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8218A - 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8218A CN1538218A CNA031226175A CN03122617A CN1538218A CN 1538218 A CN1538218 A CN 1538218A CN A031226175 A CNA031226175 A CN A031226175A CN 03122617 A CN03122617 A CN 03122617A CN 1538218 A CN1538218 A CN 1538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orescent tube
- light
- backlight module
- guide plate
- glue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其主要由一导光板、一灯管、一下固定胶框以及一上固定胶框构成。其中,导光板具有一光出射面。灯管配置于导光板旁,且灯管所提供的光线能够入射至导光板中,并由光出射面出射。下固定胶框适于承载导光板以及灯管,且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处具有多个散热孔。上固定胶框配置于下固定胶框上,且上固定胶框具有一窗口,用以暴露导光板的光出射面。藉由于下固定胶框上所配置的多个散热孔,以排除灯管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简称B/L),特别是一种可有效排除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道。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加、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液晶显示器(LCD)主要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面板中所注入的液晶本身不会发光,因此,必需透过背光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来点亮液晶面板,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故从上述可得知,背光模块在液晶显示器中的重要性。
图1表示一种公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背光模块100由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anel,LGP)110、一灯管(Lamp)120、一反射罩(Holder)130、一光学膜片(Opticalfilm)140、一下固定胶框(bottom frame)150以及一上固定胶框(upper frame)160构成。其中,导光板110具有一光入射面112、一光扩散面114以及一光出射面116。灯管12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2旁,且灯管120所提供的光线能够由导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2入射至导光板110中,并经过导光板110的光扩散面114的散射与反射之后,由光出射面116出射。故从上可得知,导光板110的作用在于将灯管120所发出的线性光线转换为面光源的型态,用以确保液晶面板(图中未示出)获得亮度均匀的光线。
如图1所示,反射罩130配置于灯管120旁,且罩住此灯管120,用以将灯管120所发出的光线集中朝向导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2的方向照射。光学膜片14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光出射面116上,用来提高背光模块100辉度的展现。
如图1所示,下固定胶框150用以承载上述导光板110、灯管120以及反射罩130,且下固定胶框150的侧壁152上具有多个凸块154,而上固定胶框160具有多个对应于上述凸块154的扣合片162,且扣合片162上具有一开口164,此开口164适于扣合于上述凸块154上,以使得上固定胶框160与下固定胶框150相互固定。此外,上固定胶框160具有一窗口166,用以暴露导光板110的光出射面116,使由光出射面116出射的面光源,可照射至配置于上固定胶框160上方的液晶面板(图中未示出)。故由上述可得知,藉由上固定胶框160与下固定胶框150的组合,而将上述导光板110、灯管120以及反射罩130固定,使背光模块100达到一体化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固定胶框与下固定胶框相互组合之后,即形成一密闭的空间,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量将无法瞬时排出,如此一来将导致灯管因高热而被烧毁,进而减短灯管的使用寿命。此外,灯管所产生的热量滞留于上固定胶框与下固定胶框之间,亦会影响光学膜片其分子的排列组态,使背光模块出射的面光源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例如产生闪烁(flare)的现象,而导致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有效排除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并同时避免光学膜片因受到此热源,而造成背光模块的面光源产生闪烁的现象。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主要由一导光板、一灯管、一下固定胶框以及一上固定胶框构成。其中,导光板具有一光出射面;灯管配置于导光板旁,且灯管所提供的光线能够入射至导光板中,并由光出射面出射;下固定胶框适于承载导光板以及灯管,且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处具有多个散热孔;上固定胶框配置于下固定胶框上,且上固定胶框具有一窗口,用以暴露导光板的光出射面。
同样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主要由一导光板、多个灯管、一下固定胶框以及一上固定胶框构成。其中,导光板具有一光出射面;多个灯管配置于导光板旁,且这些灯管所提供的光线能够入射至导光板中,并由光出射面出射;下固定胶框适于承载导光板以及这些灯管,且下固定胶框邻近于这些灯管处具有多个散热孔;上固定胶框配置于下固定胶框上,且上固定胶框具有一窗口,用以暴露导光板的光出射面。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这些散热孔位于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侧壁上,或者是位于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底壁上,或者是同时位于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侧壁上及底壁上。此外,这些散热孔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灯管的轴线方向,且这些散热孔的形状例如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若上述灯管为单灯管的型态下,此灯管可例如为条状灯管、L形灯管或U形灯管。