信号进入ATRAC压缩数据的状态。
当再生现有的MD系统的盘时,选择选择器26的B接触面,并从盘90输出作为再生数据的解调的ATRAC压缩数据。
当再生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的盘时,通过RF放大器获得的再生RF信号由一RLL(1-7)PP解调单元22及RS-LDC解码器25处理。就是说,关于再生RF信号,在RLL(1-7)PP解调单元22中,通过使用PR(1,2,1)ML或PR(1,-1)ML的数据检测获得作为RLL(1-7)码串的再生数据,并对RLL(1-7)码串执行Viterbi解码和RLL(1-7)解调过程。进而,通过RS-LDC解码器23执行纠错和解交错过程。
当再生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的盘时,选择选择器26的A接触面,并从盘90输出作为再生数据的解调的数据。
从RF放大器21输出的跟踪错误信号TE和聚焦错误信号FE被提供给伺服电路27,并且凹槽信息提供给ADIP解调单元30。
ADIP解调单元30通过一带通滤波器对带凹槽信息进行带限(band-limit),抽取摇摆成分,并因而执行频率解调和双相解调,从而解调ADIP信号。解调的ADIP信号提供给地址解码器32和地址解码器33。
如图9中所示,在现有的MD系统的盘或下一代MD1的盘中,ADIP扇区号码由8位组成。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下一代MD2的盘中,ADIP扇区号码由4位组成。地址解码器32解码现有的MD或下一代MD1的ADIP地址。地址解码器33解码下一代MD2的地址。
由地址解码器32和33解码的ADIP地址提供给驱动控制器31。驱动控制器31基于ADIP地址执行所需的控制过程。凹槽信息提供给伺服电路27,以进行主轴伺服控制。
伺服电路27例如基于通过积分凹槽信息与再生时钟(解码时的PLL系统时钟)之间的相位误差获得的误差信号,对CLV或CAV伺服控制形成主轴误差信号。
伺服电路27基于主轴误差信号,从RF放大器21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来自驱动控制器31的轨道跳跃命令或访问命令等,形成各种伺服控制信号(跟踪控制信号,聚焦控制信号,滑板控制信号,主轴控制信号等),并将它们输出到电动机驱动器28。就是说,通过响应伺服误差信号或命令执行必要的控制过程,诸如相位补偿过程,增益过程,目标值设置过程等形成各种伺服控制信号。
在电动机驱动器28中,基于从伺服电路27提供的伺服控制信号形成所需的伺服驱动信号。这里作为伺服控制信号,有用于驱动双轴机构的双轴驱动信号(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的两类信号),用于驱动滑板机构的滑板电动机驱动信号,以及用于驱动主轴电动机29的主轴电动机驱动信号。提供这些伺服驱动信号进行对于盘90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以及对于主轴电动机29的CLV或CAV控制。
当通过现有的MD系统的盘记录音频数据时,选择器16被连接到B触点,使得ACIRC编码器14和EFM调制单元15发挥功能。这种情形下,来自音频处理单元10的压缩数据被交错,并通过ADIRC编码器14被添加纠错码,之后通过EFM调制单元15调制。
EFM调制数据通过选择器16提供给磁头驱动器17。磁头18基于EFM调制数据向盘90施加一磁场,以进行音频轨道的记录。
当向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的盘记录数据时,选择器16被连接到A触点,使得RS-LDC编码器12和RLL(1-7)PP调制单元13发挥功能。这种情形下,来自存储转移控制器3的高密度数据被交错,并基于RS-LDC系统通过RS-LDC编码器12被添加纠错码,此后受到由RLL(1-7)PP调制单元13进行的RLL(1-7)调制。
作为RLL(1-7)码串的记录数据通过选择器16提供给磁头驱动器17。磁头18基于调制数据向盘90施加一磁场,以进行数据轨道的记录。
激光驱动器/APR 20在如上所述的再生和记录时允许激光二极管执行激光发射操作,并还执行称为APC(自动激光功率控制)的操作。
就是说,虽然未示出,但在光头19中提供了用于监视激光功率的检测器,并且其监视信号反馈给激光驱动器/APC 20。激光驱动器/APC 20比较作为监视信号获得的当前激光功率与设置的激光功率,并将它们之间的差反应给激光驱动信号,从而控制使得从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功率稳定到一设置值。
至于激光功率,作为再生激光功率和记录激光功率的值通过驱动控制器31设置到激光驱动器/APC 20中的寄存器中。
驱动控制器31这样控制,使得以上的操作(用于访问、各种伺服、数据写入及数据读取的操作)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9的指令执行。
图17中,由交错的长和短划线环绕的A部分和B部分的每一个例如可构成为一个芯片的电路部分。
5.关于根据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盘的初始化过程
如上所述,UID(唯一ID)从FAT记录到根据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盘上,并使用记录的UID进行安全管理。在对应于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盘的情形下,原则上,UID最初记录在预定的位置,例如盘上的导入区,且盘被发运。UID最初记录的位置不限于导入区。例如,如果在盘初始化之后UID写入的位置被固定,其还可事先写入在这一位置。
另一方面,作为根据下一代MD1的盘,可使用根据现有MD系统的盘。因而,在没有UID记录的状态下,已经在市场上的根据现有MD系统的数种盘用作为下一代MD1的盘。
因而,对于已经在市场上的、没有记录UID的状态的根据现有MD系统的这种盘,提供了按标准保护的区域,通过盘驱动设备1在盘初始化时在该区中记录一随机数信号,其用作为盘的UID。通过该标准禁止诸如用户访问其中已记录UID的区域的操作。UID不限于随机数信号。例如,能够组合制造者代码,装置代码和装置序列号及随机数,并使用它们作为UID。进而,还能够组合制造者代码,装置代码及装置序列号之一或它们中的多个与随机数,并使用它们作为UID。
图18是一流程图,表示根据下一代MD1的盘的一例初始化过程。在第一步骤S100,访问盘上预定的位置并辨别是否已经记录有UID。如果确定UID已经记录,读出UID并例如暂时将其存储到辅助存储器5。
在步骤S100访问的位置是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的FAT区域诸如导入区以外的一位置。如果对于盘90已经提供了DDT,例如像在过去已经初始化的盘,这种区域可被访问。步骤S100的过程可被省略。
接下来在步骤S101通过EFM调制记录U-TOC。这时,用于保证警告轨道及上述图2中的DDT之后的轨道的信息,即数据通过1-7pp调制被调制并记录的区域,被写入U-TOC。在下一步骤S102,警告轨道通过EFM调制记录到由U-TOC在步骤S101保证的区域中。DDT通过1-7pp调制在步骤S103记录。
在步骤S104,UID记录到FAT之外的区域,例如记录到DDT中。如果在上述步骤S100,UID已经从盘上预定的位置读出并存储到辅助存储器5中,则记录UID。如果在步骤S100确定,在盘上预定的位置没有记录UID,或如果上述步骤S100被省略,则基于随机数信号形成UID,并记录这一形成的UID。UID的生成例如通过系统控制器9进行,并且形成的UID通过存储转移控制器3提供给介质驱动器2,并记录到盘90。
接下来,在步骤S105,诸如FAT等数据记录到数据通过1-7pp被调制和记录的区域。就是说,其中记录UID的区域是FAT之外的区域。如上所述,在下一代MD1中,可记录区域的初始化要由FAT管理不总是必须的。
图19是一流程图,表示根据下一代MD2的盘的一例的初始化过程。在第一步骤S110,访问UID已经事先写入的预定的位置,例如导入区,并如果盘90是过去已初始化的盘,访问在过去初始化时提供的DDT等,并辨别是否已经记录有UID。如果确定UID已经记录,读出UID并例如暂时将其存储到辅助存储器5。由于UID的记录位置已经在格式上固定地确定,能够直接访问UID而无须参照盘上其他管理信息。还能够施加使用上述图18所述的各过程。
在下一步骤S111,DDT通过1-7pp调制被记录。接下来在步骤S112,UID记录到FAT之外的区域,例如记录到DDT。由于这时记录了UID,使用在步骤S110从盘上预定位置读出并存储在辅助存储器5的UID。如果在上述步骤S110确定,在盘上预定的位置没有记录UID,则基于随机数信号形成UID并记录。UID的形成例如通过系统控制器9进行,且形成的UID通过存储转移控制器3提供给介质驱动器2,并记录到盘90。
在步骤S113记录FAT等。就是说,记录了UID的区域是FAT之外的区域。如上所述,在下一代MD2中,不进行由FAT管理的可记录区的初始化。
6.关于音乐数据的第一管理系统
如上所述,在应用本发明的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系统中,数据由FAT系统管理。要被记录的音频数据通过所需的压缩系统压缩并加密,以便保护版权者的权利。作为音频数据的压缩系统,例如考虑使用ATRAC3,ATRAC5等。当然,其他的压缩系统诸如MP3(MPEG1 Audio Layer-3),AAC(MPEG Advanced Audio Coding)等也可使用。不仅音频数据而且静止图象数据或运动图象数据也可处理。当然,由于使用FAT系统,还能够记录并再生一般数据。
将说明在向/从上述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规范的盘记录或再生音频数据时的管理系统。
在下一代MD1系统和下一代MD2的系统中,由于可再生长时间高音质的音乐数据,由一个盘管理的音乐片断的数目是非常大的。由于它们使用FAT系统管理,实现了与计算机的亲和性。虽然其提供了诸如可被改进的使用效率的优点,但音乐数据可能被非法拷贝而不能保护版权。在使用本发明的管理系统中考虑了这一点。
