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4501A - 瞬时打印机,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以及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瞬时打印机,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以及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4501A CN1614501A CNA2004100473745A CN200410047374A CN1614501A CN 1614501 A CN1614501 A CN 1614501A CN A2004100473745 A CNA2004100473745 A CN A2004100473745A CN 200410047374 A CN200410047374 A CN 200410047374A CN 1614501 A CN1614501 A CN 1614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instant film
- camera
- pictorial data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04N1/215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the still video camera incorporating a hardcopy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prin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静象照相机,包括用于拍摄一对象的成象装置,用于根据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对象的图象数据而曝光包括有处理液的一瞬时胶片的曝光装置,和用于在该被曝光的瞬时胶片上扩散该处理液的同时将该被曝光的瞬时胶片弹出照相机体的一对扩散辊,该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一外部存储器可去除地连接至该瞬时打印机的一装置,用于压缩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一对象的图象数据并将其写在该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上的一装置,和用于扩展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被压缩的图象数据的一装置,其中该曝光装置可根据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图象数据而被驱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9805021.0、申请日为1999年4月12日、发明名称为“瞬时打印机,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以及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电子图象数据在瞬时胶片上进行打印的瞬时打印机,和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存储通过图象传感器被拍摄的对象图象数据,并根据存储的图象数据在瞬时胶片上记录对象图象的,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
背景技术
电子静象照相机已得到广泛地使用,其通过CCD图象传感器或类似器件将一对象的光学图象转换成电图象信号,将该图象信号转换成数字图象数据,并逐帧地在一存储器中写入该图象数据作为静止图象。而且已知使用瞬时胶片,用于根据其图象数据进行静止图象的硬拷贝的瞬时打印机,及与这样一瞬时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
在上述瞬时打印机中,所谓的单片型瞬时胶片被广泛地使用。该单片型瞬时胶片主要包括有用于一图象接收光敏层的一保护片、该图象接收光敏层、一图象转移层和一用于该图象转移层的一保护片,它们自一光敏表面起被按此次序叠放。沿该瞬时胶片的引导端设置有包含处理液的一容器。当曝光后的瞬时胶片通过一对扩散辊被弹出时,该容器破裂且该处理液被分布在图象接收光敏层和图象转移层之间。从而,在图象接收光敏层上形成的图象被转移到该图象转移层上,这样一正象在几分钟内被显影。该单片型瞬时胶片被进一步分类成其中图象出现在该光敏表面的相反侧上的一透明型和其中图象出现在该光敏表面上的一反射型。除该单片型外,另一种称为剥落-分离(peel-apart)型瞬时胶片也可在瞬时打印机中使用。在该剥落-分离型瞬时胶片中,负片(图象接收光敏层)被曝光且然后放置在一正片(图象转移层)上。然后,通过相互按压这些片同时在这些片之间分布处理液来将图象转移到该正片上。然后,该正片被从负片上剥离。该瞬时胶片通常被提供作为一胶卷,其中多片瞬时胶片被封装在一壳内,且该壳连同其他一切被装在一瞬时照相机或类似装置中。该胶卷被设计成使当在该胶卷被装载后从该壳中拉出一遮光片时,该光敏面上一预定区域通过该壳上形成的一曝光开口被曝光。
该瞬时打印机和与该瞬时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包括一装卷室,用于装载该胶卷;一曝光单元,用于曝光该瞬时胶片的光敏表面;包括用于分布处理液同时将曝光的瞬时胶片馈送到外部的扩散辊的一胶片显影弹出机构;一显示部分,用于显示一打印的图象;多种电路部分;机械框架,用于放置及固定这些元件;和一外盖部件。
在上述机构中,该胶片显影弹出机构根本上具有与常规的瞬时照相机,例如JPA No.4-194832中公开的瞬时照相机中使用的胶片显影弹出机构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在JPA No.6-83243和8-271995中公开了示例性的曝光单元,其中通过一打印头打印彩色图象,该打印头带有一相对于该瞬时胶片移动同时发射红、绿和蓝打印光束的发光元件阵列。该发光元件阵列包括多个排列成一行且响应于处理的图象数据发射光束的多个发光元件。
在上述瞬时胶片的胶卷中,瞬时胶片略小于该壳的内部尺寸,以在该胶片和壳之间留有间隙,允许曝光的胶片被平滑地送出或被拉出。因为有间隙,如果撞击或其他因素,该瞬时胶片可能在壳内偏离。因此,曝光区域不是总被放置在该壳的曝光开口之后的一预定位置。
如果瞬时胶片发生偏离,曝光区域的某些部分将不会暴露给打印光。由于当该图象被显影成是正的时,该曝光区域的未曝光部分将变成黑色,从而破坏了图象。在单独装载有瞬时胶片的打印机中,胶片装载室内出现的偏离也会导致相同的问题。
同时,瞬时打印机或电子静象照相机中所装的打印机中装载的瞬时胶片的光敏表面将被完全与背景光隔离。然而,有许多种可到达瞬时胶片的光敏表面的光,例如通过外盖部件和各种工作部件之间的缝隙漏过的光,通过外盖部件之间的连接处漏过的光,和从从背后照明LCD面板的照明装置泄漏的光。因此,难以使光敏表面完全与光隔离。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瞬时打印机和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其中即使瞬时胶片在壳内发生偏离或当瞬时胶片通过打印头被曝光时在打印机内发生偏离时,曝光区域将被完全曝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屏蔽可到达瞬时胶片的光敏表面的背景光的瞬时打印机。
本发明的再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有打印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其能在外部存储器上写入及读取拍摄的图象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静象照相机,包括用于拍摄一对象的成象装置,用于根据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对象的图象数据而曝光包括有处理液的一瞬时胶片的曝光装置,和用于在该被曝光的瞬时胶片上扩散该处理液的同时将该被曝光的瞬时胶片弹出照相机体的一对扩散辊,该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一外部存储器可去除地连接至该瞬时打印机的一装置,用于压缩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一对象的图象数据并将其写在该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上的一装置,和用于扩展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被压缩的图象数据的一装置,其中该曝光装置可根据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图象数据而被驱动。
