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038A - 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70038A CN1470038A CNA018174639A CN01817463A CN1470038A CN 1470038 A CN1470038 A CN 1470038A CN A018174639 A CNA018174639 A CN A018174639A CN 01817463 A CN01817463 A CN 01817463A CN 1470038 A CN1470038 A CN 14700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reader
- load modul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 modulation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Wire Bond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Hard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感耦合进行运作的非接触集成电路(CIC)阅读器(RD1),它包括用于发射交变磁场(FLD1)的天线电路(LCR1),用于向该天线电路施加交变激发信号(S1)的装置(OSC1,MDC1),根据要传输的数据用于调制出现在天线电路(LCR1)中的天线信号(SA1)幅度的装置(MP1,MDC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阅读器包括用于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MP1,PGP1,LG,MDC1),这些装置用来抑制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激发信号(S1),并且当要传输数据的时候,向天线电路施加负载调制信号(SX1),该负载调制信号能够扰动由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并能够被这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探测到。本发明可应用于在两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之间数据的传输。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感耦合的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以及数据传输。
如图1大致所示,一种利用电感耦合运作的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10是一种有源系统,这种系统借助天线电路11发射交变磁场FLD,并对所发射的磁场幅度进行调制来发射数据。而非接触集成电路20是一种无源的不发射磁场的设备,它包括可比喻为变压器次级绕组的天线电路21,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由该阅读器的天线电路11构成。由阅读器发射的磁场FLD在集成电路的天线电路中产生感应交变电压Vac,这个感应电压复制了该磁场的幅度调制,能够使集成电路10在感应电压Vac滤波和解调之后,接收该阅读器发射的数据。此外,非接触集成电路20利用负载调制向这样一种阅读器发射数据,即,借助被负载调制信号Sx驱动的开关使天线电路短路来进行发射。天线短路对磁场FLD产生的扰动通达到阅读器10的天线电路上。所以后者能够利用对其天线电路11中出现的信号进行滤波,抽取出负载调制信号Sx,并从信号中把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数据推绎出来。
参考,例如,ISO标准14443-2/A或14443-2/B或ISO1569,此后称为“ISO/A”,“ISO/B”和“ISO15”,非接触阅读器的天线电路由频率为13.56MHz的交变信号激发,利用对磁场幅度进行通过量为100%(ISO/A),10%(ISO/B)或10%-30%(ISO15)的调制,使数据传输到非接触集成电路。利用负载调制使数据传输到阅读器是这样进行的:或者借助Manchester编码(标准ISO/A)或BPSK(标准ISO/B)的847KHz副载波,或者借助Manchester或FSK编码(ISO15)的423KHz副载波。
目前,利用电感耦合进行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电子支付和存取控制(智能卡和电子标记)方面以及在产品鉴别(电子标签)方面,将非接触集成电路安在便携式座体(塑料卡片、标签座体)上,天线线圈就在座体内集成。天线线圈有时直接集成在集成电路(“芯片线圈”)的硅片上,以所谓“接近”敷涂的方式使通信的最大距离短到几个毫米量级。
在很多应用中,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的形式为固定终端。但是,这些非接触终端能够把与所进行运作有关的各种不同信息记录下来,因为有时候需要把它们收集起来,以便正确管理该装置。所以,存取控制终端能够记录每次开门的日期,时间以及对于请求开门标记的鉴定。类似地,自动支付终端能够记录每次交易的时间以及和对于支付卡片的鉴定。如果应用中包含几个终端,有时就值得利用一种数据集中系统来收集这种信息。所以,为了收集记录的信息,需要提供基本的电缆设施,把集中系统与每个终端连接起来。在其它应用中,阅读由一个终端记录的数据是利用终端阅读器人工进行的,该阅读器包括一种插入该终端输出端口的接头。
阅读固定终端内数据的各种运作如果用人工进行,则冗长乏味,或者,如果要求有基本的电缆设施时,则又很费钱。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这个缺点。
更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的装置,它能够阅读由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记录的数据。
为达到这个目标,本发明的一个想法是提供一种能够切换到无源运作模式的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在这种无源模式下,该阅读器不发射磁场,并相关于另一个好象是非接触集成电路的阅读器进行运作。换句话说,这种阅读器能够按照负载调制原理向另一个阅读器发射数据,并利用对这另一个阅读器所发射的磁场进行调制,而接受它发射的数据。
由于本发明利用把两个非接触阅读器中的一个切换为无源运作模式,从而使得两个阅读器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两个阅读器之间不需要任何机械接触就可以交换数据。第一个阅读器比方是一种必须从中读出数据的固定终端,而第二个阅读器比方是一种便携式阅读器,用于在一天结束时从该终端抽取数据。
此外,应用中如果几台终端相互靠得很近,每台终端都能切换到无源模式向邻近的终端发射数据或者从它那里接收数据,所以每台终端都能够被用作为一个中继站似的,从终端到终端传播数据。
本文中,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在两个阅读器之间按照负载调制原理进行数据传递的方法,方法要实施简单,不需要提供能使两个阅读器之中一个的天线电路短路的负载调制开关。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制作一台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对这种类型的无源模式运作在国际申请PCT/FR00/00742和PCT/FR/00712中已有介绍,本发明将尽量减少有关这个阅读器资料的修改量,来得到所希望的结果。
为了这个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想法是给第一个阅读器的天线电路施加一种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该信号的变化能够扰动第二个阅读器发射的磁场,并能使第一个阅读器天线电路短路,而在第二个阅读器天线电路中获得一种等价的负载调制。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耦合数据发射--接收设备,该设备包括天线电路,为输送交变信号以激发该天线电路的装置,以及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该模拟装置用于在要发射数据时,向该天线电路施加一种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该负载调制信号能够扰动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发射的磁场,并能够被该阅读器探测到,好象它是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一种负载调制信号。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包括激发信号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比该激发信号的周期长。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包括激发信号脉冲群,单个群内的脉冲以确定频率发射,这个确定频率比该激发信号的频率低。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逻辑“0”,即参考电位,和高阻抗态。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逻辑“0”,即参考电位,和逻辑“1”,即直流电压。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至少由微处理器的一个端口控制。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本设备包括一种有源运作模式,该模式以一种基本不变的方式向天线电路施加激发信号,利用对天线电路发射的磁场幅度进行调制来发射数据,设备在有源模式时,能够与非接触集成电路进行对话,本设备还包括一种无源运作模式,该模式利用能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向天线电路施加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来发射数据,设备在无源模式时能够与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进行对话。