图28示出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的第一例。如图28所示,在第一例的管理系统中,在盘上形成轨道索引文件和音频数据文件。轨道索引文件和音频数据文件是由FAT系统管理的文件。
如图29所示,音频数据文件是通过封装多个音乐数据为一个文件而获得的文件。当在FAT系统中看到音频数据文件时,其如同一个巨大的文件。音频数据文件的内部被划分为各部分,且音频数据作为各部分的集合处理。
轨道索引文件是其中描述用于管理封装在音频数据文件中的音乐数据的各种信息的一种文件。如图30所示,轨道索引文件包括:播放顺序表;编程的播放顺序表;一组信息表;轨道信息表;部分信息表;以及名称表。
播放顺序表是表示按默认定义的播放顺序。如图31所示,信息INF1,INF2,...每一个表示至关于每一轨道号码(音乐片断号码)的轨道信息表的轨道描述符(图34A)的链路目标,轨道号码已经存储在播放顺序表中。轨道号码是例如从“1”开始的连续的号码。
编程的播放顺序表是其中每一用户已定义了播放顺序的一个表。如图32所示,信息轨道信息PINF1,PINF2,...每一表示至关于每一轨道号码的轨道描述符的链路目标,轨道号码已在编程的播放顺序表中描述。
如图33A和33B所示,关于组的信息已在组信息表中描述。组是具有连续轨道号码的一个或多个轨道的集合,或具有连续的编程轨道号码的一个或多个轨道的集合。如同33A所示,组信息表通过每一组的描述符描述。如图33B所示,组开始的轨道号码,结束轨道的号码,组名称及标志已在组描述符中描述。
如图34A和34B所示,关于每一音乐片断的信息已在轨道信息表中描述。如图34A中所示,轨道信息表包括每一轨道(每一音乐片断)的轨道描述符。如图34B所示,在每一轨道描述符中已经描述了编码系统,版权管理信息,内容的解码密钥信息,指向作为音乐片断开始的项的部分号码的指针信息,艺术家各标题名称,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在艺术家名称和标题名称中,指向名称表的指针信息代替名称本身描述。编码系统示出一编解码系统并成为解码信息。
如图35A和35B所示,每一个用于从部分号码访问实际音乐片断位置的指针已在部分信息表中描述。如图35A中所示,部分信息表包括每一部分的部分描述符。部分标记整个一个轨道(音乐片断),或通过划分一个轨道获得的各部分。部分描述符的项通过轨道信息表指示(图34B)。如图35B所示,音频数据文件上的各部分的头地址,部分的结束地址,以及到这些部分后继部分的链路目标已在每一部分描述符中描述。
作为用作为部分号码的指针信息的地址,作为名称表的指针信息,以及指示音频文件位置的指针信息,可使用文件的字节位移,FAT的簇号码,用作为记录介质的盘的物理地址等等。
名称表是用于表示作为名称实体的字符的表。如图36A所示,名称表包括多个名称槽位。每一名称槽位从表示名称的每一指针链接并被调用。作为用于调用名称的指针,有轨道信息表的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组信息表的组名等等。每一名称槽位可从多个指针调用。如图36B所示,每一名称槽位包括:作为字符信息的名称数据;作为字符信息属性的名称类型;以及链路目标。不能封装在一个名称槽位的长名称可划分为多个名称槽位并描述。如果名称不能封装在一个名称槽位中,则描述指向已描述后继名称的名称槽位的链路目标。
在使用本发明的系统中的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的第一例中,如图37所示,当被再生的轨道的号码由播放顺序表指定时(图31),读出轨道信息表的链路目标的轨道描述符(图34A)。从轨道描述符读出编码系统,版权管理信息,对内容的解码密钥信息,指向音乐片断开始的部分的号码的指针信息,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的指针,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
根据由轨道信息表读出的部分号码信息,链接到部分信息表(图35A)。根据到部分信息表访问对应于轨道(音乐片断)开始位置的部分位置的音频数据文件。如果访问由音频数据文件的部分信息表指定的位置中的部分的数据,则音频数据的再生从这一位置开始。这时,基于从轨道信息表的轨道描述符读出的解码系统进行解码。如果音频数据已被加密,则使用从轨道描述符读出的密钥信息。
如果这种部分有后继部分,部分的链接目标已在部分描述符中描述,并且根据链接目标顺序地读出部分描述符。通过跟踪部分描述符的链路目标,并再生在由音频数据文件上的部分描述符指定的位置存在的部分的音频数据,能够再生所需轨道的音频数据(音乐片断)。
在从轨道信息表读出的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称的指针指定的位置中存在的名称表的名称槽位(图36A)被调用。从在这样的位置中存在的名称槽位读出名称数据。
如上所述可能涉及名称表中的多个名称槽位。例如,有这样的情形,即同一艺术家的多个音乐片断被记录。这种情形下,如图38所示,同一名称表涉及来自多个轨道信息表的一个艺术家名。在图38的例子中,所有轨道描述符“1”,轨道描述符“2”,轨道描述符“4”指示同一艺术家“DEF BAND”的音乐片断,并引用作为艺术家名的同一名称槽位。所有轨道描述符“3”,轨道描述符“5”,轨道描述符“6”指示在同一位置的艺术家“GHQ GIRLS”的音乐片断,并引用作为艺术家名的同一名称槽位。如上所述,通过使在名称表中的名称槽位可从多个指针引用,可节省名称表的容量。
同时,例如到这种名称表的链路可用来显示同一艺术家名的信息。例如,如果用户希望显示艺术家名“DEF BAND”的音乐片断的列表,则引用“DEF BAND”的名称槽位的地址的轨道描述符被跟踪。在这例子中,通过跟踪引用“DEF BAND”的名称槽位的地址的轨道描述符,获得轨道描述符“1”,“2”和“4”的信息。这样,可显示封装在盘中的音乐片断中艺术家名“DEF BAND”的音乐片断的列表。由于可引用多个名称表,不提供用于从名称表逆向跟踪轨道信息表的链接。
在新记录音频数据的情形下,通过FAT表准备未使用的区域,其中所需数量或更多的记录块,例如四个或更多的记录块连续。保证其中所需数量或更多的记录块连续的区域的原因是:因为如果音频数据尽可能记录到连续的区域,则消除了无效的访问。
当准备用于记录音频数据的区域时,一个新的轨道描述分配给轨道信息表。形成用于加密该音频数据的内容的密钥。输入的音频数据被加密,且加密的音频数据记录到已准备的未使用的区域。已记录音频数据的区域与FAT文件系统上音频数据文件的末端连接。
与新的音频数据同音频数据文件的连接相关联,形成连接位置的信息,并在新保证的部分描述中记录新形成的音频数据的位置信息。密钥信息和部分号码已在新保证的轨道描述中描述。进而,艺术家名,标题名称等需要时在名称槽位中描述,且链接到名称槽位的艺术家名及标题名的指针已在轨道描述中描述。轨道描述的号码寄存在播放顺序表中。版权管理信息被更新。
在再生音频数据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获得对应于指定的轨道号码的信息,并获得被再生的轨道的轨道描述符。
从轨道信息表的轨道描述符获得密钥信息。表示其中已存储各项的数据的区域的部分描述被获得。从部分描述获得在其中已存储所需音频数据的部分开头处的音频数据文件上的位置,且存储在这一位置的数据被抽取。使用获得的密钥信息解密从这一位置再生的数据的加密,并再生音频数据。如果存在到部分描述的链路,则其被链接到指定的部分,并重复类似的过程。
在改变播放顺序表上轨道No.“n”到轨道No.“n+m”的音乐片断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中轨道信息TINFn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信息的轨道描述符Dn。轨道信息TINFn+1到TINFn+m的所有的值(轨道描述号码)被分别移动到一个在前的位置。轨道描述符Dn的号码存储在轨道信息TINFn+m中。
在擦除播放顺序表中轨道No.“n”的音乐片断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的轨道信息TINFn获得已经描述轨道的信息的轨道描述符Dn。在播放顺序表中轨道信息TINFn+1之后所有有效的轨道描述符号码分别向一个在前的位置移动。根据获得的轨道描述符Dn,在轨道信息表中获得对应于该轨道的编码系统和解码密钥,并获得指示已存储头部音乐数据的区域的部分描述符Pn的号码。在由部分描述符Pn指定的范围中的音乐块从FAT文件系统上的音频数据文件断开。进而,擦除轨道信息表中的轨道的轨道描述符Dn。
例如在图39A中,假设部分A,B和C至此已连接,而部分B从它们擦除。假设部分A和B共享同一音频块(以及同一FAT簇),且FAT链连续。假设虽然部分C在音频数据文件中刚好位于部分B之后,当检验FAT表时,其实际上位于远的位置。
在这一例子的情形下,如图39B所示,当部分B被擦除时实际上可从FAT链断开(返回空白区域)的簇是两个FAT簇,其中的簇不与现有的部分共享。就是说,音频数据文件缩小为四个音频块。记录在部分C及后继部分中的音频数据块的所有号码与其相关地分别减小4。
可对该轨道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的轨道进行擦除。如果轨道的一部分被擦除,通过使用编码系统和从部分描述符Pn获得并对应于轨道信息表中的轨道的解码密钥,可解码残留轨道的信息。
在连接播放顺序表上的轨道n和轨道n+1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中的轨道信息TINFn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的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n。从播放顺序表中的轨道信息TINFn+1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的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m。在TINFn+1之后的有效TINF的全部值(轨道描述符号码)分别向前一TINF移动。搜索编程的播放顺序表,并擦除引用轨道描述符Dm的所有轨道。产生一个新的加密密钥,抽取部分描述符的列表,从轨道描述符Dm抽取的部分描述符列表与部分描述符列表末端连接。