该外部存储器最好是可去除地附连至照相机体的一存储器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与打印机一体的一电子静象照相机的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后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概略性垂直截面视图;
图4A是一瞬时胶片和一胶卷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瞬时胶片的一相对侧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一瞬时打印机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打印头的一例子的截面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电路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瞬时打印机中的打印光的照明范围与瞬时胶片上的曝光区域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
图9是使用投射三色打印光的发光阵列单元的另一打印头的截面视图;
图10是使用投射三色打印光的发光阵列单元的再另一打印头的截面视图;
图11是使用用于获得三色打印光进行曝光的三色滤色器的打印头的截面视图;
图12是通过开关三色滤色器以三色帧序方式进行曝光的一打印头的截面视图;
图13是通过开关三色滤色器以三色帧序方式进行曝光的另一打印头的截面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电路的方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中的一序列基本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和16B是图14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LCD面板上的显示的例子的说明性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正透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后透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概略性垂直截面视图;
图20是瞬时打印机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在图1和2所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中,在照相机体2的正面上设置有拍摄镜头3和闪光灯4。在一手柄部分5的顶侧上设置一快门按钮6。一旦快门按钮6被按压,通过拍摄镜头3拍摄的对象的图象数据被拾取作为一帧静止图象。在照相机体2的顶壁上形成有一弹出槽7。当进行一打印操作时,一曝光的瞬时胶片被从弹出槽7弹出。
在照相机体2的除手柄5以外的侧壁上形成一用于装载作为一外部存储器介质的存储器卡9的槽8。当存储器卡9在存储器槽8中时,电子静象照相机可读取存储器卡9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写在存储器卡9上。
如图3所示,在照相机体2的背面上设置有一钮12,用于打开和关闭一装卷室10的装卷门11。该装卷门11通过钮12被锁在一闭合的位置,且通过操作该钮12被打开,用于在装卷室10中装载胶卷或从装卷室10中卸载胶卷。一计数器窗口13显示使用的瞬时胶片的数目。
在装卷门11中装有一LCD(液晶显示)面板14。该LCD面板14构成一以实时的方式显示通过拍摄镜头3正被拍摄的对象的图象的电子寻象器。在LCD面板14的下方设置有一控制板15。通过操作控制板15的键,可在成象模式和再现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在再现模式中选择图象,输入一打印命令,删除图象数据并进行其他的操作。
在图4A中示出在上述电子静象照相机中使用的瞬时胶片20和胶卷24。瞬时胶片20的相反侧也在图4B中示出。瞬时胶片20是众所周知的单片型,其中光被施加到图4A中所示的光敏表面侧上的一曝光区域21,且一显影的彩色正象在图4B所示的一显示表面侧上的一显示区域22中被示出。胶卷24在一塑料壳23中包含有一叠瞬时胶片20。
在光敏表面侧上,从壳23起以前进的方向沿着瞬时胶片20的相对端,设置有包含处理液的一处理液容器25,和用于接收处理液的剩余量的一剩余液体接受部分26。在一图象接收光敏层保护片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光敏边框27,用于确定瞬时胶片20上的曝光区域21的位置和大小。在一图象转移层保护片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边框28。由该显示边框28确定一显示区域22,以使显示区域22位于曝光区域21内,且尺寸略小于曝光区域21。
胶卷24的壳23具有一曝光开口29,瞬时胶片20的光敏表面正对其,且该曝光开口29大于曝光区域21。如图3所示,壳23内的距曝光开口29的相对侧上设置有一弹簧部件30。该弹簧部件30将叠放的瞬时胶片20推向曝光开口29,从而保持这些瞬时胶片的最上面的一张在平坦的平面内。壳23还在包含的瞬时胶片20的剩余液体接受部分26的该侧上的一端部中具有一阻断31,及在处理液容器25的该侧上的一部分中具有一出口32。
在一瞬时照相机中,曝光区域21通过曝光开口29被曝光一次。然而,在本电子静象照相机中,瞬时胶片20被逐行地曝光给来自打印头40的打印光。一对扩散辊34被位于胶卷24的出口32和照相机体2的弹出槽7之间。在每次曝光后,一前进爪形机构36的一卡爪部件通过阻断31被插入壳23中,以将曝光的瞬时胶片20推出出口32到扩散辊34之间。然后,扩散辊34的转动致使瞬时胶片20前进通过弹出槽7到照相机体2的外面。
在装卷室10的前面配置有一曝光单元38作为瞬时打印机部分的一曝光装置。曝光单元38由打印头40和用于沿平行于胶片馈出方向的一子扫描方向(图3中的垂直方向)移动打印头40的一扫描机构组成。在曝光单元38之前但在拍摄镜头3之后装有一图象传感器42,例如CCD图象传感器。包括有拍摄镜头3的光学系统是全焦点型的,因此可不需要对焦而拍摄在该光学系统的景深内的一对象。自然也能提供一自动对焦装置以在快门按钮6被按压时通过根据对象距离移动拍摄镜头3一时间来进行对焦。这种情况下,在照相机体的前面上设置有一光发射窗口和一光接收窗口,用于以三角法测量对象距离。
在拍摄镜头3和CCD图象传感器42的上方安装有一成象电路单元43。该成象电路单元43、拍摄镜头3和CCD图象传感器42构成一成象装置。在拍摄镜头3和CCD图象传感器42的下方配置有一打印电路单元44和存储器槽8。该打印电路单元44和曝光单元38构成瞬时打印机部分。
图5示出了瞬时打印机部分的外观。打印头40沿垂直于子扫描方向S的一主扫描方向M延伸。在面对胶卷24的打印头40的一侧上形成一突出部分40a,且该突出部分40a设置有一光投射槽46,用于将打印光投射到瞬时胶片20的光敏表面上。如图3所示,打印头40被配置成使突出部分40a被插入壳23的曝光开口29中,以使光投射槽46面对于瞬时胶片20。在曝光开口29中放置打印头减少了打印头在垂直于瞬时胶片20的表面的方向上的突出量,且因此提高了照相机体2内的空间效率。打印光还被投射到瞬时胶片20上而无泄漏。
扫描机构41包括一沿子扫描方向S延伸的丝杠41a,一用于转动丝杠41a的扫描电机47,和通过转动丝杠41a而在丝杠41a的轴向(子扫描方向S)上被移动的一移位部件41b。移位部件41b被固定在打印头40的一端上。这样,当丝杠41a随扫描电机47转动时,打印头40沿子扫描方向S随移位部件41b一起移动。
扫描电机47可前向及后向转动。当扫描电机47向前转动时,打印头朝向扩散辊34移动,即从瞬时胶片20的处理液容器25的该侧上的一扫描开始位置朝向剩余液体接受部分26移动。当打印头40移至由虚线示出的一扫描端部时,实现一子扫描步骤。在打印头40的距移位部件41b的相对端上设置有一导销48。该导销48被啮合在一导槽49中,这样打印头40在移动期间将不会被倾斜。当扫描机构41沿子扫描方向移动打印头40时,三色打印光束被同时投射到瞬时胶片20的曝光区域21上以逐行地记录一彩色图象。当完成曝光时,扫描电机47向后转动以将打印头40返回到由实线所示的扫描开始位置。
如图6所示,打印头40包含由用于红色的发光元件阵列51、用于绿色的发光元件阵列52和用于蓝色的发光元件阵列53组成的一发光阵列单元50。发光元件阵列51至53的各个由沿主扫描方向M被配置成一行的多个发光元件51a至53a组成,且三个阵列51至53沿子扫描方向被配置成行。为记录一行,发光元件51a至53a的发光时间根据对应颜色的图象数据被各自单独地控制,但所有的发光元件51a至53a发射白光。在该实施例中,LED被用作为发光元件51a至53a,但其他种的发光元件也可使用,只要它们发射包含红、绿和蓝三色成分的光。
来自发光元件阵列51的发光元件51a的用于红色的光束通过设置在发光阵列单元50外部的反射镜55和56a被偏转。在偏转的光路中配置有一红通滤色器57a,通过其的光束被转换成红打印光束。在相同方法,来自发光元件阵列52的发光元件52a的用于绿色的光束通过反射镜55和56b被偏转,并通过这些光束的光路中配置的一绿通滤色器57b被转换成绿打印光束。来自发光元件阵列53的发光元件53a的用于蓝色的光束通过反射镜55和56c被偏转,并通过一蓝通滤色器57c被转换成蓝打印光束。
