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4783A - 电子装置以及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以及接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84783A CN1584783A CNA2004100642103A CN200410064210A CN1584783A CN 1584783 A CN1584783 A CN 1584783A CN A2004100642103 A CNA2004100642103 A CN A2004100642103A CN 200410064210 A CN200410064210 A CN 200410064210A CN 1584783 A CN1584783 A CN 15847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power
-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 communication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3—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3—Arrangements for using multiple switchable power supplies, e.g. battery and 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功率接口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连接托架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光接口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连接托架时,和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光接口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主功能块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不连接托架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与主电源和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光接口只与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因此,由于用光通信进行通信,端口不易损坏。而且,具有这样目的的光接口连接托架时,只从外部电源供给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携带式重放机(portable player)等移动信息设备、以及与该移动信息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交换的托架。
背景技术
近年,移动信息设备随着画面显示装置和存储介质的提高、以及多媒体用途的普及,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而托架也越来越普及,用作为这样的移动信息设备的充电和与外部设备简易地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该托架具备使用金属连接器的通信用接口和电源用接口,起着移动信息设备连接外部设备的中继线的作用。
还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3是与本案有关的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142837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5月25日)])中记载了具有以下目的的接口装置。是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外部装置的接口,不会导致移动终端设备的接触不良,而且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外部装置。具体具有以下结构。在成为移动终端设备与外部装置的中继器的托架的终端放置部中,设置与安装在该终端放置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红外收发光部利用红外发光信号来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红外收发光部,进一步,作为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端口,设置有USB连接端口和RS232C连接端口,通过USB接口或者是RS232C接口将用所述红外发光信号收发的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号连接到外部的个人计算机或者是调制解调器,而且,检测与所述的USB连接端口和RS232C连接端口连接的各个外部装置并通知移动终端设备。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3896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1月25日)])中,记载了以准确地实行消耗电流多的数据处理为目的的电子装置。具体就是,当移动信息设备放置于托架的接受部时,根据来自托架检测部的输出,检测出已与托架连接,并且根据来自电源检测控制部的输出,检测出有来自外部电源部的供电,这时通过数据处理装置来实行用写入标记数据来登录的编码处理等的消耗电流多的处理。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252017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9月17日)])中记载了具有以下目的的带红外线通信功能的无线移动终端,该终端通过查到红外线通信方,即使改变通信距离,也可以进行恰当的红外线发光功能控制,从而实现红外线通行的低电耗。具体就是,在无线移动终端中具备收发在红外区域频带的信号的红外线通信部、检测红外线通信方信息的通信方检测部、对应于用通信方检测部检测出来的红外线通信方的信息来控制红外线通信部中的发光功率的控制部。
但是,由于所述的现有的托架与移动信息设备的终端连接端口是插座式连接器,存在以下问题,即频繁地反复插入、拔出的动作容易使之损坏,导致接触不良。
而且,移动信息设备在谋求便于携带的小型化的同时,由于使用的画面显示装置和多媒体相关功能越来越发达,其电耗也越来越大。因此,为长时间携带使用移动信息设备,必须提高电耗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托架的连接端口耐久性问题的电子装置以及接口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相对于接口装置可装卸自由的电子装置,并具有如下结构:具备第1功率接口、第1通信接口、主功能块以及主电源;同时,接口装置具备第2功率接口和第2通信接口,第1功率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与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主功能块在电子装置不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与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第1通信接口只与第1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安装于接口装置的状态下,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功率供给而动作,但电子装置在从接口装置中拆下的状态下,不能接受功率供给,停止其动作。另外,主功能块由于与主电源连接在一起,电子装置即使在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也能从主电源中接受功率供给而动作。
因此,在上述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处于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第1通信接口不消耗功率。故,能够降低电耗。
而且,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相对于接口装置可装卸自由的电子装置,并具有如下结构:具备第1功率接口、第1通信接口、主功能块以及主电源;同时,接口装置具备第2功率接口和第2通信接口,第1功率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主功能块在电子装置不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与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第1通信接口将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的其中之一作为功率供给源,通过可选择的切换装置与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的其中之一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安装于接口装置的状态下,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功率供给而动作。而且,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当切换开关选择第1功率接口时,不能接受功率供给,停止动作;反之,当切换开关选择主电源时,第1通信接口接受由主电源供给的功率而动作。另外,主功能块由于与主电源连接在一起,电子装置即使在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也能从主电源接受功率供给而动作。
因此,在上述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处于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只在用第1通信接口与例如外部设备通信时,能够向第1通信接口供给功率。故,能够将电耗降低到最低限度。而且,即使不连接接口装置,也能够进行与外部设备等的数据通信。
而且,本发明的接口装置是相对于上述电子装置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具备上述第2功率接口和上述第2通信接口,并且上述第2通信接口具有与上述第1通信接口的通信控制功能。
故,能够实现能简易地进行上述电子装置充电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谓托架)。
而且,本发明的接口装置是相对于上述电子装置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具备上述第2功率接口,并且上述第2通信接口是光纤的连接端口,该光纤连接着具有与上述第1通信接口的通信控制功能的所述外部设备。
故,能够实现能简易地进行上述电子装置充电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谓托架)。而且,由于能够在外部设备中设置与第1通信接口的通信控制功能,即,也可以在接口装置中只设置光纤的连接端口而不设通信控制功能,能够用简易的装置结构来实现接口装置。
