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0513A -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0513A CN1530513A CNA2004100284283A CN200410028428A CN1530513A CN 1530513 A CN1530513 A CN 1530513A CN A2004100284283 A CNA2004100284283 A CN A2004100284283A CN 200410028428 A CN200410028428 A CN 200410028428A CN 1530513 A CN1530513 A CN 15305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oor
- plate
- door panel
- guid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group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47 magnetic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7 phase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xtensible Doors And Revolving Door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中具有:至少第1及第2的两个门板(1)、(2),以及沿开合方向引导上述门板(1)、(2)的第1及第2导向部件(21)、(22);通过向同一方向移动在门板厚度方向上错排开并相邻配置的第1及第2门板(1)、(2),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3),并且,通过使第2门板(2)移动到第1门板(1)的前边使之更靠近关闭侧,可以向开合方向排列开的所述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关闭开口部(3);作为第1门板(1)的导向部件的第1导轨(21)安装在作为不动部件的门上部横挡板(5)上,作为第2门板(2)的导向部件的第2导轨(22)安装在第1门板(1)上,通过该第2导轨(22)与第1门板(1)的共同移动,可以缩短第2导轨(22)的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这种装置中,在门板厚度方向上安装由导向部件引导的多个门板,向同一方向移动这些门板,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并且通过将这些门板在门的开合方向错开可实现关闭开口部。比如,这种装置可以用作各个门板都悬挂在导向部件上的上挂式拉门装置等。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具有第1及第2的两个门板,以及沿开合方向引导这些门板的第1及第2的两个导向部件。通过向同一方向移动在门板厚度方向错排开并相邻配置的第1及第2门板,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关闭开口部通过将这些门板向门的开合方向错开排列来实现。当该装置用作上挂式拉门装置时,各个门板悬挂于上述的两个导向部件上。
现有的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如日本特开平11-6372中所述,第1导轨充当第1门板用的第1导向部件,第2导轨充当第2门板用的第2导向部件,两者均安装于对照于门板而言处于不动状态的上门框上。
在该现有技术中,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中,用来关闭开口部的那一个,即被叫作前门板的第2门板,在关闭开口部时位置比此时的第1门板距离闭合侧的门框为近,在打开开口部时该第2门板的位置又后退到和此时的第1门板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方,因此,对应于第2门板的长距离开合移动量,用于引导第2门板开合方向的第2导轨的长度就需要比较长。但这样一来,拉门装置全体的构造变得复杂化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可以缩短关闭开口部时用于导向成为门前侧的门板的导向部件的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的两个门板,以及沿开合方向引导上述门板的第1及第2导向部件;通过向同一方向移动在门板厚度方向上错排开并相邻配置的第1及第2门板,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并且,通过使第2门板比第1门板更向关闭侧前进,可以由向开合方向错排开的所述第1及第2门板关闭开口部,其特征在于:用于上述第1门板的上述第1导向部件安装在相对于第1及第2门板而言为不动的不动部件上,用于上述第2门板的上述第2导向部件安装在上述第1门板上。
通过该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用在可比第1门板向闭合一侧前进而关闭开口部的第2门板上的第2导向部件,不是安装在相对于第1及第2门板而言静止的不动部件上,而是安装在由第1导向部件引导而移动的第1门板之上,因此该第2导向部件和第1门板一同沿着开合方向移动。因此,和第2导向部件安装于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开合方向上的第2导向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降低用于第2导向部件的材料成本,并使得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整体构造简单化。
此外,因为将第2导向部件安装于第1门板的外面,在配合安装第1门板到安装于不动部件上的第1导向部件之后,向第2导向部件配合安装第2门板的施工作业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本发明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既可以用来引导第1门板和第2门板的上部,也可以用来引导其下部,还可以用来引导其上下两部。也就是说,在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引导第1门板和第2门板的多种方式中,本发明可用作引导门板上部的上部导向式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可用作引导门板下部的下部导向式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也可用作引导门板上下两部的上下两部导向方式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而且,本发明也可以用作第1及第2门板为悬挂在第1及第2导向部件上的上挂式门板的拉门装置。
并且,当门板为上挂式门板时,该门板上挂的方式,既可以是导轨的方式,也可以是滑动轨道方式。所谓的导轨方式,是指门板以及对照于门板而言不动的不动部件两者之中,作为一方的部件的滚轮部件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作为另一方部件的导轨之上,通过滚轮相对于导轨的转动来实现门板移动的方式。所谓的滑动轨道方式,是指门板和对照于门板而言不动的不动部件两者之中,一方通过自身部件中的滑动轴承与另一方的滑动轨道部件相连接,通过滑动轴承和滑动轨道之间的滑动来使门板移动的方式。
本发明中,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既可以配置在不同高度上,也可以配置在相同或者大略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后一种方式,可以使得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配置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的部分的高度尺寸减小,最终实现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整体高度尺寸的缩减和紧凑。
而且,在第1导向部件为第1导轨,第2导向部件为第2导轨时,可以分别在开合方向上向第1门板和第2门板安装由其导轨引导的多个滚轮。第2门板的多个滚轮可以全部都可自由转动地配置于第2导向部件之上,但是在这些滚轮中,最好从关闭侧的滚轮中选择至少一个可自由转动地由第1导轨导引,然后再将余下的滚轮可自由转动地配置在第2导轨上由其导引。
这样设计,比之第2门板的可自由转动的滚轮全部都由第2导轨引导的设计,好处在于可以缩短第2导轨向关闭侧的伸出长度,进一步实现了第2导轨的短缩化。
并且,这样一来,第2门板的重量由第1导轨和第2导轨共同支撑,所以,当在第1门板前侧的第2门板向上述关闭侧移动来关闭上述开口部时,第2门板的重量可以由两个导轨有效地分担支撑。
而且,第2导轨在第1门板的安装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当第1门板由包括门板主体,以及安装于该主体上并带有由第1导轨导引的滚轮的托架而组成时,既可以在门板主体上安装第2导轨,也可以跨着门板主体和托架、向门板主体和托架两者共同安装第2导轨,还可以在托架上安装第2导轨。
若在托架上安装第2导轨,那么为了安装第2导轨而在门板主体上进行的螺丝孔加工等作业就不再需要,可以使得门板主体的制造更加容易。
此外,在第1门板上还可以添加增强部,用来增加强度来防止安装在第1门板上的第2导向部件的挠曲变形。
这样一来,即使第2门板的重量作用在第2导向部件上,由于通过增强部增强了强度来抵抗第2导向部件的挠曲变形,第2导向部件不会发生大的挠曲变形,从而可以稳定由第2导向部件引导的第2门板的开合移动。
像这样在第1门板上设有增强部来增强防止第2导向部件挠曲变形的强度时,该增强部,既可以用形成第1门板的部件的一部分来做成而设置在第1门板上,也可以额外准备与形成第1门板的部件不同的部件来作增强部件,然后将该增强部件设置在第1门板上,作为上述第1门板的增强部。
像后者那样,在第1门板上固定增强部件来增加强度防止第2导向部件的挠曲变形时,该增强部件的形状、构造是任意的。比如,在增强部件中设有某部分用来从下面承受第2导向部件,这样便可以有效实现防止第2导向部件的挠曲变形。
关于像这样在增强部件中设计某部分从下面承受第2导向部件的设计,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把这部分设计成一个L形钩部,设置在超过第2导向部件的关闭侧的前端的某部位。
这样,第2导向部件中最容易发生挠曲的部位被增强部件增强,可以让第2导向部件的全体的挠曲量较小。
此外,虽然第2导向部件和增强部件可以分别安装到第1门板上,但是最好还是将上述第2导向部件和增强部件在第1门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起来,通过同一个连接件来连接到第1门板上。
这样,第2导向部件和增强部件就可以用较少部件和简单的构造安装到第1门板之上。
以上的本发明中,用于使得第1门板和第2门板相互关联起来开合移动的构造可以任意。例如这样的构成: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两者中,在至少一方设有挂靠部件,使得向关闭侧移动已退回到敞开开口部的位置的第2门板一定距离时,第1门板和第2门板便相互挂靠连接,继续向关闭侧移动第2门板时,两个门板便在挂靠部件的作用下成一体移动。此外,还有这样其他的例子:第1门板和第2门板可以用联动机构连接,通过这种联动机构,在通常状态下第1门板和第2门板就连锁起来,并以第1门板作为低速门板,以第2门板作为高速门板,在开合方向上这些门板可以联动移动。
作为这种联动机构的一个例子,该联动机构的构成包括:离开开合方向地配置于第1门板上的两个旋转体;围绕着上述旋转体,并且连接到对照于第1及第2门板而言静止不动的不动部件上的带状部件。该带状部件在其间夹着两个旋转体并在与上述不动部件连接处的相反一侧连接到第2门板上。
使用这种联动部件,利用手动或者用自动移动装置移动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两者的任一个时,在带状部件和两个旋转体的作用下,以第1门板作为低速门板,第2门板作为高速门板,第1门板和第2门板可以实现连锁的移动。
这种联动机构中的带状部件,可以是金属制的钢索,可以是合成树脂的带子,可以是纤维制成的带子,可以是上述的复合材料,甚至,扁平的皮带,同步皮带,传输链之类均可以,任意。
而且,带状部件可以是用一根材料做成的环状,也可以是将多根的带状片串联在一起形成的环状。而且,带状部件的环状,既可以是无接头的,也可以是分别在与不动部件的连接处或与第2门板的连接处,通过端部与上述不动部件或第2门板相结合的有接头的环状。
而且,当利用手动或者以自动移动装置开始移动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两者的任一个时,联动机构的带状部件承受瞬间很大的张力作用,因此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最好具有缓和这种张力的张力缓和装置。
这种张力缓和装置,可以是任意构造、形式的。以一种张力缓和装置为例,这种张力缓和装置至少配置在带状部件和不动部件的连接处以及带状部件和第2门板的连接处两者之中的一处,具有在作用于带状部件的张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其他张力缓和装置的例子,比如带状部件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可自由伸缩的弹性部件构成,用这种弹性部件作为缓和张力的装置。
并且,上面的张力缓和装置中的弹性部件,其构造、形状等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长度方向沿着第1及第2门板开合移动方向的弹性部件。具有这种部件的张力缓和装置的构成中,含有该弹性部件,在该弹性部件上沿第1及第2门板开合移动方向加工的孔,以及由夹着弹性部件的两侧固定于穿过上述孔的带状部件上的两个抵接部件。带状部件受到张力作用时,两个抵接部件中的一个会使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受压变形,这样带状部件沿着该张力作用方向可以移动少许,从而缓和了张力。
张力缓和装置的弹性部件的其它例子,具有结合于不动部件和第2门板中某一方的基础部分,以及该基础部分的两端上沿第1及第2门板的开合方向的两个延伸部,连接带状部件到上述对于基础部分可以弹性挠曲变形的延伸部之上。带状部件受到张力作用时,两个延伸部中,配置于张力作用一侧的至少一个延伸部对基础部分发生弹性挠曲变形,从而可以缓和张力。