在无源运作模式中,优选使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至少在不向天线电路施加负载调制信号的时候,能抑制向天线电路施加基本上不变的激发信号。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这种向天线电路施加激发信号的抑制是由微处理器的端口控制的。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本设备包括能够从天线电路中出现的天线信号中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负载调制信号的装置,以及能够从天线信号中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发射的幅度调制信号的装置。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抽取幅度调制信号的装置以及抽取负载调制信号的装置包括一个共用的与天线电路相连接的滤波器电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电感耦合在两个非接触集成电路之间传递数据的方法,每个阅读器都包括发射交变磁场的天线电路,向天线电路施加交变激发信号的装置,以及对所发射磁场幅度进行调制的装置,该方法包括,至少在第一个阅读器中,提供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装置的措施,以便使第一个阅读器的运作象非接触集成电路一样。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本方法包括,当要发射数据时,向天线电路施加负载调制信号的步骤,该负载调制信号能够扰动由另一个阅读器发射的磁场,并被这另一个阅读器探测到,并且能够,至少在不施加该负载调制信号的时候,抑制向天线电路施加激发信号。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包括一种交变信号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比该交变信号的周期长。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包括激发信号脉冲群,单个群内的脉冲以确定频率发射,这个确定频率比该激发信号的频率低。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逻辑“0”,即参考电位,和高阻抗态。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逻辑“0”,即参考电位,和逻辑“1”,即直流电压。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本方法包括,为象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阅读器提供滤波器装置的措施,该滤波器装置能够从该阅读器的天线信号中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负载调制信号,还能够从该天线信号中抽取由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发射的幅度调制信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向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发射数据的方法,所利用的设备包括天线电路和输送交变信号以激发该天线电路的装置,该方法包括向天线电路施加具有两种状态负载调制信号的措施,该负载调制信号能够扰动由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发射的磁场,并能被该阅读器探测到,好象它是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一种负载调制信号。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包括激发信号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比该激发信号的周期长。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包括激发信号脉冲群,单个群内的脉冲以确定频率发射,这个确定频率比该激发信号的频率低。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逻辑“0”,即参考电位,和高阻抗态。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该负载调制信号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逻辑“0”,即参考电位,和逻辑“1”,即直流电压。
下面对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一些目标、特点和优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在描述按照本发明的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时,借助了,不过也不局限于,以下附图:
-前面描述过的原理图1表示的是一种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和一种非接触集成电路,
-图2是按照本发明一种阅读器的一个实施方案例子的接线图,
-图3A-3D是电信号的时间关系图,表示的是阅读器在有源模式下,在与非接触集成电路进行通信过程中的运作情况,以及
-图4A-4E是电信号的时间关系图,表示的是阅读器在无源模式下,在与另一个阅读器进行通信过程中的运作情况。
对于按照本发明的一种阅读器的描述
图1是按照本发明阅读器RD1的接线图,这个阅读器最初是用来与非接触集成电路交换数据的。从阅读器RD1的一般特点来看,人们对其结构已了解得很清楚,而且在国际申请PCT/FR00/00742和PCT/FR/00712中已经有所描述。
阅读器RD1与传统阅读器基本上的差别在于阅读器RD1包括能用于切换到无源运作模式的装置,以无源模式运作的阅读器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的运作,能与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进行对话。
下面参考标准ISO/A和ISO/B,但又不受其限制,来对阅读器RD1进行描述,这两个标准的特点在导言中已经提及。因此这里给出的过滤器截止频率,信号振荡频率以及下面提到的编码协议都只是作为举例。
阅读器RD1传统上包括微处理器MP1,存储器MEM1,外部天线电路LCR1,振荡器OSC1,幅度调制电路MDC1以及数据抽取电路EXTC1。天线电路LCR1包括线圈Lr1和与其并联的电容Cr1,其共振频率为13.56MHz。振荡器OSC1输送频率为13.56MHz的激发信号S1,该信号通过调制电路MDC1施加到天线电路LCR1上。信号S1还作为时钟信号H施加给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P1由直流电压Vcc供电,MP1包括端口P1-P8,它们可以被置“0”(地),置“1”(Vcc)或者置为高阻抗态(HZ)。这里,端口P1-P7是输出端口,而端口P8是输入端口。
存储器MEM1包括非易失区域,诸如ROM或EEPROM-型区域,在这种区域记录了各种不同的传统程序,特别是微处理器的操作系统OS,用于管理协议以便利用幅度调制发射数据的程序PGA1,以及用于管理协议以便接收由非接触集成电路按照负载调制原理发射的数据的程序PGA2。
按照本发明,存储器MEM1还包括用于管理协议以便接收由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发射的数据(利用对外部磁场幅度进行调制)的程序PGP1,以及用于管理协议以便利用负载调制来发射数据的程序PGP2。这些程序能够使阅读器RD1以无源模式运作,并采用为非接触集成电路提供的数据发射-接收协议。
调制电路MDC1包括这里是NMOS型的晶体管T1,其栅极接收信号S1,其源级与地连接。调制晶体管T1的漏极通过电容C1与天线电路LCR1连接,并通过电感L1或者“冲击”电感与微处理器MP1的端口P1-P4连接。按照本发明,信号S1通过逻辑门LG,这里是与门,施加到调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上,逻辑门LG接收信号S1和由微处理器通过端口P5在输入处输送的控制信号CMD。
