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3071A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93071A CN1593071A CNA03801565XA CN03801565A CN1593071A CN 1593071 A CN1593071 A CN 1593071A CN A03801565X A CNA03801565X A CN A03801565XA CN 03801565 A CN03801565 A CN 03801565A CN 1593071 A CN1593071 A CN 15930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network
- cellular
-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0269 absc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adapted for mobile IP [M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设备和切换方法,允许在存在不同类型的网络如无线LAN和蜂窝系统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设备平滑地执行网络间的切换。通信终端设备中的转发部件将有关一个网络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信息发送给另一网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及一种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利用无线LAN(局域网)的热点业务(hotspotservice)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而且,作为将在未来被标准化为后IMT2000的下一代移动通信,这样的系统被期待为通过多个不同种类的网络如热点和ITS(智能传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来服务,而不是如移动电话系统中那样仅由蜂窝网络来支持。
不同种类的网络向通信终端装置如移动电话提供服务的系统在2002年5月的IEICE技术报告中的″Morihisa Hyakuna,Proposal(1)of ALL-IP MobileNetwork Architecture--Evolution from IMT2000--′,MOMuC2002-1″等中被提出。
图1的框图示出了一种通过不同种类的网络如蜂窝网络和热点网络提供服务的系统的预想结构。
在图1的通信系统10中,蜂窝网关12通过基站26覆盖蜂窝网络服务区21,热点网关14通过访问路由器24和25分别覆盖热点服务区22和23。
通信节点15用于通过因特网11、蜂窝网关12及基站26向蜂窝网络服务区21提供各种服务如内容,及通过因特网11、热点网关14和访问路由器24和25向热点服务区22和23提供各种服务如内容。
蜂窝本地代理13和热点本地代理16用于查明蜂窝网络服务区21、热点服务区22和23中通信终端装置30的存在,并等效于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中标准化的移动IP中的本地代理(HA,home agent)或3GPP中标准化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中的HLR(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Register)和VLR(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等。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网络通过各个不同的网关(蜂窝网关12和热点网关14)连接至因特网11。
此外,图2中对应于图1中的部分用同样的标号来表示,图2示出了一个通信系统40,其中存在提供蜂窝业务和热点业务的运营商,提供这些业务的网络通过同一网关42被连接至因特网11。
图2中,网关42通过一个锚入路由器(anchor router)47向蜂窝网络服务区21提供服务,通过锚入路由器47和路由器48向热点服务区22或23提供服务。
在通信系统10和40中,需要实现不同种类的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也就是说,当通信终端装置30是一种能够接收蜂窝网络业务和热点业务两者的装置时,需要安排携带该通信终端装置30的用户在热点服务区22或23之外时接收蜂窝网络业务,以及在进入热点服务区22或23时没有通信中断地接收从热点服务提供的业务。
目前,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过程中,也正在研究实现支持蜂窝网络业务和热点业务两者的双模式终端装置,并且例如在“TSG-SA WG1(业务)meeting #15 S1-020637”中进行了描述。
另外,“3G TS23.002 V3.5.0(2002-01)Network Architecture(发行于1999年)”提出了一种关于3G(第三代)网络的描述,并考虑了如图3所示的一种通信系统。在该描述中,包括GMSC(网关MSC)63和M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69的GMSC-MSC系统是一个电路交换(CS,circuit switch)网络,以及包括GGSN(网关GPRS支持系统,GatewayGPRS Support System)64和SGSN(服务GPRS支持系统,Serving GPRSSupport System)68的GGSN-SGSN系统是一个分组交换(PS,packet switch)网络。而且,BSS(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62是一个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以及RNS(无线电网络系统,Radio Network System)61是一个W-CDMA网络。因此,在进行分组通信的过程中,需要GGSN(网关GPRS支持系统:与因特网的接入点)64、SGSN(服务GPRS支持系统:用于寻呼、计费等)68、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无线电资源管理器)75、节点B 74、HLR(归属位置寄存器:注册用户信息的部分)66、AuC(鉴权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65、EIR(设备标识寄存器,Equipment IdentityRegister)67。W-CDMA网络包括上述构成。在图3中,BSS 62包括BSC(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71和BTS(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72,以及通信终端装置30包括ME(移动设备,Mobile Equipment)81、SIM(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82和USIM(通用SIM)83。
当在不同种类的网络之间切换时,需要在网络之间交换切换前网络的QoS(服务质量)信息、有关吞吐量的信息如切换前网络的比特速率、如切换前网络的鉴权信息以及有关通信终端装置执行切换的信息如切换前使用的IP地址信息(后面被称为管理控制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在具有不同网关的系统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中,控制台通过因特网交换这些信息,因此产生了延迟大、与切换有关的信号处理量大以及确保安全难的问题。
另外,在图2所示的具有一个网关的通信系统40中,存在由于在网络之间交换各种管理控制信息而产生延迟的问题。