此外,为了在即使长年老化等带状部件发生延伸变形时,仍可以将带状部件靠紧在上述两个旋转体上,使得上述旋转体在带状部件的作用下稳定的转动,并且确保使用联动机构的第1门板和第2门板的联动移动,最好在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配置用于对带状部件施加张紧力的张紧力施加装置。
这种张紧力的施加装置可以是任意构造、形式的。比方说,一种张紧力施加装置,在带状部件和不动部件的连接处,以及带状部件和第2门板的连接处两者当中,至少有一处是由以转动中心轴为中心可转动地配置的转动部件,以及以转动中心轴为中心用于操作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操作部件而构成的。转动部件中在转动中心轴两侧相对的两个部位上,连接着带状部件的两端。
这样,向着带状部件受拉的方向通过转动操作部件转动转动部件,便可以张紧带状部件,即使带状部件发生了延伸变形,也可以消除这段伸长量。而且,带状部件的两端,由于结合于转动部件中转动中心轴两侧相对的两个部位上,只须通过转动操作部件向同一方向转动转动部件,便可以得到带状部件的很大的收紧量,因而,张紧力施加装置可以由很少的部件和简单的构造来实现。
上述张紧力施加装置中,转动部件配置在第2门板上安置的台座部件之上,第2导向部件为第2导轨,设置于在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上安装的托架上的滚轮,可自由转动地安放在第2导轨上,故此第2门板为挂在第2导轨上的上挂式门板。托架通过多个旋转式结合器件结合于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之上。如果只使用一个旋转式结合器件将托架和上述台座部件一起连接到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上,那么最好在台座部件上设计突起,当旋转拧紧这一个旋转式结合器件时,由于突起被托架以及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两者中至少一方挡住,可以阻止台座部件的旋转。
这样,为了实现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的整体构造的简单化,即使只使用螺栓、螺母、螺钉等一个旋转式结合器件,使其用作兼用结合器件,将托架、台座部件一起安装到第2门板主体上,那么旋转这一个旋转式结合器件进行作业时,台座部件绕这个旋转式结合部件中心的转动可以被上述突起阻止,从而可以在保持相对于托架或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的一定的位置关系下固定台座部件。
当在台座部件设置这种突起时,这个突起可以通过将销等部件打入或者焊接到台座部件来设置,但是最好是将上述突出部作为台座部件的一部分,通过压力加工的挤压成型等工艺,在台座部件上直接加工出来。
这样,在台座部件上制备突起工艺变得简单化,同时,部件的数目也削减了。
作为张紧力施加装置的其它例子,具有扩大上述联动机构中的带状部件所回绕的两个旋转体之间间隔的结构。这种张紧力施加装置,通过扩大两个旋转体之间的间隔向带状部件施加张紧力。
这种张紧力施加装置,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两个旋转体在平时状态下间隔保持一定值,当需要扩大两个旋转体之间间隔时,可用手动作业等将间隔扩大。或者,也可以总是保持着扩大两个旋转体之间间隔的趋势的结构。
作为后一个张紧力施加装置的一个例子,该装置的构成中包含有支撑着可自由转动的两个旋转体中的一个、并且沿着第1及第2门板开合方向可自由滑动地配置在第1门板上的支撑部件,以及向该支撑部件施加与两个旋转体中的另一个相反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部件。
当上述联动机构的带状部件和第2门板的连接处的构造形式为带状部件在第2门板的厚度方向错开的两个位置上与第2门板相连时,在两个连接位置中距离第1门板较远的那个连接位置处,最好设计实际长度变更装置,使得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到达开合的某一个移动极限位置时,可以伸长带状部件的实际长度。
在带状部件在沿第2门板的厚度方向错开的两个位置与该第2门板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可以按预期移动第1门板和第2门板到达开合方向的某一个移动极限位置,也有可能发生无法移动这些门板到另一个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形。但是,若是在两个连接位置中的距第1门板较远的位置处设置上述实际长度变更装置,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接近上述的另一个移动极限位置时,由于这以后的带状部件的实际长度在长度变更装置作用下得以伸长,所以第1门板和第2门板就能够到达该移动极限位置。
下面说明这种实际长度变更装置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其构成包括有:设于第2门板上的第2门板部件、该第2门板部件上制造的孔、固定于穿过该孔的带状部件的端部的止动部件、配置于止动部件和第2门板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在上述实际长度变更装置作用下,若已靠近上述另一个移动极限位置的第1门板和第2门板进一步向着这个移动极限位置移动,止动部件压缩弹性部件并向制作有上述孔的第2门板部件移动,从而使带状部件从孔中伸出来,所以带状部件的实际长度就变长了。
还有实际长度变更装置的其它的例子:在距第1门板较远的位置连接到第2门板的带状部件的一端,由可自由伸缩的弹性部件制成,用这种弹性部件作为实际长度变更装置。
另外,对于前面所说的,带状部件在第2门板厚度方向不同的两个位置上连接到第2门板的情形,例如,将上述张紧力施加装置的转动部件设置在第2门板上,然后把带状部件的两个端部连接到在转动中心轴两侧相对的转动部件的两个部位上。
在以第1门板为低速门板、第2门板为高速门板的上述联动机构作用下,实现第1门板和第2门板连锁运动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可以是在手操作力作用下使得第1门板和第2门板向着关闭和打开两个方向移动的手动式,或者是至少在上述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可以自动移动的自动式。
对于后者,可以把使得打开和关闭移动中至少一个为自动移动的自动移动装置连接到第一门板上,但是最好将这种自动移动装置连接到第2门板之上。
这样一来,由于第2门板是比之第1门板速度高并且移动距离更大的门板,自动移动装置对于第2门板的作用力可以小一些。并且,在采用通过手动操作抵抗自动移动力来向相反于自动移动装置的自动移动方向移动的构造时,可以使手动操作力得到减小。
自动移动装置可以使用任意的原理、构造。例如,可以利用发条或者螺旋弹簧等弹簧的弹性力,也可以是利用空气等流体压力的缸体式,还可以是使用电磁铁等的引力和斥力等的构造,甚至,还可以让上述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当中,某一个或者两者都在水平方向倾斜,使得此第1门板和第2门板当中至少一个利用自重得以自动移动。而且,还可以是上述当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组合。
连接该自动移动装置到上述联动机构后,在作为自动移动装置组成部分的电动机等动力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上述联动机构的组成部分的两个旋转体当中至少一个旋转体转动以及/或者带状部件移动,从而使第1门板和第2门板实现自动移动。
本发明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的第1导向部件为第1导轨,第2导向部件为第2导轨。在第1及第2导轨上,分别沿第1及第2门板的开合方向设置有多个可自由转动地配合在第1及第2导轨上的滚轮,这时,对于第1及第2门板中的至少一个门板,最好选取该门板的多个滚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防止滚轮从与其可自由转动配合的导轨上脱落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
这样,门板即使承受大载荷的作用,也可以利用滚轮脱落防止装置防止滚轮从导轨上脱落,确保滚轮对于导轨的配合,并且门板可以按预定沿着导轨的引导而移动。
这种拉门装置中,在滚轮以及滚轮可自由转动的配合于其上的导轨当中的一方设计有用于与另一方配合的沟槽时,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具有这样的上升防止部:布置在导轨的下侧,在门板向上方上升抬高时,便靠紧在导轨上从而防止沟槽部从上述的另一方脱落。
这样,当门板在向上的抬升力作用下,向上升起时,由于上升防止部被导轨挡住,就防止了沟槽部从上述另一方脱落。
此外,对于滚轮,以及该滚轮可自由转动的配合于其上的导轨两者当中的一方,若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侧设计有凸缘,那么滚轮脱落防止装置上形成这样的两个脱落防止部:设置在滚轮厚度方向的两侧,当门板沿门板厚度方向移动时,脱落防止部便紧靠在导轨上来防止凸缘从滚轮或者导轨中的另一侧脱落。
这样,当门板在沿门板厚度方向的载荷作用下,沿该载荷作用的方向移动时,对应该载荷作用的方向,两个脱落防止部当中的某一个脱落防止部就会靠紧在导轨上,防止凸缘从上述的另一方脱落。
还有,对于在滚轮,以及该滚轮可自由转动的配合于其上的导轨两者当中的一方,在其厚度方向两侧设计有两个凸缘,并且在凸缘之间设置用作与另一方配合的沟槽部时,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可具有这样的上升防止部:设计在导轨的下侧,在门板向上方上升抬高时,便靠紧在导轨上从而防止沟槽部从上述的另一方脱落;以及这样的两个脱落防止部:设置在滚轮厚度方向的两侧,门板沿其厚度方向移动时,脱落防止部便紧靠在导轨上,从而防止凸缘从滚轮或者导轨中的另一方脱落。
这样,当门板受到向上的抬升力作用而向上升起时,上升防止部便与导轨靠紧,从而防止沟槽部从上述另一方脱落。同时,在门板在沿门板厚度方向的载荷作用下沿此载荷作用方向移动时,对应载荷的作用方向,两个脱落防止部中的某一个便靠在导轨上,从而防止凸缘部从上述的另一方脱落。
而且,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可以是任意形状、构造的。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可以是由一件部件加工而形成的,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的。
在滚轮脱落防止装置是由一件部件加工后形成的一个例子中,在板材上加工沿着滚轮厚度方向的切入的切入部后作为滚轮脱落防止装置,让导轨穿过该切入部,并将该切入部的下部作为上升防止部,将设计在切入部切入方向前侧的向下突出的部分作为上述两个脱落防止部中的一个脱落防止部,将切入部的切入方向前端作为另一个脱落防止部。
从这种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可以看出,由于可以通过对板材的冲压拉拔加工等简单的工艺形成切入部,所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的制造是容易的。
还有,由板材制造的这种滚轮脱落防止装置,既可以是与板材相同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通过弯折加工等弯曲而成的L字形状。
而且,若是为了防止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中某一个门板上的滚轮脱落,上述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可以只设置在该门板上。若是为了防止两个门板中所有布置在门板开合方向上的滚轮中的特定几个脱落,可以将其设置在相应的位置。若是为了防止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中所有滚轮的脱落,可以将其安装在这些门板上的每一个滚轮处。
如果对于第1门板和第2门板,滚轮脱落防止装置一个个安装在门板每一个滚轮上,那么就可以实现个别的防止滚轮从导轨脱落,滚轮脱落防止装置的防止滚轮脱落作用可以得以提高。
当第1及第2门板均由门板主体和装有滚轮的托架构成时,滚轮脱落防止装置,既可以安装到门板主体上,也可以安装到托架上。
在后者的情况下,由于安装滚轮脱落防止装置的螺丝孔加工的作业等可以不在门板主体上进行,只要在容易加工的托架上进行即可,故可以使得加工作业变得容易。
如果本发明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的第1及第2门板中,至少在一个门板上加工有沿着第1及第2门板开合方向的沟槽,并且在此沟槽的内部插入用于在门板开合方向引导门板的导向部件,来和该沟槽共同形成导向装置,那么最好要在第1及第2门板的开合方向上设置多个这样的导向部件,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导向部件的配置位置,在具有门板厚度的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调整。
这样,由于至少有一个导向部件的配置位置在具有门板厚度的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调整,所以即使各个导向部件的大小比沟槽的宽度小,通过在上述那一个导向部件配置位置作出的调整,可以使至少两个导向部件在门板厚度方向上靠紧在沟槽内部的两个侧面,从而在打开关闭门板时,可防止门板在门板厚度方向发生振动。
该导向装置中,配置位置在具有门板厚度的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调整的导向部件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还可以让全部导向部件都能够调整。
而且,对上述在具有门板厚度的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调整配置位置的那一个导向部件的调整,可以通过给予导向部件在门板厚度方向或者与该厚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上滑动移动的自由度,或者通过给予其以任意某一点为中心转动的自由度,或是在滑动和转动合成方向的自由度来实现。
还有,导向部件可以是导向滚轮,也可以是长度方向沿着沟槽的深度方向的导向销、导向杆、导向板等等,其形状、形式等可以任意。
当用导向滚轮作导向部件时,该导向滚轮可以绕中心轴自由转动地安装。
对于在第1及第2门板的开合方向设置的多个导向部件,当都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各自中心轴的导向滚轮时,作为一例可以这样设计,在具有门板厚度方向的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调整位置的导向滚轮的中心轴,固定在以另外一个导向滚轮中心轴为中心可自由转动的转动部件上,通过该转动部件的转动来调整上述滚轮在具有门板厚度方向的方向分量的方向上的配置位置。
