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2970A - 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 - Google Patents
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92970A CN1492970A CNA018230598A CN01823059A CN1492970A CN 1492970 A CN1492970 A CN 1492970A CN A018230598 A CNA018230598 A CN A018230598A CN 01823059 A CN01823059 A CN 01823059A CN 1492970 A CN1492970 A CN 14929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t axle
- oil
- axle
- oil groove
- described b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23—Lubric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ressor type
- F04B39/023—Hermetic compressors
- F04B39/0238—Hermetic compressors with oil distribution channels
- F04B39/0246—Hermetic compressors with oil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 the rotating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1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varying the length of stroke of the working members
- F04B49/123—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varying the length of stroke of the working members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of one element relative to another element
- F04B49/125—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varying the length of stroke of the working members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of one element relative to another element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actuation means, e.g. cams or cranks, relative to the driving means, e.g. driving shafts
- F04B49/126—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varying the length of stroke of the working members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of one element relative to another element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actuation means, e.g. cams or cranks, relative to the driving means, e.g. driving shafts with a double eccenter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它在马达沿任何方向旋转时都使装于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流向上部。曲轴(100)包括:驱动轴(110),该驱动轴插入可逆马达(21、22)中,用于沿与马达相同的方向与该马达一起旋转;平衡配重(120),该平衡配重在驱动轴(110)的顶端,用于在旋转过程中防止振动;曲柄销(130),该曲柄销形成于平衡配重(120)的顶表面上,并偏离驱动轴的中心;以及沿平衡配重(120)和曲柄销(130)形成的正常/反向润滑油通道(140),用于在马达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分别使润滑油流动。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曲柄都能够将润滑油稳定供给各传动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的容量随马达的旋转方向而变化,以便将工作流体例如制冷剂压缩至一定压力,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压缩机中的曲轴,它有在压缩机的操作过程中将润滑油供给各个传动部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需要压缩工作流体的不同装置中,特别是在利用制冷循环的家用装置例如冰箱中,该装置上的负载实际上总是变化的,因此需要根据负载的变化来改变压缩机的压缩容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满足压缩机的该容量变化要求,已经采用了不同的技术,例如可变转速压缩机、多缸压缩机等。但是,因为成本和/或压缩机尺寸增大,这些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问题,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利用简单的机械结构开发了往复运动型双容量压缩机。也就是,通过可反向马达和曲轴以及在曲柄销区域中的冲程改变结构,双容量压缩机实际上相对于旋转方向;即正常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有两个不同的压缩容量,该压缩机的通常形式如US4236874中所述。
在US4236874中的双容量压缩机有:在气缸中的活塞;曲轴;曲柄销,该曲柄销的中心偏离曲轴的中心;偏心环,该偏心环与曲柄销连接;连杆,该连杆与偏心环和活塞连接。该偏心环和连杆可相对于定心在曲柄销中心的相邻部件旋转。在曲柄销和偏心环的各接触表面中有一定长度的释放区域,在曲柄销和偏心环之间有键,用于使曲柄销和偏心环连接在一起。通过使用该结构,当需要较大负载时,曲轴沿顺时针方向(正常旋转方向)旋转,当需要较轻负载时,曲轴沿逆时针方向(反向旋转方向)旋转。也就是,对于各旋转方向,偏心环安排的情况不同,这又使活塞冲程变化,因此,在沿正常旋转方向时偏心距最大,这时提供最大冲程Lmax和最大压缩容量,而在沿反向旋转方向时偏心距最小,这时提供最小冲程Lmin和最小压缩容量。
因为活动部件例如马达/曲轴、活塞和连杆以相对较高速度运动,为了使压缩机平稳工作,活动部件通常需要合适的润滑以及用于提供该合适润滑的润滑系统。在往复运动类型的压缩机中,润滑油装在压缩机的底部,曲轴使润滑油沿其中的润滑油通道向上运动,并通过曲轴的离心力以及润滑油自身的粘性而供给需要的活动部件。但是,当相关技术的往复运动类型压缩机的润滑油系统(其中大部分利用离心力)用于双容量压缩机时,润滑性能随旋转方向而变化。因此,实际需要对于各旋转方向都能优化的润滑油系统,但是US4236874并没有教导这样的润滑油系统。
除了US4236874之外,还有很多专利公开了关于双容量压缩机的技术,下面将简要介绍。
类似的,US4479419公开了一种双容量压缩机,它采用曲柄销、偏心凸轮和键。该键固定在偏心轮上,并当压缩机的旋转方向改变时沿曲柄销上的轨道运动。
还有,在US5951261中所述的压缩机中,固定内径的孔形成于偏心部件中,其内径与该偏心部件中的孔相同的孔形成于偏心凸轮的一侧。销钉用于偏心部件中的孔,压缩弹簧用于偏心凸轮中的孔,这样,当在旋转过程中各孔对齐时,销钉通过离心力运动到凸轮中的孔内,以便限制该偏心部件和偏心凸轮。
但是,前述专利和其它相关专利都公开了双容量压缩机的冲程改变结构,但是没有公开合适的润滑油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它基本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该曲轴能够在用于改变压缩容量的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稳定进行润滑油供给。
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将阐明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它们部分由说明书可知,或者可以在实施本发明时了解。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前述目的,首先申请人想到需要润滑油系统,该润滑油系统用于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即使润滑油分别流动。因此,申请人设计了各种可工作的润滑油流动系统,并对所有系统进行试验。对于试验结果,设计的大部分润滑油流动系统都有稳定的润滑油流量,考虑到单位生产成本和生产率,确定为以下结构。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具体和广义地说,在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包括:驱动轴,该驱动轴插入可逆马达中,用于沿与马达相同的方向与该马达一起旋转;平衡配重,该平衡配重在驱动轴的顶端,用于在旋转过程中防止振动;曲柄销,该曲柄销在平衡配重的顶表面上,并偏离驱动轴的中心,该曲柄销通过偏心调节部件与活塞上的连杆相连;以及沿驱动轴、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形成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用于在马达的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分别使润滑油流动,从而根据压缩容量随旋转方向的变化而将马达的正常方向旋转力或反向旋转力传递给用于压缩制冷剂的连接驱动部件,并且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通过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将润滑油稳定供给所需的传动部件。
根据曲柄的形式,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包括: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穿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方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延伸到一定高度处;至少一个直润滑油槽,该直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连通,并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延伸一定长度;以及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与润滑油槽连通,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内部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
润滑油槽可以为单个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使润滑油流动,或者包括两个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使润滑油流动。
更详细的说,优选是润滑油槽形成于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中,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偏离曲柄销的轴线一定角度,并在离驱动轴的轴颈的底端一定高度处形成有底端。
考虑到曲柄的抑制磨损和可成形特性,所需的偏离角度最大为40°,高度为最小5mm。为了抑制曲轴的磨损,偏离角度的最佳值为22°-33°,为了抑制曲轴的磨损,高度的最佳值为10mm-12mm。