而且,在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由于沿复杂的路由交换管理控制信息,从而存在切换所需的时间长、产生延迟以及与切换有关的信号处理量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种类的网络之间平滑地执行切换的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多个不同的网络系统;和通信终端装置,该装置与所述多个网络系统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并将与所述多个网络系统的一个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转发至另一网络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个通信终端装置包括通信部分和转发部分,所述通信部分与第一网络系统和第二网络系统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所述转发部分将从第一网络系统接收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转发至第二网络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所述转发部分用于将从第一网络系统接收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转换为可在第二网络系统中使用的格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所述转发部分在IP层中的每一分组的基础上,将从第一网络系统接收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的数据和报头部分封装在一起,并以每一封装后的分组为单位,向其添加第二网络系统中的目的地的IP地址作为报头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切换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检测通信终端装置已经从第一网络系统移动至第二网络系统;以及基于检测的结果,通过通信终端装置将与第一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转发至第二网络系统。
附图说明
图1的框图用于解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图2的框图用于解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图3的方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4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5的序列视图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1进行切换时的操作;
图6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7A的框图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IP分组的封装;
图7B的框图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IP分组的封装;以及
图7C的框图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IP分组的封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将关于在切换初始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通过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转发到切换目的地,而平滑地执行通信终端装置的切换。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120的结构。
在图4的通信系统120中,不同种类的网络系统120a和120b通过因特网116互相连接。第一网络系统120a具有连接到因特网116的蜂窝网关部分108、以及如内容等的信息通过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从蜂窝网关部分108提供给每个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等。通过这种方式,如各种内容的信息可被提供给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的服务区中的通信终端装置100,以及从通信终端装置100发送的信息也可通过因特网116被转发至另一通信终端装置或服务器。
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等是所谓的基站等。而且,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可被分配给各个节点。
另一方面,第二网络系统120b具有连接至因特网116的热点网关部分112,以及如内容等的信息通过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从该热点网关部分112提供给每一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通过这种方式,如各种内容等的信息能够被提供给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的服务区中的通信终端装置100,而且从通信终端装置100发送的信息也可通过因特网116转发至另一通信终端装置或服务器。热点是一种利用无线LAN(局域网)的信息业务。
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等是所谓的访问路由器等。而且,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可被分配给各个节点。
通信终端装置100将通过天线101接收的信号提供给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将接收的信号分为从蜂窝网络接收的信号和从热点网络接收的信号。
这里,在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中进行接收信号处理之后,分离后的从蜂窝网络接收的信号被提供给蜂窝数据解调器104进行解调。
从蜂窝网接收并在蜂窝数据解调器104中解调的信号被提供给一个数据转换器107。数据转换器107将从蜂窝网络接收并解调的蜂窝网中使用的数据转换为可在热点网络中使用的数据。
在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如频率转换之后,用于热点网络的转换后的数据被提供给热点收发信机105,并通过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从天线101发送出去。
同时,在通过天线101接收的信号中,从热点网络接收并由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分离的信号,在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05中进行接收信号处理之后被提供给热点数据解调器106进行解调。
在热点数据解调器106中解调的从热点网络接收的信号被提供给数据转换器107。数据转换器107将从热点网络接收并解调的热点网络中可用的数据转换为可用于蜂窝网络中的数据。
转换用于蜂窝网的数据被提供给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并在发送信号处理如频率转换之后通过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从天线101发送出去。
该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用于合并从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提供的用于蜂窝网络的发送信号和从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05提供的用于热点网络的发送信号,并将其发送。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通信系统120中,通信终端装置100具有接收蜂窝网络业务和热点网络业务两者的功能。
这里,将解释通信终端100被连接至蜂窝网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关于通信终端装置100的管理控制信息被保存在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中。
所保存的管理控制信息包括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位置信息、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QoS等级、必要的发送/接收速率、IP地址、关于通信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所使用的付费结构的信息等等。也可以保存除上述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