上述的另一个导向滚轮的中心轴结合在基础部件上,并且,该中心轴也可以穿过上述转动部件。
这样,上述的基础部件,对照于上述转动部件静止不动,因此可以在该基础部件上设置用于转动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装置。
该转动装置,可以是使用螺栓等的推式或者拉式结构,也可以是使用齿轮等的旋转式结构,还可以是使用偏心等形式的凸轮等的凸轮结构,其构造和形式等可以任意。
由上述沟槽、上述中心轴、上述导向滚轮、上述转动部件、上述基础部件构成的导向装置,可以只设置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的一方,也可以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的两方都设置。
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两方都设置导向装置时,第2门板的导向装置的基础部件安装在第1门板上。这样可让第2门板的导向装置和第1门板一起运动来使该装置引导第2门板的开合移动。
上面那种由加工在第1门板和第2门板中至少一个上的沟槽,以及插入该沟槽的导向部件而构成的导向装置,既可以用来引导门板的下部,也可用来引导门板的上部,还可用来同时引导门板的上部和下部。
对于本发明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的第1门板和第2门板,当使用以第1门板为低速门板,第2门板为高速门板的上述联动机构连接起来时,如果向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安装自由停止装置来实现下列功能:在对照于第1门板和第2门板静止的不动部件的载荷作用下,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力,在开合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可以停止第1及第1门板,并且此时若向第1门板或第2门板中任意一个或者全部施加移动作用力,则借助于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可以移动第1门板和第2门板,那么该自由停止装置最好安装在第1门板上。
这样,由于第1门板是低速门板,第2门板是高速门板,所以当连锁两个门板进行开合移动的移动作用力,不作用于第1门板上,而作用于第2门板上时,可以小一些。当移动利用自由停止装置停止在开合方向任意位置上的第1及第2门板时,虽然需要一定的载荷作用来使自由停止装置的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但是由于自由停止装置安装在第1门板上,所以促使自由停止装置的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来移动第1及第2门板时,只需要较小的施加在高速门板即第2门板上移动作用力,便可以开始移动起来。这样,可以实现多重拉引式装置良好的门板移动操作性。
向第1门板安装自由停止装置的安装位置可以任意。比方说,当第1及第2门板为上挂式门板(此时安装于门板主体的托架上的滚轮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以第1及第2导轨为第1及第2导向部件上)时,自由停止装置安装到第1门板的托架上。
这样,由于安装自由停止装置的螺丝孔的加工作业等不需要在第1门板的门板主体上进行,只需在容易加工的托架上进行便可,所以可以实现加工作业的简单化。
而且,自由停止装置中,只要具有在不动部件的载荷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并且在其摩擦力作用下,可以将第1及第2门板停在开合方向的任意位置,那么这种弹性部件的构造、形式可以是任意的。比方说,由在以上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在门板的开合方向上可自由转动、在下部接触于不动部件的摆子部件来作为弹性部件。此外,还有其他的例子:弹性部件是长度方向沿着门板开合移动方向的板簧,该板簧在不动部件上相对着可转动的滚轮等转动部件配置,在板簧长度方向上的某一处设计产生摩擦力的突出变形部,该变形部在转动部件传递来的不动部件的载荷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和转动部件接触后停止门板的运动。
而且,自由停止装置的弹性部件,可以全部由弹性材料制成,也可以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只要具有在不动部件载荷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任意的构成均可以。
而且,还可以在自由停止装置上设置停止解除装置,当配置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的建筑物等构造物发生火灾等特别情况时,自动解除停止第1及第2门板的停止功能,使得这些门板完全在自动移动装置等的作用下做关闭移动或者打开移动。这样,停止解除装置就解除了第1及第2门板的停止功能,比如,在把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设置在火灾发生时形成防火、防烟区域的位置时,如果使用自动移动装置自动移动这些门板,让具备防火、防烟功能的第1及第2门板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关闭,可以形成防火、防烟区域。
该停止解除装置可以使用任意原理、构造。比方说,当用板簧作为自动停止装置的上述弹性部件时,就让这板簧的一部分采用在火灾的热度中可以熔化的熔丝。在另外的例子中,当用板簧作为自动停止装置的上述弹性部件时,在板簧上连接由火灾探测感应器的信号驱动的螺线管,火灾发生时,螺线管受到驱动,从而可以使板簧的上述突出变形部从上述转动部件离开并后退。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比如,当自由停止装置的上述弹性部件为摆子式的部件时,连接由火灾探测感应器的信号驱动的螺线管到摆子式的部件上,火灾发生时,螺线管受到驱动,从而摆子式的部件被强制移动来使两个门板处于可以移动的状态。
以上介绍的本发明,适用于门板个数任意多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只要具备下列特征:具备第1及第2导向部件在开闭方向引导下的至少第1及第2的两个门板,并且在沿门板厚度方向错排开并相邻配置的这些门板当中,通过移动第2门板到第1门板前面更靠近关闭侧来关闭开口部的拉门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也适用于在门的开合方向上通过排列相同开合方向的3个以上的门板来关闭开口部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也适用于通过相对着移动在左右两侧配置的门板来关闭开口部的两边推拉形式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而且,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容纳打开开口部后退回来的第1及第2门板的拉门暗箱的拉门装置,适用于没有拉门暗箱的拉门装置,并且,也适用于虽然具有拉门暗箱,但是只能隐藏第1及第2门板的单面的所谓单面式拉门暗箱的拉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一种实施形态的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全体的正视图;此图表示第1及第2的两个门板将作为进出口的开口部关闭时的状态。
图2是表示取下图1所示的门户上部横挡板的遮盖儿后开关两个门板的移动机构的正视图;此图为两个门板在图1位置时的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移动机构的平面图;此图为两个门板在图1位置时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联动地开关移动两个门板的联动机构的平面图;此图为两个门板在图1位置时的图。
图5是表示取下图1所示的门户上部横挡板后开关两个门板的移动机构的正视图;此图为两个门板退到后退位置,将图1所示的开口部打开时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状态下移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图5状态下联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图5中沿S8-S8线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2中沿S9-S9线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1门板和安装于该第1门板的两个托架上的第2导轨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第1及第2门板用的下部导向机构的门板纵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第1门板用的下部导向机构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向第1及第2门板安装配合于第1及第2导轨之上的滚轮用的托架,以及设于此托架上的防止滚轮脱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向托架安装了防止滚轮脱落装置的第1门板沿第1导轨处于可自由移动状态的第1门板上部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关于其它实施状态的防止滚轮脱落装置的、和图14相同的图。
图16是表示在联动机构的带状部件和第2门板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延长带状部件实际长度的实际长度变更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和图4相同的图。
图17是表示关于图16实施形态中的、和图7相同的图。
图18是表示用于阻止底座部件转动的凸起的沿图16中的S18-S18线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在第1门板上设有针对安装于第1门板的第2导轨的挠曲变形而用来增加强度的增强部件的和图10相同的图。
图20是表示关于图19实施状态的和图8相图的图。
图21是表示图19中所示自由停止装置的正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中自由停止装置的平面图。
图23是表示关于第2门板的门前端的其它实施状态的门前端的水平截面图。
图24是表示与图23构造不同的第2门板2的门前端的实施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25是表示联动机构中张力缓和装置的其它实施形态的、和图7相同的图。
图26是表示联动机构中张紧力施加装置的其它实施形态的、和图7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根据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形态的拉门装置整体的正视图。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拉门装置是具有两个门板即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的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这些门板1、2用来开合建筑内走廊和房间之间进出口开口部3。该开口部3是作为构成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的外框组合部件的门前侧立框部件4、作为上侧横框部件的门上部横挡板5、门尾侧的立框部件6、地面7所围成的空间中形成单面式拉门暗箱的拉门暗箱面板8前侧(关闭侧)的部分。
向同一方向移动来开关开口部3的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在门板1、2的厚度方向上错排开配置(参照图8)。这些门板1、2向关闭侧移动来关闭开口部3时,如图1所示,第2门板2位于门的关闭侧,第1门板1的位置位于从第2门板向打开侧偏移的位置(参照图3)。此外,在两个门板1、2向图1中所示的拉门暗箱面板8一侧做打开移动时,门板1、2在门板1、2的厚度方向重叠并到达后退位置(参照图6)。
在长度等于图1中所示的2个立框部件4和6之间距离的门上部横挡板5上,贯穿其全长或近全长设计有被遮盖儿9遮住的检查口。通常状态下,这个长条形的检查口被遮盖儿9遮住。遮盖儿9通过向立框部件4突出的突片部4A和立框部件6的突片部6A的螺丝孔拧入止脱螺钉安装于门上部横挡板5之上。卸下遮盖儿9之后,可以进行诸如检查、保养、修理装入门上部横挡板5内部的用于开合移动两个门板1、2的移动机构的工作。
图2表示卸下遮盖儿9后此移动机构的正视图,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个门板1、2关闭开口部3时的图。此外,图3是表示此时的移动机构的平面图。还有,图5及图6中,表示了两个门板1、2到达打开侧的后退位置后,打开开口部3时的、和图2及图3相同的图。
图8中,表示了图5中沿S8-S8线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在配置遮盖儿9一侧的相反侧的门上部横挡板5的侧面部5A上,通过兼作增强部件的安装部件12,安装有作为第1导向部件的第1导轨21。该导轨21,由连接于安装部件12之上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基部21A、从此基部21A下端开始向门板1、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下边21B、以及从此下边21B的前端开始向上竖起的上竖部分21C组成。
作为铝合金制的挤压成型品或拉拔成型品的上述第1导轨21,如图3及图6所表明,长度大约贯穿门上部横挡板5的全长。如图3及图6所示,沿上述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方向设置于第1门板1上的2个滚轮31、32,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第1导轨21之上,上述滚轮31、32通过图13所示的托架13安装在第1门板1的门板本体1A(参照图8)的上部。