在各自颜色的打印光束的光路中配置有一由用于红、绿和蓝的聚焦透镜58a、58b和58c组成的一微型透镜阵列58,其中这些聚焦透镜对应于发光元件阵列51至53的发光元件51a至53a地被配置。红打印光束通过微型透镜阵列58的用于红色的聚焦透镜58a,经光投射槽46被聚焦到瞬时胶片20的曝光区域21中的光敏表面上。同样,绿打印光束和蓝打印光束通过用于绿色的聚焦透镜58b和用于蓝色的聚焦透镜58c被投射到瞬时胶片20上。
用于红色和蓝色的聚焦透镜58a和58c的入射表面具有棱镜的功能,且被倾斜以使它们的光轴与用于绿色的聚焦透镜58b的光轴相交。这样从沿子扫描方向S分别对准的三个发光元件51a至53a发射的三色打印光束被投射到瞬时胶片20上的一点。接着,光敏表面被暴露给沿主扫描方向M被对准成一行的三色打印光束,这样沿主扫描方向M被对准成一行的多个三色象素被记录在瞬时胶片20上。
图7示出了上述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电路。该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工作由成象电路单元43的成象控制器61和打印电路单元44的打印控制器62控制。该成象控制器61根据ROM61a中所写的一序列程序控制进行成象所需的序列操作。打印控制器62与成象控制器61交换数据,并根据ROM61a中所写的一序列程序控制从曝光到弹出的序列操作。RAM61b被用作为临时存储所需的控制数据或其他数据的一工作存储器。
成象控制器61控制成象电路单元43的一CCD驱动器64、一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和一I/O控制电路66。CD驱动器64驱动CCD图象传感器42,且CCD图象存储器42的电荷存储时间根据自图象信号处理电路67馈回的对象亮度被自动地控制。
来自CCD图象传感器42的图象信号被馈送给图象信号处理电路67。图象信号处理电路67通过使用一自动增益控制器或类似器件将图象信号放大到一适当的水平,且然后将其进行三色分离。各色的图象信号通过一A/D转换器68被转换成数字形式,且然后馈送给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通过图象处理步骤产生红、绿和蓝色的图象数据,这些图象处理步骤包括白平衡控制、伽马校正和矩阵运算。一帧的图象数据被连续地从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发送到一LCD驱动器69,这样LCD面板14显示运动寻象器图象。
当操作快门按钮6时,此时获得的一帧的图象数据通过成象控制器61和I/O控制电路66被写入一内部存储器70。例如,内部存储器70可存储50帧静止图象的图象数据。这样存储的图象数据可通过I/O控制电路66被写到存储器卡9上,存储器卡9可去除地插入存储器槽8中。
当通过控制板15输入一打印命令时,成象控制器61通过I/O控制电路66从内部存储器70或存储器卡9读取一帧的各自彩色图象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打印控制器62。同时地,成象控制器61将一打印开始命令发送给打印控制器62。内部存储器70被设计成根据与该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电源分开的一后备电池来保持写入的图象数据,这样内部存储器70中的图象数据将不会消失,即使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电源开关被关断时。
打印控制器62控制打印电路单元44的各自元件。打印控制器62在一行存储器75中写入各一行的图象数据。在行存储器75中写入的图象数据被读出到一头驱动器76。该头驱动器76自一行的各颜色的图象数据产生驱动脉冲,这些驱动脉冲用于控制各发光元件51a至53a的发射时间。头驱动器76产生驱动脉冲,考虑到瞬时胶片20的光谱感光度、各自发光元件51a至53a的发射特性、各自滤色器57a至57c的透明性等。用于一行的三色的驱动脉冲被发送给打印头40,这样打印头的对应的发光元件51a至53a发光同时驱动脉冲被施加给其。
打印控制器62通过驱动器77双向转动扫描电机47。扫描电机47的转动运动如上所述地被传送给扫描机构41,使打印头40沿子扫描方向移动。驱动器78在打印头40完成曝光后驱动扩散电机35。扩散电机35的转动运动被传送给扩散辊34,使其转动。扩散电机35的转动运动也被传送给前进爪形机构36,前进爪形机构36的爪形部件在扩散电机35开始转动后马上被驱动。
图8示出了瞬时胶片20的曝光区域21和由来自打印头40的打印光束照明的照明范围之间的关系,及壳23的大小与瞬时胶片20之间的关系。图8示出了瞬时胶片20不从正常位置偏离的一位置。
为平滑地传送瞬时胶片20,在瞬时胶片20和壳23的内壁之间在主和子扫描方向M和S上留有一间隙。距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瞬时胶片20的任一边缘的间隙具有长度D1,距在子扫描方向上的瞬时胶片20的任一边缘的间隙具有长度D2。由光敏侧上的光敏边框确定的曝光区域21具有主扫描方向M上的长度D3和子扫描方向S上的长度D4。
打印头40具有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比仅曝光该曝光区域21所需的数目要多的发光元件51a至53a和聚焦透镜58a至58c,因此当从光投射槽46投射时打印光束的该行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D5,即该照明范围的主扫描方向上长度D5比曝光区域21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D3长。
当打印头40在扫描开始位置开始投射用于第一行的打印光时,该打印光被投射到从曝光区域21移向处理液容器25的一行曝光开始位置Ps上。当打印头40通过在扫描结束位置投射用于最后行的打印光而结束曝光时,打印光被投射到从曝光区域21移向剩余液体接受部分26的一行曝光结束位置Pe。这样,打印光的照明范围在子扫描方向S上的长度D6比曝光区域21在子扫描方向上的长度D4长的长度。
更具体地,照明范围在主扫描方向上从设置在正常位置时的瞬时胶片20的曝光区域21的任一边被拉长了长度D7。长度D7被确定不小于瞬时胶片20和壳23的内壁之间的在主扫描方向上间隙D1。因此,如果瞬时胶片20在主扫描方向M上偏离正常位置,例如到附图的右边,最多达长度D1,打印光在主扫描方向上被从曝光区域21的端到端地投射。
照明范围也在子扫描方向上从设置在正常位置时的瞬时胶片20的曝光区域21的任一边被拉长了长度D8。长度D8被确定不小于瞬时胶片20和壳23的内壁之间的在子扫描方向上间隙D2。因此,如果瞬时胶片20在子扫描方向S上偏离正常位置,例如在附图中向上,最多达长度D2,打印光在子扫描方向上被从曝光区域21的端到端地投射。
这样,来自打印头40的打印光的照明范围比曝光范围宽,因此打印光被投射到整个曝光区域21上,即使在瞬时胶片20偏离主或子扫描方向的情况下。不用说,壳23的曝光开口29的大小被做成在主扫描方向及子扫描方向上大于打印头40的照明范围。由于在该瞬时胶片20中显示区域22小于曝光区域21,如由虚线所示,可能根据显示区域22确定照明范围的大小,将显示区域22看作为一基本的图象形成区域。
接着,将描述上述构成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工作。
在使用胶卷24之前,用于封闭曝光开口29的一遮光片在壳23内与瞬时胶片20叠合。因此,当将胶卷24被装在装卷室10中后,装卷门11被关闭,扩散电机35被自动驱动以使前进爪形机构36和扩散辊34通过弹出槽7将遮光片从壳23弹至照相机体的外部。
在启通控制板15中设置的一主开关后,通过操作控制板15的一模式转换键来选择成象模式或再现模式。当选择成象模式时,以与常规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相同地,通过CCD图象传感器42连续地拍摄对象的图象,且在LCD面板14上将这些图象显示作为运动图象。一对象被构造同时监视LCD面板上显示的图象。然后当操作快门按钮6时,此时的LCD面板14上显示的对象的图象数据被写入内部存储器70中。当根据来自图象信号处理电路67的信号的电平确定对象亮度低于预定水平时,闪光灯4被自动致动以与快门6的操作同步地闪光。
在再现模式中,通过键操作控制板15,可经I/O控制电路66、成象控制器61、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将内部存储器70或存储器卡9中存储的一适当图象的图象数据发送给LCD驱动器69,从而在LCD面板14上将其显示作为一静止图象。为打印在LCD面板14上显示的一静止图象,通过控制板15输入一打印命令。然后,成象控制器61将该打印命令发送给打印控制器62,且然后通过I/O控制电路66访问内部存储器70或存储器卡9,以从第一行开始序列地读取LCD面板14上显示的图象的三色的图象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打印控制器62。
响应于来自成象控制器61的打印命令,打印控制器62控制打印电路单元44开始打印。打印控制器62还从成象控制器61将第一行的各自颜色的图象数据传送给行存储器75。
头驱动器76从行存储器75中所写的第一行的三色图象数据产生三色的驱动脉冲,并对于打印头40的各自的颜色驱动发光元件阵列51至53的发光元件51a至53a。
来自各自的发光元件51a至53a的光束被转换成三色的打印光束,且然后通过光投射槽46投射向瞬时胶片20。因为打印头40此时在扫描开始位置,该三色打印光束被投射到位于曝光开口29内的该行曝光开始位置Ps的瞬时胶片20的一部分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如果其位于正常的位置,打印光束被投射到比瞬时胶片20的曝光区域21宽的范围上。