通过以下的描述可充分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而且,通过参照附图所作的以下说明,能够明白本发明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外形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具有的光接口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具有的光接口外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一变形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连接部位的概略的明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其它变形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另一个其它变形例概略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连接部位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中、由功率接口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与托架的分离并停止光接口驱动的控制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中、由光接口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与托架的分离并停止光接口驱动的控制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图8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中、由检测开关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与托架的分离并停止光接口驱动的控制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如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中、基于保护机构的状态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与托架的连接并开始通信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另一个其它变形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中、用定时器控制通信开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的另一个其它变形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中、用电源开关控制通信重新开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和托架具有的光接口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的外形的概略剖视图。
移动信息终端设备(电子装置)1是计算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携带式重放机等。托架(接口装置)2是用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充电以及与外部设备3简易地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因此,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分别具备电源用接口和通信接口。特别是,托架2作为通信用接口的是采用光接口。还有,作为电源用接口,能够用金属连接器或电磁感应技术。
这样,由于采用的结构是用光接口来进行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之间的通信,即使频繁地反复插入、拔出的动作也不会损坏。而且,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还有,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光接口来进行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之间的通信,但也可采取其它的通信方法。
以下来具体说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结构。特别是,详细地说明抑制因通信时用光接口而增大的电耗的结构及简易并准确地进行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连接的结构。
如图2所示,托架2在插有移动信息终端设备的凹部21中,为了可靠地连接功率及通信接口,具备用于保持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托架侧导柱22。而且,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形成有与托架侧导柱22相吻合的设备侧导槽11。
如图1所示,托架2在凹部21内具备作为向固定于凹部21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供给功率的电源用接口的功率接口(第2功率接口)201和作为与外部设备3进行数据通信用接口的光接口(第2通信接口)202。还有,外部设备3是具有经托架2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进行数据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台式计算机或网络设备。
功率接口201经功率线P4接受由外部电源4供给的功率。而且,功率接口201经功率线P201向光接口202供给功率。
光接口202通过与光接口102进行数据通信,经信息线M202对外部设备3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还有,信息线M202可以是金属线也可以是光纤。
而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在对着托架2的功率接口201和光接口202的表面,具备功率接口(第1功率接口)101和光接口(第1通信接口)102。进一步,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具备主电源103、主功能块104。
功率接口101经功率线P101a和P101b向主电源103和光接口102分别供给由功率接口201供给的功率。
主电源103是二次电池,利用经功率线P101a由功率接口101供给的功率进行充电。而且,主电源103向主功能块104供给功率。还有,也可以不经主电源103,由功率接口101直接向主功能块104供给功率。
这里,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控制功能是分为主功能块104和光接口102这2部分而设置的。光接口102是进行与通信有关的控制,含有通信控制用IC、光收发机、发光元件、受光元件、连接器等。另外,主功能块104是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控制功能中具有与托架2的通信无关的所有的功能。例如,如果移动信息终端1是携带用音乐重放机,则主功能块104含有音乐重放功能、画面显示功能、电源管理功能等。
光接口102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装于托架2时,经功率线P101b从功率接口101接受功率供给而驱动。光接口102通过与光接口202进行数据通信,经信息线M102对主功能块104与托架2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
主功能块104在有来自功率接口101的功率供给的情况下,即,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装于托架2的状态下,经功率线P101a·P103a利用由功率接口101供给的功率进行驱动;反之,在没有来自功率接口101的功率供给的情况下,例如,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不装于托架2的状态和即使装于托架2但功率也没有足够供给的情况下,主功能块104经功率线P103a接受来自主电源103的功率供给。
这样,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光接口102从主功能块104中分离出来,只有主功能块104能够接受来自主电源103的功率供给。因此,虽然光接口102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装于托架2的状态下,接受来自外部电源4的功率供给而动作,但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从托架2中拆下的状态下,不能接受功率供给,动作因之而停止。
而且,功率接口101·201作为连接端口具有金属连接器。而且,功率接口101·201也可以使用电磁感应技术的接口。而在功率接口101·201利用电磁感应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在光接口102·202使用非接触型的接口,能够实现具有防水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还有,作为非接触型的光接口102·202,也能够采用连接时插入连接器的结构以外的,例如图3所示的只使光收发模块10与10相对的结构。
这里,图3是表示光接口102·202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光接口102·202如图3所示,在光信号透过的窗(开口部10a)的内部分别具备设置有是发光元件的发光部11和是受光元件的受光部12的光收发模块10。还有,光收发模块10也可以是发光部11和受光部12成为一体设置的模块。而且,也可以在光收发模块10的光的射出口设置有扩杂散光的滤光膜13,以降低对光轴对准的要求。
而且,光接口102·202也可以设置在由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重量而产生的倾斜角为0的位置,例如使其在凹部21的底面中央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起因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重量而引起的通信中光信号的光轴错位和干扰光的影响。因而可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
而且,光接口102·202也可以在凹部21的侧面设置光接口202,在对着光接口202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侧面设置光接口102(未图示)。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光接口102·202的发光面和受光面因尘埃等而产生的污垢。而且,由于容易设置考虑弯曲损耗的光纤,因此托架2的框体可小型化。
而且,光接口102·202具有为了减小干扰噪声而防止自然光或荧光灯等干扰光混入、同时防止通信中的光漏到外部的遮光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光接口102·202的连接部位的周围设置为了在通信时遮蔽妨碍光通信的干扰光的干扰光遮蔽构件(未图示)。通过这样的干扰光遮蔽构件,由于可防止在光接口102·202的发光部11和受光部12之间从外部进入光,因此能够防止干扰光成为噪声,通信质量的下降。因而可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