为了抑制曲柄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偏离角度优选是20°-40°,为了抑制曲柄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高度的最佳值为7mm-15mm,且为了抑制曲柄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偏离角度更优选是30±5°,为了抑制曲柄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高度更优选是10±2mm。
优选是,为了抑制曲柄磨损,润滑油槽的宽度小于3mm,且深度大于2.5mm,以便补偿由于宽度引起的流量减小。
润滑油槽是单个直槽,它包括从直槽的上部连续伸出的局部螺旋槽。
优选是,该局部螺旋槽用于在曲轴产生较重负载的旋转方向上进行润滑油供给,且该润滑油槽的上端和底端偏离角度10°-30°。
润滑油槽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充润滑油槽,该润滑油槽在驱动轴的轴颈的底部,用于向径向轴承的底部供给润滑油,该补充润滑油槽与轴颈中部的凹口部分连通,并延伸到轴颈底端附近的位置处。
为了抑制磨损,该补充润滑油槽优选是宽度小于2mm,且底端位于比驱动轴的轴颈的底端高超过3mm的位置处。优选是,该补充润滑油槽在驱动轴上偏离润滑油槽的角度大于90°。
当有两个润滑油槽时,销润滑油孔可以包括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单个公共孔,或者包括分别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两个独立孔。另外,轴润滑油孔可以包括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单个公共孔,或者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两个独立孔。
根据曲柄的另一形式,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包括: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穿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方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延伸到一定高度处;至少一个螺旋润滑油槽,该螺旋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连通,并沿驱动轴的外周表面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以及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与润滑油槽连通,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内部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
润滑油槽包括两个螺旋槽,每个螺旋槽用于在马达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进行独立的润滑油流动;优选是,用于在正常旋转过程中进行润滑油流动的螺旋槽,比用于在反向旋转过程中进行润滑油流动的螺旋槽的长度更长。
润滑油槽包括:螺旋槽,用于在马达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流动;以及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进行润滑油流动。优选是,螺旋槽用于在沿使曲轴产生较大负载的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流动。
优选是,润滑油槽并不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交叉,且在上端处并不彼此连接。
当有两个润滑油槽时,销润滑油孔包括与这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一个公共孔,或者包括分别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两个独立孔,且轴润滑油孔包括与这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一个公共孔,或者包括分别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两个独立孔。
根据曲轴的另一形式,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通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向曲柄销附近的位置延伸;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直接与轴润滑油孔相连,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的内部从轴润滑油孔的顶端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以及至少一个润滑油槽,其至少一个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或销润滑油孔连通,并沿驱动轴的外周表面向上延伸。
轴润滑油孔包括一个或两个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偏心的孔,或者包括与驱动轴的轴线同轴的孔。
润滑油槽可以为单个螺旋槽,该单个螺旋槽的上端和底端分别与轴润滑油孔相连,优选是,该上端和底端并不在相同直线上对齐。还有,优选是,该单个螺旋槽用于在沿使曲轴产生较大负载的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流动。
润滑油槽包括沿相对方向延伸的两个螺旋槽。
在两个螺旋槽中,优选是,每个螺旋槽都包括与轴润滑油孔相连的底端以及相对于轴润滑油孔封闭的上端,或者更优选是包括分别彼此相连的上端和底端。还有,优选是螺旋槽并不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彼此交叉。
润滑油槽包括一个或两个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进行润滑油流动,优选是,各直槽包括与轴润滑油孔相连的底端以及相对于轴润滑油孔封闭的上端。
相对于轴润滑油孔,销润滑油孔包括单个公共的孔或两个独立孔。
因此,本发明的曲轴在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时都能使润滑油流动,以便将润滑油稳定供给不同传动部件。
应当知道,前述总体说明以及随后的详细说明都是举例和示意性的,并将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且包含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表示了相关的双容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的正视图;
图3表示了当在上死点气缸内部压力传递给曲轴时图2的曲轴状态的侧视图;
图4A和4B分别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曲轴的变化形式的正视图和平面图;
图5表示了磨损与润滑油槽的偏移角和增加高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A和6B分别表示了润滑油供给量与润滑油槽的偏移角和增加高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表示了图5中的磨损以及图6A和6B中的润滑油供给量与润滑油槽的偏移角和增加高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A和8B表示了曲轴的局部放大图,分别表示了作为图4的变化形式的补充润滑油槽;
图9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两个直润滑油槽的曲轴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0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的正视图;
图11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具有两个分开的螺旋润滑油槽的曲轴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直润滑油槽和螺旋润滑油槽的曲轴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3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的正视图;
图14A-14C分别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轴润滑油孔的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5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分开的螺旋润滑油槽的曲轴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6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彼此相连的螺旋润滑油槽的曲轴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7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直润滑油槽的曲轴变化形式的正视图;
图18A-18C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另外优选实施例的、在反转类型压缩机中的曲轴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的实例如附图所示。在说明本发明时,相同的部件将给出相同的名称以及参考标号,并省略另外的说明。下面将参考图1介绍采用了本发明的曲轴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整个系统。
参考图1,双容量压缩机包括:动力产生部件20,该动力产生部件20在压缩机的底部,用于产生和传递所需动力;以及压缩部件30,该压缩部件在动力产生部分20的上面,用于通过供给的动力来压缩工作流体。在该普通系统中,在动力产生部件20和压缩部件30之间连接有冲程改变部件40,用于在工作过程中改变压缩部件30的压缩容量。同时,壳体11围绕该动力产生部件20和压缩部件30,且该壳体11有框架12,该框架12弹性支承在多个支承部件(例如弹簧)14上,这些支承部分14固定在壳体上,并支承动力产生部件20和压缩部件30。还有制冷剂进口管13和制冷剂出口管15,它们固定在壳体11上,并与壳体11的内部部件连通。
压缩部件30在动力产生部件20上面,支承在框架12上,并包括:驱动机构,用于产生机械运动,以便压缩制冷剂;以及吸入和排出阀结构,用于辅助该驱动机构。除了形成实际压缩空间的气缸32外,驱动机构还包括:活塞31,用于在气缸32内进行往复运动,以便抽吸和压缩制冷剂;以及连杆33,用于向活塞31传递往复运动力。阀结构接收用于气缸32的制冷剂,或者与相关部件组合排出压缩的制冷剂,例如与气缸盖34和端盖35组合。
尽管未详细示出,冲程改变部件40可以包括:偏心部件41,该偏心部件41可旋转地装配在曲柄销的外周和连杆33之间;以及固定部件42,用于相对压缩机的一个旋转方向固定偏心部件41。该系统根据马达的旋转方向(正常或反向)重新布置偏心套筒,以便根据有效偏心距和活塞位移的变化来改变压缩容量。尽管该冲程改变部件40在本申请人的国际专利No.PCT/KR01/0094中公开,但是也可以使用可根据旋转方向改变冲程的、与前述系统不同的冲程改变部件40的任何变化形式。
最后,动力产生部件20安装在框架12下面,并包括马达,该马达有:定子21和转子22,用于通过外部电源而产生旋转力;以及曲轴23,该曲轴23穿过框架12安装。马达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曲轴23主要将马达的正常或反向旋转传递给压缩部件30。
而且,在本发明中,曲轴23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马达沿两个旋转方向都可以使润滑油流动,从而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将保持在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供给需要的活动部件。
