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551553A -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1553A
CN1551553A CNA2004100447030A CN200410044703A CN1551553A CN 1551553 A CN1551553 A CN 1551553A CN A2004100447030 A CNA2004100447030 A CN A2004100447030A CN 200410044703 A CN200410044703 A CN 200410044703A CN 1551553 A CN1551553 A CN 1551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eceiving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ffirmation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47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8132C (zh
Inventor
五十岚健
深泽晴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51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1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81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1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收设备,其失序地接收到了段,所述接收设备确定要被连续接收的段当中的丢失段,并发送包含作为通告窗口尺寸的丢失段数目的确认应答。通过用本发明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替代通信系统中包括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之一,可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段重发方法。从而,本发明允许常规通信系统执行本发明的丢失段重发。

Description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发在数据通信期间丢失的段的技术。
背景技术
利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终端设备,例如具有数据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设备,在被广泛地使用。TCP是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中的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实现高度可靠的通信。在TCP下,为确保可靠的通信,当发自发送设备的段没有被接收设备收到时,该段被重发。段是一个数据块,其包括一序列指示该段相对其它段何时从发送设备被发送的编号(以下被称为“顺序号”)。以下,发自发送设备的段没有被接收设备收到的情况将被称为“段丢失”。
利用TCP发送段的发送设备根据以下两种情况检测段丢失。第一种情况是,判定在预定长时间(以下被称为“重发超时间隔”)过去之后是否从接收设备收到最初发送的段的信号确认应答接收。如果在重发超时间隔内没有收到确认应答,发送设备判定已发生段丢失,并重发段。基于第一种情况的段重发将被称为“超时造成的重发”。第二种情况是,判定接收设备是否发送了预定数目(例如3个)的重复确认应答。当段没有按预期的顺序被接收设备收到时,接收设备发送重复确认应答,以通知发送设备关于接收设备预定接收的段的顺序号。如果发送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收到重复确认应答,发送设备判定已发生了段丢失,并且不等待重发超时间隔过去就立即重发由重复确认应答指示的段。根据第二种情况的重发被称为“快重发”。
在TCP下进行的通信中,如上所述,发送设备检测段丢失,并重发丢失的段。另外,当段丢失被检测出时,用于避免大量的段被发送到网络的拥塞控制和用于避免这种大量的段发送超出接收设备的缓冲容量的流量控制被执行。以下将详细描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利用TCP发送段的发送设备存储5个参数:snd_max,snd_nxt,snd_una,snd_wnd,以及snd_cwnd。通过发送基于这些参数确认的多个段,来执行拥塞控制。图8说明了这5个参数的相互关系。snd_max显示了包含已发送的段的最高顺序号的段顺序号(例如图8中的顺序号“6”)。snd_nxt显示了下一个要发送或要重发的段的顺序号(例如图8中的顺序号“7”)。snd_una显示了其确认应答没有被收到的段的最低顺序号(例如图8中的顺序号“4”)。snd_cwnd显示了字节数,该字节数代表发送设备可能不需要收到先前发送的段的确认应答就可以发送的多个数据段。在图中8的snd_una与snd_una+min(snd_wnd,snd_cwnd)之间显示了发送设备在往返时间内发送的段。snd_wnd表示由接收设备通知的通告窗口尺寸,且通告窗口尺寸的值表示接收设备中的可用接收缓冲空间,以字节表示。往返时间是发送设备发送段和接收段的确认应答所需的时间。在往返时间内要发送的段的数目由“拥塞窗口尺寸”指示。这样计算的拥塞窗口尺寸从不超过snd_wnd(通告窗口尺寸);因此,被发送给接收设备的多个数据段从不超过接收设备中的可用缓冲空间。使用TCP的发送设备通过调节被发送的段的数目来执行流量控制;段基于通告窗口尺寸被发送。
发送设备通过将拥塞窗口尺寸snd_cwnd更新为适当的值来执行拥塞控制。以下将说明由发送设备执行的拥塞控制。snd_cwnd表示作为初始值的最大段尺寸。一个数据段由被称为最大段尺寸(以下被称为“MSS”)的单元表示,其中1MSS的默认尺寸被确定为512字节;snd_cwnd的初始值为,例如1MSS。每当收到已发送的段的确认应答,发送设备就根据慢启动算法(R.W.Stwvens,TCP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恢复算法(TCPSlow Start,Congestion Avoidance,Fast Recovery Alogrithm),RFC2001,1997年1月;非专利文件1)增加snd_cwnd的值,其中被发送的许多数据段按指数规律增加,1MSS、2MSS、4MSS和8MSS,直到值达到预定阈值(例如65,535字节)为止。当snd_cwnd的值达到阈值时,发送设备将snd_cwnd的值增加1MSS。每当往返时间过去该过程就发生,直到段丢失被检测出为止。
当检测出重发超时,发送设备将阈值更新为拥塞窗口尺寸值的一半,然后将snd_cwnd值设置为1MSS。然后发送设备将snd_nxt重写到snd_una,并从snd_nxt指示的段开始重发,并且每当收到重发的段的确认应答,就利用上述的慢启动算法增加由snd_cwnd表示的值。