而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光接口102可进行双向光通信,同时也可具有用模拟金属(metal)信号来进行通信的器件。具体就是,连接部位的插头插入孔也可共用耳机输出端等的声音输出输入端等的模拟端。然后也可这样构成,即由设置于插头插入孔的插头检测端来检测模拟插头,在模拟插头插入时,能收发模拟信号。这样,光接口102能够对应于插入插头插入孔的电缆的种类,切换其动作。因而,用一个插头插入孔能够包容光空间通信、光纤通信、耳机等的模拟输出输入的功能,能使装置小型化。还有,光接口102也可以在模拟金属信号也可通信的插头插入孔的内部,设置将受光部12和发光部11成型为一体的光收发模块10。
而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具有如下结构:将相对的光接口102·202的受光部11和发光部12保持于可通信距离和角度。例如,由于图2所示的设备侧导槽11和托架侧导柱22互相吻合,因此在将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固定于托架2的同时,具有能够使光接口102·202的光轴对准的导轨的功能。还有,设备侧导槽11和托架侧导柱12的形状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怎么都可以,可作适当的选择。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光接口102·202来进行光通信,因此相对于通常的电子装置和托架的固定来说,更希望以光轴能准确对准为目的而紧紧地加以固定。
另外,图4是表示光接口102·202的外形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光接口102·202也可以通过将托架2的接合凸部14A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接合凹部14B接合来形成连接。接合凸部14A的内部成为光波导通路,在接合凸部14A与接合凹部14B接合的状态下,光接口102·202的光收发模块10·10对着配置,以便经该波导通路能进行光通信。
这样,组装光的波导通路,即,能将设置于光收发模块10的含有光的射出口的接合部位作为用于光接口102·202的光轴对准的导轨来使用。
另外,图5是表示用光纤连接外部设备3a时的托架2a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图6是表示图5的结构的连接部位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托架2a与托架2相比,其结构为:用是光纤210的连接端的光纤连接器211A来代替光接口202(图1)。光纤210的另一端连接着是外部设备3a的通信功能块的光接口301。因此,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外部设备3a经光纤210通过光接口102·301能进行光通信。
这样,图5的结构中,由于托架2a不具有用于光收发的组件,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通信时不进行信号变换。而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用来自托架2a的光纤连接器211A输出的光与外部设备3a直接进行光通信。
这里,用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光通信的连接,是通过将从托架2a的凹部21突出的光纤连接器211A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接合凹部211B接合来形成连接。还有,使用光纤210时,由于只要将光纤连接器211A插入结合凹部211B就可以通信,因此设备侧导槽11和托架侧导柱22(图2)的吻合不要求非接触时那样的精度。
还有,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希望具备保护机构,以便光接口102·202的发光部11·11彼此之间和受光部12·12彼此之间不互相对着。例如,可以是在托架2的凹部21形成防止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反插的突起部等。
还有,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希望具备保护机构,以便数据通信时不分离。例如,可以设置卡爪形构件,数据通信时从托架伸出并钩住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通信结束时缩回去。
接着,来说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1b,1d)和托架2(2a,2c,2d,2e)的动作。
如图1所示,托架2基于功率接口201中与功率接口101电连接来检测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连接。然后,检测出连接后,光接口102经功率线P101b接受功率供给,光接口102·202开始光通信。
图7是表示对光接口102供给来自主电源103的功率的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b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图1)相比,一方面增添了功率线P101c·P103b·P105、信息线M104、切换开关(切换装置)105;另一方面省略了从功率接口101引向光接口102的功率线P101b。
切换开关105在功率接口101·201连接时连接功率线P101c·P105,在功率接口101·201断开时连接功率线P103b·P105。
因此,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b中,光接口102在不连接托架2的情况下,经功率线P101c·P105接受来自主电源103的功率供给,在连接托架2时,经功率接口201·101和功率线P101c·P105接受来自外部电源4的功率供给。
因而,能够抑制主电源103的消耗。而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b在连接托架2以外的情况下,也可与外部设备3进行数据通信。还有,该情况下,外部设备3为了与光接口102直接进行数据通信,要具备与光接口202同等的光接口。
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设备1b与托架2的连接,可通过功率接口101·201的连接、光接口102·202的连接、检测开关(后述的图8的检测开关203)的其中之一来检测。然后,将该检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经信息线M104从主功能块104向切换开关105发送开关的切换控制信号。
图8是表示设置有检测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连接的检测开关203的托架2c的结构说明图。图9是表示检测开关203的外观的说明图。
如图8所示,托架2c与托架2(图1)相比,增添了检测开关(检测装置)203、信息线M201·M203。
如图9所示,检测开关203是例如设置于凹部21内的按钮等的机械开关,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c的连接。该检测信号在经信息线M203输入到光接口202的同时,也经信息线203输入到功率接口201。其结果,功率接口201向功率接口101和光接口202供给来自外部电源4的功率,光接口102·202进行数据通信。还有,检测开关203除了机械式的以外,也可以是光学式等其它方式的开关。
而且,检测开关203可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已从托架2c中分离。基于该检测信号,功率接口201停止向功率接口101和光接口202的功率供给,结束光接口102·202的数据通信。
这里,来说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的连接/分离时的控制。依次说明用(1)功率接口、(2)光接口、(3)检测开关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b与托架2的连接/分离的情况。
(1)功率接口
托架2的功率接口201具备监视接点的电压的机构,以监视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的功率接口101的接点的连接/分离时产生的电压的变化,有变化时,判断已发生了连接/分离。
图10是表示通过功率接口201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的分离、并停止光接口102·202的驱动的控制流程图。
首先,当用户将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从托架2上取下(S11)时,就分离功率接口101·201(S12)。
这时,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当功率接口101与功率接口201分离,不经功率线P101b向光接口102供给功率(S13),停止光接口1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14)。
另一方面,在托架2中,当功率接口101与功率接口201分离,功率接口201就检测端口的电压变化,确认向功率接口101不能供给功率(S15)。然后,功率接口201停止向光接口202的功率供给(S16)。其结果,不能经功率线P201供给功率的光接口2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停止发光(S17)。
这样,通过功率接口201,能够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的分离,停止托架2的光接口202的驱动。
(2)光接口
光接口102·202为了确认分别对着的光接口,以一定的周期发送确认用信号(音频信号)。然后,光接口102·202尽管自己正送出音频信号,但当经过一定时间从对方没有音频信号返回时,就确认对方不处于通信状态,即,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分离着。
图11是表示通过光接口102·202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分离、并停止光接口102·202的驱动的控制流程图。
首先,当用户将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从托架2上取下(S21),就分离光接口102·202(S22)。
这时,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光接口102不能接受光接口202送出的确认用信号(S23)。其结果,确认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正分离着,停止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24)。
此时,在托架2中,光接口202不能接受光接口102送出的确认用信号(S25)。其结果,确认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正分离着,停止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26)。
这样,通过光接口102·202,能够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的分离,停止光接口102·202的驱动。
(3)检测开关
检测开关203例如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连接时按下,分离时放开,通过这样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连接/分离。