数据抽取电路EXTC1包括置于频率847KHz的带通滤波器BPF1和截止频率为847KHz的低通滤波器LPF1。带通滤波器BPF1包括例如并联的电感,电容,电阻和二极管,低通滤波器LPF1包括并联的电阻和电容。滤波器BPF1和LPF1各有一个端点相应与微处理器2的端口P6和P7连接。滤波器BPF1和LPF1各自的另一个端点与公共结点N1连接,该结点N1连接到放大器元件的输出端。这里,放大器元件是FET型的晶体管T2,其漏极与结点N1连接,其源级与地连接。此外,结点N1通过放大器AMP1和触发器TRG1与微处理器的端口P8连接,触发器TRG1对放大器输送的信号进行变换。数据抽取电路EXTC1还包括半波整流器DR1和截止频率在1兆赫兹量级的低通滤波器LPF2。半波整流器DR1与天线电路LCR1连接,其输出施加到低通滤波器LPF2的输入端。滤波器LPF2的输出通过退耦电容C2和下拉电阻R1施加到放大器元件T2的输入端(这里是场效应管FET的栅极)。
现在来讨论阅读器RD1以有源模式的运作和阅读器以无源模式的运作。
以有源模式运作
阅读器以有源模式运作本来是传统的,它首先包括发射磁场FLD1。微处理器MP1的端口P1-P4处于1,信号CMD处于1。电路MDC1的输出向天线电路输送激发信号S1,具有相同频率的天线信号SA1便在天线电路LCR1中出现,引起能激活待发射的非接触集成电路的磁场FLD1。
作为例子在图1中表示了这样一种非接触集成电路CIC,在图1中它与阅读器RD1相对。电路CIC是一种集成电路,能够用于非接触智能卡、非接触电子标记、非接触电子标签等等方面。该电路CIC配备有天线电路LCP,LCP包括与电容Cp并联的线圈Lp。电路CIC包括这里是NMOS晶体管的负载调制开关TM,组件逻辑电路或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UC,调制器电路MODC,其输出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还包括与天线电路LCP连接的数据抽取电路EXTC3,二极管整流器PD以及分频器电路DIVC。开关TM通过负载电阻RM与天线电路LCP的端点连接。
阅读器RD1发射的磁场FLD1产生感应电压Vac出现在线圈Lp的端点。电压Vac被二极管电桥PD整流,电桥PD的输出给电路CIC输送电源电压Vcc。另外,电压Vac的振荡频率13.56MHz由电路DIVC分频,电路DIVC的输出输送发射到电路MODC的847KHz的副载波。
阅读器RD1和电路CIC之间的数据交换由图3A-3D表示。这些图形的左边涉及向电路CIC发射数据(发射模式),右边涉及接收由集成电路发射的数据(接收模式)。
A-向集成电路发射数据
当数据DT要向电路CIC发射时,阅读器RD1的微处理器MP通过端口P1-P4输送出按照确定协议编码的幅度调制信号SM1。图3A中的例子表示的是待发射的数据DT,图3B中的例子表示的是编码的信号SM1。传统上,编码的含义是,当发射的位处于0的时候,将信号SM1暂时置0,当发射的位处于1的时候,将信号SM1维持为1。信号SM1置0便阻塞了电路MDC1的晶体管T1,使天线信号SA1无效,就不能再向天线电路施加激发信号S1。这样,图3C表示的磁场FLD1在发射的位是0的时候具有短的幅度调制,而当发射的位是1的时候没有幅度调制(脉冲编码)。如同申请PCT/FR00/00742和PCT/FR/00712中描述的,当所有端口P1-P4置0的时候,通过的调制为100%(ISO/A编码),但是当把端口P1-P4中的某些端口置于高阻抗态HZ,而其余端口保持为0的时候(不是所有端口置0),通过的调制也可能会低于100%,比方10%(ISO/B标准)。
电路CIC中的幅度调制信号SM1是利用电路EXT3从感应电压Vac抽取的,并被施加到中央处理单元UC用于对接受的数据DT解码。
B-接收集成电路发射的数据
这里将假定集成电路向阅读器RD1发射数据DT(图3A,右边)。数据DT按照选定的协议进行编码并施加到电路MODC上,电路MODC向晶体管TM的栅极施加负载调制信号SX1。如图3D所示的例子,信号SX1是对副载波Fsc应用Manchester编码(标准ISO/A)的结果。信号SX1也还可以是对副载波Fsc应用BPSK编码(标准ISO/B)的结果。
阅读器RD1中端口P6和P7的作用是开关滤波器,同时还保证为滤波器供应电源。当端口P6,P7都处于高阻抗时,滤波器BPF1,LPF1互不连接(以断路方式),且结点N1处于高阻抗。当端口P6和P7其中之一置1,而另一个仍然维持为高阻抗,则相应的滤波器BPF1,LPF1投入运作。所以,微处理器2端口P6在信号SX1是用Manchester编码(标准ISO/A)时,选择并激活低通滤波器,或者在信号SX1是用BPSK编码(标准ISO/B)时,选择带通滤波器BPF1。
负载调制信号SX1首先被电路EXTC1的低通滤波器LPF2排除了13.56MHz的成分,从天线信号SA1中被抽取出来,并施加到放大器元件T2的输入端。借助端口P6,P7选定的滤波器BPF1或LPF1,通过排除副载波Fsc,能够对要抽取的信号SX1进行包线。信号SX1的包线被放大器AMP1放大并由触发器TRG1变换后,送到微处理器的端口P8等待解码。
一般来说,低通滤波器LPF1能把频率低于或等于847KHz的任何形式的信号SX1进行频率解调,包括当信号SX1是一种没有副载波的二进制信号。当信号SX1发生编码(BPSK)相位跳跃,而且频率是847KHz的时候,带通滤波器更加适用于对信号SX1进行相位解调。
以无源模式运作
需要提醒的是本发明的目标是利用阅读器RD1去模拟一种非接触集成电路的运作,使得能够在阅读器RD1和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作为一个例子,在原理图1中表示的另一个阅读器RD2与阅读器RD1相对。阅读器RD2在这里和阅读器RD1的结构相同,包括由线圈Lr2和电容Cr2组成的天线电路LCR2,微处理器MP2,存储器MEM2,调制电路MDC2,输送通过调制电路向天线电路施加激发信号S2的振荡器OSC2,以及与天线电路连接的数据抽取电路EXTC2。
利用储存在寄存器REG1的位Bm或特征位(flag)可把阅读器RD1切换到无源运作模式,寄存器REG1的输出是与微处理器MP1的输入E1连接的。利用逐个查询(循环阅读寄存器)或者利用中断,可以发现特征位Bm的值,当特征位Bm有确定值的时候,比方“1”,微处理器把阅读器RD1切换到无源模式。实际上,特征位Bm的值可以利用阅读器RD1盒子上的开关或者按钮(未画出)用手去改变,或者由微处理器自己去更改。例如,对应于存储器MEM1里记录数据的阅读,微处理器可以由程序安排在一天或一月内的某个时刻切换到无源模式。向无源模式的切换还可以通过给用户提供有两个运作选项菜单的方式来进行。这个实施方案适用于便携式阅读器,用来阅读安装在终端、将被转为无源模式运作的固定阅读器的。
阅读器RD1在无源模式下的运作,首先是不产生磁场FLD1,在阅读器RD1和RD2之间一直存在的只有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为了使阅读器RD1的天线电路“沉默”,使信号CMD置0(端口P5),端口P1-P4置于高阻抗态。这样,信号S1被逻辑门LG阻塞,不能达到调制电路MDC1的晶体管T1,晶体管T1的栅极被门LG的输出维持为0。在另一种情况下,微处理器让端口P1-P4维持为0,晶体管T1仍然还是被阻塞,与施加在它栅极上的信号无关。
现在参考图4A-4E来描述用无源模式发射或接受数据的例子。这些图形的左边涉及用阅读器RD1接收数据,这些图形的右边涉及用阅读器RD1发射数据。
A-用阅读器RD1接收数据
用阅读器RD2发射的数据可以很方便地用数据抽取电路EXTC1进行阅读,电路EXTC1由于其结构和安排,能够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两种信号:负载调制信号(上述的信号SX1)和幅度调制信号。
这点可以从图4A和4C看出,图4A和图4C分别表示了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和在阅读器RD1的天线电路LCR1中由于感应而出现的天线信号SA1。从图3A可以看到场FLD2的幅度具有调制深度(按照选择的编码,或者是100%或者是10%)。磁场FLD2的包线是幅度调制信号SM2的图象(图4D),由微处理器MP2施加给它的调制电路MDC2。从图4C可以看出,天线信号SA1复制了场FLD2的幅度变化,因此天线信号SA1的包线也是调制信号SM2。为了抽取天线信号SA1的包线,微处理器MP1将端口P7置“1”,以选择低通滤波器LPF1。13.56MHz的载波被位于放大器元件T2输入端的滤波器LPF2移走,剩余的频率被滤波器LPF1消除。所以,在用放大器AMP1和触发器电路TRG1进行变换后,在微处理器的端口P8上又再次发现了幅度调制信号SM2。
微处理器MP1借助上面提到的程序PGP1对调制信号SM2进行解码,程序PGP1包含的解码运算是为非接触集成电路提供的,从而把阅读器RD2发射的数据从中推绎出来。
B-利用负载调制向阅读器RD2发射数据
本发明在这里的一个目标是,在无需添加与阅读器RD1天线电路LCR1并联的负载调制开关(具有在集成电路CIC天线电路端点处给出的开关TM的类型)的情况下,能在阅读器RD2的天线电路LCR2中产生负载调制信号SX2。
为了这个目的,本发明的想法是利用调制电路MDC1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一种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该负载调制信号能够对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产生扰动。这种扰动必须具有足够强度通达到天线电路LCR2上,以便能够被阅读器RD2的数据抽取电路EXTC2探测到。
下面表1描述了根据施加的控制信号CMD和SM1,电路MDC1的各种输出状态。这里,由电路MDC 1输送的信号用SX2表示,以区别于该阅读器在以有源模式运作时,由同一个电路输送的信号S1。在表格左边第一列用“A”-“F”代表各种输出状态。为了使磁场FLD2产生可被阅读器RD2探测到的扰动,以便作为一种负载调制信号,根据本申请人进行的研究和实验,可以选择三种负载调制方法MDC1。
下面在表2中归纳了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交变的状态A和状态B,使得由电路MDC1输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包含“0”和“1”的交替变化。从电的观点来看,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0”等于将它连接到地GND(通过电容C1)或者连接到任何一个代表逻辑“0”的参考电位。向天线电路施加“1”等于向它施加(还是通过电容C1)微处理器的直流电压Vcc,或者任何一个其它代表逻辑“1”的直流电压。