当发送段时,TCP典型地执行上述的操作、段重发、拥塞控制以及流量控制。其它一些用以提高使用TCP的通信的效率的技术已被提出(例如,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开No.2000-78195;非专利文件2,TCP快速恢复算法的New-Reno改进(The New-Reno Modification to TCP’s FastRecovery Algorithm),S.Floyd等人,RFC2582,1999年4月;非专利文件3,在无线环境中采用延迟的TCP确认应答(Adoption of Delayed ACK forTCP in Wireless Environments),K.Igarashi等人,Shingaku GihouIN2002-111,2002)。
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利用符合被称为Reno的TCP版本(以下被称为“Reno-TCP”)的通信来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技术,其中Reno支持SACK选项。SACK选项是一种信息,其用于在段丢失发生之后通知发送设备关于接收设备收到的段。根据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技术,在被包括在收到的分组中的SACK信息通知了分组丢失的情况下,只有当snd_cwnd中设置的值小于预定阈值时,发送设备才立即重发丢失的分组。利用这种技术,抑制了由分组顺序的调换造成的错误重发,并且即使在分组丢失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在符合Reno-TCP的通信中的高效数据传输。
非专利文件2中公开了一种被称为NewReno的TCP版本(以下被称为“NewReno-TCP”)。利用NewReno-TCP发送段的发送设备执行上述的快重发,并利用被称为快速恢复的算法重发丢失的段。在发送设备利用快速恢复算法操作的情况下,在一个往返时间内被重发的段的数目被限制为“1”。这是因为,已被接收设备收到的段不应该被重发。为处理多个段丢失的情况,发送设备利用快速恢复算法继续重发段,直到收到具有先前发送的段当中最大顺序号的段的确认应答为止。这是因为,在多个段丢失的情况下,直到接收设备收到所有的段,接收设备才发送具有最大顺序号的段的确认应答。
非专利文件3公开了一种高效地重发因在使用移动因特网协议(IP)的通信中的接收设备处的存取路由器的转接(以下称为“切换”)所丢失的段。特别是,根据非专利文件3中公开的技术,在因为切换而发生段丢失的情况下,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发送其中上述通告窗口尺寸被设置为“0”的确认应答,由此向发送设备通知因切换而发生了段丢失。一旦收到确认应答,发送设备就暂停对已发送的段的重发超时间隔的计时,并且对于发送设备没有收到确认应答的已发送段,判定段丢失是由接收设备中的不足缓冲空间造成的(以下,发送设备的这种状态被称为“持久状态”)。
然后,发送设备将上述的snd_nxt更新为snd_una,并重发被确定为丢失的段。当从接收设备收到指示持久状态取消的确认应答(特别是指示通告窗口尺寸的值不是“0”的确认应答)时,发送设备结束上述的持久状态,并重新开始发送由snd_nxt表示的段。
非专利文件2中所述的技术中的重大问题在于,由于响应重发超时而重发段,使得整个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可能减小。如图9所示,例如,假设发送设备发送12个段,其中第四至第八段丢失了;丢失的段被重发,以响应重发超时。发送设备执行上述的慢启动算法,以更新由snd_cwnd表示的值,由此从第四段开始重发。特别是,发送设备首先将snd_cwnd表示的值更新为1MSS,并仅仅重发一个段,即第四段。当收到第四段的确认应答时,发送设备将snd_cwnd表示的值更新为2MSS,然后重发第五段和第六段。当收到第六段的确认应答时,发送设备将snd_cwnd表示的值更新为4MSS,然后重发四个段,即第七段至第十段。在该四个段当中,第九段和第十段已经被接收设备收到;这些段不需要重发。然而,根据该技术,发送设备不能检测接收设备已收到的段;从而,不需要重发的段也被重发。这样,当包含已被接收设备收到的段的段被发送时,接收设备发送上述的重复确认应答(在图9中,要求重发第十三段的重复确认应答)。为响应收到第七段的确认应答(要求发送第八段的确认应答),发送设备进一步发送第十一段至第十八段。结果,接收设备发送第九段至第十一段这三个段的重复确认应答,指示第十三段的发送。在随后的过程中,发送设备收到三个要求发送第十三段的重复确认应答,并错误地重发第十三段。
根据非专利文件3中公开的技术,在收到其中通告窗口尺寸被设置为“0”的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在已发送的段当中,其确认应答没有被收到的每一段都被认为丢失了,并且重发被执行。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段都丢失了。为此,非专利文件3中公开的技术的问题在于,段的重发造成整个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的减小。
根据非专利文件2和非专利文件3的上述问题的原因都在于,发送设备不能够在段丢失发生之后检测出被接收设备正常收到的段。根据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技术,发送设备能够利用SACK OPTION(选项)检测已收到的段。然而,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非专利文件,这是因为非专利文件2和非专利文件3中公开的技术都不支持SACK选项。
本发明被提出以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当再次发送丢失的段给发送设备时,禁止接收设备重发已收到的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接收装置,用于从发送预定数目连续段的发送设备接收段;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被包括在接收装置收到的段中的顺序号;判定装置,用于根据存储装置的内容,判定接收装置是否未能从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连续段当中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计算装置,用于在判定装置判定接收装置未能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情况下,计算在没有收到的所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开始与结束之间的丢失段的数目;以及要求装置,用于通过向发送设备通知没有收到的一块连续段的第一段的顺序号和由计算装置计算的没有收到的丢失段的数目,来要求段的重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从发送预定数目连续段的发送设备接收段;存储被包括在接收装置收到的段中的顺序号;根据存储装置的内容,判定接收装置是否未能从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连续段当中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在判定装置判定接收装置未能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情况下,计算在没有收到的所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开始与结束之间的丢失段的数目;以及通过向发送设备通知没有收到的一块连续段的第一段的顺序号和由计算装置计算的没有收到的丢失段的数目,来要求段的重发。