图12是表示通过检测开关203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分离、并停止托架2c的光接口202的驱动的控制流程图。
当用户将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从托架2上取下时(S31),在托架2c中,检测开关203转为断开(OFF)(S35)。然后,检测信号经信息线L203输入光接口202,光接口202停止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36)。
这时,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由于功率接口101与功率接口201分离(S32),不经功率线P101b向光接口102供给功率(S33),停止光接口1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34)。
这样,通过检测开关203,能够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分离,停止光接口202的驱动。还有,也可以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中设置与检测开光203相同的检测开关,基于该检测信号,停止光接口102的驱动。
而且,如上所述,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和托架2希望具备保护机构(未图示),以便数据通信时不分离。然后,对应于保护机构的状态,可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连接/分离。例如,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连接时,也可以在确认保护机构动作后,控制光接口102·202,以便进行数据通信。
首先,图13是表示基于保护机构的状态来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的连接、并开始通信的控制流程图。
如图13所示,当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连接时(S41),保护机构动作(S42),转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固定的状态(S43)。这时,光接口102·202或者是从保护机构接收通信许可信号,或者是确认保护机构已处于固定状态(S44)。其后,光接口102·202送出确认用音频信号(S45),互相确认后(S46),开始通信(S47)。
其次,图14是表示具备定时器204的托架2d的结构说明图。如图14所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与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图1)相比较,增添了定时器106、信息线M106。托架2d与托架2(图1)相比较,增添了定时器204、信息线M204。
通常,用户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与托架2连接的情况下,功率接口101·201及光接口102·202连接后,用户需花时间去确认连接状态或重新安置于稳定的位置等。因而,若用户完成连接动作之前,光接口102·202就开始通信,则通信的质量下降。
这里、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和托架2d中,为了不进行质量差的通信,在确认光接口102·202与互相对着的光接口连接后,再用定时器106·204待机规定时间之后,开始通信。还有,上述规定时间预先设定为一般用户完成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与托架2d的连接为止的时间。
首先,图15是表示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与托架2d的连接、并开始通信的控制流程图。
如图15所示,当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连接托架2d(S51)时,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中,就向光接口102供给功率(S52)。然后,光接口102发送确认用的音频信号(S53),确认对着的光接口202(S54)。其后,光接口102通过定时器106开始计时(S55),只待机规定时间(X秒)之后(S56),向光接口202开始发送数据(S57)。
另一方面,在托架2中,当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连接托架2d(S51),就检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S58)。然后,光接口202发送确认用音频信号(S59),确认对着的光接口102(S60)。其后,光接口202通过定时器204开始计时(S61),只待机规定时间(X秒)之后(S62),向光接口102开始发送数据(S63)。
这里,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和托架2d中,由于等待用户的连接动作所必需的时间之后,就能自动开始通信,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高质量的通信。
而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和托架2d也可以用定时器106和/或者是定时器204,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连接托架2d的状态下,经过规定时间之后还不进行通信时,暂停光接口102·2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因此,能够降低光接口102·202的电耗。
其次,图16是表示在引自外部电源4的功率线P4具备电源开关205的托架2e的结构说明图。如图16所示,托架2e与托架2d(图14)相比,增添了电源开关205、信息线M205。
根据该结构,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连接托架2e的状态下,由内置的定时器106·204测量出不进行通信的时间,当经过规定时间之后,能够暂停光接口102·2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
另外,托架2e通过来自外部设备3的触发信号,重新开始光接口2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同时向功率开关205送出控制信号,从功率接口201向功率接口101接通/断开功率供给。因此,在暂停光接口1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的状态下,由于能够向光接口102重新开始功率供给,因此能够使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光接口102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重新开始发光。
图17是表示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和托架2e中、光接口102·202的发光元件重新开始发光的动作流程图。还有,图17说明了在托架2e的光接口202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都暂停、并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光接口102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都从暂停状态转向重新开始光通信的情况。
首先,在托架2e中,光接口202的发光元件处于暂停状态时(S81),光接口202由外部设备3接收触发信号(S82)。光接口202当在步骤S82中接收触发信号,就接通(ON)光收发模块10的电源(S85),开始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86)。而且,光接口202当在步骤S82接收到触发信号,在断开(OFF)电源开关205之后(S83),接通(ON)电源开关205(S84)。
与之对应,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中,光接口102的发光元件处于暂停状态时(S71),对应于由托架2e所进行的步骤S83,S84的动作,在停止来自功率接口101的功率供给之后(S72),开始供给(S73),并开始发光元件(发光部11)的发光(S74)。
这样,通过在一度停止之后重新开始向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光接口102供给功率,能够使发光元件开始发光。还有,在该情况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发光元件(发光部11)有这样的结构,以便以开始供给功作为触发信号而开始发光。而且,光接口102中,在发光元件开始发光的同时,也能够向受光元件重新开始供给功率,使动作开始。
因而,托架2e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及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都能够暂停。故,可不向光接口102供给功率。因此,能抑制电耗。
还有,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中另外设置触发检测用金属信号线,通过经该信号线供给触发信号,能够重新开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动作。
进一步,也可以只使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光接口102的受光元件继续动作,来代替如上所述使托架2e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及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都暂停。
在该情况下,托架2e的发光元件由触发信号开始发光时,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受光元件接受到托架2e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就开始供给功率以便开始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当然,在托架2e中,在发光元件由触发信号开始发光的同时,受光元件也重新开始动作。
因而,不必如图17所示地断开(OFF)电源开关205(S83),可简化动作。而且,在移动信息终端设备1d中,就是在暂停发光元件的状态,虽然也向受光元件供给功率,但由于该功率是由托架2e供给的,不消耗主电源103。
最后,来说明光接口102·202的结构和控制的一例。
图18是表示光接口102·202的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还有,光接口102·202由于其基本结构相同,只说明光接口102。
如图18所示,光接口102用同一波长的光进行金双工的空间通信。因此,光接口102具备通信控制部300、发光部11、受光部12、控制端313。
还有,光接口102·202由通信速度所对应的通信IC和用光收发机如图18所示构成,通过以下的控制,通信速度可达到50Mbps~100Mbps以上。即,能够以比IrDA(数Mbps)等更高的高速进行光空间通信。
光接口102例如进行以下的控制。还有,关于光接口202也一样。