因为在本发明的双容量压缩机中的动力产生部件和压缩部件与普通压缩机相同,或者并不局限于特殊系统,因此将省略对动力产生部件和压缩部件的另外说明。在下面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曲轴。
第一实施例
图2和3表示了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图4至6表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曲轴的变化形式,因此将参考这些附图详细介绍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2,在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100包括在可逆马达中的驱动轴110;在该驱动轴110上端的平衡配重120以及在平衡配重上表面上的曲柄销130。曲轴100有沿驱动轴110形成的正常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140、平衡配重120以及曲柄销130。
驱动轴110有在其底部的安装部件111,用于插入马达22中,以便直接传递马达旋转。为了将马达旋转稳定传递给活塞31,提供有轴颈112,该轴颈112插入框架12中,以便形成径向(轴颈)轴承,从而支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负载。轴环113与框架12的上表面组合形成推力轴承,以便在工作过程中支承轴向负载。轴颈处在从安装部件111上侧开始到驱动轴110的上端的区域中,轴环113环绕驱动轴110形成于平衡配重上,用于在旋转过程中防止振动。曲柄销130形成为偏离驱动轴110的中心,并与偏心调节部件41以及在活塞31上的连杆33相连。
因为在第一实施例的曲轴100中的驱动轴110、平衡配重120等与普通曲轴相同,因此省略对曲轴100的说明,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常/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140。
第一实施例的正常/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140,在马达为了获得不同压缩容量而进行正常旋转(顺时针旋转)和反向旋转(逆时针旋转)时都能使润滑油流动。为此,润滑油通道140包括:轴润滑油孔141,该轴润滑油孔141在驱动轴的底部110中;至少一个润滑油槽143,该至少一个润滑油槽143与轴润滑油孔141连通,并形成于驱动轴110的上部;以及销润滑油孔144,该销润滑油孔144与润滑油槽143连通,并形成于曲柄销130中。也就是,轴润滑油孔141、润滑油槽143以及销润滑油孔144形成穿过曲轴100的连续润滑油通道。
轴润滑油孔141从驱动轴110的底端开始平行于轴线伸向驱动轴110的一定高度处,并处在该驱动轴110的内部。也就是,轴润滑油孔141在驱动轴110的底端向外部开口,并进行延伸,直到该轴润滑油孔141与润滑油槽143连通。在轴润滑油孔141的底端部分中还有泵座145,用于接受润滑油泵150。润滑油泵150是一种离心泵,其具有空心本体151以及插入该空心本体151内的推进器152。安装在座145上的润滑油泵150浸没在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中,因此,润滑油能够首先通过润滑油泵150引向轴润滑油孔145。轴润滑油孔141有气孔146和沉淀孔147,它们都与轴润滑油孔连通,以便辅助润滑油平滑流动。气孔146恰好在转子22安装部件111下面,用于使流动润滑油中的气体排出。沉淀孔147在转子安装部件111中,用于排出润滑油中的污染物。
润滑油槽143分别通过在它上端和底端的上部和底部连接孔142b、142a而与轴润滑油孔141和销润滑油孔144连通。也就是,为了形成一个连续的润滑油通道(本发明的润滑油通道),润滑油通过该连续润滑油通道能够从压缩机底部通向在该压缩机上部的压缩部件30,润滑油槽143使轴润滑油孔143与销润滑油孔144连接。当润滑油槽143用于向径向轴承(在轴颈112和框架12之间)和推力轴承(在轴环113和框架12之间)供给润滑油时,润滑油槽143基本贯穿轴颈形成,该润滑油槽的上部由框架12的内壁封闭,以便形成流动空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润滑油槽143实际上为单个直槽。因为螺旋槽扩大了流动通道,为了充分供给润滑油,润滑油槽143总体为螺旋形,。但是,由于它的几何特性,螺旋槽允许润滑油在曲轴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流动。也就是,螺旋润滑油槽可以只在螺旋润滑油槽形成的方向与驱动轴110的旋转方向相反时才使润滑油向上运动。与这样的螺旋槽不同,直槽没有这样的几何特性,从而不管轴的旋转方向如何,都通过在轴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使润滑油向上运动到销润滑油孔144。
同时,参考图3,在活塞31到达上死点之后刚刚开始朝下死点运动之前,在活塞32中最大压缩的气体的压力瞬间通过连杆33施加给曲柄销130。尽管稍微夸大,曲轴100由于气体压力而瞬间倾斜并在框架12内不规则旋转。更详细地说,当曲轴100在旋转过程中倾斜时,驱动轴110在“A”和“B”点受到润滑油膜和/或框架12的反作用力,当曲轴100极度倾斜时,驱动轴110在“A”和“B”点与框架12接触。而且,考虑到径向轴承的特征,与中心部分相比,径向轴承在包括“A”和“B”点的两端处有形成为沿周向方向相对不均匀的润滑油膜。另一方面,直槽143沿直线沿纵向方向连续断开了驱动轴110的外周表面,从而相当于螺旋槽,在框架12和驱动轴110之间形成比其它部分更大的间隙,因此与螺旋槽相比,将抑制在直槽附近形成充分的油膜。最终,如图3所示,在驱动轴110中平行于曲柄销“C”轴形成的直槽,增加了在端头在“A”点附近的磨损。
考虑到前述条件,参考图4A,对于形成直润滑油槽的位置,优选是该位置从平行于角度为θ1的曲柄销130轴线“C”(即轴“C”和驱动轴的轴线的公共平面)的参考位置向左(顺时针方向)或向右(逆时针方向)偏移。设定偏移角度θ1将防止润滑油槽143的底端和附近(下文中称为磨损区域)直接与框架接触,以便抑制磨损。而且,如前所述,由直润滑油槽143导致的磨损区域不仅通过与框架12接触而引起,而且通过使轴承端部附近的油膜不稳定而引起。因此,优选是磨损区域(直润滑油槽143的底端)布置在轴颈112底端(为原始位置)的上面一定增加的高度“h”处,这样,磨损区域离开润滑油膜不稳定区域。增加的高度“h”使磨损区域成油膜稳定区域,以便抑制磨损。
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通过实际实验来进行优化,图5-7表示了用于计算各种情况的最佳值的实验结果。
图5表示了磨损与润滑油槽的偏离角度和增加高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实验中,润滑油槽143的宽度和深度固定,因为该宽度和深度对磨损有很大影响。在测量偏离角度θ1时,驱动轴110的参考位置设置为0°,沿顺时针方向增加的角度设置为正角度。增加高度“h”从轴颈112的底端到实际润滑油槽143的底端。磨损是对多个试验件(曲轴)的磨损区域的视觉观察结果,各试验件根据预设的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而制造,并装在压缩机上,沿正常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各运行3小时,总共6小时(ASHRAE条件)。
参考图5,显然,当考虑磨损程度(非常好、好、合格)的廓线时,磨损对于增加高度“h”比偏离角度θ1更敏感。因此,尽管根据实验结果明显难以确定偏离角度θ1对于抑制磨损的合适条件,但是可以知道,增加高度“h”对于抑制磨损的合适条件是至少大于5mm。但是,优选是偏离角度θ1设置成在低于最大值40°的范围内,偏离角度θ1过大可能使销润滑油孔144难以形成与直润滑油槽143的连通。不同的是,对于抑制磨损的最佳条件在图的中心部分清楚表示为良好程度的区域,其中,偏离角度为22-23°,增加高度”h”为10mm-12mm。
同时,即使前述最佳条件抑制了磨损,但是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可以影响润滑油供给量,这是最重要的性能。因此,参考图6A和6B,基于实验,润滑油供给量根据正常和反向旋转而随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而变化。在图6A和6B中,润滑油槽143的宽度和深度、偏离角度θ1以及增加高度“h”与图5的磨损程度实验相同,且通过曲轴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的单位为cc/min。
在图6A中的正常方向旋转情况下,润滑油供给量在增加高度“h”变低和偏离角度θ1变大时有增加的趋势,而在图6B中的反向旋转情况下,润滑油供给量在增加高度“h”变低和偏离角度θ1变小时有增加的趋势。换句话说,正偏离角度θ1(离参考角度0°的顺时针方向角度)在正常方向旋转过程中有利于润滑油供给,负偏离角度θ1在反向旋转过程中有利于润滑油供给。但是,在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中润滑油供给量的变化(在上边界和底边界之间的差别)不超过大约10cc/min,在各方向旋转的上边界或底边界之间的差别为大约5cc/min(在正常方向旋转时的上边界和底边界:180cc/min和170cc/min,在反向旋转时的上边界和底边界:174.5cc/min和164.5cc/min)。还有,润滑油供给量的上边界和底边界都高于实际所需的润滑油供给量。因此,磨损抑制情况不同,应当知道,尽管润滑油供给量总体受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的影响,但是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对润滑油供给量的变化没有决定性作用。
为了基于前述实验结果找到对于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的情况,在图7中比较了图5中所示的磨损程度与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的关系,以及图6A和6B中所示的润滑油供给量与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的关系。
更详细地说,在润滑油供给量的上边界和底边界之间的区域以及在正常和反向旋转状态时的良好磨损区域在图7中进行交叠。因此,在图7中所示的白色区域是满足正常/反向旋转时的润滑油供给标准以及磨损标准的区域,该区域基本落在偏离角度θ1为20°-40°,且增加高度“h”为7mm-15mm的范围内。只要没有其它因素,在图7的白色区域中部表示的阴影区域可以确定为满足磨损和润滑油供给量的最佳条件的区域。该阴影区域落在偏离角度θ1为30±5°,且增加高度为10±2mm的范围内。
除了优化偏离角度θ1和增加高度“h”,为了减小对驱动轴110的周向损害(该损害将防止形成油膜),直润滑油槽143的宽度“b”需要尽可能减至最小。根据对此进行的单独试验的结果,优选是在普通压缩机的曲轴中,该宽度“b”低于3mm。由于宽度减小而引起的润滑油供给量降低可以通过增加润滑油槽143的深度而补偿,因此该润滑油槽的深度大于2.5mm。
而且,如图4B所示,润滑油槽可以包括局部螺旋槽143b,用于避免驱动轴110的外周表面的连续直线断开。也就是,润滑油槽143可以包括直槽143a以及与该直槽143a连续的螺旋槽143b。
这时,润滑油槽143可以包括底部直槽143a和上部螺旋槽143b(以实线表示),或者相反,可以包括上部直槽以及底部螺旋槽(以虚线表示)。对于这两种形式的润滑油槽,底部直槽143a和上部螺旋槽143b的组合为优选,因为该组合不管旋转方向如何都能使润滑油开始流入润滑油槽中。而且,根据螺旋槽143b的螺旋方向,润滑油供给量可以在以正常方向和反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时增加,并可以在以正常方向和反向中的另一方向旋转时减小。优选是,螺旋润滑油槽143b的螺旋为逆时针方向,以便在正常旋转方向时增加润滑油供给量因为在正常旋转方向时负载相对较大。重要的是,螺旋槽143b的螺旋角和螺旋长度应当合适设置,因为螺旋角和螺旋长度自身可以影响润滑油供给性能。如图4B所示,实际上螺旋角和螺旋长度可以通过由螺旋槽143b引起的、在润滑油槽143的底端和上端之间的相对偏离角度θ2进行调节,该角度优选是在10°-30°的范围内。
前述减小的润滑油槽143的宽度“b”以及局部螺旋槽143b可以使框架12和驱动轴110之间保持合适间隙,从而形成合适油膜,这导致磨损区域(润滑油槽的底端及其附近)的磨损减小。