下面在表3中归纳了第二个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交变的状态A和状态C,使得由电路MDC1输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一种在状态“0”(地或参考电位)和高阻抗态HZ之间的交替变化。施加高阻抗态等于把天线电路LCR1置于开路。
下面在表4中归纳了第三个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交变的状态D和状态E,使得由电路MDC1输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借助由振荡器OSC1输送的信号S1,能够包括一种在状态“0”(地)和天线电路LCR1的交变激发状态之间的交替变化。
表1:电路MDC1提供的各种可能的调制
状态 | CMD | SM1 | 电路MDC1输送的信号SX2 |
A | 0 | 0 | 0 |
B | 0 | 1 | 1 |
C | 0 | HZ | HZ |
D | 1 | 0 | 0 |
E | 1 | 1 | S1(13.56MHz) |
F | 1 | HZ | HZ |
表2:(电荷调制-方法1)
状态 | CMD | SM1 | SX2 |
A | 0 | 0 | 0 |
B | 0 | 1 | 1 |
表3:(电荷调制-方法2)
状态 | CMD | SM1 | SX2 |
A | 0 | 0 | 0 |
C | 0 | HZ | HZ |
表4:(电荷调制-方法3)
状态 | CMD | SM1 | SX2 |
D | 1 | 0 | 0 |
E | 1 | 1 | S1(13.56MHz) |
按照本申请人进行的试验,这三种方法都能使阅读器RD2的天线电路中引起一种扰动信号,该信号可用阅读器RD2的数据抽取电路EXTC2探测到,被抽取电路EXTC2将其成分13.56MHz滤波后,给出与传统的负载调制信号等价的信号SX2′。
第三种方法的优点是提供的最大通信距离显然比前面两个方法的大,因为向天线电路施加交变信号脉冲S1引起磁场脉冲FLD1的发射,磁场脉冲由阅读器RD2探测,而阅读器RD2所在的位置比无源的负载调制产生的扰动距离要远。与纯粹是无源的传统负载调制相比,按照第三种方法得到对磁场的扰动可以有资格被认为是由于发射交变磁场脉冲而产生的“膺有源负载调制”。所以第三种方法构成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虽然本发明并不排除其它方法。
此外,从表4可以看出,负载调制信号SX2在“0”和信号脉冲S1之间交变,输送信号SX2不要求把控制信号CMD置0。所以这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不要逻辑门LG,信号S1可以一成不变地施加在调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上。
图4B表示了当按照Manchester编码发射数据,并按照第三种负载调制方法的时候,信号SX2的情况。发射“1”将产生一系列脉冲I1,I2…,随后没有脉冲出现,发射“0”将没有脉冲出现,随后是一系列脉冲I1,I2…。脉冲I1,I2…是在频率为847KHz(负载调制副载波)情况下发射的,这个频率是由微处理器MP1利用分时钟信号H(信号S1)计算得到的。每个脉冲由信号S1一系列的交变构成。
在表示天线信号SA1的图4C上可以看出,向天线电路LCR1每施加一个脉冲的结果将使天线信号SA1的幅度增加,相当于发射一个磁场FLD1脉冲。与发射脉冲的同时,天线信号SA1包含由振荡器OSC1发射的激发信号S1(主要的)和感应信号S2′(在S1之前可忽略不计)的组合,这里,S2′是阅读器RD2振荡器OSC2发射的激发信号S2的图象。在发射脉冲期间之外,天线信号SA1只由感应信号S2′组成,而且其幅度取决于两个阅读器之间感应耦合的比率。
脉冲I1,I2…通达到阅读器RD2的天线电路上,并被电路EXTC2抽取,该电路向微处理器MP2输送如图4E所示的信号SX2′。信号SX2′是信号SX2的包线(即,将S1于13.56MHz的成分滤波后,脉冲I1,I2…的包线),与传统的负载调制信号,例如图3D中表示的信号SX1等价。信号SX2′由微处理器MP2解码,从而把阅读器RD1发射的数据DT从中推绎出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本发明的阅读器进行变更和实施不同的方案都是可以的。虽然上面参考的是ISO标准14443-2/A或14443-2/B,但是按照本发明的阅读器,可以用于按照其它任何基于负载调制原理的通信协议的无源模式运作,特别是在导言中提到过的协议ISO1569。按照本发明的阅读器还可以用于专门以无源模式的运作。这种情况下,“阅读器”这个术语就不再有其传统的意义了,而是一种以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的方式用于阅读数据的设备,它既不是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也不是非接触集成电路(由于它有产生交变磁场的能力)。另外,虽然上面曾经指出,按照本发明的阅读器在切换为无源模式时停止发射磁场,但是磁场仍然能够在发射数据期间(即,施加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的期间)之外进行发射。实际上,当阅读器以无源模式运作与另一个阅读器对话的时候,发射磁场看起来是不必要的。
所以,按照本发明的阅读器或者设备可以在不同的应用中予以采用,特别是在阅读安装在固定终端里的非接触阅读器记录的数据的场合中。
Claims (23)
1.感应耦合数据发射-接收设备(RD1),所述设备(RD1)包括天线电路(LCR1)和用于输送交变信号(S1)的装置(OSC1,MDC1),该交变信号用于激发天线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RD1)包括用于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MP1,PGP1,LG,MDC1),这些装置被安排用于,当要发射数据时,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该负载调制信号能扰动由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并能被该阅读器(RD2)探测到,就好象它是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一种负载调制信号(SX2′)。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激发信号(S1)的脉冲(I1,I2…),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比该激发信号的周期长。
3.按照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激发信号(S1)的脉冲(I1,I2…)群,单个群内的脉冲以确定频率发射,这个确定频率比该激发信号的频率低。
4.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
-逻辑“0”,即,参考电位,以及
-高阻抗态。
5.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
-逻辑“0”,即,参考电位,以及
-逻辑“1”,即,直流电压。
6.按照权利要求1-5之一的设备,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至少受微处理器(MP1)的一个端口(P1-P4)的控制。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种有源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激发信号(S1)以基本上不变的方式施加在天线电路上,利用对天线电路发射磁场(FLD1)的幅度进行调制来发射数据,该设备在有源模式下能够与非接触集成电路(CIC)对话,以及
-一种无源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采用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利用向天线电路施加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来发射数据,该设备在无源模式下能够与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对话。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在无源模式下,用于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MP1,PGP1,LG,MDC1)被安排用于,至少在不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负载调制信号(SX2)的时候,抑制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基本不变的激发信号(S1)。
9.按照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抑制向天线电路施加基本不变的激发信号(S1)是由微处理器(MP1)的端口(P1-P5)控制的。