其中,此灯管例如为条状灯管,上述导光板还具有一光入射面以及一光扩散面,且此条状灯管对应于此光入射面配置,而此灯管例如为L形灯管或U形灯管,上述导光板还具有多个光入射面以及多个光扩散面,且此L形灯管或U形灯管对应于这些光入射面配置。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若上述灯管为多灯管的型态下,这些灯管可例如为二至三个条状灯管相互搭配或是一个条状灯管与一个L形灯管相互搭配,而上述导光板还具有多个光入射面以及多个光扩散面,且这些灯管对应于所述光入射面配置。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下固定胶框的侧壁还具有多个凸块,而上固定胶框还具有多个对应于这些凸块的扣合片,每一扣合片上皆具有一开口,此开口适于扣合于凸块上,以使得上固定胶框与下固定胶框相互固定。此外,每一凸块上还具有一引导斜面,用以引导扣合片于凸块上移动,使扣合片在扣合时,扣合片上的开口更易于扣合于凸块上。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更配置有一光学膜片,用以提高背光模块辉度的展现。此外,上述灯管旁更配置有一反射罩,此反射罩并罩住灯管,用以将灯管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集中朝向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照射。另外,上述导光板的底部更配置有一反射片,用以增进导光板的光扩散面的反射及扩散效果,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光利用率。
本发明在下固定胶框的邻近于灯管处配置多个散热孔,因此,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可藉由这些散热孔而排出,以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并同时避免光学膜片因受到灯管产生的热源,而造成背光模块出射的面光源产生闪烁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一较佳实施例,以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图1是表示一种公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表示依照图3的剖面A所作的剖视图;
图5A~5B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单灯管与入光面的排列示意图;以及
图6A~6C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多灯管与入光面的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主要由一导光板210、一灯管220、一反射罩230、一光学膜片240、一反射片250、一下固定胶框260以及一上固定胶框270构成。其中,导光板210具有一光入射面212、一光扩散面214以及一光出射面216,且此光扩散面214上具有多个V形刻痕或多个凹点(图中未示出)。灯管220例如是一条状灯管,配置于导光板210的光入射面212旁,且此灯管220所提供的光线能够由导光板210的光入射面212入射至导光板210中,并经过导光板210的光扩散面214的散射与反射之后,由光出射面216出射。故从上可得知,导光板210的作用在于将灯管220所发出的线性光线转换为面光源的型态,用以确保液晶面板(图中未示出)获得亮度均匀的光线。
如图2所示,反射罩230配置于灯管220旁,且罩住此灯管220,用以将灯管220所发出的光线集中朝向导光板210的光入射面212的方向照射。光学膜片240配置于导光板210的光出射面216上,用来提高背光模块200辉度的展现。反射片250配置于导光板210的底部,用以增进导光板210的光扩散面214的反射及扩散效果,进而提高背光模块200的光利用率。藉由上述反射罩230、光学膜片240以及反射片250的配置,以使得背光模块200所提供的面光源更趋完善,以满足高解析的液晶显示器的辉度需求。
如图2所示,下固定胶框260用以承载上述导光板210、灯管220以及反射罩230,且下固定胶框260的侧壁262上具有多个凸块264,而上固定胶框270具有多个对应于上述凸块264的扣合片272,且扣合片272上具有一开口274,此开口274适于扣合于上述凸块264上,以使得上固定胶框270与下固定胶框260相互固定,而达到紧配的目的。此外,凸块264上具有一引导斜面264a,用以引导扣合片272于此引导斜面264a上移动,使扣合片272在扣合时,扣合片272上的开口274更易于扣合于凸块264上。另外,上固定胶框270具有一窗口276,用以暴露导光板210的光出射面216,使由光出射面216出射的面光源,可照射至配置于上固定胶框270上方的液晶面板(图中未示出)。
故由上述可得知,藉由上固定胶框270与下固定胶框260的组合,而将上述导光板210、灯管220以及反射罩230等构件固定,使得背光模块200达到一体化的目的。
图3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表示依照图3的剖面A所作的剖视图。请共同参阅图3、图4所示,在下固定胶框260于邻近于灯管220处的侧壁262上配置有多个散热孔262a,以及在下固定胶框260邻近于灯管220的底壁266上配置有多个散热孔266a,这些散热孔262a、266a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灯管220的轴线方向,且这些散热孔266的形状可例如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藉由这些散热孔262a、266a的配置,以使上固定胶框270与下固定胶框260之间的空间可与外界连通,如此一来,灯管220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可由这些散热孔262a、266a处排出,进而延长灯管220的使用寿命,并同时避免光学膜片240因受到灯管220产生的热源,而造成背光模块200出射的面光源产生闪烁的现象,故可提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
图5A~5B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单灯管与入光面的排列示意图。上述图2~4中的灯管220以单灯管型态中的条状灯管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推知,本发明在单灯管型态之下,其灯管亦可例如为L形灯管300或U形灯管400,请参阅图5A~5B所示,其中,若灯管为L形灯管300,导光板2 10则设计两个光入射面212及两个光扩散面(图中未示出),并将此L形灯管300对应于这两个光入射面212配置。若灯管为U形灯管400,导光板210则设计三个光入射面212及三个光扩散面(图中未示出),并将此U形灯管400对应于这三个光入射面212配置。