同时,直润滑油槽143由于增加高度“h”而缩短,同时轴润滑油孔141延伸以便与该直润滑油槽143连通。但是,缩短的润滑油槽143引起供给轴颈112底部的润滑油不充分的问题。如图4A、4B、8A和8B所示,为了解决该问题,还在该轴颈的底部提供至少一个附加的补充润滑油槽149。更详细地说,该补充润滑油槽149形成为与轴颈112中部的小直径部分112a连通,用于接收润滑油。该补充润滑油槽149延伸合适长度,并伸到轴颈111的底端附近,这样,通过补充润滑油槽149的润滑油供给将补充在销润滑油孔144处可能出现的最终润滑油供给量的不足。因此,润滑油可以通过补充润滑油槽149从小直径部分112a到达轴颈112的底部。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与前述润滑油槽143的情况类似,补充润滑油槽149可以在它附近和底端处引起磨损。因此,补充润滑油槽149的宽度可以设置成小于2mm,以便减小驱动轴110周边的磨损。补充润滑油槽149的底端设置在比轴颈112的底端高至少3mm的位置处,以便尽可能避免润滑油膜的不稳定区域。因为补充润滑油槽149是与缩短的润滑油槽143分开的润滑油流动通道,因此优选是润滑油槽143和补充润滑油槽149彼此分离,以便不仅防止与框架12的直接接触,而且向轴颈112的底部供给足量的润滑油,因此形成均匀的润滑油膜。优选是,补充润滑油槽149偏离润滑油槽143的偏离角度θ3大于90°。而且,补充润滑油槽149可以如图8A所示为直的,与润滑油槽143相同,或者如图8B所示为螺旋形,用于增加润滑油供给量。
而且,参考图9,可以在曲轴100中形成多个直润滑油槽,从而形成两个直润滑油槽143a和143b,用于增加润滑油供给量,不仅增加供给径向轴承的润滑油量,而且增加总润滑油供给量。两个直润滑油槽143a和143b的系统也有前述单个直润滑油槽的所有特征。
最后,参考图3,销润滑油孔144与润滑油槽143连通,并通过平衡配重120和曲柄销130的内部伸向曲柄销120的上部。也就是,销润滑油孔144在曲柄销130的上部向外开口,并在销润滑油孔144与润滑油槽143相连的位置延伸一定深度。销润滑油孔144有伸向曲柄销130外周表面的供给孔148。
这时,即使如图9所示有多个润滑油槽143a和143b,也可以通过共同连接销润滑油孔144而只形成有一个销润滑油孔144。但是,因为由于前述原因使得润滑油槽143a和143b分别形成于偏离曲柄销中心“C”的位置,因此实际上形成单个销润滑油孔144很困难,且成本高。因此,优选是形成分别与两个润滑油槽连通的两个独立润滑油孔144a和144b。
相反,当有多个润滑油槽143,且可以形成多个轴润滑油孔141以分别与润滑油槽143相连时,形成多个公共孔可以简化制造方法。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润滑油在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前述曲轴100中的流动过程。
当向马达供电时,曲轴100与转子22以及在该曲轴100底部的润滑油泵150一起以相同方向旋转。这时,当润滑油通过润滑油泵150的推进器152而向上运动时,将润滑油泵送给轴润滑油孔141,随后通过底部连接孔142a而通向润滑油槽143。因为有至少一个直润滑油槽,因此不管旋转方向如何,即不管为正常方向(顺时针方向)还是反向(逆时针方向),润滑油都可以流入润滑油槽143。润滑油首先在框架12和轴颈112之间形成油膜。当有补充润滑油槽149时,在小直径部分112a和框架12之间的空间中的润滑油通过补充润滑油槽149供给径向轴承的底部(轴颈的底部)。当润滑油流入销润滑油孔144时,该润滑油通过供给孔148供给曲柄销130以及安装在该曲柄销上的传动部件,最后从向外开口的销润滑油孔144的顶端喷出,以便供给压缩机的其它传动部件。
因此,因为直槽143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时都使润滑油运动,润滑油通道140作为正常方向和反向润滑油通道,向压缩机的各个传动部件供给润滑油。
第二实施例
图10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的正视图,图11和1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曲轴的变化形式,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10,曲轴200包括驱动轴210、平衡配重220、曲柄销230以及沿该曲轴200的正常方向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240。驱动轴210包括轴环213、轴颈212以及分别在该驱动轴210的底部和顶部的转子安装部件211。平衡配重220在驱动轴210的顶端,曲柄销在平衡配重220的顶表面上。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的详细说明将省略,且第二实施例的正常/反向润滑油通道240将集中为详细介绍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正常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240包括在驱动轴底部210中的轴润滑油孔241、在驱动轴210中并与该轴润滑油孔241连通的至少一个螺旋润滑油槽243、以及在曲柄销230中并与该润滑油槽243连通的销润滑油孔244。第二实施例的正常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240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详细说明将省略。
轴润滑油孔241有在其底端的泵座245,用于放置润滑油泵(未示出)。还有,轴润滑油孔241有气孔246和沉淀孔247,用于将气体和沉淀物排出到曲轴200外部。
润滑油槽243有上部和底部连接孔242a和242b,用于使润滑油槽243自身与轴润滑油孔243和销润滑油孔244相连以及如图10所示与两个螺旋槽243a和243b相连。更详细地说,如前所述,因为螺旋槽可以使润滑油只在曲轴200沿一个方向旋转时使润滑油流动,因此提供与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两个单独螺旋润滑油槽,它们沿相反方向延伸(正常方向和反向)。
这时,在双容量压缩机中,沿一个旋转方向需要更大的压缩容量和负载,因此需要更大的润滑油供给量,特别是对于径向轴承部件。因此,为了保证足够的润滑油供给量,优选是,在需要更高负载的旋转中(图中的正常旋转)使润滑油流动的螺旋槽243a是比另一螺旋槽243b更长的螺旋槽。
当润滑油槽243a和243b在驱动轴的外周交叉时,在润滑油沿一个润滑油槽243a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润滑油流向另一润滑油槽243a,这使得销润滑油孔244的润滑油供给量减小,从而不能充分润滑整个传动部件。因此,从润滑油供给性能方面看,重要的是润滑油槽243a和243b并不交叉。
同样,如图10所示,当润滑油槽243a和243b的顶端相遇时,润滑油也向另一润滑油槽泄漏,并减小供给销润滑油孔的润滑油供给量。因此,如图11所示,为了防止润滑油供给量变小,润滑油槽243a和243b的顶端需要彼此分离,这样,润滑油孔243a和243b分别与连接孔242b和242c以及销孔243a和243b相连。因为润滑油槽243a和243b的底端不可能产生润滑油泄漏,因此,为了简化结构,优选是使润滑油槽243a和243b彼此相交,以便共用连接孔242a。
这时,优选是螺旋润滑油槽243a在产生较重负载以适应相对较重负荷的旋转中(在图中的正常旋转)负责使润滑油流动。因为螺旋槽243a的润滑油供给量大于直润滑油槽243b,因为它的润滑油槽较长。
与图11中的变化形式类似,为了防止润滑油泄漏到相对润滑油槽中,在图12的变化形式中,润滑油槽243a和243b并不需要彼此交叉,或者润滑油槽243a和243b的顶端并不需要彼此相交。
最后,销润滑油孔244包括供给孔248,该供给孔248从曲柄销230的外周向内延伸,并与销润滑油孔244自身相连。销润滑油孔244可以是单个孔,润滑油孔243a和243b共同与该孔连接。因为润滑油在从一个润滑油槽供给的过程中稍微在销润滑油孔中停滞,因此,当销润滑油孔为单个时,润滑油可能往回漏向与该销润滑油孔相连的另一润滑油槽。为了防止这样的润滑油供给损失,优选是分别有两个独立的销润滑油孔244a和244b与润滑油槽243a和243b相连。相反,为了减少制造步骤,优选是有单个轴润滑油孔241。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润滑油在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前述曲轴200中的流动过程。
当向马达供电时,与曲轴200一起旋转的润滑油泵将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吸入轴润滑油孔241中,随后,由于离心力,轴润滑油孔241使润滑油通过底部连接孔242b而传送给润滑油槽243。在第二实施例中有两个润滑油通路:正常旋转方向润滑油通路,该正常旋转方向润滑油通路开始于轴润滑油孔241,并通过第一螺旋润滑油槽243a而终止于销润滑油孔244;以及反向旋转方向润滑油通道,该反向旋转方向润滑油通道开始于轴润滑油孔241,并通过第二螺旋润滑油槽243b而终止于销润滑油孔241,这样,在正常方向旋转时,润滑油只通过第一螺旋槽243a流动,而在反向旋转时,润滑油只通过第二螺旋槽243b流动。在经过关于该旋转方向的一个螺旋润滑油槽243a或243b之后,润滑油供给推力和径向轴承,销润滑油孔244使润滑油通过上部连接孔242a供给各个传动部件。
总体上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润滑油通道通过使用两个螺旋槽243a和243b而分别用于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这能够适合于润滑各个部件。
第三实施例
图13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的正视图,图14至17表示了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曲轴的变化形式,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13,曲轴300包括:驱动轴310,该驱动轴310有安装部件311、轴颈312和轴环313;平衡配重320;曲柄销330;以及沿该曲轴300的正常方向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340。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的详细说明将省略,且只详细介绍第三实施例的正常/反向润滑油通道340的区别。
正常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340包括在驱动轴310中的至少一个轴润滑油孔341、在曲柄销330中并与该轴润滑油孔341连通的销润滑油孔344、以及在驱动轴310中并与该轴润滑油孔341连通的至少一个螺旋润滑油槽343。
轴润滑油孔341有泵座345、气孔346和沉淀孔347,并穿过驱动轴内部纵向延伸到曲柄销330附近的位置,直到与销润滑油孔344相连。也就是,由于轴润滑油孔341,驱动轴310几乎空心。可以有一个偏离驱动轴的轴线的轴润滑油孔341,如图14A所示,或者有两个偏离驱动轴的轴线且彼此平行的轴润滑油孔341,如图14B所示,或者有一个与驱动轴同轴的轴润滑油孔341。对于不同类型的轴润滑油孔341,同轴孔能够提供较大的润滑油供给量,因为同轴孔可以比偏心孔更大。但是,与同轴孔相比,优选是采用单个偏心孔,这时不需要精确机械加工(同轴机械加工),同时曲轴自身的强度降低很小。
润滑油槽343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与轴润滑油孔341连通,并在驱动轴310的外周表面上延伸。更详细的是,当轴润滑油孔341直接与销润滑油孔344连接时,润滑油槽只用于将从孔341和344中分支出的润滑油供给轴承。
参考图13,润滑油槽343可以为单个。在该单个螺旋润滑油槽中,它的上下端通过上下连接孔342a和242b而与轴润滑油孔341相连。因此,在沿一个方向旋转(在图中为正常方向旋转)时,润滑油沿螺旋槽343向上运动,相反,在沿相反方向旋转时,润滑油从单个螺旋槽343的上端向底端流回,从而使润滑油供给轴承。这时,如图13所示,因为润滑油供给量沿向上方向流动大于沿向下方向流动,因此,螺旋槽343优选是形成为在正常方向旋转时供给润滑油,这时产生相对较大负载,从而充分供给润滑油。而且,从防止磨损方面看,优选是单个螺旋槽343的上端和底端并不在相同直线上。而且,润滑油槽343可以是沿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螺旋槽。也就是,润滑油槽343可以是彼此完全独立(分开)的两个螺旋槽343a和343b,如图15所示,或者是在上端和底端都分别彼此相连的两个螺旋槽343a和343b,如图16所示,或者是上端和底端中的任意一个彼此相连的两个螺旋槽。
对于螺旋槽的前述不同类型连接,当上端和底端与轴润滑油孔341或销润滑油孔344连接时,在沿一个方向旋转时,一个螺旋槽从底端向上运动,而另一螺旋槽从上端向下运动。但是,单个螺旋槽也可以向径向轴承供给足量的润滑油,而从上端流动的润滑油减小了在销润滑油孔344处的最终润滑油供给量。因此,总体是,对于均匀润滑油供给,两端相连的螺旋槽并不是优选。