由此,第1门板1由安装于其上部的第1导轨21引导并可自由移动,同时成为悬挂于该导轨21的上挂式门板。如图3及图6所示,在第1门板1的两个托架13上,安装着与第1导轨21同样沿着门板1、2的开合移动方向延伸的、作为第2导向部件的第2导轨22。该第2导轨22,如图8所示,也和第1导轨21一样,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基部22A、从此基部22A下端开始沿门板1、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下边22B、以及在此下边22B的前端开始向上竖起的上竖部分21C组成,基部22A装配在第1门板1的托架13上。
图10是表示第1门板1以及安装于此第1门板1的两个托架13之上的第2导轨22的正视图。
如图3及图6所示,沿第2门板2的开合移动方向设置在第2门板2上的两个滚轮33、34中的打开侧(门尾侧)的滚轮34可自由转动地装配于第2导轨22之上,关闭侧(门前侧)的滚轮33可自由转动地装配于第1导轨21之上。滚轮33、34中的滚轮34经由图13中所示的托架13安装于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参照图8)的上部;滚轮33如图3及图6所示,经由在门板1、2的厚度方向上尺寸比托架13要大、而且跨越第2导轨22的上方的托架14,安装于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的上部。该托架14,由图2中S9-S9线的截面图即图9来表示。
因此,第2门板由配置于其上部的第1及第2导轨21、22导引可自由移动。同时,也成为悬挂于导轨21、22上的上挂式门板。而且,第2导轨22用于在开合方向导引第2门板2。
于是,第1导轨21安装在对照开合移动的门板1、2而言处于不动状态的门上部挡板5上,总是不动;第2导轨22安装在第1门板1上,和第1门板一起移动。
以上的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由图4及图7所示的联动机构40连接,由此,上述门板1、2便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进行开合移动。图4表示了门板1、2关闭了图1中的开口部3时的联动机构40,图7表示了由于两个门板1、2后退而打开该开口部3时的联动机构40。
联动机构40,由设置于第1门板1的门板主体1A上面的两个旋转体41、42、以及回绕在配置于第1门板1开合移动方向的这些旋转体41、42之上的带状部件43而构成。带状部件43一方面在A处连接于不动部件即门上部横挡板5,另一方面隔着旋转体41、42在和A处相反一侧的B处连接于第2门板。
在连接处A,带状部件43与门上部横挡板5的连接结构由下列部分构成:经由托架4 4安装于门上部横挡板5之上、长度沿门板1、2开合移动方向的橡胶制弹性部件45;沿门板1、2开合移动方向贯穿该弹性部件45而形成的孔45A;以及将穿过孔45A的带状部件43固定在弹性部件45两侧的两个抵接部件46。因此,带状部件43沿门板1、2的开合移动方向的运动由于抵接部件46抵接在弹性部件45上而被阻止,带状部件43不会在弹性部件45的孔45A之内移动而导致门板1、2沿开合移动方向运动。
当带状部件43受到沿门板1、2开合移动方向的强大张力的瞬时作用,导致带状部件43产生沿着这个方向移动的趋势时,在抵接部件46作用下弹性部件45发生弹性压缩变形,可以缓和这个瞬时的张力。因此,该连接处A的连接结构,同时也构成了可以将作用于带状部件43上的张力通过弹性部件45的弹性变形来缓和的张力缓和装置47。
此外,在各个旋转体41、42的下侧,配置有支撑这些旋转体41、42的竖直转动中心轴41A、42A的支撑部件48、49;在支撑部件48、49上与旋转体41、42的外周相对应的部分上设有弯曲片48A、49A。在上述弯曲片48A、49A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环绕在旋转体41、42的外周沟槽内的带状部件43脱落。
连接处B处带状部件43和第2门板2之间的连接结构,由下列部分构成:以转动中心轴50A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配置于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上面的转动部件50;形成于相对该转动部件50的转动中心轴50A处于相反两侧部分上的两个孔50B;固定于插入上述孔50B内的带状部件43的两端上的止动部件51;拧入转动部件50直到其前端接触到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的台阶部2B,并以锁定螺母52常时结合在转动部件50上的螺栓53。带状部件43的两端由于通过相对于转动部件50的转动中心轴50A位于相反两侧的部位上形成的各自的止动部件51止脱,从而将带状部件43的两端连接在转动部件50之上。
因此,带状部件43经由转动部件50连接于第2门板2之上,同时,若放松锁定螺母52向前旋转螺栓53,转动部件50会以转动中心轴50A为中心,在图4和图7中向右旋转,从而对带状部件43施加张紧力。因此,螺栓53成为用于转动操作转动部件50的转动操作部件,同时连接处B的连接结构构成对带状部件43施加张紧力的张紧力施加装置54。
如上构成的联动机构40把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连接起来。因而,若使用图1中所示的第2门板2的把手55手动将第2门板2向着打开侧移动,由于该移动力从图4所示带状部件43向旋转体41传递,所以可以带到第1门板1也向同一方向移动。而且,该第1门板1的移动,由于第1门板1上的旋转体41、42的旋转,会和传递带状部件43的运动相协调,所以是以第2门板2的一半的速度移动的。
如图7所示第1及第2门板1、2到达后退位置后,若使用把手55向关闭侧移动第2门板2,在该移动力从带状部件43作用到旋转体42,从而第1门板1也向关闭侧移动,而且第1门板1也是以第2门板2的一半的速度来进行移动的。
这样,利用本实施形态的联动机构40,第1门板1成为低速开合移动的低速门板,第2门板2成为高速开合移动的高速门板,第2门板2的移动速度是第1门板1的移动速度的两倍。而且,上述门板1、2的移动方向相同。
而且,利用上述联动机构40开合移动第2门板2时,从该开合移动的一开始第1门板1也便开始了开合移动,从而可以实现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从开始到最后的平滑的联动移动。
如图1所示,在第1门板1的下部设有下部导向装置61,第2门板2的下部也设有下部导向装置62。上述由第1导轨21引导的第1门板1的移动,同时也由下部导向装置61引导。由第1及第2导轨21、22引导的第2门板2的移动,同时也由下部导向装置62来引导。
图11中,表示了上述下部导向装置61、62。图12是表示上述下部导向装置61、62中用作第1门板1的下部导向装置61的平面图。该下部导向装置61,如图11所示,具有固定于地板7上的板状基础部件63,安放在该基础部件63上的板状的转动部件64。如图12所示,在该下部导向装置61上,设有离开门板1、2开合移动方向的中心轴65、66,以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上述中心轴65、66上并在开合移动方向上引导门板1、2下部的导向部件即导向滚轮67、68。一侧中心轴65的下端贯穿转动部件64与基础部件63连接,另外一侧的中心轴66的下端连接于转动部件64。
因此,转动部件64、中心轴66、以及设于该中心轴66之上的导向滚轮68,以导向滚轮67的中心轴65为中心相对于基础部件63而言可以转动。
用于调整转动状态的转动装置69设置在下部导向装置61的基础部件63上。转动装置69具有固定于基础部件63上与转动部件64上所形成的缺角部64A相对应处的突起70,以及拧入这个突起70、通常状态下通过锁定螺母71A和突起70相结合的螺栓71。该螺栓71的前端,对着转动部件64上形成的承受部64B。若放松锁定螺母71A向前旋进螺栓71、螺栓71的前端接触到承受部64B之上后,继续旋转螺栓71前进,那么转动部件64、中心轴66、导向滚轮68,就如图12中的双点划线64’、66’、68’所示那样以中心轴65为中心,相对基础部件63转动。因此,本实施状态的转动装置69,成为使用螺栓71等的推式装置。
两个导向滚轮67、68,如图11所示,在第1门板1的下面,插入与该门板1的厚度方向相垂直或基本垂直的、在门板1的开合移动方向形成长度方向的沟槽1C的内部。这样可以引导第1门板1的移动,但在导向滚轮67、68的直径小于沟槽1C的宽度尺寸的情况下,来自下部导向装置61的这种对第1门板1的下部导向作用,在第1门板1移动时,在和门板1开合移动方向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门板1的厚度方向,处于一种有接触空隙、松动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动装置69,将转动部件64、中心轴66以及导向滚轮68,像图12中双点划线64’、66’、68’所示的那样,以中心轴65为中心相对于基础部件63转动。这样,相对于位置在第1门板1的厚度方向不变的导向滚轮67,导向滚轮68的位置在具有第1门板1的厚度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发生了变动,两个导向滚轮67、68在沟槽1C的内部分别靠紧相互对着的侧面,既可以防止第1门板1的下部在第1门板1厚度方向的振动,也可以实现由下部导向装置61对第1门板1进行引导。
图11中所示第2门板2的下部导向装置62的构造,与以上所说明的第1门板1的下部导向装置61基本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部导向装置62的基础部件72呈L形,结合于第1门板1的下部外面。因此,用于第2门板2的下部导向装置62,与第1门板1成一体移动。在基础部件72的水平部分上,托着转动部件73,沿第2门板2的开合移动方向设置的两个中心轴74、75之中,一个中心轴74的下部贯穿转动部件73,结合在基础部件72上,另一个中心轴75的下部与转动部件73相结合。在上述中心轴74、75的上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插入第2门板2的下面形成的沟槽2C内部的导向滚轮76、77。
这样,通过和上述转动装置69一样构造的转动装置78,以中心轴74为中心相对基础部件72可以转动转动部件73、中心轴75和导向滚轮77。上述转动装置78设于基础部件72之上。
对于图13中所示上述的托架13,安装有用于防止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该托架3上的上述滚轮31、32、34从第1及第2导轨1、2脱落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是由板材冲压拉拔后弯曲加工而成的,通过小螺钉等固定器件安装在托架13中的、从固定于门板1、2的门板主体1A、2A上面的基础部13A立起的上竖部13B在门板1、2的开合移动方向的两侧的弯曲部13C、13D之中的任一个之上。
具体来说,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是一个平面视图呈L形的部件,由通过小螺钉等固定器件安装于弯曲部13C、13D中任意一方(图13的实施形态下为弯折部13C)的主体81,以及从主体81向与门板1、2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成直角弯折而形成的、与托架13的上竖部13B相对的副部82构成。在主体81的高度方向的途中,形成有从副部82切入的缺口83,该缺口83的下部形成为向着副部82一侧伸出的上升防止部84。而且,副部82上,加工有从主体81一侧切入、上边的高度位置和缺口83上边高度位置一样的缺口85,但由于该缺口85不延伸到副部82的前端(与主体81相反一侧的副部82的端部),所以在副部82的前端下部形成了向下突出的脱落防止部86。该脱落防止部86向下方的突出量,没有达到主体的上升防止部84的位置。
图14中,表达了在装有第1门板1的滚轮31的托架13上安装有脱落防止装置80的状态。与配合于第1及第2导轨21、22的其他滚轮。32-34一样,该滚轮31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两侧的凸缘部31A、31B,以及在凸缘部31A、31B之间的滚轮31宽度方向中央形成的、与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配合的沟槽部31C。第1导轨21的下边21B和上竖部21C,插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主体81的缺口83内。
因此,如图14所示,在滚轮31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第1导轨21的状态下,当由于某种原因第1门板1受到大的上升力的作用,使第1门板1及滚轮31向上升起时,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上升防止部84便碰到第1导轨21的下边21B和上竖部21C的下面,阻止了第1门板1和滚轮31继续向上方升起,因而防止了第1导轨21上载置的滚轮31的沟槽部31C从第1导轨21中脱落出来。
而且,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当因为某种原因第1门板1受到从图14左侧到图14右侧的大的冲击力作用,使第1门板1及滚轮31有向右的较大移动趋势时,由于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脱落防止部86具有比滚轮31的凸缘31A、31B更大的向下突出量,所以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首先碰在脱落防止部86上,可以防止第1导轨21上竖部21C越过凸缘31A脱落,也就是说,可以防止凸缘31A从该上竖部21C脱落。
而且,从图14所示的状态,当因为某种原因,第1门板1受到从图14右侧到左侧的大的冲击力作用,使第1门板1及滚轮31有向左的较大移动趋势时,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会碰上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主体81的缺口83的沿第1门板1厚度方向的前端87,因此可以防止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越过滚轮31的凸缘31B脱落,也就是说,可以防止凸缘31B从该上竖部21C脱落。
因此,这种情况下,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主体81的缺口83的前端87,就成为与脱落防止部86发挥同样功能的部分,即成为脱落防止部。