根据所述接收设备和所述程序,包含位于丢失部分开始处的段的顺序号的确认应答和作为通告窗口尺寸的丢失段数目被发送给发送设备。接收确认应答的发送设备只发送具有在通告窗口尺寸内确定的顺序号的段,其中确定的顺序号在被包括在确认应答中的顺序号当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接收装置,用于从接收设备接收作为对发自发送设备的段的响应的确认应答;判定装置,用于在接收装置收到的确认应答是丢失段的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判定确认应答的有效性;以及发送装置,用于只有当判定装置判定确认应答有效时,才向接收设备发送由被包括在接收装置收到的确认应答中的顺序号所确定的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以下功能:从接收设备接收作为对发自发送设备的段的响应的确认应答;在接收装置收到的确认应答是丢失段的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判定确认应答的有效性;以及只有当判定装置判定确认应答有效时,才向接收设备发送由被包括在接收装置收到的确认应答中的顺序号所确定的段。
只有当发自接收设备的部分确认应答(partial acknowledgement)有效时,这种发送设备和程序才向接收设备发送由部分确认应答所指示的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例子。
图2所示框图显示了接收设备30的配置例子。
图3显示了通信系统中的段重发顺序。
图4所示流程图显示了由接收设备30的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执行的操作的步骤。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例子。
图6所示框图显示了发送设备520的配置例子。
图7所示流程图显示了由发送设备520的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执行的操作的步骤。
图8说明了使用TCP的拥塞窗口。
图9显示了使用TCP的超时通信序列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A.第一实施例]
(1: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包括接收设备的通信系统的整个配置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包括例如象局域网(LAN)那样的通信网络10、连接到通信网络10的发送设备20以及接收设备30。
发送设备20是利用NewReno-TCP发送段的典型计算机设备。即,发送设备20根据从接收设备30收到的确认应答更新5个参数变量,重发丢失的段,以及执行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接收设备30表示利用TCP接收段的个人计算机设备。在检测出段丢失的情况下,接收设备30发送本发明的接收设备特有的确认应答,以请求发送设备20重发丢失的段。尤其是,在检测出段丢失的情况下,接收设备30向发送设备20发送确认应答,其中该确认应答包括丢失段的最小顺序号和代表作为通告窗口尺寸的丢失段数目的值。
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当发生段丢失时,通过利用通告窗口尺寸向发送设备20通知丢失段的数目,来避免已被接收设备30收到的段的重发。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个人计算机设备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情况。
接收设备不局限于计算机设备,也可采用利用TCP与发送设备20通信的移动电话。换句话说,利用TCP与发送设备20通信的任何类型计算机设备都可以被采用。
(2:接收设备30的配置)
以下参照图2说明接收设备30的功能配置。如图2所示,接收设备30有数据链路层处理单元210、网络层处理单元220和传输层处理单元230。
在通信网络10上收到的帧经过分组转换之后,被数据链路层处理单元210传递给网络层处理单元220。从网络层处理单元220收到的分组经过帧转换之后,被数据链路层处理单元210传递给通信网络10。应该注意,分组是网络层的通信单元中的数据块;分组包括上述段的和分组头。帧指的是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单元中的数据块;帧包括上述的分组和帧头。
网络层处理单元220将传自数据链路层处理单元210的分组转换成段,并将段发送给传输层处理单元230。网络层处理单元220还将传自传输层处理单元230的段转换成分组,并将分组发送给数据链路层处理单元210。
如图2所示,传输层处理单元230有接收段管理单元230a、接收段处理单元230b、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和确认应答发送单元230e。
接收段管理单元230a用于存储顺序号,以识别丢失的帧。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把丢失段的顺序号存储在接收段管理单元230a中。收到的段的顺序号也可存储在接收段管理单元230a中。因此,多种方法可用于识别丢失的段。
接收段处理单元230b分析传自网络层处理单元220的段的头,并判定段是否丢失了。当段被判定为丢失时,丢失处理单元将丢失段的顺序号存储在接收段管理单元230a中。还有,接收段处理单元230b要求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为传自网络层处理单元220的段产生确认应答。
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为在接收段处理单元230b处被处理的段产生确认应答,并将产生的段传递给确认应答发送单元230e。尤其是,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向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请求要被写进确认应答中的通告窗口尺寸的值。然后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产生包含确认应答的段(以下被称为“确认应答段”),其中传自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的值被作为通告窗口尺寸来写入。
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用于根据图4所示流程图计算通告窗口尺寸,以及将计算结果传递给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以下将描述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的详细功能。
确认应答发送单元230e用于将确认应答段从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传递给网络层处理单元220。
(3:接收设备30的操作)