在连接轨道的情形下,必须比较两个轨道描述符,从而确认没有版权管理的问题,从轨道描述符获得部分描述符,并通过FAT表确认在连接两个轨道的情形下是否满足关于片段的提供。还必须更新到名称表的指针。
在把轨道n划分为轨道n和轨道n+1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中的TINFn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n。从播放顺序表中的轨道信息TINFn+1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m。在TINFn+1之后有效的轨道信息TINF的全部值(轨道描述符号码)分别向一后继位置移动。对于轨道描述符Dn形成一新的密钥。从轨道描述符Dn抽取部分描述符列表。分配一个新的部分描述符,并向该部分描述符拷贝在决策前的部分描述符的内容。其中包含划分点的部分描述符归结到刚好在划分点之前的位置。在划分点之后的部分描述符的链路被断开。新的部分描述符设置为刚好在划分点之后的位置。
7.音乐数据管理系统的第二例
接下来,将说明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的第二例。图40示出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的第二例。如图40所示,根据第二例中的管理系统,在盘上形成轨道索引文件和多个音频数据文件。轨道索引文件和多个音频数据文件是由FAT系统管理的文件。
如图41所示,原则上,音频数据文件是已存储音乐数据的一种文件,其中一个音乐片断对应于一个文件。对音频数据文件提供一个头标。标题,解码密钥信息,及加密管理信息记录在头标中,并还提供了索引信息。索引用来把一个轨道的音乐片断划分为多个片断。由索引划分的每一轨道的位置记录在与索引号码对应的头标中。例如,可设置255个索引。
轨道索引文件是其中已描述用于管理封装在音频数据文件中的音乐数据的各种信息的文件。如图42所示,轨道索引文件包括:播放顺序表;编程的播放顺序表;组信息表;轨道信息表;名称表。
播放顺序表是表示按默认定义的播放顺序的表。如图43所示,在播放顺序表中已存储了信息INF1,INF2,...,每一个表示到关于每一轨道号码(音乐片断号码)的轨道信息表的轨道描述符(图46A)的链路目标。轨道号码是例如从“1”开始的连续的号码。
编程的播放顺序表是其中已由每一用户定义了播放顺序的表。如图44所示,在编程的播放顺序表中已描述信息轨道信息PINF1,PINF2,...,每一个表示到关于每一轨道号码的轨道描述符的链路目标。
在如图45A和45B所示的组信息表中已描述关于组的信息。组是具有连续轨道号码的一个或多个轨道的集合,或具有连续的编程轨道号码的一个或多个轨道的集合。如图45A所示,组信息表由每一组的组描述符描述。如图45B所示,组开始的轨道号码,结束轨道的号码,及一个标志已在组描述符中描述。
如图46A和46B所示,已在轨道信息表中已描述关于每一音乐片断的信息。如图46A所示,轨道信息表包括每一轨道(每一音乐片断)的轨道描述符。如图46B所示,在每一轨道描述符中描述了其中已封装音乐片断的音频数据文件的文件的指针,索引号码,艺术家名,标题名称,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在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称中,已描述了指向名称表的指针,而不是名称本身。
名称表是用于表示作为名称实体的字符的一个表。如图47A所示,名称表包括多个名称槽位。每一名称槽位从表示名称的每一指针链接并被调用。作为用于调用名称的指针,有轨道信息表的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组信息表的组名等等。每一名称槽位可从多个指针调用。如图47B所示,每一名称槽位包括:名称数据;名称类型;以及链路目标。不能封装在一个名称槽位的长名称可划分为多个名称槽位并被描述。如果名称不能封装在一个名称槽位中,则描述指向其中已描述后继名称的名称槽位的链路目标。
在音频数据管理系统的第二例中,如图48所示,当被再生的轨道的号码通过播放顺序表被指定时(图43),读出轨道信息表的链路描述的轨道描述符(图46A)。从轨道描述符读出音乐片断的文件指针和索引号码,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称的指针,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
从音乐片断的文件的指针访问音频数据文件,并读出音频数据文件的头标的信息。如果音频数据已经加密,则使用从头标读出的密钥信息。音频数据文件被再生。这时,如果索引号码已经指定,则从头标信息检测指定的索引号码的位置,并从该索引号码的位置开始再生。
调用名称表中的名称槽位,其存在于从轨道信息表读出的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称的指针所指示的位置。从存在于这一位置的名称槽位读出名称数据。
在新记录音频数据的情形下,通过FAT表准备未使用的区域,其中所需数量的或更多的记录块,例如四个或更多的记录块是连续的。
当准备用于记录音频数据的区域时,一个新的轨道描述符分配给轨道信息表。形成用于加密音频数据的内容密钥。输入的音频数据被加密并形成音频数据文件。
新形成的音频数据文件的文件指针和密钥信息在新保证的轨道描述符中描述。进而,如果必要,艺术家名,标题名称等等在名称槽位中描述,并在轨道描述中描述链接到名称槽位中的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称的指针。轨道描述的号码寄存到播放顺序表中。更新版权管理信息。
在再生音频数据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获得对应于指定的轨道号码的信息,并获得轨道信息表中再生的轨道的轨道描述符。
从轨道描述符获得已存储音乐数据的音频数据的文件指针与索引号码。访问音频数据文件,并从文件的头标获得密钥信息。使用获得的密钥信息解密音频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加密,并再生该音频数据。如果指定了索引号码,则从指定的索引号码的位置开始再生。
在把轨道n划分为轨道n和轨道n+1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中的TINFn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n。从播放顺序表中的轨道信息TINFn+1获得其中已描述轨道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m。在播放顺序表中TINFn+1之后有效的轨道信息TINF的全部值(轨道描述符号码)分别向一后继位置移动。
如图49所示,一个文件的数据使用索引被划分为多个索引区。索引号码和索引区的位置记录到音频轨道文件的头标。音频数据的文件指针和索引号码在轨道描述符Dn中描述。音频数据的文件指针和索引号码在轨道描述符Dm中描述。这样,音频文件中一个轨道的音乐片断M1表面上被划分为两个轨道的音乐片断M11和M12。
在播放顺序表上连接轨道n与轨道n+1的情形下,从播放顺序表中的轨道信息TINFn获得已描述轨道的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n。从播放顺序表中的轨道信息TINFn+1获得已描述轨道的信息的轨道描述符号码Dm。在TINFn+1之后有效的TINF的全部值(轨道描述符号码)分别向一在前位置移动。
如果在同一音频数据文件中存在轨道n和轨道n+1并已由索引划分,如图50所示,它们能够通过擦除头标中的索引信息被连接。这样,两个轨道的音乐片断M21和M22被连接,于是获得一个轨道的音乐片断M23。
假设轨道n是通过索引划分一个音频数据文件获得的后半个,而轨道n+1出现在另一音频数据文件的头部,如图51所示,一个头标被添加到由索引划分的轨道n的数据,并形成音乐片断M32的一个音频数据文件。轨道n+1的音频数据文件的头标被去除,并且音乐片断M41的轨道n+1的音频数据与音乐片断M32的音频数据文件连接。这样,两个轨道的音乐片断M32与M41连接为一个轨道的音乐片断M51。
为了实现以上过程,提供了:用于向由索引划分的轨道添加头标,通过另一加密密钥加密数据,以及根据索引转换音频数据为一个音频数据文件的功能;以及用于去除音频数据文件的头标并连接这一文件与另一音频数据文件的功能。
8.关于连接到个人计算机的操作
在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中,FAT系统用作为数据管理系统,以便提供与个人计算机的亲和性。因而,根据下一代MD1和下一代MD2的盘可应付不仅是音频数据而且是在个人计算机中一般处理的数据的读和写操作。
音频数据在其从盘90读出时由盘驱动设备1再生。因而,具体来说,考虑便携式盘驱动设备1的访问性能,音频数据序列最好连续记录到盘。另一方面,通过在盘上适当分配空区域而不考虑这种连续性,执行由个人计算机进行的普通数据写操作。
因而在采用本发明的记录和再生设备中,当个人计算机100与盘驱动设备1通过USB集线器7连接,并从个人计算机100向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的盘90进行写入时,在个人计算机侧的文件系统管理之下进行一般数据的写入,并在盘驱动设备1侧在文件系统管理之下进行音频数据的写入。
图52A和52B的图示用于解释在个人计算机100与盘驱动设备1由USB集线器7(未示出)连接的状态下,根据所写的数据类型转移管理授权。图52A示出该例子,其中一般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00向盘驱动设备1转移并记录到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中的盘90。这种情形下,盘90上的FAT管理通过个人计算机100侧的文件系统进行。
假设盘90是按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的系统格式化的盘。
就是说,在个人计算机100侧连接的盘驱动设备1如同由个人计算机100管理的一个可移动的盘。因而,例如数据可从/向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的盘90读出或写入,如同其从/向个人计算机100中的软盘读出或写入那样。