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润滑油槽343并不向前述实施例那样与轴润滑油孔341和销润滑油孔344相连以形成连续的润滑油通道。因此,有两个螺旋槽,它并不需要使上端和底端都与轴润滑油孔341或销润滑油孔344相连,而是选择一个。这时,因为通过利用离心力而从底端流动的润滑油更大,因此在轴承润滑中,优选是只在底端连接。
这时,当两个螺旋润滑油槽343a和343b的上端相连时,这两个螺旋润滑油槽343a和343b实际上形成循环通道,如图16所示,从而更均匀地向轴承供给润滑油。优选是,润滑油槽343a和343b的底端通过一个公共的连接孔342a而与轴润滑油孔341相连,以便简化结构。因此,如图16所示,在采用两个螺旋润滑油槽343a和343b时,这样的结构最有效,即两个螺旋润滑油槽的两端彼此相连,且底端进行连接,而上端封闭。
这时,螺旋润滑油槽343a和343b的特性与第二实施例中的螺旋槽243类似。也就是,优选是螺旋润滑油槽343a和343b并不彼此交叉,以防止润滑油改变路径。
参考图17,润滑油槽343可以为直槽343c,该直槽不管旋转方向如何都能使润滑油流动,如第一实施例所述,从而能只通过一个直槽向径向轴承供给润滑油。为了增加润滑油供给,可以提供两个直润滑油槽。在该直槽中,上部和底部可以进行连接,优选是只有底端与连接孔342a连接,以便简化结构。
最后,销润滑油孔344直接与轴润滑油孔341连接,并通过平衡配重320和曲柄销330内部而从轴润滑油孔341的上端伸向曲柄销330的顶端。也就是,销润滑油孔344与轴润滑油孔341一起形成与润滑油槽343独立的润滑油通道,它不管旋转方向如何,都可以向曲柄销330周围的部件供给润滑油。销润滑油孔344可以是与一个或多个轴润滑油孔341共同连接的单孔。或者,如图15所示,可以有分别与多个轴润滑油孔341相连的销润滑油孔344a和344b。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润滑油在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的流动过程。
当向压缩机供电而使曲轴300开始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润滑油泵将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吸入轴润滑油孔341中。然后,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离心力连续向上运动,另一部分润滑油排出到润滑油槽343。
当润滑油槽343为单个螺旋时,如图13所示,润滑油沿螺旋槽343从连接孔342a向上运动,并通过在末端的连接孔342b与在轴润滑油孔341中向上运动的润滑油会合。相反,沿反向旋转时,由于螺旋槽343的延伸方向,螺旋槽343不能使润滑油从底端流动。实际上,在轴润滑油孔中的一部分润滑油通过连接孔342b从轴润滑油孔的上端流出,并沿润滑油槽343往回运动,且通过底部连接孔342a与在轴润滑油孔341中的润滑油重新会合。
当如图15所示使用两个独立的螺旋槽343a和343b时,在正常方向旋转时,润滑油从底端沿螺旋槽343a向上运动,相反,润滑油沿螺旋槽343b从上端向下运动。在反向旋转时,润滑油流动与上述相反。当上端封闭以防止过多润滑油流入润滑油槽343中时,润滑油槽343a和343b能够使润滑油沿相应方向流动。
对于两端相连的两个螺旋槽343a和343b,当上端和底端都与轴润滑油孔341相连时,润滑油流动与结合图15所述的实施例相同。另一方面,只有当上端封闭时,如图16所示,润滑油在两个相连的螺旋槽343a和343b中循环。更详细地说,在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润滑油通过连接孔342b沿一个螺旋槽运动到上端,然后沿反向螺旋槽从上端向下运动,并最终通过连接孔342b与在轴润滑油孔341中的、向上运动的润滑油会合。该循环有利于向径向轴承均匀供给润滑油,同时不会减少供给销润滑油孔344的润滑油。
参考图17,当润滑油槽343为直润滑油槽343c时,不管旋转方向如何,润滑油都可以流动,,因为工作情况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对它的说明。
其中,独立于润滑油在润滑油槽343中的流动,润滑油沿轴润滑油孔341向上运动,直到驱动轴310的顶端,并由此通过连续连接的销润滑油孔344和供给孔348而通向与曲柄销330相连的传动部件,并从润滑油孔344直接喷射到其它传动部件上。
总结第三实施例,轴润滑油孔341和销润滑油孔344直接相连,从而使润滑油流动通道独立于润滑油槽343,这使得润滑油在正常旋转方向/反向旋转方向时都能够流动。同时,润滑油槽343为补充结构,它与轴润滑油孔341和销润滑油孔344结合,在所有方向时都使润滑油能环绕轴颈311流动。因此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不同,不管旋转方向如何,第三实施例的曲轴通过在轴润滑油孔341和销润滑油孔344以及润滑油槽中的各个润滑油流都能向压缩机的所需部件供给润滑油。
其它实施例
在往复运动连续压缩机中,与图1所示类型不同,根据安装和/或维修条件,压缩机中的各内部部件20、30和40颠倒。也就是,动力产生部件20位于压缩机的底部,压缩部件30和冲程改变部件40位于压缩机的上部,同时相关部件例如框架12等也相应变化。图18A-18C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其它优选实施例的倒转类型压缩机的曲轴的正视图,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介绍该实施例。
如图所示,通常在倒转类型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400包括:驱动轴410,该驱动轴410固定在动力产生部件上;平衡配重420;曲柄销430,该曲柄销430与压缩部件相连;以及在整个曲轴400上形成的正常方向/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这时,根据倒转内部结构,平衡配重420在曲柄销430的顶端,驱动轴410在平衡配重420的顶表面上。润滑油泵50安装在曲柄销430内部。同样,在驱动轴410中,转子安装部件411倒转,以便布置在轴颈412上。
详细地说,正常方向/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440包括:在驱动轴410上部的轴润滑油孔441;在曲柄销内的销润滑油孔444;以及润滑油槽443,该润滑油槽443分别通过上部和底部连接孔442a和442b而与轴润滑油孔441和销润滑油孔444相连。在图18A所示实施例中的润滑油槽443为直润滑油槽443a,与第一实施例(图2)相同,在图18B所示实施例中的润滑油槽443包括与压缩机的相应旋转方向相对应的两个螺旋润滑油槽443b和443c,与第二实施例(图13)相同,在图18C所示实施例中的润滑油通道440包括:直接与销润滑油孔444相连的轴润滑油孔441a以及与轴润滑油孔441a相连的润滑油孔441d,与第三实施例(图13)相同。在图18A-18C所示的实施例中,润滑油通过销润滑油孔444和润滑油槽443而从润滑油泵450流向轴润滑油孔441。但是,这样的润滑油流动只是与前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润滑油流动相反,且图18A-18C中的实施例分别起到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功能。因此,可以知道,润滑油可以稳定供给传动部件。而且,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形式都可以在不进行任何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用于该倒转类型的压缩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双容量压缩机的曲轴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变。因此,只要这些变化和改变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以及它们的等效物的范围内,本发明将覆盖这些变化和改变,。
工业实用性
由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曲轴有润滑油通道,对于马达的两个旋转方向,该润滑油通道都使润滑油能够从压缩机的底部流向曲轴的顶部,从而不管马达旋转方向如何,都可以向传动部件稳定地供给润滑油。用于双容量压缩机的本发明曲轴有利于防止传动部件的磨损,并使压缩机平稳工作,例如进行冷却。
Claims (75)
1.一种在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包括:
驱动轴,该驱动轴插入可逆马达中,用于沿与马达相同的方向与该马达一起旋转;
平衡配重,该平衡配重在驱动轴的顶端,用于在旋转过程中防止振动;
曲柄销,该曲柄销在平衡配重的顶表面上,并偏离驱动轴的中心,该曲柄销通过偏心调节部件与活塞上的连杆相连;以及
沿驱动轴、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形成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用于在马达的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分别使润滑油流动,
因此,根据压缩容量随旋转方向的变化,而将马达的正常方向旋转力或反向旋转力传递给用于压缩制冷剂的连接驱动部件,并且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通过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将润滑油稳定供给所需的传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包括:
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穿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方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延伸到一定高度处;
至少一个直润滑油槽,该直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连通,并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延伸一定长度;以及
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与润滑油槽连通,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内部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为单个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使润滑油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包括两个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同时使润滑油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形成于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中,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偏离曲柄销的轴线一定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底端形成于离驱动轴的轴颈的底端一定高度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偏离角度最大为4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其中该高度为最小5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的磨损,该偏离角度的最佳值为22°-3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的磨损,该高度的最佳值为10mm-12mm。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偏离角度的最佳值是20°-40°。