参照图4,在失序地收到段的情况下,将说明接收设备30中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的操作。为了说明该例子,如图3所示,假设:其中当从发送设备20发送从顺序号1至顺序号13这13个段时,第四段至第六段这三个段丢失了。
如图3所示,在发自发送设备20的13个段当中,第四段至第六段这三个段丢失了,没有被接收设备30收到。从而,丢失段的确认应答没有被发送,这可能造成重发超时。当发生重发超时,发送设备20首先重发第四段。当收到第四段即失序段时,接收设备30的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根据图4所示的流程计算通告窗口尺寸。在该例子中,说明了发送设备20为响应重发超时而重发丢失的段。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设备30可能检测出丢失的段,并向发送设备20通知该检测;该通知包括,例如向发送设备20发送其中通告窗口尺寸的值被设置为“0”的确认应答。
如图4所示,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首先判定收到的段是否为失序段(步骤SA1)。特别是,只有当被包括在收到的段中的顺序号被存储在段管理单元230a中时,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才判定收到的段是失序段。
在步骤SA1中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根据常规算法计算通告窗口尺寸(例如接收缓冲器的可用缓冲空间)(步骤SA2)。在步骤SA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执行后述的步骤SA3。在该例子中,如图3所示,顺序号的值为“4”的段是失序段。从而,步骤SA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且操作前进到步骤SA3。
在接着步骤SA1之后的步骤SA3中,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确定要连续接收的段的范围。特别是,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确定指示要连续接收的段的开始的顺序号,以及被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段的数目。然后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向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通知在步骤SA3中确定的作为通告窗口尺寸的段数目(步骤SA4)。在该操作例子中,如图3所示,“5”被确定为范围内的起始段的顺序号,“2”被确定为丢失段的数目。结果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将“2”作为通告窗口尺寸通知给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
确认应答产生单元230c产生一个包括由通告窗口尺寸计算单元230d通知的通告窗口尺寸的确认应答,并下令确认应答发送单元230e发送包括该确认应答的段。在收到具有顺序号“5”的段的情况下,接收设备30将包括作为通告窗口尺寸的“1”的确认应答发送给发送设备20。在收到具有顺序号“6”的段的情况下,不存在丢失的段。因此,接收设备将包括根据接收缓冲器的容量计算的通告窗口尺寸的确认应答发送给发送设备20。
[B.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整个配置。在图5所示的通信系统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之间只有两点差异:发送设备520用于发送设备20,以及接收设备530用于接收设备30。
接收设备530是典型的计算机设备,在发生段丢失的情况下,接收设备530通过发送其中通告窗口尺寸的值被设置为“0”的确认应答来通知段丢失。
发送设备520被设计成,在它收到其中通告窗口尺寸的值被设置为“0”的确认应答之后,直到收到除上述部分确认应答(partial acknowledgement)之外的确认应答,它才发送顺序号大于由snd_max表示的顺序号的另一个段。
还有,在收到部分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发送设备520判定确认应答的有效性,并且只有当判定部分确认应答为有效时,发送设备520才发送由部分确认应答指示的段。
如上所述,在图5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通过以下方式来避免重发已被接收设备530收到的段:直到发送设备520从接收设备530收到有效的部分确认应答,发送设备520才发送其它段;换句话说,直到发送设备520响应重发的段的接收而从接收设备530收到部分确认应答,发送设备520才发送随后的段。
(2:发送设备520的配置)
以下将参照图6说明发送设备520的功能配置的一个例子。如图6所示,发送设备520与接收设备30之间唯一的功能配置差异在于,发送设备520有传输层处理单元630,而不是传输层处理单元230。如图6所示,传输层处理单元630具有定时器管理单元630a、段管理单元630b、确认应答接收单元630c、段发送单元630d和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
定时器管理单元630a配有计时功能,用于对发送段和接收段所需的时间计时。
段管理单元630b用于管理要发送给接收设备530的段。特别是,段管理单元630b存储上述的5种参数变量。
确认应答接收单元630c判定被包括在来自网络层处理单元220的确认应答段中的确认应答是否为部分确认应答。
特别是,在被包括在通过网络层处理单元220收到的段中的顺序号与snd_max中的顺序号不符的情况下,确认应答接收单元630c判定确认应答为部分确认应答。在判定收到了不是部分确认应答的确认应答的情况下,确认应答接收单元630c请求段发送单元630d发送由该确认应答所指示的段。在判定收到了部分确认应答的情况下,确认应答接收单元630c请求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处理部分确认应答。
段发送单元630d响应确认应答接收单元630c的请求,将段传递给网络层处理单元220,由此将段发送给接收设备530。当再次发送丢失的段时,段发送单元630d将段发送给接收设备530,并请求上述的定时器管理单元630a对接收该段的确认应答所需的时间计时。
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根据图7所示流程判定收到的部分确认应答的有效性。只有当判定段有效时,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才利用上述的NewReno-TCP发送段。
(3:发送设备520的操作)
以下将参照图7,来说明在收到重发的段的部分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发送设备520的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执行的操作。如图7所示,一旦收到部分确认应答,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就从定时器管理单元630a获得指示接收部分确认应答所需时间的数据(以下被称为“响应时间数据”)。