这种个人计算机100侧的文件系统,可作为如同安装在个人计算机100中的基本软件OS(操作系统)的功能提供。众所周知,OS是作为预定的程序文件例如记录到为个人计算机安装的硬盘驱动器。当个人计算机100启动时,这种程序文件被读出并以预定的方式执行,以使得可提供作为OS的每一功能。
图52B示出该例子,其中音频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00传送到盘启动设备1,并记录到加载到盘启动设备1的盘90。例如,在个人计算机100中,例如音频数据已记录到为个人计算机100装设的诸如硬盘驱动器(以下称为HDD)等的记录介质上。
假设在个人计算机100中已安装了应用软件,用于ATRAC压缩编码音频数据,并请求盘驱动设备1向加载的盘90写入音频数据,并擦除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该应用软件的还具有用于参照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的盘90的索引文件,并浏览记录在盘90上的轨道信息的功能。该应用软件作为程序文件记录到例如个人计算机100的HDD。
例如,将描述以下的情形,即记录在个人计算机100的记录介质上的音频数据被记录到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的盘90。假设以上的应用软件已事先启动。
首先,由用户操作个人计算机100,使得记录在HDD的预定的音频数据(假设为音频数据A)记录到加载到盘启动设备1的盘90上。基于这一操作,请求向盘90记录音频数据A的写请求命令由应用软件输出。写请求命令从个人计算机100向盘驱动设备1传送。
接下来,从个人计算机100的HDD读出音频数据A。读出的音频数据A受到由安装在个人计算机100中的应用软件进行的ATRAC压缩编码过程,并被转换为ATRAC压缩数据。转换为ATRAC压缩数据的音频数据A从个人计算机100向盘驱动设备1传送。
在盘驱动设备1侧,认识到由于收到从个人计算机传送的写请求命令,从个人计算机100传送转换为ATRAC压缩数据的音频数据A,且传送的数据作为音频数据记录到盘90。
在盘驱动设备1中,从USB 7收到从个人计算机100传送的音频数据A,并通过USB接口6和存储转移控制器3向介质驱动单元2发送。系统控制器9进行控制,使得当音频数据A向介质驱动单元2发送时,基于盘驱动设备1的FAT管理方法,音频数据A写到盘90上。就是说,基于盘驱动设备1的FAT系统,音频数据A被连续写入记录块单元,其中四个记录块即64k字节×4被设置为最小记录长度。
直到数据向盘90的写入结束之前,在个人计算机100与盘驱动设备1之间根据预定的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状态及命令。这样,控制数据传送速度,使得例如在盘驱动设备1侧不发生簇缓冲器4的溢出或下溢。
作为能够在个人计算机100侧使用的命令的例子,除了上述写请求命令之外,还有擦除请求命令。擦除请求命令是用于请求盘驱动设备1擦除记录在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的盘90上的音频数据的命令。
例如当个人计算机100和盘驱动设备1被连接,且盘90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上时,盘90上的轨道索引文件由上述应用软件读出,且读出的数据传送到个人计算机100。在个人计算机100中,例如可基于以上数据显示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的标题的列表。
在基于个人计算机100中显示的标题列表擦除音频数据(假设为音频数据B)的情形下,表示被擦除的音频数据B的信息,连同擦除请求命令一同发送到盘驱动设备1。在盘驱动设备1中,当收到擦除请求命令时,基于盘驱动设备1本身的控制,请求的音频数据B从盘90擦除。
由于通过基于盘驱动设备1本身的FAT系统的控制擦除音频数据,例如,用于擦除存在于大文件中的音频数据的过程是可能的,如同使用图39A和39B描述的,在该文件中多个音频数据结合为一个文件。
9.关于记录在盘上的音频数据的拷贝限制
为了保护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的版权,必须提供对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向其他记录介质等拷贝的限制。例如,要考虑这样的情形,即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从盘驱动设备1向个人计算机100传送,并记录到个人计算机100的HDD等。
现在假设,盘90是按下一代MD1或下一代MD2系统格式化的盘。还假设,在安装在个人计算机100上的上述应用软件的管理下,执行将在以下说明的诸如核出(check-out),核入(check-in)等操作。
首先,如同53A所示,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200移动到个人计算机(PC)100。这里所述的移动表示一系列操作,诸如目标音频数据200被拷贝到个人计算机100,以及该目标音频数据从原来记录介质(盘90)擦除。就是说,移动源侧的数据被擦除,且数据通过移动被转移到移动目标侧。
以下的操作称为“核出”:数据从一定的记录介质向其他记录介质拷贝,以及表示拷贝源数据允许拷贝次数的拷贝数目权限减少1。以下的操作称为“核入”:核出的数据从核出目标侧擦除,并返回在核出源侧数据的拷贝数目权限。
当音频数据200移动到个人计算机100时,音频数据200移动到记录介质,例如个人计算机100的HDD(音频数据200’),且音频数据200从源盘90擦除。如图53所示,在个人计算机100中,为移动的音频数据200’设置核出(CO)的可能次数201。核出的可能次数201这里设置为3次,如由“·黑圆圈”所示。就是说,在音频数据200’的情形下,从个人计算机100向外部记录介质执行的核出,进一步按核出可能次数201中设置的次数许可。
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即核出的音频数据200已从源盘90擦除的状态对于用户是不方便的。因而,向个人计算机100已核出的音频数据200’被重新写回盘90。
当如图53C所示,音频数据200’从个人计算机100被写回源盘90时,核出可能的次数被消耗一次,且核出可能的次数设置为(3-1=2)次。这时,由于个人计算机100中音频数据200’能够被核出的权限仍然保有两次,这一数据没有从个人计算机100擦除。就是说,个人计算机100中的音频数据200’从个人计算机100向盘90拷贝,使得通过拷贝音频数据200’获得的音频数据200”记录到盘90。
核出可能次数201由在轨道信息表中的轨道描述符的版权管理信息管理(参见图34B)。由于每个轨道提供轨道描述符,所以能够每一轨道(音乐数据)设置核出可能次数201。从盘90向个人计算机100拷贝的轨道描述符用作为向个人计算机100移动的对应的音频数据的控制信息。
例如,当音频数据从盘90向个人计算机100移动时,对应于移动的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向个人计算机100拷贝。在个人计算机100上,从盘90移动的音频数据的管理由轨道描述符进行。当音频数据被移动并记录到个人计算机100的HDD等时,核出可能次数201设置为轨道描述符中版权管理信息中的特定次数(在这例子中是3次)。
除了核出可能次数201之外,用于标识核出源侧装置的装置ID,及用于标识已核出的内容(音频数据)的内容ID,也作为版权管理信息被管理。例如,在上述图53C的过程中,基于对应于将被拷贝的音频数据的版权管理信息中的装置ID,鉴定拷贝目标侧装置的装置ID。如果版权管理信息中的装置ID与拷贝目标侧的装置的装置ID不同,则可设置“不能再拷贝”。
由于根据上述图53A,53B和53C的一系列核出过程中,盘90上的音频数据一次移动到个人计算机100,并从个人计算机100再次写回盘90,该过程对用户复杂并麻烦。而且,由于从盘90读出音频数据并向盘90写回音频数据要耗费时间,恐怕感到这是浪费时间。进而,用户可能对音频数据一次从盘90擦除不熟悉。
因而在记录在盘90的音频数据核出时,通过当作它们已经执行而省略上述部分过程,从而使得只有图53C所示结果被实现。这种过程的一例在以下示出。以下所示的过程是由来自用户的单个指令诸如“核出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xx”而被执行的。
(1)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拷贝到个人计算机100的HDD,且盘90上的音频数据通过使音频数据的管理数据的一部分无效而被擦除。例如,从播放顺序表擦除指向对应于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的链路信息INFn,并从编程的文件顺序表擦除指向对应于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的链路信息PINFn。还能够擦除对应于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本身。这样,音频数据在盘90上设置为不可使用状态,且音频数据从盘90移动到个人计算机100。
(2)当音频数据在过程(1)拷贝到个人计算机100时,对应于该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也拷贝到个人计算机100的HDD。
(3)接下来,在个人计算机100中,在对应于已从盘90拷贝并移动的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中的版权管理信息中,特定的次数,例如3次设置为核出可能次数。
(4)接下来,在个人计算机100中,基于从盘90拷贝的轨道描述符获得对应于移动的音频数据的内容ID,并且这一内容ID作为指示能够被核入的音频数据的内容ID被记录。
(5)接下来,在个人计算机100中,在对应于移动的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中版权管理信息中的核出可能次数,从在上述过程(3)设置的规定的次数减1。这一例子中,核出可能次数设置为(3-1=2)次。