图6A~6C表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多灯管与入光面的排列示意图。请参阅图6A~6C,本实施例中的灯管除了可为单灯管的型态外,亦可为多灯管的型态,例如可以二至三个条状灯管220相互搭配或是以一个条状灯管220与一个L形灯管300相互搭配。如图6A所示,若以二个条状灯管220相互搭配,导光板210则设计两个光入射面212及两个光扩散面(图中未示出),并将此两条状灯管220对应于这两个光入射面212配置。如图6B及图6C所示,若以三个条状灯管220相互搭配或是以一个条状灯管220与一个L形灯管300相互搭配,导光板210则设计三个光入射面212及三个光扩散面(图中未示出),并将这些灯管对应于这三个光入射面212配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孔同时配置于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侧壁上及底壁上,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本发明的散热孔其配置的方式,并非限定此种配置方式,可仅将散热孔配置于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侧壁上,或仅将散热孔配置于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底壁上,同样能够达到散热的效果。
整体而言,不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内部所配置的灯管为单灯管或多灯管的型态,其在下固定胶框邻近于灯管的侧壁或底壁上配置多个散热孔,藉由这些散热孔而将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有效排除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故可增加灯管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有效排除灯管在长时间使用下所产生的热源,以避免光学膜片因受到此热源,而造成背光模块的面光源产生闪烁的现象,故可提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为准。
Claims (27)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其具有一光出射面;
一灯管,其配置于该导光板旁,该灯管所提供的光线入射至该导光板中,并由该光出射面出射;
一下固定胶框,其适于承载该导光板以及该灯管,且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该灯管处具有复数个散热孔;以及
一上固定胶框,其配置于该下固定胶框上,且该上固定胶框具有一窗口,以暴露该光出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该灯管的轴线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该灯管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该灯管的底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该灯管的侧壁上,以及邻近于该灯管的底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形状包括矩形、圆形以及椭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光入射面以及一光扩散面,而该灯管为一条状灯管,且该条状灯管对应于该光入射面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复数个光入射面以及复数个光扩散面,而该灯管为一L形灯管,且该L形灯管对应于所述光入射面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复数个光入射面以及复数个光扩散面,而该灯管为一U形灯管,且该U形灯管对应于所述光入射面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下固定胶框的侧壁还具有复数个凸块,而上固定胶框还具有复数个对应于所述凸块的扣合片,每一所述扣合片具有一开口,该开口适于扣合于所述凸块其中之一上,以使得该上固定胶框与该下固定胶框相互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块还具有一引导斜面,用以引导所述扣合片于所述凸块上移动,以使所述开口对应扣合于所述凸块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光出射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罩,该反射罩配置该灯管旁且罩住该灯管。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配置于该导光板的底部。
15.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其具有一光出射面;
复数个灯管,它们配置于该导光板旁,所述灯管所提供的光线能够入射至该导光板中,并由该光出射面出射;
一下固定胶框,其适于承载该导光板以及所述灯管,且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所述灯管处具有复数个散热孔;以及
一上固定胶框,其配置于该下固定胶框上,且该上固定胶框具有一窗口,以暴露该光出射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灯管的轴线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所述灯管的侧壁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所述灯管的底壁上。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该下固定胶框邻近于所述灯管的侧壁上,以及邻近于所述灯管的底壁上。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形状包括矩形、圆形以及椭圆形。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复数个光入射面以及复数个光扩散面,而所述灯管包括二至三个条状灯管,且所述条状灯管对应于所述光入射面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复数个光入射面以及复数个光扩散面,而所述灯管包括一条状灯管及一L形灯管,且该条状灯管及L形灯管对应于所述光入射面配置。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下固定胶框的侧壁还具有复数个凸块,而上固定胶框还具有复数个对应于所述凸块的扣合片,每一所述扣合片具有一开口,该开口适于扣合于所述凸块其中之一上,以使得该上固定胶框与该下固定胶框相互固定。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块还具有一引导斜面,用以引导所述扣合片于所述凸块上移动,以使所述开口对应扣合于所述凸块上。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光出射面上。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罩,该反射罩配置该灯管旁且罩住该灯管。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配置于该导光板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031226175A CN1538218A (zh) | 2003-04-16 | 2003-04-16 | 背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031226175A CN1538218A (zh) | 2003-04-16 | 2003-04-16 | 背光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8218A true CN1538218A (zh) | 2004-10-20 |