从上述的说明可以看出,本实施形态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是由板材弯折加工而成为具有主体81和副部82的平面L形。总体上来说,如图13所示,在板材上由两个缺口83和85所形成的切入部80A,从副部82一侧开始向着滚轮31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如图14所示,在该切入部80A中插入导轨21的同时,配设在切入部80A中的导轨21下侧的部分就成为上升防止部84。而且,在切入部80A的延伸方向的起始端处的向下突出的部分,成为两个脱落防止部86、87中的一个脱落防止部86,同时,切入部80A的延伸方向的前端就成为剩下的那一个脱落防止部87。上述脱落防止部86、87配置在滚轮31厚度方向的两侧。
以上,说明了安装在滚轮31的托架13上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图3及图6所示的安装在第1门板1及第2门板2的滚轮32、34的托架13上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也同样。
而且,如图3及图6所示,上述滚轮33通过托架14安装在第2门板2上。该托架14上也设计了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从而防止该滚轮33从第1导轨21脱落的功能,仍由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来完成。
也就是说,滚落脱落防止装置80,对于第1门板和第2门板各两个的每个滚轮31~34都作了设置。因而,该滚落脱落防止装置80,不是安装于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1A、2A上,而是安装于结合在门板主体1A、2A上的具有滚轮31~34的托架13、14之上。
如图2所示,在第1及第2门板1、2的门尾侧的托架13上设有抵接部件91、92。抵接部件91、92与图3中设置在第1导轨21的后端部附近的止动部件93、94接触,从而第1及第2门板1、2就到达了打开极限位置(后退极限位置)。而且,在第1导轨21的后端部附近,还配置有板簧的挂靠停止部件95、96,当第1及第2门板1、2到达打开极限位置时,图2中设置于第1及第2门板1、2的抵接部件91、92之上的滚轮式被挂靠部件97、98如图5所示那样挂靠并停止在挂靠停止部件95、96上,从而使得第1及第2门板1、2在相应的位置停止。
如图2所示,本实施状态的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设计有使第1门板1总是具有向关闭一侧自动地移动的趋势的自动移动装置100。该自动移动装置100具有以下组成部分:图3中所示,在第1导轨21上通过托架101安装于第1导轨21的前端部附近的装置主体102;图2中所示,装入该装置主体102内可自由转动的卷轴103;一端和卷轴103结合并缠绕在其上,另一端从装置主体102延伸出来并结合于第2门板2的门前侧的托架14上的带状部件104。卷轴103的内侧,安装有一端与卷轴103相结合,另一端与装置主体102相结合的发条。
这样,若从图2的位置使用图1所示的把手55向打开侧移动第2门板2,则在边转动边放出带状部件104的卷轴103的作用下发条被收紧。该收紧力就是使第2门板2向关闭侧自动移动的驱动力。若手从把手55上离开,并且在由于被挂靠部件98向挂靠部件96的挂靠的作用而停止在打开侧移动极限位置上的第2门板2上施加向关闭侧的操作力,而解除被挂靠部件98向挂靠部件96的挂靠时,在上述驱动力的作用下,第2门板2会自动地进行关闭移动,从而与该第2门板2通过前述的联动机构40而连接的第1门板1也自动地进行关闭移动。
而且,在该实施状态的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中,还设计有在第1门板1从后退极限位置(打开极限位置)向关闭侧移动到一定的距离时用于减缓此后的第1门板1的关闭移动速度的制动装置110(如图2所示)。该制动减速装置110具有下列组成部分:通过托架111安装于第1导轨21上的缸体112;相对于该缸体112可自动伸缩的活塞连杆113;安装于第1门板1的门尾侧的托架13的抵接部件91之上,与缸体112中向第1门板1的打开侧伸出的活塞连杆113由磁力等连接的挂座114,其作用是在第1门板1从后退极限位置向关闭侧移动到一定距离时,在此后第1门板1的关闭移动的作用下,使得活塞连杆113相对缸体112进行收缩移动。缸体112中,设计有用来挤压排出被活塞连杆113的收缩运动压缩的缸体112内部空气的气孔。因此,当第1门板从后退极限位置向关闭侧移动一定的距离后并继续进行关闭移动时,在气孔的压缩排气作用下,实现了对该第1门板1的关闭移动以及对于通过联动机构40与第1门板连接的第2门板2的关闭移动的减速作用。
当利用图1中的把手55打开移动第2门板2、借助于联动机构40的作用使第1门板1也进行打开移动时,通过磁力等连接在挂座部件114上的活塞连杆113相对于缸体112伸长,由于在缸体112上设置有用于在此时打开吸气口将大量空气吸入缸体112内部的单向阀,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可以和作用于图1中把手55的打开作用力大小相应的速度作打开移动,门板1的打开移动到达一定的距离后,挂座114从到达外伸移动极限位置的活塞连杆113上离开。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形态中,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由安装在不动部件即门上部横档板5上的第1导轨21来导引,第2门板2由第1导轨21和安装在第1门板1上的第2导轨22来导引,该第2导轨22和第1门板1成一体运动,因而,虽然第2门板2的开合移动距离比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距离长,第2导轨的长度仍然可以较短。这样,用于第2导轨22的材料成本可以减少,而且,也可以实现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整体构造的简单化。
而且,在第2门板2上沿第2门板2开合移动方向设置的两个滚轮33、34当中的关闭侧的滚轮33,可自由转动地配合在第1导轨21上而不是第2导轨22上,并由该第1导轨21引导,只有打开侧的滚轮34由第2导轨22引导。因此与这两个滚轮33、34均由第2导轨引导的情形相比,可以缩短第2导轨22的长度,由此可以实现第2导轨长度的进一步缩短化。
还有,在第2门板2的两个滚轮33、34配合于第2导轨的情形中,当第2门板2到达关闭极限位置时,这些滚轮33、34到达从第1门板1向关闭侧延伸的、伸出第2导轨中的第1门板1的位置。这样只有半边安装在第1门板上的第2导轨就支撑了第2门板2的全部重量。而在本实施状态中,因为滚轮33、34中关闭侧的滚轮33配合在第1导轨21上,所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且,如图8所示,配置第1导轨21的高度位置和配置第2导轨22的高度位置相同或大致相同,因此导轨21、22配置位置的高度尺寸,具体来说,可以比收容导轨21、22的门上部横档板5的高度尺寸小,这样可以使得本实施状态的二重拉引式拉门装置的全体实现紧凑化。
进一步,本实施形态中,第2导轨22不是安装在第1门板1的门板主体1A上,而是安装在具有与导引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的第1导轨21相配合的滚轮31、32的托架13之上。因而,不需要在门板主体1A上加工用于安装第2导轨22的螺丝孔等,所以门板主体1A的制造变得容易。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在联动机构40的作用下向同一方向移动的第1门板和第2门板当中,用于向关闭侧自动移动门板1、2的自动移动装置100,由于连接到在联动机构40的作用下比第1门板1更快并且移动距离更长的第2门板2上,从自动移动装置100向第2门板2施加的自动移动力可以较小。
其结果,向着与自动移动装置100作用的自动移动方向相反一侧的打开侧方向通过把手55手动移动第2门板2时,只需要对第2门板2施加很小的手动作用力,而且对打开第2门板2以及通过联动机构40与第2门板2相连的第1门板1的操作,同样以很小的力就很容易操作。
而且,联动机构40,在其与门上部横档板5的连接处A,如图4及图7所示,具有张力缓和装置47,其中,该张力缓和装置40使带状部件43穿过弹性部件45的内部并在弹性部件45的两侧将抵接部件46固定于该带状部件43之上。从而,为开关第1及第2门板1、2,即使在图1中所示的第2门板2的把手55上猛烈快速地施加手动作用力,使得联动机构40的带状部件43受到瞬时张力作用,在第1及第2门板1、2的移动方向上形成对带状部件43的猛烈快速拉拽,在两个抵接部件46中的设置在与该张力的作用方向相反一侧的抵接部件46压缩弹性部件45使得带状部件43可以作少许移动。这样缓和了张力,从而防止了该瞬时张力导致带状部件43断裂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而且,联动机构40,在与第2门板2的连接处B,如图4及图7所示,具有对带状部件43施加张紧力的张紧力施加装置54。该张紧力施加装置54,可以以转动中心轴50A为中心转动,并且具有与带状部件43的两端在相对于上述转动中心轴50A位于相反两侧的部分通过止动部件51结合的转动部件50,以及用于操作该转动部件50绕转动中心轴50A转动的转动操作部件53。因此带状部件长年老化等带来伸长变形时,通过转动操作部件53来转动转动部件50,可以得到用于联动第1门板1和第2门板2进行开合移动的必要的带状部件43的张紧力。
而且,带状部件43的两端,由于连接到转动部件50上相对于转动中心轴50A位于相反两侧的部分上,因而通过转动操作部件53对转动部件50作用较小的转动量便可以带来带状部件43充分长的拉伸量,对带状部件43施加张紧力的作业可以很容易的进行。
进一步,在本实施状态中,用于第1及第2门板1、2的下部导向装置61、62各自的构成中,分别含有插入第1及第2门板1、2底面加工成的沟槽1C、2C内部的两个导向滚轮67、68、76、77,上述导向滚轮中各自的一个67、76的配置位置分别在第1及第2门板1、2的门板厚度方向上处于不动的状态,余下的导向滚轮68、77,通过转动装置69、78的作用相对于基础部件63、72的转动转动部件64、73,可以在具有第1及第2门板1、2的厚度方向的分量的方向调整配置的位置,所以即使为了便于向沟槽1C、2C插入导向滚轮67、68、76、77,使得这些导向滚轮67、68、76、77的直径尺寸比沟槽1C、2C的宽度尺寸要小,也可以在各个沟槽1C、2C的内部使两个导向滚轮67和68、76和77抵靠在沟槽1C、2C中门板1、2厚度方向两侧的侧面上。这样,在下部导向装置61、62对于第1及第2门板1、2的引导中,可以抑制门板1、2在其门板厚度方向产生的振动。
而且,在通过托架13、14安装于第1及第2门板1、2的滚轮31-34上,设有滚轮厚度方向两侧的凸缘31A、31B,以及在凸缘31A、31B之间的滚轮厚度方向的中央形成的、与第1及第2导轨21、22相配合的沟槽部31C。而且,第1及第2门板1、2上设计有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位于第1及第2导轨21、22的下侧,具有下列组成部分:在门板1、2向上方抬升时抵靠在导轨21、22上从而防止沟槽部31C从导轨21、22脱落的上升防止部84,以及位于沟槽31C的滚轮厚度方向的两侧、当门板1、2沿门板厚度方向移动时会抵靠在导轨21、22上从而防止凸缘31A、31B从导轨21、22脱落的脱落防止部86、87。这样,即使门板1、2受到较大的向上升作用力或者沿门板厚度方向的冲击力,仍可以防止滚轮31-34从导轨21、22中脱落。
而且,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是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拉拔、弯折加工而成的一个部件,故上升防止部84和脱落防止部86、87是在该一个部件中成一体加工出来的,使得该部件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价格低。
而且,滚落脱落防止装置80,设置于第1及第2门板1、2上的每个滚轮31~34上,因此对于各个滚轮31~34,可以个别防止其从导轨21、22脱落,因此,在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作用下,防止滚轮脱落的功能得以加强。
而且,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不是安装于第1及第2门板1、2的门板主体1A、2A之上,而是安装到和门板主体1A、2A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滚轮31-34的托架13、14之上,所以不需要在门板主体1A、2A上进行用于安装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螺栓孔等加工作业,该加工作业只需在容易加工的托架13、14上进行即可,实现了加工作业的简单化。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这些其他实施形态的说明中,对于和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部件或者功能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图15,表示了另外一种实施形态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该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同样也具有上升防止部84’和脱落防止部86’、87’。关于安装有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该实施形态的托架13’的弯折部13C’在门板1、2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前述实施形态的托架13的弯折部13C在门板1、2厚度方向的尺寸,而且,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缺口83’在门板1、2厚度方向的深度尺寸,比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的缺口83的深度尺寸小。因此,该实施形态的滚轮脱落防止装置80’中的脱落防止部86’、87’ 在滚轮3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于和滚轮31两侧的凸缘31A和31B的沟槽部31C一侧的内表面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位置。
这样,在凸缘31A、31B就要到达上竖部21C之前,脱落防止部86’、87’可以早期防止凸缘31A、31B从导轨21的上竖部21C脱落。