(6)接下来,在加载了盘90的盘驱动设备1(未示出)中鉴定对应于移动的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例如通过分别重构或重建在以上过程(1)被擦除的链路信息INFn和PINFn鉴定对应于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当在以上过程(1)擦除对应于音频数据的轨道描述符时,轨道描述符被重建。记录在个人计算机100上对应的轨道描述符也可转移到盘驱动设备1并记录到盘90。
通过以上的过程(1)到(6),认为核出过程序列已经完成。通过这一方法,可实现从盘90向个人计算机100的音频数据的拷贝,同时保护音频数据的版权并能够避免用户的麻烦。
通过以上的过程(1)到(6)的音频数据的拷贝,最好应用于由用户本身使用盘驱动设备1记录的音频数据。
当在核出之后进行核入时,个人计算机100搜索由本身记录的音频数据和控制信息,例如轨道描述符中的版权管理信息,基于搜索的音频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判断,并执行核入。
10.关于下一代MD1系统与现有的MD系统的共存
现有的MD系统中使用的盘可用于下一代MD1系统中。另一方面,下一代MD1的盘的盘格式大大不同于根据现有MD系统的盘格式。因而,用户必须能够通过同一盘驱动设备1分别使用下一代MD1的盘和根据现有MD系统的盘而不会混淆。
图54示出下一代MD1系统与现有的MD系统在盘驱动设备1中共存的状态。盘驱动设备1对应于作为输入和输出的音频信号的数字系统和模拟系统两者。
在下一代MD1系统70中,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中的水印按预定的方法检测出,该信号使用密钥信息74通过加密单元72加密,并提供给记录/再生单元73。模拟系统的音频信号通过A/D转换单元(未示出)也转换为数字系统的音频数据,检测出水印,且数据类似地提供给记录/再生单元73。在记录/再生单元73中,加密的音频数据通过ATRAC系统压缩编码。压缩编码音频数据与密钥信息74一同被1-7pp调制,并记录到盘90(未示出)。
当从输入的音频信号检测出例如包含禁止拷贝信息的水印时,可进行控制,例如使用检测的水印禁止通过记录/再生单元73进行的记录过程。
在再生时,音频数据与对应的密钥信息74从盘90通过记录/再生单元73再生。使用密钥信息74通过解密单元75对加密进行解密,以获得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由D/A转换单元(未示出)转换为模拟系统的音频信号,并输出。其还可以不经过D/A转换单元作为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输出。而且在再生时,可从盘90再生的音频信号检测出水印。
如果禁止拷贝信息包含在检测出的水印中,可使用该水印进行控制,以便例如禁止通过记录/再生单元73的再生过程。
在现有的MD系统71中,代管理信息通过SCMS(串行拷贝管理系统)添加到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且结果信号提供给记录/再生单元76。模拟系统的音频信号通过A/D转换单元(未示出)也转换为数字系统的音频数据,并提供给记录/再生单元76。这种情形下,不添加通过SCMS形成的代管理信息。在记录/再生单元76中,提供的音频数据由ATRAC系统压缩编码,EFM-调制,并记录到盘90(未示出)。
在再生时,音频数据从盘90由记录/再生单元76再生,并变为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由D/A转换单元(未示出)转换为模拟系统的音频信号并输出。其还可以不经过D/A转换单元作为数字系统的音频信号输出。
在如上所述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共存的盘驱动设备1中,提供了开关50,用于清楚地切换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操作模式以及根据现有MD系统的操作模式。开关50有效地动作,特别当音频数据记录到盘90时。
图55是作为便携型构成的盘驱动设备1一例的外部视图。图55中,对于隐藏在后侧的部分提供一个铰链部分,并通过滑动滑块52打开盖罩部分54和主体部分55。对于打开部分装有一个导轨以便加载盘90。通过沿这一导轨插入盘90并关闭盖罩部分54,盘90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当盘90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时,加载的盘90的导入区和U-TOC通过盘驱动设备1被自动读出,并获得盘90的信息。
耳机插口53是模拟系统音频信号的输出端。通过向耳机插口插入连接到音频再生装置诸如头戴耳机等的耳机插头,用户可欣赏作为音频声音从盘90再生的音频数据。
虽然图55未示出,对于盘驱动设备1还装有:用于指令盘90的操作的各种键,诸如加载的盘90的播放,记录,停止,暂时停止(暂停),快进,以及快退;用于编辑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和各种信息的键;用于向盘驱动设备1输入预定的命令和数据的键;等等。那些键例如装设在主体部分55侧。
对于盘驱动设备1的盖罩部分54装有上述的开关50。例如如图55所示,在一明显的位置装有大开关50,使得易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图55中,对于开关50,根据现有MD系统的操作模式显示为“MD”,而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操作模式显示为“下一代MD”。
对于盖罩部分54还装有显示器51。盘驱动设备1中各种模式,记录在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的盘90的轨道信息等等显示在显示器51上。此外,各字符与通过开关50设置的操作模式相关地也显示在显示器51上。
首先,使用图56的流程图说明当盘90未格式化时盘驱动设备1的一例的操作。在图56的流程图中,示出在使用未使用的盘即所谓空白盘情形下的过程。在第一步骤S200,根据现有MD系统的盘90载到盘驱动设备1。当盘90加载时,在步骤S201,顺序向盘90的导入区读出U-TOC。
在下一步骤S202,在盘驱动设备1中,基于开关50的设置,辨别主体的操作模式已设置为现有的MD系统和下一代MD1系统的哪一个。如果主体的操作模式设置为现有的MD系统,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03。由于在现有MD系统中格式化盘的过程是不必要的,在步骤S203确定,加载的盘90可作为现有MD系统的盘使用。表示盘90是空白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51上。
如果在步骤S202确定,主体的操作模式已设置为下一代MD1系统,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04。表示盘90是空白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51上。在其显示例如达数秒之后,处理程序自动进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5,用于确认盘90实际上是否被格式化的内容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51上。如果由用户指令盘90的格式化,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06。当用户操作对盘驱动设备1的主体部分55装设的键时,来自用户的指令输入到盘驱动设备1。
在步骤S206,根据上述图18所示的流程,对盘90由盘驱动设备1执行按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化过程。在格式化期间,最好在显示器51上显示盘正在格式化的消息。在步骤S206的格式化过程完成之后,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07。在显示器51上显示表示加载的盘90是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空白盘的消息。
如果用户在上述步骤S205指令不格式化盘90,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08。在显示器51上显示一消息,提示用户设置开关50,以便把盘驱动设备1的操作模式切换到根据现有MD系统的操作模式。如果在步骤S209确定,即使在步骤S208消息的显示被保持的状态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开关50的设置没有切换,则确定发生超时。处理程序返回步骤S205。
图57是一流程图,表示在盘90作为空白盘已插入盘驱动设备1的情形下格式化过程的另一例子。当在步骤S300盘90作为未使用的空白盘插入盘驱动设备1时,在下一步骤S301向盘90的导入区相继读出U-TOC。基于读出的U-TOC信息,表示盘90是空白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51上(步骤S302)。
在步骤S303,对盘驱动设备1装设的记录键(未示出)执行预定的操作,并指令向插入在盘驱动设备1的盘90记录。记录的指令不限于来自为盘驱动设备1装设的记录键的指令,而是例如指令可以由连接到盘驱动设备1的个人计算机100对盘驱动设备1作出。
当指令向盘驱动设备1记录时,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304。辨别主体的操作模式由开关50设置到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的哪一个。如果确定驱动盘驱动设备1的操作模式已通过开关50设置到现有的MD系统,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306。开始通过现有MD系统向盘90的记录过程。