Family
ID=3432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1226175A Pending CN1538218A (zh) | 2003-04-16 | 2003-04-16 | 背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538218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59686B2 (en) | 2006-01-21 | 2009-07-14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Lamp-fix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US7898616B2 (en) | 2007-10-31 | 2011-03-01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Back plate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02353020A (zh) * | 2007-11-27 | 2012-02-1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背板 |
CN101158788B (zh) * | 2007-11-27 | 2012-04-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的背板的制造方法 |
CN102980147A (zh) * | 2012-11-29 | 2013-03-2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7229160A (zh) * | 2017-06-28 | 2017-10-0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2003
- 2003-04-16 CN CNA031226175A patent/CN153821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59686B2 (en) | 2006-01-21 | 2009-07-14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Lamp-fix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CN100573265C (zh) * | 2006-01-21 | 2009-12-2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灯管固定装置及使用该灯管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 |
US7898616B2 (en) | 2007-10-31 | 2011-03-01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Back plate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US8755006B2 (en) | 2007-10-31 | 2014-06-17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Back plate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02353020A (zh) * | 2007-11-27 | 2012-02-1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背板 |
CN101158788B (zh) * | 2007-11-27 | 2012-04-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的背板的制造方法 |
CN102980147A (zh) * | 2012-11-29 | 2013-03-2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7229160A (zh) * | 2017-06-28 | 2017-10-0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5031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7600908B2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7210841B2 (en) | Illumination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unit | |
US20070253219A1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7121692B2 (en) | Backlight module | |
US20070171626A1 (en) |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 |
CN1185525C (zh) |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779524A (zh) |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7178962B2 (en) | Reflecting apparatus for backlight module of flat panel display | |
CN1504975A (zh) |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245905A (zh) | 照明单元和采用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 |
TW594244B (en) | Back light module | |
CN1538218A (zh) | 背光模块 | |
CN2622734Y (zh) | 背光模块 | |
CN1690804A (zh) | 具有冷却部件的背光单元 | |
KR20080059719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모듈 | |
CN1556432A (zh) | 液晶显示模组 | |
CN1851544A (zh) |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 |
CN100378535C (zh) | 固定胶框组及背光模块 | |
CN1427286A (zh) | 用于直下式背照模块的灯管反射装置 | |
CN2751326Y (zh) | 背光模块 | |
KR100727856B1 (ko) | 발광다이오드를 광원으로 하는 직하형 백라이트의 반사판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장치 | |
CN100535720C (zh) | 提升背光模块内暗区亮度的结构与方法 | |
CN1285958C (zh) | 背光模块 | |
CN1542513A (zh) | 背光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