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根据在步骤SB1获得的响应时间数据判定部分确认应答的有效性(步骤SB2)。特别是,在由在步骤SB1获得的数据指示的时间短于预定时间(例如一个往返时间)的情况下,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判定部分确认应答无效。在由获得的数据指示的时间长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判定部分确认应答有效。只有当步骤SB2的判定结果为“是”时,部分确认应答处理单元630e才利用上述的NewReno-TCP重发丢失的段(步骤SB3)。
[C.修改]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技术概念的范围内修改本发明。修改的一些例子如下:
(修改例子1)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都被假设成通过无线电连接到通信网络10。相反,接收设备可以是利用移动IP在通信网络10上与发送设备通信的移动通信终端。当应用于这种情况下时,本发明将提供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与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通过无线电连接到通信网络的情况相比,如果在接收设备处的移交过程期间使用移动IP,接收设备与发送设备之间的通信很可能造成段丢失。
(修改例子2)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接收设备30,所述接收设备30能够防止已被它收到的段的重发。相反,计算机设备可以具有与本发明的接收设备相同的功能,这是通过使典型的计算机设备存储并执行某一软件来实现的,所述软件用于使计算机设备实现本发明接收设备特定的功能。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发送设备520,所述发送设备520能够防止已被接收设备530收到的段的重发。相反,计算机设备可以具有与本发明的发送设备相同的功能,这是通过使典型的计算机设备存储并执行某一软件来实现的,所述软件用于使计算机设备实现本发明发送设备特定的功能。
特别是,上述软件被存储在计算机设备可读介质中,包括例如只读光盘存储器(CD-ROM)或软盘(FD)。存储在这种存储介质中的软件通过计算机设备读取和存储。计算机设备可以具有与本发明的接收设备或发送设备相同的功能,这是通过使计算机设备执行该软件来实现的。

Claims (4)

1、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从发送预定数目连续段的发送设备接收段;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被包括在所述接收装置收到的段中的顺序号;
判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存储装置的内容,判定所述接收装置是否未能从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连续段当中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
计算装置,用于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接收装置未能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情况下,计算在没有收到的所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开始与结束之间的丢失段的数目;以及
要求装置,用于通过向所述发送设备通知没有收到的一块连续段的第一段的顺序号和由所述计算装置计算的没有收到的丢失段的数目,来要求段的重发。
2、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从接收设备接收作为对发自发送设备的段的响应的确认应答;
判定装置,用于在所述接收装置收到的确认应答是丢失段的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判定确认应答的有效性;以及
发送装置,用于只有当所述判定装置判定确认应答有效时,才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由被包括在所述接收装置收到的确认应答中的顺序号所确定的段。
3、一种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功能的程序,包括:
接收功能,用于从发送预定数目的连续段的发送设备接收段;
存储功能,用于存储被包括在作为执行所述接收功能的结果收到的段中的顺序号;
判定功能,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内容,判定所述接收功能是否未能从作为执行所述发送设备的结果发送的多个连续段当中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
计算功能,用于在作为执行所述判定功能的结果判定接收功能未能收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情况下,计算在没有收到的所述一段或一块连续段的开始与结束之间的丢失段的数目;以及
要求功能,用于通过向所述发送设备通知没有收到的一块连续段的第一段的顺序号和作为执行所述计算功能的结果计算的没有收到的丢失段的数目,来要求段的重发。
4、一种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功能的程序,包括:
接收功能,用于从接收设备接收作为对发自所述计算机设备的段的响应的确认应答;
判定功能,用于在作为执行所述接收功能的结果收到的确认应答是丢失段的确认应答的情况下,判定确认应答的有效性;以及
发送功能,用于只有当作为执行所述判定功能的结果判定确认应答有效时,才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由被包括在作为执行所述接收功能的结果收到的确认应答中的顺序号所确定的段。
CNB2004100447030A 2003-05-16 2004-05-17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1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39385 2003-05-16
JP2003139385A JP4244159B2 (ja) 2003-05-16 2003-05-16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1553A true CN1551553A (zh) 2004-12-01
CN1298132C CN1298132C (zh) 2007-01-31

Family

ID=3302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47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132C (zh) 2003-05-16 2004-05-17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90888B2 (zh)
EP (1) EP1478153A3 (zh)
JP (1) JP4244159B2 (zh)