在这种状态下,当通信终端装置100进入蜂窝网络服务区内的热点网络区并接收热点业务时(发生切换),需要在开始使用热点之前将关于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信息(保存在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中的管理控制信息等)发送至热点端。因此,这些信息通过通信终端装置100而不是因特网116被发送至热点端(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
下面将解释该操作。图5是一个用于解释当通信终端装置100从蜂窝网络服务区进入热点网络服务区并发生切换时的操作的序列视图。
在图5中,通信终端装置100根据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等,确定它是否已经进入热点网络服务区(步骤ST 101)。
当确定已经进入热点网络服务区时,通信终端装置100从其离开的蜂窝网络的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请求关于通信终端装置100的管理控制信息(步骤ST 102)。
收到该请求的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向请求的发送方通信终端装置100发送管理控制信息(步骤ST 103)。
在已经从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接收管理控制信息的通信终端装置100中,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根据接收的信号是用于蜂窝网络的信号而将接收的信号提供给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
在对于接收的信号执行无线电接收处理之后,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将其提供给蜂窝数据解调器104以解调成数据,从而实际管理控制信息作为数据被从接收的信号中提取出来。
提取出的数据被提供给数据转换器107,将其转换成一种根据热点网络的格式(步骤ST 104)。该格式转换后的数据通过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05、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和天线101被发送至热点网络(步骤ST 105)。
发送至热点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由任意的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等接收,并被提供给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
以此方式已经收到关于通信终端装置100并被转换格式用于热点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的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根据该管理控制信息确定是否能够满足通信终端装置100的QoS要求等,然后确定是否允许或拒绝通信终端装置100的通信(步骤ST 106)。确定结果通过任意的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等被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100(步骤ST 107)。
当确定结果表明允许通信时,收到确定结果的通信终端装置100建立与热点网络的通信。反之,当确定结果表明拒绝通信时,通信终端装置100根据确定结果继续与建立通信的蜂窝网络进行通信(步骤ST 108)。
通过以这种方式执行图5所示的处理过程,例如在从蜂窝网到热点网的切换过程中,通信终端装置100能够不通过因特网116,而将与通信终端装置100有关的管理控制信息从蜂窝网络转发(或中继)至热点网络。
因此,与通过因特网116从蜂窝网向热点网转发管理控制信息的情况相比,处理时间被进一步缩短了,从而切换所需的时间也被缩短了。而且,因为管理控制信息不通过如因特网116的路径从蜂窝网转发至热点网,转发所需的信号处理(信令)在数量上也变少了。
而且,因为管理控制信息通过有关切换的通信终端装置100而不是因特网116从蜂窝网转发至热点网,从而确保了安全性。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20及形成该系统的装置,能够实现更平滑的切换。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终端装置100自己检测已经进入热点网络服务区,也就是说,已经进入要切换到的位置,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当通信终端装置100向蜂窝网络(它从中移出的网络系统)报告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获得的自己的位置信息或表明链路状态的信息如路径损耗和CIR(载干比),以及收到该报告的蜂窝网络具有目的地的热点网络的区域信息时,该蜂窝网络能够触发通信终端装置100开始切换。其它触发切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在本发明中。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保存在一个网络的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如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中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100的管理控制信息通过通信终端装置100被转发至另一网络的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如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当通信终端装置100保存管理控制信息时,通信终端装置100可添加该信息并将其转发至另一网络。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通过通信终端装置100将有关将进行切换的通信终端装置100的管理控制信息转发至一个切换目的网络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另一通信终端装置进行转发。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蜂窝网络和热点网络系统被用作多个网络系统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各种其它网络。
另外,通信终端装置100的无线电部分对于多个网络系统是公用的,但是也可以提供独立的无线电部分。
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管理控制信息总是通过通信终端被转发的情形,但是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可以确定并选择是否通过通信终端或通过有线网络如因特网进行转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选择标准的是其间存在的装置的数量(通常称为跳数)、传输速度和吞吐量、链路的拥挤状况等等。
(具体实施方式2)
图6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20中采用的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结构。与图4相同的部件用同样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图6的通信系统220中,不同种类的网络系统220a和220b通过因特网116连接。第一网络系统220a具有连接到因特网116的蜂窝网关部分108,例如内容的信息通过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从蜂窝网关部分108提供给每一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等。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各种内容的信息可被提供给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的服务区中的通信终端装置200,以及从通信终端装置200发送的信息也可通过因特网116被转发至另一通信终端装置或服务器。