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该高度的最佳值为7mm-1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曲轴,其中且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该偏离角度的最佳值为30±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该高度的最佳值为10±2mm。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宽度小于3mm。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深度大于2.5mm。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是单个直槽,它包括局部螺旋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局部螺旋槽与直槽的上部连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局部螺旋槽用于在沿使曲轴产生较重负载的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供给。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上端和底端偏离角度10°-30°。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充润滑油槽,该润滑油槽在驱动轴的轴颈的底部,用于向径向轴承的底部供给润滑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与轴颈中部的凹口部分连通,并延伸到轴颈底端附近的位置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宽度小于2mm。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底端位于比驱动轴的轴颈的底端高超过3mm的位置处。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在驱动轴上偏离润滑油槽的角度大于90°。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为直槽。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为螺旋槽。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包括:
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穿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方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延伸到一定高度处;
至少一个螺旋润滑油槽,该螺旋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连通,并沿驱动轴的外周表面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以及
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与润滑油槽连通,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内部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包括两个螺旋槽,每个螺旋槽用于在马达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进行独立的润滑油流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曲轴,其中用于在正常旋转过程中进行润滑油流动的螺旋槽比用于在反向旋转过程中进行润滑油流动的螺旋槽的长度更长。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包括:螺旋槽,用于在马达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流动;以及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进行润滑油流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曲轴,其中螺旋槽用于在沿使曲轴产生较大负载的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流动。
33.根据权利要求29或31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并不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交叉。
34.根据权利要求29或31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在上端处并不彼此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4、29和31中之一所述的曲轴,其中销润滑油孔包括与这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一个公共孔,或者包括分别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两个独立孔。
36.根据权利要求4、29和31中之一所述的曲轴,其中轴润滑油孔包括与这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一个公共孔,或者包括分别与两个润滑油槽相连的两个独立孔。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包括:
至少一个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通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向曲柄销附近的位置延伸;
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直接与轴润滑油孔相连,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的内部从轴润滑油孔的顶端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以及
至少一个润滑油槽,该至少一个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或销润滑油孔连通,并沿驱动轴的外周表面向上延伸。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轴润滑油孔包括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偏心的孔。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轴润滑油孔包括两个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偏心的孔。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轴润滑油孔包括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同轴的孔。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为单个螺旋槽。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单个螺旋槽的上端和底端分别与轴润滑油孔相连。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单个螺旋槽包括并不在相同直线上对齐的上端和底端。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单个螺旋槽用于在沿使曲轴产生较大负载的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流动。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包括沿相对方向延伸的两个螺旋槽。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曲轴,其中每个螺旋槽都包括与轴润滑油孔相连的底端以及相对于轴润滑油孔封闭的上端。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螺旋槽包括分别彼此相连的上端和底端。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螺旋槽并不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彼此交叉。
4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包括一个或两个直槽,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进行润滑油流动。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曲轴,其中各直槽包括与轴润滑油孔相连的底端以及相对于轴润滑油孔封闭的上端。
5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曲轴,其中销润滑油孔包括单个公共的孔或两个独立孔。
52.一种在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包括:
驱动轴,该驱动轴插入可逆马达中,用于沿与马达相同的方向与该马达一起旋转;
平衡配重,该平衡配重在驱动轴的顶端,用于在旋转过程中防止振动;
曲柄销,该曲柄销在平衡配重的顶表面上,并偏离驱动轴的中心,该曲柄销通过偏心调节部件与活塞上的连杆相连;以及
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用于在马达的正常方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分别使润滑油流动,它包括:
轴润滑油孔,该轴润滑油孔穿过驱动轴的内部沿纵向方向从驱动轴的底端延伸到一定高度处;
一个直润滑油槽,该直润滑油槽与轴润滑油孔连通,并在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上延伸一定长度,用于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进行润滑油流动;以及
销润滑油孔,该销润滑油孔与润滑油槽连通,并穿过平衡配重和曲柄销内部一直延伸到曲柄销的顶部;
因此,根据压缩容量随旋转方向的变化而将马达的正常方向旋转力或反向旋转力传递给用于压缩制冷剂的连接驱动部件,并且不管马达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通过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润滑油通道将润滑油稳定供给所需的传动部件。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形成于驱动轴的外周表面中,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偏离曲柄销的轴线一定角度。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底端形成于离驱动轴的轴颈的底端一定高度处。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偏离角度最大为40°。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曲轴,其中该高度为最小5mm。
57.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的磨损,该偏离角度的最佳值为22°-33°。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的磨损,该高度的最佳值为10mm-12mm。
59.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偏离角度的最佳值是20°-40°。
60.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该高度的最佳值为7mm-15mm。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曲轴,其中且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该偏离角度的最佳值为30±5°。
62.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曲轴,其中为了抑制曲轴磨损和有一定润滑油供给量,该高度的最佳值为10±2mm。