第1,使用对对方装置的光信号一定响应、而对自己装置的光信号可响应也可不响应的信号检测(Signal Detect,SD)信号(接收检测信号),根据自己装置正发光的时间及SD信号的时刻,进行确认对方装置的存在。而且,在该时刻对于自己装置和对方装置来说有不同的参数。
这里,光接口102在接收信号中(音频信号的振荡期中和通常的接收数据信号中),生成有效的二值信号(以下,称为[SD信号])。当光接口102解除连接时(具体就是,从物理上解除与对方装置的连接,或由于对方装置断开电源等而不能发送的情况),由于是不接受来自对方装置的信号的状态,SD信号处于无效状态,因此能容易由SD信号检测出解除连接。而且,通过将发送信号从音频信号切换到连续的数据通信信号,SD信号变为连续有效,用该SD信号能够容易地检测接收方开始了与对方的数据通信。还有,SD信号也可采用IEEE的p1394b的标准,因为该标准的SD信号同样能检测装置之间的连接的解除。
还有,发送方的音频信号(即,接收方的SD信号)是连续较快周期的脉冲、并持续一定时间的信号。例如,以25MHz左右、连续[01010101]持续2ms的模式之后,稍微停止一下。接收方的放大器当有在一定频带以上变化的信号进入时,向控制用IC传送SD信号。这里,之所以定为一定频带以上,是由于容易将干涉光(例如,荧光灯等)等的较慢频率进入的光误视为对方装置发出的光。
而在光接口102中,连接时使用2种长度的音频信号。该2种音频信号分别赋予[对方装置确认]和[通信开始要求]。具体就是,例如,定义短的音频信号(例如2ms)为确认对方装置的信号([对方装置确认]),长的音频信号(5ms以上)为要求开始通信的信号([通信开始要求])。
光接口102连接时,首先交换短的音频信号。然后按规定能够交换了一定数量的音频信号后,就判断对方装置存在。
其后,要求通信开始的光接口102(装置A)在其后的音频信号输出时刻输出长的音频信号。接收到该长的音频信号的装置B(光接口202)就判断从对方装置(装置A)有通信开始要求。这时,装置B在还没有准备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仍照原样输出短的音频信号,但在能通信的情况下,就开始连续信号(传送数据的快的信号)的输出。这时,最初输出长的音频信号的装置A确认接收到的信号是连续信号而不是短的音频信号,开始(与短的音频信号相比,长时间SD信号进入)连续信号的输出。因此,两装置输出连续信号并确立通信。
当进入了这样的连接程序时,就有最初输出长的音频信号的装置A和接收长的音频信号的装置B这2种状态。这里,光接口102·202的通信利用该2种状态并赋予2种参数。还有,光接口202最初也可以输出长的音频信号。
第2,通过用上述的方式互相具有的参数,将自己装置和对方装置的空载(待机)码作为不同的码。自己装置发出的空载码与对方装置进行断开的码相同,当对方装置消失了,接收到自己装置发出的空载码,就作为接到断开码,进行断开处理。空载码是指没有数据流过的状态、最有输出可能的状态的码。
这里,由于光接口102用同一波长的光进行金双工的空间通信,因此受光部12除了接受对方装置的发光部11发出的光(以下,称为[对方光]),还接受通过自己装置的发光部11对对方装置发出的光的传送路径等而产生的反射光(以下,称为[杂杂散光])。即,实际上受光部12接收到的光是对方光和杂散光相叠加的光。
受光部12中,将用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对应于其强度变换为2值的电信号,但由于传送通路的长度(通信距离L)不是一定的,而且,发光元件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对方光的强度因传送对方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固定上述阈值,要使得当连续接收强的光时,阈值就高;当连续接收弱的光时,阈值就低,使阈值对应于接收到的光的强度而变动。
而当停止发送(即,停止发光部11的发光)时,由于对方装置的受光部12中上述阈值下降,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的发生,连接状态下使各装置一直持续发送某些信号。还有,与对方光相比,杂散光的强度较低,在正接收对方光的期间,由于阈值要比杂散光的高,因此杂散光对于对方光的接收没有影响,但当对方光消失时(也就是,当连接解除时),由于阈值下降,结果还是接收了杂散光。
因此,光接口102中,用音频信号确立连接时就决定连接着的2个装置之一为主,另一个为副。然后,根据自己装置是主还是副,在接收时及没有应发送的码时,发送的空载码不同,同时进行码的分配,以便无论哪个空载码都是通常的数据传送时不可能发送的码。
因此,光接口102能够根据码来区别接收的光是对方光还是杂散光。因而,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连接的解除。
第3,通过在上述空载码中以某一一定周期插入一定个数的随机数,消除颤动(jitter)的偏离。空载码既是状态信息,又是数据或数据包以外的信息,是总线上流过的最多的信号,而且是同一模式的连续信号。因此,发送电路301具备生成插入于空载码的随机码的随机数发生部(未图示)。而且,接收电路303将插入于空载码(状态信息)间的随机数作为空载码使用。还有,插入的间隔也可以是随机的。
这里,光接口102在不发送数据时处于空载状态,发送空载码。因而,光接口102中,长时间发送空载码。这时,当对方装置的定时器速度与自己装置的相近时,从两装置连续发送周期的波形的话,就产生颤动的偏离,颤动·允许偏差恶化。该颤动·允许偏差是表示接收方能够允许多少程度的颤动。
光接口102中,为了防止该颤动·允许偏差的恶化,改变反复发送同一控制码的现有的方式,为了降低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相关性,在发送控制码的同时也发送随机数码。即,当连续地反复发送空载码的同一模式时,插入与该模式不同的其它的模式(随机数码)。
因此,当连续发送空载码时,通过随机码能够使由空载码产生的交调失真cross talk)信号电平随机变化。因而,能够防止在受到交调失真的影响的情况下的颤动分布的中心相对于原来的颤动分布的中心的偏离。故,为了将信号正确地取样的信号迁移和取样点的余量与现有的包括迟于和超过原来的颤动分布的状态双方的颤动分布的全部的余量相比,较少就可以了。
因此,通过尽可以地减小交调失真颤动的影响,能够减少信号迁移和取样点的余量,其结果,能够降低制造信号取样的CDR电路305的成本。
进一步,光接口102中,为了用同一波长进行光空间通信,设置有控制端313和发送开始信号检测电路307,进行从待机状态移到连接确认状态的触发条件的取得和检测。向控制端313输入作为触发信号的功率接口101·201的连接、光接口102·202的连接、检测开关203的其中之一的检测信号,或者输入来自外部设备3的控制信号。还有,在用光纤210的情况下(图5),通过检测出光纤210插入于光收发模块,能够确认与对方装置的连接。
如上所述,光接口102·202是用同一波长的光进行金双工的光空间通信的光空间通信装置,也可以具备发送电路,它在分配表示自己装置不发送数据的空载码和对方装置的空载码有不同的码的同时,在连续发送该空载码时,将与空载码不同的有着随机模式的随机码插入空载码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每个装置有不同的空载码,能够区别对方光和杂散光。因而,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与对方装置的连接的解除。例如,在接收到对方装置不能发送的码的情况下,如该码是自己装置能够发送的空载码的话,可看作由对方装置解除连接,能够进行断开作业。
而且,通过插入随机码,即使连续发送空载码,也能够减小交调失真颤动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信号的迁移和取样点的余量,其结果,能够降低制造信号取样的CDR电路305的成本。
故,根据光接口102·202,用同一波长的光能够简便地实现金双工的空间通信。
进一步,光接口102·202具备生成信号接收中成为有效的二值的接收检测信号的接收电路,并且上述发送电路在上述接收检测信号的时刻自己装置和对方装置具有不同的参数,同时也可以基于该参数对自己装置和对方装置分配不同的空载码。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基于接收检测信号(SD信号)的时刻自己装置和对方装置有不同的参数,能够对自己装置和对方装置分配不同的空载码。还有,作为不同参数的赋予方法,例如,可以在连接时使用为了[对方装置确认]和[通信开始要求]而不同的2种长度的音频信号,最初向送出[通信开始要求]的音频信号的装置A赋予参数a,向接收到该音频信号的装置B赋予参数b。
进一步,光接口102·202也可以具备取得由外部发送的发送开始信号的触发信号取得装置、以及由上述触发信号取得装置供给上述发送开始信号时使自己装置从待机状态移向连接确认状态的发送开始信号检测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由外部输入发送开始信号时,自己装置能够从待机状态移向连接确认状态。因而,空间通信中,能够供给用于确认与对方装置连接的触发信号。还有,光接口102·202在待机状态下,不发任何光,也不进行检测对方装置。而且,光接口102·202在连接确认状态下,为寻找对方装置,而自己装置发光,在接收到来自对方装置的光时,移向连接状态。
进一步,光接口102·202也可以具备对应于利用者的操作生成发送开始信号的触发信号取得装置、以及由上述触发信号取得装置供给上述发送开始信号时使自己装置从待机状态移向连接确认状态的发送开始信号检测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利用者进行例如通信开始的指示操作时,自己装置能够从待机状态移向连接确认状态。因而,空间通信中,能够供给用于确认与对方装置连接的触发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相对于接口装置可装卸自由的电子装置,并具有如下结构:具备第1功率接口、第1通信接口、主功能块以及主电源;同时,接口装置具备第2功率接口和第2通信接口,第1功率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主功能块在电子装置不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与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第1通信接口只与第1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电子装置中,第1通信接口只连接第1功率接口,不连接主电源。
因而,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安装于接口装置的状态下,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功率供给而动作,但电子装置在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不能接受功率供给,停止其动作。另外,主功能块由于与主电源连接在一起,电子装置即使在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也能从主电源中接受功率供给而动作。
因此,在上述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处于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第1通信接口不消耗功率。故,能够降低电耗。