图6中示出的通信终端装置200具有以移动IPv6(标准)为前提的结构,并且假定装置200利用包括通信终端装置200当前所处的区域的网络ID并被称作AR(访问路由器)周期性发送的RA(路由器广告)的信息和自己的用户ID,通过无国家的自动配置(合并网络ID和用户ID)自动生成一个转交地址(临时分配地址)。注意本发明不仅限于移动IPv6(标准),而还可应用于其它标准的系统。
在图6示出的通信系统220中,通信终端装置200能够在从热点网络端接收通信许可之前获得转交地址。结果,可以在蜂窝网络和热点网络之间双方向传送管理控制信息。因此,通过在IP层中封装管理控制信息,可以在蜂窝网络和热点网络之间双方向传送管理控制信息。
也就是说,图6中的通信终端装置200利用蜂窝接收信号处理器201通过天线101、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和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从蜂窝网接收信号。
对于从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接收的信号执行接收信号处理如译码和去交织之后,蜂窝接收信号处理器201提供给蜂窝IP分组检测器202。
蜂窝IP分组检测器202在从蜂窝接收信号处理器201接收的信号中提取IP分组,并提供给IP分组封装部分209。
IP分组封装部分209封装从蜂窝IP分组检测器202接收的蜂窝IP分组。即,图7A示出的IP分组具有一个报头部分被添加到数据部分的结构。在该报头部分中,蜂窝网络用于向其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200的IP地址和用于识别发送方的蜂窝网络系统的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的IP地址被写为报头#1。
IP分组封装部分209利用包括的报头部分封装具有报头部分和数据部分的IP分组,其状态示于图7B。从蜂窝网络接收并以这种方式封装的IP分组被从IP分组封装部分209提供给作为目的地的热点的热点IP分组处理器208。
如图7C所示,热点IP分组处理器208将通信终端装置200的IP地址作为发送方和将热点网络的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的IP地址作为目的地的报头信息(报头#2)添加至封装后的IP分组(图7B),然后将其提供给热点发送信号处理器207。
对来自热点IP分组处理器208的IP分组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如编码和交织之后,热点发送信号处理器207通过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05、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和天线101发送至热点网络中的任意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等。
然后,在已经收到发送信号的热点网络中,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从该信号中提取涉及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管理控制信息,并根据该管理控制信息,确定是否能够满足通信终端装置200的QoS要求等,然后确定是否允许或拒绝通信终端装置200的通信。确定结果通过任意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14、115等被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200。
当确定的结果表明允许通信时,收到该确定结果的通信终端装置200建立与热点网络的通信。反之,当确定结果表明拒绝通信时,通信终端装置200根据该确定结果继续与已经建立通信的蜂窝网络通信。
另一方面,在通信终端装置200从热点网络向蜂窝网络切换的过程中,图6中的通信终端装置200由热点接收信号处理器205通过天线101、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和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05从热点网络接收信号。
对于从热点无线电收发信机105接收的信号执行接收信号处理如译码和去交织之后,热点接收信号处理器205将其提供给热点IP分组检测器206。
热点IP分组检测器206在从热点接收信号处理器205接收的信号中提取IP分组,并将其提供给IP分组封装部分209。
IP分组封装部分209封装从热点IP分组检测器206接收的热点IP分组。即,如图7A所示的IP分组具有报头部分被添加到数据部分的结构。在该报头部分中,热点网络用于向其发送的通信终端装置200的IP地址和用于识别发送方的热点网络系统的热点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13的IP地址被写为报头#1。
IP分组封装部分209利用包括的报头部分封装具有报头部分和数据部分的IP分组,状态示于图7B。从热点网络接收并以这种方式封装的IP分组从IP分组封装部分209提供给蜂窝网的蜂窝IP分组处理器204作为目的地。
如图7C所示,蜂窝IP分组处理器204将报头信息(报头#2)添加至封装后的IP分组(图7B),该报头信息将通信终端装置200的IP地址作为发送方和将蜂窝网的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的IP地址作为目的地,然后提供给蜂窝发送信号处理器203。
对于从蜂窝IP分组处理器204提供的IP分组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如编码和交织之后,蜂窝发送信号处理器203通过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03、信号分离-合并部分102和天线101向蜂窝网中的任意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等发送。
然后,在已收到发送信号的蜂窝网中,蜂窝通信终端信息管理器109从该信号中提取涉及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管理控制信息,并根据该管理控制信息,确定是否能够满足通信终端装置200的QoS要求等,然后确定是否允许或拒绝通信终端装置200的通信。该确定结果通过任意蜂窝无线电收发信机110、111等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200。
当确定的结果表明允许通信时,收到该确定结果的通信终端装置200建立与蜂窝网络的通信。反之,当确定结果表明拒绝通信时,通信终端装置200根据该确定结果继续与已经建立通信的热点网络进行通信。
在其他种网络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例如从蜂窝网到热点网),通信终端装置200能够不通过因特网116,从蜂窝网向热点网转发涉及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管理控制信息。
因此,与通过因特网116从蜂窝网向热点网转发管理控制信息的情况相比,其处理时间被进一步缩短了,从而切换所需的时间也被缩短了。而且,因为管理控制信息并不是通过如因特网116的路径从蜂窝网转发到热点网,因此转发所需的信号处理在数量上也减少了。
而且,因为通过涉及到切换的通信终端装置200而不是因特网116从蜂窝网向热点网转发管理控制信息,因此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因为通信终端装置200的IP分组封装部分209封装IP分组,因此不需根据目的地网络在应用层中转换管理控制信息的格式。因此,通过仅在IP层处理的方式,可通过通信终端装置200在各种不同网络之间容易地转发管理控制信息。
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20和形成该系统的装置,能够实现进一步平滑的切换。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终端装置200自己检测它已经进入热点网络服务区,即,已经进入到要切换到的地方,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当通信终端装置200向蜂窝网(它从中移出的网络系统)报告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的位置信息等时,以及当已经收到该报告的蜂窝网具有目的地的热点网络的区域信息时,蜂窝网可以触发通信终端装置200开始切换。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涉及要进行切换的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管理控制信息通过通信终端装置200被转发至切换目的网络系统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而是还可通过其它通信终端装置进行转发。