图16及图17表达了在第2门板2与联动机构40的带状部件43的连接处B设置有实现长度变更装置120的实施形态。当第1及第2门板1、2到达打开极限位置时,该实际长度变更装置120可以延长带状部件43的实际长度。具体来说,从第1及第2门板1、2靠近打开极限位置开始,到第1及第2门板1、2到达打开极限位置为止的这一段时间内,该实际长度变更装置120可以延长带状部件42的实际长度。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形态中,在上述张紧力施加装置54的转动部件50上,在转动中心轴50A两侧的相对两个部位加工有孔50B,插入上述孔50B中的带状部件43的各个端部,固定在止动部件51上。这样,带状部件43,经由转动部件50,在第2门板2厚度方向上错开的两个位置B1、B2连接到第2门板2上。并且,两个连接位置B1、B2中,距离第1门板1较远的连接位置B1处的构造,为在设置于带状部件43端部的止动部件51和转动部件50之间设有弹性部件即螺旋弹簧121的结构。
通常状态下带状部件43的实际长度,也就是说,使得第1及第2门板1、2联动移动的带状部件43的长度,如图16所示,减少了螺旋弹簧121伸长的那部分长度。在这样带状部件43的实际长度变短的状态下,第1及第2门板1、2在联动机构40的作用下从打开侧向关闭侧连动移动,第2门板2的门前部接触到图1中所示的关闭侧的竖框部件4后,第1及第2门板1、2就关闭了上述开口部3。
另一方面,连动第1及第2门板1、2进行打开移动,在该打开动作的作用下,在第1及第2门板1、2接近打开的极限位置、但没有到达正确的打开极限位置时,用图1中的把手55将第2门板2继续向打开一侧移动,则如图17所示,连接位置B1的止动部件51向转动部件50一侧移动并同时螺旋弹簧121,从而带状部件43从转动部件50的孔50B中向打开一侧方向伸出。这样,带状部件43的实际长度变长,第1及第2门板1、2到达正确的打开极限位置。
在该实施形态中,在开合方向上的第1及第2门板1、2的尺寸,非但满足了设计上必须根据图1中开口部3的宽度尺寸等来确定的规定尺寸,而且由于带状部件43在转动部件50上的沿第2门板2厚度方向错开的两个位置B1、B2处与第2门板2相连,为了让第1及第2门板1、2到达正确的打开极限位置,带状部件43从与第1门板距离较远的结合位置B1到门上部横档板5与带状部件43的连接处A的一段的长度,与带状部件43从与第1门板1距离较近的结合位置B2到门上部横档板5与带状部件43的连接处A的一段的长度相比,必须要长出与第1门板1到上述两个结合位置B1、B2距离差相应的一段距离。这一问题可以由实际长度变更装置120来解决。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带状部件43的两端连接到第2门板2上设置的作为第2门板部件的转动部件50的连接位置B1、B2上所必要的实际长度变更装置120,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转动部件50,在该转动部件50上距离第1门板1较远部位上加工的孔50B,固定于穿过孔50B的带状部件43的端部的止动部件51,配置于该止动部件51与转动部件50之间的弹性部件即螺旋弹簧121。
另外,该实施形态中,如图16所示,张紧力施加装置54的转动部件50配置于板状的台座部件130之上。而且,安装有第2门板2打开侧的滚轮34的托架13通过作为旋转型结合器件的螺栓131,在该托架13的图13所示的基础部13A上的沿门板2开合方向的两个位置处,结合到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之上。图16中,表示了两个螺栓131中,位于门板2打开侧的转动部件50一侧的那一个螺栓131。该螺栓131,将台座部件130和托架13两个一同连接到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之上。
也就是说,在放置于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上面的托架13的基础部件13A之上,还放置着台座部件130,如图16中沿S18-S18线的剖面图即图18所示,螺栓131穿过台座部件130的凹陷部130A和基础部13A的孔132之后,连接到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中埋设的螺母133之上。拧紧螺栓131,则台座部件130通过一个螺栓131与基础部13A一起安装到第2门板2的门板主体2A上。
这样,用于将台座部件130连接到门板主体2A的螺栓,为用于连接托架13到门板主体2A的同一个螺栓131,通过该螺栓131的兼用,可以实现第2门板2构造的简单化。
但是,在这种用一个螺栓131将台座部件130结合到门板主体2A的构造中,拧入螺栓131时,螺栓头131A一接触到台座部件130,该台座部件130很有可能就和螺栓131一起转动了起来。
因此,在该实施形态中,如图16所示,在台座部件130上加工两个向下的突起134。这两个突起134如图18所示,抵在托架13的基础部13A的端面以及门板主体2A的端面上。这样,在拧入螺栓131时,这些突起134可以阻止台座部件130与螺栓131一起转动。
而且,在该实施形态中,台座部件130是压力加工形成的金属板,突起134是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挤压加工等压力加工而形成的与台座130成一体的部件。因此,在台座130上设置突起130的作业,可以不使用额外的用作突起134的部件,很容易进行。
还有,在该实施形态中,用于抵住张紧力施加装置54中的上述转动操作部件即螺栓53的前端的门板主体2A的台阶部2B,是通过弯折加工金属板制的台座部件130而形成的。
在图19及图20中,表示了这样的实施形态,用于导向第2门板2的开合移动的、安装在第1门板1上的第2导轨22,即使承受了第2门板2的重量,也不会向下方发生大的挠曲变形。
如图19所示,安装着第2导轨22的第1门板1的两个托架13上,通过小螺钉141等结合器件结合着增强部件140。该增强部件140,与第2导轨22一样,长度方向沿着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方向,而且如图20所示,板状的增强部件140,在第1门板1的厚度方向叠放在于第2导轨2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基础部22A的侧面上,增强部件140和第2导轨22通过同一结合器件141结合到第1门板1的托架13之上。
而且,如图19所示,在超出第2导轨22的关闭侧的前端部的增强部件140的关闭侧的前端部上,形成向下延伸的L形弯钩142。在该弯钩142的水平部分142A上面,如图20所示,安放着第2导轨22的关闭侧的前端部的下边部22B。换言之,增强部件140的弯钩142,是增强部件140中从下面承受第2导轨2 2的关闭侧的前端部的部位。
在这样的实施形态中,第2导轨2 2的关闭侧的前端部从第1门板1伸出。具体来说,第2导轨22的关闭侧的前端部从第1门板1上设置的两个托架13中关闭侧的托架13处伸出,因此,虽然第2导轨22是以半边安装到第1门板1的两个托架13之上,但由于增强部件140防止了在第2门板2重力的作用下第2导轨22前端部向下方的大的挠曲变形,对抗该挠曲变形的第2导轨22的由强度增加部件140增强,所以由第1及第2导轨21、22引导的第2门板2沿着开合移动方向的移动,也可以按预期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而且,在该实施形态中,增强部件140和第2导轨22通过同一结合器件141一起安装到第1门板1的托架13之上,因此该增强部件140和导轨22向第1门板1的安装,可以用较少的部件和简单的构造来实现。
图19中,表示了向设在第1门板1的两个托架13中的打开侧的托架13上安装可以在开合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停止第1门板1的自由停止装置150的状态。该自由停止装置150的正视图由图21表示,平面图由图22表示。
如图22所示,自由停止装置150的平面U形主体151,经由中间部件152和托架13结合,在该主体151的内部配置滑块153。在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方向上配置的两个销154的端部,如图21所示,插入了在主体151上沿着第1门板1开合移动方向形成其长度方向的两个长孔151A之内,从而滑块153在该开合移动方向上可以滑动。设置于主体151一定位置上可自由转动的进给螺纹轴155,拧入了滑块153内,因此,通过使用螺丝刀等转动工具转动该进给螺纹轴,可以实现滑块153的滑动。
在滑块153的内部配置有摆子部件156,该摆子部件156,以图21中的上部中心轴157为中心在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方向可自由转动。摆子部件156的下部,接触到位于该摆子部件下部的不动部件即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中心轴157,插入在主体151和滑块153上加工的长孔151B、153A之中,主体151的长孔151B上下方向长,滑决153的长孔153A,与上下方向成一定倾角。
摆子部件156,是全部或者一部分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通常状态下,摆子部件156,如图21所示,以倾斜的姿势与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相接触。因此,如图21中实线所示,摆子部件156的下部,处于朝着第1部件1的关闭侧伸出的状态,这样一来,在该摆子部件156向着第1门板1的关闭侧倾斜时,即使图2和图5中说明的自动移动装置100通过第2门板2和上述联动机构40向第1门板1作用朝向关闭一侧的自动移动力,由于摆子部件156和不动部件即第1导轨21之间在第1导轨21的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对摆子156的摩擦力的作用,可以阻止第1及第1门板1、2向关闭侧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向图1中的第2门板2的把手55施加关闭移动作用力,使第2门板2受到关闭移动力的作用,然后,该作用力通过上述联动机构40,对第1门板1施加向关闭侧的作用力,则弹性材料制成的摆子部件156在来自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的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压缩变形,于是随着摆子部件156如图21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中心轴157为中心向相反一侧转动倾斜,第1门板1向关闭侧移动。而且,当在上述自动移动装置100的作用下第1门板1移动途中,到达某个想要停下第1门板的位置时,只要借助于第2门板2的把手55对第1门板1手动施加向着打开方向的作用力,则与上述的情形相同,摆子部件156在来自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的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压缩变形,于是随着摆子部件156如图21中实线所示那样,以中心轴157为中心向关闭侧转动倾斜,这样,由于摆子部件156和第1导轨21之间在第1导轨21的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对摆子156下部的摩擦力的作用,第1门板1可以停止在关闭侧的任何位置。
而且,若通过进给螺纹轴155移动滑块153,中心轴157由上述主体151和滑块153的长孔151B、153A沿上下方向移动,其结果,可以调整相对于第1导轨21的上竖部21C的摆子部件156的高度,从而可变更使摆子部件156弹性压缩变形、改变摆子部件156的倾斜方向所需的第1门板1的移动力的大小。
在这种实施形态中,第1及第2门板1、2在联动机构40的作用下向着同一方向开合移动,而且第1门板是低速门板,第2门板是高速门板。所以,与以前的实施形态不同,比较于通过将上述把手55设置到第1门板1之上、向该第1门板1施加在第1及第2门板1、2的开合移动方向上手动移动此两个门板的作用力的方式,通过将上述把手55设置到第2门板2之上,向该第2门板2施加在第1及第2门板1、2的开合移动方向上手动移动此两个门板的作用力的这种方式,所需的作用于把手55上的手动移动力可以更小。
在这种实施形态中,因自由停止装置150安装于作为低速门板的第1门板1之上,当弹性压缩可在开合移动方向上任意位置停止第1及第2门板1、2的自由停止装置的摆子部件156并让它发生变形使得门板1、2继续移动时,用于使摆子部件156弹性压缩变形所需的来自第导轨21的载荷,可以通过向第2门板2的把手55施加很小的移动作用力来实现。因此,这种实施形态中,自由停止装置150安装于由联动机构40连接的低速门板1和高速门板2中的低速门板1之上,而没有安装到高速门板2之上,所以,该自由停止装置150的安装考虑了两个门板1、2的特性,并可良好地适应了这些特性。因而,在重新移动在自由停止装置150作用下停止的门板1、2时,可以达到良好的门板移动操作性。
还有,由于自由停止装置150只需要安装到低速门板1上即可,可以减少自由停止装置150的数目,从而实现拉门装置全体成本的削减,构造的简单。
而且,本实施形态的自由停止装置150,并不是安装到第1门板1的门板主体1A之上,而是安装到将上挂式第1门板1的滚轮32安装到该第1门板1的门板主体1A上的托架部件13之上,所以该托架13也同时巧妙地成为将自由停止装置150安装到第1门板1的部件。而且,用于安装自由停止装置150的螺纹孔加工等作业就不需要在门板主体1A上进行,只需在容易加工作业的托架13上进行便可,因此可以实现加工作业的简单化,使得第1门板主体1A全体的构造也简单化了。
图23是第2门板2门前部2D的其它实施形态。
通过第2门板2的门前部2D接触到形成图1中开口部3的关闭侧的端部的上述立框部件4,第1及第2门板1、2就关闭了开口部3。门前部2D,由混入粉状磁粉的橡胶制的门前端部件160形成,立框4由磁性材料的钢板制成。
因此,在图2和图5说明的自动移动装置100的作用下,第2门板2向关闭侧移动,门前部2D碰到立框部件4后,由于门前端部件160是具有由弹性的橡胶制成的,第2门板2会受到从立框部件4返回的反弹力,但是又由于门前端部件160中混入的磁粉和钢板制成的立框4相互吸引,所以在该吸引力的作用下,第2门板2不会从立框部件4处弹回。而且,由于门前端部件160和立框部件4紧密接触在一起,可以以高度的气密性将开口部3关严。
图24中,表示了与图23不同构造的第2门板2的门前部2D的实施形态。该门前部2D由下列部分组成:没有混入粉状磁石的橡胶制门前端部件161,配置在该门前端部件161背后的板状磁铁162,配置于门板2A的端部、与门前端部件161共同夹紧上述磁铁162的端面部件163。
这种实施状态中,也同样在钢板制成的立框部件4和磁铁162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第2门板2不会从立框部件4处跳回。而且,门前端部件161紧密地靠在立框部件4上,可以以高度的气密性将开口部3关严。
图25,表示了和上述联动机构40中的张力缓和装置47不同的其它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的张力缓和装置47由板簧制成的弹性部件245来形成。该弹性部件245由下列部分组成:通过小螺钉等结合器件246结合于作为不动部件的门上部横档板5之上的基础部分245A,设置在该基础部分245A在门板1、2开合移动方向的两端、从基础部245A向第1门板1一侧伸出的伸出部245B、245C。在上述伸出部245B、245C中穿过带状部件43的两个端部后,在上述两个端部安装止动部件46,这样,带状部件43就连接到了伸出部245B、245C之上。