10.按照权利要求1-9之一的设备,其包括用于从天线电路中出现的天线信号(SA1)中,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CIC)发射的负载调制信号(SX1)的装置(EXTC1),以及用于从天线信号中,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发射的幅度调制信号(SM2)的装置(EXTC1)。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中抽取幅度调制信号(SM2)的装置以及抽取负载调制信号(SX1)的装置包括一个共用的与天线电路连接的滤波器电路(LPF1)。
12.在两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1,RD2)之间利用感应耦合运作来传递数据的方法,每个阅读器都包括用于发射交变磁场(FLD1,FLD2)的天线电路(LCR1,LCR2),用于向该天线电路施加交变激发信号(S1,S2)的装置(OSC1,OSC2,MDC1,MDC2)以及用于调制所发射磁场幅度(S1,S2)的装置(MP1,MP2,P1-P4,MDC1,MDC2)。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在第一个阅读器(RD1)中,提供用于模拟非接触集成电路运作的装置(MP1,PGP1,LG,MDC1),以及
-使第一个阅读器(RD1)象非接触集成电路一样运作。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包括步骤:
-当要发射数据时,向天线电路施加负载调制信号(SX1),该负载调制信号能够扰动由另一个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并能被这另一个阅读器探测到,以及
-至少在不施加负载调制信号(SX2)的时候,抑制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激发信号(S1)。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交变信号(S1)的脉冲(I1,I2…),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比该交变信号的周期长。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激发信号(S1)的脉冲(I1,I2…)群,单个群内的脉冲以确定频率发射,这个确定频率比该激发信号(S1)的频率低。
16.按照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
-逻辑“0”,即,参考电位,以及
-高阻抗态。
17.按照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
-逻辑“0”,即,参考电位,以及
-逻辑“1”,即,直流电压。
18.按照权利要求12-17之一的方法,包括步骤:在象非接触集成电路一样运作的阅读器中提供滤波器装置(EXTC1),该滤波器装置能够从该阅读器天线信号(SA1)中,抽取由非接触集成电路(CIC)发射的负载调制信号(SX1),并能够从天线信号(SA1)中抽取由另一个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发射的幅度调制信号(SM2)。
19.借助设备向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发射数据的方法,所述设备包括天线电路(LCR1)以及用于输送交变信号(S1)使该天线电路激发的装置(OSC1,MDC1),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向天线电路(LCR1)施加具有两种状态的负载调制信号(SX2),该负载调制信号能扰动由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RD2)发射的磁场(FLD2),并能被该阅读器(RD2)探测到,好象它是由非接触集成电路发射的一种负载调制信号(SX2′)。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该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激发信号(S1)的脉冲(I1,I2…),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比该激发信号的周期长。
21.按照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该负载调制信号(SX2)包括激发信号(S1)的脉冲(I1,I2…)群,单个群内的脉冲以确定频率发射,这个确定频率比该激发信号的频率低。
22.按照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
-逻辑“0”,即,参考电位,以及
-高阻抗态。
23.按照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负载调制信号(SX2)在下面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变化:
-逻辑“0”,即,参考电位,以及
-逻辑“1”,即,直流电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0/13198 | 2000-10-16 | ||
FR0013198A FR2815490B1 (fr) | 2000-10-16 | 2000-10-16 | Lecteur de circuit integre sans contac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0038A true CN1470038A (zh) | 2004-01-21 |
CN1248146C CN1248146C (zh) | 2006-03-29 |
Family
ID=885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1746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8146C (zh) | 2000-10-16 | 2001-10-05 | 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98770B2 (zh) |
EP (1) | EP1327222B1 (zh) |
CN (1) | CN1248146C (zh) |
AT (1) | ATE265714T1 (zh) |
AU (1) | AU2001293958A1 (zh) |
DE (1) | DE60103079C5 (zh) |
FR (1) | FR2815490B1 (zh) |
WO (1) | WO2002033644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1698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英赛瑟库尔公司 | 通过感应耦合的有源负载调制的方法和设备 |
CN1920847B (zh) * | 2005-08-23 | 2012-06-27 | 英赛康特雷斯公司 | 具有撷取电源电压的装置的电感耦合读取器 |
CN105026942A (zh) * | 2013-02-07 | 2015-11-04 |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 用于检查电路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62070B (en) * | 2000-05-05 | 2004-06-1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
DE60221446T2 (de) * | 2001-05-14 | 2008-04-17 | Innovision Research & Technology Plc, Cirencester | Tragbares 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Gebrauch in einem Verkaufssystem |
JP3951298B2 (ja) * | 2002-12-17 | 2007-08-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2004215225A (ja) | 2002-12-17 | 2004-07-29 | Sony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処理装置 |
US7088145B2 (en) * | 2002-12-23 | 2006-08-0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C powered logic circuitry |
DE60330507D1 (de) | 2003-07-22 | 2010-01-21 | Nokia Corp | Lesereinrichtung für einen hochfrequenz-identifikations-transponder mit transponder-funktionalität |
US7597250B2 (en) * | 2003-11-17 | 2009-10-06 | Dpd Patent Trust Ltd. | RFID reader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
US7762470B2 (en) * | 2003-11-17 | 2010-07-27 | Dpd Patent Trust Ltd. | RFID token with multiple interface controller |
US7078937B2 (en) * | 2003-12-17 | 2006-07-1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Logic circuitry powered by partially rectified ac waveform |