而且,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蜂窝网络和热点网络系统被用作多个网络系统,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使用各种其它网络。
而且,虽然示出了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无线电部分对于多个网络系统是公用的,但还可提供独立的无线电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关于在多个不同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通过通信终端装置从一个网络系统被转发至另一个网络系统。因此,可以更加平滑地执行通信终端装置在网络系统之间的切换。
当前的描述是基于2002年7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2-211516,该申请在此全部引用作为参考。
本发明可应用于一个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切换方法,在该系统中,多个不同种类的网络如无线LAN和移动电话系统混合在一起。
Claims (5)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不同的网络系统;和
通信终端装置,该装置与所述多个网络系统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并且将有关所述多个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网络系统中使用的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转发至另一网络系统。
2.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通信部分,与第一网络系统和第二网络系统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和
转发部分,将从所述第一网络系统接收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转发部分将从所述第一网络系统接收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转换为可用于所述第二网络系统中的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转发部分在IP层中的每一分组的基础上,将从所述第一网络系统接收的有关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的数据和报头部分封装在一起,并以每个封装后的分组为单位,向其添加所述第二网络系统中的目的地的IP地址作为报头信息。
5.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切换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检测通信终端装置已经从第一网络系统移动至第二网络系统;和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通过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将有关所述第一网络系统中使用的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二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11516A JP3712996B2 (ja) | 2002-07-19 | 2002-07-19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
JP211516/2002 | 2002-07-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3071A true CN1593071A (zh) | 2005-03-09 |
Family
ID=3076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801565XA Pending CN1593071A (zh) | 2002-07-19 | 2003-07-10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切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260805A1 (zh) |
EP (1) | EP1441556A4 (zh) |
JP (1) | JP3712996B2 (zh) |
CN (1) | CN1593071A (zh) |
AU (1) | AU2003248262A1 (zh) |
WO (1) | WO2004010726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52467A1 (fr) * | 2006-10-25 | 2008-05-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ransfert entre systèmes d'accès hétérogènes |
CN102057728A (zh) * | 2008-06-06 | 2011-05-11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小区选择性的网络接入 |
CN102123373B (zh) * | 2006-10-25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异种接入系统间的切换的用户设备 |
CN101199229B (zh) * | 2005-04-21 | 2013-05-2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多个网络之间的无线越区切换 |
CN105897851A (zh) * | 2015-12-21 | 2016-08-24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终端设备的服务区域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667512A (zh) * | 2015-04-10 | 2018-02-06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在智能交通系统通信基础结构中使用蜂窝标识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46830B2 (en) * | 2009-12-22 | 2013-05-21 | Novatel Wireless, Inc.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between WWAN and WLAN in a mobile wireless hotspot device |
WO2005076648A1 (en) | 2004-02-06 | 2005-08-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andover betwee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an unlicensed-radio access network using a single identifier for all the access points |
EP3886479B1 (en) | 2004-02-18 | 2023-04-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licensed-radio access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AU2004316758B2 (en) | 2004-03-08 | 2009-06-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nlicensed-radio access networks in mobi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EP1723752B1 (en) | 2004-03-09 | 2013-09-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acket radio transmission over an unlicensed-radio access network |