而且,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相对于接口装置可装卸自由的电子装置,并具有如下结构:具备第1功率接口、第1通信接口、主功能块以及主电源;同时,接口装置具备第2功率接口和第2通信接口,第1功率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主功能块在电子装置不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与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第1通信接口将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的其中之一作为功率供给源,通过可选择的切换装置与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的其中之一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电子装置中,第1通信接口将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的其中之一作为功率供给源,通过可选择的切换装置,以功率可供给状态连接主电源和第1功率接口。
因而,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安装于接口装置的状态下,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功率供给而动作。而且,第1通信接口在电子装置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当切换装置选择第1功率接口时,不能接受功率供给,停止动作;反之,当切换装置选择主电源时,第1通信接口接受由主电源供给的功率而动作。另外,主功能块由于与主电源连接在一起,电子装置即使在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也能从主电源接受功率供给而动作。
因此,在上述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处于从接口装置拆下的状态下,只在用第1通信接口与例如外部设备通信时,能够向第1通信接口供给功率。故,能够将电耗降低到最低限度。而且,即使不连接接口装置,也能够进行与外部设备等的数据通信。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的第1和第2通信接口进行光通信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电子装置与接口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能够利用光通信进行。
因而,不会因频繁地反复插入、拔出的动作而损坏连接用的连接器。而且,能够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还有,如上所述通过从主功能块中分离第1通信接口,能够解决用光作为通信接口而产生的电耗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通信接口通过接收上述第2通信接口发送的确认用信号、来检测上述电子装置连接上述接口装置的状态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第1通信接口在接收第2通信接口发送的确认用信号时,能够判断电子装置与接口装置连接的状态。
因而,上述电子装置中,能检测电子装置与接口装置是连接或者是分离,能够进行停止第1通信接口的动作等的控制。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功率接口基于与上述第2功率接口的接点的电压、来检测上述电子装置连接上述接口装置的状态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第1功率接口基于与第2功率接口的接点的电压,具体就是通过检测电压的变化等,能够判断电子装置是否连接接口装置。
因而,上述电子装置中,能检测电子装置与接口装置是连接或者是分离,能够进行停止第1通信接口的动作等的控制。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和第2功率接口的连接是非接触的,并且上述第1和第2通信接口的连接是非接触的。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在第1和第2功率接口用电磁感应技术等进行非接触的连接,并且例如只使光收发模块相对而使第1和第2通信接口连接。还有,这里所说的[连接],不包括为了保持两装置的框体的接触。
因而,在电子装置中安装接口装置时,两装置的功率和通信的接口能够非接触地连接。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装置和接口装置。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通信接口在上述电子装置连接上述接口装置的状态下、当规定时间不进行通信时停止发光元件的发光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的状态下规定时间以上不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经过用定时器等预先设定的上述规定时间之后,停止第1通信接口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因而,上述电子装置中,能够降低第1通信接口的电耗。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通信接口在上述电子装置连接上述接口装置并且停止发光元件的发光的状态下、经上述第2通信接口接收由上述外部设备产生的触发信号时开始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在电子装置连接接口装置并且在停止发光元件的发光的状态下,通过由外部设备输入触发信号,能够开始第1通信接口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因而,可由外部设备控制电子装置与接口装置之间重新开始数据通信。
而且,本发明的接口装置是在上述电子装置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也可以是具备上述第2功率接口和上述第2通信接口、并且上述第2通信接口具有与上述第1通信接口的通信控制功能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能简易地进行上述电子装置充电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谓托架)。
而且,本发明的接口装置是在上述电子装置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也可以是具备上述第2功率接口、并且上述第2通信接口是光纤的连接端口而且该光纤连接着具有与上述第1通信接口的通信控制功能的所述外部设备的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能简易地进行上述电子装置充电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谓托架)。而且,由于能够在外部设备中设置与第1通信接口的通信控制功能,即,也可以在接口装置中只设置光纤的连接端口而不设通信控制功能,能够用简易的装置结构来实现接口装置。
进一步,本发明的接口装置也可具备检测与上述电子装置连接的检测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进一步,基于检测装置检测出来的检测结果,能够判断电子装置是否连接接口装置。还有,检测装置能通过机械式、光学式等各种的方式的开关来实现。
因而,上述接口装置中,能够检测电子装置与接口装置是连接或者是分离,并能进行停止第2通信接口和/或者第2功率接口的动作等的控制。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项中所举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者是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明了,不应该只限于这样的具体例并进行狭义的解释,只要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作各种各样的变化而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是相对于接口装置(2)可装卸自由的电子装置(1),
电子装置(1)具备第1功率接口(101)、第1通信接口(102)、主功能块(104)以及主电源(103);同时,接口装置(2)具备第2功率接口(201)和第2通信接口(202),
第1功率接口(101)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4)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201)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3)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202)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
主功能块(104)在电子装置(1)不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104)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只与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2.一种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是相对于接口装置(2)可装卸自由的电子装置(1),
电子装置(1)具备第1功率接口(101)、第1通信接口(102)、主功能块(104)以及主电源(103);同时,接口装置(2)具备第2功率接口(201)和第2通信接口(202),
第1功率接口(101)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4)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201)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3)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202)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
主功能块(104)在电子装置(1)不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104)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将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的其中之一作为功率供给源,通过可选择的切换装置(105)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的其中之一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通信接口(102、202)是进行光通信的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通过接收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发送的识别用信号,来检测所述电子装置(1)与所述接口装置(2)的连接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功率接口(101)基于与所述第2功率接口(201)的接点的电压,检测所述电子装置(1)与所述接口装置(2)的连接状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功率接口(101)基于与所述第2功率接口(201)的接点的电压,检测所述电子装置(1)与所述接口装置(2)的连接状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功率接口(101、201)的连接为非接触,并且所述第1和第2通信接口(102、202)的连接为非接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在所述电子装置(1)连接所述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当规定时间不进行通信时,停止发光元件(11)的发光。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在所述电子装置(1)连接所述接口装置(2)、并且停止发光元件(11)的发光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接收由所述外部设备(3)产生的触发信号时,开始所述发光元件(11)的发光。