在第一行的曝光期间,第二行的三色图象数据被写在该行存储器75中。在完成第一行的曝光后,驱动器77使扫描电机47向前转动通过预定角度,在子扫描方向上将打印头移过一行。在打印头40移过一行后,头驱动器76从该行存储器75中写入的三色图象数据产生驱动脉冲,且用这些驱动脉冲驱动打印头40。从而,用于第二行的三色打印光束被投射到瞬时胶片20上。
然后,与上相同,在沿子扫描方向被移动的同时,打印头40通过自第三及随后行的三色图象数据产生的驱动脉冲被驱动,以将用于第三行及随后行的三色打印光束投射到瞬时胶片号20上。当打印头40实现在扫描结束位置的最后行的曝光后,用于一图象的曝光序列被完成。用于最后行的三色打印光束被投射到位于曝光开口29内的曝光结束位置的瞬时胶片20的一部分上。
这样,考虑到壳23和瞬时胶片20之间的间隙,当其位于正常的位置上时,打印光束被投射到在主及子扫描方向上超出胶片单元20的曝光区域21的一范围上。因此,即使瞬时胶片20在壳23内部在主及子扫描方向上发生偏离,整个曝光区域被包括在该照明范围内,且因此被暴露给打印光束。
在最后行的曝光后,扫描电机47被连续地向后转动以将打印头40从扫描结束位置返回到扫描开始位置。在返回移动期间,当打印头40移向不妨碍爪形部件的移动的一位置时,扩散电机35被驱动以开始转动扩散辊对34。扩散电机35的转动运动被传送给前进爪形机构36,前进爪形机构36通过切口31将爪形部件插入壳23以将瞬时胶片20推出朝向扩散辊34的出口32。从而,曝光的瞬时胶片20被馈入扩散辊34之间,并通过转动的扩散辊34经照相机体2的弹出槽7被弹出。在此时,处理液容器25通过扩散辊34被破裂,这样处理液被分布在图象接收光敏层和图象转移层之间,同时这些层被相互按压。剩余的处理液被剩余液体接受部分26接受。
在瞬时胶片20通过弹出槽7被弹出后一或几分钟后,图象接收光敏层上的被拍摄作为潜象的图象被作为一彩色正象转移到图象转移层,且被固定在图象转移层上。该彩色图象出现在瞬时胶片20的显示区域22中。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在曝光期间瞬时胶片20发生偏离,整个曝光区域21被曝光,在整个显示区域上示出该彩色图象,而没有具有黑色的未曝光部分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CCD图象传感器42具有对应于打印头40的照明范围的一拍摄视场。也就是说,从通过CCD图象传感器42获得的一帧的图象数据产生用于驱动打印头40的驱动脉冲。可替换地能够通过拍摄对应于曝光区域21的一视场来获得图象数据,且使各帧的图象数据被进行图象放大处理,用于形成一帧打印图象数据,自该打印图象数据产生用于打印头40的驱动脉冲。
上述实施例的打印头使用发射白光的发光元件,用于获得三色打印光束,并在同一行上同时对三色光束进行曝光。然而,打印头可具有其他的构成。下面将参照图9至12描述打印头的其他构成的例子。在以下描述中,与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元件实质上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这样省去对这些元件的描述。
在图9所示的打印头40中,一发光阵列单元50由用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阵列80至82组成,各发光阵列由各自投射红色、绿色和蓝色光束的多个发光元件组成,这样发光阵列单元50直接发射三色打印光束。来自发光阵列80至82的光束通过用于各色的一对反射镜55a、55b、55c和56a、56b、56c被引向一透镜阵列58。
图10所示的一打印头40具有被构成等同于图9中所示的一发光阵列50,单一透镜阵列58的聚焦透镜58a至58c的光轴未被倾斜而是相互平行地延伸。从而,瞬时胶片20被同时暴露给三行的三色打印光束,一行用于一色。在图11所示的另一例子中,一发光阵列单元50被构成为投射白光的三行发光阵列51至53,且三个滤色器57a至57c被用于产生三色打印光束,象图7的实施例。然而,该三色打印光束沿三行被投射。
在图9至11所示的任一实施例中,在打印头沿子扫描方向上的单次移动期间打印一全色图象。由于三色被同时投射,可替代通过沿子扫描方向S移动打印头40进行子扫描而通过扩散辊33将瞬时胶片20推出照相机体2来进行子扫描。在打印头40被构成为如图10或图11所示时,同时投射的打印光束在子扫描方向上具有对应于三行的一宽度。因此,鉴于由于间隙所导致的偏离,所有三行的打印光束应被投射到在子扫描方向上比曝光区域宽的一范围。
微型透镜阵列58由多个与发光阵列50对应配置的微型透镜构成。替代这些微型透镜,可使用称作为SELFOC透镜(商标名)的,由陡度折射率型光纤制成的微型圆柱透镜。
图12中所示的打印头40使用由配置成一行的多个白光发射元件,和红、绿及蓝滤色器57a至57c组成。在该实施例中,打印光束通过位于反射镜55和87之间的一微型透镜阵列86被聚焦在瞬时胶片20上。该微型透镜阵列86由SELFOC透镜或另一种微型透镜组成,并防止用于各象素的打印光束散射进其他的象素位置。这样,在打印头40在子扫描方向上被移动一次时,三色滤色器57a至57c被相互转换,以使以三色帧顺序方式打印一全色图象。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将打印头40返回到扫描开始位置。替代地,红色象素由红色打印光束记录同时打印头40从扫描开始位置移向扫描结束位置,且绿色象素由绿色打印光束记录同时打印头40从扫描开始位置移向扫描结束位置。且然后蓝色象素由蓝色打印光束记录同时打印头40从扫描开始位置移向扫描结束位置。在三色帧顺序打印中,可通过移动瞬时胶片20同时保持打印头40稳定来实现对最后颜色的子扫描。
尽管通过改变上述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来控制瞬时胶片的曝光量,可连续地驱动发光元件,且将来自各发光元件的光引向一LCD面板,以使通过LCD面板的光量,即打印光量可通过控制LCD面板的透射率而被控制。该结构使得可使用荧光灯和滤色器作为光源,以替代发光元件阵列,用于获得三色打印光。图13示出了这样一打印头的例子。
在图13中,一荧光灯85沿打印头40的纵向,即主扫描方向被拉长。来自荧光灯85的照明光包含红(R)、绿(G)和蓝(B)。可使用另一种光源,只要它的光包含这些颜色。在荧光灯85的照明光路中放置一滤色器57。滤色器57具有一红通滤色器部分、一绿通滤色器部分和蓝通滤色器部分,这三部分沿灯85的长度延伸,且沿垂直于灯的方向Y,即沿子扫描方向逐边地配置。通过响应于一滤色器转换信号沿方向Y移位滤色器57而使这三滤色器部分之一被放置在荧光灯85的照明光路中。
在通过滤色器57时,来自荧光灯85的照明光变成红、绿和蓝打印光。该打印光通过一液晶阵列89、一反射镜55、一微型透镜阵列86和一反射镜87,并通过一光投射槽46被投射到瞬时胶片20上。液晶阵列89由配置成一行的微型液晶段组成,其中各液晶段对应于打印的一象素。液晶阵列89通过阻挡打印光或控制光透射率来控制在各液晶段打印密度。
图14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电路。与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因此省去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打印头被构成,如图14所示,但打印头40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而可适当地修改。
一CCD图象传感器42被放置在一照相机透镜3的后面。R、G、B的微型滤色器在CCD图象传感器42的光电平面上被配置成一矩阵。从CCD图象传感器42序列输出各色的图象信号,通过放大器90进行放大,且然后通过A/D转换器68转换成数字形式。A/D转换器68的取样定时与CCD驱动器64的驱动定时同步。
A/D转换器68从该图象信号产生数字图象数据,并序列地将该图象数据馈送给一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该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处理该图象数据以进行白平衡调节、伽马校正等。该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还从处理的图象数据产生NTSC标准的视频信号,并经D/A转换器91和放大器92将其发送给一输出终端93。因此,当被连接至输出终端93时,通过CCD图象传感器42拍摄的连续的系列图象可在一家用电视上被观看。
来自放大器92的视频信号被馈送给一LCD驱动器69。该LCD驱动器69驱动结合在一装卷门11中的一LCD面板14,这样LCD面板14连续地显示该对象图象,用作为一电子寻象器。
一系统控制器95管理该电子静象照相机的所有元件,包括上述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的电子操作。系统控制器95监视通过I/O端口96来自控制板15和外部连接终端98的信号,并根据输入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操作。
一闪速存储器100是一可高速存取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且当从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提供图象数据时,逐帧地存储图象数据。例如,闪速存储器100具有存储50帧静止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存储器容量。