6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宽度小于3mm。
6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深度大于2.5mm。
6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是单个直槽,它包括局部螺旋槽。
66.根据权利要65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局部螺旋槽与直槽的上部连续。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曲轴,其中该局部螺旋槽用于在沿使曲轴产生较重负载的方向旋转时进行润滑油供给。
68.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曲轴,其中该润滑油槽的上端和底端偏离角度10°-30°。
69.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曲轴,其中润滑油槽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充润滑油槽,该润滑油槽在驱动轴的轴颈的底部,用于向径向轴承的底部供给润滑油。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与轴颈中部的凹口部分连通,并延伸到轴颈底端附近的位置处。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宽度小于2mm。
72.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底端位于比驱动轴的轴颈的底端高超过3mm的位置处。
73.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在驱动轴上偏离润滑油槽的角度大于90°。
74.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为直槽。
75.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曲轴,其中该补充润滑油槽为螺旋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KR2001/002185 WO2003052271A1 (en) | 2001-12-17 | 2001-12-17 | Crank shaft in dual capacity compress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2970A true CN1492970A (zh) | 2004-04-28 |
CN1255630C CN1255630C (zh) | 2006-05-10 |
Family
ID=1919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230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630C (zh) | 2001-12-17 | 2001-12-17 | 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00743B2 (zh) |
EP (1) | EP1456538B1 (zh) |
JP (1) | JP4105632B2 (zh) |
CN (1) | CN1255630C (zh) |
AU (1) | AU2002216447A1 (zh) |
BR (1) | BR0116926B1 (zh) |
DE (1) | DE60136231D1 (zh) |
DK (1) | DK1456538T3 (zh) |
MX (1) | MXPA03007369A (zh) |
WO (1) | WO2003052271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5797C (zh) * | 2004-11-05 | 2009-01-2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封闭式压缩机的框架结构 |
CN102364101A (zh) * | 2011-11-11 | 2012-02-29 |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泵油系统 |
CN101842591B (zh) * | 2007-08-31 | 2012-10-10 |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 |
CN105041610A (zh) * | 2015-07-07 | 2015-11-11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具有其的曲轴组件和活塞式压缩机 |
CN106438279A (zh) * | 2016-09-06 | 2017-02-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的曲轴油路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CN106979140A (zh) * | 2016-01-19 | 2017-07-25 |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 包括润滑油泵送系统的变速冷却压缩机 |
CN108894826A (zh) * | 2018-08-13 | 2018-11-27 | 蒋国章 | 一种用于助力自行车的气动马达动力系统及其方法 |
CN109083923A (zh) * | 2017-06-14 | 2018-12-25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曲轴、滚动转子式微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
CN111836963A (zh) * | 2018-01-19 | 2020-10-27 | 思科普有限责任公司 | 曲轴 |
CN114810600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曲轴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CN115199504A (zh) * | 2021-04-14 | 2022-10-1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N115199507A (zh) * | 2021-04-14 | 2022-10-1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N115199506A (zh) * | 2021-04-14 | 2022-10-1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2216447A1 (en) * | 2001-12-17 | 2003-06-30 | Lg Electronics Inc. | Crank shaft in dual capacity compressor |
JP4211351B2 (ja) * | 2002-10-21 | 2009-01-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レシプロ型電動圧縮機 |
JP2005140066A (ja) * | 2003-11-10 | 2005-06-02 | Hitachi Ltd | 流体圧縮機 |
AU2003289521A1 (en) | 2003-12-20 | 2005-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Dual capacity compressor |
JP4158746B2 (ja) * | 2004-06-28 | 2008-10-0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動圧縮機 |
US20100158711A1 (en) * | 2006-11-13 | 2010-06-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mpressor |
KR101245024B1 (ko) | 2008-05-12 | 2013-03-18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냉동 냉장 장치 |
KR20110054813A (ko) * | 2009-11-18 | 2011-05-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기 |
KR20110098482A (ko) * | 2010-02-26 | 2011-09-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변속 압축기 |
KR20120042494A (ko) * | 2010-10-25 | 2012-05-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밀폐형 압축기 |
ES2577933T3 (es) * | 2010-11-11 | 2016-07-19 |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 Compresor hermético que comprende un miembro de aspiración de aceite |
BRPI1009161B8 (pt) * | 2010-12-06 | 2022-02-01 | Embraco Ind De Compressores E Solucoes Em Refrigeracao Ltda | Eixo de manivelas para um compressor alternativo de refrigeração |
WO2013097971A1 (en) * | 2011-12-28 | 2013-07-04 | Arcelik Anonim Sirketi | A hermetic compressor comprising an oil sucking member |
JP5612628B2 (ja) * | 2012-04-20 | 2014-10-2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密閉型圧縮機 |
JP5878432B2 (ja) * | 2012-06-14 | 2016-03-08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スクリュ圧縮機 |
JP5652497B2 (ja) * | 2013-03-29 | 2015-01-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圧縮機 |
WO2015129184A1 (ja) * | 2014-02-25 | 2015-09-0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
JP6300931B2 (ja) * | 2014-07-31 | 2018-03-2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往復動圧縮機 |
KR102227089B1 (ko) * | 2014-12-18 | 2021-03-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기 |
US10145462B2 (en) * | 2016-08-25 | 2018-12-04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Shaft internal lubrication with rifling grooves |
CN106337872A (zh) * | 2016-09-20 | 2017-01-18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曲轴油路结构及具有其的曲轴和压缩机 |
AT15828U1 (de) * | 2016-12-27 | 2018-07-15 | Secop Gmbh | Schmiermittelaufnahme für einen kältemittelkompressor und kältemittelkompressor |
JP6933729B2 (ja) | 2018-04-13 | 2021-09-08 | 安徽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Ltd. | 圧縮機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用の偏芯ブッシュ、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アセンブリ及び圧縮機 |