KR100834182B1 (ko) * | 2004-01-19 | 2008-05-30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자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
US8725626B2 (en) | 2004-01-23 | 2014-05-13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context information based selective data provision by identification means |
US8225014B2 (en) * | 2004-03-17 | 2012-07-17 | Nokia Corporation | Continuous data provision b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ransponders |
US9084116B2 (en) * | 2004-03-19 | 2015-07-1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tector logic and radio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terminal operations |
DE102004031092A1 (de) | 2004-06-28 | 2006-01-12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Transpondereinheit |
MX2007000542A (es) * | 2004-07-15 | 2007-03-30 |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 | Metodos y circuitos para la caracterizacion de senales de tarjetas de pago. |
US7748636B2 (en) * | 2004-11-16 | 2010-07-06 | Dpd Patent Trust Ltd. | Portable identity card reader system for physical and logical access |
GB0501115D0 (en) * | 2005-01-19 | 2005-02-23 |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 Combined power coupling and r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ATE527521T1 (de) * | 2005-01-25 | 2011-10-15 | Nxp Bv | Sensorenschaltungsarray, steuer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sensorenschaltungsarrays und sensorensystem |
EP2392258B1 (en) * | 2005-04-28 | 2014-10-08 | Proteus Digital Health, Inc. | Pharma-informatics system |
TWI301699B (en) * | 2005-10-18 | 2008-10-01 |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 Transmitting circuit, receiving circuit, interface switching module and interface switching method for sata and sas interface |
DE102005061660A1 (de) * | 2005-12-22 | 2007-06-28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Tragbarer Datenträger mit aktiver Kontaktlosschnittstelle |
US20090166421A1 (en) * | 2006-02-15 | 2009-07-02 | Dpd Patent Trust Ltd | Rfid reader / card combination to convert a contact smartcard reader to contactless |
FR2900752B1 (fr) * | 2006-05-05 | 2008-10-10 | Inside Contactless Sa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par modulation de charge |
DE602007008313D1 (de) | 2006-05-10 | 2010-09-23 | Inside Contactless | Verfahren zur Weiterleitung von aus- und eingehenden Daten in ein NFC-Chipset |
FR2901077B1 (fr) * | 2006-05-10 | 2008-07-11 | Inside Contactless Sa | Procede de routage de donnees entrantes et sortantes dans un jeu de puces nfc |
US7920046B1 (en) | 2006-07-21 | 2011-04-05 | Impinj, Inc. | RFID readers and systems initializing after antenna switch and methods |
US8120494B1 (en) | 2006-07-21 | 2012-02-21 | Impinj, Inc. | RFID readers and systems with antenna switching upon detecting too few tags and methods |
FR2911706B1 (fr) * | 2007-01-23 | 2009-04-03 | Affiliated Comp Services Solut | Memorisation de donnees echangees entre un circuit electronique et un systeme de lecture et/ou d'ecriture. |
FR2913550A1 (fr) | 2007-03-07 | 2008-09-12 | Inside Contactless Sa | Procede de chargement securise de donnees d'acces a un service dans un chipset nfc |
CN101271533A (zh) * | 2007-03-23 | 2008-09-24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电路卡及其数据无线传输的方法 |
US8611958B2 (en) * | 2007-03-29 | 2013-12-17 | Kyocera Corporation |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
US8451098B2 (en) * | 2007-08-05 | 2013-05-28 | Intel Corporation | Switchable active-passive RFID tag |
FR2921739B1 (fr) * | 2007-09-27 | 2010-05-14 | Inside Contactless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donnees d'application dans un systeme nfc en reponse a l'emission ou la reception de donnees sans contact |
WO2009077664A1 (fr) * | 2007-09-27 | 2009-06-25 | Inside Contactless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données d'application dans un système nfc |
FR2921738B1 (fr) * | 2007-09-27 | 2010-05-14 | Inside Contactless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donnees d'application internes dans un systeme nfc |
US20090206165A1 (en) * | 2008-02-15 | 2009-08-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Contactless chip module, contactless device, contactl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
US20090216675A1 (en) * | 2008-02-21 | 2009-08-27 | The Coca-Cola Company | Commission Centric Network Op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US8645273B2 (en) * | 2008-02-21 | 2014-02-04 | The Coca-Cola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vending network |