CN (1) CN129813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1087A1 (en) * 2005-04-20 2006-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264-based error eliminating method for compressed video transmission
CN101983509A (zh) * 2008-04-07 2011-03-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响应于错误反馈的视频刷新自适应算法
CN103973416A (zh) * 2014-05-15 2014-08-06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型LwIP的多嵌入式视觉系统以太网防拥塞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5564B2 (en) 2003-02-14 2005-11-15 America Online, Inc. Wireless datagram transaction protocol system
EP1628429A3 (en) * 2004-08-19 2011-06-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with an acknowledgement scheme and respec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29266B1 (en) * 2004-12-22 2008-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flow control with duplicate acknowledgment
US7812887B2 (en) * 2005-05-19 2010-10-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offsets and changes in digital broadcast networks
US7317707B2 (en) * 2005-06-02 2008-01-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eamless session transfer of a mobile station
JP4639145B2 (ja) 2005-12-05 2011-02-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386870B2 (en) * 2008-07-03 2013-02-26 Wi-Lan, Inc. Fractional HARQ re-transmission
JP5817387B2 (ja) * 2011-09-26 2015-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8203305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JP7499035B2 (ja) * 2020-01-30 2024-06-13 株式会社Preferred Networks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89831A3 (en) * 1982-03-19 1985-05-22 Harris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ensuring redundant message suppression
JPH0732387B2 (ja) * 1985-02-23 1995-04-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タ再送方式
JP3284177B2 (ja) * 1996-12-25 2002-05-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方式
JPH10247901A (ja) 1997-03-04 1998-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再送制御方法
KR100282403B1 (ko) * 1998-08-20 2001-02-15 서평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파 회선 프로토콜의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JP3158357B2 (ja) 1998-09-03 2001-04-23 株式会社超高速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タ技術研究所 再送制御方法
JP4015773B2 (ja) * 1999-03-10 2007-1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
US6772215B1 (en) 1999-04-09 2004-08-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minimizing feedback responses in ARQ protocols
CN1137559C (zh) * 1999-09-20 2004-02-04 诺基亚公司 错误控制方法和设备
JP2001168907A (ja) 1999-12-06 2001-06-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装置
US20010052072A1 (en) * 2000-01-25 2001-12-13 Stefan Jung Encryption of payload on narrow-band IP links
FR2805112B1 (fr) 2000-02-11 200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Procede et unite de controle de flux d'une connexion tcp sur un reseau a debit controle
JP2002124992A (ja) * 2000-08-10 2002-04-26 Kddi Corp マルチキャストによるデータファイル配信方法
DE60135304D1 (de) * 2001-04-04 2008-09-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r Datenflusssteuerung
US6920598B2 (en) * 2001-05-21 2005-07-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rror recovery using NAKs
US7200791B2 (en) * 2001-07-10 2007-04-0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transceiving device for retransmitting erroneous information units in radio links