对于这种实施形态中的张力缓和装置47,在手动操作第2门板2的把手55来开关移动门板1、2时,若带状部件43受到在门板1、2的开合移动方向上的较大瞬时张力的作用,则伸出部245B、245C当中受到张力作用一侧的伸出部245B对基础部245A发生弹性的挠曲变形,从而缓和了该瞬时张力,防止带状部件43的断裂、损坏。
图26表示了联动机构40中的张紧力施加装置54的其它实施形态。设置于第1门板1的两个旋转体41、42中,其中一个旋转体41以轴41A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支撑部件248上。该支撑部件248配置在第1门板1上,并在门板1的开合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基础部件250对着支撑部件248用小螺钉等结合器件251沿第1门板1的开合移动方向安装于第1门板1上。在支撑部件248中基础部件250一侧的端部以及基础部件250在第1门板1的开合方向的两个端部处形成的上竖部248A、250A、250B上,插通长的螺栓252,该螺栓252通过螺栓头252A和紧固螺母253结合到支撑部件248的上竖部248A之上。而且,在基础部件250的两个上竖部250A和250B之间,螺旋弹簧的受压弹性部件254套在螺栓252的外周。该受压弹性部件254,被压缩在基础部件的上竖部250B以及配置在螺栓252上的双螺母255、256之间。
因此,在相对于基础部件250的上竖部250A、250B可自由移动的螺栓252上,产生了受压弹性部件254弹性力引起的向支撑部件248一侧的滑动力,该滑动力作用到支撑部件248之上。因此,该实施形态的张紧力施加装置54中,带状部件43所围绕的两个旋转体41、42中的旋转体41就在该滑动力的作用下总是有向门板1关闭侧移动的趋势,从而使旋转体41和42之间的间隔总是有扩大的趋势。另外,该张紧力施加装置54包括: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两个旋转体41、42中的一个旋转体41、并沿第1及第2门板的开合移动方向可自由滑动地配置在第1门板1上的支撑部件248,以及对该支撑部件248总是施加远离两个旋转体41、42中的另一个旋转体42的运动趋势的受压弹性部件254。
带状部件43穿过设置在第2门板2上的突起件257上的孔257A,并且两个端头结起来成为无接头的环状。在突起件257的两侧,带状部件43上安装着止动部件部件51,由此将带状部件43和突起件257结合起来。因此,若使用图1所示的把手55对第2门板2进行开合移动操作,则与以前所说明的实施形态一样,在联动机构40的作用下,第1门板1也相应地进行开合移动。
而且,该实施形态中,在张紧力施加装置54的作用下两个旋转体41和42之间的间隔总是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即使带状部件43由于长年老化等原因有所伸长,仍可以保持用于使两个门板1、2联动的必要的张紧力。
本实施形态的张紧力施加装置54,即可以与图4和图7所示的张紧力施加装置一同使用,也可以单独采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通过导向部件引导下的多个门板向同一方向移动来打开或者关闭开口部、并通过这些门板在门板开合方向上错排开来关闭开口部的拉门装置。
Claims (36)
1.一种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具有:至少第1及第2两个门板,以及沿开合方向引导上述门板的第1及第2导向部件;通过向同一方向移动在门板厚度方向上错排开并相邻配置的第1及第2门板,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并且,通过使上述第2门板比上述第1门板更向关闭侧前进,可以由向开合方向错排开的上述第1及第2门板关闭开口部,其特征在于:用于上述第1门板的上述第1导向部件安装在相对于第1及第2门板而言为不动的不动部件上,用于上述第2门板的上述第2导向部件安装在上述第1门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门板是悬挂在上述第1及第2导向部件的上挂式门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配置于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向部件是第1导轨,上述第2导向部件是第2导轨;在上述第2门板上沿着上述开合方向配置多个滚轮,这些滚轮中的配置在关闭侧的至少一个滚轮由上述第1导轨引导并可自由转动;余下的滚轮由第2导轨引导并可自由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向部件是第1导轨,上述第2导向部件是第2导轨;上述第1门板由门板主体以及安装于该门板主体上、备有由上述第1导轨引导的滚轮的托架组成;上述第2导轨安装在上述托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门板具有增强部,用于增强相对于安装在该第1门板上的上述第2导向部件的挠曲变形的强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部,是通过设置在上述第1门板上的增强部件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增强部件上,设置有从下面承受第2导向部件的承受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部件中从下面承受第2部件的上述部分,是设置在超过该第2导向部件的关闭侧的前端的部位上的L形钩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导向部件和上述增强部件,在上述第1门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并通过同一结合器件共同结合在上述第1门板的厚度方向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门板和上述第2门板由联动机构连接起来,该联动机构包括:离开上述开合方向地配置于上述第1门板的两个旋转体;以及绕在上述旋转体上、并且结合到相对于上述第1及第2门板而言为不动的不动部件上、同时在其间夹着上述两个旋转体、在与上述不动部件结合的连接处的相反一侧结合于上述第2门板上的带状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张力缓和装置,用于缓和上述第1门板和上述第2门板中的一方开始移动时在上述带状部件上作用的张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缓和装置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到上述带状部件和上述不动部件的连接处以及上述带状部件和上述第2门板连接处中的至少一处,由作用在上述带状部件上的张力而发生弹性变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缓和装置的上述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在上述第1及第2门板的上述开合方向上,上述张力缓和装置包括:上述弹性部件、在该弹性部件上沿着上述第1及第2门板的上述开合方向形成的孔、由夹着该弹性部件的两侧固定于插通上述孔的上述带状部件上的两个抵接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缓和装置的弹性部件具有结合于上述不动部件和上述第2门板中任一方的基础部分,以及在该基础部分中沿上述第1及第2门板的上述开合方向的两端上设有的两个延伸部;相对于上述基础部分可以发生弹性挠曲变形的上述延伸部和上述带状部件连接起来。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向上述带状部件施加张紧力的张紧力施加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紧力施加装置包括:在上述带状部件和上述不动部件的连接处以及上述带状部件和上述第2门板的连接处中的至少一处,以转动中心轴为中心可转动的转动部件;以及以上述转动中心轴为中心转动操作该转动部件的转动操作部件,在上述转动部件中的相对于上述转动中心轴位于相反侧的部位上,连接有上述带状部件的两个端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部件配置在设置于上述第2门板的台座部件上;上述第2导向部件为第2导轨;上述第2门板是上挂式门板,安装在该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上的托架上设置的滚轮可自由转动地载置于上述第2导轨上,从而使第2门板悬挂在第2导轨上;上述托架通过多个旋转式结合器件结合在上述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上,同时,这些旋转式结合器件中的一个为将上述托架和上述台座部件一起结合到上述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上的旋转式结合器件;在上述台座部件上设置有突起,在拧入上述的一个旋转式结合器件时,该突起至少与上述托架和上述第2门板的门板主体中的一方抵接,从而阻止上述台座部件的旋转。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紧力施加装置采用扩大上述带状部件所挂绕的上述两个旋转体之间间隔的构造。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紧力施加装置包括: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上述两个旋转体中的一个、并在上述第1及第2门板的上述开合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地配置于上述第1门板上的支撑部件;以及对该支撑部件弹性地施加向与上述两个旋转体中的另一个相反一侧的移动趋势的弹性部件。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状部件和上述第2门板连接处的结构为,在上述第2门板的厚度方向错开的两个位置将上述带状部件的两端连接到上述第2门板;在这些连接位置中距离第1门板较远的连接位置上设置当上述第1及第2门板到达开合方向的某一个移动极限位置时可以改变上述带状部件的实际长度的实际长度变更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实际长度变更装置包括:设置于上述第2门板的第2门板部件、形成于该第2门板部件上的孔、固定在穿过该孔的上述带状部件的端部的止动部件、以及配置于该止动部件和上述第2门板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门板上连接用于向着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的至少一方自动移动该第2门板的自动移动装置。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向部件为第1导轨,上述第2导向部件为第2导轨;分别在上述第1及第2门板上,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上述第1及第2导轨上的多个滚轮配置于上述开合方向,在上述第1及第2门板中的至少一个门板上配置滚轮脱落防止装置,用于防止配置于该门板上的上述多个滚轮中至少一个滚轮从与之可自由转动地配合的导轨中脱落。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防止从上述导轨脱落的上述滚轮,以及该滚轮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其上的导轨两者当中的一方上,设有用作与另一方配合的沟槽;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具有上升防止部,该上升防止部设置在上述导轨的下侧,当上述门板向上抬升时会和上述导轨接触,从而防止上述沟槽从上述的另一方脱落。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防止从上述导轨脱落的上述滚轮,以及该滚轮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其上的导轨两者当中的一方上,设置有在该一方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凸缘;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备有两个脱落防止部,该脱落防止部设置于上述滚轮的厚度方向两侧,当上述门板在门板厚度方向移动时会和上述导轨接触,从而防止上述凸缘从上述滚轮及上述导轮中的另一方脱落。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防止从上述导轨脱落的上述滚轮,以及该滚轮可自由转动地配合于其上的导轨两者当中的一方上,设置有在该一方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凸缘,以及该这些凸缘之间形成的与另一方配合的沟槽;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导轨的下侧、当上述门板向上方抬升时会和上述导轨接触,从而防止上述沟槽从上述另一方脱落的上升防止部;以及设置于上述滚轮的厚度方向两侧、当上述门板在门板厚度方向移动时会和上述导轨接触,从而防止上述凸缘从上述的另一方脱落的两个脱落防止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通过在板材上设置向滚轮厚度方向延伸的切入部而形成,上述导轨穿过的该切入部的下部为上述上升防止部,在上述切入部的延伸方向的前侧向下突出的部分为上述两个脱落防止部中的一个脱落防止部,上述切入部的延伸方向的前端为剩下的那一个脱落防止部。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及第2门板,上述滚轮脱落防止装置设置于上述门板的全部每一个滚轮。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及第2门板中的至少一个门板上加工有在上述开合方向形成的沟槽;在此沟槽的内部,插装着由在上述开合方向上引导上述的一个门板的导向装置以及沟槽自身共同构成的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在上述开合方向上设有多个,这些导向部件中至少一个导向部件的配置位置在具有门板厚度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进行调整。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导向部件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中心轴的导向滚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位置在具有门板厚度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调整的上述导向滚轮的中心轴,结合于以另外一个上述导向滚轮的上述中心轴为中心可自由转动的转动部件上,通过该转动部件的转动,来调整配置位置在具有上述门板厚度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可以调整的上述导向滚轮的配置位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另外一个上述导向滚轮的上述中心轴结合于基础部件,并且该中心轴贯穿上述转动部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转动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装置设置在上述基础部件上。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沟槽、上述中心轴、上述导向滚轮、上述转动部件、上述基础部件所构成的上述导向装置,应用于上述第1门板和上述第2门板的每一个上,用于上述第2门板的上述导向装置的上述基础部件安装在上述第1门板上。