US9460440B2 (en) * | 2008-02-21 | 2016-10-04 | The Coca-Cola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lectronic transaction 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
US20090216665A1 (en) * | 2008-02-21 | 2009-08-27 | The Coca-Cola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Vending 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US8015088B2 (en) * | 2008-03-03 | 2011-09-06 | The Coca-Cola Company |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loyalty program |
US8121917B2 (en) | 2008-03-03 | 2012-02-21 | The Coca-Cola Company |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a loyalty program |
US20090222339A1 (en) * | 2008-03-03 | 2009-09-03 | The Coca-Cola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Personal Terminal for a Loyalty Program |
US20090222300A1 (en) * | 2008-03-03 | 2009-09-03 | The Coca-Cola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rketing to Defined Consumer Groups |
EP2107694A1 (fr) | 2008-03-31 | 2009-10-07 | ST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AS | Terminal d'émission-réception radiofréquence par couplage inductif |
EP2177922A1 (fr) | 2008-10-15 | 2010-04-21 | Gemalto SA | Procédé de test d'un document d'identité électronique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 |
KR101702861B1 (ko) * | 2009-12-24 | 2017-0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EP2363825B1 (fr) | 2010-03-04 | 2016-04-27 | Inside Secure | Procédé pour conduire une transaction au moyen d'un dispositif NFC |
FR2962571B1 (fr) | 2010-07-08 | 2012-08-17 | Inside Contactless | Procede d'execution d'une application securisee dans un dispositif nfc |
CA2752716C (fr) | 2010-09-21 | 2019-04-30 | Inside Secure | Carte nfc sensible aux courants de foucault |
EP2431927B1 (fr) | 2010-09-21 | 2018-07-04 | Inside Secure | Carte NFC sensible aux courants de foucault |
SI23786A (sl) | 2011-06-29 | 2012-12-31 | Ids D.O.O. | Postopek in vezje za visokofrekvenčno komuniciranje med izpraševalnikom in pametno nalepko |
FR2985346B1 (fr) * | 2012-01-03 | 2014-09-19 | Inside Secure |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une carte nfc a double interface a contact et sans contact inseree dans un terminal nfc, et un dispositif nfc |
FR2985343B1 (fr) | 2012-01-03 | 2014-01-03 | Inside Secure | Procede d'execution d'une application dans un dispositif nfc |
FR2986928B1 (fr) * | 2012-02-09 | 2014-09-19 | Inside Secure | Haut-parleur pour telephone mobil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nfc |
US9331378B2 (en) * | 2012-05-29 | 2016-05-03 | Nxp B.V. | Active load modulation antenna |
FR2996328B1 (fr) | 2012-09-28 | 2015-09-11 | Inside Secure | Procede de protection de donnees sensibles transmises dans un systeme nfc |
FR2998121B1 (fr) | 2012-11-14 | 2014-11-21 | Inside Secure | Dispositif nfc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notification configurables |
KR102072522B1 (ko) | 2013-03-07 | 2020-02-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비접촉 통신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한 유저 장치 |
FR3010817B1 (fr) | 2013-09-13 | 2016-12-23 | Inside Secur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mission de donnees par couplage inductif a auto-oscillation controlee |
DE102013114135A1 (de) * | 2013-12-16 | 2015-06-18 | Endress + Hauser Conducta Gesellschaft für Mess- und Regeltechnik mbH + Co. KG | Elektronische Schal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ASK-Signals und Messsystem |
EP3160165B1 (en) | 2015-10-22 | 2018-08-15 | Panthronics AG | Nfc "split stack" architecture |
US10019608B2 (en) | 2015-12-09 | 2018-07-10 | Nxp B.V.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hase calibration with active load modulation |
US9935689B2 (en) | 2016-08-01 | 2018-04-03 | Nxp B.V. | Method and system to measure the phase offset based o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in a NFC system |
US10756881B2 (en) | 2016-08-01 | 2020-08-25 | Nxp B.V.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that communicates via inductive coupling |
US10567092B2 (en) * | 2017-09-01 | 2020-02-18 | Nxp B.V. | System to calibrate phase using system information |
EP4325729A1 (en) | 2022-08-17 | 2024-02-21 | Renesas Design Austria GmbH | Dynamic function loading |
EP4340238B1 (en) | 2022-09-14 | 2024-11-13 | Renesas Design Austria GmbH | Automatic hardware interface dete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0218C2 (sv) * | 1996-08-19 | 1999-05-03 | Tagmaster Ab | Informatonslänk som är anordnad att i ett tillstånd tjäna som passiv transponder |