US7962148B2 (en) * | 2004-07-20 | 2011-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access to multiple networks |
US8249106B2 (en) * | 2004-08-23 | 2012-08-21 | Alcatel Lucent | Extended cellular telephony protocol |
US7715842B2 (en) * | 2005-04-09 | 2010-05-11 | Lg Electronics Inc. | Supporting handover of mobile terminal |
JP4667981B2 (ja) * | 2005-06-30 | 2011-04-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方法 |
JP4892884B2 (ja) * | 2005-08-01 | 2012-03-0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lan内蔵型携帯電話端末、携帯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個人情報保護方法 |
US8626172B2 (en) * | 2005-08-10 | 2014-0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DE602005019485D1 (de) * | 2005-12-28 | 2010-04-01 | Panasonic Corp | Verfahren für verifikationen und schnelle qos-bestimmung |
US8543105B2 (en) | 2006-02-11 | 2013-09-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Using standard cellular handsets with a general access network |
JP4823301B2 (ja) * | 2006-03-03 | 2011-11-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制御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377954B1 (ko) * | 2007-06-13 | 2014-03-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시스템 정보 수신 방법 |
JP2010258596A (ja) * | 2009-04-22 | 2010-11-11 | Fujitsu Ltd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EP2923515B1 (en) * | 2012-11-23 | 2021-05-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ffic steering between heterogeneou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JP2016019172A (ja) * | 2014-07-09 | 2016-0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22481B2 (ja) * | 1998-05-15 | 2000-03-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呼制御方法 |
US7876729B1 (en) * | 1998-07-20 | 2011-0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system base station handover |
DE19854618A1 (de) * | 1998-11-26 | 2000-06-08 | Alcatel Sa | Verfahren und Komponenten zum Weiterreichen von Funkverbindungen in TDMA-basierenden schnur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
DE59914375D1 (de) * | 1999-02-05 | 2007-07-26 | Alcatel Lucent |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s persönlichen Kommunikationsdienstes sowie Verfahren zur Anrufleitung und Dienststeuereinheit |
JP4231593B2 (ja) * | 1999-07-21 | 2009-03-04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
JP3710343B2 (ja) * | 1999-09-09 | 2005-10-26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端末に対する通話許可判定方法 |
US6704581B1 (en) * | 1999-11-13 | 2004-03-09 |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ff between asynchronous base station and synchronous base station |
JP3793687B2 (ja) * | 2000-05-12 | 2006-07-05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6963550B2 (en) * | 2000-10-24 | 2005-1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Handoff method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829481B2 (en) * | 2001-05-15 | 2004-12-07 | Novatel Wireles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inter-system handoff |
US6721297B2 (en) * | 2001-11-19 | 2004-04-1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P mobility for mobile networks |
US7426393B2 (en) * | 2001-11-19 | 2008-09-1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of identifying network services |
US6738373B2 (en) * | 2002-02-11 | 2004-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ble on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KR100856045B1 (ko) * | 2002-04-11 | 2008-09-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홉 전달방법, 장치 및 그 방법에서 사용되는매체접근제어 데이터 자료구조 |
US8111668B2 (en) * | 2003-02-14 | 2012-02-07 | Alcatel Lucent | Signal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2002