一存储器卡9可通过连接器9a和I/O端口96被连接至系统控制器96。存储器卡9以压缩的方式逐帧地存储通过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获得的对象图象的图象数据。例如存储器卡9可存储50帧的压缩的图象数据。一数据扩展电路101包括一数据压缩部分,用于压缩拍摄的对象的图象数据并将其写在存储器卡9上;和一数据扩展部分,用于从存储器卡9读取压缩的图象数据并扩展其。数据扩展电路101由系统控制器95控制。存储器卡9被随意地使用,例如当闪速存储器100的可用容量不足时,或用于保存图象数据。可通过操作控制板15进行数据存储媒介的选择。存储器卡9还可预先以压缩的形式存储被用于将一装饰边框与对象图象合成的图象数据以围绕该对象图象修改边框的轮廓或型式,以下称为装饰图象数据,其中从多个选项中选择该框。
在再现模式中,从存储器卡9读出且然后通过数据扩展电路101扩展的图象数据,或从闪速存储器100读出的图象数据被传送给图象处理电路65。根据该图象数据,在LCD面板14上显示一图象。通过将另一存储介质连接至外部连接终端98的一输出终端,可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新拍摄的图象帧的图象数据,或从存储器卡9将图象数据传送给该存储介质。
头驱动器76在系统控制器95的控制下驱动打印头40。图象数据被从行存储器75发送给打印头40,在控制构成液晶阵列89的各自液晶段的透射率中使用。EEPROM103预先存储各种调节数据,当根据一预定顺序操作该电子静象照相机时,系统控制器95将参考这些调节数据。在完成照相机的组装后,这些调节数据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对各单独的电子静象照相机进行调整。该调节数据包括涉及照相机透镜3的聚焦的数据、在打印各自颜色中使用的校正数据等。一电机驱动器102在系统控制器95的控制下驱动一扩散电机25和一扫描电机47。
现在,将参照图15的流程图描述图14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工作。通过启通控制板15中设置的一主开关来启通电源开关。然后,根据控制板15中模式转换键的设置位置将当前模式设置在一成象模式或再现模式。在成象模式中,CCD图象传感器42连续地拍摄对象图象,且这些图象在用作为电子寻象器的LCD面板14上被显示为运动图象。
当进行快门按钮6的释放动作时,此时在LCD面板14上显示的一对象图象的图象数据被写在闪速存储器100上作为一静止图象。该闪速存储器100可根据快门按钮6的释放动作顺序地存储一帧的图象数据。还可能删除适当的图象帧的图象数据并写入新的图象帧的图象数据。当存储器卡9被连接至连接器9时,适当的图象帧的图象数据可被写在存储器卡9上。为此,通过键操作控制板15来指定该存储器卡9。
在再现模式中,通过键操作控制板15从闪速存储器100或存储器卡9中存储的图象数据中选择一适当的对象图象。然后被选择的图象的图象数据通过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D/A转换器91和放大器92被提供给LCD驱动器69,这样一对象图象105,例如如图16A中中所示,在LCD面板14上被显示。
然后,如果通过键操作控制板15选择合成装饰框,从存储器卡9中读出装饰图象数据并通过数据扩展部分101被扩展。然后,选择50种装饰框中适当的一个。从存储器卡9读出的装饰图象数据和选择的对象图象105的图象数据被传送给图象数据处理电路65。然后,在LCD面板14上显示该对象图象105和装饰框106组成的合成图象107,例如如图16B中所示。
当该对象图象,且如果需要的话还有装饰框之后操作一打印键时,系统控制器95访问存储器卡9或闪速存储器100以从LCD面板14上当前显示的图象105的图象数据中读出一初始行的图象数据,并将其传送给行存储器75。
当已选择装饰框时,用于一行的装饰图象数据被从存储器卡9传送给行存储器75。在此时,在装饰图象数据重叠对象图象数据的部分中,装饰图象数据优先于对象图象数据。这样,一行图象数据被写在行存储器中。由于在该实施例中打印头40以三色帧顺序方式进行曝光。从对应于打印的图象的红色象素的红色图象数据序列地逐行地读出图象数据。
在确认滤色器57的红通滤色器部分被插入在打印光路中,且液晶阵列89的液晶段处于光阻断情况下后,系统控制器95启通荧光灯85。在确认打印头40处于扫描开始位置时,在行存储器75中所写的红色图象数据被序列地发送给液晶阵列89,这样各自的液晶段被序列地从光阻断情况转换到对应于图象数据的各自透射密度。在恒定时间下,各自的液晶段返回到光阻断情况。
来自滤色器57的红通滤色器部分的红色打印光通过LCD段,这样瞬时胶片30被暴露给由各自液晶段的透射密度确定的不同量的红色打印光。注意通过从行存储器75同时传送一行的图象数据给液晶阵列89的各自的液晶段,这样通过同时地将各自的液晶段转换成由图象数据确定的透射密度来缩短每一行的打印时间。
在对第一行的红色打印光的曝光完结时,是一步进电机的扫描电机47转过预定的角度,将打印头40移至一连续行的位置。然后,代表第二行的红色象素的密度的红色图象数据被从闪速存储器100或存储器卡8传送给行存储器75。该第二行以与第一行相同的方法被暴露给红色打印光。当打印头40被以逐步的方式沿子扫描方向被移位时,各行被暴露给红色打印光。当一最后行被暴露给红色打印光时,一帧的红色象素的打印完成。
然后系统控制器95发送给头驱动器76一滤色器改变信号,以使滤色器57沿方向Y滑动一量以在光路中定位绿通滤色器部分。系统控制器95访问闪速存储器或存储器卡9以从最后行起逐行地读出代表绿色象素的绿色图象数据,并将其传送给行存储器75。
然后,以与用于红色的曝光方向的相反方向,即从最后行到第一行进行绿色打印光的曝光。在完成绿色打印光的曝光后,蓝通滤色器部分被插入在打印光路径中,且从第一行起逐行地从闪速存储器100或存储器卡9中读出蓝图象数据。因此,以与用于红色的曝光相同的方法进行蓝色打印光的曝光。
在完成三色打印光的曝光后,响应于系统控制器95的信号驱动扩散电机35,以通过一前进爪推出瞬时胶片20,且然后通过一对扩散辊将其弹出照相机体。几分钟后,在操作打印键时在LCD面板14上显示的一对象图象被显影并固定作为一正象,提供该对象图象的一硬拷贝。当选择一装饰框时,该对象图象被打印在该装饰框内。
从存储器卡9读出的对象图象数据或装饰图象数据可被临时写在闪速存储器100中,以使在打印期间可从闪速存储器100中读出它们。
使用存储代表卡通画、标志、字符、消息的装饰数据、并在该装饰周边框之外合并打印这些装饰数据中的任何一种的存储器卡是可能的。设置一其中预先写入装饰图象数据的一内部存储器也是可能的。在该情况下,该存储器卡被用于读取和写入对象图象数据,而从该存储器卡读出用于剪辑的装饰图象数据。
尽管在假定打印头40具有如图13所示的结构的前提下描述了本实施例,打印头40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而可被适当地修改。
图17和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外观。类似的元件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且省去对其的描述。一取象透镜3和一闪光灯窗口4位于照相机体2的前上部中。一快门按钮6位于一手柄5的中间部分。
在照相机体2的前中部分中,一装卷门11通过一铰链11a被枢轴地安装。通过操作一设置在装卷门11的上边缘部分中的钮12可打开或关闭装卷门11。在照相机体2的顶面上形成一弹出槽7,且在弹出槽7上安装用于屏蔽光到弹出槽7的门部件110以打开或关闭它。如图19所示,该门部件通过一弹簧168沿关闭方向被推进。弹出槽7的内壁上连接有一对称为去除面(moltplane)的光屏蔽海绵部件169。在打印后,如图18所示,通过移过弹出槽7的曝光的瞬时胶片20的引导边,门部件110被推开,从照相机体2中取出曝光的瞬时胶片20。
在照相机体2的后面,所有的操作部件,包括LCD面板14、多操作按钮116、模式转换键117和一打印开始键被集成。因此,在照相机体2被搁置时用于打印的所有操作可被进行。多操作按钮116主要被用于一数字变焦系统的变焦。与模式转换键117相组合,多操作按钮116也被用于在不同的成象模式下的多种操作并用于在再现和打印时一图象帧的选择。当打印开始键118被按压时,LCD面板14上显示的一图象开始被打印。
如图19所示,在装卷门11的后面设置有一用于装载胶卷24的装卷室10。胶卷24具有简化的结构,其中通常设置在壳体23中的片簧被省去。胶卷24的壳体23在其前面上具有一曝光开口29,且在其后面具有一对孔23b和23c,用于接受一对设置在装卷门11的后侧上的推压部件122。在壳体23的内壁上安装一坚固的遮光片124,用于遮蔽孔23b和23c,且因此防止光通过孔23b和23c进入。当胶卷24被放入装卷室10后装卷盖11被关闭时,胶卷24通过安装在装卷门11的后侧上的一卷推簧123被推离后侧以在装卷室10内的一内部位置上装持胶卷24。同时,推压部件122通过孔23b和23c被插入壳体23,将瞬时胶片20从后面推向曝光开口29。注意到当该胶卷24在市场上销售时,其还被封装在由塑料膜或另一种防潮或遮光特性的材料制成的防潮及遮光袋中。还在未被使用的情况下,在曝光开口29和瞬时胶片20的最上一个之间设置一遮光板(未示出)。
由于当胶卷24被装载在装卷室10中时,遮光片124通过推压部件122被推压,在遮光片24和壳体23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小间隙。然而,因为瞬时胶片20的背面具有遮光特性,且装卷室10通过装卷门11被闭光地关闭,在装闭胶卷24后,光不会通过孔23b和23c进入。