10.一种接口装置(2),其特征在于,
是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1)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2),其中
电子装置(1)具备第1功率接口(101)、第1通信接口(102)、主功能块(104)以及主电源(103);同时,接口装置(2)具备第2功率接口(201)和第2通信接口(202),
第1功率接口(101)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4)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201)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3)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202)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
主功能块(104)在电子装置(1)不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104)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只与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所述接口装置(2)
具备所述第2功率接口(201)和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并且
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具有与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的通信控制功能。
11.一种接口装置(2),其特征在于,
是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1)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2),其中
电子装置(1)具备第1功率接口(101)、第1通信接口(102)、主功能块(104)以及主电源(103);同时,接口装置(2)具备第2功率接口(201)和第2通信接口(202),
第1功率接口(101)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4)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201)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3)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202)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
主功能块(104)在电子装置(1)不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104)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将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的其中之一作为功率供给源,通过可选择的切换装置(105)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的其中之一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所述接口装置(2)
具备所述第2功率接口(201)和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并且
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具有与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的通信控制功能。
12.一种接口装置(2),其特征在于,
是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1)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2),其中
电子装置(1)具备第1功率接口(101)、第1通信接口(102)、主功能块(104)以及主电源(103);同时,接口装置(2)具备第2功率接口(201)和第2通信接口(202),
第1功率接口(101)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4)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201)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3)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202)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
主功能块(104)在电子装置(1)不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104)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只与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所述第1和第2通信接口(102、202)是进行光通信的接口,
所述接口装置(2)
具备所述第2功率接口(201),并且
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是光纤(210)的连接端口(211A),该光纤(210)连接着具有与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的通信控制功能的所述外部设备(3)。
13.一种接口装置(2),其特征在于,
是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1)可装卸自由的接口装置(2),其中
电子装置(1)具备第1功率接口(101)、第1通信接口(102)、主功能块(104)以及主电源(103);同时,接口装置(2)具备第2功率接口(201)和第2通信接口(202),
第1功率接口(101)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电源(4)连接的第2功率接口(201)连接,处于功率可移送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在电子装置(1)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和与外部设备(3)连接的第2通信接口(202)连接,处于可通信状态,
主功能块(104)在电子装置(1)不连接接口装置(2)的状态下,具有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同时主功能块(104)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第1通信接口(102)将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的其中之一作为功率供给源,通过可选择的切换装置(105)与主电源(103)和第1功率接口(101)的其中之一连接,处于功率可供给状态,
所述第1和第2通信接口(102、202)是进行光通信的接口,
所述接口装置(2)
具备所述第2功率接口(201),并且
所述第2通信接口(202)是光纤(210)的连接端口(211A),该光纤(210)连接着具有与所述第1通信接口(102)的通信控制功能的所述外部设备(3)。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装置(2),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与所述电子装置(1)的连接的检测装置(20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208476 | 2003-08-22 | ||
JP2003208476A JP2005070832A (ja) | 2003-08-22 | 2003-08-22 | 電子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4783A true CN1584783A (zh) | 2005-02-23 |
CN1296795C CN1296795C (zh) | 2007-01-24 |
Family
ID=34208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42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95C (zh) | 2003-08-22 | 2004-08-20 | 电子装置以及接口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69059B2 (zh) |
JP (1) | JP2005070832A (zh) |
CN (1) | CN1296795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1269B (zh) * | 2007-04-20 | 2013-10-16 | 索尼株式会社 | 数据通信系统、托架设备、服务器设备和数据通信方法 |
CN112486250A (zh) * | 2019-09-12 | 2021-03-12 |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式智能终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35090B2 (ja) * | 2004-05-14 | 2009-09-3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端末装置 |
JP4597583B2 (ja) * | 2004-05-31 | 2010-12-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データ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US8036244B2 (en) * | 2004-08-06 | 2011-10-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ransmitter, recei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KR20060017061A (ko) * | 2004-08-19 | 2006-0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장치 |