CN110953140B (zh) * | 2018-09-26 | 2020-12-0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N115066555A (zh) * | 2020-01-17 | 2022-09-16 | Nidec全球电器巴西有限公司 | 用于在压缩机中输送润滑油的系统 |
JP7507961B2 (ja) | 2021-04-14 | 2024-06-28 | 安徽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インバータ圧縮機及び冷凍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5594A (ja) * | 1982-07-21 | 1983-02-15 | Hitachi Ltd | 全密閉形電動圧縮機用回転軸 |
US4479419A (en) * | 1982-11-02 | 1984-10-30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Dual capacity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
GB2270351B (en) | 1992-09-07 | 1996-06-19 |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Ind | Crankshaft lubrication system |
US6092993A (en) * | 1997-08-14 | 2000-07-25 | Bristol Compressors, Inc. | Adjustable crankpin throw structure having improved throw stabilizing means |
US6099259A (en) * | 1998-01-26 | 2000-08-08 | Bristol Compressors, Inc. | Variable capacity compressor |
US5951261A (en) * | 1998-06-17 | 1999-09-14 |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 Reversible drive compressor |
KR20000038950A (ko) | 1998-12-10 | 2000-07-05 | 구자홍 | 압축기의 오일공급구조 |
JP3754256B2 (ja) * | 1999-12-27 | 2006-03-0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媒圧縮機 |
US6619926B2 (en) * | 2001-09-12 | 2003-09-16 |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 Cam and crank engagement for a reversible,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
AU2002216447A1 (en) * | 2001-12-17 | 2003-06-30 | Lg Electronics Inc. | Crank shaft in dual capacity compressor |
-
2001
- 2001-12-17 AU AU2002216447A patent/AU200221644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12-17 MX MXPA03007369A patent/MXPA03007369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2-17 US US10/468,114 patent/US71007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2-17 CN CNB018230598A patent/CN12556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2-17 DK DK01275028T patent/DK1456538T3/da active
- 2001-12-17 EP EP01275028A patent/EP145653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7 WO PCT/KR2001/002185 patent/WO200305227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1-12-17 BR BRPI0116926-2A patent/BR0116926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2-17 JP JP2003553129A patent/JP41056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2-17 DE DE60136231T patent/DE6013623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5797C (zh) * | 2004-11-05 | 2009-01-2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封闭式压缩机的框架结构 |
CN101842591B (zh) * | 2007-08-31 | 2012-10-10 |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 |
CN102364101A (zh) * | 2011-11-11 | 2012-02-29 |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泵油系统 |
CN102364101B (zh) * | 2011-11-11 | 2014-10-08 |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泵油系统 |
CN105041610A (zh) * | 2015-07-07 | 2015-11-11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具有其的曲轴组件和活塞式压缩机 |
CN105041610B (zh) * | 2015-07-07 | 2017-11-07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具有其的曲轴组件和活塞式压缩机 |
CN106979140A (zh) * | 2016-01-19 | 2017-07-25 |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 包括润滑油泵送系统的变速冷却压缩机 |
CN106438279A (zh) * | 2016-09-06 | 2017-02-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的曲轴油路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CN109083923B (zh) * | 2017-06-14 | 2024-03-08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曲轴、滚动转子式微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
CN109083923A (zh) * | 2017-06-14 | 2018-12-25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曲轴、滚动转子式微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
CN111836963A (zh) * | 2018-01-19 | 2020-10-27 | 思科普有限责任公司 | 曲轴 |
CN108894826A (zh) * | 2018-08-13 | 2018-11-27 | 蒋国章 | 一种用于助力自行车的气动马达动力系统及其方法 |
CN114810600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曲轴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CN115199504A (zh) * | 2021-04-14 | 2022-10-1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N115199507A (zh) * | 2021-04-14 | 2022-10-1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N115199506A (zh) * | 2021-04-14 | 2022-10-1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55630C (zh) | 2006-05-10 |
BR0116926A (pt) | 2004-04-27 |
DE60136231D1 (de) | 2008-11-27 |
WO2003052271A1 (en) | 2003-06-26 |
US20040241013A1 (en) | 2004-12-02 |
MXPA03007369A (es) | 2003-12-04 |
DK1456538T3 (da) | 2009-01-26 |
EP1456538A1 (en) | 2004-09-15 |
BR0116926B1 (pt) | 2010-06-01 |
JP4105632B2 (ja) | 2008-06-25 |
JP2005513326A (ja) | 2005-05-12 |
AU2002216447A1 (en) | 2003-06-30 |
EP1456538B1 (en) | 2008-10-15 |
US7100743B2 (en) | 2006-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5630C (zh) | 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 | |
CN1118625C (zh) | 压缩机的活塞及活塞式压缩机 | |
CN1199013C (zh) |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 |
CN1105830C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137097A (zh) |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 |
CN1497182A (zh) | 压缩机 | |
CN1975147A (zh) | 高压泵 | |
CN1662744A (zh) | 密闭式压缩机 | |
CN1621685A (zh) | 密封式压缩机 | |
CN101042133A (zh) | 变排量叶片泵 | |
CN1143718A (zh) | 可变容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 |
CN1174938A (zh) | 可变容量压缩机及其组装方法 | |
CN1353795A (zh) | 小型压缩机 | |
CN1961154A (zh) | 旋转式流体机械 | |
CN1207493C (zh) | 具备多级排气系统的旋转倾斜轴式气体压缩机 | |
CN1661238A (zh) | 两级旋转压缩机 | |
CN1862018A (zh) | 线性压缩机及其润滑油泵 | |
CN1834461A (zh) | 密闭型压缩机及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 |
CN1317511C (zh) | 卧式压缩机 | |
CN1882780A (zh) | 汽车的制冷剂压缩机 | |
CN1823224A (zh) | 具有优化的轴向间隙的齿轮泵 | |
CN1036021C (zh) | 封闭型电动压缩机 | |
KR100623434B1 (ko) | 이중용량 압축기의 크랭크샤프트 | |
CN1576595A (zh) | 油压泵 | |
JPH07243434A (ja) | 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潤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