在装卷室10的后面,一遮光罩127与装卷室10集成地形成。遮光罩127覆盖一瞬时打印机部分的整个周边,以屏蔽可到达瞬时胶片20的光敏表面的任何外来光。作为这样的外来光,有通过照相机体2和操作部件,例如打印机开始键118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光,或从后面照明LCD面板114的背光源泄漏的光。
如图20所示,瞬时打印机部分包括一打印机头40、用于沿瞬时胶片20的光敏表面移动打印头40的扫描机构41、和一对扩散辊34。打印头40沿垂直于瞬时胶片20的前进方向的一方向延伸,且具有大于瞬时胶片20的宽度的长度。沿平行于胶片前进方向延伸的一主导轴131a和一副导轴131b被放置通过打印头40的相对端部分。这样,打印头40可沿平行于瞬时胶片20的胶片前进方向的一子扫描方向移动。
滑轮133a和133b之间悬挂的一皮带134的相对两端也被固定至打印头40。一滑轮133a通过一减速齿轮系135被连接至扫描电机47,这样当扫描电机47被驱动时打印头40沿子扫描方向移动。打印头40可具有任何上述结构。
当通过操作模式转换键117选择一再现一及一打印模式时,在LCD面板14中的一预定区域上显示装卷室10中是否装有胶卷24,且如果胶卷24已被装在装卷室10中,显示胶卷24中还有多少瞬时胶片20未被曝光。如果未装载有胶卷24,或胶卷24中没有瞬时胶片20,操作钮12以打开装卷门11,以在装卷室10中装有一新的胶卷24。
通过关闭装卷门11,推压部件122通过孔23b和23c进入壳23,将壳体23内的瞬时胶片20推靠在围绕曝光开口29的壳体23的内壁上。接着,按压打印开始键118以使一未示出的前进爪形机构和扩散辊34通过弹出槽7弹出遮光板。这样,最上面的瞬时胶片20的光敏表面通过曝光开口29被曝光,准备打印。
由于瞬时打印机部分通过遮光罩127被整个屏蔽,外来光将不能通过曝光开口29到达瞬时胶片20的光敏表面。
当通过组合操作模式转换键117和多操作按钮116选择一适当图象的图象数据时,在LCD面板上显示该被选择的图象。在这样选择一对象图象后,按压打印开始键118以通过打印头40开始瞬时胶片20的曝光。曝光后的瞬时胶片20通过前进爪形机构和扩散辊34被馈送给弹出槽7,且在推开门部件100的同时通过弹出槽7弹出。几分钟后,在操作打印开始键118时在LCD面板14上显示的对象图象被显影且固定为一正象,提供该对象图象的一硬拷贝。
还在该实施例中,可在一内部存储器或一存储器卡中预先写入装饰数据,并读取该装饰数据以将其与对象图象数据合成,用于打印一组合图象。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遮光罩覆盖了整个打印部分,遮光罩可覆盖打印头的一运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打印头和扫描机构之间设置一光屏蔽装置,用于即使在打印头正在运动时也可保持遮光罩的内部处于闭光的情况下。例如,在扫描机构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遮光罩形成通过其放入皮带的若干孔,这样遮光纤维被粘结至各孔的边缘,以闭光的方式闭合了孔的边缘与皮带之间的间隙。
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中给出的这些实施例。除了打印头外,扫描机构可具有任何结构只要它可沿瞬时胶片的光敏表面移动打印头。而且电子静象照相机的外观和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工业应用领域
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结合有瞬时打印机的电子静象照相机,还可应用于一分离的瞬时打印机。当瞬时打印机被用作为台式时,或当该装置体不需要这样小时,一激光装置可用作为打印光的光源,或可采用这样一曝光装置:其通过用一多面镜反射打印光来沿主扫描方向扫描打印光。通过改变反射镜的角度来沿子扫描方向移动打印光的扫描位置的曝光装置也是可用的。本发明的打印方法可应用于通过使用从LCD或显示一帧图象的另一显示装置获得的打印光来进行曝光的瞬时打印机或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
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使用上述单片型的瞬时胶片(图象被示出在与曝光区域相对面上的显示区域中)瞬时打印机或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也可应用于使用另一种单片型瞬时胶片(彩色图象在曝光区域中被显示)的瞬时打印机或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在该情况下,如果一反转的图象在曝光区域中被打印,一显示的彩色图象被对应地反转。因此,对于打印在曝光区域上的一直立的图象,应进行图象处理。而且,本发明可使用剥离型瞬时胶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瞬时胶片未被包含在一壳体中的情况。
Claims (4)
1、一种电子静象照相机,包括用于拍摄一对象的成象装置,用于根据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对象的图象数据而曝光包括有处理液的一瞬时胶片的曝光装置,和用于在该被曝光的瞬时胶片上扩散该处理液的同时将该被曝光的瞬时胶片弹出照相机体的一对扩散辊,该电子静象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一外部存储器可去除地连接至该瞬时打印机的一装置,用于压缩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一对象的图象数据并将其写在该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上的一装置,和用于扩展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被压缩的图象数据的一装置,其中该曝光装置可根据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图象数据而被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静象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从该外部存储器读出的图象数据与通过该成象装置拍摄的图象数据进行合成的一装置,和用于根据该合成的图象数据显示一组合图象的装置,其中可通过根据该合成的图象数据驱动该曝光装置来打印该组合图象。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静象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外部存储器预先地存储可与该对象图象数据合成的装饰图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子静象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外部存储器是可去除地连接至照相机体的一存储器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4517/1998 | 1998-04-15 | ||
JP10451798 | 1998-04-15 | ||
JP12711798 | 1998-05-11 | ||
JP127117/1998 | 1998-05-11 | ||
JP256634/1998 | 1998-09-10 | ||
JP25663498 | 1998-09-10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50210A Division CN1248044C (zh) | 1998-04-15 | 1999-04-12 | 瞬时打印机和在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4501A true CN1614501A (zh) | 2005-05-11 |
Family
ID=2731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473745A Pending CN1614501A (zh) | 1998-04-15 | 1999-04-12 | 瞬时打印机,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以及与打印机一体的电子静象照相机 |
CNB998050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044C (zh) | 1998-04-15 | 1999-04-12 | 瞬时打印机和在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50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044C (zh) | 1998-04-15 | 1999-04-12 | 瞬时打印机和在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116355B1 (zh) |
EP (1) | EP1079267A4 (zh) |
KR (1) | KR100578513B1 (zh) |