如果在步骤S304确定,盘驱动设备1的操作模式已由开关50设置在下一代MD1系统,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305。基于使用图18已描述的的过程,对盘90执行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化。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306。向已进行根据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的盘90执行记录过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58的流程图,描述在向盘90记录音频数据时盘驱动设备1一例的操作。这种情形下,过程是不同的,这取决于盘驱动设备1的主体的操作模式是否与盘90的类型一致。盘90的类型基于是否对盘90进行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化。
在第一步骤S210,盘90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当盘90加载时,在步骤S211向盘90的导入区顺序读出U-TOC。
在下一步骤S212,辨别加载的盘90的类型,就是说基于读出的U-TOC信息,辨别盘90是通过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的哪一个格式化的。例如,这种辨别可通过检验FAT信息是否已写到U-TOC来进行。这种辨别还可通过检验警告轨道的开始位置的信息是否写入U-TOC来进行。
在步骤S213在显示器51上显示指示步骤S212辨别的盘类型的信息。进而,基于从U-TOC读出的信息,在步骤S214在显示器51上显示加载的盘90的状态。例如,如果作为盘90是否是空白盘辨别的结果,盘90不是空白盘,则显示诸如盘名称和轨道名称的信息。在步骤S215盘90的转动停止。
在下一步骤S216,辨别在步骤S212鉴别的盘类型是否与由开关50设置的主体操作模式一致。如果它们一致,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17。
就是说,如果操作系统已由开关50设置到现有MD系统,且盘90是根据现有MD系统的盘,或者如果操作系统已由开关50设置到下一代ND1系统,且盘90是通过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的盘,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17。
在步骤S217,该设备设置到音频数据可记录到盘90或音频数据可从盘90再生的模式。当然,还可进行用于编辑U-TOC的操作。
这时,基于在上述步骤S212关于盘类型辨别的结果,介质驱动单元2按预定的方式由系统控制器9控制。例如,通过选择器26选择对应于辨别的盘类型的调制系统的信号通路。这样,能够自动切换解调系统的再生格式并再生音频数据,该再生格式取决于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而不同。在取决于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而不同的文件系统之间的切换,也基于关于盘类型辨别结果通过系统控制器9的控制类似地进行。
如果在上述步骤S216确定,在步骤S212辨别的盘类型与通过开关50设置的主体操作模式不一致,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19。
就是说,如果操作系统已由开关50设置到现有MD系统,并且盘90是按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的盘,或如果操作系统已由开关50设置到下一代MD1系统,并且盘90是按现有MD系统格式化的盘,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19。
在步骤S219辨别由用户对盘90的操作。如果用户执行操作以再生(PB)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20。在步骤S220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根据用户的操作被再生。
如上所述,即使盘类型与由开关50设置的主体的操作模式不一致,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也能够再生,不论开关50的设置如何。
就是说,基于在上述步骤S212辨别的盘类型,介质驱动单元2由系统控制器9按预定方式控制。例如,通过选择器26选择对应于辨别的盘类型的调制系统的信号通路。这样,能够自动切换解调系统的再生格式并再生音频数据,再生格式取决于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而不同。在取决于下一代MD1系统和现有MD系统而不同的文件系统之间的切换,也基于关于盘类型辨别结果通过系统控制器9的控制类似地进行。
如果在步骤S217用户执行用于向盘90记录(REC)音频数据的操作,或用于执行记录的音频数据的擦除,编辑等的操作(EDIT),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18。在步骤S218,在显示器51上显示通知盘90的类型与主体的操作模式不一致的消息。如果用户执行记录操作,则显示通知数据不能被记录的消息。如果用户执行编辑操作,则显示通知数据不能被编辑的消息。
如果还是在上述步骤S217作为再生期间的编辑操作,用户执行写U-TOC的操作,则在显示器51上分别显示通知盘90的类型与主体的操作模式不一致的消息,以及通知数据不能被编辑的消息。
当盘类型与如上所述由开关50设置的主体的操作模式不一致时,禁止改变记录在盘90上的信息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盘90的格式转换。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可变为根据现有MD系统的格式,或根据现有MD系统的格式可变为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
图59是一流程图,表示盘90的格式从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变为根据现有MD系统的格式的情形一例的过程。现在假设,开关50已预置到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操作模式。
在第一步骤S230,盘90加载到盘驱动设备1。当盘90加载时,在步骤S231,U-TOC向盘90的导入区相继读出。确定加载的盘90是根据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的盘(步骤S232)。盘90的转动在步骤S233停止。
在下一步骤S234,擦除盘90上所有按FAT管理并记录的数据。例如,执行用于编辑(EDIT)在FAT管理下记录在盘90上的数据的操作,并由用户从编辑操作中进一步选择擦除所有数据(ALL ERASE)。在步骤S234,最好有一消息显示到显示器51上,该消息用于使用户确认记录在盘90上的所有数据被擦除。
当在FAT管理下记录在盘90上的所有数据根据用户的操作被擦除时,在步骤S235,通知加载的盘90变为空白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51上。
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36。开关50由用户操作,以便把主体的操作模式设置为现有MD系统的操作模式。这样,在下一步骤S237读出加载的盘90的U-TOC。鉴别该盘是根据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的盘(步骤S238)。
在下一步骤S239,通知加载的盘90是下一代MD1系统的空白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51上。接下来,显示一消息以确认用户是否删除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就是说,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的删除表示着,即,盘90的格式从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变为根据现有MD系统的格式。
如果格式的删除是基于用户的操作指令的,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40。加载的盘90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被删除。例如,通过擦除在U-TOC中记录的FAT信息及警告轨道而删除格式。还可通过只擦除警告轨道而不擦除FAT信息来删除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
如果在上述步骤S239基于由用户进行的操作作出,用于指示格式不被删除的指令,则处理程序进到步骤S241。在步骤S241,在显示器51上显示一个消息,用于促使用户设置开关50以便把主体操作模式变为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操作模式。
如果从这一显示起预定的时间内,用户操作开关50以把主体的操作模式变为根据下一代MD1系统的操作模式(步骤S243),则处理序列结束。加载的盘90可用作为按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的空白盘(步骤S243)。如果在显示之后预定的时间内不进行开关50的设置,则确定超时已发生。处理程序返回步骤S239。