3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自由停止装置,该自由停止装置在相对于上述第1及第2门板而言不动的不动部件的载荷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使第1及第2门板可以停止在上述开合方向的任意位置上,并且当在上述两个门板中的至少一个上作用移动作用力时可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变形使上述第1及第2门板移动起来;该自由停止装置安装于上述第1门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64726 | 2003-03-11 | ||
JP064726/2003 | 2003-03-11 | ||
JP2003358717 | 2003-10-20 | ||
JP358717/2003 | 2003-10-20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44456A Division CN101492989B (zh) | 2003-03-11 | 2004-03-11 |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0513A true CN1530513A (zh) | 2004-09-22 |
CN100472026C CN100472026C (zh) | 2009-03-25 |
Family
ID=3431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44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2989B (zh) | 2003-03-11 | 2004-03-11 |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
CNB2004100284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026C (zh) | 2003-03-11 | 2004-03-11 |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44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2989B (zh) | 2003-03-11 | 2004-03-11 |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3) | JP5336293B2 (zh) |
CN (2) | CN101492989B (zh) |
HK (1) | HK1068386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6018A (zh) * | 2012-03-31 | 2012-07-25 | 张家港固耐特围栏系统有限公司 | 有轨平移门 |
CN103541638A (zh) * | 2013-11-11 | 2014-01-29 | 山东大华医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式防护门 |
CN106489016A (zh) * | 2014-07-07 | 2017-03-08 | 海蒂诗-海因策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滑动门的配件 |
CN108533135A (zh) * | 2018-04-19 | 2018-09-14 | 深圳黑蚂蚁自动门有限公司 | 塞拉门 |
CN111660020A (zh) * | 2020-07-01 | 2020-09-15 | 山东镭鸣数控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门及机床护罩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34578B2 (ja) * | 2012-03-23 | 2016-11-30 | 三協立山株式会社 | 引戸 |
JP6029392B2 (ja) * | 2012-09-11 | 2016-11-24 |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の扉体停止装置 |
KR102133782B1 (ko) * | 2019-03-19 | 2020-07-14 | 김솔 | 부품 수리와 교체가 가능한 3중 슬라이드 도어 시스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1567U (ja) * | 1981-07-16 | 1983-01-25 | 株式会社長谷川工務店 | 引違ドア |
JPS5860765A (ja) * | 1981-10-07 | 1983-04-11 | Ricoh Co Ltd | 給送装置 |
JPS63194090A (ja) * | 1987-02-06 | 1988-08-11 | ナブ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引戸装置 |
JP2659488B2 (ja) * | 1992-01-22 | 1997-09-30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引戸装置 |
JPH08177301A (ja) * | 1994-12-21 | 1996-07-09 | Sanwa Shutter Corp | 吊戸における内側スライドレールの外れ止め装置 |
JP2695128B2 (ja) * | 1995-02-22 | 1997-12-24 | 近畿工業株式会社 | 自閉式重ね引戸装置 |
JP3035224B2 (ja) * | 1996-08-14 | 2000-04-24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三連式引戸 |
JP3447596B2 (ja) * | 1998-12-25 | 2003-09-16 | 株式会社スピンドル建材 | 壁収納型引戸装置 |
JP3536200B2 (ja) * | 1999-09-21 | 2004-06-07 |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 壁収納型引戸装置 |
US6233888B1 (en) * | 1999-12-29 | 2001-05-22 | I-Shan Wu | Closure assembly for spanning a wall opening |
CN2514100Y (zh) * | 2000-06-07 | 2002-10-02 | 张洪民 | 一种门 |
JP2002121960A (ja) * | 2000-10-16 | 2002-04-26 | Nippon Door Check Mfg Corp | ドア用自在ストップ装置 |
JP3947056B2 (ja) * | 2002-07-30 | 2007-07-18 | 日本工機株式会社 | 引き戸 |
JP4451141B2 (ja) * | 2003-03-11 | 2010-04-14 |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 多重引き式引戸装置 |
-
2004
- 2004-03-11 CN CN2009100044456A patent/CN1014929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11 CN CNB2004100284283A patent/CN10047202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1-13 HK HK05100308A patent/HK1068386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
- 2009-08-07 JP JP2009184064A patent/JP53362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9-08-21 JP JP2009191604A patent/JP493806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
- 2013-01-08 JP JP2013000860A patent/JP529626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6018A (zh) * | 2012-03-31 | 2012-07-25 | 张家港固耐特围栏系统有限公司 | 有轨平移门 |
CN103541638A (zh) * | 2013-11-11 | 2014-01-29 | 山东大华医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式防护门 |
CN106489016A (zh) * | 2014-07-07 | 2017-03-08 | 海蒂诗-海因策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滑动门的配件 |
CN106489016B (zh) * | 2014-07-07 | 2018-06-01 | 海蒂诗-海因策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滑动门的配件 |
CN108533135A (zh) * | 2018-04-19 | 2018-09-14 | 深圳黑蚂蚁自动门有限公司 | 塞拉门 |
CN108533135B (zh) * | 2018-04-19 | 2024-06-18 | 深圳黑蚂蚁自动门有限公司 | 塞拉门 |
CN111660020A (zh) * | 2020-07-01 | 2020-09-15 | 山东镭鸣数控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门及机床护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299462A (ja) | 2009-12-24 |
CN100472026C (zh) | 2009-03-25 |
JP5296265B2 (ja) | 2013-09-25 |
CN101492989B (zh) | 2012-07-04 |
JP5336293B2 (ja) | 2013-11-06 |
JP2013060807A (ja) | 2013-04-04 |
CN101492989A (zh) | 2009-07-29 |
JP4938062B2 (ja) | 2012-05-23 |
HK1068386A1 (en) | 2005-04-29 |
JP2009257085A (ja) | 2009-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5730C (zh) | 盖子的开闭装置 | |
CN1626760A (zh) | 用于密封炉门的机动炉锁 | |
CN1748949A (zh) | 用于动力工具的下缓冲器结构 | |
CN1092129C (zh) | 电梯的安全装置 | |
CN1530513A (zh) | 多重拉引式拉门装置 | |
CN1856058A (zh) | 安装机构和监视器安装设备 | |
CN1788175A (zh) | 密封-处理室-开口的方法与装置 | |
CN1114511C (zh) | 连接部件的分解装置及其配件、其分解方法及生产系统 | |
CN1524177A (zh) | 车辆碰撞试验装置 | |
CN1692001A (zh) | 用于紧固螺纹构件的设备 | |
CN1310787A (zh) |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 |
CN1535119A (zh) | 投影仪升降器 | |
CN85109408A (zh) | 驱动紧固件的组合工具 | |
CN1626761A (zh) | 机动炉锁 | |
CN1589374A (zh) | 装在螺杆上的安装件和螺母 | |
CN1923458A (zh) | 工件搬运装置、工件制造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837634A (zh) | 电磁制动装置以及电梯用卷扬机的电磁制动装置 | |
CN1863978A (zh) | 用于将竖直敞开板活节地连接于家具部件的合页总成 | |
CN1942358A (zh) | 一种至少可调节高度的转向柱的定位装置 | |
CN101028718A (zh) | 穿孔装置 | |
CN1077228C (zh) | 带有防止小齿轮回退结构的启动器 | |
CN1617827A (zh) | 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升梯的扶手的带形牵引部件和导向装置 | |
CN101052849A (zh) | 门开闭机构 | |
CN1637188A (zh) |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 |
CN1389612A (zh) | 缝纫机挂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3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3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