US5877926A (en) * | 1997-10-10 | 1999-03-02 | Moisin; Mihail S. | Common mode ground fault signal detection circuit |
FR2780222B1 (fr) * | 1998-06-18 | 2000-08-11 |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 Procede et systeme de detection par couplage inductif d'un signal de modulation de charge |
FR2791489B1 (fr) | 1999-03-25 | 2001-06-08 | Inside Technologies | Procede de modulation de l'amplitude d'un signal d'antenne |
FR2791493B1 (fr) * | 1999-03-25 | 2001-06-08 | Inside Technologies | Circuit d'emission/reception de donnees par couplage inductif |
-
2000
- 2000-10-16 FR FR0013198A patent/FR2815490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10-05 CN CNB018174639A patent/CN12481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05 AU AU2001293958A patent/AU200129395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10-05 EP EP01974443A patent/EP1327222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05 DE DE60103079.6T patent/DE60103079C5/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0-05 AT AT01974443T patent/ATE26571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0-05 WO PCT/FR2001/003078 patent/WO2002033644A1/fr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
- 2003-04-10 US US10/411,008 patent/US709877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0847B (zh) * | 2005-08-23 | 2012-06-27 | 英赛康特雷斯公司 | 具有撷取电源电压的装置的电感耦合读取器 |
CN102411698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英赛瑟库尔公司 | 通过感应耦合的有源负载调制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411698B (zh) * | 2010-09-21 | 2016-08-03 | 英赛瑟库尔公司 | 通过感应耦合的有源负载调制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026942A (zh) * | 2013-02-07 | 2015-11-04 |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 用于检查电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026942B (zh) * | 2013-02-07 | 2018-08-28 | 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检查电路的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103079C5 (de) | 2018-12-27 |
EP1327222B1 (fr) | 2004-04-28 |
FR2815490B1 (fr) | 2006-07-07 |
DE60103079D1 (de) | 2004-06-03 |
AU2001293958A1 (en) | 2002-04-29 |
EP1327222A1 (fr) | 2003-07-16 |
ATE265714T1 (de) | 2004-05-15 |
US20030169152A1 (en) | 2003-09-11 |
US7098770B2 (en) | 2006-08-29 |
CN1248146C (zh) | 2006-03-29 |
DE60103079T2 (de) | 2005-03-31 |
FR2815490A1 (fr) | 2002-04-19 |
WO2002033644A1 (fr) | 2002-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8146C (zh) | 非接触集成电路阅读器 | |
US5426667A (en) | System for the contactless exchange of data, and responder for use in such a system | |
RU2213370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 |
US8130159B2 (en) | Electro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antenna for a transponder | |
CN1083649C (zh) | 功率发射系统、ic卡和利用ic卡的信息通信系统 | |
TW483269B (en) | Active electrostatic transceiver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 |
CA2651297C (fr)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par modulation de charge | |
KR102072522B1 (ko) | 비접촉 통신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한 유저 장치 | |
CN1924609A (zh) | Rfid标签装置、rfid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以及距离测量系统 | |
JP3931500B2 (ja) | 非接触icカード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 |
JP2003218624A (ja) | Icカード用のブースタアンテナ | |
CN1205585C (zh) | 用于无线双向传输电信号的系统 | |
US10878371B1 (en) | RFID systems with session-dependent replies | |
JP2004505476A (ja) | 受動トランスポンダ用高感度読み取り装置 | |
CN205176868U (zh) | 用于管理能够与读取器非接触式通信的对象的操作的装置以及对象 | |
CN100343860C (zh) | 藉助于通信站清点转发器的方法 | |
CN101282106A (zh) | 电子电路、调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 |
US20090247079A1 (en) | Terminal of radio-frequency transmission/reception by inductive coupling | |
CN103679255B (zh) | 双频标签装置和双频标签识别定位系统 | |
CN101770561A (zh) | Rfid多协议读写器切换方法及其控制切换系统 | |
EP2933936B1 (e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734314B (zh) | 一种有源智能卡 | |
US8022889B2 (en) | Antenna impedance modulation method | |
CN102194086B (zh) | 标签通信设备 | |
CN1873663A (zh) | 一种机车监控装置用的无线ic存储卡方法及系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French Meileyi Patentee after: Internal secur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he French Shengkelimentelisi Pula cerce Patentee before: Inside Technologies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Fa Guomeileyi Patentee after: Weimei Anshi Co., Ltd Address before: Fa Guomeileyi Patentee before: Internal security company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