用于把格式从现有MD系统的格式变为下一代MD1系统的格式的过程如下执行。主体的模式通过开关50设置为现有MD系统的操作模式。盘90上根据现有MD系统的格式记录的所有音频数据被擦除。此后,使用图18通过上述方法按下一代MD1系统格式化盘90。
根据本发明,音乐数据擦除在音频数据文件中。对音频数据文件提供头标。标题,解密密钥信息,及版权管理信息记录在头标中,并还提供索引信息。索引把一个轨道的音乐片断划分为多个片断。
轨道信息文件是其中已描述用于管理存储在音频数据文件中的音乐数据的各种信息的一个文件。轨道信息文件包括:播放顺序表(再生过程表);编程的播放顺序表;组信息表(组信息表);轨道信息表(轨道信息表);及名称表。
播放顺序表是表示按默认定义的再生顺序的表。表示指向关于每一轨道号码(音乐片断号码)的轨道信息表的轨道描述符的链路目标的信息被存储在播放顺序表中。
关于每一音乐片断的信息在轨道信息表中描述。轨道信息表包括每一轨道(每一音乐片断)的轨道描述符。在每一轨道描述符中描述了其中已存储了音乐片断的音频数据文件的文件指针,索引号码,艺术家名,标题名称,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等。
当由播放顺序表指定将被再生的轨道的号码时,读出链路目标的轨道描述符。从轨道描述符读出音乐片断的文件指针和索引号码,艺术家名和标题名称的指针,原始音乐片断顺序信息,记录时间信息等。
从音乐片断的文件指针访问音频数据文件,并读出音频数据文件头标的信息。如果音频数据已加密,则使用从头标读出的密钥信息。音频数据文件被再生。这时,如果已指定索引号码,则从头标信息检测指定的索引号码的位置,并从索引号码的位置开始再生。
这样,使用类似于MD的盘可有效管理音频数据。
Claims (14)
1.一种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每一独立数据,该记录介质包括:
单个的文件存储区,其中所述各个数据作为单个的文件被记录;
位置信息记录区,其中记录表示所述单个文件中每一所述数据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文件;以及
部分信息记录区,其中记录具有部分信息的一个部分信息文件,该部分信息标识每一所述数据,并与所述位置信息文件中的位置信息和对应于每一所述数据的解密信息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文件具有在所述单个文件中每一所述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结束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介质,还包括一个相关信息记录区,其中记录与所述数据相关联的相关信息,以及
所述位置信息文件还具有链路信息,用于关联每一所述数据与所述相关信息。
4.一种再生方法,用于再生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指定的记录数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记录数据信息文件中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解密信息以及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表示从位置信息文件读出的位置信息的记录位置,其中表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的所述位置信息已被记录在该位置信息文件中;
基于所述读出的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从所述位置信息文件读出位置信息;以及
基于来自记录介质的所述位置信息,从一个单个文件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在该记录介质上多个记录数据已被管理并作为单个文件被记录,以及基于所述读出的解密信息解密读出的记录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再生方法,其中记录在所述位置信息文件中的所述位置信息,具有存储在所述单个文件中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结束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再生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中还记录有与所述数据相关联的相关信息,以及
基于链路信息还读出与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相关联的相关信息,该信息用于关联已进一步被记录在所述记录数据信息文件中的所述记录数据与所述相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再生方法,其中所述指定的数据还被划分为多个部分并记录到所述单个文件中,
所述位置信息还具有用于指定所述划分的部分的链路信息,划分的部分基于所述链路信息被连接,以及再生指定的数据。
8.一种再生设备,用于再生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指定的记录数据,该再生设备包括:
记录数据信息文件读取装置,用于从记录数据信息文件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解密信息以及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表示从位置信息文件读出的位置信息的记录位置,其中表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的位置信息已被记录在该位置信息文件中;
位置信息读取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读出的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信息,从所述位置信息文件读出位置信息;以及
解密和再生装置,用于基于来自记录介质的所述位置信息从单个文件读出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在该介质上多个记录数据已被管理,并作为单个文件被记录,以及用于基于所述读出的解密信息解密读出的记录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再生设备,其中记录在所述位置信息文件中的所述位置信息,具有存储在所述单个文件中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结束位置,以及基于所述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结束位置读出所述记录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再生设备,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中还记录有与所述数据相关联的相关信息,以及
基于链路信息进一步读出与所述指定的记录数据相关联的相关信息,该信息用于关联已进一步被记录在所述记录数据信息文件中的所述记录数据与所述相关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再生设备,其中所述指定的数据还被划分为多个部分并记录到所述单个文件中,
所述位置信息还具有用于指定所述划分的部分的链路信息,划分的部分基于所述链路信息被连接,以及再生指定的数据。
12.一种向记录介质记录输入数据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输入数据编码并记录编码的数据,以便与被记录的数据文件连接;
记录数据文件的管理信息,所述编码的数据已经与该数据文件连接,以及基于所述编码数据的记录结束位置该数据文件已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向记录介质记录所述连接的编码数据的连接位置信息;以及
记录用于指定连接的编码数据的连接位置信息的部分号码,该连接的编码数据记录到连接位置信息文件中,该连接位置信息文件中记录有多个连接位置信息,以及当执行编码时对信息编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编码中,对所述输入数据执行预定的加密。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记录方法,其中记录与所述数据相关联并被输入的相关信息,以及
进一步记录表示所述相关方法与所述连接数据的相关的链路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99275/2002 | 2002-04-01 | ||
JP2002099275 | 2002-04-01 | ||
JP2002190807A JP3855863B2 (ja) | 2002-04-01 | 2002-06-28 | 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190807/2002 | 2002-06-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3607A true CN1643607A (zh) | 2005-07-20 |
Family
ID=2867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8074958A Pending CN1643607A (zh) | 2002-04-01 | 2003-03-31 | 再生方法与设备,及记录方法与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01856B2 (zh) |
EP (1) | EP1492114A1 (zh) |
JP (1) | JP3855863B2 (zh) |
KR (1) | KR20040094446A (zh) |
CN (1) | CN1643607A (zh) |