US6996624B1 (en) * 2001-09-27 2006-02-07 Apple Computer, Inc. Reliabl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JP3757857B2 (ja) * 2001-12-12 2006-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283589B2 (ja) * 2003-03-25 2009-06-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1087A1 (en) * 2005-04-20 2006-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264-based error eliminating method for compressed video transmission
CN101983509A (zh) * 2008-04-07 2011-03-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响应于错误反馈的视频刷新自适应算法
US8406296B2 (en) 2008-04-07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refresh adaptation algorithms responsive to error feedback
CN101983509B (zh) * 2008-04-07 2013-11-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响应于错误反馈的视频刷新自适应算法
US9479800B2 (en) 2008-04-07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refresh adaptation algorithms responsive to error feedback
CN103973416A (zh) * 2014-05-15 2014-08-06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型LwIP的多嵌入式视觉系统以太网防拥塞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132C (zh) 2007-01-31
US20050039075A1 (en) 2005-02-17
JP4244159B2 (ja) 2009-03-25
EP1478153A3 (en) 2005-08-03
JP2004343552A (ja) 2004-12-02
US7590888B2 (en) 2009-09-15
EP1478153A2 (en) 2004-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899C (zh) 检测方法和设备
EP2109954B1 (en) Ack priorit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0434054B1 (ko) 래디오 링크 콘트롤의 폴링방법
RU2487485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окном передачи и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ей и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298132C (zh)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程序
CN101047485A (zh) 通信终端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JPH11243419A (ja) Tcpレイヤのレート制御方式
CN1169224A (zh) 多处理器环境
CN1423869A (zh) 用于蜂窝电信的链路层确认和重发
US8780772B2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enhanc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s
CA2466231A1 (en) Time-aware best-effort hole-filling retry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N1976321A (zh) 在利用反馈确认方案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便于数据分组重传的设备及相关方法
US8917728B2 (en) Retransmission request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side apparatus
KR2007003329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그날링 데이터 메시지들을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03258938A (ja) 高速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ウィンドウ型停止防止メカニズム
CN1642065A (zh) 用于发送/接收自动重复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CN1910862A (zh) 重传数据帧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网络设备
CN1245041C (zh) 利用harq进程的接收状态避免停顿的方法
CN1452830A (zh) 数据传输协议
CN1207853C (zh)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分组传输方法
CN1106740C (zh) 确定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站激活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US2004015633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unacknowledged network 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NSAPI) recovery in sub-network dependent convergence protocol (SNDCP) communication
CN1689277A (zh) 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的移动终端和无线电接入点
KR20060079570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EP1225741B1 (en) High speed interconnection for embedded systems within a compute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