- 2002-07-19 JP JP2002211516A patent/JP37129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7-10 AU AU2003248262A patent/AU200324826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10 CN CNA03801565XA patent/CN1593071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7-10 WO PCT/JP2003/008748 patent/WO2004010726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7-10 US US10/494,256 patent/US2004026080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10 EP EP03765279A patent/EP144155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9229B (zh) * | 2005-04-21 | 2013-05-2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多个网络之间的无线越区切换 |
WO2008052467A1 (fr) * | 2006-10-25 | 2008-05-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ransfert entre systèmes d'accès hétérogènes |
CN101170808B (zh) * | 2006-10-25 | 201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种接入系统间的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 |
CN102123373B (zh) * | 2006-10-25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异种接入系统间的切换的用户设备 |
US8488554B2 (en) | 2006-10-25 | 2013-07-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over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access systems |
CN102057728A (zh) * | 2008-06-06 | 2011-05-11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小区选择性的网络接入 |
CN102057728B (zh) * | 2008-06-06 | 2017-05-17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小区选择性的网络接入 |
US10555242B2 (en) | 2008-06-06 | 2020-02-04 | Hmd Global Oy | Cell-selective network access |
US10638406B2 (en) | 2008-06-06 | 2020-04-28 | Hmd Global Oy | Cell-selective network access |
CN107667512A (zh) * | 2015-04-10 | 2018-02-06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在智能交通系统通信基础结构中使用蜂窝标识符 |
CN107667512B (zh) * | 2015-04-10 | 2021-10-15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897851A (zh) * | 2015-12-21 | 2016-08-24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终端设备的服务区域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056515A (ja) | 2004-02-19 |
WO2004010726A1 (ja) | 2004-01-29 |
US20040260805A1 (en) | 2004-12-23 |
JP3712996B2 (ja) | 2005-11-02 |
EP1441556A4 (en) | 2005-08-31 |
EP1441556A1 (en) | 2004-07-28 |
AU2003248262A1 (en) | 2004-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93071A (zh)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切换方法 | |
US790759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ous overlapped access networks | |
US9271211B2 (en) | Resource selection for dual radio terminals | |
US847287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sion of wireless footprint | |
US9730261B2 (en) | Hierarchical protocol classification | |
CN1282388C (zh) |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 |
CN101069441A (zh) | 包括ganc重定向的网络选择 | |
CN1613268A (zh) | 给wlan服务的移动站提供wwan服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TW200920147A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the state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
US2012000263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 |
JP2018504852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plmn選択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CN101053268A (zh) | 异类网络中的切换系统和方法 | |
CN1284338C (zh) | 一种多协议数据网关通信的实现方法 | |
CN1878070A (zh) | 通过网络广告代理(nab)提供网络广告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
KR20060052447A (ko) | 이동 통신망과 무선 랜간 단문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그 시스템 | |
US20050202791A1 (en) | Operating mode exten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CN110062439B (zh) | 一种wlan接入方法和装置 | |
CN1640177A (zh) | 分组模式蜂窝移动无线系统中改进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 | |
CN104969611A (zh) | 用于组合式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和分组交换切换的节点和方法 | |
CN105264966A (zh) | 一种标识交互方法及设备 | |
KR100623291B1 (ko) | 씨디엠에이 2000과 휴대인터넷 망간 핸드오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핸드오프 방법 | |
CN1767484A (zh) | 一种无线接入网络构架及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 | |
CN1197398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2958126B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非授权无线接入技术控制器和移动台 | |
KR100802127B1 (ko) | 이종의 망에서 통화중 상태의 착신측 단말에 대한 통화 호연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