WO (1) | WO200308386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176B (zh) * | 2007-09-26 | 2011-06-08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基板处理系统、基板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
CN106096334A (zh) * | 2016-06-02 | 2016-11-09 | 中国传媒大学 | 超媒体数据的加密方法及加密装置、解密方法及解密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3202530A1 (en) | 2002-04-01 | 2003-10-16 | Sony Corporation | Reproducing method,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06127571A (ja) * | 2004-10-26 | 2006-05-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EP1825469A4 (en) * | 2004-12-13 | 2009-04-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RITING AND USING KEYS FOR ENCRYPTING / DECREASING A CONTENT AND KEY WRITING BY THE PROCESS SAV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
WO2006065034A1 (en) * | 2004-12-13 | 2006-06-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ing and using keys for encrypting/decrypting a content and a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keys written by the method |
RU2561068C1 (ru) * | 2014-05-13 | 2015-08-2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ДВГУПС) |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зависимым инвертором однофазного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64979B2 (ja) | 1992-05-19 | 2002-03-11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US5473584A (en) * | 1992-01-29 | 1995-1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3356991B2 (ja) | 1998-06-17 | 2002-12-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
KR100338737B1 (ko) * | 1998-06-24 | 2002-07-18 | 윤종용 | 정지화를 위한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 및 기록 재생방법과장치 |
JP3383587B2 (ja) * | 1998-07-07 | 2003-03-04 | 株式会社東芝 | 静止画像連続情報記録方法と光ディスクと光ディスクの情報再生装置と情報再生方法 |
JP4135049B2 (ja) * | 1999-03-25 | 2008-08-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不揮発性メモリ |
JP4214665B2 (ja) * | 2000-07-25 | 2009-01-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再生装置 |
JP3855862B2 (ja) * | 2002-04-01 | 2006-12-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編集方法および装置 |
-
2002
- 2002-06-28 JP JP2002190807A patent/JP38558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3-31 US US10/508,536 patent/US73018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31 CN CNA038074958A patent/CN1643607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3-31 EP EP20030715649 patent/EP149211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3-31 WO PCT/JP2003/004077 patent/WO2003083867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3-31 KR KR10-2004-7015532A patent/KR2004009444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176B (zh) * | 2007-09-26 | 2011-06-08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基板处理系统、基板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
CN106096334A (zh) * | 2016-06-02 | 2016-11-09 | 中国传媒大学 | 超媒体数据的加密方法及加密装置、解密方法及解密装置 |
CN106096334B (zh) * | 2016-06-02 | 2021-11-19 | 中国传媒大学 | 超媒体数据的加密方法及加密装置、解密方法及解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005868A (ja) | 2004-01-08 |
US20050129232A1 (en) | 2005-06-16 |
EP1492114A1 (en) | 2004-12-29 |
US7301856B2 (en) | 2007-11-27 |
JP3855863B2 (ja) | 2006-12-13 |
KR20040094446A (ko) | 2004-11-09 |
WO2003083867A1 (fr) | 2003-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3884C (zh) | 微型盘存储介质的记录方法 | |
CN1293554C (zh) | 盘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再现方法 | |
CN1232981C (zh) | 编辑方法 | |
CN1698120A (zh) | 内容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 |
CN1392699A (zh) | 数据传送系统和装置、记录装置、编辑控制和处理方法 | |
CN100347778C (zh) | 记录方法和存储介质驱动装置 | |
CN1295698C (zh) |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 |
CN1507628A (zh) | 编辑方法和装置 | |
CN1296932C (zh) | 盘片的初始化方法 | |
CN1265373C (zh) | 在存储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方法 | |
CN1457494A (zh) | 转录设备 | |
CN1465069A (zh) | 再生装置和编辑装置 | |
CN1284163C (zh) | 再现方法以及数据存取方法 | |
CN1308329A (zh) | 转录设备和转录方法 | |
CN1276422C (zh) | 再现方法和装置 | |
CN1265375C (zh) |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 |
CN1643607A (zh) | 再生方法与设备,及记录方法与设备 | |
CN1277265C (zh) | 用于管理存储介质上轨道的轨道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299287C (zh) | 再现方法及装置、记录方法及装置以及产生管理表的方法 | |
CN1272786C (zh) | 记录方法以及编辑方法 | |
CN1416571A (zh) | 数据复制管理方法和设备,以及复制管理系统 | |
CN1692441A (zh) | 数据编辑方法和数据编辑设备 | |
CN1295703C (zh) | 存储介质初始化和取消方法 | |
CN1308946C (zh) | 用于往返于磁光存储介质记录和再现信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 | |
CN1755821A (zh) | 记录和再现装置及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720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