CN (2) | CN1614501A (zh) |
AU (1) | AU3168599A (zh) |
WO (1) | WO199905337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5225A (zh) * | 2017-02-10 | 2018-08-1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显影液展开装置及打印机以及带打印机的数码相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86420B1 (en) | 1997-07-15 | 2004-09-07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ata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the form of ink dots on cards |
US6618117B2 (en) | 1997-07-12 | 2003-09-09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icrocontroller |
US6879341B1 (en) | 1997-07-15 | 2005-04-12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igital camera system containing a VLIW vector processor |
US7110024B1 (en) | 1997-07-15 | 2006-09-19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igital camera system having motion deblurring means |
US20040119829A1 (en) | 1997-07-15 | 2004-06-24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rinthead assembly for a print on demand digital camera system |
US6690419B1 (en) | 1997-07-15 | 2004-02-10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Utilising eye detection methods for image processing in a digital image camera |
US6624848B1 (en) | 1997-07-15 | 2003-09-23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Cascading image modification using multiple digital cameras incorporating image processing |
AUPP702098A0 (en) | 1998-11-09 | 1998-12-03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mage cre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RT73) |
AUPP701798A0 (en) * | 1998-11-09 | 1998-12-03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mage cre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RT75) |
AUPQ056099A0 (en) | 1999-05-25 | 1999-06-17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pprint01) |
KR100681834B1 (ko) * | 2000-03-09 | 2007-02-12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즉석 프린터 |
JP2003043572A (ja) * | 2001-07-31 | 2003-02-1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タ内蔵デジタルカメラ |
KR100629888B1 (ko) * | 2003-02-28 | 2006-09-29 | 롬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화상형성장치 |
US8520273B2 (en) * | 2009-05-19 | 2013-08-27 | Sindoh Co., Ltd. | A4-size scanner having function of scanning A3 document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
CN101909129A (zh) * | 2009-06-03 | 2010-12-0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3365345A (zh) * | 2012-03-30 | 2013-10-23 |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 可输出显示内容的显示装置 |
JP6664313B2 (ja) | 2016-12-15 | 2020-03-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ー及びプリンター付きデジタルカメラ、並びに、プリンターの情報表示方法 |
JP6546964B2 (ja) * | 2017-07-10 | 2019-07-17 |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 携帯型プリンタ |
WO2020054749A1 (ja) * | 2018-09-13 | 2020-03-1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付き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
JP7133026B2 (ja) * | 2018-09-13 | 2022-09-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付きカメラ |
JP7177165B2 (ja) * | 2018-09-13 | 2022-11-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付きカメラ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
JP7360998B2 (ja) * | 2020-07-09 | 2023-10-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付きデジタルカメ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68949A (en) * | 1985-02-28 | 1995-11-21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Portable laser diode scanning head |
GB8725465D0 (en) * | 1987-10-30 | 1987-12-02 | Linx Printing Tech | Ink jet printers |
JPH0328837A (ja) * | 1989-06-26 | 1991-02-07 | Casio Comput Co Ltd |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JP2608790B2 (ja) * | 1989-12-22 | 1997-05-14 |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式複写装置 |
JPH0429128A (ja) * | 1990-05-24 | 1992-01-31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194832A (ja) | 1990-11-22 | 1992-07-1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インスタントカメラ |
US5493409A (en) * | 1990-11-29 | 1996-02-20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Still video camera having a printer capable of printing a photographed image in a plurality of printing modes |