EP1813090A2 (en) * | 2004-10-25 | 2007-08-01 | Nokia Corporatio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for audio/video plugs |
US8051182B2 (en) * | 2005-01-28 | 2011-11-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
CN101964705B (zh) * | 2005-01-28 | 2012-08-08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通信程序、通信电路 |
KR100902341B1 (ko) * | 2005-01-28 | 2009-06-12 |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통신기기, 통신시스템, 통신방법, 통신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독취가능한 기록매체, 통신회로 |
US7787391B2 (en) * | 2005-01-28 | 2010-08-3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
US8251954B2 (en) | 2005-04-27 | 2012-08-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tting fluid ejection amount |
CN101305580B (zh) * | 2005-11-10 | 2012-01-18 | 夏普株式会社 | 数据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控制程序、数据接收装置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
JP4219950B2 (ja) * | 2006-10-16 | 2009-02-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通信回路、携帯電話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2009195548A (ja) | 2008-02-22 | 2009-09-03 | Fujifilm Corp | 電子機器 |
MX2009008770A (es) * | 2008-05-02 | 2009-12-07 | Norman R Byrne | Estacion de acoplamiento. |
JP2008286196A (ja) * | 2008-05-13 | 2008-11-27 | Seiko Epson Corp | 通信装置 |
US20100114679A1 (en) * | 2008-11-02 | 2010-05-06 | Yang Pan | Programmable advertising panel powered by solar cells and communiation means thereof |
JP2010278941A (ja) * | 2009-06-01 | 2010-12-09 | Panasonic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999140B (zh) * | 2012-05-30 | 2015-12-09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一种pcie板卡的上电时序控制系统和方法 |
EP2708972B1 (en) * | 2012-09-12 | 2015-05-06 | BlackBerry Limited | Dock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9032130B2 (en) | 2012-09-12 | 2015-05-12 | Blackberry Limited | Dock for data transfer to and from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JP2015050548A (ja) * | 2013-08-30 | 2015-03-16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送信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9429995B2 (en) | 2014-05-15 | 2016-08-30 | Norman R. Byrne |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6357347B (zh) * | 2015-07-15 | 2021-05-11 | 弗莱克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光通信、音频传输和充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53656A (en) * | 1996-10-31 | 1999-09-1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accessing a 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 |
US6102284A (en) * | 1997-04-23 | 2000-08-15 | Lxe Inc. | Cradle for holding a device |
US5959287A (en) * | 1997-04-23 | 1999-09-28 | Lxe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cradle |
JPH1125017A (ja) * | 1997-07-01 | 1999-01-29 | Sony Corp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
JPH11252017A (ja) | 1997-12-24 | 1999-09-17 | Fujitsu Ltd | 赤外線通信機能付き無線携帯端末及び赤外線通信機能付き無線携帯端末・装置間の赤外線発光パワー制御方法 |
JP2001142837A (ja) | 1999-11-15 | 2001-05-25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インターフェイス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と外部装置とを接続する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システム |
JP2001184147A (ja) * | 1999-12-27 | 2001-07-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携帯電子機器 |
JP3819658B2 (ja) * | 1999-12-27 | 2006-09-1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共通シリアルバスコネクターを具えた携帯電子機器 |
JP2002023896A (ja) | 2000-07-10 | 2002-01-25 | Canon Inc |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2003
- 2003-08-22 JP JP2003208476A patent/JP2005070832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8-19 US US10/921,096 patent/US70690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8-20 CN CNB2004100642103A patent/CN12967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1269B (zh) * | 2007-04-20 | 2013-10-16 | 索尼株式会社 | 数据通信系统、托架设备、服务器设备和数据通信方法 |
CN112486250A (zh) * | 2019-09-12 | 2021-03-12 |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式智能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047082A1 (en) | 2005-03-03 |
CN1296795C (zh) | 2007-01-24 |
JP2005070832A (ja) | 2005-03-17 |
US7069059B2 (en) | 2006-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6795C (zh) | 电子装置以及接口装置 | |
CN1240202C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1398133A (zh) | 包含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 |
CN100340102C (zh) | 摄像装置、相位控制方法以及同步确立方法 | |
CN1147107C (zh) | 用于多个音频辅助设备的便携式电信设备 | |
CN1185515C (zh) | 光传输-接收模块和使用该模块的光耦合器和系统 | |
CN1162984C (zh) |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 |
CN1402495A (zh) | 电源控制电路、电子仪器、及其充电方法 | |
CN1268956C (zh) | 光学发送接收器模块以及使用该模块的电子器件 | |
CN1652626A (zh) | 移动电话机 | |
CN1783897A (zh) | 电子装置及状态信息提示装置 | |
CN1547829A (zh)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406430A (zh) | 便携式信息终端和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数字相机以及便携式数字相机信息终端系统 | |
CN1774899A (zh) | 发送机、接收机、无线系统、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 |
CN1461513A (zh) | 充放电装置及方法、供电装置及方法、供电系统及方法、程序存储介质及程序 | |
CN1669297A (zh) | 视频显示系统和视频显示控制装置 | |
CN1832514A (zh) | 无绳设备 | |
CN1534903A (zh) | 色散补偿控制系统 | |
CN1574710A (zh) | 光通信系统、光通信设备和光缆 | |
CN1976134A (zh) | 电子器件连接用连接器 | |
CN1117328A (zh) | 无线电话装置 | |
CN1878410A (zh) | 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信道切换方法与切换程序 | |
CN1298133C (zh) | 光空间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25249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与之一起使用的程序 | |
CN1518233A (zh) | 发送接收电路、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接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