JPH04308828A (ja) * | 1991-04-05 | 1992-10-3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596531B2 (ja) | 1992-08-31 | 1997-04-02 |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プリンタ |
JP2882293B2 (ja) * | 1994-11-11 | 1999-04-12 |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 写真焼付け装置における露光補正方法、および写真焼付け装置 |
JP2854537B2 (ja) | 1995-03-29 | 1999-02-03 |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感光記録装置 |
US5805178A (en) * | 1995-04-12 | 1998-09-0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 jet halftoning with different ink concentrations |
JP3281520B2 (ja) * | 1995-10-02 | 2002-05-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3747108B2 (ja) * | 1996-02-02 | 2006-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956573B2 (ja) * | 1996-03-25 | 1999-10-04 |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 画像露光装置 |
JPH1048739A (ja) * | 1996-08-02 | 1998-02-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撮影装置及びフィルム再生装置 |
JPH1055489A (ja) * | 1996-08-09 | 1998-02-24 | Masaharu Ichihara | シール,ステッカーの自動製作機及び自動販売機 |
JPH10224594A (ja) * | 1997-02-03 | 1998-08-21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US5949469A (en) * | 1997-06-10 | 1999-09-07 | Eastman Kodak Co |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rinting |
US6628333B1 (en) * | 1997-11-12 | 2003-09-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gital instant camera having a printer |
-
1999
- 1999-04-12 CN CNA2004100473745A patent/CN1614501A/zh active Pending
- 1999-04-12 KR KR1020007011252A patent/KR10057851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4-12 AU AU31685/99A patent/AU3168599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9-04-12 CN CNB998050210A patent/CN124804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4-12 WO PCT/JP1999/001918 patent/WO1999053374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9-04-12 EP EP99913621A patent/EP1079267A4/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9-04-12 US US09/673,381 patent/US711635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4-12 US US11/103,483 patent/US200501797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5225A (zh) * | 2017-02-10 | 2018-08-1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显影液展开装置及打印机以及带打印机的数码相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179731A1 (en) | 2005-08-18 |
US7116355B1 (en) | 2006-10-03 |
KR20010042582A (ko) | 2001-05-25 |
EP1079267A4 (en) | 2001-07-11 |
CN1248044C (zh) | 2006-03-29 |
CN1297540A (zh) | 2001-05-30 |
AU3168599A (en) | 1999-11-01 |
KR100578513B1 (ko) | 2006-05-12 |
WO1999053374A1 (fr) | 1999-10-21 |
EP1079267A1 (en) | 2001-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8044C (zh) | 瞬时打印机和在该瞬时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方法 | |
KR100574432B1 (ko) | 전자 스틸카메라, 인스턴트 프린터 및 인스턴트 필름 | |
US7020493B2 (en)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multiple displays | |
US7239416B2 (en) | Printing metho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ortable printer | |
JP3862132B2 (ja) |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
US6479942B2 (en) | Light emission unit | |
JP2000196980A (ja) | 携帯型プリンタ及びカメラ | |
US5860036A (en) | Controlling display useable in printers | |
CN1482513A (zh) | 用小数据集作非均匀图像重映射的照相机、成像装置和方法 | |
JP2001008153A (ja) | プリンタ付き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
US7095433B1 (en) | Optical printe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 |
CN1467560A (zh) | 利用借助微透镜拍摄的卤化银薄膜成像及光学再现 | |
JPH11249233A (ja) | プリンタ付き電子カメラ | |
JPH11344772A (ja) | インスタン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スタントフイルム | |
JP2001111924A (ja) | プリンタ付き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
JP2001028701A (ja) | プリンタ付き電子スチルカメラ及びモニタ付きプリンタ | |
JPH11341503A (ja) | ビデオカメラ | |
JPH11252491A (ja) | プリンタ付き電子カメラ | |
JPH11249239A (ja) | インスタントプリンタ | |
CN2651782Y (zh) | 照相机 | |
US6967676B1 (en) | Printer-incorporate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and printing method for optical printer | |
JPH11261869A (ja) | 電子カメラ | |
JPH11295822A (ja) | 感光記録装置 | |
JP2000092372A (ja) |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
JP2001154259A (ja) | インスタントプリンタ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フイルムパ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420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4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